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破解这个重骑,辽国也在想办法,一是学习宋兵砍马腿,那成了什么?难道辽军要学习步兵战术吗?还有一种就是广置拒马与绊马索,然而这个重骑缺点就是速度慢,因此宋朝用就用在正面战场交战,非是用来追击的。如何设拒马也绊马索?难道在正面战场上先放拒马吗?那是坑宋朝重骑的,还是坑自己骑兵的?

    虽然只有五百骑,也让萧述奴怂了。

    立即撤。

    撤向金台屯,派人通知耶律学古,敌人有静寨军啊,俺们打不赢,学古大人,你替俺想一想破静塞军的办法吧。

    耶律学古是辽国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能文能武。

    高梁河一役后,耶律学古转到山后,将山后治理得风调雨顺,虽然潘美也发起数次浅攻,胜多败少,不过潘美面对耶律学古,始终不敢用兵深入。

    后来老了,时常生病,这才退下来。

    然而他不是神。

    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破不了的,他也破不了。而且他再聪明,手中得有资源,本来幽州有一些兵力,支援山后了,耶律休哥又带了一部去了辽东,还能剩下多少兵力?

    他想了半天,有两个办法,一是围魏救赵之策,让萧述奴率军南下,逼宋军返兵援救。不过想了一想萧述奴的能力,以及他手中的兵力,还有河北实际情况是继续驻扎着庞大的军队。这点兵马过去未必能威胁住,说不定是送点心的。此法不可取。

    还有一策。那就是消积的防守。

    于是又让萧述奴率兵返回新城,严阵以待。同时号召城中百姓,组成义勇,协助辽国保卫幽州。也担心啊,万一宋军打着打着,突然对幽州产生兴趣,到时候还真有点儿不大好办。

    外面的天色还是很黑。

    不过按照时辰早到了五更三刻。

    只是严冬里,日光短,即便这时,天还没有亮起来。

    耶律学古听着外面呼啸的厉风。与老伴早就在床上醒了。

    老伴说道:“官人,妾身咋有点儿不放心。”

    “不放心啥?”

    “这几天妾身感觉心惊肉跳的。”

    “那是你疑心。”

    “唉,当年太后若同意议和就好了。”

    耶律学古没有作声。

    实际越不利,对当年宋朝皇帝提出议和,萧燕燕反对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后悔。

    宋朝皇帝想议和,也不能当真。

    但若是太后抓住那次机会答应,这个球就踢回给宋朝皇帝。至少宋人不能高喊着什么国辱君辱臣当死。那么就着这个机会,将辽东那烂摊子收拾过来。也没有今天的危机。

    实际现在辽国被动,非是宋军强大如此,主要就是两支援兵,一个是西北羌蕃兵。二就是女真兵,两部合起来达到十来万军队,要命的还是个体战斗力最强大的十万多军队。将这两支人马一除。辽国还能发生危机么?

    忽然他又想到一个人,党项李继迁。

    当时机会未抓好啊。若是及时对他支援,李继迁将宋朝西夏定难四州闹得天翻地覆。也等于将胜州诸蕃隔阻,那么宋人就没有那么强的号召力了,这一正一负之间,要相差多少兵力?

    难怪当初那个南人宰相动用了十几万大军镇压。

    早应当就灭掉那群女真人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他仔细一想,哪里有这个机会。

    实际有这个机会,只是耶律学古不敢想,萧燕燕若是当初不那么愤怒,借助岐沟关之战,宋朝胆寒之时,不用兵南人,而是用兵辽东。那时候士气也旺盛,就能一举将辽东灭掉。

    而且耶律学古仍没有认识到类似事件的难缠度。

    如另一个时空的清朝,几乎举国之力用兵于川西的大小金川,有人说不值得,那么看宋朝的李继迁,明朝的李自成吧。

    辽国非是不用兵,只是没有意识到它的难缠度,用了,两大名将先后出手,但因为轻视女真人,带的兵力少,国家支持的物资也少,加上乌玄明得到宋朝大量帮助,因此一直没有剿灭。

    并且辽国还没有意识到一点,萧燕燕也开始实施齐民,但主要是契丹人,奚人与汉人,还有辽南的熟女真,辽东深处那些生女真,萧燕燕看到他们就象赵匡义看待夔峡路那些野蛮凶残的蛮人首领一样,并没有惠及,所以没有推出很好的政策。这给了乌玄明生存的土壤。

    但很快耶律学古就没有反思的时间……

    他的老伴又说道:“官人,你听外面好象有杀声。”

    “你又犯疑心病了,”耶律学古说道。

    宋朝虽然有军队在易州,离幽州还远着呢。

    “是真的有。”

    这一回耶律学古终于隐约听到一点,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还没有想到宋军会杀过来,以为城中有人在叛乱,匆匆忙忙穿衣起床。

    已经有属下来禀报了:“不好,宋军杀进城中了。”

    “怎么杀进来的?”耶律学古茫然道。

    “属下不知道。”

    “走!”

    外面寒风怒号,才刚刚蒙蒙亮,一把大雪纷飞中,几乎看不到对面。

    耶律学古骑马来到南城门,接近城门时,两军正在血战,他的属下死死地将宋军阻住。

    天又亮了一份,有人看到他,欢呼道:“留守来了。”

    随着耶律学古到来,士气又旺盛了一点,居然将宋军逼退了好几十步。然而城头上更多宋军翻了上来,有人终于将城楼上的辽兵杀跑,“吱哑”一声,城门打开。

    一队队宋军从外面涌了进来,领首一个猛汉,手中挥着大刀,所过之处,无人能挡其一回合。

    借助风声,耶律学古隐隐听到他一边在杀人一边在大喊:“谁敢挡大爷荆嗣的去路。”

    荆嗣……

    耶律学古不由地打了一个冷战。但他还没有想明白,这支宋军从哪儿冒出来的。

    荆嗣也看到了他们,迅速冲向了耶律学古。

    他可不管是什么大人物,大刀翻飞,比雪花还要刺眼,很快就杀开一条血路,来到耶律学古面前,耶律学古都是快入土的老人,哪里是荆嗣对手,连挡一回都不能,就让荆嗣劈于刀下。

    图穷匕现。

    这一战从西到东,转战的范围几乎达到一万里。也不能说是假,半真半假。但最终目标却是辽国根本就没想到的幽州城。

    崔彦进去了霸州后,看到辽国于拒马河北广置栅栏,防止宋军用溜冰鞋子迅速滑行到幽州东南进行破坏,又看到李继隆大捷,耶律休哥并非不可战胜的,于是提出一个设想。北方冬天十分严寒,包括近海海面也会结冰,那么不用从拒马河上行走,而是用海船将兵士载入幽州东南近海。挑选一个恶劣的天气,利用东南多湖泊人烟稀少的地形,于暮色时滑行下去,再滑入桑干河。这时候估计会接近二更时分,虽然河两岸人烟稠密起来,相信那时在个严冬大多数进入梦乡。然后从桑干河滑到高梁河下,略有些远,两百多里地,但相信抵达幽州城下天也不过拂晓时分。那就能奇袭幽州。

    宋九赞成。

    不过肯定没有崔彦进所想的那么简单。

    因此用了数年谋划,才开始一步步地半真半假的行动,导致幽州城中兵力空虚,甚至许多重将调到辽东或者山后。

    荆嗣在沧州一直训练着两万劲卒。

    孙全照出兵辽东半岛,因为掳获物资,后期又调去许多大船。于是借助这个时机,瞒天过海地将荆嗣手下两万劲卒一起调到船上。昨天傍晚天色暮黑时,让这些兵士下了船。

    略有些误差,原本准备在四更时分能抵达幽州城下,可实际到达幽州城下都五更过了。

    但好在天气挑选得当,下半夜一把暴风雨来临,即便天色拂晓,也给了宋军强大的隐护。当辽国轮值兵士发现时,已经有大批宋军翻上幽州城墙。兵力少了,阻挡力度不大。耶律学古到来时,城门让宋军控制起来。要命的漫天风雪中,其他地方守兵有的还没有察觉,察觉的也未及时赶到。荆嗣斩杀了耶律学古之后,两万多宋军一起扑入幽州城中!

    城中继续在交战。

    张齐贤、袁继忠、呼延赞、田敏等将带着兵马扑向了新城。

    杨延昭与魏能忽然兵马一拨,调头发向岐沟关与涿州。实际所谓的攻打易州,同样是一个假像。易州要打的,紫荆岭也要占的,但不是现在。用此来迷惑辽军,让他们以为山后才是重心。

    天色到了中午,大风雪停止。

    天上依然阴云弥漫,不见日头,天气却更寒冷。

    幽州城中继续有人反抗,但大多数百姓见事不妙,缩头躲在家中不敢出来。

    到了傍晚时分,城中终于看不到反抗的人。

    “插旗!”荆嗣兴奋地大叫道。

    太显摆了,自从高梁河之战以来,宋朝对这个城池几乎白天想,梦中想,没有想到被自己占领。

    但这次计划出现了一些失误,可能丧失了一次良好时机……(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 均贫富(上)

    这个计划首先必须是在最冷的天气。

    只有冷,才到利用这个鞋子滑到幽州城下,对时间很挑剔,但在这种天气里,又有一个缺陷,无法筑堡砦。

    幽州附近陆续驻扎着一些辽军,而且经过韩德让与萧燕燕治理,幽州百姓比较爱戴,宋朝的浅攻战术,极大的伤害了辽国国力,但加重了幽州一些百姓对宋朝的仇恨。

    内有辽兵,有反抗的百姓,外面又不能及时筑起堡砦防御,能占下来但不能占领。

    当初猜测时,以为辽国会以宋朝为重,兵力重心会放在山后,无论是山后,或者在中京结集,离幽州不远。然而为了迷惑敌人,宋军主力确实是放在了河东,而非是河北。飞狐关未打通之前,河东兵力不能及时赶到幽州,河北兵力又不足,一旦辽军结集成功,幽州必然再度失手。

    就是现在宋朝还不能判断出萧燕燕结集主力,用兵辽东。

    河北虽有张齐贤,张齐贤终不是李继隆,他敢担当,可判断不出来,就不敢更改计划。毕竟这样也很满足了。

    李继隆与宋九隐约猜测出一些,可不好确定,时间太紧了,也不敢赌,而且四川那边越来越严重。

    打到现在,输少赢多,收获巨大,但这么多军队在调动,持续了两三个月时间,每一天都是用金山银海堆就的,四川那边事儿越闹越大,宋九于是继续默认了诸将按原计划行事。

    但不大好说,若是匆匆忙忙更改计划。强行占领幽州,国库用空了。四川那边烽火越举越大,可能会画蛇添足。可能还会出现惨败……

    夜晚到来,幽州城中仍在混乱当中。

    荆嗣按照计划里执行,在城中抓捕兵士,贵族,以及官吏。

    幽州乃是辽国第一大城池,特别是萧燕燕与韩德让上台后,对幽州格外重视,城内居住着许多贵族,当然。也积累了庞大的财富。

    抓贵族的同时,就是掳掠财富的过程。

    特别是幽州的皇城,荆嗣甚至眼红地下令,让兵士将贵重木材都拆了下来。

    然后荆嗣开始下令,全城百姓立即准备离开幽州。

    这事儿宋朝不是干了第一回。

    几乎整个幽州百姓都知道。

    前面命令下达,后面全城传出一片哀号。

    可不久看到皇城所在一片火海,一起闭上嘴巴。

    这就要怎么看了。

    燕云地区乃是唐朝制度,也就是部曲制。

    所谓部曲就是依附于主家的佃户,但比宋朝佃户自由权更少些。但又比奴隶制的奴隶权利稍稍宽松一点。莫要说百姓会向往宋朝生活,这非是交通发达年代,在夜郎国夜郎会认为自己很大,道理是一样。

    若是主家好。部曲会听从主家的话,会附从主家的想法。

    因此决定权是在主家手中,然而辽国对幽云各个大户实施了一些拉拢政策。于是这些主家对宋朝就不那么向往了。这也是辽国数次南侵时,多杂以燕云汉兵汉将的原因。宋朝攻打幽州城时,韩德让一声令下。城中百姓踊跃参战的原因。

    不要说什么民族观,太超前了。

    因此城中百姓想法能分成几种,一种是主家不好,自己生活贫困,还有一些唐朝士冠家族,重视正统的,这些百姓听闻后反而十分喜欢,主动配合宋军,将家中贵重细软收拾,准备及时撤向宋朝。

    还有一种是辽国治理下的得益者,这次又让荆嗣抓捕了一些亲戚,他们心中愤恨,甚至盼望从塞外出现一支奇军,将宋军再度打退。

    另外一种就是生活不大好,也能过得去,既不愿意继续生活在幽州,又对未来宋朝生活产生疑虑,他们不反对也不配合。

    这个都无所谓。

    如果要留下,就留下吧。

    荆嗣看着城中嘈杂一片,站在城头上眺望远方。

    实际这时候他也产生一些想法,顺势将幽州占领有多好啊。

    不过他还是忠实地继续执行着原计划,在等杨延昭与魏能的兵马。

    幽州城一破,涿州、固安、新城少量辽军不敢应战,狼狈北窜。杨延昭与魏能迅速抵达幽州城下。荆嗣集中了城中所有交通工具,仅挑贵重的带了,万万不可能象巴蜀那样运十几年,才将财富慢慢运出来,将这些贵重财货一起拉到各种车辆上,然后放下火药,将所有城墙炸倒。将百姓驱逐出去,愿意走的,往南方带,宋朝提供安置,不愿意走的,任便,比辽国烧杀抢掠要好一点,至少不会无辜杀害平民百姓。这是宋九一再严令的。非反抗者,一旦杀人或者奸淫,必斩之!

    十几万百姓全部驱逐出城,杨延昭又低声说道:“再派人进城搜一下吧。”

    荆嗣想了一想,还是同意。

    这时候时间很紧张的,无数百姓,冰天雪地,行程缓慢,到宋境曲曲折折的有近两百里的路程,可能要走六七天时间。

    说不定辽国大军就从关外扑过来了。

    但宋军仍先搜索一下城内,这也反应了宋朝与辽国的区别,虽然一样的残暴,然而宋军仍坚持着仁义的核心。

    城中留下一支兵马,余下的押着百姓与财货,缓缓南下。还有的人逃走了,也没有人追赶。不过大多数人茫然地随着宋军一步一个脚印,踏向未知的旅程。

    身后更大的火光升起,这个千年古城,契丹第一繁华城市眨眼之间化成了灰烬。

    这才是宋九的目标。

    俺也不占领了,但辽国也休想占领,一把火烧掉吧。

    失去幽州城这个重要的城池,辽国还用什么来守幽蓟地区?也许辽国能重建。可得要多少心血,才能恢复昔日幽州的盛况?

    无数军民南下。不时地在壮大着,涿州城墙毁掉了。百姓驱逐出来,安次永清固安武清城墙毁掉了,百姓驱逐出来,甚至包括玉苹后母一家也被驱逐到宋朝。接着新城城墙毁掉了,百姓又加入到南下大军中。

    耶律斜轸在云州傻了,萧燕燕傻了,韩德让也傻了,特别是韩家,几乎大半族人一起成了宋朝的俘虏。

    接着第二个战略目标徐徐在实现中。

    杨延昭再次返回易州。这一回是真攻城了。后方城池军队百姓一起没有了,易州守军那有心思再战,再次逃窜。杨业三人徐徐自灵邱兵至飞狐关下,南北夹击,再度夺回飞狐关。但这一回非是飞狐关,而是紫荆岭。与辽国来一个对换,易州还是交给辽国,不过交出来的也是一堆废墟。宋军要的却是原来辽国占据的紫荆岭。

    先草草用火药开出许多山石,与冻土砌成简易的城防。等于春暖花开之时。将在这里修葺一座雄关,紫荆关。扩充宋辽原繁峙边境的瓶形寨,修建平型关。它太有名气了,就是在这时候。这里也很重要,是通向灵邱的咽候所在。

    加固灵邱县城,灵邱县与飞狐关各要道上修建浮图峪。石门峡关。再于常山设倒马关,形成倚托之势。

    它们的后方就是河东繁峙与河北定州。不算是飞地。并且这里是山区,易守难攻。只要数座雄关拨地而起,不用多少驻兵,就可以将它们扼守住。但这个弧地打通后,河北与河东将后在前线就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居高临下,对辽国山前山后随时能发起进攻。因此田重进撤,潘美却派兵挺进,打败了就不说谁错谁对了,这一带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杨业三人率领四万军队,实际不仅是打通飞狐关路,主要就是占领,增加河北防御力度。

    四万兵马匆匆地搭建临时几个关卡,宋九带着兵马撤回,不用在朔州再呆下去了。各回各的堡砦准备防御辽国的反扑,又从繁峙未来的平型关路增援三万兵马。

    然后与张齐贤看着辽国的动向。

    萧燕燕得到消息后,暴跳如雷,韩德让劝都劝不住,不顾冰天雪地,就要带领大军南下。然刚动身,便传来宋朝绝户的消息。城也烧了,百姓也掳走了,就是想追,在这个恶劣的天气里也来不及了。

    如果想报复,什么时候都能南下报复。

    反而失去分寸,辽东不能平定,南下还因三军疲惫,易被宋军所趁,那么再加上燕云一半成了荒无人烟地带,辽国可能会马上崩裂。萧燕燕这才冷静下来,将怒火发泄到女真人身上。

    辽国带着悲愤之气,即便石普也不行了,虽然凶悍的女真人表现很出色,屡屡重创辽军,但在辽国凶猛反击下,节节败退。东京还没有占领,就撤向了沈州。再多沈州不断地激烈战斗,又败向了银州,辽国派兵马插到银州狙击。乌玄明不得不于银州进行了一场大会战。

    一战大败,死伤达到两万余人,然而辽国损失更重,乌玄明狼狈地逃向黄龙府。辽国又从金山派出军队,在黄龙府拦戴。乌玄明再败,燕颇此役也被击毙。

    乌玄明再逃向兀惹城。

    萧燕燕亲自率领大军,扑向兀惹城。又是数番血战,在辽国不计成本的攻击下,乌玄明不能敌,又逃向混同江下游地区。耶律休哥怒愤之下,一路穷追不舍。乌玄明被逼无奈,随石普逃上了海船,正好春天来临,顺着风从海路逃向宋朝。孙全照那边也很惨,幸好逃得快,否则在杀红了眼的辽军追击下,他们连船都来不及登上去。侥幸及时地逃出生天。

    渤海国灭亡。

    然而因为辽国这一战十分凶残,导致女真各部在后面数年内时常叛乱,进一步削弱着辽国的实力。

    不过辽东从自不再形成致命性的危害。

    但自此以后,辽国再也不是以前的辽国。

    因此赵匡义接频频传来的捷报,又接到辽国主力军队扑向辽东深处,数战损失惨重的消息,又改变主意,派人用快脚递询问宋九,这是一个大好良机啊。能否将燕云收回来?

    实际赵匡义心中颇是后悔,若是计划改一改多好啊,那么至少幽州与蓟州就拿下来了。现在幽州烧成一片残垣断壁,天气又冷,非是重修城砦的好时机,就不易占领了。

    宋九也在与李继隆推算,若是当初占领幽州会发生什么?

    两人一致同意一个观点,将幽州催毁,辽军正好在辽东,来不及返回。但想占领幽州城就是两样了,幽州是辽国第一繁荣城市,最大的经济中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粮食基地,商业基地。那么萧燕燕就必然不顾一切,搬兵回来。那时候飞狐关还没有拿下,河东兵力不能及时援救,很可能会守住,很可能在城中百姓呼应下,里应外合,那么宋军可能就会惨败了。

    然而两人也有分岐。

    那就是宋九一直将李继隆压住,不让他出兵云州。如果再败耶律斜轸,整个辽国危机就更重了。那么这场南来风刮得才有意义。

    宋九问了李继隆两个问题,也是在回复赵匡义奏折上说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国库与内库还剩下多少钱帛?若无这次幽州收获,朝廷还有没有赏赐抚恤的经费?

    打空了。

    第二个四川那边提前进入**,均贫富如何解决?(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 均贫富(下)

    李继隆看着茫茫群山崇岭。

    春天到来了,虽然代北春天来得有些晚,然而空气里夹杂着东方的潮意,大地也渐渐复苏,江河融化,凛水潺潺,又有一层若无若有的碧意笼上原野,铺向天涯。

    李继隆眼中闪过不甘。

    某些方面他还是同意宋九的办法,也就是浅攻,利用边境优势,能攻则攻,不能攻则迅速返回。能胜,但败的可能性很小。实际这次计划还是浅攻战术,但是最激进的浅攻战术。一战即退。

    用以来消耗敌人的财力物力。

    有用了,将敌人近十座雄城一一催毁,山后与山前一半百姓掳到宋朝,但这种战术见效慢,而且伤人又伤己。若非这场风,相信辽国那么虽痛,宋朝也不会好受。

    因此他有一个想法,春天来了,利于宋军作战,前方又得到准确的情报,辽国陷在辽东深处那个什么混同江而不拨,那么就可以派出一支骑兵,直奔成为废墟的幽州。然后过燕山,直抵辽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