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药女之妻不可欺-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初樱记得《道德经》里有一段“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话,用来说“道”,便建议用‘同玄’做俗名。
    无名道长想想不错,便点了头。
    石初樱买了村里五十亩中等田,并买下一片带山头的荒地,有近八百亩。
    有了田地,他们算是望云村的农户了。虽然师徒二人没打算在村子里常住,还是以采药的名字住山里,但没有房子也是不行的。
    石初樱不喜村子里的泥房草屋,便自己在望云山一个浅坡上买了宅基地,使了钱请人搭建新屋。
    这时节山外正是隆冬,天寒地冻也挖不了地基,只能等春天土地化冻了才能动工。
    不过,这正好趁这个冬闲倒是方便先备料。什么木料、砖石、沙土都买来堆在跟前,房屋的舆图也找人画出来,建房子的人手也找好了,只能来年春天开工了。
    大楚国开荒地不要钱,但要由县里的衙吏连同村长一起堪荒划地,前三年免税,三年后这些荒地和其他田地一样抽税。
    而另外的五十亩田是来年就要交税的,包括人户各项税费一总从田亩里抽。
    为了三年后的税,石初樱接受了村长的暗示,给了办事衙吏五吊铜钱,衙吏把八百亩的荒地算成六百亩出具了契书。
    至于那五十亩的中等旱地石初樱佃了出去,她可不会自己去种这些田。
    屋子还没建成,石初樱爷俩也不好住村里,便打着采药住在山里的名义,只隔三差五的来村里看看。
    她雇了人看守房基材料,还出钱使了人手趁着冬闲把荒地和山头上的枯枝树木砍了,运下来做成烧柴堆积在房子附近。
    不然,以后她和无名道长谁去砍柴啊?
    在摩云山她们都是练功当砍柴的,在村里只怕不好施展。
    安排好了房子和田地,石初樱又要进山去了。
    这时一直跟在一旁的村长呐呐地开了口。他也不想说啊,可是村民们的托请实在推不得,他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不过,这位石姑娘真的不是很好说话的人啊!即便他是村长也是发怵的,人家可不欠村里的钱物和人情。
    “村长大叔有事?”石初樱早看出这老头有事了,一直围着她转了半天了。憋到这会儿也不容易了。
    当然有事了!原来村里人央求村长来说项,大伙儿想着,石家要是有草药,不妨在村子里卖些,大伙就近借个光是不?
    村长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此时求个大姑娘有些不大自然。
    “大叔估计也知道我们爷俩不是大夫吧?草药是有,但是我们不会看病,开不了方子的。”
    石初樱说的也是实情。
    她们师徒二人识草药,会炼制药,不等于会看病。而且,他们修炼的人,最擅长的是治疗内伤和外伤,对于寻常的病痛还真不是最擅长。
    他们手上自然也有传承下来的古方典籍,再根据摩云山的药材药性,酌情炼制些丹药出来,自是凡俗世间难求的妙药。只这些却是不能流入山外的。
    “那是,那是,这个大伙都知道。”村长急忙澄清,“只求些寻常的伤药,救急药,咱们都听说了,姑娘的药在建州城里都是上好的,咱们也不求别的,只望姑娘看在同村的情分上,给村里备上些草药也好。
    即便一时没钱给上,咱们用劳力或者粮食抵上。石姑娘,你看这……”村长搓搓手,实在难说下去了。
    人家药是好药,村民需要却没钱买才是关键。空口白牙的求人呐。
    “我想想吧。”石初樱才不打算这样便宜任何人呢,她从来不认为谁比谁更值得同情。人心难测,在她看来,山上的猴儿都比山下的人要强些。
    回到山上,石初樱跟师傅唠叨了这事。
    “今个儿给了这村里,赶明个儿别的村里来人了给不给?给了这个,不给那个?这个村那个村都是亲连着亲的,哪是个头儿,合着最后落不是的肯定是咱们。”
    石初樱认为好人最是难做。
    做一百件好事,只一件没合了别人的意,以往的九十九件都被人忘记了。她既不打算作什么好人,也不刻意去做什么坏人就是了。
    无名道长捋了捋胡子听完徒弟的牢骚,睁开了眼,说到:“咱们入了村子,难免与人打交道。既如此,你寻些常用的头疼脑热、外伤之类的草药就是。
    这些草药本也不值几个钱,全当白给了,也不必收钱。每个月定下数量,用完就等下月。这样先来后到,谁也说不出什么。”
    石初樱眨了眨眼睛,赞叹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样可再赖不上咱们,自然有村里人自己争去。唉,徒儿我就受点累吧。”
    隔了几天,石初樱挑了些寻常用的草药背下了山去,放在村长家,说了都是什么草药,每月白送这些个,就再不管了,只凭村长决断。村长连声的感激。白给的啊!
    转眼到了过年时候,山外的人家都热热闹闹的过起了年,而山上的师徒俩却没这个习惯。
    抓紧一切时间修炼才是他们的正事。
    正月十五前石初樱又下了一趟山,按照约定送了最后一点药去给万慈,顺便结回了全部钱款。
    自打有了这些家底,石初樱着手安排的事项也多了起来。
    想到成亲以后她必定不能像以往一样常住山中,眼下就得提前安顿好山上的一应事务,尤其是无名道长的日常生活。
    摩云山是不能给外人知晓的,而山上特有的‘云谷’的种植和收获,‘云露茶’的打理和采制和师徒特制的丸散药物、果子酒、药酒的酿制等等都有自己的季节和时段,不可错过。这林林种种都计划好、安排好哪是容易的事。
    这其中云谷这类特产所在地界是只有石初樱运用精神力才能进入打理的,旁人根本无法窥见门路,连无名道长也没办法。如此一来,石初樱的时间就很紧张了。
    尽管如此,石初樱还是耐心地计算着,安排着,她甚至做了个挂图,把一应想到的、安排的事务按年、季节、月份、日子排列了,什么时间段要做什么事都细细标注了,随时想到再添加到图上去。
    最后甚至连无名道长的衣食住处都准备了至少供他一年使用的物品,并作了个图给他,让他按照图标示随时可以找到需要的东西。这些琐事花费了石初樱不少时间。
    直到安顿好了这一切,石初樱算着就是自己三两个月不在,师傅也饿不着,山上也不会出大问题,才算定下心来研究嫁妆。
    这姑娘是个极有计划性的人,她从村里和县城里弄到几份嫁妆单子,又找了几个有好名声的官媒打听了个明白才动手。
    她先是列了两份嫁妆单子,一份按照村镇上富户人家的标准,一份按照州县大户人家的标准,分别是十六抬和三十六抬。
    东西名目只列诸如酒、茶、果子、四季衣物、各色布帛、田产、首饰这样的名目和数量,并给官媒塞了一串钱,请她帮忙看看合适与否,修改再三,才定下了了两份嫁妆单子的内容。
    连建州的官媒也说,这样的嫁妆即便是嫁到京城一般人家也使得了。
    既然得了这个话,石初樱也松了口气,这样就可以细细按照单子准备起来了。她可不想忙活半天最后不合适,白忙活了。
    不管将来嫁的人是谁,石姑娘打算就以此为蓝底,适当增减了。
    
    第4章 第三章   建州城里添人手
    
    话说石初樱绝对是世上难得的操持自己婚事的姑娘之一。
    这货整个人就是‘万事俱备,只欠新郎’的风格。
    至于“两条腿的男人”,石初樱觉得除了偶遇这种很小的可能,还是得靠县城和州府的媒人,便托给了官媒。当然,她也列出了条件。
    两处的官媒听得直抽抽,这年月有钱的男人容易找,干净的男人却是难寻。更别说还要家世简单,又有一身好功夫了。
    不过,有钱不赚是傻子,十两银子的谢媒钱可不老少,够一家人几个月嚼裹了。
    官媒应下了差事自去忙碌,石初樱则开始逛街。
    以往她来城里都是办完事就走,这回不一样了。嫁妆单子列出来了,里面的内容还得细细挑拣出来,款式和用料什么的也得提前看好。
    而且,她们在村里的房子一旦建好,里面少不得添置些东西。
    此时此刻,石初樱觉得她最不缺的是钱,而是代步工具!
    在山上,她来往基本乘云雕。
    云雕是摩云山特有的飞禽,非常有灵性。它身形巨大,飞翔起来令人有负载青天的感觉。
    其实云雕更像大鹏鸟,只不过她们师徒都没见过真正的大鹏鸟,也就给云雕起了个这个适中的名字。每日喂几粒云谷,云雕就很乐意为她们服务了。
    而现在,她走在建州城的大街上,雇用一辆骡车跟一路,一趟二十个大钱,或者一天按五十个大钱算。
    如果买了一堆东西出城就太麻烦了,得专门雇车走一趟到县城,到了县城,州府的骡车基本就不再往乡下去了,需得换了县里的车在往村里去,来回倒换几次,好东西也倒腾坏了。
    简直太没效率了!
    啊!这样费心、费力、费时的日子真快超出她的忍受力了。真是何苦来哉!
    “哎,石大姑娘!”石初樱正有些抓狂,突然听到有人喊她。转身一看,竟然是建州城的官媒刘媒婆!
    “是刘大婶啊!”石初樱打招呼。
    刘媒婆显然看到石初樱也很意外,她扭着略肥的身子快步赶了上来,“我远远看着就像是你,就试着喊了两声,果然没错!”刘媒婆拍手一笑。
    这刘媒婆尽管头上也戴着职业性的大朵花,但人长得其实不丑,也没有什么大黑痣之类的,只是稍微有些白胖而已。穿着一身枣红的绸缎袄裙,整个人更显臃肿了些。
    “石姑娘,今个进城啊?”刘媒婆微微打量着石初樱。
    “我和爷爷在望云村里买块宅基地,打算建个房子,这不先看看要添置的东西。”石初樱微笑着答话。
    “这倒好了,以后总算是居有定所了。这人啊,总的有个家才安稳。”说着,又看着石初樱犹豫了半晌,道:“唉,你托的事大婶我可很上心的,只眼前却没有合适的,还得再等等……”刘媒婆试探着说道。
    “大婶记得就是,也不急于一时,不然嫁了不合适的可不后悔?还是慢慢看着吧。”
    刘媒婆讪讪笑着道:“那是,那是,嫁人可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必定得好好挑。”
    “你这是东西看完了?” 其实她刚才是想让石初樱知难而退,降低下条件的,这下反而被堵了口。只好转换话题了。
    石初樱一摊手,“还没有。看了不少却没法带回去,先订下些款式,以后再往回拉,别提多麻烦了,我这正嫌麻烦呢。”
    “唉,你一个姑娘家确实艰难。要我说,你也不差钱,合着就该买辆骡车,雇上两个人手,日常跑腿办事才便当。
    不然,这大大小小的事,还都得你自己一趟趟跑?”刘媒婆摆摆手,“这可不行,更何况将来成亲了,家里没个帮手也不成啊。”
    “我听说没有功名的人家不能蓄养奴婢的,不然早买人手了。”石初樱奇怪了。
    “这有什么。”刘媒婆眼珠一转,立刻笑得灿烂,“买不了可以雇长活啊。牙行里有经纪人,除了买卖奴婢也有雇长短工的。
    要我说,最好雇上一家子,一个家里,一个家外帮忙,你就轻省了。现在正是过完年出来找工的时候,正合适挑人……”
    这回石初樱是真心感谢刘媒婆了,直接拉了她去找相熟的经纪人。她再也不要这么浪费时间了。
    等到从牙行出来的时候,石初樱身后已经跟着一对中年夫妻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子,一脸的满意。
    刘媒婆更是笑逐颜开,掂着手里的两串大钱,别提多开心了。她们做媒婆的,保媒拉纤以外,这些个闲事没有不捎带的。能挣两个是两个。
    这家子男子姓李,夫妻三十出头,四十不到,是从家里分家出来的。
    家中本来不富裕,几个儿子一分家,到手的更是少得可怜,几亩中等田在州府里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三口,只好出来找活计。
    如今签了十年的长活,他们夫妻每人每月八百钱,儿子还小,当跑腿使唤,每月也有四百钱,干得好还能涨钱。
    想他们没分家的时候,拼命干活,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私房,等分了家,他们也只拿到三五吊钱而已。在这州府里能挨上三五个月!
    如今他们可终于有奔头了。
    一脸兴奋激动的男人叫李三,本地人,媳妇就叫李三家的,小子十岁了,叫李柱。石初樱听着直抽抽,问了一下意愿,给改了名叫李栋,栋梁的意思。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谢了东家。
    因着活计是在乡下,李三一家需要收拾安置一番才能出行。石初樱给了他们三天时间,三天后在悦来客栈见。
    一行人别过刘媒婆,石初樱先带着李三去车马行卖骡车,只让李三家的和他儿子先回去收拾行李。
    李三会赶车和伺候牲口,以后这外出赶车的活计都给李三。这点也是石初樱从几户人家里选了他一家的原因之一。
    石初樱不喜欢骑马,主要是自小在山上她都是乘坐云雕的,对骑马实在无感。对坐车还算能接受。
    李三是本地人,对建州城太熟了,直接带着东家去了城西牛马市。忍着熏天的臭气,石初樱和李三挑了一头健壮马骡,花了四千大钱。
    要说这马骡是母马和公驴交配的后代,却比马有耐力,比驴子脚程快。同时又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还传承了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是拉车载货的上选。用的好,能使上二三十年都没问题。
    倒不是马没人希罕,实在是一匹好马起码二十两银子,还不算草料钱,光是雇个成手马夫一年也得二三十吊钱,一般百姓哪里养得起马?
    李三帮着东家交了钱,又去牛马市里的小吏那里办了手续,给骡子烙上火印,这头骡子就是有主人的了,要是丢了也能找。
    李三牵着还有些疼痛的骡子跟着石初樱去车行挑车,这车最好与拉车的牲口匹配才能舒适,所以他们俩是先买了骡子才过来的。
    车行的伙计见到有人牵了牲口过来,自然热情招呼着。
    “请问您两位想选什么样的车?咱们这儿大、中、小都有,里面布置的也可以不同。”
    李三看向石初樱,他对新东家不熟,实在不知道怎么答话。
    出面招呼的伙计都是人精,立刻知道该跟谁说话了,连忙引着石初樱往小姐太太们喜欢的车型走去。边走边介绍各种车的特色。
    石初樱想着自己乘车一定要宽敞舒适才行,另外还要能装些货,而且,自己常往州府和县城来往,车一定要坚固。便问道:“可有既宽敞舒适又坚固的车款?”
    见那伙计有些不解地看过来,石初樱说道:“我想要能乘坐舒服,又能载货的车,从城里要到村镇走长途的。”
    原来是商家走货运脚的。那伙计琢磨了下,把石初樱两人带到一排大车跟前。
    这里已经有几个人在看车了。
    其中一个身穿深蓝长袍的男子,见伙计又带了人过来,朝那伙计点了点头。
    石初樱朝他看去,只见这人大约五十来岁,身材魁梧,紫棠脸孔,笑容谦和,看起来像是管事的模样。
    那伙计上前低语几句,男子便于看车的客人打了招呼,走了过来。
    石初樱见他走路步履轻捷,身形微紧,应该是有功夫在身之人,想来开门做生意没点本事也不行。
    那男子当胸抱拳,“在下曹仁,是车行的管事。这位客官可是想看大车?”曹掌柜的声音浑厚亲切,石初樱感觉还不错,便点点头。
    “曹掌柜的客气,我想看看,要能从这城里往村镇去走长途的。坚固耐用最好。”石初樱又把要求说了一番。
    曹掌柜微微打量了几眼,沉声道:“客官是乘人为主,还是拉货为主?”
    这个倒很关键,并没有什么两全的车,只能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而已。
    “这个……”石初樱还真的难以断定。
    看出来客人的犹疑,曹管事微微一笑,道:“备辆车不易,以在下的愚见,如若客官常年拉货多过乘人,便最好选这种车。”他说这挑开一辆车的帘子,“这车里面装饰虽不多但仍然舒适,可以乘坐两人,剩余的空地儿大,可以装不少软货。”
    又挑起另一辆车帘,“这款车同样大小,舒适稳妥,最多可乘坐四人,剩余的地方也能装少量软货。
    这两款车用的都是好木料,用桐油泡过,绝对耐用。过上几年,要是有磨损,还可以来车行来保养。”
    石初樱点点头。这家车行还挺会做生意。
    曹管事见客人没出声,便又说,“要是运送大件笨重货物,咱们一般有专门的平板货车,没有轿厢。不过,一般人家偶尔一用,也是少有买的,多数是雇车行或镖局的车,这样也更省事些。”
    这下石初樱明白了。
    花了十一两银子买下一辆车和鞍套等用具,外加风雨雪天气的各种防护装置,石初樱终于结束坐上自己的骡车了。
    她让李三把自己送到了悦来客栈,并打发李三赶车回家去收拾行囊去,三天后一起到客栈会合。
    
    第5章 第四章  师傅要突破
    
    石初樱这次雇人实在急了些。
    回到村里,李三一家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
    石初樱只好带着李三先赁了一户村民的房子住着。
    房子每月五十文租金,是一个平常的农家小院,带个菜园子,住他们一家三口足够了。
    石初樱先付了一个月的月钱给李三,让他先安顿家里,置办些日常用品什么的;另外给李三拿些散钱,用于安置骡车。
    自打有了骡车和赶车的李三,石初樱确实觉得方便了很多。现在她隔三差五去一趟县城或者州府去看东西或预定什么,都由识字的李栋记下来,到时候直接来交钱取货就是。
    眼看山下的事务都安排得差不多了,石初樱让李三家的整治了一桌酒菜,请了村长和几个乡邻来吃酒。
    酒过三巡,石初樱捧起酒盅道:“初樱给大伙告个罪,爷爷年纪大了,进出山一次多有不便,初樱虽是个姑娘家,也只好代替爷爷操持生活了。
    如今落户望云村,承蒙村长大叔和各位乡亲关照,不胜感激!”
    村长连忙也端起酒来,“哪里、哪里,是咱们村里人借了石姑娘的光,大家伙都感激着!”
    也是,尽管石初樱的房子还没建成,可药材每月都送来一些,还分文不取,村里人多少都受了益,哪能说不是得了人家的好处。
    “初樱人小力微,只能做到这点了,大家有用就好。
    今日请大家来,一是感谢大家的关照,二来,也跟大家乡邻打个招呼,李三一家是我雇佣的长活。
    我和爷爷经常在山里采药,进出山一趟太过耗费。山下的事索性就都交给他处置。我们爷孙俩也好安心采药。”说着,招过李三一家给村长和乡邻见礼。
    李三一家人怎么说都是建州城里人,比起村民在见识和气度上不知道强几倍去。一番寒暄已经获得了在座众人的高看。
    石初樱看场面差不多了,继续说道:“眼下就到春天了,我把建房子的事也托付给李三监督,另外也请村长大叔和各位乡邻给照看些。
    还有荒山荒地也由李三招呼人手先开垦出来,张罗着种些果树。如果有叨扰到乡邻之处,还望大家多包涵!”
    大家伙听闻石初樱把这些大事都交给了李三,不由对他更是高看一眼,心里都琢磨着怎么跟他打好关系,分些活计。
    酒酣人散之后,石初樱拿了五十吊钱给李三经管,用于建房和开荒等一应用度。李三颤抖着手签字画押,看着一篓子铜钱,心都不知道怎么跳好了。连声保证一定不会辜负东家信任,一定每文钱都花到实处。
    把山下的事情交待给了李三一家,石初樱只说自己有时间就会回来看看,顺便对帐,然后就头也不回地上山去了。
    李三一家在经纪行和官府里签了契约的,石初樱倒不怕他拿钱跑路。
    在山下耗费了这些天,石初樱早腻烦了。
    还是山上的日子好啊,清静,安宁,自在,惬意!
    而山下的日子真叫一个繁琐,喧闹,利欲计较。反正各种不自在!
    听着石初樱的唠叨,无名道长无奈的笑了。
    这还是提早让她去接触过山外的,不然还不更是难接受俗世生活?!
    想他已经看顾了这孩子十几年,一步步看她走到如今,只不知往后还能看得了多久。将来总归要靠她自己的。
    早年她太小,又是一个姑娘家,怕她吃亏,并不敢让她多与外界接触;如今大了,本事大,主意大,想来也是只有别人吃她亏的,他才敢让她慢慢融入山下的世界吧。
    石初樱回到山上,马上又投入到修炼当中。当然,山中的事务也是不耽搁的,这些都是她做了十几年的,无比熟练和自在,没有一点点的厌烦不适。
    不过,石初樱最近发现无名道长很有些奇怪。
    师傅最近打坐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往每天打坐,然后照常吃喝,有空还跟她打打下手,帮着剥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