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驸马-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显然,今天那占卦的人手感不怎么好,联系丢了几十次也没有成功!

    那怎么办?

    曹刚和石中元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的眼神里都有些无奈。

    太子为皇上求平安符,这只剩下最后一步,不成功自然是不会罢休的,那当然只有等下去!

    于是石中元站出来高声说道:“大家不要急,皇上吉人天相,相信这阴阳钱也奈何不得!”

    对呀!皇上是谁?那可是真命天子啊!难道还斗不过两枚阴阳钱?

    于是百姓们安心了起来,片刻之后,不知道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句:“不如我们大家一起跪下来,为皇上祈福,说不定这阴阳钱就能成双了!”

    大家一听,好主意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与其大家都在这里枯等,还不如帮助皇上和太子做点什么!

    这就是古代百姓的特点,他们站在社会的最底层,却任劳任怨,还对朝廷忠心耿耿!他们人数庞大,却又淳朴可爱。

    两千多人在街头跪了下去,然后其声祈福,这场面的震撼,绝对超乎你的想象,更是让前来宣布圣旨的杨玉廷大吃一惊!

    【看本书最新精彩章节请:)

第422章 最好的朝代

    两千多人,跪在街头,对着城墙祈祷。

    这场面,让杨玉廷吓了一跳,赶紧下马对石中元和曹刚问道:“这是为何?”

    石中元微微一叹,悠悠地说道:“都在为皇上祈福!”

    说罢,石中元脸色一沉,暗道:这几千百姓都跪着,为皇上祈福,我们这些朝廷命官站着,这算怎样一回事?

    于是石中元也跪了下来,曹刚也跪了下来。

    连守城的士兵们也跪了下来!

    见到这样的场景,杨玉廷摸了摸怀中的圣旨,最后还是松开了手!

    都在为皇上祈福呢,现在把他们驱散了,到时候皇上的病好不了怎么办?

    谁担当得起?

    于是杨玉廷也跪了下来,一时间,京城西门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全所未见的场面。

    数千百姓完全自发地为君主祈福,说起来容易,但若不是安朝这样一个特别的朝代,拥有极为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注重对百姓忠孝的培养,一直坚持数百年的话,只怕这样的局面就看不到了。

    曹刚心里虽然跪着,但是却无比地自豪了起来。

    这就是安朝的百姓!这也是安朝历代帝王奉行以文治国,坚持下来的成果!

    若是一个国家,君民齐心,官员协力,凡事都能做到像今天这样一呼百应,那安朝何惧于区区辽国?

    心中豪气顿生,见到杨玉廷也跪了下来以后,曹刚心里对这个‘金刀太监’也越发地敬重了起来!

    但是转念一想,皇上为心病所累,这样的场景,对于皇上来说,何尝不是一剂良药呢?

    皇上感伤皇家的黑暗,连自己的儿子都算计自己,妻子也不能相信,但是……起码要让皇上知道,他还有自己这些臣子,还有这全天下数千万之众的百姓!

    于是,曹刚给杨玉廷使了个眼色。

    杨玉廷起初不解,后来曹刚轻声说道:“去禀告皇上呀!”

    “好……”杨玉廷闻言也想明白了,便立即起身,一个漂亮的翻身上马,然后朝皇宫奔去!

    皇宫里,赵权站了一会儿,只觉得有些晕,脑子里闹哄哄的。

    好不容易在太医们治疗之下平复的心情,又因为这百姓追逐太子之事给激起了千层浪,这一刻,他真觉得好累。

    想要休息了……

    赵权缓缓地转身,躺坐在摇椅之上,然后双眼微闭。

    纪平一直站在他身边,眼中充满凝重的神色。

    能不凝重么?这好不容易扶上位的太子,很有可能就因为这一次属官的失误丢掉了……

    寝宫内的气氛,越发地压抑……

    直到,有太监来报,说是公主来了!

    赵权这才悠悠地睁开眼睛,然后云雪和赵瑶双双走了进来。

    见到纪平也在,两女诧异了一下,然后纪平上来对两位公主见礼。

    云雪和赵瑶对纪平回了一礼,毕竟对方是当朝首辅!然后云雪来到赵权的身边,对他说道:“父皇,让儿臣给你把把脉吧!”

    赵权点点头,伸出一只手,然后云雪坐在旁边的凳子上,正打算为赵权号脉,外面杨玉廷匆匆地走了进来,对赵权单膝下跪说道:“皇上,快请随臣到宫墙上去看看!”

    “看什么?”赵权见一向稳重的‘金刀太监’杨玉廷如此激动,不由得有些诧异地问道:“难道城门的百姓不愿意退散?”

    问罢,赵权的眼角瞟了纪平一眼。

    纪平将头底了下去,倾耳聆听着杨玉廷的答复!

    杨玉廷摇摇头,答道:“陛下,百姓们……听闻太子为皇上求平安符,那阴阳钱老是不能成双,耽误了许多的时间,便……便都跪了下来,为皇上祈福!”

    “什么?”赵权闻言整个身子从摇椅上扑通一下就笔直地站了起来,整个人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赵权对杨玉廷道:“带路!”

    杨玉廷点点头,然后在前面为赵权带路。

    这时候,御前总管太监上来对赵权说道:“皇上,可是要起用鸾驾?”

    古代皇上出行,身边的排场都是极大的,所以御前太监才有此一问。

    赵权答道:“不了!朕就看看,不出宫!”

    那语气,明显平缓多了,没有了半点焦躁!

    云雪见赵权的情绪平缓了下来,不由得高兴地看了旁边的赵瑶一眼。

    赵瑶对云雪皎洁地一笑,姐妹两在一起这么久了,早都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性子,这一笑,许多话都不用说就互相明白了。

    一行人匆匆地来到极为高大的宫墙上,一路上圣驾出巡,宫中一应宫女、太监、禁卫早就回避了,现在城墙上只有赵权,他的身边一左一右分别站着云雪和赵瑶,至于纪平和杨玉廷等人则是站在赵权的身后大概两米左右。

    站在宫墙上,极目远眺,整座开封城的风光尽收眼底。皇宫的宫墙,是保护皇家生息的屏障,所以建造得非常地高大、稳固,据说高达八十三米,从宫墙下面看上去,非常地雄伟,就跟一座悬崖一样!

    赵权眯着眼睛,远远地看着西城门口,只见被放小了许多倍的、密密麻麻的人,都跪在城墙门前,而且远远望去,似乎场面非常地平静祥和!

    “果然……都是朕的好子民呐!”赵权悠悠地叹了一声。

    “父皇……”云雪见赵权感叹,便抱着他的臂膀说道:“父皇有这么多百姓诚心乞求,还有弟弟的一片孝心,一定会好起来的!子衡说过,咱们安朝历代皇帝实行仁治,安朝的百姓民风之淳朴,前所未见,这是他见过最好的一个朝代呢!”

    “瞎说!”赵权心情好了,便宠溺地刮了云雪的鼻子一下,然后责备道:“朕有子民的孝心,是朕的骄傲!朕有继儿的孝心,是你母妃的功劳……但是可惜呀!朕有你这么一个女儿,却也不为朕祈福!却尽说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叫做本朝是子衡见过最好的朝代?难道子衡不是人,是鬼不成?”

    对呀,除非你萧莫是鬼,不然你怎么敢说,安朝是你见过最好的一个朝代?

    ps:今天下午,努力三更看看!今天母亲生日,估计只有三更了,晚上要去为她老人家庆祝啊……

    【看本书最新精彩章节请:)

第423章 平安符

    云雪听到赵权的话,也觉得自己失言了。

    但是仔细一想,不对呀!

    子衡确实就是这么和自己说的……

    于是,云雪眼珠一转,不知道想什么去了。

    至于赵权,则是心情好了许多,看着西城门感概不已。

    但是,没过多久,突然城墙那边跪着的百姓都站了起来,然后一个个地抱着身边的人,欢呼了起来。

    两千多人一起欢呼的声音,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从开封的西城,一直传到了赵权的耳朵里。

    刚刚高兴起来的赵权,脸色一下又变了,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杨玉廷和纪平对视了一眼,皇上喜怒无常,性子多变,他们两人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纪平对杨玉廷使了个请求帮忙的眼色,杨玉廷想了想,对赵权说道:“皇上,臣去打探一番!”

    赵权道:“且慢,不必劳烦杨爱卿,可令当值都尉前去探之!”

    杨玉廷只好退了下来,然后一匹马飞快地出了皇宫,往西城去了。

    西城城墙之下,百姓和守城的士兵,都在一起欢呼着,连曹刚和石中玉两位朝堂的大佬也站了起来,欣慰地笑着。

    原来,一匹快马来报,说是太子已经移驾离开了相国寺,平安符求到手了,现在正往京城而来!

    百姓们都自发地分开站在街道的两侧,准备迎接太子的车驾!

    那都尉赶紧将自己探到的消息带回了皇宫,顾不得上宫墙,那都尉在宫墙下面高声喊道:“皇上……皇上……太子回来了,平安符求到了,百姓们高兴极了……”

    声音传到赵权的耳朵里,赵权的脸色又缓和了起来,再看自己身边,云雪和赵瑶都高兴地笑着,赵权被她们感染,也跟着微笑了起来。

    这是赵权发病以后,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

    云雪和赵瑶一起对赵权说道:“父皇(皇伯伯),你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赵权点点头,这时候,被惊动了起来皇后和云妃也上了宫墙,来到赵权的身后行礼。

    赵权回过头,将她们一左一右揽在自己的臂弯中,然后走到宫墙前面,手指着京城划了一圈,然后说道:“两位爱妃!这是朕的江山,朕的子民!”

    听到赵权的话,纪平和杨玉廷,以及护卫们赶紧全部跪了下来,杨玉廷和士兵是单膝跪地,纪平则是完全地拜倒,然后一起高声:“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权听罢,终于大声笑了起来:“哈哈……”

    “皇伯伯万岁……”赵瑶乖巧地大喊了一声。

    赵权乐了,说道:“都平身吧!”

    众人平身,这时候皇后指着西城那边说道:“皇上快看……”

    赵权带着众人朝西城望去,只见赵子继骑着高头大马,手中高举着一道黄色的平安符,微笑地带着护卫和百姓们,仿佛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一路想皇宫走来!

    “来了,来了……”云妃高兴地喊了起来,然后看了赵权一眼,见赵权面无表情地看着宫墙之下,云妃便默不作声了。

    关键时候,还是皇后站了出来,对赵权说道:“皇上……今日本是太子登宝之日,却为了皇上,不肯受众人拥戴之礼,享受储君之乐,孝心确实可嘉!”

    赵权闻言,看了不远处的云雪一看,最终还是点点头,说道:“起驾,下宫墙去,看看太子怎么说!”

    众人护卫着赵权下了宫墙,来到了皇宫的门前。

    隔着护城河,赵子继带着百姓们停了下来,然后赵子继下马,走过了小拱桥以后,突然拜倒,一步步地朝赵权跪着走了过去!

    “这……”百姓们见到赵子继这样做,都面面相窥,连朝中的大臣也面露无奈之色!

    也许是这些年被赵权疏远了些,这个太子,心里对自己父皇的感情,比一般人家的父子还要深厚。

    毕竟那是无数个黑夜梦醒,然后无语凝咽,所积累下来的感情!

    多少次,赵子继望眼欲穿,只希望能和赵权,和自己的父皇亲近一些,哪怕是父皇的一个微笑也行!

    但是……赵子继这样简单的想法,却成了一种奢侈!

    所以今天,赵子继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父亲,感受到自己的孝心!

    之所以赵子继能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是因为从赵权发病以后,一直以为不喜欢自己的姐姐,长公主云雪居然将自己保护在皇宫后院之中,这样的做法,让赵子继原本自卑的心里,看到了一丝亲情的曙光!

    萧莫说得对,姐姐始终是我姐姐,父皇始终也是我父皇,血浓于水!

    赵子继简单了自己的目光,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跪着走,但是赵子继依旧昂首挺胸,直到走到了赵权的身前!

    赵权面无表情,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虽然并没有露出欣慰的神色,也没有半点高兴的表情,但是赵权说话的语气中,却有一丝掩盖不住的激动!

    赵子继拜倒,对赵权道:“父皇,儿臣今日替父皇求了道平安符……”

    “求平安符,也能求出这么大的动静?”赵权佯装责备了起来。

    赵子继道:“父皇息怒!儿臣……以及父皇的子民,都喜欢父皇的身体能早日康复,振兴本朝,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动静!”

    赵权听了,脸色舒展了一些,然后对赵子继道:“起来吧!百姓都在看着,堂堂太子,成何体统?”

    “儿臣跪父皇,是为孝!父皇让儿臣起来,是为仁!”赵子继没有起身,而是对赵权道:“父皇仁慈,天下皆知!儿臣乞求能为父皇,将这平安符戴上,愿我朝历代先祖,能庇佑父皇万寿无疆!”

    赵子继是忧郁久了,但不是不会说湖啊,这一番话说得极为漂亮,也让纪平等老臣满意地微笑了起来,更是让赵权对赵子继刮目相看了起来。

    现在,皇后和西宫娘娘云妃,以及朝堂上的忠臣,还有数千百姓都在等着赵权对赵子继的答复,面对这些自己手下的臣子和百姓的殷切眼神,赵权还能怎么办?

    不管有多少情愿,或者是不情愿,最后赵权终于点点头,对赵子继道:“替朕戴上吧!”

    【看本书最新精彩章节请:)

第424章 曾公亮

    当晚,萧莫一行人身穿素缟,扶着孟秋香的灵柩,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前进了陈留,然后包了间客栈,供众人休息。

    这样的路程,预计还要走上一段时间。

    因为不能走水路!

    第二天一大早,萧莫就和几位夫人一起,继续赶路。

    这一次,由于是服丧期间,所以众女都穿上了束腰的素缟白衣,看起来都平添了几分英气。

    特别是杨延琪,整个一女侠客似的。

    这一行除了杨延琪以外,还有赵冠缨、马一刀两个身手不错的汉子,以及一些云雪从豫王府抽调过来的护卫,可以说是人多势大,所以一路走来,也引起许多路上行人的侧目!

    大家开始交头接耳了起来,最后打听到了萧莫一行人昨夜住宿的客栈老板身上,才知道原来这一行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驸马爷萧莫和他的家眷以及仆人!

    于是众人惊叹了起来,人群中,有个穿着体面的人闻言眼珠子一转,然后快步地向陈留的城门跑去!

    终于赶到城门的前面,那人截住了萧莫一行人的去处,孤身一人挡在了孟秋香灵柩前进的道路上!

    这是对死者的不敬!

    骑在马上的萧莫脸色沉了下来,不用萧莫说话,他身边的赵冠缨和马一刀早就拍马朝那人走了过去。

    那人见到赵冠缨和马一刀一左一右朝自己奔来,也不慌张,而是缓缓地拍干净了自己身上的灰尘,将自己整理得体面一些以后,便对着孟秋香的灵柩跪了下来!

    这一个动作,让赵冠缨和马一刀两人不由得拉住了缰绳,然后不解地看着那人下一步的动作。

    那人对着孟秋香的灵柩拜了四拜,然后缓缓起身,对远处的萧莫喊道:“驸马爷,在下曾公亮,驸马爷识得在下否?”

    曾公亮?

    萧莫闻言皱了皱眉头,映像中自己并不是此人啊?

    再想了想,萧莫突然眼神一亮!

    难道……这个人就是……那位大神?

    那个《武总经要》的作者曾公亮?

    萧莫赶紧下马,来到曾公亮的身前问道:“阁下是曾公亮?”

    曾公亮挺胸道:“正是在下!”

    “曾兄宝字是……”萧莫不确定地问了一句。

    曾公亮答道:“明仲!”

    曾公亮,字明仲!

    果然是他么?

    萧莫激动了起来,但还是不敢确定,到底在安朝这个朝代,此曾公亮比起那个著作《武总经要》的曾公亮会不会是同一个人!

    所以萧莫继续问道:“曾兄现在位居何职?”

    曾公亮闻言叹息一声,对萧莫道:“惭愧!驸马爷,实不相瞒,明仲这一科……考得不好,正打算南下回乡!”

    也就是说,落榜了!

    考得不好?

    萧莫来了兴趣,转念一想,对曾公亮说道:“明仲兄故乡何处?”

    曾公亮道:“福建泉州!”

    听到曾公亮的回答,萧莫有些可以确定这个曾公亮的身份了,于是对曾公亮道:“曾兄,如若不弃,可愿意与在下同行么?”

    曾公亮闻言高兴地点点头,实际上这正是他冒然出来拉住萧莫一行的目的!

    就这样,萧莫的一行人中,又多了一个同伴!

    京城,早朝之上!

    这是成为太子之后的赵子继第一次主持早朝,赵权经过昨日太子祈福的风波,心情开朗了许多,本来他完全有精力主持早朝了,但是赵子继的表现让赵权非常欣慰,于是赵权决定,自己坐在龙椅上面,看着太子主持早朝!

    赵子继站在赵权的身边,先是旁边的太监宣示:“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太监话毕,纪平走了出来,抱礼说道:“臣有本奏!”

    赵子继看了赵权一眼,见赵权双眼微闭,面无表情,根本没有打算出声的样子,赵子继暗自点点头,对纪平道:“纪爱卿有事请讲!”

    他毕竟只是太子,自然不能想赵权一样随便来一声:“准奏!”就可以了。

    对待老臣,特别是首富大臣,赵子继还是要礼貌一些的。

    纪平说道:“黄河汛期将至,宜派人至河道总理治河事宜……”

    黄河的汛期,这可不是小事,安朝从建国之初就开始治理黄河,但是一直没有成效,几乎每年一到汛期,朝中就会紧张起来。

    毕竟黄河中下游,牵扯的地方太广了,稍有不慎,洪水泛滥的话,那损失就大了!

    所以赵子继对纪平问道:“纪爱卿认为派何人为好?”

    纪平闻言看了一眼朝堂上的人,然后说道:“老臣认为当派一位老重之人!”

    老重之人?

    说的不就是工部尚书蒋晔么?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蒋晔,蒋晔站出来说道:“皇上!殿下!臣已经着下属整理公文案列,不日便可前往河南!”

    安朝时期的河南,就是黄河以南!

    赵子继闻言看了赵权一眼,有些征求赵权意见的意思,赵权却依旧双眼微闭。

    治理黄河不是小事,但是赵权依旧不说话,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态度。

    他是支持赵子继的!

    赵子继咬咬牙,说道:“那便拜托蒋爱卿了!”

    蒋晔点点头,退到一边。

    纪平也退到一边,然后赵子继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奏?”

    朝堂上沉默了片刻,然后曹刚咬咬牙走了出来,对赵子继说道:“殿下,老臣请奏,前往山东处理善后及剿匪事宜,并且还推荐一人,与臣同治山东!”

    此言一处,满堂哗然!

    曹刚是辅政大臣,国家军政首席长官,他居然亲自请求到山东去?

    众人都知道,现在李准已经掉回京城了,正在前来京城的路上,山东必须要有一位有威信,能压得住的人治理!

    但是经历了秦王之乱,现在朝中的老臣,只剩下那么几个了。

    申仁义年事已高,纪平是首辅,石中元是副相,其他的人……要么威望不足,要么不善于用兵,想来想去,确实只有曹刚能胜任这个位子了!

    但是……曹刚走了,谁来出任他的空缺?

    赵子继听到曹刚的话,也傻眼了,又不由自主地看了做在龙椅上的赵权一眼。

    赵权眼皮一动,然后终于坐不住了,疑惑地看着曹刚!

    【看本书最新精彩章节请:)

第425章 太子请缨

    不过,赵权虽然睁开了眼睛,却依旧一声不吭。

    赵子继为难了,只能对曹刚问道:“曹爱卿乃是军机首政大臣,不可轻动……是不是……再商议一下?”

    曹刚知道赵子继是不敢做这个决定的,自然不会强逼,于是奏道:“殿下所言甚是,但是山东不能无首……”

    “也是!”赵子继点点头,对曹刚道:“便依曹爱卿之言,先调李季知济南府,主持政务!”

    李季是李准的儿子,在外为官多年,又治理慎县有功,这个奖赏,相信父皇也不会有意见!赵子继偷偷地看了赵权一眼,见赵权果然没有不快的神色,这才安心了许多。

    调李季到山东去的决定也没有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退朝之后,赵子继将纪平与曹刚还有石中元三人留了下来。

    赵权这时候才开口,对曹刚问道:“曹爱卿,鲁北的战事不顺么?”

    原来,赵权是以为山东那边出了什么问题,所以曹刚才要主动请缨到山东去主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