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计了?”宋九不由问道。

    “是中计了,但周世宗果然发出命令,让白重赟与李重进对阵杨衮契丹部,樊爱能、何徽对阵张元徽部,他率领史彦超、史向训、张永能立阵zhōng yāng。正好风向转换,变成南风,吹来的尘埃刮向后汉军队,正在周世宗部下以为喜时,后汉主动发起进攻。最先是张元徽,樊何二将不敌张元徽,对周世宗又没有太大忠心,一触即溃,留下一千多兵士被分割包围,居然向北汉山呼万岁,举戈投降。本来周世宗手中的兵力很少,加上他们呼万岁投降,一时间整个军队士气沮丧摇动。”

    当时情况极其危险。

    宋九却在想一件事,杨衮不是杨令公父亲吗?怎么成了契丹人的主帅。但杨衮确实是契丹大将,还有一个契丹名字,叫耶律敌禄,如果将演义中的杨衮往史上的杨衮身上套,那会让宋九十分失望。

    “这时,周世宗没有逃跑,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带着五十侍从,孤身冲开层层人浪,刀林枪雨,冲向敌人的中军,杀向北汉皇帝刘崇。面对周世宗的勇气,整个战场乱了。有许多人认为周世宗肯定逃不过此劫,这时陛下将张永德抓住,说道,张将军,你马上带人冲向左侧高坡放箭,我带领人马攻击敌人右翼。正是因为陛下,后军才没有逃跑。这时周世宗渐渐杀入敌军中营,面对越来越近的周世宗,刘崇做了一件可耻的事,他因为害怕,居然逃跑了。这一逃成了高平大捷的开始。那一战,周世宗的勇气让人钦佩,五十侍从勇气也让人钦佩。”

    不是柴荣一个人就杀进了中军,多难哪,这是五十一勇士不要命赢来的战争。

    赵匡义又说道:“潘大郎,潘二郎,当时你们父亲恰巧是周世宗的侍从官,就在那五十骑之内,他还有一个部下,也在那五十骑之内,他的名字叫宋德,虽因功迁官,正是那一战他身上多处负伤,几年后因为这个积伤发作去世。宋德,他就是宋九的父亲,你们父亲的部下。”

    可以说正是这五十一个勇士不要命的冲杀,挽救了后周命运,也挽救了整个宋朝命运。

    赵匡义重文轻武,身体里也流动着一些暴力因子,不然不会在后来挨了契丹人两箭。说起这段历史,他眼中放出光芒。

    “啊。”潘美两个儿子傻眼,这是什么关系,那可是过命的关系。弟兄俩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办。

    赵匡义轻声道:“你们出去吧,不想给你们父亲丢脸,一个继续轻狂,一个继续殴打。”

    三个人都茫茫然地,耸拉着脑袋瓜子走出来。

    外面是瓦蓝瓦蓝的天。

    宋九却心事沉重。来到这个世界,几乎所有街坊邻居一提起他父亲,交口称赞,包括他在内,街坊们很看重的。大姐提起父亲,神情复杂,有惋惜,有不值,有敬佩,有遗憾。

    原来有这一档子事。

    宋九未上过战场,他也不想上战场,但不妨碍他想像,电影中就有一些镜头,那种万箭齐飞,万马奔腾,这五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胆量,就往数万敌军中冲过去。

    大约就是那一战,父亲战后心中也戚戚,这才不准自己学武,改武为文,希望自己安心做一个文官。潘美恐怕也是如此,看他的几个儿子,长得都魁梧过人,相貌堂堂,但没有让他们直接进入军队。倒是曹彬未经过这样的惨战,后来他几个儿子陆续进入军中,包括一代名将曹玮。

    “小子,看在你父亲面子上,我们不与你计较,但你得向我二妹陪礼道歉。”潘惟德在他后背上猛拍几巴掌,大声说道。

    说好不计较的,可这几巴掌拍得那才叫狠哪,拍得宋九差一点想吐血,身体摇晃了好几下,才站稳。

    得,这几个哥还是不要惹得好,道:“好。”

    “明天中午!”几人追宋九,那个小姑娘不知追未追,老三也跑散了,家中还有一个老小要出来,潘惟德未同意,只能明天。

    “哪里?”

    “在我家门口。”

    宋九无奈答应。潘美是赵氏兄弟的从龙功臣,心腹,得力大将,现在宋朝只能说勉强开始重视文治,据他所观察的,武将地位非是象宋朝后来文人所写的那么低,大约让后来宋朝那些龌龊的文人多少篡改了这段历史。潘家自己得罪不起啊,以前的交情,以前是以前,十年前,后周的交情,亲戚发达了都不认亲戚,况且这种上下级的交情。

    ……

    宋朝皇宫后面是御苑,御苑的西北是天波门,天波门右侧是金水河,两边没有多少商业区与手工业区,多是居民,因此风景秀丽,环境安静,许多达官贵州人居住在这里,包括潘美的府邸。

    潘宅就在金水河南岸,有湖,但与宋九记忆中不同,虽有湖,可湖很小,肯定不是他记忆中的龙井湖。至于天波杨府,现在只是一个笑话。

    潘宅不远就有一个茶楼,此时来了几个人,进了茶楼的二楼雅间,在这里能看到潘宅的大门,甚至能听到大门口说话声。

    不过来的人身份很是尊贵,正是赵匡胤兄弟,赵匡胤私自出宫与宋徽宗私自出宫xìng质不同的,仅是他手中的盘龙棒与一套太祖长拳,就不知让多少英雄竞折腰。而且两人自律更是天壤之别。

    几名侍卫散开jǐng戒,大伯端上茶水,果子,退下,太监逐一尝后,退立一边。赵匡胤呷了一口茶道:“二弟,不要顾虑我的感受,你说这小子能不能用?”

    “皇兄,真的不大好说,昨天我问过蔡四子,然后派衙役询问一些挑筋教人,西方是有讲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这些挑筋人也不大懂。”

    “这就对了,我也在纳闷呢。但他所会的有多少是学来的,多少是想来的?”

    “皇兄是指……”

    “那怕其中两成是他结合中国知识想出来的,此子也可以用。”

    “皇兄,那人离开,这个不大好求证,我听衙役说在大食往西,还有许多国家,有的国家文明发达程度不亚于中原。”

    “那就不要想他是学来的还是想来的,此子能否用乎?”

    “皇兄,此子优点不少,缺少同样更多,并且喜欢耍宝,臣弟时常忍着笑与他谈话,不过以臣弟之见,他年龄还小,才十九岁,也莫急,反正姐弟四人全在京城,跑不掉,不如再观察一段时间。若怕天下人误以为朝廷不重视人才,可以赐一仈jiǔ品散阶官给他,也遮住了那三题之丑。”

    “这个方法好。”赵匡胤说完,看着潘府,门口站着许多青年,都是二世祖,大半都是赵匡胤能认出来的,个个嘻嘻哈哈,看热闹,那来的正形。赵匡胤却陷入深思,若是原来,这种情况是他所想要得到的,父亲是名将,在他们教导下儿子也容易成长为名将,儿子是名将,孙子是名将,那么其家族威望会越来越高,最后会威胁朝廷统治。不过宋九那句话让他如鲠在喉。此时庙堂名将如云,都是打出来磨出来的,若是逐一释去兵权,万一国家有事,那来的将领领兵打仗。

    赵匡胤越想越头痛,最后道:“等会儿朕将他喊来,他不是想要与喝喝茶,谈谈心吗?朕就给他一次机会。”

    站在边上服侍的黄门一边笑一边说:“陛下,那他会美死的。”

    赵匡义道:“也未必,这泼货胆贼大。咦,皇兄,他来了。”

    赵匡胤探头看去,宋九走向潘府,大约是担心,一副贼头贼脑的样子,十分猥琐,赵匡胤拼命想,时间过去得久,交道打得又不多,但能想出宋德一些模样,郁闷地说:“他们还是父子吗?”

    “皇兄,放心,不要被他表面假象蒙骗,一会儿你看看瞧。”

    宋九来到潘府府门,与潘家几人说话,长子与次子在宋九交谈,三子攥着小拳头,不停地示威。其他十几个二世祖在七嘴八舌,说什么,听不清楚。忽然宋九大声冲墙内喊道:“潘小娘子,我错了。”

    里面的人不满意,跑出一个丫环,不知说了什么,宋九抓耳挠腮,忽然唱歌,听到歌声,赵匡胤差一点要喷茶水。

    ;

第二十五章 杀伤力

    ()    宋九隔着院墙认错,潘怜儿在里面不同意,让丫环出来说想要自己原谅他,必须将宋九喊大姐。姐弟关系,就不会暧昧,人家也不会取笑。可是这个要求太古怪,潘怜儿要做宋九的大姐?一群二世祖们全部大乐。但不大好说,若真不要脸的,说不定就答应了,这一认虽丢脸,自此以后,宋家等于与潘家攀了一点边。可宋九哪里会同意,要求换一个条件,替潘怜儿唱几首正经优美的小令。潘怜儿也答应了,宋九第一首小令正是欧阳修的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jīng双枕,旁有堕钗横。

    这首词成就相当高的,特别是那个滴碎荷声,富有无比的想像力。

    宋九会作小令只是作不好,但会抄袭,不过词不仅要对偶,压韵,还有重要的一条,真正在宋朝填词还要押律,也就是每一句读出来的发音符合这个词牌曲谱,宋九唱临江仙,必须按照临江仙的曲谱去唱。不能说宋九是乐盲,也能唱卡拉OK,也能弹吉他,但后世音乐与宋朝音乐是两回事。宋九哪里知道临江仙什么谱子,脑海里还时不时浮现出潘怜儿动人的身姿,不但跑了调,不知跑了十万八千里。临江仙是常见的曲牌,赵匡胤也时常听,句不同,曲相同,再听宋九唱,不由乐得想喷茶水。

    丫环进去请示,实际说开,潘怜儿也没那么生气,毕竟宋父是父亲的老战友老部下,听着宋九的歌喉,她在里面乐得也不行。不过对丫环说道:“不行,太香艳,要重作。”

    这些天自己被闺密们再三嘲笑,今天得将一口气出足。

    丫环转达,宋九头痛,这也香艳?但他一颗火热的心仍然没有冷下去,喜欢人家就要牵就人家,想了想,改成纳兰xìng德的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yù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chūn云chūn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这首词若唱得好,在这时代不知道迷倒多少美妹,但从宋九嘴中出来,根本不是那味道,听得赵匡胤想动身,用太祖长拳饱揍宋九一顿。

    丫环总算领教了,无视宋九的跑调,想文字,这一想便痴了。

    宋九拱手:“麻烦你再问你家娘子。”

    丫环惊醒,进去复问,潘怜儿又说:“不行,还是艳。”

    所以说艳,乃是后面一句,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实际是在想象与伊人chūn光共度的光景,化虚为实,极其浪漫,可以说这一句乃是神之作,将文人那种yù说还休的湿sāo味儿发挥到了极致。

    但整首词来说,说艳终有些过份。人家摆明了是在刁难,宋九无辄,大不了再换吧,他又中气十足地吼起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chūn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它不是罗贯中写的,而是明朝大臣三杨中鼎鼎大名的杨慎写的临江仙,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放在了卷首,后来又成了电视剧的主题歌。

    吼完,宋九拭汗,这一回与艳俗一点关系没有了吧。

    丫环跑进去又问,一会儿又出来道:“不行,你哪里有白发?”

    “这样啊,也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黑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chūn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听到黑发渔樵江渚上时,连赵家兄弟俩都笑得透不过气来。赵匡义拍着桌子道:“这厮,该杀。”

    小丫环进去问话,潘家小娘子正在拍打着小胸脯,一边拍一边笑得花枝乱颤,道:“我的娘额,我不行了,我笑得不行。”

    不但她,几个二世祖们同样乐得不行。

    整件事就是那首小令引起的,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潘美两个大儿子就没有调戏过人家美妹?小令有些含沙shè影,又有一个玉苹,两重心字罗衣能让人想入非非,也不过如此,一未直接说流氓话,二未动手。宝也耍了,又出来三首比较正经的小令,潘惟德对内院吼道:“小妹,够了,小九能瞬间作出三首小令,多么不容易啊,那一首也够我想上一个月的。”

    宋九雷了,想一个月,想一年你也不行。

    怎么办呢,人家说能想一个月就想出一首,那就一个月。丫环又出来喝道:“不行,这首小令太粗陋,还得重作。”然后叉着腰狠狠地瞪着潘惟德兄弟几个。

    潘惟固无奈,附在宋九耳边说道:“兄弟,你再委屈唱两首,晚上我请你吃酒。”

    潘美儿子多,惟德、惟固、惟正,还有一个才出生没多久的惟清,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往后还有,潘美临老还得了一个小儿子,两个女儿,那两个女儿嫁的人可都是了不得的人,不过都没出生。物以稀为贵,兄弟几人只好让着这个宝贝妹妹。

    赵匡胤道:“田夫人怎么也不管?”

    “她让惟德兄弟支走了。”

    一群人不知道皇上就在茶楼上看,其他几个二世祖轰然叫好,要唱,要唱。宋九东张西望,唱没事,可终是抄袭,抄袭也不怕,关健以后靠这个出名,个个让自己填词,自己能记得多少。这个名不能出,偶尔一两首没事,不能象大白菜一样往外抛,他对着院墙说道:“潘家小娘子,这样吧,我讲一个故事,再唱一首感人的俚歌。”

    “什么叫俚歌?”不错,潘怜儿这一回直接在里面说话。

    宋九jīng神抖擞地说道:“就是白话唱的歌。”

    “好,但是不能香艳,不能粗陋。”

    “放心,它很感人,我先讲故事,从前一个穷书生坐在林子里读书,突地传来吱吱的声音,书生抬起头,只见一只雪白小狐狸望着它,口中哀声连连。说来也怪,小白狐走到书生面前,兀自停下。书生一把将狐狸抱着,看到狐狸后腿上中了一箭,他替小狐狸将箭拨出来,撕下烂袍子,将小狐狸伤口包好。小狐狸竟忍着痛疼,在书生怀中一动不动。”

    “书生抱着狐狸刚要读书,马蹄声轰然而至,数十大汉骑着马飞奔而来,问书生,兀那书生,可曾见过一只受伤的狐狸。书生说兄台说的可是一只白狐。大汉身边闪出一团绿影说正是它,我shè中了它,那畜牲呢?书生只闻香风扑面,看到一张娇美绝伦的脸,意乱情迷,大半天指着身后,刚刚从这边跑过。大汉们走了,小狐狸从袖口探出头,眼中充满了感谢。书生轻抚狐狸说,小狐狸,快躲起来,别让人再伤着你。”

    “狐狸竟通人xìng,滑下跛着腿,前腿合一冲书生作了一稽,雪白的身体扭成一团,在夕阳下翩翩起舞。书生看呆了,舞毕,狐狸再朝书生稽首,三步一回首,消失在远山中。书生还是每天坐在树林里读书,听到马蹄声,就会惊喜而起,可他再也没有遇到绿衣少女。但他不知道,每天清晨,树林间有只白狐瞪着灵动的眼睛望着书生。只是他奇怪,每当他思念绿衣女子时,远山上仿佛有一团白影,迎着夕阳翩翩起舞,书生寻过去时,却什么都找不到。书生就这样生活着,一直到老死,也没有看到绿衣女子,她与他不是同一个世界。大家说,书生读了一生书,当真白读了。但又有人说到过一只白狐曾出没在书生的床前,又有人说每年书生祭rì,坟头都会有人拜祭。”

    “很多年,很多年过去了,大约是一千年吧。沧海桑田,当年的树林铲平了,原来是状元高中,皇上将公主下嫁给状元,在这里修建一处宫邸。进了洞房花烛夜,状元看到一身绿装的公主,好面熟啊,似乎在梦里见过无数次,却总记不起来。这时门突地撞开,是服侍自己多年的丫环,她从小就开始照顾状元,喜欢穿一身白衣。丫环说,郎君,奴婢自幼伺候你,今天要与你道别。状元心痛,问为何故。丫环撩起腿,指着腿上的伤疤对公主说,临走之前,想报当年一箭之仇,请郎君赐恩。状元护住公主道,你究竟为何事?丫环见状元不同意,凄然说,郎君当年相救之恩,恨不能立即相报,修行千年方能变chéng rén身,今天郎君金榜题名,前缘尽了,以一恩消一恨,望公子珍重。说着再次稽首,退到庭院,翩翩起舞,但见皎皎月下,白衣胜雪,似梦似幻,舞到深处,丫环吱吱而鸣,声声凄然。明月当空,状元仿佛又看到了一千多年的夕阳远山,青山高处,那一团白影踏歌而舞。丫环舞毕消失,状元差人找了无数次,再也没找到。”

    十几个二世祖听得入神,小丫环号淘大哭。

    然后宋九开始唱歌,是真正的俚语,大白话歌曲,正是《白狐》。按照后世的唱法,宋九没有跑调,唱出那种沙哑凄凉的味道。还未唱完呢,潘怜儿从院墙后面走出,一边挂着眼泪一边用小粉拳狠打宋九:“你这小坏人,为什么不让状元将她留下。”

    这个故事,这首歌曲,那怕它是真正的俚歌,在这时代杀伤力太强大了。

    赵匡胤摇头,宋九要说给院墙那边的潘怜儿听,声音大,他隐隐约约也听到大概,差一点煽得他都产生了感伤。他身边的老太监直接掉眼泪。不过他非是平常人,对老太监说:“刘公公,你去将那小子喊来,不然大庭广众之下,潘美那个女儿失仪,未免有些不美。”

    “喏。”

    赵匡义忽然说道:“皇兄,臣弟听着这个故事,怎么两个女子似乎有潘小娘子与那个行首的影子?”

    “是啊,他还未死心哪,暗示我会等你一千年,可惜潘美女儿未听出来。这个浑小子。”不过赵匡胤不会去干涉,潘美同不同意,是潘家的事,看样子就是嫁过去,虽委屈,但相信以这小子的狡黠才情,也不会过苦rì子。

    刘公公走到潘宅门口,有几个二世祖认识他,奇怪道:“刘公公,你怎么也来了。”

    一个个眼巴巴地等潘怜儿哭完,指望她再敲诈一个好听的故事。刘公公小声说道:“各位,你们进屋吧,官家就在茶楼上。”

    “皇上?”

    “是啊,宋九郎,好运气,皇上要召你过去陪他吃茶谈心。”

    皇上要找宋九吃茶谈心,潘怜儿不好再揍宋九,但恨恨地瞪了宋九一眼:“你这个坏人!”能不坏吗,一会儿让她笑,一会儿让她哭,坏死了。

    潘惟德担心地看着宋九“好sè”的眼神,还有小妹的样子,对宋九说道:“九郎,从此以后你就是咱兄弟,别忘记了,晚上我们吃酒,还有,我小妹的主意你可不能再打了。”

    PS:这一更有抄袭嫌疑,但这更会非常重要,不满抄袭的恕罪则个。

    ;

第二十六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上)

    ()    三更一万一千字求票与收藏

    =============

    宋九带上茶楼,雅间坐着两人,其中一人能认识,赵匡义,还有一个中年人,四十岁左右,实际是三十七岁,不过长年戎马生涯,做了皇帝后又劳心,人看上去稍稍老相,大团脸,戴着一顶士庶官吏宴居时用的平式幞头,一种软裹巾式;顶上的巾子较低而平,又叫平式小顶,也就是它是一种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通用的大众化幞巾。与赵匡义一样是一个大团脸,胖胖的,与赵匡义很相像,但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此人很魁梧,看上去比赵匡义要和颜悦sè,不象赵匡义严肃深沉。

    两人同坐,此人还坐在主位,宋九还不知道他身份吗?

    宋九知道这个太祖皇帝是史上难得的亲民皇帝,还有点儿畏惧,小心地走上前,伏下说道:“臣拜见陛下,拜见大王。”

    宋九为自己的紧张感到很丢脸,不就是一皇帝吗,他也是人。但他不知道,他的表现已让赵匡胤高看,在这时代,一般老百姓看到了皇帝,有几人能说着话的,有的紧张得都会直哆嗦。

    赵匡胤微微一笑:“平身。”

    宋九站了起来,有坐,敢坐吗?

    “你在河洲说过,想与朕喝喝茶,谈谈心,是在这里喝茶,还是在宫中喝茶?”

    “这,就这好,在这臣都紧张得喘不过气,进宫臣连话也说不好了。”

    大实话,刘公公乐了,难怪二大王说与这小子说话得忍着笑。

    “那就在这儿吧。”

    宋九还是有点紧张,赵匡胤暴露了身份,侍从不敢怠慢,御苑离这不远,有侍从立即请来一队侍从jǐng戒,茶楼上茶楼下茶楼外,到处都站着兵士,全副武装,手中持着明亮的武器。宋九多会见过这等场面,他还能坐稳了,已经是第一流的胆sè。

    赵匡胤道:“九郎,请用茶。”

    “陛下,臣那敢担陛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