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心吧,我都不干了,他还想干嘛?我们两个明天就辞官。”张鹤龄大手一挥就决定了弟弟的前途。
  

第二十二章 会考
更新时间2012…4…14 13:27:38  字数:3088

 第二天张鹤龄一大早就拉着弟弟张延龄到吏部跟吏部的人说了一句爷我不干了接着扭头便走了,留下了一众吏部大小官员目瞪口呆,却没有人去拦着两人说些什么。离开吏部之后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找朱厚照要完钱之后就去忙着寻找店面了。
  之后两天造镜坊生产出来了一千多镜子,朱厚照从中挑出来一百多面做好的亲自送到了坤宁宫张氏那里。
  “哇,真漂亮。”看着摆放在桌子上的各种各样的镜子,张氏说道。几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形状的镜子,有月型的,有像星星的,也有菱形的,更有各种花瓣型状的。这是朱厚照特意吩咐的多造几种类型的以面向不同的群体。
  “母后,求您件事?”看着自己母后非常高兴,朱厚照趁机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哦,什么事?”
  “是这样的,母后,舅舅他们两个在外面开了一个店铺专门买这种镜子,但是现在镜子没什么名气,所以他们就找我,让我给他们出出主意,于是我就给他们想了个法子。”
  “哦,什么法子?”张氏问道。
  “我想让父皇拿出一批镜子送给文武百官,这个镜子这么好,百官们见了之后一定会非常喜欢,到时候再经过他们一宣传,这镜子不就有名气了吗。”朱厚照说道,“不过,父皇那里得您去求。”
  “原来你想利用文武百官啊,行,今天晚上我就给你求情去。”张氏说道。
  “谢谢母后。”
  第二天早朝一开始孝宗朱佑樘便给每一个大臣都发了一面镜子,大臣们拿到镜子之后大为吃惊与好奇,纷纷拿着镜子照照着照照那,弄得大臣们都没心思上朝了。
  大臣们心不在焉的上完朝便迅速的往家赶,接着有关新镜子的事情就传了出去。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在讨论新镜子。有新镜子的纷纷把镜子挂在客厅正中间,以向客人炫耀一番,没有镜子的则千方百计的打听镜子的出处,看市面上有没有卖的。
  “准备的怎么样了?”几天之后朱厚照看准备的差不多了就来找自己的舅舅商量开业的事情。
  “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可以开门营业了。”张鹤龄回兴奋的说道,能够有一番作为他也是很高兴的。这几天里张鹤龄两兄弟拿着钱大把的撒银子,只用了三天就盘下来看五间店面,之后又用了几天装修了一下,请了一批看店的,现在是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只等开业了。
  “行,明天就开业。”朱厚照说道。这几天通过百官的宣传,新镜子可是满城皆知了,大家可都是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就等着有人卖了。
  第二天“镜轩阁”外面围满了交头接耳的人。
  “听说这镜轩阁从今起要开始卖那个什么新镜子?”一个看着像中年大叔的人朝周围人说道。
  “可不是吗?昨天我听我小舅子说,这镜轩坊里的镜子锃亮锃亮的,照的倍清晰,就是脸上一个小黑点都能够看出来是什么。”有一个人说道。
  “你小舅子是谁啊?”一听他的话,周围人争相问道。
  “我小舅子是这镜轩坊的掌店的,他说这镜轩坊以后就归他管了。”
  “真的假的?”周围人满脸的不信。
  “那还有假啊。我小舅子还说这镜轩坊的东家一口气在京城开了五家店铺。都卖这种镜子。”
  “这镜轩坊的东家是谁啊?这么厉害,听说这种新镜子市面上都没有卖的,只有当官的有,并且还是皇上赏赐给大臣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你知道?快说说是谁?”周围人赶紧问道。
  “我听我小舅子说,这新镜子是皇上让官家的工匠造的,造出来的镜子都给了张侯爷。市面上除了张侯爷谁都没卖的。”
  “张侯爷是谁啊?”突然又有人问道。
  “你是不是京城的?”听了这个人得话,周围的人都朝他露出了鄙视的神色,在京城就没有不知道皇后的弟弟张侯爷的。
  “对不起,对不起,我是昨天才到京城的。”这人赶紧认错道。
  听了这个人的话众人不再理会他,继续讨论到:“这么说这镜轩坊的东家就是这张侯爷了。”
  “对,这还有假。”自称有小舅子在镜轩坊的那人接着说道。
  “王麻子,我记得你小舅子前段时间犯了事关大牢里了还没出来呢,你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小舅子。”
  突然有一人朝王麻子说道。
  听了这个人的话众人都看着王麻子露出了我就知道的眼神。
  “你胡说?我小舅子早就出来了。”王麻子红着脸朝那人说道。
  “我怎么胡说了?”这人继续和王麻子讲理道。
  “各位,各位,静一静。我们东家出来了。”突然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出来打断了众人的争吵。
  “华生。”看到青年出来,王麻子赶紧朝青年喊道。
  “姐夫,你怎莫在这里?”叫华生的青年朝王麻子说道。
  “看看,这就是我小舅子,怎么样,我没有骗人吧,”说完还朝刚才怀疑他的那个人挑衅两下。
  “好了,好了,大家静一下,下面有请我们东家给大家说几句。”华生说道。
  只见张鹤龄走上前来朝众人拱拱手道:“各位,我就不做自我介绍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我是谁了。”
  “知道,知道。”众人说道。张侯爷是谁,那可是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各位,很高兴大家能来参加我们镜轩坊的开业典礼,相信大家也都听说了现在有一种新镜子,深的文武百官喜爱。以前市面上没有买这种镜子的,大家想买也买不着。但是现在,我可以很荣幸的告诉大家。我们镜轩坊从今天开始专卖这种镜子。欢迎大家积极购买。今天庆祝开业第一天,前五十名购买者一律七折优惠。”
  “华生,放鞭炮。”
  “是,东家。”
  “噼啪、啪、噼里啪啦咚啪吧嘎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后,镜轩坊正式营业。
  众人走进店里只见店里四周摆满了镜子,从上到下分为三层,一层标价五百两每面。二层标价一百两每面。三层标价五十两每面。
  “哇,这么贵啊。”进来的人看到标价后大都感慨道。
  “贵?怎么会贵呢,这叫物有所值。”华生朝众人说道。
  “让开,让开。”这时一声嚣张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众人扭头一看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管家模样的人带着四个人走了进来。
  “掌柜的,给我来二十面最好的镜子。”管家模样的人朝华生说道。
  “好嘞,二十面最好的,您稍等。”
  “这人是谁啊,这么有钱?”一人说道。
  “小声点,这人是英国公府上的管家,别让他听见了。不是他有钱,是英国公有钱。”认识的人说道。
  “哦,怪不得这么有钱,原来是英国公府上的啊。”
  一会之后,华生已经装好了二十面镜子,拿到管家模样的人钱说道:“二十面镜子,一面不少。一共一万两。您收好。”
  “好,给钱。”管家朝身后一人说道。
  只见那人从身上拿出了十张千两的银票看都不看就交给了华生,交完钱后管家带上人扭头便走。
  看着手中的一万两银票,华生感慨道:“他妈的,英国公府上就是有钱。”
  “各位,前五十名有优惠啊,大家从速购买。来晚了就没了。”华生朝众人吆喝着。
  “掌柜的,给我哪一个一百两的。”
  “给我也来一个。”
  “小舅子,给你姐夫我也来一个。”
  “还有我。”
  “你不是说嫌贵吗?”
  “没办法,家里的婆娘下来命令,买不回来不让我上床。”
  “哈哈,哈哈哈。”惹来一阵笑声。
  “舅舅,第一天卖的怎么样?”朱厚照朝张鹤龄问道。今天镜轩坊一关门,张鹤龄就跑到了东宫来给朱厚照汇报销售情况。
  “京城的人真他妈的有钱。”看着手中的银票张鹤龄感慨道,“今天卖的不错,五家店一共卖出去了一等品两百面,二等品卖出去了,五百多面,三等品卖出去一千三百多面。今天一共赚了二十一万多点。”
  “嗯,不错。这样我们五六天就可以收回成本了,以后就是纯利润了。”朱厚照高兴地说道。对镜子的前景朱厚照还是挺有希望的。因为镜子可以说是刚性需求品,既是耐用品又是快消品,并且镜子没有替代品,这就决定了镜子一直会有一个巨大的需求。虽然以后由于大家热情的消退,每天销售量会有所下降,但是每天销售十万两还是能保证的。这样每天除去成本一天也能赚七八万两。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两千多万两了,顶的上现在几年的国库收入了。(由于明朝的国库制度比较混乱,一直饱受诟病,所以明朝的税收大多内留到了地方,中央收到的税收不多,如果明朝按现代的国库制度,一年的税收也得有几千万两。(纯属猜测啊,大家可以不信。))
  “好好干吧。”朱厚照朝张鹤龄说道。
  晚上朱厚照算算时间,也到了二月初了,今年的会考就要举行了。唐寅这个时候也到了京城了吧。
  

第二十三章 唐伯虎
更新时间2012…4…15 8:53:34  字数:3248

 状元楼是京城中一家名气非常大的酒楼,招待的顾客主意以参加会考的举人为主。明朝的科考分为三级,第一级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一般都是二三十岁的人考的,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也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前面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不过考中秀才已经很不得了了,考中秀才最起码在自己所在的州县算的上是名人了。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不过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这就有点像现在的高考了,大都是全省一起考。不过它比高考要难多了。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不像高考一年一次,乡试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不过实际上他们的待遇要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好得多了,最起码吃喝不愁。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很简单,顶缺。哪个当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参加某位官员的追悼会,看到某些人在门口探头探脑,抓耳挠腮、面露喜色,要不是和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举人。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范进同志考中举人后会发疯吧,换了你可能也会疯的。有可能当官了,怎莫能不高兴。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好了,你已经考中举人了,终于走出了省城,现在向京城出发,为了当官,豁出去了。
  第三级就是会试了,这是历来最受重视的,有很多人对科举制度不熟悉,一说到科举就认为是很多人去京城参加考试,其实这只是科举的一个环节而已。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你们中间挑选三百人,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你还要再过一关。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想当年唐伯虎就为了这个会元而不懈努力,只可惜天妒英才,老天爷让他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从此唐伯虎再也没有站起来。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就像一群任人摆布的羔羊。皇帝及大臣会根据考生的表现,将考生们分一下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可怜的唐伯虎连会试这一关都没过,更不要说自己一直渴求的状元了。
  状元楼这几十年来一共出了三位状元,榜眼探花十几人,其他的进士更是不计其数,因此状元楼就成了考生们心中的圣地。古人迷信,由于状元楼出了这么多的状元等,因此考生们都认为状元楼风水好且受到了文曲星的保佑,因此每三年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是千方百计的往状元楼里挤,有些人为了能够住进来更是提前大半年就来了。有些人更干脆今年考不上直接住在这里不走了等到三年后再考。
  朱厚照此时坐在状元楼的大堂里喝着茶听着周围人的谈话。
  “你们说今年的状元会是谁啊?”一个举人朝身边的人问道,看来他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不会是自己,先把自己排除在外。
  “那还用问,当然是我们苏州的唐寅”一位同样来自江苏的举人自豪的说道。
  “对,肯定是唐寅了。”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听了这些人得话,朱厚照感叹了一句“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的唐伯虎可是天下皆知,公认的天下第一才子,大家也都认为他必将考中状元,就连唐伯虎本人此时也是这么认为的,更是嚣张的从老家来京城的时候公然宣称今年他就给大家考一个连中三元让大家看看。连中三元有多难,明朝两百多年的科考也只出现过两个三元及第,即黄观、商辂。但是两人也只是三元及第而已,还算不上连中三元,连中三元要一口气连考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和殿试第一,纵观有明一朝没出现过一个这样的人物,而唐伯虎竟然敢喊出这样的口号,可见此时的他又多面自负。
  “唐举人回来了。”此时突然有人看到门外走进来一人,一眼就认出来了那人就是唐寅
  “大家快看唐举人回来了。”
  “在哪,在哪。”
  只见从门外走进来一个玉树临风、清新俊逸的青年。此时的唐伯虎刚好三十岁,正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有魅力的时候,既帅气,又不显幼稚。唐伯虎在江南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不单单是因为他的文采,与他的相貌也是分不开的。此时就连朱厚照都不住多看了几眼。好一个风流才子,雅人深致。
  “祝唐举人今朝高中。”
  “对,祝唐举人今朝高中。”周围的人纷纷朝唐伯虎祝贺道,就好像此时唐伯虎已经是状元了。
  “承你吉言,到时候请大家喝喜酒。”唐伯虎也是笑着回礼,不过对别人说他必高中状元一点也不反驳。看来他已经准备好金榜题名时了。
  “刘伴伴,你看此人怎么样?”看着唐伯虎傲然的接受了众人的恭维,一点也不自谦的样子,朱厚照朝一旁的刘瑾问道。
  “此人如唐之李白。空有一身好文采,却恃才放傲,如果不改一下性子的话难成大事。”刘瑾看了一眼唐伯虎说道。刘瑾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是识人的本领还是很好地。
  听了刘瑾的话,朱厚照深感赞同。
  历史上就是今年唐伯虎以江南第一才子的名声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当时所有人都以为等在唐伯虎前面的就是无比壮丽的锦绣前程,可是最后的结局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唐伯虎不禁没有高中还被关进大狱了。
  当时唐伯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徐经。徐经大家可能不知道,但他又一个子孙大家都知道,就是徐霞客。徐经也算是名人的祖先了,生了个这么好的后代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经这个人才气不如唐伯虎,但是财气却远远超过唐伯虎,当时徐经要求和唐伯虎一起结伴而行,并负责唐伯虎的一切费用,有这样的好事唐伯虎当然干了,于是两人便一起结伴而来,到了京城之后更是住在了一起。
  可惜最后唐伯虎却被徐经害了。当年的科考只有两个人答出了题目,这两个人就是唐伯虎和徐经。于是就出问题了。徐经被检举贿赂主考官程敏证,虽然最后查实没有贿赂程敏政,,但是徐经贿赂程敏政的家人购买考题确是事实。于是唐伯虎很悲催的被和徐经一起抓了起来。虽然唐伯虎很冤枉,但是你整天和一个贿赂准考官的家人的人住在一起,并且最后刚好还就你们两个答出了考题,你想说你冤枉但是那也没人信啊。
  这都是历史上唐伯虎的遭遇,不过朱厚照估计这一世结局也差不多。自己的蝴蝶效应还影响不到会考呢。虽然朱厚照也挺喜欢唐伯虎的,但是他还是不打算出手,因为唐伯虎在历史上的名气和他的遭遇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一次的遭遇唐伯虎还不知道会不会达到历史上的那个高度。就像司马迁、冉闵、和韩信这些人,他们的成功都是与他们的挫折离不开的,朱厚照不想做帮助他消除挫折的人,他要做的是把他从火海里救出来的那个人。
  没过多长时间,会考如期进行,最后的接过还是一样的。唐伯虎兴致勃勃的等待着殿试的时候,最后殿试的名额没等到却等到了监狱里。
  最后结局:
  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用人失察,勒令退休。
  徐经购买考题罪名确凿,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唐伯虎和徐经一样,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唯一值得唐伯虎欣慰的就是告状陷害他的那个人也被贬官了。
  可以怜的唐伯虎,稀里糊涂的卷入了这么一件稀里糊涂的案子里,最后被稀里糊涂的贬了官,以前好歹还是一个举人,现在什么也不是。
  今年的会试和殿试朱厚照一直关注着,虽然没唐伯虎什么事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值得朱厚照关注的。比如伦文叙。再比如王守仁
  最后今年的状元给了广东才子伦文叙。伦文叙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就差一个乡试就可以三连中了。被人称为“鬼才”。
  殿试结束之后就是给状元等人任命官职了,最后伦文叙没有被像历史上分到翰林院修撰,而是在朱厚照的请求下被安排到了东宫任职。而王守仁还是和历史上一样被授了个兵部主事。
  

第二十四章 四年
更新时间2012…4…15 15:19:03  字数:3368

 四年时间匆匆走过,时间来到了弘治十六年(1503年)。此时朱厚照已经十二岁了。大多数人十二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此时的朱厚照你怎莫也没办法把他和小孩子联系到一起。用现代的话说身高一米七八,体重七十公斤的人是不能称之为小孩子的。四年时间朱厚照从一个八岁的小孩长成了现在风度翩翩的美少男。
  “雪儿姐姐,你又发呆了。”看着冬雪坐在那里愣愣的看着自己,朱厚照出言提醒道。说完还还不住的感慨“魅力大,没办法。”
  “大你个大头鬼。”又一次被朱厚照发现自己看着他发呆,冬雪感到一阵害羞,不住的问自己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最近老是看着殿下发呆,该不会是?怎么可能呢?嗯嗯,不想了。”
  “殿下,该开始学习了。”冬雪赶紧转移话题提醒道。四年的时间朱厚照已经把杨延和能教的都给学会了,现在杨延和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的了,每天只是坐在那里自己看书,等朱厚照又什么疑问的时候在为朱厚照解答。
  “行,走吧”朱厚照说道。
  “对了,杨慎来了没有?”朱厚照朝冬雪问道。
  “殿下问的是恐怕不是杨慎,是人家妹妹吧。”冬雪不住的打趣道。
  “怎么会呢?有你这么漂亮的美人在这,我怎么会想别人呢?”朱厚照赶紧狡辩。
  “净瞎说,人家哪里漂亮了。”听到朱厚照夸奖自己,冬雪害羞的低下了头,脸上浮现一片红晕。
  “怎么会不漂亮呢,你看这朵锦带花,刚才你走过来之前它还开着呢,现在你一走过来它就自卑的弯下去了。”朱厚照指着一朵已经弯下头的锦带花说道。
  “哪有,殿下你就会哄人。”这回冬雪脸更红了,头低得更低了,只得迈着小碎步跟着朱厚照走。
  “老师好。”朱厚照朝杨延和行礼道,冬雪跟在朱厚照后面也躬身一礼。
  “嗯,起来吧。”看到朱厚照杨延和立马露出满意的笑容。能有朱厚照这么一个天资聪慧的学生,他杨延和也是不枉当了一会老师了。
  “参见太子殿下。”等朱厚照行完礼后,站在杨延和一旁的杨慎连忙向朱厚照行礼道。
  先行师礼,再行尊礼。
  “紫嫣,赶紧行礼。”看到站在一旁的妹妹还站在那里不动,杨慎赶紧朝她说道。
  “参见太子哥哥。”听了杨慎的话,杨紫嫣不情不愿的给朱厚照行礼一礼。
  “行了,不用了。”朱厚照说道。
  “噢,我就知道太子哥哥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