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塔娜停了手,一脸委屈:“你家夫人也是这么给你按的,为何我不能?”

“因为你不是我夫人,而且手法也很不对,好像在我身上找地方捅刀子的感觉。”秦堪的回答很不留情面。

对于塔娜

,秦堪有着另一种相处方法,那就是直爽,蒙古人喜欢直来直去,一切客气话在他们眼里都是虚伪。

所以秦堪不打算跟塔娜客气。

塔娜只好放下手,垂头时不易察觉地撇了撇嘴。

秦堪好整以暇地瞧着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有什么事直说吧。”

塔娜脸上稍微高兴了一些,道:“我要你在侯府后院开一片草场,我注意看了,侯府厢房后面有好大一片土地荒芜着,撒点草籽下去,明年开春我便可以骑着马驰骋了。”

真是个荒唐却又令人心疼的建议。

秦堪定定注视她许久,缓缓道:“塔娜,你想念草原么?”

塔娜抿了抿唇,却飞快点点头,然后摇头,眼中的哀伤之色一闪而逝。

秦堪明白她的意思,他和她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若说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并不算完全没有,只是二人心里都对这种政治联姻感到排斥,于是他和她索性连那一点点情愫也排斥出去了。

手指无意识地在桌几上敲了几下,秦堪嘴角忽然露出几丝笑容。

“塔娜,我让你回草原怎样?”

塔娜飞快摇头:“我不能回去。”

秦堪笑道:“名义上来说,你已是我的妾室了,你从草原进京是以朵颜卫使节兼我秦堪的妾室的名义来的,进了侯爷已算是我秦堪的人了,所以我这次派你回草原,你便以大明的使节兼花当女儿的身份回去。”

“回去做什么?”

“通婚!”秦堪从嘴里迸出两个字。

塔娜惊讶地睁大了眼:“和谁通婚?”

“汉族和蒙古族通婚。”

“不懂。”

“简单的说,我过几日会提出朝议,允许辽东边境城镇百姓与朵颜三卫牧民之间男女通婚。”

塔娜想了想,疑惑道:“你……到底打着什么主意?通婚对你们汉人有何好处?”

秦堪笑道:“不仅对汉人有好处,对你们朵颜也有好处。如今朵颜部不是与我大明结盟了吗?既然结盟就必须互通有无,‘互通有无’四字,并不仅仅只指稻米盐巴茶叶瓷器这些物质,人口也可以互通有无的,我就不信你们朵颜部的每个牧民人人都能娶到老婆,人人都能把女儿嫁出去,不论任何地方,任何国度,男女过剩的情况总是存在的,大明辽东诸边镇的城乡农户也不例外……”

塔娜毕竟不蠢,稍微一想,便忽然大怒:“你……好恶毒的心思!我朵颜部若与汉人通婚,以后血统怎么算?他们生下来的孩子到底算汉人还是算蒙古人 ?'…'再说,你说通婚便通婚,你们边镇的汉人农户愿意么?”

秦堪笑道:“辽东如今正大力发展马政,然而每年向朝廷缴纳六匹成年马对农户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若朝廷推行新政,对辽东诸边镇发下布告,许诺每户若能娶朵颜部落妻子一位或嫁给朵颜部落男子为妻一位,则每年免去两匹应缴马匹,并适当给予别的减免税赋政策,你觉得辽东边镇的汉人们会不会愿意呢?至于到底算汉人还是蒙古人的问题……”

秦堪直视着他,缓缓道:“我与你父亲花当当初在草原上指天盟誓,各自向神灵发誓从此互不侵犯,大明与朵颜部亲若一家,往后大明的历代皇帝和朵颜的历代可汗皆遵此誓,违者神明不佑,天共殛之。塔娜,既已亲若一家,血统是汉人还是蒙古人,有那么重要吗?还是说,你父亲花当与我的盟誓只权宜之策,将来说撕毁便撕毁?”

塔娜眼中泛上几分惊慌,急忙摇头道:“不,大明开放互市,朵颜的牧民们有吃有喝有穿,额直革并无半分别的心思……”

秦堪接道:“那不就得了,我提议的汉蒙通婚也完全是一番善意,大明帝国是泱泱上邦,大明的子民并不比朵颜部的牧民低贱,况且这种通婚只是平民之间,并未限制你们朵颜贵族的婚姻,秉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塔娜,男女情爱本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你为何要在里面掺杂许多世俗的桎梏来阻止这种发自内心的情爱呢?”

顿了顿,秦堪继续道:“再说,纵然我不提出这个建议,如今大明已向朵颜部完全开放了三个互市,朵颜部和我大明边镇子民产生交集已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你父亲若强行阻止,失去的只会是部落牧民的人心,这对你父亲的统治地位很不利,只有顺应时势的统治者,才能保住万年久安的王位,世代不衰不竭。”

塔娜的俏脸渐渐涨得通红,她总觉得秦堪这番话是歪理,却也不知道歪在哪里,论口才,十个塔娜也比不了一个秦堪,嘴拙的她顿时急得跺脚,模样可爱之极。

“我……我不知道,但我额直革肯定不会答应的!你,你这狗官一定有诡计!”

秦堪笑眯眯道:“答不答应,总得试试才知道,塔娜,带着秦堪的妾室以及花当的女儿这两个身份回草原吧,我会派人护送你回去,出关后你先到辽阳,辽阳叶副总兵再亲自护送你去朵颜栖居之地,把我今天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你的父亲,事情只是个轮廓,我和你父亲有一辈子的时间来勾画出这个轮廓里的血肉,让它逐渐完善,成为可行之策。”

塔娜怒道:“说来说去,通婚的好处都是你们明廷的,我朵颜部有何好处?”

“肯定有好处,回去告诉花当,就说明廷承诺永远以花当一脉为朵颜正统,并愿意全力维护花当及其后人对朵颜的统治地位,而且我会禀明朝廷,在辽阳城不足百里之地新建一座城,名为朵颜城,你父亲不仅坐拥广袤的牧场和部落牧民,而且还会成为朵颜城的城主,城内一应治军管民的衙门和民居全由明廷帮你们修建,所有的官吏也由花当来任命,明廷绝不插手和委派。”

调皮地朝塔娜眨眨眼,秦堪又开始坏笑了:“喜欢吃大明的稻米大麦蔬菜吗?是不是嫌互市那些商人太黑心,把稻米大麦卖成了天价?没关系,明廷给你们提供麦种和菜种,而且会派官员赴朵颜城教你们牧民开荒种地,全部免费……”

第383章 下诏罪己(上)

如果没有任何条件的话,秦堪提出的建议还是很诱人的。

世代保证花当及其后人对朵颜的统治地位,白给朵颜建一座城,免费给朵颜牧民提供粮种菜种,并派官员免费教他们开荒种地……

诸多好处,关键词全部都是“免费”,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活雷锋的味道,泱泱上邦的姿态摆得十足,换了任何一个人听了都会怦然心动,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并且答应得感恩戴德,痛哭流涕……

可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完不给钱就得留下刷盘子,朵颜部若想得到这些东西也必须付出代价。

代价很简单,汉蒙通婚而已,听起来好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以后完全可以载入趣闻轶史,流传后世。

然而当事人很明显不这么认为。

今年大明户部统计天下人丁,朵颜三卫大大小小的部落加起来共计六千余户,散布在辽阳以北的草原大漠各处,六千余户说起来真不多,由于朵颜这些年来本就贫困,各个部落里的男光棍女光棍肯定也不少,如若与辽东各边镇的汉人通婚或许能解决不少问题,然而这里面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陷阱。

汉人与朵颜部的蒙古人通婚之后,生下来的后代怎么算血统?是算汉人还是蒙古人 ?'…'十几户上百户可以忽略,可是上千户甚至几千户呢?长此以往,朵颜部的每户牧民或多或少都带着汉族的血统,这朵颜部还算蒙古人吗?这年代讲究的就是血统,以后朵颜部汉不汉,蒙不蒙的,说得不好听就是个杂种部落,拿起刀枪跟谁打仗都犯心虚,想叩边大明,想抢掠边镇,想杀人放火……几千户流着汉人血脉的朵颜战士谁肯干?

更毒的是,大明还给他们筑城,教他们开荒种地,游牧民族被同化成了农耕民族,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日子平静了,肚子喂饱了,谁还肯拿起刀剑跟别人玩命?

汉民族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能融合世间万物,汉人天生的善良勤劳的本性,以及崇尚仁义宽和的儒道精神,两者结合起来,它便能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

一想到这些,秦堪便兴奋不已。

从辽东回京之后,他脑子里便一直浮现着辽河之战的种种惨象,然后一直在思考,通婚朵颜便是他想出来的主意,原打算等把刘瑾斗垮之后再实施的,今日见塔娜郁郁不乐的思乡模样,终于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

“塔娜,你觉得怎样?”

“不怎样。”塔娜一翻白眼:“用你们汉人的话说,你这叫狼子野心,额直革绝不会答应的。”

秦堪笑了笑:“答不答应以后再说,能提出来便意味着往前迈了一步,塔娜,兹事体大,你不懂,你只负责回草原传话便好,顺便治治你的思乡病。”

塔娜颇觉心动。

令她心动的不是秦堪的通婚建议,而是回草原。

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肥美草地,以及一匹匹肆意驰骋在草场上骏马,呼出去吸进来,全是满满的自由味道……

洁白的贝齿狠狠一咬:“好,我回草原帮你传话!”

“真是个好姑娘。”

一想到马上就能回草原,塔娜心情好了许多,笑容分外动人,眸光流转间竟透着几分妩媚的味道。

俏生生地白了他一眼,塔娜道:“我只是帮你传话,可不会给你当说客,你的缺德主意肯定会被额直革拒绝,那时你莫像条狼似的朝我朵颜部龇牙。”

秦堪呵呵的笑:“知道何谓‘志毋虚邪,行必履正’吗?”

塔娜茫然摇头。

“意思就是说,一个好人,他的志向不虚伪不邪恶,他的言行也是堂堂一派正气,这八个字是君子的第一要则。”秦堪忽然挺起了胸,大拇指朝自己胸膛一指:“不谦虚地说,我,就是君子。君子不会干坏事,你要相信我。”

※※※

塔娜领着十余名随从以及近百名锦衣校尉欢天喜地的离开了秦府,高高扬起的嘴角透着刑满释放般的愉悦,快马加鞭离京北上。

秦堪静静站在家门口目送她离去,他的嘴角咧得比塔娜还要大。

李二站在他身旁,看到侯爷嘴角咧开的笑容,后背不由一阵凉意。

不知过了多久,秦堪淡然开口:“李二。”

“在。”

“派人送密信给叶近泉,要他好好练兵,辽东的锦衣卫千户所会配合他将一些无能的贪腐的将领全部除掉,另外再告诉他,三个月之后,会有一百门佛朗机炮列装辽东六卫,让他拉出队伍和火炮,主动寻找鞑靼部落,小规模的打几仗试试,胜负都不要紧,从中得到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火炮和军士如何配合才能创造最大的战果,必须在实战中才能慢慢摸索出来,战火才能练出真正的强兵。”

“是。”

※※※

冬雪终于来临,一夜之间,京师银装素裹,屋顶,大地,树枝,每一个角落都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素装,白得刺眼,冷得刺骨。

雪是富人们眼中最情趣的风景,却是穷人们眼中最可怕的天敌。

大雪的第二日,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门传来消息,京师昨夜大雪,一夜之间三十余名乞丐被冻毙在城墙根下,死状凄惨。

早朝之上,披着貂皮大髦怀揣暖炉犹自冻得直哆嗦的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惊呆了,金殿里一阵短暂的寂静无声。

惊呆的表情或真或假,一些言官御史们眼珠子急速转动,这个看似普通的坏消息,如果细细策划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可以为自己扬名立万的好事。

明朝文官的特色在此刻无限放大。

直谏犯上,邀名买直,用头破血流甚至满身伤痕来换取朝野赞颂和仕林敬仰,换取最珍贵的政治资本,这是大明的文官们干得最多也是最驾轻就熟的一件事。

当然,高高坐在龙椅上的大明皇帝成了一个个喜爱刺激的文官们挑战生存极限的最佳目标,成了众多玩家兴致勃勃组团去刷的最大BOSS,虽然刷完这个大BOSS后不能掉装备,掉金币,可是……能涨经验值呀。

早朝散后,一场经过酝酿后的事件缓缓拉开帷幕。

上百名大臣向承天门聚集,不到半个时辰,承天门前已跪满了一地的大臣,痛哭嚎啕,骂声震天。

这回他们可不是找刘公公的麻烦,而是大骂皇帝陛下昏庸,顺天府无能,以致晚唐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末世景象在咱们大明重现,这是皇帝过错,更是官府的失职,是社稷危难江山飘摇的征兆,除了要求惩办顺天知府和同知等一干爱民不如子而如孙子的官员之外,更大的呼声则是要求朱厚照下诏罪己。

年轻的正德皇帝再一次躺着中枪了。

※※※

乾清宫内。

愤怒的朱厚照狠狠摔碎了一个精致的贡品青瓷,清脆的破裂声在殿内悠悠回荡,破碎的瓷片如飞流激溅,四下散开,殿内所有宦官宫女吓得伏地跪拜。

“朕招谁了?惹谁了?凭什么要我罪己?”朱厚照涨红了脸吼道。

“陛下息怒。”秦堪朝朱厚照苦笑拱手。

朱厚照怒道:“朕息不了怒!朕做错了什么?早朝时听到三十余乞丐冻毙的消息,朕当时还痛心不已,打算命顺天府于城外广开善棚,施粥赠衣以赈那些活着的乞丐流民们,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些文官们倒好,对活着的乞丐们问都不问,散了朝第一件事便是要朕下诏罪己,把这件惨事全部怪罪到朕的身上,满朝满殿都是些什么混帐!”

秦堪静静道:“陛下,死去的三十余乞丐,在大臣们眼里不是人命,而是一笔丰厚的政治资本,一个极好的上谏邀名的机会,如此而已。”

一语道破满殿人心,朱厚照身躯一震,接着颓然坐了下来。

一旁的刘瑾陪笑道:“陛下,本朝自洪武年开始,从朝堂到各级官府,对流民乞丐皆有章程,每到饥荒或天寒,官府开善棚施粥赈济是必须的,连善粥的浓稀程度都有严格的规定,按律,立竹箸于粥中而箸不倒者,方为合格,当年太祖高皇帝起于山野草莽,他老人家本也……本也受过许多苦楚,深知乞丐流民的艰难,陛下,朝堂有朝堂的事,官府有官府的事,天下官吏各司其职方为正途,昨晚冻毙三十余乞丐,若论其罪,顺天知府才是罪魁祸首,与陛下何干?这满朝的文官们太不晓是非了。”

秦堪听得暗暗点头。

不论他和刘瑾有多深的仇怨,但客观的说,刘瑾这番话倒是说得非常中肯。

这位大明内相,他不仅仅只是个只懂得弄权捞钱的权阉,对朝政和人心终究还是有几分见地的。

第384章 下诏罪己(下)

朱厚照在刘瑾的一番劝慰下,情绪终于稳定了。

刘瑾的话很有道理,朝堂有朝堂的事,官府有官府的事,如何治理流民乞丐朝廷早有章程,皇帝不可能亲自关心这个,平日官府不作为,出了事便把黑锅往皇帝身上推,这样的官儿应该被杀头。

秦堪拱手笑道:“臣认同刘公公所言,各司其职是本分,出了事自然要各究其责,陛下不必发怒,事情终有道理可讲的。”

听秦堪居然破天荒赞同他的话,刘瑾不由意外地瞧了他一眼,神情颇为惊疑,搞不清秦堪到底又在算计着什么。

这回刘公公可实在冤枉秦堪了,大部分时候秦堪还是很讲道理的,做人不能永远以坑人为乐趣。

朱厚照哼了哼,道:“如若他们不跟朕讲道理呢?你知道的,这帮文官手里拿着圣贤经义当刀剑,朝堂上惯来横冲直闯,谁敢反对他们就是反对圣贤,就是大逆不道,皇帝也不例外……”

顿了顿,朱厚照脾气又上来了,攥着拳头狠狠道:“……这群狗官!”

秦堪叹了口气,道:“下诏罪不罪己倒是其次,就怕大臣们把事情越闹越大,恐怕陛下下诏罪己还是无法满足他们,陛下若太配合,他们便无法达到犯上直谏以此邀名的目的,此事仍旧不依不饶……”

朱厚照怒道:“来便来!朕还怕他们不成?”

“陛下当然不怕他们,可太皇太后怕啊……”秦堪叹道:“陛下莫忘了,再过五日便是太皇太后的寿辰,百官要向太皇太后贺寿的,大喜的日子里若大臣们闹起来,如何收场?”

朱厚照和刘瑾呆住了。

王太皇太后是宪帝的皇后,宫中地位崇高,连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也得在她面前低眉顺目,名义上,张太后是王太皇太后的儿媳,朱厚照是她孙子……自弘治帝去世后,朱厚照对亲情比以前在乎了许多,朝政国事虽被他搞得一塌糊涂,但孝之一道却做得很好,早晚皆入慈宁宫向两位太后请安,陪她们说话解闷儿。

朱厚照脸色顿时涨红了,眼中罕见地闪过一丝杀机。

“这群狗官……他们若敢惊动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朕必夷他们三族!”

刘瑾赶紧附和:“老奴愿代陛下教训这帮狗官。”

秦堪摸了摸鼻子没说话。

杀人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大明的文官跟别的朝代不一样,杀人这种手段只能令大臣们更加反弹,满殿大臣就像是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越是打骂和镇压。他们便越执拗,脾气比驴更倔。

秦堪朝朱厚照拱拱手,道:“陛下的意思呢?”

朱厚照怔忪半晌,索然叹道:“朕……下罪己诏!”

刘瑾大惊:“陛下不可!这不是让大臣蹬鼻子上脸吗?”

朱厚照没理刘瑾,扭头看着秦堪:“你觉得呢?”

秦堪点头:“陛下所言甚是,罪己诏应该下,臣万死直言,这份诏书不是迫于大臣们的威逼,而是为了城墙根下冻毙的三十余名乞丐,陛下,乞丐也是你的子民。”

朱厚照点头:“还是秦堪你最懂朕,不错,乞丐也是朕的子民,朕是皇帝,是整个大明的君主,朕对不住他们,这份罪己诏应该下。”

※※※

秦堪走出乾清宫的殿门,愕然发现戴义正静静地站在殿门外等候。

戴义一见秦堪便笑开了花,赶紧上前迎上两步,抢先拱手笑道:“奴婢拜见侯爷。”

秦堪一愣,指了指乾清宫里面,道:“是找陛下禀事吗?陛下在里面,你进去吧。”

“奴婢找的是侯爷。”戴义笑道:“太皇太后的寿辰一过,眼看着便过年了,奴婢这里给侯爷备了一份微薄年礼,还请侯爷笑纳。”

秦堪笑道:“戴公公,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客气。”

一份长长的礼单递过来,秦堪随手一翻,顿时有些惊讶。

“戴公公,你管这么多的年礼叫‘微薄’?”

“是是是,侯爷见过大场面的,奴婢这点礼委实上不得台面,虽然微薄,却也是奴婢对侯爷的一番心意。”

“微薄都这样了……戴公公,下回一定送份不微薄的给我长长眼。”

戴义脸颊抽搐几下,陪笑道:“一定一定,上元节时定有不微薄的孝敬……”

秦堪哈哈一笑,拍了拍戴义的肩:“玩笑话,戴公公切莫当真。看戴公公如今红光满面,准备的年礼如此丰厚,厂公这一年里想必财源广进吧?”

戴义尴尬地笑了笑,道:“不瞒秦侯爷,奴婢手头进项确实比以前当随堂太监时多了不少,东厂收京师各青楼楚馆和商铺的平安银子,其中大头全到了奴婢手里,一年下来十几万两不在话下,可是自从开了西厂以后,奴婢这东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说到这里,戴义忽然涨红了脸,怨毒地朝乾清宫里一瞥,压低了声音恶狠狠道:“刘瑾这狗杂碎简直是一匹狼!自西厂复开后,断了杂家一半的财路,他不敢找侯爷的锦衣卫,却专找我东厂开刀,京师里的青楼楚馆商铺,现在大部分只认西厂和锦衣卫,不怎么买东厂的帐了,这杂碎,简直是拿软刀子割我的肉啊!”

愤恨的表情望向秦堪时,戴义立马换了一副可怜巴巴的嘴脸:“侯爷,满朝之中刘瑾对您最忌惮,您可得为奴婢做主啊……”

秦堪苦笑道:“刘公公权倾朝野,我如何能做你的主?”

戴义小眼睛眨了眨:“侯爷若将西厂一锅端了,来年奴婢一定给侯爷送上最丰厚的年礼……”

秦堪似笑非笑道:“我还是那句话,戴公公若一刀把刘瑾捅了,我立马向陛下荐举你当司礼监掌印……”

“秦侯爷先请……”

“戴公公先请……”

二人谦让半晌,最后都觉得对方太没节操,于是很理智地转移了话题。

“秦侯爷,有件事奴婢须得与侯爷通个气儿,天津卫那边的白莲教闹得过分了,东厂番子传回来的消息,这帮白莲教众不仅冲击了官府,而且连官仓都烧了一小半,奴婢派出去两位大档头赴天津处理此事,结果死了一个,重伤一个……”

秦堪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第385章 厂卫联手

白莲教历史悠久,南宋年间便已存在于世,起初本为佛教一支,崇奉阿弥陀佛,后来经过历代发展和繁衍,其教义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不论他们所宣扬的口号多么的高尚纯洁,真正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造反。

它似乎是一支专为造反而生的教派,自南宋以来,政治上不断被历代朝廷否定又肯定,然后再否定,从此变成了邪教组织,……说句良心话,真不能怪它对朝廷的敌视,被历代朝廷禁了又开,开了再禁,反反复复不记得多少次,是个人都会被刺激成神经病了。

造反这种事呢,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