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堪走到朱厚照面前,想起刚才张太后的话,于是叹道:“陛下,臣想跟你谈谈心。”

朱厚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牌,甩出一对十,道:“谈心好啊,你谈吧。”

——这家伙如果不是皇帝的话,秦堪就一脚踹过去了,瞧这混帐态度。

“陛下,心……不是这么谈的。”秦堪深深叹道。

朱厚照把牌合拢握在手心,扭头看着他:“好,咱们君臣谈谈心。”

“多谢陛下。”秦堪喜道。

“你的心最近好吗?”

秦堪一愣:“还……好吧。”

朱厚照点点头:“朕的心最近也不错,好了,心谈完了,谷大用你这老奴滚远,玩牌缩手缩脚没劲透了,让秦堪顶上。”

秦堪:“……”

现在是第二次产生想踹他的冲动了,第一次是谈心之前。

※※※

跟斗地主发明者玩斗地主是极其不明智的决定,朱厚照很快明白了这个道理。

看着朱厚照颓丧的神色,秦堪气定神闲地瞧着他:“陛下现在可有空谈心了?”

“……有。”

朱厚照挥退谷大用张永等人,殿内侍候的宦官们也识趣地退了出去。

“你到底想跟朕说什么?”

秦堪道:“陛下要大婚了。”

朱厚照不在乎地挑挑眉:“大婚又怎样?为了这次大婚,内阁和六部已廷议了小半年,户部拨银三百万两,礼部便邀番邦万国使节,马永成告诉朕,宫里光是江南的红绸都已花用了四万多匹,做的这一切全是为了把一个陌生的女人接进宫里,然后每天跟她住在一起,以后朕的日子还不定怎样暗无天日,你现在跟朕说什么大婚,朕怎么觉得你在提醒朕的死期快到了?”

“臣绝无此意,只是有个问题想问陛下……”

“什么问题?”

秦堪瞧了朱厚照一眼,小心试探道:“陛下现在应该……没打算退婚吧?”

朱厚照摸着光洁的下巴沉吟:“你这么一说,……倒真提醒朕了。”

秦堪两眼剧睁,额头冷汗滴落,心中生出一股强烈的自扇耳光的冲动。

嘴……为什么这么贱呢!

见秦堪大汗淋漓的样子,朱厚照忽然一笑:“吓你的,那日咱们去瞧过夏家的女儿后,朕确实有过悔婚的想法,而且还跟几位大学士说过,这些日子朕想了想,还是决定不悔婚了,如今朝堂里的大臣对朕颇多不满,若朕悔婚想必又会闹出一番大动静,朕已十六了,尚无自己中意的女子,既如此,娶谁不是娶呢?”

秦堪欣慰地一笑。

朱厚照长大了,他至少已模糊地懂得了何谓男人的责任,懂得了收敛自己的任性,朝堂里的大臣们总以极度的稳重踏实去要求他,所有人似乎都忘了,朱厚照才十六岁,他还是个孩子,能模糊地懂得这些,已然很不容易了。

能说出这些话,张太后对秦堪的叮嘱,已无必要再说了。

“臣为大明社稷贺。”秦堪躬身长揖。

朱厚照噗嗤一笑,乐道:“贺什么?贺我这回终于不胡闹了?让大臣们都省心了?”

秦堪笑道:“尽管这么说有冒犯君上之嫌,不过臣还是得说,臣所贺的就是这个。”

朱厚照长长叹了口气,道:“朕,不能再胡闹了啊……”

“陛下,民间官员富户后院尚不止一个女人,陛下将来若有中意的女子,将她纳进宫便是,皇后的虚衔且送给夏家的女儿吧,陛下不必介怀。”

朱厚照点点头,神色忽然变得兴奋了:“朕的大婚不能太平淡了,一生只此一次,必须弄点花样出来,秦堪,你帮朕办好这件事吧。”

“陛下要弄出什么花样?”

朱厚照眼里又开始闪烁熟悉的淘气光芒:“你从神机营调集十门火炮,对准夏儒家的门口……”

秦堪:“……”

今天的汗腺似乎很发达……

见秦堪目瞪口呆的样子,朱厚照大笑道:“不放实心弹,弄出声响便是,你想想,礼部官员迎皇后入宫告祭太庙,如果皇后一出门便万炮齐发,多么威风……”

“陛下,你刚才还说不再胡闹的。”秦堪无奈得想掐死他。

“放几声空炮能叫胡闹吗?”朱厚照不满道。

“陛下要放炮就不能等晚上吗?晚上陛下洞房花烛夜一炮而红,既威风又吉利……”

朱厚照愕然道:“何谓一炮而红?”

秦堪很耐心地解释道:“陛下放一炮,皇后……就红了,简称一炮而红。”

第282章 欲觐天颜

跟小处男解释何谓一炮而红委实有些绕口,这些男女生理上的知识以及洞房的知识,都应该由大婚正使或者礼部官员来教他,光教理论还不够,为了把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一般还得从宫中选出几名十八到二十岁尚是处子身的年长宫女,送给皇帝陛下睡一夜,等到处男皇帝对男女之事完全了解之后,才会轮到皇后和皇帝洞房。

这些还只是大婚之前的准备事宜,寻常大户人家成亲之前,顶多由父母拿几幅春宫教一下子女,皇家气派自然不同凡响,直接上演真人秀。

秦堪现在没兴趣跟朱厚照解释男女之事,当一件本来很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种教条式传授,其美好的滋味肯定荡然无存。

※※※

大明皇帝说要放炮,而且不是放洞房的那种炮,秦堪不得不照办。

朱厚照的意思很简单,他要在大婚时听声响,他自幼尚武,大婚也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婚,不但要吉利喜庆,还要威武霸气。

至于二者能不能共存,看起来有没有违和感,这些不在朱厚照的考虑内。

他要的只是热闹而已。

秦堪忍不住想象未来的大明皇后被礼部官员恭敬接出府时忽然万炮齐发的景象。

——皇后娘娘会不会被吓尿?以后她还怎么活?礼部官员会不会答应?他们怎会容许皇帝在大婚时干出这么荒唐的事?

秦堪重重叹气。

朱厚照又给他找了个好差事啊。

※※※

出了皇宫,秦堪左思右想,终于一咬牙,去了礼部衙门。

礼部如今的尚书名叫张升,是个五十多岁的干瘦小老头,老头其貌不扬,可他的资历却不小,他是成化五年己丑科的状元,其人颇具风骨,曾经因直言而得罪当时的大学士刘吉。而被刘吉邀科道言官所诬,被贬离出京,直到刘吉被罢官才回京复职。

礼部衙门内,张升忙得脚不沾地。

朱厚照大婚在即,几乎所有关于大婚礼仪仪式方面的事情全由礼部负责,甚至连招待朝鲜,琉球,交趾等藩属国朝贺使节也由礼部承担,张升最近已心力交瘁了。

这是个做人做事很踏实的人,讲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这种人往往也非常讲原则,行事古板,思想顽固,简直是大明文官的典型代表。

秦堪穿着大红麒麟袍服慢慢走入礼部衙门,却见衙门内人影穿梭,来往匆忙,一股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扑面而来,秦堪怔忪片刻,这才终于对朱厚照大婚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是啊,那个只懂玩闹嬉戏的少年马上要大婚了。

※※※

官场是个讲规矩的地方,锦衣卫指挥使到访,张升再忙也要见一见的。

衙门二堂的暖厅内,张升与秦堪二人分主宾落座,当秦堪摸着鼻子颇有些讪讪地道出来意,张升却呆愣住了。

“大婚那日……调十门火炮?”张升脸色隐隐泛出铁青,身躯微微发颤。

可以肯定,他绝不是兴奋。

秦堪急忙解释道:“助兴,纯粹只为助兴,别无他意。”

张升阴沉着脸道:“你知不知道皇帝大婚是大吉之日,大吉之日连刀剑都必须封鞘不出,你却要放炮?”

秦堪急忙撇清:“不是下官要放炮,是皇上要放炮,下官只是来转达皇上的话。”

“简直荒唐至极!皇上怎会如此胡闹!这是他一个人的事吗?这是举国上下臣民的事!是关乎社稷宗庙的大事!礼部绝不允许他这么做,想放炮可以,把老夫塞炮筒子里去!”

“这多没礼貌,尚书大人言重了。”

“哼,秦指挥使,虽说君君臣臣乃人伦纲常,但也不能凡事唯唯诺诺,皇上年幼,所言所行难免胡闹,正需我等臣子教导纠正,而不该放纵自任,此非为臣之道,长久下去,陛下必被臣子娇惯成昏君暴君不可……”张升捋须盯着秦堪,缓缓道:“老夫曾闻秦指挥使虽为武官,却是文人出身,曾中绍兴府试第一,又作千古佳篇《菜根谭》而扬名天下,能写出如此传世之作的人,按理说应该颇具气节,为何见陛下胡闹也不劝谏,反而为其乱命而奔走?”

秦堪闻言微微色变。

话说得很委婉,但话里的意思秦堪还是听懂了,言下之意无非暗讽他没有文人气节,为邀皇帝欢心而唯唯诺诺。

张升对秦堪的看法,或许正代表着如今整个大明朝堂对秦堪的看法,他秦堪果然不被朝堂文官所容。

沉默许久,秦堪强自一笑:“陛下不过想在大婚那日放几声空炮而已,尚书大人非要将此事与气节风骨扯在一起,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张升笑容有些冷了:“由小而见大,老夫不觉得小题大做,秦指挥使,老夫明说吧,陛下大婚由礼部承办,老夫但凡执掌礼部一天,便不允许陛下在那么重要的日子里胡闹!此事无可商量。”

话不投机便是如此了,再待下去必然会闹得更无趣。秦堪摇了摇头,起身告辞。

到底是礼部尚书,谈崩了也保持着君子文人的风度,张升很客气地亲自送秦堪出门。

走出礼部大门,秦堪正与张升拱手作别,却听得身后一阵喧哗。

一名穿着破旧蒙古长袍的中年汉子如敏捷的豹子般窜到张升面前,用不太纯熟的汉语大声道:“张尚书,我朵颜卫蒙受天大冤屈,数次向礼部请求面见大明天子陛下,尚书大人为何屡屡不肯应承?”

张升愣了一下,接着冷冷道:“来人,将这不懂规矩的狂徒拖走!”

几名衙门差役快步上前将那蒙古汉子架住往外强拖,蒙古汉子悲愤至极,不停挣扎嚎叫,隐隐带着焦急的哭腔。

张升朝秦堪强笑道:“朵颜卫自成祖以来便反复无常,时顺时叛,朝廷拿他们头痛不已,这回更危言耸听说什么受了冤屈,教秦大人见笑了。”

秦堪呵呵应付几句,与张升拱手作别,接过侍卫递来的缰绳后,疑惑的双目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那个被礼部差役赶远的蒙古汉子。

第283章 正德大婚(上)

蒙古汉子被礼部衙门的差役带走,远远的仍能听到他愤怒的嘶吼声。

秦堪抿了抿唇,一言未发上了马,众侍卫簇拥下扬鞭打马离开。

骑马走在京师街头,李二凑上前轻声道:“秦帅,关于朵颜三卫……”

“停!一个字都别跟我说,我什么都不想知道!”

“秦帅,关于此事的始末,咱们锦衣卫的密探已于数日前由军驿传进了北镇抚司,赵同知已将它放在您的案头,说此事……”

“闭嘴,李二,还嫌我麻烦不够多吗?”秦堪冷冷扫他一眼。

因王守仁而得罪了刘瑾,太后又严厉警告看紧皇帝不准他大婚那天出幺蛾子,转过身朱厚照又要大婚之日放炮,礼部张尚书说要放炮可以,除非从他尸首上踏过去……

秦堪忽然觉得自己的头很大,这么多的麻烦已然背在身上了,今日朵颜卫那汉子观其面相气色,脸上分明写着“麻烦”二字,不仅麻烦,而且是超级大麻烦。

正常人看到麻烦,一般都会选择躲开。

秦堪是正常人,而且算是正常人里的聪明人,所以他不但躲开了,而且躲得很快,躲得很远。

在秦堪的催促下,一群侍卫扬鞭打马,仿佛身后有狗撵着似的,匆匆忙忙穿街过市,眨眼跑了个没影儿。

※※※

“相公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儿,连家都回得少了,你到底在忙什么?”杜嫣的俏脸上也写着两个字,不是麻烦,而是“不爽”。

秦堪重重叹气:“瞎忙,除了惹到一身的麻烦,相公这一段人生基本没有别的斩获,很苍白。”

“相公又惹了什么麻烦?”

秦堪像个推销员似的开始耐心而详细的介绍自己最近这段时间的丰功伟绩。

“说起惹麻烦,相公可就厉害了,你看啊……”

杜嫣两眼发直,看着秦堪一根根掰着手指数麻烦,听到最后不由柳眉一挑:“得罪内相倒也罢了,大丈夫行事有所必为,给皇上放炮啥意思?京师街头市井皆云新皇性子荒唐怪诞,此言果然不虚,他要胡闹便胡闹,为何把这桩差事交给了你?讲不讲道理?”

秦堪叹道:“他是皇帝,有必要跟我讲道理吗?”

杜嫣也叹了口气:“既然如此,他要放炮你就点火呗,反正这是皇帝下的旨意,谁敢不从?”

“问题是如果我在皇帝大婚那日放了炮,礼部张尚书很有可能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吊死在咱们家门口以示抗议……”

“相公跟张尚书很熟吗?”

“不算太熟。”

杜嫣释然笑道:“不关咱家的事,相公去劝劝张尚书,让他吊宫门口去……”

秦堪:“……”

这婆娘很有草菅人命的潜质。

——不过她的话未尝没有道理,秦堪和张升……真的不熟啊。

※※※

正德大婚。

八月初六,钦天监选定的大吉之日,诸事皆宜。

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尽出,皇宫内几乎所有能用上的太监宦官宫女全用上,内务府从江南调购四万匹上好大红苏绸,将它罩住了乾清宫,坤宁宫的黄色琉璃殿顶,整个皇宫的殿门铜钉,灯笼,门廊柱子,甚至连禁宫巡弋武士的矛戟一端也系上了红绸,以示皇帝大婚之日禁战止戈,祥和仁厚之意。

按成规,皇帝大婚的正使须由朝中某位德高望重的勋贵担任,副使则由礼部官员担任,正德本打算让秦堪当他的大婚正使,结果在金殿内刚提出话头,便被满朝文武百官喷得一头唾沫。

秦堪二十来岁,德不高望更不重,而且最重要的是,秦堪并未封爵,与“勋贵”二字毫无关系,满朝大臣想也不想便将他排除在外了。

朱厚照气得又跟大臣们当殿大吵了一回,奈何大明的文官连吵架也喜欢耍无赖,吵得急了人人梗着脖子一副“有种你把我杀了”的倔驴模样,每到这时候朱厚照便被逼得节节败退,君臣骂战常以一败涂地而告终。

秦堪得知此事后除了暗叹自己人缘差以外,倒也没什么意见,虽说当皇帝的大婚正使是官员一生最宝贵的政治资本,不过秦堪用不着攒什么政治资本,他相信只要自己与朱厚照的关系一直这么维系下去,该升官封爵的时候,朱厚照一定会第一个想到他。

跟前世历史不一样的是,这回担任大婚正使的,却是保国公朱晖。

保国公朱晖去年因盐引一案被秦堪查出来以后,弘治帝勃然大怒,不但勒令他闭门思过,而且夺了他十二团营的兵权,这位国公爷倒是个能伸能屈的角色,非常低调地思过思到弘治帝驾崩。

等到朱厚照登基以后,朱晖不顾自己六七十岁年纪,进宫跪在朱厚照面前做了一番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说了什么无从知晓,从朱厚照满意地将十二团营的兵权交还给他的举动来看,朱老爷子的检讨一定非常深刻,虽不至于悔恨得以头抢地,至少也是声泪俱下。

说到底,这是一个人治大于法治的时代,《大明律》或许管用,但管不到上层人物的身上,朝堂里的升官贬官,下狱坐牢等等事情,若真拿《大明律》出来一条条找根据,个个都是冤案,桩桩皆是无理。特别是勋贵这个级别的,一有个风吹草动,说降爵便降爵了,说恢复便恢复了。

还有一个道理值得弘治帝在九泉之下反思,那就是当皇帝最好要比大臣活得久一些,连个六七十岁的糟老头子都活不过,弘治帝实在应该惭愧一下,等他一死,该是人家的兵权还是人家的,他生前的惩治只不过像走了一道过场。

※※※

朱厚照大婚,保国公朱晖为大婚正使,礼部左侍郎王琼为副使,八月初六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皇宫大门正阳门便打开了,两队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手执金瓜,玉挝,金炉,香盒等仪仗,后面又是两队身穿绛色袍服的宦官,高举代表皇后仪仗的九翅屏扇,三十六人抬着一乘巨大的金色玉辇,由手执长戟的禁宫武士开道,几声号炮过后,缓缓走出皇宫,朝中军都督府同知夏儒的府上行去。

皇帝娶妻的程序跟民间纳采,问名,纳征等大同小异,当然,细节方面要繁琐得多,而且动用的人力物力和对天下造成的影响力,绝非民间百姓成亲可比。

纳采问名的流程早已由礼部官员代表皇帝走过,按制,皇帝娶皇后是不必亲自出宫亲迎的,毕竟皇帝是千金之子,九五至尊,轻易不可动驾,哪怕娶老婆这么重要的事也不必亲自出宫,大婚正使和副使就是代表皇帝执行这个程序的。

顺天府几日前便发下布告,亲迎皇后的仪仗队还没出宫门,承天门外便已被闻讯赶来的万千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和锦衣卫,东厂,西厂如临大敌,隔两步便为一岗,将百姓与仪仗隔得远远的,正阳门外街中央清出一条通畅的大道,当然,也有一些市井闲汉泼皮趁乱在人群里浑水摸鱼,不是偷钱袋便是摸小媳妇儿的屁股,被校尉或番子发现后上前便劈头一刀鞘,人群里的惊叫怒骂笑闹声此起彼伏。

大婚正使朱晖双手高高托举着一卷明黄色的丝绢走在队伍仪仗最前方,副使王琼紧随其后,二人神情肃然,目不斜视,在围观百姓们满怀敬意的目光中,迈着四平八稳的官步,不急不徐地朝前进发。

亲迎仪仗就这样浩浩荡荡开到中军都督府同知夏儒的府上。

夏儒穿着绯色官袍,领着全家老小早早等候在府门外三十丈处,远远见天子亲迎队伍浩荡行来,夏府内外顿时点起炮仗,噼噼啪啪震天巨响中,正使朱晖走到夏儒面前,缓缓展开手中黄绢大声道:“有圣旨,中军都督府同知夏儒跪接。”

夏儒一撩官袍下摆纳头便拜,周围的夏府家人,亲迎仪仗甚至围观的百姓也纷纷垂头跪下,四周顿时一片寂静。

黄绢展开,朱晖语气激昂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惟重,祗遵圣母皇太后命。遣使持节,以礼采择。兹册中军都督府同知,领锦衣卫指挥使衔夏儒之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

圣旨念完,夏儒三拜之后双手恭敬接过圣旨。

第284章 正德大婚(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不是所有圣旨里都能见到的,圣旨有圣旨的格式,寻常的官吏升贬,或关于国事政务的旨意,开头一般不用这几个字,而是直接念正文,唯有遇到国家大事,或者非常正式的场合,比如册封皇后,皇太子,臣子封爵等重大事宜才能用这几个字,以示郑重。

(作者按:顺便提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这几个字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独创,明朝以前的圣旨没有这几个字,可以看得出,朱元璋或许不是最英明的皇帝,但绝对是脸皮最厚的皇帝。)

接下来的程序便是由女官将身穿凤冠霞帔的皇后夏氏扶出府门,朱晖和王琼代皇帝念完册后圣旨后,立马变换了身份,以臣子之礼跪见夏氏。

夏儒这时也变换了身份,直起身用父亲的威严神情高声道:“戒之敬之,夙夜无违。”

夏氏之母这时也高声道:“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夏皇后在女官的搀扶下朝父母盈盈一拜:“女儿谨记教诲。”

然后夏皇后便登上车辇,在臣民的跪拜里,车辇和仪仗缓缓启动,朝皇宫行去。

※※※

秦堪左防右防,朱厚照今日还是干了一件比较出格的事。

朱厚照毕竟是朱厚照,他永远不会安分,永远最独特。

皇宫正阳门的中门破天荒地大开,这也是礼制规定的,平素哪怕连皇帝出行也只能由侧门进出,中门绝不开启,除非娶皇后入宫,或者国家危难,皇帝御驾亲征,正阳门才会敞开中门。

不顾满朝大臣的愕然和齐声反对,朱厚照兴致勃勃地出了宫门,站在正阳门下,笑嘻嘻地盯着已被校尉和番子净清一空的外大街,眼中闪烁着熟悉的调皮光芒。

国人素以大红为吉,皇家也不例外。

今日的朱厚照穿着大红色的五爪团龙袍,头戴金制翼龙冠,这个帝冠轻易不能戴,平日里皇帝戴的帝冠都是黄纱所制,除非大朝会或国家大事时才戴金制的,一个帝冠重达三四斤,没练过的皇帝若经常戴这个也受不了。

秦堪就站在朱厚照身旁,正阳门的两侧密密麻麻站满了朝中文武百官,原本应该喜气洋洋的日子,可此刻却人人面带怒容,礼部尚书张升脸色铁青,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斜眼瞪着朱厚照。

儒家礼制是千年前圣人定下的,规定得非常全面,什么仪式穿什么衣服,摆什么样的表情,做什么样的动作,迈步时该迈几步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今日朱厚照大婚,这位年轻的皇帝竟不顾礼制要求出正阳门,这个举动令礼部尚书异常愤怒,然而张升也毫无办法,因为朱厚照的威胁太有震慑力了。

“不让朕出宫门,朕便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宣布悔婚,夏儒的女儿朕不娶了,谁爱娶谁娶去!”

这便是朱厚照的威胁,张升在答应与撞柱死谏两个选择之间,无奈地选择了答应。

※※※

正阳门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