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人是一个能臣,宋初百废待兴,正是他提出来的榷茶经营,资助百姓耕牛农具与钱帛,政府负责收购茶叶,代百姓销售。有一些弊端,但在宋初利远大于弊。

    并且平均每年为宋朝带来两百来万缗的收入,这个政策执行了十来年,也就是有了苏晓,就为宋朝带来三千万缗钱的榷茶收入,若无这个钱帛,或者将这个钱帛摊派到两税上,都会出大事的。

    是一个能臣,为人比较正派,与刘温叟一样,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并且还在他们之前就去世了,因此做事刚烈无私,但因为清查秦陇木材一案,被人诅咒为报应,酷吏。

    这倒无所谓。

    随着赵承宗赵承庆退出契股,京城又掀起一种舆论,那就是苏晓太残酷了,人家赵普好歹是开国功臣,宋朝的奠基者之一,参与制订了种种利国利民的国策,现在相位都罢去,契股也退出了,你还要怎么的?

    这无疑给苏晓带来巨大的压力。

    卢多逊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

    苏晓不管卢多逊如何感慨,复问道:“卢相公,我当怎么办?”

    不是不可以查,继续查下去,那就需要赵匡胤诏书了,只要有赵匡胤诏书,管某些人如何宣传扬言,公道迟早必在人心。然而现在按照律法是可以查的,但没有正式的诏书,律法能当真吗?因此继续查下去。又有人在京城暗下鼓动,掀风鼓浪。苏晓就感到自己名不正,言不顺。

    “让我想一想。”

    若无另外一个人。赵普这一招就得逞了。

    一把大雪中,苏晓悄悄去卢府,另外一人徐徐进了皇宫。

    见到赵匡胤,赵匡义说道:“皇兄,臣弟有一事当要说一说。”

    “二弟,说吧。”这时候赵匡胤还没有看到事态的严重性。他还时常出宫,来到赵匡义府上做客。

    “隋代北周,唐朝隋,两家来历是何?两家皆北周八大柱国也。”

    “二弟。吃口蜜儿烧。”

    “皇兄,我就知道这小子不是好人,他明为直臣,实际很妄媚,自己不进贡给皇兄,却利用妻子与皇后的友情,讨好皇兄。”

    “二弟,不要有成见了,这是一桩交易。”赵匡胤笑了笑。又说正事:“不用你说,我也知道,隋唐之所以成事,乃是底蕴。因此我宁肯赐诸臣于钱帛,甚至默视他们一些不好的行为,也不愿意赐他们子孙重官要职。”

    “是如此。不过皇兄忽视了一件事,下面的一些大臣兼并土地。或者暗中行商,那是在各州县。影响不恶,如今东水门外不但作坊店铺遍布,并且因为契股,将诸多衙内绞在一起。皇兄是注意了,可这两支力量同样有钱有势。河洲那边还稍稍好一点,几十年后全部交还给朝廷,到了朝廷手中,契股也就散了。河北那边契股仍然存在,臣弟堪忧。”

    这样说,事情就严重了。

    因为忌惮,赵匡胤连张琼也生生打死,况且这些小衙内。他举着酒杯,半天喝不下去,最后问:“二弟,你以为如何?”

    “想追究以前所有逋亡税务那是不可能了,前方又在作战,后方京城不得安宁,也非是一件吉兆之举。臣弟以为以前逋亡税务不查了,只追讨今年一年的税务,再严令以后所有店坊不得逋亡税务,否则严惩不怠。”

    赵匡胤一想也觉得有道理,有的店铺虽赚了钱,该花的花了,该用的用了,让他们如何交得清数年的逃税?但交一年税务还是可以的。可他还是问了一句:“但那个契股还在,我又不能公开下诏让他们解散。”

    “皇兄,税一交,再勒令他们不得虐待仆役,诸作坊店铺收益自然也就下来了,没有了收益,他们自己儿也就解散了契股。再派人暗暗诏示宋九,以后河洲扩股,只准扩于平民百姓头上,不得增加衙内们的契股数量。东水门外就不会形成国家危害。”

    “就依二弟之意。”

    河洲的经营理论过于超前,大家皆有些不大懂,因此让赵匡义利用,先是夸大了它的威胁性,随后又献了一策,也就是安乐死,用一种平静少争议的办法,让河北契股散去。还有他撤出了河洲契股,似乎与宋九也不大合适,同样的与卢多逊也没有什么来往,要么赵普,可是赵承宗撤出契股了,他再说也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地方,因此他的说法似乎是站在一种公正的立场,由是赵匡胤信服。

    卢多逊与苏晓正在苦逼时,赵匡胤让扈蒙草了一道诏书,递到苏晓手中。

    这是及时雨。

    本来许多仆役逃到河洲,现在连皇帝也下了明文诏书,补交一年税赋,以后还要征。让他们无奈的,他们逃了那么多年的税,现在朝廷只让他们补交一年,已经仁至义尽,他们都没办法反驳。

    一些店铺关门大吉。

    不出赵匡义所料,河北迅速萧条。

    这时宋九再三说的人气,就能看到它了。

    吸引游客最重要因素就是景观与商业,娱乐。河北有商业,然而哪里与河洲相比,南汴水两岸商铺达到一千多家,几乎聚集着全国,甚至南海天竺大食东非的货物,河北有商业,但还是以短平快,收益迅速的服务业为主。娱乐更不用说了。再说景观,河洲那边大肆绿化,种了无数花草树木,到今年全部长成,整齐的房屋,宽阔有序的各条街道,连到了四更时分还有商铺在营业。河北那边杂乱无章,还有许多破草棚子,本来渐渐形成一条长达六七里的长街,可现在几方出手,许多店铺开始关门大吉。不要说外地游客,就是京城的游客也不大愿意去河北。

    河北这些年发生了许多不好的事,全国都有,可河北也集中了许多作坊店铺,分散一两件不好的事不会引人注意,但集中起来便会多,多了就会让人注意。十几个大臣在推墙,又将这些不好的陈年往事翻将出来,添油加醋,一度让民间谣传,说是河北一些主管管事为了劳力,能有胆量公开将外地人强行拉到作坊里做苦役,不知道有没有人刻意放出这个谣传,但它居然都传到宋九耳朵里。于是河北成了臭名昭著的场所,外地人更不敢去河北。

    没有了游客,那边除了原来一些郊外村庄外,又没有成片的居民区,这是七里长街,几百家店铺,能不出大事吗?

    眨眼之间,它就成了一条鬼街,若是天气阴晦,再刮着风,往街道上洒一些纸,能成拍鬼片的最好场所。

    宋九吸纳了许多河北的契股,他们虽有损失,河洲那边多少弥补一些回来,看到不妙,那就赶紧撤吧。

    但他们又不象赵承宗那样果然,毕竟这些年陆续添置了许多作坊店铺,购了许多土地,有人早收回本钱,有人还没有收回,因此意欲将这个契股出售。

    他们想卖,可谁来买。店铺关门等于一无所有,难道能将它当成民居吗?那家没有房屋,干嘛跑到这鬼街上住。但不关门,眼睁睁的就是赔本。作坊还好一点,多少能赚一些钱,可最赚钱的琉璃作坊随着各处大商贾联营,这个利润也会在不久后急剧下降。这边许多衙内要离开,那边苏晓在催税,没多久,诸衙内开始将各个产业估价散伙。

    作坊还好一点,能保平造价,各个店铺那才叫惨,有的造价一两千缗的豪华店铺,仅估出三四百缗钱,就是如此,还没有人接手。更不要说是地了,最高峰时一块地段好的地一亩暴涨到一百多缗钱,但只在眨眼之间就被打回原形,跌到十缗往下。

    春节到来时,河北终于趴下。速度之快让人都不敢想像。

    九成以上的店铺关门大吉,一到夜晚,因为人烟稀少,胆小的人都不敢往在哪里。

    ……

    初四,宋家来了一些客人。

    宋家来客人很正常,因为河北的事,不少衙内将宋九恨成一个大疙瘩,但感谢宋九的衙内同样不少,不仅是因为河洲,宋九还在为他们提供其他财路,例如大海上,例如广南,特别是那传说中的白玉蔗糖。蔗糖他们参与不了,然而他们圈了许多地,能种甘蔗获利。因此新年到来时,许多客人来访,有男客,有女客,

    但这几个女客宋九略略有些不喜。除了几位贵妇外,还有两个女客,一个是昭庆公主,对她宋九没有太反感,衙内有衙内的结交圈,仕女有仕女的结交圈。就包括皇宫的皇后,也时常召贵妇人们进宫叙叙。然而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徐氏。

    大约是看到河北倒下,赵匡胤一直没有表态,宋九没有官职,可手中有河洲,这同样是一种资源,因此又来了。实际河北真不是宋九弄下去的,宋九在中间仅起了一个发动作用。最关健的还是赵匡胤那道诏书。可那道诏书背后,是多方角逐的结果,内幕宋九不知道,但他能猜出一点儿,先是卢多逊严重失误,可他还不能影响到赵匡胤,因此又有另外一个人出手。

    这次是一个权谋术高下的角逐。三人高下如何,看河北的演变,就能判断出来。

    无论是昭庆公主或者是徐氏,都是宋九要回避的对象,正要进去,昭永公主嗔怪道:“九郎,你也太狠了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 打猎(上)

    “殿下,我哪里狠了?再说你家早就退出河北,无论多少衙内有损失,与你家也无关系?”

    宋九说法不对,怎能与王家没有关系,当时赵承宗带着诸衙内开发河北,王承衍也是一个领军人物,王承衍如今成了驸马爷,从契股中下来,但王家的亲戚,以及他的一些朋友,甚至还有他几个弟弟,依然在河北。大多数与王承衍一样,两边都有,然而河北趴下了,他们损失同样惨重。

    不过昭庆公主不能说出口,因此语塞了。

    然而宋九觉得有必要解释一番,继续站在哪里说道:“殿下,以前你在深宫,有的事你不清楚。”

    他从煤作坊开始讲起。

    主要这时代商业还不及后世发达,因此听起来,至少宋九开始一直是好心的,包括到他成亲前。为什么发生那么多事,不是宋九指教得不好,而是赵承宗他们只听了一半。

    宋九将这个陈年往事说出后,问了一句:“殿下,这是行商,投的是钱帛,而不是权势。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狗尾巴花上能结苹果吗?”

    昭庆公主又是语塞。

    “殿下,你知道河洲产业当时有多危险吗?就是你父皇于我门前立戟,几名工匠还是挖到河北哪里去,赵普相公一度建议我担任知和州。”

    “那有什么不对?”

    “姚恕是怎么死的?一旦我知了和州,葬身的地方不是黄河,而是长江。你这回明白了吗?赵普如此待我,你让我怎么办?我忠的是大宋江山。你父皇,而非赵普。或者你让我不效忠你父皇,去效忠赵普?”

    昭庆公主更加语塞。

    “而且你们都弄错了,河洲好,还是河北好?”

    “当然是河洲。”

    “殿下,你这样想大错特错,主道在哪里,在河北。有这个主道在,南唐马上就要收复回来,河北岂能不是一块好地方?”

    “啊。”不仅昭庆。连其他几个女客一起惊讶道,哪里几乎成了一片鬼域,还是好地方?

    “全国耕地最好的地方是江东圩,可必须先筑堤,圩内修沟渠塘泊道路,排涝耕作,还要防洪抗汛,精耕细作,这才成为产量最高的耕地。然而将堤围起来后不管不问。甚至还往里面撒棘刺的种子,会有什么收成?即便现在如此,我还是说河北乃是东水门外最好的地带,它每亩地价实际价值五十缗钱以上。但好地方。得载好花,你父皇着重民生,再不似前朝前代。想强行用权势谋利,即便再好的地方。那怕是在相国寺附近,还是今天河北的下场。”

    后面的宋九可说不可说。

    不过那么多店铺说倒就倒下去。它也是一种财产,有人会感到惋惜,因此说出这番话。

    事实是它确实是好地方,传闻中北宋到后来城内有八厢,因为住不下去,渐渐向城外发展,又在城外形成九厢数十坊,也就是在城外又形成九块大型民居区域。

    没河洲带动,东水门外早迟会繁华起来,如今有河洲带动,河北能不能起来?不过那要等很久以后了,想立即起色,除非宋九接手。不过宋九不想了,连他的契股都准备在几年后上交给朝廷,何必多这事?

    徐夫人叹息道:“九郎乃我大宋奇才也,可惜啊。”

    几个妇人奇怪地看着她。

    宋九也看着她,还是很美丽,能算得上徐娘半老,依带风骚。不过岁数大了就是大了,马上快奔四的人,宋家小娘子入宫后宋九未见过了,不过想来她此时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徐氏已经拼不过宋家小娘子。

    因此徐氏这段时间上蹦下跳,然而正是她十分活跃,反成了坏事,跳得越厉害,赵大性格多疑,就会想到另一个女人,武则天!有才有色,反而会防范。以前相貌妖娆,赵匡胤能容忍,现在渐渐色衰,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

    徐氏显然不知,继续道:“陛下曾数次准备起用九郎,但二大王说了一句话,九郎所过之处喜欢树私恩,又不顾大体,最好让九郎继续呆上几年,以便使君性格沉稳,识大体。而且国家缺钱,以至陛下诏书天下,铜钱不得过江。还是让九郎先将冶铜一事做好后再说。因为二大王这次建议,陛下一直迟迟不用九郎。”

    “二叔他不会吧?”

    “殿下,二大王不会因公报私,况且九郎与二大王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这是二大王误会了九郎。”

    徐氏越描越黑。

    她越说赵匡义不会,别人越会这样想。

    潘怜儿与宋九对视一眼,皆感到不解,那个所谓的矛盾冲突不能当真,背下里赵匡义与宋九不但没有矛盾,相反地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宋九上去了,对赵匡义有利,为何赵匡义要阻止赵匡胤任用宋九?

    几个妇人离开,潘怜儿不解地问宋九:“晋王殿下为何要阻拦?”

    “我也不知道,”宋九摊手说。

    自岭南回来,朝廷一直没有授宋九官,授了,但不象以前那样强逼着宋九接受官职,赵匡胤虽说了两次,官职还不错,一个三司副使,一个秘书省少监,足以与宋九相匹配,不过说得不情不愿。那时宋九就知道中间人有搞鬼,但做梦也没有想到是赵匡义。是赵匡义搞的鬼,那就容易理解了。他是皇弟,此时赵匡胤想抹去赵普印记,赵匡义继续在装逼,装软弱,由此赵匡胤粗心大意,十分信任,并且加封为晋王。他若不同意,自己肯定没得官做。

    但不是徐氏所想的那样,甚至这中间的内幕连潘怜儿也不大清楚。

    听到这个人是赵匡义,让宋九产生不解。不过如此,徐氏将内幕捅了出来,宋九不会因此与她,或者与赵德昭走到一起。

    只是让夫妻二人感到十分困惑。

    可过了两天,赵匡义就听到传闻,将宋九召到他王府上。宋九坐下,赵匡义先说河北,他是开封府尹,东水门外六七里生生变出来一条鬼街,他虽想将契股解散,不让赵普东山再起,也不想这个结果,因此第一句便说:“宋九,你说河北是好地方?”

    “二大王,微臣是说过这句话。但微臣不会插手其中,当初河洲才建设时,就产生了一些纠纷,陛下,二大王与赵相公都不会太注意,因为那时两河十分荒凉,些许利润,也不会放在大家眼中。因此这些纠纷就象是小孩子在打架,无论输赢,家长会出面吗?除非出了人命,但没有。包括微臣也是这种想法。后来看到利润,微臣感到不妙,因此连连稀释契股比例,本来我在里面占四成的,但一度稀释到两成多一点。然而还是不行,利润太厚。于是微臣又做出承诺,一旦契股满了的时候,微臣将它一起交给朝廷。不然不用河北,河洲早就乱了。因为其利太厚,超出了微臣的掌控范围。微臣若挟借河洲的钱帛力量技术,不用三四年,它就会变得与河洲一样繁荣。可是微臣的掌控力量不足,不敢多此一举。”

    “那也要想一想办法,七里长街,阴气森森,大军大战之即,终是不美,已有一些大臣为之弹劾了。”

    “他们还不甘心啊。”

    “换你会甘心吗?”

    “那样也有办法,春天就到来了,于河堤上遍种柳树,改善环境,再将那些破茅草棚子一起推倒,三年后,七里柳堤成荫,河北自动地就会焕发生机。不用朝廷做任何事,只要派官吏监控其坊店不得虐待仆役,以免名声更恶劣,及时征税就可以了。”

    “那个徐夫人与你说了一些话。”

    “是说了。”

    “这个妖女,想祸害我大宋啊。”

    宋九不赞成赵匡义的说法。说徐氏与赵德昭有一腿那是不可能的,更不会想做武则天,岁数摆在这儿。况且赵匡胤现在身体很健康,五十不足,她要等到那一年。

    也不可能让宋朝四分五裂,马上连南唐都倒下了,徐氏有什么力量让宋朝分裂,替巴蜀报仇?

    她所做的事恰恰是唐朝上官婉儿所做的事,仅是想多有些话语权,而且从开始她就与赵德昭走得近,赵德昭越来越大,可是赵匡胤没动静,她上了这艘船了,想下不可能,能不急吗?

    “宋九,你想做官吗?”

    “二大王,想做官,不过不想做勾心斗角的官,那样,还不如现在这样,呆在家中,一家团圆,顺手做做研究,至少能对得起我这个候爵。”宋九说的是实话,家中有美娇妻,这是自己不花心的,若花心,就是将貌美如花的大小苏这对双胞胎收下来,潘怜儿与玉苹也不是不同意。宋朝有一夫一妻的官员,可许多官员不知纳了多少妻妾,包括潘美也纳了小妾。自己纳三房小妾还叫多吗?满足了,潘怜儿相貌美丽,脾气好,玉苹知冷痛热,为何不满足。或者房子车子钱帛,那一样自己少了。有不受气的官更好,没有也可以。

    赵匡义苦笑:“你倒是这个脾气,不过你要相信我,我这样做,自有用心。”

    天知道他有什么用心,宋九又不好问。(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打猎(下)

    南方继续在激战,京城却在闹哄着。

    吃过了早饭,宋九正准备安排将玉苹接回来。

    不知道幽州冰雪有没有融化,不过将消息传到幽州再传回来,还有一段时间,然后再派人发船到海滨,最少接近三月春暖花开之即,即便是外兴安岭,冰雪也开始融化了。

    潘怜儿道:“这一回终了玉苹姐一个遗憾。”

    “未必,看到父亲了,以后会更加挂念。”宋九摇了摇头说。这没办法,看看以后能不能乘北宋北伐,幽州兵败之前,将这个老丈人一家抢在前面接到京城。

    “她回来得正好,”潘怜儿在宋九耳边低声说了一句。

    “又有啦?”

    潘怜儿点点头,又紧张又期盼,宋九如今子女不少,但儿子只一个,潘怜儿生下三个女儿,因此心情很焦急。想儿子,必须先得有身孕,这才有一半机率拥有儿子。

    但她有了,宋九也苦逼了,又要开始做光棍。

    正在说话,门房鲁伯走进来说道:“九郎,外面有一个洛阳的百姓哭求九郎替他做主。”

    “我不是官员,有什么冤情,去开封府啊。”

    “老奴也是这样说的,可他不听。”

    “走,出去看一看。”

    宋九走了出来,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矮小汉子跪在地下,周围围满了百姓。宋九说道:“你起来吧。”

    “宋候不替小的做主,小的就不起来。”

    “你说说,让我做什么主。”

    “小的女儿被人吃了。”

    一下子炸了营。

    宋九脸色剧变。道:“你进屋来说话。”

    将这人领进屋,左右退下。提到吃人两字,宋九已经知道一些。复问:“你说清楚一点。”

    “小的家中贫困。将女儿卖给国舅府上做奴婢,可小的久不见女儿,心中放心不下,便向人打听,说国舅吃了好多奴婢,甚至事情传开之后,强买民家子女为婢,小不如意,立即杀死吃掉。许多人贩子与棺材铺商人日夜出入他府上。卖婢女或者棺材给他。小的女儿看不到了,多半也被他吃掉了。”大汉号淘大哭。

    王继勋到了洛阳后,宋九身上的七事八事很多,真没有注意。原来这个吃人魔是在洛阳吃人的。

    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吃人现象在古代经常听说,这才有李处耘吃俘虏一事。现在还有,夔峡地区那些蛮首们时常吃蛮奴与汉奴。不过那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不要说宋九,就是赵匡胤也无可奈何。稍稍治理。马上就会不服地叛乱,说不定还会让后世一群脑子坏掉的专家美化成民族起义。

    哪里不作数。

    看看李处耘吃人食后的结果。此人文武双全,乃是一等一的良吏,可以说才干胜过了赵普。但就是因为这一点,宋九不满,大臣们也不满。湖南百姓更不满。

    更不要说王继勋吃无辜的百姓。在宋朝奴婢非是唐朝奴婢,有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