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九做了解释,辽国人人皆兵。

    但不是辽国就能拥有上百万大军,抽到一定的地步,国家就会乱了。

    实际打到现在,辽国同样也有十几万将士葬送在宋军手中。百姓没有让宋朝糟蹋,但迁徙了不少来到宋境。

    当伤亡到了一定地步,萧燕燕还要坚持作战,辽国就会自动崩溃。

    然而赵匡义感到没有把握,于是吸取君子馆惨剧的教训,下诏让各营将士倚城坚守,不与辽军会战,战可以,守城战,坚决不能出城与辽军进行野战。

    宋九缄默。

    主要辽军兵力太多,宋九也没有多大把握,因此默认了赵匡义这道诏书。

    林延寿带着诏书来到定州城,正是耶律休哥大军来到定州城下的时候。

    李继隆看着诏书,摆在他眼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固守定州,辽军攻破满城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易州城若不是刘墀怕死投降,它比满城更大,未必能攻破。若是想攻破定州,更无可能。相信战后,朝廷也不会怪罪。

    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打败这支辽军。

    宋九与他说了一些话,未挑明,但意思李继隆是明白了,这是有意培养他,让他成为宋朝头号大将,但在成为宋朝头号将领之前,得必须杠住甚至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辽军头号名将耶律休哥。

    然而这是一万来人,并且九成以上是步兵,对付八万辽国最强骑兵,自己凭什么击败他们?(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 神的黄昏(二)

    李继隆便将郭守文,袁继忠等将领召集,以及定州知州裴济与宦官林延寿。

    李继隆说道:“李某曾经遇到个贵人,得到他的赏识,并且与他一道作战。他是一个文官,然而每次都呆在前线,李某数劝不听,反过来说我是前线最高的官员,若是后退,将士还能作战的勇气吗?那时他有病,有伤,多数时候卧在雪撬拉的胡床上。他那么尊贵的身份,都不怕死,我们能怕死吗?现在辽军已兵临城下,河北主力军也集中在这里,所以我认为留下一小部守城外,城内大部分将士都应当与我一道出城,与辽寇决一死战。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但李继隆还有一个没说。

    将三路南下打草谷的辽军击溃后,李继隆本打算将几路兵马集中起来,一举在君子馆将辽军击败。

    可是宋九未答应,认为君子馆惨败,士气没有恢复,诸路兵马不在一起,难以调度,容易被用兵如神的耶律休哥分兵击破,辽军主力还在,虽让宋朝歼灭多人,可多是打草谷兵,辽军的精锐军队损失不大。而且这三万兵马一败,整个河北真会成了真空地带,辽军甚至可以渡过黄河,威胁京城。

    李继隆不是太认可。

    但也想到宋九考虑的是全方面,再说他也无权改变宋九的决定,于是最后采纳宋九的想法,数路军队出动,是逼,非是战,将辽军逼出河北。

    若是宋九在此。在兵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可能选择的还是守城。

    而且这次冰鞋战术也不灵验了。一是主攻对象在关外以及定州满城一带,以山区为主。冰鞋不起作用。二是辽军多是大股部队活动,相互离得不远,随时能呼应。所以除了强行决一死战外,只能坚守城池。

    郭守文大声道:“当初在岐沟关三军夺气,郭某也想逃走,是逃走,此乃郭某一生之耻辱也。战,当初深入敌境,里无粮草。外无援兵,我们还打回来了,怕什么,大不了以一死报效陛下。打他娘的。”

    说得激动,爆起粗口。

    袁继忠也表态道:“李将军意见对极了,我们坐拥重兵仍闭城不战,任由敌寇绕守定州,去洗劫他们州县,滹沱河上的水寨如何能阻止辽寇。后方百姓又会象前年那样生灵涂炭,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父老乡亲,如何面对陛下对我们的信任。那么我们就成了一群只知自保的庸懦之辈,贪生怕死之辈。一辈子都无法洗去的耻辱。我愿意第一个率领部队杀出城去,即便战死在沙场,我也死而无憾!”

    田敏大声道:“陛下亲披胄甲。身临前线,宋公亲自上马。斩杀敌寇,我们是武将。还能怕死吗,大帅,打吧,死在沙场,乃是我们武人的光荣。”

    其他诸将一个个红了眼,要求作战。

    林延寿急了,看着南方,心想,宋公,这是你带的好头啊。

    然而不能打啊,一旦定州城丢失,万事皆休,于是大声说道:“不可出战,诸位没有看到陛下的诏书吗?诏书上写得十分明白,只准你们据城固守,不得出城迎战,你们怎能违反诏书,不顾皇上旨意?”

    这也是一个问题,可是李继隆看到诸将眼中闪着血光,战意激昂,感到这一战有戏,机会不能错过了,于是拍案而起,慷慨陈辞:“自古以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一年多前我之所以不去君子馆送命,就是为了有一朝一日能够率军杀敌报国。现在这一天已经到来,任何人不能改变我要领兵出城杀敌的决心,能否让后方百姓平安,能否让天子不再蒙受耻辱,就在此一举。”

    林延寿有些傻了,怎么弄到皇上耻辱份上,这该怎么劝啊?

    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裴济,此人同样能打。

    朝廷听从宋九建议,以李继隆主持河北军防,裴济有些不大服气。

    是大宋武将,战死沙场乃是天职,不管是什么情况,逃了就是逃了,与崔彦进曹彬之流并无二样。

    因此他来到定州,与李继隆有些不和,实际就是看不起李继隆在君子馆的逃跑。

    今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终让改观了他的想法,于是说道:“李将军报效国家的决心让裴某感动万分,如果将来皇上追究违抗诏书出兵的责任,裴某愿意与李将军共同承担,绝不会让诸位受到一点牵连。”

    “我们愿意听从李将军指挥调遣,”郭守文与范廷召说道。

    他们是镇州正副都部署,名义上与李继隆是平起平坐的。不过在岐沟关一役中,看到诸将不听调遣产生那多多严重的后果。因此都主动放下身架,让上下三军一心。

    “郭将军,范将军,你们是岐沟关中的英雄,但李某绝不会让你们失望。”李继隆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感动之下,深放一个大礼。

    上下一心,三军士气高昂,为何不战!

    袁继忠忽然说道:“李将军,你还要做一件事。”

    李继隆黯然说道:“那是我的错。”

    李继隆又看着田敏道:“田指使,我们一道去你军中。”

    辽军南侵后,袁继忠让李继隆下令,将静塞军家属从易州城转移到后方。当时李继隆认为易州城墙高大坚固,辽军不善长攻城,应当会平安无事。

    谁知道知州刘墀仅是看到援兵击退,就不敢守城,主动投降,以至这些兵士家属全部沦陷于辽军之手。

    他们只有一千人,但是朝廷精心打造的重甲骑兵,若无他们,就无法撕开辽军的阵型。

    因此李继隆与田敏将这些静塞军召集起来,李继隆看着一千将士,往下深深一伏。说道:“诸位将士,辽寇入侵。李某未来得及将你们家人转移到后方,以至他们沦陷于敌寇。如今生死两茫,李某向诸位请罪了。”

    “李将军,不能怪你啊。”

    其实普通士兵往往要求简单的可怜,他们只要一个公平的待遇,一个尊重他们的待遇。

    李继隆主动认错,向他们陪罪,莫要说不是李继隆之错,就是李继隆之错,他们也原谅李继隆了。

    田敏乘机说道:“易州是谁人的故土?”

    “那是我们的家。”

    “对。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但如今你们的家园被辽寇侵占,你们的亲人在辽寇屠刀下苦苦挣扎,你们恨不恨辽寇?”

    “我们痛恨,非常痛恨。”

    “现在我要率领你们痛击万恶凶残的辽寇,你们愿不愿意随我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为亲人报仇雪恨?”

    “我们誓死跟随田将军,不破辽军。誓不生还!”

    其他各支部队也在做着动援工作。

    一时间滔天的杀气弥漫了整个定州上空。

    ……

    潘怜儿气呼呼地坐在家中。

    当初万娘说有了,一家子鸡飞蛋打。宋九怕有意外,于是匆匆地完成婚礼。

    结果结婚后半年长女肚子也没动静。

    潘怜儿气苦。

    然而终是身上的骨肉,女儿嫁过去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动静,潘怜儿也有些急,直到最近才听到大夫诊断有了喜。

    潘怜儿便跑过去看。

    然而钟勋态度不冷不热。让潘怜儿生了一肚子气回家,便抱怨宋九。宋九哈哈一乐:“看到与丈母无缘是我们老宋家传统美德啊。”

    “原来外祖母当年对父亲也不好啊。”

    “唉,没办法。当年父亲我也是寒门啊。”

    “你别胡说,”潘怜儿凶狠地说道。妻子发火,宋九自动闭嘴巴。潘怜儿又看着几个十万,恶狠狠地说:“你们一个也不要乐,你们亲事我来做主。”

    几个小家伙吐着舌头。

    一家人正在说笑,赵匡义来了,他也在抱怨,进门就抱怨:“宋卿,你家也太远了。”

    做皇帝的,也偶尔到大臣家中。

    但重臣的府第都在皇城附近,例如潘宅,就在皇城的西北角,从皇城小便门出来,走一会儿就到了,又多是官户,不会扰民。但到宋九家就不行了,轻装出行,大臣可能会说话,坐着玉辂来,不但扰民,可能来得多大臣又会说话。当然,这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有让皇帝器重赏识信任的大臣,皇帝才会去其家。若是普通臣子,皇帝管你住哪儿,有事派一个小黄门招呼一声,还不乖乖进宫。

    宋九呵呵一乐道:“盛极必衰,自古使然,臣已经很贵了,皇城附近贵气太重,还是家好啊,这里好啊。”

    “过了,过了。”

    然而赵匡义来还真是有事的,李继隆在分别找各支军队谈心,林延寿急了,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写了一份奏折,递向用快马京城。

    赵匡义看后大惊失色。

    怕啊,又怕君子馆的事重新上演。

    宋九将奏折看后,拿来地图,盯着地图看。

    大半天后说道:“陛下,无忧也,即便不败,与臣当初撤退时是两样的,与君子馆也是两样的,他们背城出战,这一战上下一心,未必会出现大溃,一万多军马想打败对手难,但想平安撤回定州城,重新以城防御却是容易。”

    “这小子,敢违诏!”

    “他也说了,陛下爱辱,臣子当死,或者能创造霍去病的奇迹。”

    终是两回事,如宋九所说,汉朝时匈奴人还没有马蹬,匈奴没有出色的将领,霍去病能打……但现在呢,人家早就有了马蹬,立国时间比宋朝更长,有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这些绝世名将……

    只能说这片心是好的。

    宋九说道:“现在说什么也迟了,说不定前方已经开战了,陛下,我们去开宝寺塔替前线将士祈福吧。”

    “你也信了?”

    “臣不是相信,臣是自信陛下做得很好,臣也尽了力,现在交给上天来审判。”

    开宝寺塔就是鼎鼎大名的开封铁塔,但后人所看到的却是宋仁宗修建,金人又重修后的产物,现在修的木塔可能在不久将来被雷电击焚,可能宋九传播知识中那根极不标准的防雷针会起作用,一直继续保存着。

    钱俶归顺时,将阿育王的舍利带到京城,赵匡义于开宝寺中将佛舍利埋于地下,在上面建筑木塔,八角状十三层,高近一百三十米,又名为福胜塔。花了不少钱,因此从建设起,就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

    但可能赵匡义是向天下人表示,俺是替哥哥祈福,也有可能请求赵匡胤亡魂宽恕他,一直坚持己见,继续派人建设,才刚刚竣工。

    自建成后,游客络绎不绝。

    可这一天,游客一起驱逐出来,整个开宝寺塔上只有两个人,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只是奇怪这对君臣为何来到开宝寺塔。

    忽然间,钟声响起,沧桑的钟声渐渐从开宝寺传到黄河边,传向更远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 神的黄昏(三)

    荆嗣一顿杀,居然平安逃回定州城,耶律休哥怒了。

    萧燕燕给他一个宋国王,是一项荣誉,但也成了耶律休哥的包袱。其实这时候他可以撤回去,继续用以前那种狡猾的战术,一个个点围起来,一个个打援,若是定州救,在半路上干掉他们。若是不救,就当作去年的涿州孤城吧。但是头顶上这个宋国王的称号,逼得他只能战。

    耶律休哥不会傻傻地强攻城池,那非是长城口的小土囤子,这是真正高大的宋朝城市城墙。

    因此他让手下在城墙下骂阵,万般羞侮,逼宋军出城进行野战。

    这时候他将自己当作神了,当作宋国王。

    但不知道胜也有胜的原因,高梁河他的对手只是一个轻进实际什么都不懂的宋朝皇帝。

    岐沟关胜乃是一个军事能力同样很差的曹彬,还有一团散沙的宋军宋将。

    君子馆胜刘廷让同样军事能力不足。

    然而这一回则不同,他甚至不知道郭守文前面听到耶律休哥扑向唐河,后面就率了几千兵士与范廷召匆匆来援,更不知道定州城中有一千重甲静塞军。

    在辽军谩骂中,城中做好了布置。

    先是亮出田敏的重甲骑军,撕开辽军阵型后,李继隆与裴济分别率领中军与后军杀上去,扩大攻势,郭守文与范延召带着镇州兵与荆嗣带着一支军队,分别从左右两翼攻向辽军。

    耶律休哥没有等多久。

    定州城中兵马集结起来,李继隆策马来到三军前。高声喊道:“诸位将士,你们听到城外的羞侮谩骂吗?你们能甘心忍受吗?你们能默视他们到处对我们父老乡亲烧杀抢掠吗?还有静塞军的将士们。你们父母妻儿都被对面的辽人所掳,难道你们不想报刀雪恨。救回他们吗?前进吧,用我们的鲜血来铸就大宋的荣光!”

    李继隆反复的撩拨,此时三军上下全部攒足了一口气,就象一团火一样,那就去燃烧吧,不是烧死敌人,就是烧死自己!

    城门打开,耶律休哥眼睛却睐了起来。

    宋朝封锁北方,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耶律休哥居然都不知道这一千重甲骑兵的成立。

    袁继忠与田敏带着一千静塞军先行杀出。

    三军上下,从人到马皆披着厚厚的铠甲,一道道甲片在微微的雪光下发出铮目的亮光。

    这才是真正的重甲骑兵,而是非铁林军那个伪冒重骑。

    但辽国以后可能面对此重骑,会无辄了,这非是铁产量的问题,也非是钢质量问题,而是马的问题,只有高大的河套马才能载得起这套沉重的马甲。以及马上重甲骑兵。

    短短时间里,耶律休哥就感到危机来临,尽管他们只有一千人,相比于八万精良辽骑。它的数量少得可怜。

    他立即下达一道道命令。

    然而这时河套马爆发力的优势展示出来。

    眨眼之间,静塞军就冲到眼前,一道大星自此冉冉升起。

    不是袁继忠。袁继忠也不错,一直冲在最前面。但冲到辽军后,田敏迅速超过了他。

    一支支箭矢自辽军飞出。象雨一样落在一千静塞军头顶上,马身上。但让耶律休哥万分失望……

    当初以李继隆的建议,宋朝成立静塞军,屡战屡败,使宋九与赵匡义下了狠心,两人时不时的监督打造这支静塞军的铠甲兵器。整个马甲与兵甲重达近两百斤,并非是为了增加重量而减少了质量,与步人甲钢铁一样的要求,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包括兵器,什么样的兵器适合,如蒙古人的马刀,呈弯弧形,虽比较符合力学原量,但它轻薄,只能用在轻骑上,不适宜这支重甲。

    于是想来想去,又经前线将士训练后,终于打造出一种新的武器,静塞刀!

    长度达到一米多,这个长度远不及陌刀,陌刀那已是一个永远的传说了。

    长度足够长,杀伤力就足够大,可这个重量会是累赘,因此增加其刀臂厚度,增加砍杀力,同时减少其宽厚,前面略有些弧形,以便破开空气,前面似是蒙古人的弯刀,后面却象是宋朝朴刀与西夏重剑,吐蕃直剑的结合体。

    静塞刀材料更是千炼百锤。

    仅是静塞军一套装备成本就达到了近三百缗钱,若非宋九与赵匡义时常来监督,工匠与官吏贪污,可能成本还会更高。

    再加上易州百姓的剽悍,于是一千头怪物便出现在前线。

    密密麻麻的箭矢象雨点般落下,可对于一千静塞军来说,就象一层蒙蒙的春雨,箭矢是射中他们,可在他们身上仅留下一个又一个小白点,便落在地上。

    有办法破之,请几千名超级神射手吧,用他们来射高速运动中的静塞军仅露在外面的眼睛。这样的神射手……辽国能有几个?

    或者学习宋兵吧,滚在地上,削静塞军少许露在外面的马蹄子。

    否则,就是下面发生的……

    袁继忠手起刀落,可他刀还未落,一个高大的身影从他侧面过去,刀已落,鲜血迸起,人头飞起。

    百人斩田敏冲了上来。

    眨眼之间,厚厚的辽军阵型就让这一千头怪物冲破了。耶律休哥虽感到头皮麻麻的,但还在指挥。

    立即下令,让皮室军与铁林子从两边包抄过来,夹击这一千头怪物。

    面对这两支凶名在外的辽军,没有一个人畏惧,继续冲锋破浪,破的是一道血浪。

    继续冲!

    一股股辽军被袁继忠与田重进撕得七零八落,然后留下一地的死尸。

    雄壮的军号吹响。

    郭守文与范廷召,荆嗣分别从城中杀出来。扑向辽军左右两翼。

    骑兵在前,后面是步兵。马在跑,人在跑。弓箭在飞射,尽管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却没能阻止两支军队迅猛突进。

    广大的战场,几里地的小跑,但只是一会儿,两支军队就扑向了辽军左右两翼,手中的朴刀疯狂地向辽军砍去。甚至有的弓弩兵将手中的弓弩一丢,捡起辽军丢下的大刀,在后面杀了进去。

    眨眼之间。几万辽军就乱才了一锅粥。

    城中号角继续在吹响。

    李继隆杀到。

    几千中军踏着一千静塞军的脚步,收割着切乱了的辽军。

    辽军更加混乱。

    裴济也领着后军杀过来,仔细地收割着李继隆留下的仓皇失措的散部。

    耶律休哥继续在指挥,尽管他额头上涔出汗水。

    田敏抬起头,盯着那杆大旗,忽然说道:“跟我来。”

    向耶律休哥冲去。

    “阻挡他们。”耶律休哥慌忙说道。

    然而如何挡住,一千静塞军就象一把巨大的电锯,左右不停的摇摆着,每摆一下。血肉横飞。李继隆在后面又死死地替他们护航着,让他们将战果扩大。

    眼看大旗就在眼前,高梁河一幕发生了,只是情况颠倒过来。逃跑的不是宋军主将,而是辽国主将,辽国的战神耶律休哥本人。

    耶律休哥一逃。辽军顿时全面崩溃。

    逃吧,反正俺是骑兵。似乎那一千头怪物装备太重,跑得也不快。保命吧。

    几万辽军兵败如山倒,向唐河逃去,逃过望都,北平寨,甚至北方就是满城,然而在宋军死死追赶上,都无法进入满城,继续向曹河逃去。

    在这场长达一百多里追逐中,无数辽军被继续斩杀,直到许多兵士手中的大刀都砍卷了口子,包括田敏的那把静塞刀都砍卷了口子,李继隆这才下令停止进攻。

    这一战,斩首近两万人。

    与宋军不同,一旦宋军被灭,因无法逃跑,上报的数字比较准确,辽国是骑兵,能跑,只要不虚报,一般上报的数字比实际砍死的辽兵要少得多。也就是说李继隆实际在这一战中斩杀的辽军能是这个数字的一倍半以上。

    而且与去年不同,去年虽击毙的辽兵数字更多,但统计比这次统计精确,质量上更远远不及,那是以打草谷兵为主的杂牌军,这次是辽国真正的精锐。

    耶律休哥就象当年赵匡义一样,虽然逃了回去,但为了掩护他逃跑,无数亲卫战死,这才侥幸得以逃回易州。

    这一战过后,已经将他头顶上浓浓神的光环削弱成若隐若现的一团。

    要命的耶律休哥没有反思,反而认为他自己粗心大意,没有将自己的风格发挥出来,于是再来……

    闻听耶律休哥大败,萧燕燕果断下达命令,从关前撤军,撤向山后。然而因为宋军暂时兵力少,看到辽军紧缩,也无力收回山后各寨砦。这就是骑兵的优势,一旦兵败,能迅速集结撤退。但也莫急,在西北,一支强大的宋骑正在训练中……

    同时耶律休哥因为溃败之快,以到八万骑兵所带的辎重物资武器,一起来不及撤走,全部丢给了李继隆,包括耶律休哥部下抄掠的宋朝物资,百姓俘虏。

    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