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部分官吏尽皆为南方出身。
  政治最讲究的是什么?是平衡,各种势力的平衡。有明以来,历次科举状元大都出自南方,按出生地分,排名前五的省份都是南方的,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安徽为最,而前五名中北方则没有一个省份当选。和南方相比,北方完全落后。对于朱厚照来说这是严重的势力失衡。朱厚照即位以后一定会扶持北方而打压南方的,这样做没有对于错之分,只是出于最基本的御下之道,只有维持手下势力均衡自己才能利用两方的矛盾控制局势。明朝也不是没有皇帝打压过南方的政治势力,只不过见效甚微而已。明朝末期,南方的政治势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强大,就连万历、天启和崇祯这些皇帝面对南方政治派系的联合也得低头认错。假设如果那时南方的派系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南北势均力衡,那么当时的皇帝完全可以通过拉拢一方打击另一方而不是完全被架空或者面对大臣们的不合作态度束手无策。
  焦芳不但南方官员有着深大仇恨,还是北方官的一员,那么朱厚照完全可以通过扶持焦芳来达到扶北抑南的目的。
  朱厚照和焦芳来到奉天门的时候,刘建、谢迁和李东阳三位阁老已经在奉天门外面等候多时了。
  “参见太子殿下。”
  “三位阁老快快请起。”朱厚照怎么会让他们三人给自己行礼呢,不说自己此时还只是一个太子不是皇帝,就连自己的父皇一般情况下也从不让三人给他行礼,朱厚照还没有狂妄的认为自己比孝宗还尊贵的地步。
  “不知父皇现在怎么样了?”朱厚照朝三人问道。
  “哎,殿下到了就知道了。”刘建也是不愿意在公众场合提起孝宗的病情,要是传出去被人利用就不好了。
  不过虽然他不说,但是朱厚照也能从几人的脸色上看的出来,情况一点都不容乐观啊。
  乾清宫里,朱厚照看着病床上仍旧昏迷不醒的朱佑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父皇……”跪在床头,朱厚照挽着孝宗业已苍白的头发,看着孝宗满是皱纹的脸,不争气的哭了出来。此时他不是太子,他只是一个儿子,一个具有人类最基本的孝心懂得感恩的儿子。看到自己敬爱的父亲病入膏肓的样子,又有几人能不伤心难过呢。
  “父皇,您一定要醒过来啊。照儿还要和您一起练武呢,还要听您给我讲故事呢,还有母后也在等着您啊,难道您不要照儿和母后了吗?”想着孝宗和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一起耍拳,一起爬山,一起荡秋千,一起欢乐一起笑。摔倒了有人扶,哭了有人哄,做错事了同样有人在那里淳淳教导。
  父爱如山,高大巍峨,让人望而退缩不敢逾越。
  父爱如天,粗旷宽远,让人望而心怜不敢长啸。
  父爱是深邃的,严格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父爱也是苦涩的,难懂的,常被误会的。
  朱佑樘不但是大明的皇帝,更是一位好父亲,很好很好的父亲。
  “殿下?殿下?”乾清宫里一时传来一阵惊呼。
  “快传太医。”
  “于太医,殿下怎么样了?”于太医替朱厚照把完诊治后,在一旁的几位阁老便赶紧问道。现在皇上已经成这样了,要是朱厚照在出什么意外,那就……
  “几位阁老放心吧,殿下只是长途跋涉身心疲劳,又伤心过度晕过去了而已,稍加休息便可痊愈。”
  可能是小沐不会写感情戏吧,写的不好请大家见谅。其实感情戏是小沐比较喜欢的写的,但实力有限认为写的不好的请见谅。
  哎,还得求票啊,还有票的大大,支持一下吧,这才是第一天,咱就落后别人十万八千里了,没票啊。还有路过的一定要收藏一下啊,按本书现在的收藏量,哎,我都没脸提了。
  

第六十四章 监国诏书
更新时间2012…5…7 23:56:25  字数:2822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朱厚照才悠悠的醒了过来。这一次为了早日赶回京城,朱厚照连日不分昼夜的赶路,半个月来几乎没有休息过,到了京城又因为伤心过度而晕倒。人的身体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即使再好的身体如果不注意也会出现问题,像朱厚照经过穿越强化的这么强壮的身体也会因为此而吃不消。不过幸好此次朱厚照晕过去也算是好好的休息了一番。
  “照儿,怎么样了?”看到朱厚照醒了过来,在朱厚照床边早已等候多时的张氏连忙上前扶住朱厚照,此时张氏眼睛还是湿润的,显然是刚哭过,不过即使这样她眼里的关怀的也一丝也没有减少。
  “放心吧,母后,照儿已经没事了。”看到张氏眼便的湿润,朱厚照知道自己的母亲肯定刚刚哭过,心里有是一阵内疚,自己父皇的事情母后还没有忙过来,自己这里却又让母后操碎了心。
  “没事了就好,没事了就好。”张氏搂着朱厚照的脖子,激动的说道。这或许算是这几天来自己遇到的最好的事情了。半个多月前孝宗病倒,张氏伤心之下还得为孝宗忙前忙后的照顾孝宗,忙乎了半个多月孝宗的病却越来越恶化,丝毫不见好转。好不容易等到朱厚照要回来了,自己却又累得昏睡了过去。等醒了过来却又被告知朱厚照晕倒了。当被告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张氏有一种天要塌了的感觉。自己的丈夫病还至今未醒,自己仅剩的依靠自己的儿子却又晕了过去,这如何不让她感到伤心欲绝呢。从今天早上醒来之后张氏便一直的守护在朱厚照的床前,她要陪着自己的儿子,她要让朱厚照醒来之后第一眼就能够看到她。
  “对不起,母后,照儿让您担心了。”朱厚照歉意的说道。
  “你没事就好了。”张氏安慰道。
  “对了,母后,父皇现在怎么样了?”
  提起孝宗,张氏刚才脸上的笑容便瞬间消失了,“还是老样子,不过太医说可能这两天你父皇便会醒过来。”
  太医说的果然没错,第二天一大早,孝宗便醒了过来。此时孝宗的病情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了,虽然头上的白发已经不能够变回黑色,脸上的皱纹也没有减少,但最起码孝宗的脸色却已经变得更加的红润了。只要不出意外,相信好好的保养一段时间孝宗便可以重新下地行走了。
  “父皇,您感觉怎么样了?”朱厚照、张氏、李东阳、刘建、谢迁三位阁老和司礼监大太监王岳等早已经在这里等了很长时间了。太医说今天孝宗便有可能醒过来,高兴之下朱厚照一大早便开始在这里等候,之后得到消息的其他人也都早早的赶来在这里和朱厚照一起等候孝宗醒过来。对于三位阁老来说,只要孝宗能够醒过来,那么紧绷了这么长时间的紧张氛围也就可以稍微的缓解一下了。
  “嗯,现在感觉好多了。”
  “我睡了多长时间了?”孝宗问道。
  “整整六天。父皇。”
  “六天,从第一次病倒到现在也已经过了大半个月了吧。”
  “嗯。”众人都点了点头。
  “先生,朝中局势怎么样了?”孝宗问道。
  “先生”,指的就是内阁首辅刘建。目前的三位阁老也只有刘建被孝宗称之为“先生”。
  刘健学问博大精深,敢于仗义执言,以天下为己任,心胸开阔,不记私仇。自弘治初年刘建入阁以来,刘建长期担任内阁大臣、内阁首辅,由于他位高权重,朝中谏官有时候弹劾他专权,他从不放在心上。后来,国子监学生江瑢弹劾刘健、李东阳阻塞言路。孝宗为了安慰刘健、李东阳,将江瑢下狱,刘、李二人不计较私人恩怨,大力为江辩护,将他救了出来。他的为人,使朝中上下十分信服。
  弘治十三年四月的时候,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大同告急,京师戒严。刘健建议提拔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守卫京城,保卫了京城的安全。第二年,孝宗想增加军饷,让大臣们商议。刘健力主减轻百姓负担,通过缩减宫廷费用、土木工程、裁减冗官等保证军饷供应。都被皇帝接受。《大明会典》修成后,刘健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还和李东阳、谢迁都被赏赐蟒衣,这也是明朝内阁大臣受赐蟒衣的开始。
  当时,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同心辅政,尽职尽责,竭尽所能,知无不言。开始的时候孝宗还不是全部接受,后来由于他们所奏都见成效,于是再有所奏,孝宗无所不纳,由于刘建敢于仗义执言,以天下为己任,心胸开阔,不记私仇,刚毅正直,孝宗还尊敬地称呼刘健为“先生”。刘健每次进见,孝宗都屏退左右和他密谈。无论是刘健提出或是罢免文武大臣,还是他所建议实行的政治措施,孝宗绝大部分都能接受。和刘建同在内阁任职的李东阳和谢迁两人虽然也同样位高权重,同样为国为民,同样严于律己,但却唯独刘建被孝宗称之为先生。
  “启禀皇上,朝中众事仍就按部就班,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就是近日来京城谣言四起。”孝宗问起,刘建值得如实的回答。
  “哼,这帮人难道朕不知道他们打得什么心思吗?这次朕没死估计要让他们失望了。”
  看到孝宗明显是生气了,众人纷纷噤若寒蝉,不再言语,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去触孝宗的霉头。
  “父皇,何必为了几个宵小之辈而气坏了身子。为了他们生气多不值得。”孝宗刚刚醒来,身体还没有好转,明显不易动怒,虽然孝宗正在气头上,但为了孝宗着想,朱厚照还是得劝一下孝宗。
  “对,照儿说的对,此等宵小之辈还不值得朕为他们而动气。”
  看到孝宗似乎听从了自己的劝告,朱厚照也送了一口气。
  “先生,不知诏书宣读了没有?”
  “启禀皇上,还没有来得及宣读。”刘建知道孝宗说的诏书就是半月前孝宗下旨让太子监国的圣旨,当时要求的是等朱厚照回来之后就宣读,只是前天朱厚照回来之后还没来得及宣读朱厚照便已经晕了过去。昨天朱厚照刚刚醒来,刘建想着让朱厚照多休息一天便没有在昨天宣读圣旨,今日到了众人都在这里等候孝宗,自然也是没有时间了。
  “既然还没有,那就午时宣读吧。”虽然孝宗感觉到自己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了,但他还是决定让朱厚照监国。所话说病去如抽丝,这一次自己病的这么严重,肯定得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再说孝宗还没有到了嫌弃自己命太长的地步呢。这一次侥幸保住性命,他可不敢确定下一次会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还是多修养一段时间吧。
  午时,在孝宗和三位阁老的注视之下,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正式宣读了太字监国的圣旨。
  “太子朱厚照接旨……”
  拂衣拂衣衫,朱厚照跪下双手举过头顶,朗声道:“儿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少时登基,至今已过一十九之春秋,可感上苍。朕身体渐弱,于国事,有心无力,恐不多时。为防驾鹤之际,国之无主,亦念国中良嗣、俊才辈出,固特以太子代为监国,以固国本。
  皇太子朱厚照,俊秀笃学,颖才具备。事国军,甚恭;事父母,甚孝;事臣仆,甚威。大有太祖、成祖之风范,朕之夕影。甚慰。
  今特令皇太子,朱厚照为太子监国,执掌朝政。众必视之如朕临!五宫皇后众大臣辅之,诸亲王、长辈佐之,以固朝纲。
  另封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建,内阁次辅大学士李东阳,内阁次辅大学士谢迁为辅政大臣,全力辅助太子监国事宜。……”
  随着这封诏书的宣读,朱厚照正式开始了执掌国家权柄的生涯。
  写一封圣旨不容易啊,好不容易才从网上找到一个模本,真不容易啊。
  今天三更了,大大们给张票吧,小沐好可怜啊,今天一天才几个人给我投票,真是丢人啊。
  另外有人在书评里说我书写得幼稚,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是第一次写书,写的实在是不是太好,希望大家能够将就一下。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吗。
  

第六十五章 地动了
更新时间2012…5…8 11:57:00  字数:2173

 “殿下,该起来了。”天才刚刚露出一点亮光,朱厚照便已经被打搅了美梦。
  “好了,我知道了。”虽然极度不情愿,但是朱厚照还是不得不起来,要不然估计到时候耳朵又要被说出茧子了。
  刘建身为内阁首辅不但位高权重,还对朱厚照要求格外严格,按他的说法,皇上让我辅助你处理国事,那我就得尽职尽责啊,我都七十多岁的老头子了还这么不辞幸苦的处理政务,你身为帝国的继承人并且还不到二十岁那不得更应该勤奋、勤奋、在勤奋吗。没办法,朱厚照只能忍了。谁叫人家是自己老爹看重的人呢。再说朱厚照人家说的也是在理。
  “真累啊。”伸了伸懒腰,朱厚照拖着还有点疲惫的身子朝外面走去。现在朱厚照是真正的体会到了皇帝的难当了,虽然自己现在还只是监国,但朱厚照还得说“这真不是人干的。”怪不得自己老爹才三十多岁就身子骨不行的,哎,都是累的啊。每天坐在那里处理国事一坐就是一天,全国有那么多的事情,处理过来那得累成啥样啊,不知道一天得累死多少脑细胞啊。这还是有内阁在那里帮着呢,要不然朱厚照都不敢想象自己会累成啥样了。怪不得皇帝都不长寿,原来都是累的啊。
  朱厚照就琢磨着自己即位以后一定要赶紧完善内阁制度,现在的内阁就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并且内阁里面的管理还比较混乱,司职不明确。到时候有了更加完善的内阁自己也就可以轻松一下了,朱厚照还想着自己长命百岁呢。
  “殿下,云南巡抚上报云南近日来连日地动,永胜西北地动,逾月不止,或日至二、三十震,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坏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
  朱厚照只是监国殿下,还不是正式的皇帝,因此朱厚照一般都是在内阁里和大臣们一起处理政事。只是今天一开始,就没有多少好消息。刚开始就被告知地震了。还是在遥远的云南。
  “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那不知道到底是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受伤呢,多少房屋坍塌呢?”云南地震使朱厚照跟到吃惊,但云南巡抚的这封奏折更使得朱厚照愤怒。地震了,最起码你应该上报一下地震的具体时间、受灾的具体人数吧就上报一封奏折大概一说就完事了,并且还连具体多少人受伤,多少人因灾死亡,多少房屋坍塌都没有写明,这云南巡抚也太不把地震当回事,太不把人命当回事了吧。
  “这个,殿下,奏折上没有写明。”朱厚照这么一问,刚才念奏折的那个人便答不上来了。
  “章伦,把奏折拿过来。”听了这封奏折不但朱厚照感到生气,就连同样在一旁的几位阁老同样生气。堂堂一省之巡抚,治下发生了地动,上报朝廷的时候竟然还只是写了一个大概,这怎么能不让一向以刚正为民著称的几位阁老生气呢,这云南巡抚明明就没有把死的那些人放在心上吗。(地动就是古代地震的说法。)
  章伦就是刚刚念奏折的那个人,章伦出身低微,科考也没有考过太好的成绩,当年科考之后便被分到吏部任职,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章伦到现在还只是吏部的一个小小的主事,不入流的小官,不过因为其长期在吏部任职熟悉各部事务,几年前特被调入内阁任职。到内阁之后,章伦也是干的有声有色的,虽然官职没有升,但是走出去已经没有人在敢瞧不起他了。没办法,人家在几位阁老面前都说的上话,惹恼了他说不定人家什么时候在阁老面前说一句你的坏话你就得玩完。
  “嘭!”“哼,寇致使真是当的好官啊。”拍着桌子,刘建愤怒的说道,想当年寇致使的云南巡抚之位还是他刘建举荐的,但是寇致使到了云南之后却让他大失所望,寇致使到了云南之后丝毫没有作为。云南的赋税一年比一年少,相反每年的吏治却越来越败坏了,这几年更是出现了多起匪寇。这几年来刘建可是对寇致使失望透顶了。
  这次云南地震了,寇致使竟然草草的上报了事,根据他刘阁老多年为官的经验,寇致使绝对少报了受灾的人数。“看来是该整顿一下云南了。”刘建在心里想到。
  “刘阁老,现在还不是追究云南巡抚的责任的时候,现在关键是抚恤灾民,要是因此发生了民变就晚了。”虽然生气,但诸侯还是知道现在紧要的是什么,至于云南巡抚,以后有的是时间收拾他。
  “殿下说的是。”
  最后商量过之后,内阁拟旨着北胜州知府组织人手紧急救灾,并下发三十万两赈灾银响。经过朱厚照提议之后调动澜沧卫卫所三千人参与救灾。
  由云南的地震,朱厚照想到了历史上这一年好像除了云南发生过地震之外,山东也发生过地震。历史上也就是在这一年,山枺R州府自九月至十二月,地震四十五次。和这个地震相比,云南的地震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山东的地震同样不大,但产生的危害却很大。山东地震次数多时间长,产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云南的地震。山东不必云南,离京师数千里之遥,山东紧挨京畿地区。历次京畿和京畿附近地震的时候不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会极易造成疫情频发,流言四起。一般这个时候皇帝都会发罪己诏向天下说自己有罪,请求上天原谅。
  古代中国,地震和日食一样,都属于标准的上天垂儆性的灾异。按董仲舒的说法,天人感应,地上的人做了点什么,上天会有感觉,做好事,则风调雨顺,做坏事,则降下灾异。首先要负责的人,是皇帝。因为皇帝虽为天之子,但其实不过人之头,作好作歹,老天第一个要跟他算账。所以往往皇上都得为地震背黑锅。这黑锅还是自愿的,主动的背的。
  现在孝宗病了,已经不再理事了,那到时候山东出了地震估计就得他朱厚照背黑锅了。
  今天起晚了,因为小沐没有存稿,所以起来之后也是赶紧码字,紧赶慢赶到中午之前写出来这一点,先发上去大家先看着。下午和晚上还有两更,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还有有票的朋友支持一下吧。
  

第六十六章 重逢
更新时间2012…5…8 15:48:47  字数:2311

 处理完云南地震的事,接下来又是一些寻常政务,基本上都是地方上上报的一些基本事务,没什么太过寻常的事情,这些奏折也是最好批阅的,有着往常的经验在很快便处理了一大堆的奏折了。
  “下一封奏折是边关总制的。三边总制杨一清请求重新修建边关军镇和三边长城。”
  听到边关两个字,所以人都不自觉的提高了注意力。盖因明朝长期与北方的瓦剌和鞑靼处于战争状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的爆发战争了,所以孝宗和内阁向来便对边关奏折格外重视。
  “自臣受皇上擢为三边总制,日夜不敢怠。多次巡视边关,臣发现陕西各边;延绥据险;宁夏、甘肃扼河山。惟花马池至灵州一带;地域宽延;城堡复疏;寇毁墙入;则固原、庆阳、平凉、巩昌皆受患。先帝时宁夏巡府徐廷璋筑边墙;绵延二百余里。在延绥;余子俊修边墙坚固;因此;寇不入河套地区二十余年。后边关日弛;墙堑日夷;自弘治十二年来;寇连侵略;以至于今。秦竑仅伪四五小堡及靖虏至环庆治堑七百里;不足捍敌。臣久官陕西;颇悉形势。寇动称数万;往来倏忽;未至征兵多扰费;既至召援辄后时;欲战则彼不来;久持则我师坐老。臣以为防边之策;大要有四:修滩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可以壮边兵;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饰韦州以遏外侵。今河套据三面之险;当千里之蔽。国初舍河套而卫东胜;已失一面险;其后又辍东胜以就延绥;则以一面而遮千里之冲;遂使河套沃壤;为寇巢穴;深山大河;势乃在彼。而宁夏外险;及南备河;此边患所以相寻而不可解。诚宜扼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而属宁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归为耕牧;屯田数百万亩;省内地转输;方为上策;如或不能;及今增筑防边;敌来存御;犹愈无策。……”
  “各位阁老怎么看?”等念完了杨一清的奏折,朱厚照朝刘建三人问道。“边关之事无小事,皆须问及三臣”这是朱厚照监国之前孝宗告诫朱厚照的,让他凡是边关之事皆需问及刘建三人,以作后为。
  “杨总制久居边关熟悉边关事宜,他既然已经去各地考察过了,他的建议也有利于抵御边关兵患,臣看可行。”
  “臣也认同。”
  “臣也认同。”刘建认同之后,剩下的两位阁老也都认同了。
  “这样吧,回复杨总制告诉他所奏之事可行但让他即日起进京述职。”
  “不知殿下让他进京做甚?”看到朱厚照不但批准了杨一清的奏折竟然还想让杨一清进京述职,刘建有点看明白了,这杨一清升为三边总制还没有多久这个时候述什么职?
  “是这样的阁老,杨总制久居边关熟悉边关事宜,恰逢此时边关无战事,厚照让杨总制回京为后照讲解一下边关情况。”
  “既然殿下对边关之事感兴趣,让便可让杨总制回京。”
  “好了,下一个。”
  “巡抚保定佥都御史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