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朝堂里终归还是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些话语权轻易不用,一旦用上,或许会很要命。

比如会要他秦堪的命……

朱厚照道:“到底怎么回事?你得罪谁了?这么大的阵仗我还是头一回见,那些御史们为何无缘无故参劾你一个锦衣卫同知?”

秦堪苦笑两声,没把宁王说出来,毕竟朱厚照和宁王的叔侄关系不错,若说是宁王指使,事涉藩王,朱厚照不大可能会站在他这边,自从弘治帝去世后,朱厚照对亲情看得很重。

“臣也不知得罪谁了,无非跟宁王的侍卫打了一架,这点小事竟引来满朝参劾,陛下,朝中的御史们是不是太多,太闲了?”

朱厚照大有同感,点头道:“我也觉得这帮子家伙吃饱了没事干,像狗似的乱咬人,就一帮打嘴仗的货,真应该把朝中的监察御史们裁撤一大半,我的耳根子才清净。”

这话又从外到内透着一股子昏君的味道,不过秦堪喜闻乐见。

朱厚照瞧着秦堪,道:“总之,今日的朝会我帮你挡了一劫,不过呢,我也不能老装病呀,你赶紧把这事儿查清楚,查到是谁在后面指使,你就用大鞋底子狠狠踹他屁股……”

“臣,遵旨。”

刘瑾从殿外悄然无声地走进来,先朝秦堪笑了笑,然后躬身道:“陛下,三位内阁大学士来了,说是要探视陛下的病……”

朱厚照闻言吓了一跳,慌慌张张道:“他们怎么这么多事儿呀,我病了与他们何干?瞧来瞧去烦不烦?秦堪,都是你害的……刘瑾,快,扶我到床榻上躺着,额头上给我盖一块巾帕子,快快!秦堪,你出去吧,赶紧把这要命的事儿查清楚,装病比当皇帝还麻烦呐……”

第222章 再挖深坑

一定要把宁王赶出京师!

这是秦堪出宫后的第一个念头,藩王死赖在京师不走,背后偷偷摸摸不知干些什么,明里还动用了朝中势力,对付他这个小小的锦衣卫同知,这样的人留在京师,就算这次没把他秦堪扳倒,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朱厚照登基,秦堪有很多想法要实施于行动,不能把精力耗费在跟人争斗上,无谓而且无聊。

※※※

御史们参劾秦堪的动作比想象中的要大,出乎朱厚照和秦堪的意料。

大明的朝争历来如此,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格,先由小人物出来放一枪,然后渐渐多几个小人物煽风点火,声势造出来以后,很快便有一大批文官争相出手,于是言论便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无论权势多么熏天,在这样浩荡的声势下也只能低头认罪,自绝于人民。

前世秦堪读史书时,每每看到大明朝争之类的资料,总觉得很不可思议,一群嚼舌头的七品言官只要异口同声,便能轻易决定朝堂每一个官员的命运,甚至有时候连皇帝都不得不屈服于这些七品言官们的言论,让他怎么做他就得怎么做,敢撤言官的职,敢砍言官的头,可以,越撤言官的名声最忠直,越砍越能让言官流芳百世,因为言官们的职责便是与皇帝作对,与朝堂内所有的大臣作对,谁若不绞尽脑汁每天编几条罪名出来,这个言官必然是个不称职的言官。

很像前世的派出所完成罚款任务似的,言官这个群体所说的任何话已与事情本质的是非黑白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要达到的是一种政治利益,比如话语权,当然,偶尔也有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目的,比如这次针对秦堪,便是拿了宁王的钱财,给宁王殿下消去心中堵着的那一块石头。

朱厚照装病只是很消极的应付办法,根子终究出在宁王和言官的勾结上,装病装多少次也解决不了接踵而至的麻烦。

第二天,第三天,言官们在金殿上接连不断地参劾秦堪,请求朱厚照严惩。

朱厚照跟秦堪认识久了,大约脸皮也练出了厚度,每次言官一提起秦堪,朱厚照便非常及时地犯了头疼,这种病很容易装,太医们拧着眉怎么也查不出病因,脑袋有了毛病连现代医学仪器都不一定查得明白,更别提只靠三根手指搭脉的太医了。

于是参劾秦堪之事便一直这么悬而未决,朱厚照委实是位讲义气的朋友,这位朋友擅长搅局。

※※※

“大人。情势对您有点不利呀……”北镇抚司里,丁顺担忧地瞧着秦堪。

朱厚照和秦堪都有些低估了言官对朝堂的影响力,当某种言论呈现一边倒的时候,离当事人倒霉的日子便不太远了,这次的当事人是秦堪。

“据说这两天,参劾大人您的奏本跟雪片似的,堆满了内阁三位大学士的案头,三位大学士有些顶不住了,已向司礼监递了条子,询问萧敬和王岳的意见。萧敬和王岳那俩老阉货一直瞧大人您不顺眼,这次自然乐得顺水推舟,早早地将奏本递到陛下的案头,话里话外皆是请陛下将你撤职拿办,以免满朝大臣寒心云云。若不是陛下一直留中不发,大人您可就真危险了……”

看着秦堪越来越冷的脸,丁顺咽了口口水,小心翼翼道:“……今日的早朝,一直沉默不出声的宁王也上了奏本,这道奏本可有点要命,他在奏本里把自己说成受人欺凌的小可怜,本是一番孝心留在京师给先帝哭灵守孝,却不曾想被天家鹰犬欺负到头上,藩王与皇帝血脉同枝,他宁王可以忍气吞声,但不能任由外人损害皇家朱姓威严,否则便是大明的罪人,愧对祖先,愧对天下……”

“这道奏本一上,今早金殿内顿时炸了锅,要求惩治大人的声音越来越大,大人,情势越来越不妙了啊……您可有法子化解?”

秦堪手指轻轻地敲击着书案,面无表情地沉默着。

见秦堪陷入思索,丁顺小心地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喘,生怕打扰了大人的思路。

有时候真的很佩服秦堪,任何麻烦和危机来临,甚至是生死关头,秦大人似乎总能及时想出应付的办法,将一切危难化解于无形,甚至还能在危难中取利邀名。

就冲这份急智,丁顺相信这一次秦大人的危机照样能化险为夷,他对秦堪有着盲目到近乎神化的信心。

秦堪一动不动,时间在他沉思时渐渐流逝。

一炷香时辰之后,秦堪的手指忽然猛地一敲书案,丁顺被吓了一跳,见秦堪嘴角勾出一抹诡异的坏笑,丁顺不由大喜过望,他知道,秦大人必然又想出了应对的法子,这个法子必然能化腐朽为神奇。

“把宁王赶走,一切危难自解。”秦堪淡淡道。

“可是……言官都参了宁王那么多次,他也没见挪身,厚着脸皮死赖着不走,大人有法子把他赶走吗?”

“当然有法子……”秦堪的笑容越来越诡异:“我坑他一次狠的,就不信他好意思继续在京师待下去。”

那抹诡异的坏笑令丁顺手臂冒出一层鸡皮疙瘩。

“大人如何化解?”

秦堪不答,只道:“丁顺,派人给宁王殿下送张名帖,就说我请宁王殿下赴宴,地点嘛,就选京师最贵的青楼吧,我对京师的青楼不熟,哪个青楼最贵?”

“燕来楼。”丁顺显然对此道门清,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

秦堪瞟他一眼,缓缓道:“那就请宁王殿下燕来楼赴宴,说我有事相商,顺便把那位第一个参劾我的监察御史涂从龙也请来,这事非得当面跟他们说才行。”

“是,大人。”

第223章 恍若隔世

一张素雅的名帖,一封简洁的信笺,在朱宸濠手中翻过来覆过去的看,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然而这寥寥数语却让朱宸濠的心情变得很好,很美妙。

“秦堪服软了。”朱宸濠拍了拍名帖,朝静立一旁的李士实笑道。

李士实也笑:“这姓秦的终于识得王爷厉害,也该服软了。”

“赴宴燕来楼?呵呵,分明是想向本王求和呀……”朱宸濠冷笑。

“王爷不想赴宴?”

朱宸濠重重一哼:“当然。照目前来看,顶多不过两三天,朝中那几位御史便可以彻底把秦堪扳倒,让他永不翻身,本王赴宴有必要吗?”

李士实道:“能不扳倒尽量不扳倒吧,秦堪与旁人不同,他是小皇帝身边的红人,颇得皇帝信任,就算今日王爷扳倒了他,过不了几个月,小皇帝又会重新起用,王爷何苦做这没意义的事?”

朱宸濠阴森一笑:“如果他倒了,还有命活到几个月后吗?”

李士实摇摇头:“门下劝王爷莫痛下杀手,特别是杀秦堪这种天子近臣,这里……毕竟不是南昌。”

朱宸濠扭头注视着他:“你的意思,是劝本王赴宴与秦堪说和?”

“正是,秦堪今日送来这封信,说明他已识得王爷厉害,王爷今日要买通他也不是不可能,以秦堪和小皇帝的交情,可抵得王爷收买十个朝中大臣,在小皇帝身边埋下一颗棋子,对王爷将来的大业作用不小,这笔买卖很划算。”

见朱宸濠沉吟不语,李士实补充道:“大业重于私仇,古来多少英雄为了功业,连杀父仇人都可以原谅,王爷与秦堪不过小小嫌隙罢了,难道王爷连这点胸襟都没有?”

朱宸濠被说得意动了,沉吟许久,轻轻拍了拍名帖,展颜笑道:“李先生说得不错,为了功业,本王有什么不能包容的?今日便去燕来楼,赴那秦堪的宴。”

※※※

京师的教坊司位于城东仁寿坊,教坊司是官方妓院,里面的妓女不论是歌妓舞妓还是纯粹以色侍人的女子,都是颇有来头的。绝大多数都是被查办拿问的犯官妻女,在这个女人没有任何人权的年代,一家之主出了事,便意味着整个家族的崩塌,家主一旦被剥去了官衣,昔日的官夫人官小姐凤凰变草鸡,朝廷一句话,她们便只能被拿入教坊司。姿色差的服劳役,姿色稍过得去的,命运便悲惨了,千人骑万人压,活着生不如死。

许多心理变态的嫖客,他们的身份或许是出事犯官的政敌或朋友,或许是满身铜臭的富商,这些人是教坊司的常客,以往只能远远看一眼甚至看都不敢看的女眷们,如今只要舍得花银子,就能把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女人压在身下,这样淋漓的征服感花多少银子都是值得的。

托教坊司之福,仁寿坊成了诸多嫖客的流连之地,于是教坊司的附近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建起了许多青楼楚馆,一家官方的妓院无形中带动了一个行业的兴旺。

燕来楼便是这样一家青楼,它位于仁寿坊西侧,离教坊司不过百余步,据说背后有京师某部侍郎的背景,掌柜懂得经营,一两年时间便成为京师最贵最有名气的青楼。

秦堪今日便在燕来楼宴请宁王朱宸濠。

日落掌灯时分,秦堪穿着一身凉快的绸衫,腰间系着玉带,手中一把描金象牙折扇在手中展开又合拢,漫不经心地玩出许多花样。

正门外,丁顺早早等候着,见秦堪走来,丁顺急忙朝秦堪见礼,秦堪点点头,二人一齐往里面走去。

“都安排好了吗?”秦堪淡淡问道。

丁顺笑道:“都好了,就等宁王他们自己伸长了脖子往绳套里钻。”

“小心谨慎,不可大意,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大人尽管放心,属下可从没给大人办差过一件事。”

※※※

燕来楼名气大,是因为里面的气氛幽雅,走进去没有太多的喧哗笑闹,没有如同菜市场般的嘈杂,寻花问柳的男人进了这里仿佛也瞬间变得高雅起来。

今日的燕来楼格外冷清,走进门内,绕过嶙峋的奇石假山,淡淡的若有若无的丝竹声远远传来。

秦堪目不斜视穿行而过,脑子里思忖着与宁王见面时的措辞,丁顺也穿着一袭便服,低眉顺目地跟在秦堪身后,如同随身小厮一般。

今晚,是一个圈套,他秦堪亲自布下的圈套,运用得法的话,够宁王和那个参劾他的御史涂从龙喝一壶的。

秦堪把玩着折扇,嘴角的笑容诡异而神秘。

楼中大堂屏风后的厨间,忽然传来一道很不耐烦的女声。

“说了最近没什么生意,姑娘们好些日子没见客了,你每天来问我也没办法,哪有那么多衣裳给你洗?再说了,上次折桂姑娘一件上好的苏绸被你洗坏了,折桂姑娘气得扇了我一个大嘴巴子,这事儿我还没跟你计较呢,你还有什么脸面再来?出去出去,快滚出去!”

“常妈妈,上次是奴家不对,给您赔礼了,折桂姑娘的那件衣裳我拿回去时上面已有了一个小破损之处,委实不是奴家洗坏的,奴家知道最近燕来楼生意不好,可是不论生意好不好,姑娘们每日都要换洗衣裳的呀,您就发发慈悲,让奴家给姑娘们洗几件吧,奴家可以再便宜一点,洗一件衣裳两文钱怎样?”柔弱的女声苦苦哀求。

常妈妈哼道:“两文钱不是钱吗?不是我说你,凭你的姿色,若入我燕来楼陪公子富绅们吃几杯酒,弹几首曲子,想要钱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招一招手便有金山银山堆在你面前予取予拿,我可真想不明白了,大好的赚银子机会不抓住,反而做这种两文钱的低贱粗役,你傻啊!”

柔弱的女子声音很轻,但透着无比的坚持:“常妈妈,给姑娘们洗衣裳并不低贱,这两文钱,奴家觉得干净。”

常妈妈显然愣了一下,接着尖利嘶叫起来:“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燕来楼赚的银子不干净?你这粗鄙的穷妇有什么资格说我们不干净?别忘了,你挣的钱也都是姑娘们从公子贵人们的恩赏,好好,我不跟你说,你走吧,以后燕来楼你也别来了,如此腌臜之地,怕污了姑娘你的眼睛,你呀,跟顺天府的官爷说说,给你立一块贞节牌坊吧!走走,快走!”

“常妈妈,奴家不是这意思……”

“快滚!滚出去!”

柔弱女子一声悲苦的轻叹,不再说什么。

秦堪一直静静地站在堂内,直到看见屏风后倩影一闪,一位穿着蓝色粗布衣裳的姑娘慢慢走出来,姑娘面带愁苦之色,脸色有些苍白,虽然穿着最廉价最普通的粗布衣裳,却依然遮掩不住她俏丽倾城的姿色,仅只一眼便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只可惜大概生活穷苦所迫,姑娘娇嫩的俏脸多了几分沧桑落魄,柔柔弱弱的样子分外引人怜惜。

不知怎的,秦堪一见她便感到心中一阵抽痛,仿若见到了隔世的恋人一般,悸动,苦涩,甜蜜,还有那如同前世乡愁般的惆怅,一瞬间同时涌入了心底。

苦笑摇摇头,最近或许压力太大,有幻觉了。

相比之下,那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常妈妈却令秦堪不由自主地拧起了眉头。

丁顺是个伶俐人儿,说他伶俐不仅是办事得力,察言观色的本事也非常了得,若非如此,秦堪也不会将他引为心腹亲信。

见秦堪深深拧起的眉头,丁顺知道,大人不爽了。

于是丁顺赶紧过去拦住那名姑娘,从袖口摸出两锭十两重的银子,塞到姑娘手里,笑道:“这些婊子们的衣裳有何好洗的,莫污了姑娘的手,我乃京师锦衣卫内城千户,千户所就在内城柳巷胡同口,千户所里成百上千号弟兄的衣裳也要浆洗,姑娘若不嫌咱们军伍汉子粗鄙邋遢,不妨接了这笔买卖,每件衣裳五文钱,姑娘明日便上工吧,保证不欠你工钱,这是定金,姑娘不妨先收下。”

姑娘怔怔瞧着自己手里的银子,仿佛吃了一惊,抬头再看丁顺那张无比诚恳的脸,姑娘咬了咬下唇,朝丁顺盈盈一福,动作标准而熟练,似乎受过良好的教育。

“奴家谢过千户大人,大人的定金似乎太多了,而且奴家洗衣裳都是四文钱一件,绝不敢欺瞒大人,给千户所的官爷洗衣裳也只收四文。”

丁顺笑道:“多给你一文不好吗?”

姑娘却异常的坚决:“不属于奴家的钱,一文都不多取,就四文了,奴家明日卯时便去柳巷胡同。”

二人说着话,秦堪却一直背对着他们,出神地注视着堂内墙上的山水墨画,却不敢再看那姑娘一眼,刚才心中生出五味杂陈的诸多情绪,令秦堪感到有些惧意,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但身处危机四伏的京师朝堂,绝不能任由这种情绪占据心间,会要命的。

于是他只能背过身,故意不看那姑娘。

姑娘再次朝丁顺盈盈一福后,便告辞离开,走前似有所觉,扭头看着秦堪的背影,姑娘神情微微一怔,奈何看不见秦堪的正脸,短暂的错愕之后,姑娘终于转身离去。

丁顺走到秦堪身边笑道:“大人,办妥了。”

秦堪转身微微一笑:“办得不错。”

“大人,那位姑娘姿色足可称倾城,莫非大人对她……大人若有意,属下可为大人办得妥妥的。”丁顺朝他露出男人都懂的笑容。

秦堪笑骂道:“你以为人人都似你这般龌龊心思么?跟你千户所下面的人交代一声,人家姑娘靠双手劳动,挣的是干干净净的钱,叫他们别欺负她,谁敢触犯,就把他阉了送进宫里,给我当王岳身边的卧底去。”

“是,绝不敢欺负那姑娘。”

秦堪注视着正门口那位姑娘离去的方向,忽然吟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来楼,呵呵,好名字。”

第224章 坑人夜宴(上)

燕来楼的阁子都很雅,每间阁子以词牌为名,念奴娇,临江仙,如梦令等等,秦堪选的阁子名曰“好事近”,雅而喜庆的名字。

宁王朱宸濠和御史涂从龙准时相携而来,既然决定收买秦堪,朱宸濠自然不愿做那故意迟到羞辱主人的事,太幼稚了,真想收买,必然有礼贤下士的态度,朱宸濠这一点还是做得很有气度的。

监察御史涂从龙不紧不慢跟在朱宸濠身后,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容,看似随和,实则有种不易察觉的嘲讽。

有些人大约是属蜡烛的,不点不亮,比如锦衣卫同知秦堪,狠狠参劾他几日,现在不是老实多了?

所以涂从龙的心情很轻松,纯粹是以一种施恩的姿态前来赴宴的,他虽是区区七品御史,但他是文官,连皇帝都敢骂的御史,一个从三品的武官他怎会放在眼里?这次过来,纯粹是给宁王面子,至于秦堪,还没这面子请得动他。

秦堪站在阁子门口迎接,见宁王走来,秦堪嘴角的笑容愈发深刻,拱手笑道:“王爷和涂大人大驾莅临,下官礼数怠慢,恕罪恕罪。”

朱宸濠哈哈一笑,仰头看了看阁子的名字,不由喜道:“‘好事近’,好名字,这名字听着喜庆,吉利……”

涂从龙似乎有点受不了宁王的不学无术,在一旁淡淡插嘴道:“好事近颇为风雅,本官记得宋时易安居士的一阕词曰:‘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再连着下阕曰:‘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伤春凄苦之情,跃然于词令中,读来不由同感戚戚……”

朱宸濠有些尴尬道:“原来这词令并不如词牌那般喜庆,秦同知觉得呢?”

秦堪瞧了他一眼,仅凭这句不学无术的话,秦堪便应该跟朱宸濠烧黄纸拜把子才是,大家都属于很喜庆,俗而不雅的那一类人。

摸了摸鼻子,秦堪苦笑道:“王爷,下官只知易安居士是李清照……”

看着涂从龙有点发青的脸色,以及朱宸濠眼中露出的惺惺相惜之色,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不凡,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跟朱宸濠并非一路货色,于是秦堪只好又补充了一条很冷门的知识:“……而且她的丈夫是中暑而死,死得很惨。”

朱宸濠顿时露出扼腕之色:“年纪轻轻当了寡妇,可怜可叹,难怪她的词里颇多伤春闺怨的句子,却是被窝少了个人来睡……”

秦堪笑而不语,瞧朱宸濠这副恨不能慨然拔刀相助的模样,也不知是故作豪迈粗鄙之态,装成一副直肠直肚的形象博取好感,还是朱宸濠本身就是个不学无术之人。

二人说着没营养的话,一旁的涂从龙却气得浑身发抖,涂从龙是文人,文人总有些洁癖,特别对千古流芳的女词人很是尊敬,不容旁人玷污。

秦堪瞥了他一眼,见涂从龙一脸愤色,似乎有拂袖而去的意思,秦堪自然不能放他走,今晚他就想把宁王和涂从龙收拾了呢,走了可没戏看了。

于是秦堪眼睛眨了眨,笑道:“听了王爷的话,下官倒想起一桩雅俗共赏的轶事,宋时有一位名叫范仲胤的文官,离开妻子去很远的地方上任,妻子数年不闻音讯,不由思念难耐,于是作了一首《伊川令》的词寄给范仲胤,词里情话香艳缱绻,缠绵悱恻之极,但无意中却把词牌名的‘伊’字错写成了‘尹’字,范仲胤收到后,见词牌名写错了字,顿觉不美,去信责问妻子,幸得妻子有急智亦有文采,又作了一词寄过去,词曰:奴启情人勿见罪,闲将小书作‘尹’字,情人不解其中意,共伊间别几多时,身边少个人儿睡。”

朱宸濠怔了片刻,接着哈哈大笑,就连一旁忿然不平的涂从龙也露出些许笑意,一件小小的轶事典故,便将气氛缓和下来了。

阁子内有酒有菜有美人,这是丁顺早就安排好了的。

三人进阁刚坐下,便闻一阵香风经过,眨眼间三人顿时温香软玉满怀,三位颇具姿色的美女已坐在各人的大腿上,巧笑倩兮地端起桌上的酒盏儿含了一口,再嘴对嘴地渡了过去。

秦堪不由心生感慨,一见面便来了个“皮杯儿”,明朝的女人奔放起来,与前世的坐台小姐不遑多让。

朱宸濠和涂从龙愈发欢喜,美人在怀,所谓的形象面子全然不顾,与怀中美人调笑了几句,经过了生张熟魏的程序后,二人的手便很不规矩地伸进了美人薄如蝉

翼的绸衫中,以严谨的求知态度上下而摸索。

一番放浪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