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跑吧。
宋军顶着他们的攻击,从四更时分突然进军,一直到第四天的傍晚,居然挺进了两十多里,甚至让耶律休哥怀疑这样继续惨烈的杀下去,他们能用三天时间就能顺利抵达雄州城下。
不过最后宋九看到宋兵牺牲惨重,这两十多里的路,是用鲜血生生铺出来的。
在临近黑芦荡时,忽然调兵南向,插入一里多外的黑松林。
树林也不怕,关健可怕的是这支军队,进入树林。耶律休哥没有办法了,只好强行将出口堵住。坐等宋军弹尽粮绝。
但这时离白沟屯只有十里地,离雄州城也不过四十里!
……
崔彦进带着数千士兵赶到雄州城时。正是宋九从社神庙强行进军时。
闻听辽军势大,离雄州又远,崔彦进又怂了。倒不是他贪生怕死,论打他比曹彬能打,若无他,可能就不会在满城大捷。但迫于形势,不敢救,这不是救人,而是送死的。
正在这时候。尹继伦跑来了。
尹继伦也没有好办法,他只有两千轻骑,起什么作用?
于是与崔彦进商议许久,动用旨书,让边境附近所有砦堡兵力一起向雄州聚集。宋九曾指示各堡砦加强防御,但两人也不管了。
简单的一个道理,河北边境此时兵力十分空虚,若是宋九的几万宋军吃下去,即便各堡砦能勉强守住。辽军也可以轻松地扬鞭南下,甚至让京城告急。
事实在史上耶律休哥将拒马河边的宋军吃下后,再度南下,追击宋朝逃兵。差一点追至高阳关下,就在这时,萧燕燕听到一个消息。潘美拿下云州后,让云州安定下来。迅速派出军队顺着桑干河东进。萧燕燕怕辽军南下,后方兵力空虚。让潘美将幽州占领,那么后路切断,可能就会将自己置于险地。因此下令让耶律休哥撤兵,分兵协助耶律斜轸。
这让几万民夫逃出生天了。
宋军失败时,几万民夫逃入了岐沟关城,城中有粮草,有武器,耶律休哥考虑到攻打他们会有牺牲,不值,于是没有理睬这几万民夫。道理与宋九将民夫撤退,辽国没有追击一个样。辽军北撤,分兵山后,几万民夫从岐沟关城南逃。正好是萧燕燕生日,因此辽军没有追赶,几万民夫幸运地返回宋朝。
实际宋九对堡砦也陷入了误区。
宋辽在边境建设了许多堡砦,史上范仲淹开始,在西北建设了更多的堡砦。不能说它不起作用,起了,元昊一度兵临长安,但自从密密麻麻的堡砦屹立在边境,西夏再也无法扬长直入了。
诸堡砦建设以后,边境安全以后会更加安全,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人。
没有了兵士,这些堡砦只是一个个死建筑。
一道令下,周边所有驻兵开始向雄州城涌去。
并且随着一些弓箭手与民夫撤回后方,将宋九的事迹传扬,一些剽悍的百姓感谢之下,自发加入。
关健是杨业数千骑兵兜了一个大圈子后,也挺进到雄州城。
凭这些兵力还不够的,不过宋九的大军在里,这些兵力在外,那么就有了一战之力。
崔彦进开始在雄州纠集兵力,准备挺进白沟屯。
萧燕燕听闻后,叹息一声,下令撤军。
她倒不是害怕,就是这样,她相信自己的军队还有一战之力的。可关健山后潘美军队同样在东进,若是在这里大会战,面对这支宋军的顽强,辽军纵然是胜,也是惨胜,那么整个燕云地区可能就彻底丢失了。
萧燕燕恋恋不舍地看着黑松林里的那面残破不堪的旗帜,下令撤回幽州,
宋九与几万将士死里逃生,萧燕燕气愤地用数万宋军民的死尸在幽州边境搭尸骨山,名曰京观,又曰骷髅台,又用所仍宋兵“射鬼箭(契丹祭祀,出兵前要杀人祭旗,战后若大祭将许多俘虏推出来,然后三军乱射,将战俘射成刺猬,以祭天地鬼神)”。
赵匡义闻听宋九平安逃出来,松了一口气,前线将士不行了,姜还是老的辣,于是将一批不领节镇的老将调到前线屯边,张永德守沧州,宋偓守霸州,刘廷让守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赵延溥守贝州,以防辽军南下。
又命潘美将云应寰朔四州军民以及四州一部分吐谷浑部族迁徙宋境。
如果说赵匡义制订的所谓三路北伐可能是失误之策,这条诏令本身却是没有多大错误,早在赵匡义下此诏之前,宋九在高梁河之役中,在涿州就这么干过。
宋朝此时人口还不多,辽国那边同样不多。
百姓就是力量。
此时潘美主力快接近飞狐关,前锋都逼近蔚州,如果曹彬不大败,可能理论上会让潘田两路兵马杀入幽州境内。用不了多少天,可能二十天都用不了。
但实际是不可能的,他们手中兵马并不多,若是曹彬不失误,那么辽国主力便会放在山后战场了,耶律斜轸同样是半神的所在!
然而计划是必须要执行的。
萧燕燕诏排亚率弘义宫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刺,与耶律善补、招讨韩德威等四军,驰援斜轸。
眨眼之间,耶律斜轸手中便拥有了十万兵马,因为山后大部拿下,赵匡义有些犹豫不定,田重进与潘美还没有接到赵匡义的撤退诏书。
田进重感到不大好,若是耶律斜轸,两部合在一起,还是能打一打的。然而幽州还有许多辽军,于是果断从蔚州向飞狐关撤退。但临撤退前,让贺令图守御蔚州东北七十里处的安定县城,你小子不是说辽国孤儿寡母好欺负,那你来打吧。他自己带着主力部队却大踏步地撤退了。
潘美这时候隔着数重山,还不知道,认为自己与田重进二人合兵,不会比辽军弱上多少,想在蔚州与耶律斜轸较量一番。
耶律斜轸扑向安定,贺令图瞬间被击败,逃向蔚州。耶律斜轸攻打蔚州,潘美一部先行到达,耶律斜轸派都监耶律题于险厄处设伏突袭。贺令图见援兵至,强行突围。耶律斜轸以轻骑击其后背,两军皆败,逃向飞狐关。
耶律斜轸随后追赶,于飞狐关下斩杀多名宋军,辽国战报说是蔚州耶律斜轸击毙了一万人,于飞狐关又斩杀了两万人,不会有那么多,但也不少,特别是随军的民夫,以及训练少的民兵,大多数被耶律斜轸斩杀。
潘美再次率军来救,然而田重进先行撤退,他力量有限,孤掌难鸣,再次在浑源小挫,不得不退回朔州。到这时,他才正式接到赵匡义的撤退命令。
至于未来的那名勇将,他在哪儿?
李继隆正在顶替杨业的工作,在云州安排百姓撤退。
飞狐关败得如此之快,潘美来不及细想,便撤向朔州。但新的问题同样来了,赵匡义下诏将百姓往河东撤,然而耶律斜轸此时杀红了眼,指哪儿打哪儿,现在摆在潘美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那就是全面后退,那么一来,什么百姓也不想往回带了,而且说不定杀红了眼的耶律斜轸乘势随宋军卷入雁门关,那个事情可严重了。
而且现在谁都搞不清楚辽国究竟派了多少兵马过来。
若是河东失事,耶律休哥再南下河北,弄不好又成了后唐时的故事,让辽国人入主中原。
还有一条路,在朔州与寰州顽强抵抗,打得久,辽军锐气下去,即便后退,也不敢进入河东,还能挪出时间,让四州百姓从后方向河东继续迁移。
潘美、杨业、王侁史上的命运再次降临到潘美、李继隆与王侁头顶上。(未完待续。。)
第四百十七章 一地鸡毛(下)
就在这时,李继隆与耶律斜轸再次交手,李继隆也被打败。
不是耶律斜轸比李继隆能打,主要士气不同。辽国大捷之下,士气高昂,宋军岐沟关之败传到山后,士气低落,而且耶律斜轸本身的军事才华就不弱于李继隆。
此消彼涨之下,李继隆照样会失败。
李继隆也无办法了,只好退向朔州,与潘美大军会合。
三人协商,在史上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实际依照潘美的意思,就是将百姓丢下不问了,没有百姓拖累,能及时撤退,能骚扰,能防御。其实就是可以轻装逃跑吧。
但他说不出口,毕竟违反诏令,又有一些贪生怕死的嫌疑,因此希望杨业与刘文裕、王侁说出来。
可是杨业忽然说了一句,大军可以退到朔州西南的石碣谷修整,这里离宋朝边境不远,山深林密,紧靠着古长城。然后派人密告云朔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再攻向应州,契丹派悉兵来拒,即可令朔州吏民出城与云州百姓一道直入石碣谷,我们再派强弩兵三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可以成功撤回河东。
还是要救老百姓,还是要打。
本来王侁就很不高兴他了,因此说了一句:“你不是素号无敌吗,今天逗挠不进,难道有他志乎?”
然后悲剧发生了。
在这个过程中潘美一直缄默不语。
若说杨业之死,潘美一点责任没有那是不可能的。看看曹彬如何对待副帅崔彦进以及当红大太监王继恩的。说起来曹彬与赵匡义沾了一些亲戚关系,然而他二儿子曹珝娶的是赵廷美女儿,所以他才送赵廷美去洛阳,所以才从西府下岗。潘美却是赵匡义真正儿女亲家。
因此王侁不可能约束潘美。
但杨业的不知变通,让潘美十分恼火,这时都八月了,辽国幽州边防安定下去,可以随时抽调主动,在打疯了的耶律斜轸带领下,压下他们这支孤军。从蔚州到飞狐关。再到寰朔。再到现在,一路让耶律斜轸追得潘美都快要烧着屁股了。
还撤防百姓啊。
因此眼睁睁地看着这场悲剧上演。
所以起因是王侁,潘美也有部分责任,杨业本身的固执也是一部分原因。
现在没有了杨业。李继隆那是一个狠角色。究竟有多狠。接下来一战就能看到。至于诏书,他在满城就带头违抗诏书了。
所以四人一合计,王侁敢坑杨业。但那敢坑根红苗正的大国舅,于是很快决定下来。宋军仗持边境山林,持续地骚扰,将一部分百姓就近撤向河东,然后陆续向代州增兵,最后突然撤回。
整个北伐战争到此结束。
以至宋九仍然弄不清楚杨业之死的真正原因,以及岳父潘美在另一个时空所扮演的角色。
这一战过后,一地鸡毛。
尽管宋九很顽强,实际打到最后根本不是宋九所想的,当初他在惨烈反攻时,想的是赢得时间让更多军民撤向河南逃命。然后自己仗借人多,关健时候迅速撤退,至于后面的,打到哪儿算哪儿了。
事实若无范延召过来,可能就出大事了,架的浮桥多,溺死的人更多。
后来打成那种地步,也不没有办法了。
这一战,宋军军民伤亡计达十几万人,二十二万兵士,折损了五分之二。
仅是宋九从出击时,直到黑松林逃出生天,牺牲的禁兵就多达两万多名。不过宋九撤到雄州后,头脑冷静地做了几件事,第一件是派人将岐沟关惨战情报紧急送向京城,送向山后,甚至通知折王两家在辽国丰州的军队。第二件事便是迅速派人渡海通知高琼从辽国平州(今营州一带)撤退,其次乘辽国东北空虚时,让杨延昭率一支劲旅从辽东半岛渡海,强行进入东北。
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这近十天的惨烈作战,使宋九身心疲惫,发布了两道命令后,人就开始大病了。
赵匡义也不错,让人将宋九转移到定州养病,又让人将他的玉辂推到定州,让宋九坐玉辂去京城。宋九傻了不成,此一时彼一时,真坐了,真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因此委婉地又让人将玉辂送回去,让手下用肩舆将他抬向京城。
但因为他的拼命,伤亡比史上肯定要小一点,重要的是虽死亡惨重,但也让辽国人难受了,而且也没有使士气降入冰点。
萧燕燕也达到目标了,数场大胜,还保住了燕云。
但不是如此。
宋九撤退时的种种惨烈作战,特别是那些重伤员的自爆,多少让辽国士兵有些心寒。而且他们的反击,也杀伤了许多辽国士兵,究竟多少,战场指挥权一直控制在辽国手中,辽国不会宣传的,只能不得而知了。但相信这个数量同样不会低。
潘美虽连番小挫于耶律斜轸之手,可也多少掩卷了山后四州的百姓,前后使一万多户百姓平安撤到河东。至于未来得及撤退的百姓,以及未来得及撤退的兵吏们,那只好悲催了。
折御卿与王承美二人在丰州迁徙百姓时,也遭到一部分人的反抗,以至进度不是很大,甚至计划中让他们达到辽国德州地区,实际过程里离德州还很远。然而也让他们迁徙了四千多户百姓。接到宋九送来的情报后,果断的撤回府州丰州。
也就是从辽国夹山以东,一直到云朔寰应蔚幽等重要的州府,在宋军攻击下,遭到严重创伤。
还有呢。
燕云紧急,萧燕燕不顾辽东了。甚至从辽东投奔辽国的女真部抽出勇士,支援前线。接到宋九命令后,石显蛊惑乌玄明乘机反攻。
一度又将黄龙府与长春州等城池拿下,然后进军通州。就在这时候,杨延昭风尘朴朴到达通州,依照宋九的命令,让乌玄明迅速撤回黄龙府,并且扫荡附近各族,一度将铁骊等大部族差一点打残,一些小部族直接灭族。本来力量就不如乌玄明。况且又抽调了一些勇士去了幽州。
然后将各族向兀惹城等辽东深处转移。让黄龙府附近除了几座城池外,几乎荒无人烟,然后毁掉城池撤回去。没有了百姓,没有了房屋。又是那么地远。辽国以后再想征讨这里。将会头痛了。
一颗打残的毒瘤重新生了出来。
前年辽国讨阻卜,杀其酋长挞剌干,宋辽开战后。辽国同样负担沉重,税务加重,阻卜各部复叛。但就是宋九,都未指望他们能成大事,主要人口少,各部分散不齐心,早晚还会败,但这会一点一滴削弱辽国的力量,加重辽国的负担。
……
岐沟关残败,有多少尸骨,就有两倍以上的孤儿寡母,毕竟辽国恐怕一半以上的尸骨也找不到了。
无数人家痛哭流啼。
然而有人哭,便有人笑。
赵普终于看到好处了,幸好俺下来了,不然俺也有错误啊。
因此写了三封劄子,递给赵匡义。
第一份主题是那些契丹人本就不是我中原的对手,由于经常迁徙,难以管理,所以古来帝王都任其自生自灭。陛下你何等英明,何必将契丹当作一回事。推测陛下一定是偏听小人蛊惑,才有不恰当的出师之举吧。我强烈要求惩罚这些小人,以免他们欺君祸国。忠言逆耳,容易获罪,无论陛下是杀是剐,我不后悔今日言论。
他退下了,以为这一回再也不可能东山复起,因此对时局了解得不清楚。
所以第一封信到了京城,赵匡义十分郁闷。
严惩主谋,主谋就是我啊。
宋琪也郁闷,赵公,俺们对你可不错啊,为什么你要对我落井下石?
赵普第二封信又来了,为了配合北伐,我们南阳摊派了多少军费,百姓如何如何的苦,可以看到,就是攻下幽州,战争也会持续下去,那么国家会更加动荡,所以千万不能出兵了。
赵匡义:百姓这么苦啊,那我就再也不出兵了……
事后宋九得知,十分郁闷地想,这一幕怎么这么熟悉呢,难道赵普是前世的某个大佬穿越过来的?内部要管理的,但对外嘛,以和为贵,以抗议为主流,不就是打打脸吗,管它是大国或是小国打的,俺忍了就是。
不过所谓软弱的宋朝,应当比他前世要好得多,至少敢打。而且没有了西夏牵制,宋九虽心情悲愤,但在心中仍有信心。
不久,赵普第三封信到了,奸人怂恿陛下出征,宰相、言事官们不能阻止,所以他们都有罪,如果不加惩罚,怎能警戒后来人?
赵匡义终于会意,此次北伐朕没有错,乃是宰相之过,言臣之过,前线诸将之过。
因此宋九回京的路上便听到一些风声,说是闻听曹彬撤兵,赵匡义便料到大事不好,在宫中说,岂有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刍粟,何失策如此?于是立派使让曹彬向新城与米信会师。曹彬不听,终于导致北伐失败。
宋九有些晕。
他就在前线,曹彬回雄州就食,也写了诏书,到了雄州好几天,才接到诏书。况且在路上还耽搁了数天时间。
这个要说到宋朝的特脚递,也就是最快的快马通信。
宋朝曾用它创造了从广州五天就将消息传到京城的古代速度奇迹。而河北尤关到国家根本,道路更加通畅,速度更快。因此王继恩与刘全圭这才不要命地赶了两天两夜多,便到了京城。尹继伦四天将两千轻骑跑到雄州。
若是赵匡义有些远见,早在曹彬没有抵达雄州之前,诏书便到了军中,那时候那来的争吵?
况且自己在信中说得那么清楚。
虽没有完全说对,可大约上还是说出来了。
然而赵匡义的反应在哪里?
算明白了,曹彬,你同样犯了严重错误,替朕顶包吧。
赵匡义早就会意过来,便给赵普回了一封信,收复燕云是朕的大志,我也是为了救边民,恢复旧疆,并非好大喜功,穷兵黜武,你要体谅我的苦心。其实只怪主将不听朕的部署,才导致北伐失败。如今边境有备,敌人敢来入侵,必让他们有来无回。你是社稷忠臣,收到你的信,我又感谢又惭愧啊。
赵普回信,我前些日子不知实情,乱说一气,现在我明白了,陛下决策是对的,一切错在主将。既然边境无忧,我就不用担心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不战为好。陛下知道,我这人向来没什么雄心壮志,年纪又大了,又没有立下功劳,只有尽忠报答陛下。
俺要报答你啊,可在这乡下如何报答呢?
懂的。
赵普递来金光灿灿的梯子,赵匡义难道不知道下吗?
将赵普四封信给大臣传阅,赵普好忠心啊。大家伙儿明白了,赵普是好人,我们一定向他学习。
暂时还没有起用赵普。
其实赵匡义现在仍觉得对某个人很羞愧……但宋九若不明智,现在是好事,然而将来却未必是好事。
于是将御史中丞辛仲甫提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他是赵普的亲信,宋九同样也推荐过,但确实是一个良吏。
知制诰知大名府赵昌言上海书,请斩败军将曹彬等人,陛下这么好的策略,曹彬居然无能,败得这么惨,不杀不足以惩戒。
是忠言哪,赵匡义立即提拨赵昌言为御史中丞,不久再拨为参知政事。
那还不明白吗?
一起上书,说是曹彬错误,导致三军惨败。曹彬、崔彦进、米信、杜彦圭、行营都监张绍勍、董愿、马步都指挥使傅潜、押阵部署陈廷山、排阵使蔡玉、先锋都监薛继昭召到京城。
实际蔡玉、陈廷山与薛继昭非是重要的大佬,但谁让他们在拒马河畔最先逃跑的?
至于张董二人有点悲催,本来是郭守文的,可是郭守文撤得有些晚,卷入宋九军中惨战,立的功早就补了罪,因此二人虽是米信军中的都监,同样也问罪了。崔彦进后来虽将功补罪,然而到了雄州没有出兵,后来兵力越聚越多,然而萧燕燕主动撤回去了,功未立起来,因此只有罪了。
十人一起送到尚书省开始问罪,宋九快到京城时,朝廷正在查鞫他们的罪状。(未完待续。。)
第四百十八章 荒诞(上)
早在宋九未动身之前,杨业等人就召到了京城。
只有两人未去成,一个杨延昭去了辽东,岐沟关兵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臣对宋九资助辽东罗嗦了。
值啊。
这一战死了多少战士,百姓,花了多少钱帛,若是将这个钱帛放在辽东,能让那些落后的女真人个个成为土豪,可结果呢?但也出现一种新的说法,那就是等经济缓过来的时候,宋朝可以在暗中支持钱帛或物资武器,杨延昭与石显他们必须从辽东调回来。
也就是不授予辽国之话柄。
还有一个人,史珪,本来他身体就不大好,然后在军中拼命,与宋九一样,在雄州养伤,最终伤病连环发作,宋九未动身,史珪就去世了。老史死得很光荣,一时间士大夫全部转变了语气,差一点将他塑造成大宋的周处。
最先回来的是符昭寿。
他还带着一个使命,履行承诺。
先将信带到宋家,那时潘怜儿已得知丈夫逃出生天,全当是报答上天吧,从家里面拿出无数钱帛,换成铜钱,棉布,暗中送给了符昭寿。毕竟丈夫与符昭寿不同的,弄不好会落得一个收买军心的嫌疑。
这个道理符昭寿也明白,因此打着的旗号,便是他自己的。
然而哪里瞒得过赵匡义,便将符昭寿喊来询问,符昭寿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将事情经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