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必须有闭锁炮门与紧塞具,以及节约复位与瞄准时间,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作用力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

    还有感谢穿越小说,否则这些名词宋九都不知道。

    以及对炮身质量的要求,原先是想用钢炮的,结果未成功,然而也不能用纯粹的铜,实际这时候也没有纯粹的铜,多是合金,含有锡铅锌猛等金属的合金铜。但宋九还记得一个名词,硬青铜,就是铜与锡的合金物。

    因此回到了铜炮上,依然进展很慢,直到前年才出现第一台试验室产物。实际这时候宋朝的技术能造出钢炮了,但宋九不知道具体的技术,只能做这种无奈的选择。

    随后宋九将这个试验室调到南河套,无他,为了保密。

    接着去年让潘惟正前去南河套,训练炮兵。

    它的形状类似明代的佛朗机炮,当然性质截然不同,不过长度重量皆差不多。从一开始宋九不就求大,包括伏虏驽,投石机。大了就不易运输,笨重。况且宋朝的头号敌人仍然是游牧民族。

    因此它只有三百,四百斤,五百斤,六百斤四种类型,也就是一辆辎重车就可以将它拉走。

    缺点还有很多,但能运用上了,并且射程达到了八百米到一千五百米,其中两种小型炮用马匹就可以将它背走,迅速赶到战场上。

    开始未用,那是为缩小口袋赢来时间,并且战得越久,敌人消耗的体力就会越大。

    但此战若没有曹玮与李继隆的调度,同样会出现很大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宋军赢来了宝贵的近两个时辰的时间,口袋也顺利的缩小。

    一千门火炮吐出死亡的火舌。

    每一发炮弹落下去,几乎就带走了一两个辽兵的性命。

    要命的它不是投石机,发射速度那么慢,射速也不慢,速度都超过了音速,前面耳朵还没有听到火炮的响声,后面炮弹就飞到了眼前。有办法,往地上趴吧。然而辽军几乎都是骑兵,往哪儿趴。

    因此成片成片的辽兵被火炮收割走。

    寇准喃喃道:“这个钱花得值啊。”

    他渐渐对宋九产生不满,一是宋九将张齐贤再度拉上来,二就是权利。宋九在东府,他还能上位吗?还能象对待吕端那样抢权吗?其次就是这个钱。

    在三司他将账册看过后。看到其中的军费,感到肉痛。若是起到作用了。也无所谓,他也不是求和派,关健前面局势恶化到那一步,那么这些钱花得值不值?

    但现在看到这种新式火炮的杀伤力,太值了。要命的是宋九放弃了杀伤力很小的实心弹,以及射程近的霰弹,研发的是开花炮弹。

    当然,现在整个世界对这种武器是一张空白纸,宋九想要画方。它就是方,想要画圆,它就是圆。

    这种小跃起式的研究,花了很多钱帛,延长了研发时间,甚至一度书院里都有人提议放弃它,但研究成功了,杀伤力就会比明朝的同级别火炮更大。

    赵恒放下鼓槌,长松了一口气:“大计已定。”

    名义他还是总指挥官。

    所有计划他也清楚。最重要的一役,便是在这两三个时辰内。守住了,就赢定了。守不住,城下军队崩溃。那么就轮到了攻防战了。虽然澶州有城墙,可城墙不高不大不固,辽军可能会在一鼓作气之下。拿下澶州。

    车驾临发前,赵恒想到过这个问题。宋九晚上进宫,刻意讲了有惊会无险。无他故,便是这个火炮。

    然而试验是在南河套,训练也在南河套,赵恒虽能理解,要保密嘛,可他未亲眼看到。天知道它威力如何。

    坐下来喝了一口药汤,又说道:“物格学啊。”

    大家一起无言。

    因为宋朝以科举用人,对物格学仍然看不起。甚至书院也有学子进入官场,让那些读夫子书籍的进士官员们内心中还有些排斥。

    然而今天看到这种武器,大家都感到震撼了。

    赵恒又问道:“宋九,你那个老师一点音讯也没有?”

    宋九摇摇头。

    “据朕所知,西方也没有这个学问吧。”

    与赵恒无关,自赵匡胤起,就派出一批去了西域,甚至到了中亚,到了拜占庭,带回来一些新奇的见识,也确实看到与中原不同的文明以及比较落后的科学,但与宋九的这个物格学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宋九道:“陛下,臣也不大清楚,或是先生他来到中原后,将两个文明融合的产物,但不管如何,这是我朝的幸运。”

    “哈哈,”赵恒一笑。

    战局开始扭转,他心情也变得放松。

    太阳渐渐偏西,辽军仍在负隅顽抗,前扑后继地扑向宋军大营。

    若没有火炮压制,宋九都怀疑在拼命之下,宋军大营可能都会失守了。

    不过火炮巨大的杀伤力,终于让许多辽军感到胆寒。

    萧燕燕看着战局,脸上阴云密布。这时候斥候又带来许多不好的消息,宋军在攻打德清军城,宋军在前进,渐渐合围……

    她将韩德让,以及诸重臣喊到面前,郑重地说道:“准备突围。”

    这样僵持下去,一旦更多宋军围上,会很不利的。

    当然突围后果也很不妙,这么漫长的路程,宋军不断地伏击追击,能带回去多少战士,谁都不能知道,实际上一旦选择突围,就意味着惨败。

    大家都缄默不语。

    萧燕燕暴躁地说:“诸卿何意?”

    韩德让面色如灰,说道:“那就突围吧。”

    一旦那样,辽国必找出一个替死鬼出来,这个替死鬼还必须是一个重量级人物,连萧挞凛都不能符合。这样,才能给诸部一个交待。那么替死鬼会是谁!

    萧燕燕沉默了好一会儿,最终说道:“先下令停止进攻。”

    即便突围,也要想好如何突围,如何善后。

    然而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萧挞凛下令三军撤回来。

    辽军如潮水般地撤回营地,论伤亡,辽军伤亡惨重,宋军也未必能捞得了好处。然而一进一退之间,辽军的士气再没有上午那么旺盛了。

    萧燕燕坐在大帐里脸色越来越黑,问:“诸卿以为从哪一方向撤退?”

    虽然突围后果很不好,然而比在这里即将全军覆没的结果要好得多。她忽然想到成功入主开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正是因为打草谷制度,激起中原百姓反抗,最后不得不离开开封,引军北返,病死在路上。在临终前,他总结了这次出兵三失,所以天下才这样反叛我!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第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

    又给他弟弟写信说,我夜里常思考治理中原的办法,看来,只有推心置腹、和协军情、抚慰百姓这三件事最重要。

    如果以前辽军南下后,不大肆烧杀掳掠,宋军会不会如此拼命?诸多城池会不会如此难攻?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得到祁州等城后,自己下令,大肆杀戳,甚至将德清军全城百姓一起屠杀。宋朝守兵为了自己与家人的活命,能不拼命吗?

    这可能是一个谜面了。

    不仅逃回去整个国家成了烂摊子,还要应付宋军的反扑。甚至未来几十年,自己一生,都不想打宋朝的主意。

    当然,她不会叹惜早知如此,何不答应曹利用的条件。现在她还不知道上当了吗?

    大家也自觉,不会去提。

    大帐里依然沉默,依他们所知的,西边的军队战斗力“最差”,可西边就是太行山,难道从井陉关进入太行山,再从河东逃回辽国吗?那还不如拼死一战呢。

    然后是正北面,与东面,且不说东面几员虎将让大家同样心寒,东面突围无疑也是绕道而行。但从北面突围,北面那么多兵力,能突得过去吗?

    大帐里沉默,外面的士兵正在生火造饭,辽国多是两顿饭,不过还要战斗,因此提前做饭,增加体力。

    就在这时,一团又一团黑影带着无数积雪,渐渐漫了上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二章 澶州大捷

    “六郎,子俊,这一战你们将会出风头啊。”魏能眼红地说。

    随着口袋合扰,西路调出一部分背嵬军到了北路,曹玮又重将分给了杨延昭与田敏,这两人都练过背嵬军,有许多背嵬军将士也是他们下属,是一次正常的任命。

    可没有张凝的份。

    为此曹玮还安抚了张凝几句。

    背嵬军战斗力如何,大家太清楚不过了,况且放在西北苦练了那么多年。

    听到前线火炮声音,两部都开始调动兵马了,杨延昭与田敏带着五千背嵬军,他自己与魏能、张凝、李继宣、王德用、李琪等将带着两万五千名骑兵,冲向了澶州主战场。李重诲与田绍斌等将带着三万五千名步兵,随后跟上。

    张思钧、蔚绍敏等将在后方立即挖壕沟,准备堵击逃下来的辽军。

    但还不是最强的宋军。

    最强的宋军是在辽国人认为最弱的方向,西路。

    荆嗣率领背嵬军,马知节与秦翰率领咸平军,这两支兵种乃是宋朝最强大的骑兵兵种,而且三员主将同样是赫赫有名的悍将。特别是那个太监,宋九估计若是同样兵力,在同等环境下对抗,杨延昭都未必能火拼过秦翰,或者荆嗣才是其敌手。

    他们听到炮声后,先行出发。

    石保吉带着步兵随后跟进。

    辽军从西侧突围可能性不大,但为了防止万一,仍将耿全斌留下。在西侧挖壕沟,准备待战。或者侧应支援。两支兵马兵力达到十三万多人。

    至少,双方在主战场投入的兵力就几乎达到了五十万人之众。

    辽军也有望远镜。从宋朝缴获来的。

    萧燕燕登上瞭望塔楼,看着远方大团骑兵漫卷而来,全身毛骨悚然,立即下了塔楼,吩咐道:“立即吃饭,吃好饭后,带上五天干粮,准备多北方撤退。”

    这时她心中有些后悔了,不过后悔得有些儿不对头。她是在后悔当初不当在瀛州等城池耽搁太多的时间,以至到了今天的局面。但就在这时,她还不认为会全军覆没。

    想要打败宋军大约办不到了,可是突围还是可以的,无论宋朝那一方兵力都不及辽军,况且为了支援主战场,几路宋军脱节,即便上来不少宋骑,但能阻挡住辽军的撤退吗?那时候这个脱节便对辽军有利了。可以从容地将骑兵,步兵以及防御的军队各个击破。澶州城下还有十几万宋军,不过多是步兵,速度赶不上。并且还要保护那个皇帝呢。

    辽军大营开始动了起来。

    ……

    “陛下,辽军准备要逃跑了。”李继隆说道。

    赵恒点点头。

    “陛下,辽军若单个人。武力是在我军之上的,况且是骑兵。不过他们缺点同样明显。军纪略差,不长攻破。所以被我军多次击败。这次三十万大军南下,缺点更明显。虽然他们不象符坚那样,由各族组成的杂牌军南下,而是以契丹族、奚族,以及亲近辽国的汉人与辽东南部的渤海战士为主,不过为了凑集三十万大军之数,此次仍征调了鞑靼、女真、室韦与党项等各部战士。打顺风仗时,又得到大量掳获,辽军会团结一心。若是遇到溃败,即便后来的各族士兵不是主体,也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冯拯立即改口:“贺禧陛下,大捷在即了。”

    “做士大夫要有气节。”寇准耻笑道。

    “你们不要争执,马上胜利在望,你们还吵,不怕人笑话。”赵恒又扭过头:“宋卿,难道燕云汉人当真忠于辽国?”

    “不错,但陛下切莫气愤,北方人凶悍,素以强者为尊,况且辽国对辽境汉人真的不错。但后面,若是大军北上,想收回的地域一定要放弃以前的恩怨,恩威并用去治理,以恩为主,以抚为主,以威为辅,除非反叛者,不得兵临相向。不然就是得到了,也如辽太宗那样,最后陷入人民战争海洋,最终撤出来。实际只要政策得当,此战……甚至可以得到整个北方……”

    “整个北方?”不是赵恒惊讶,是大家伙一起惊讶。

    “当年臣去了辽东,推广中原的耕种方式。为何胡汉不相融?以前臣就说过,文明方式不同,所以一直难以融合,那怕唐太宗有大半胡人血脉,也未做到胡汉一家。然而现在辽东许多地区开始种植业,定牧,包括辽国看到它的好处,在渤海地区以及辽东继续推广,甚至推广到大漠上一些河谷地区。游牧朝廷就难以治理,一旦定居,无论胡人或汉人,朝廷只要政策得当,不对他们岐视,不派昏庸懦弱贪婪残暴官将前去,就能将他们治理。若是朝廷再用点心思,推广教育,发展商业,鼓励胡汉通亲,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服饰,鼓励说宋朝官话,那么几十年后,就能做到胡汉一家。倒是大漠那边因为水土问题,会一直是一个头痛的麻烦。然而辽东大部分地区以及营州一带,可囊为我朝领土了。”

    许多人眼中放起光。

    那样的话,就能恢复汉唐盛世了。

    不过有人眼中怀疑,宋九又重重地说了一句:“辽国完了!”

    可能辽国完了,可能辽国还能继续挣扎着生存下去。但澶州一战打到什么地步,才是决定辽国命运的第一步。

    李继隆开始下令。

    ……

    “潘将军,你说我们军功该怎么算啊。”一名小校问。

    赵恒下令,杀一辽兵者,赏钱二十缗。但现在死了那么多人,有自己人,有辽国兵。神仙来了,也不知道是谁杀死的。特别是炮军,他们杀敌最多,也最牵挂这个人头钱。

    “放心吧。陛下与宋公他们都在城头上观看,有他们在。难道还要担心赏罚不公?”潘惟正答道。

    他们在城下面嘀咕,城头上李继隆也看到许多的心思。因此第一道命令很古怪,非是用旗语传达下去的,而是用传令兵传到各部。

    “辽军马上准备逃跑了,大捷即将到来,但三军将士勿必听从各指使,各都指使指挥,以免各营产生混乱,不听命令者,斩。以及追及时。不准贪图赏钱而发生任何割人头、拾物资的行为,以免耽搁追击速度,违令者也必斩。”

    “不过诸位战功,陛下早记在功劳薄上,战后打扫战场,以清点敌人死尸数量发放赏赐,同时还有另赏,若是有各营指使分配不当,或者贪没诸位军功者。陛下将设监功使,诸位可以来此投诉。”

    命令传达到三军,三军传出一阵欢呼声。

    可能战后依然会发生纠纷,不过眼下胜利即将来临了。因此一个个欢呼雀跃。

    辽军在准备撤退,宋军在准备反攻。

    萧燕燕看着韩德让,说道:“韩卿。你带两万兵马留下来。”

    韩德让伏下痛哭:“感谢太后。”

    辽国也有主战派与主和派,包括此次出行时。有许多大臣贵族反对,但韩德让却是坚守的主战派。况且为了对辽国所有各族交待,回到辽国后韩德让必死。

    留下来断后也必死,可那样的死,一俊遮百丑,至少韩家家族保住了。

    辽军准备轻装撤退,许多兵士受不了这个打击,怎么一转眼形势就急转直下?于是悲愤地唱起了一些挽歌。萧燕燕也与韩德让洒泪而别。

    李继隆看不到那一幕,开始下达命令。

    一队队方阵从宋营中杀出来,反攻向辽军大营。

    “撤。”萧燕燕道。

    “准备防御。”韩德让道。

    两万辽军悲愤地准备借助营栅展开防御,余下的辽军主力准备从北方突围。

    李继隆又下达了一份命令。

    “放!”高琼道。

    “放!”潘惟正道。

    一百台超级石砲与一千门火炮齐齐瞄准辽军栅栏轰去。

    未必准头有那么好,不过还是在不久便被轰开一道道缺口。

    孙全照与葛霸带着雪藏的骑兵冲杀过去。

    韩德让虽忠烈,然而让他失望的他的卖命,并没有防住宋军多长时间。看到栅栏一个个缺口出现,前面宋骑在冲,后面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阵跟上,留下来的断后辽军再也没有作战的勇气了,一个个翻身上马,开始逃跑。

    不足一个时辰,宋军就进入了辽营。韩德让悲愤地抹了自己的脖子,以死谢国。

    孙全照看着他的尸体,说道:“站在辽国立场,此人也是一个功臣,若非遇到我朝更加强大,说不定此人能名垂史册。尽量厚葬此人吧。”

    这是一个公平的评价。

    然后带着宋军追赶下去。

    萧燕燕看着身后影影幢幢的大团宋军追来,并没有怪韩德让,而是又洒下了一团泪花。

    然后悲愤地说:“各位儿郎,想要回家,就得冲。”

    “想要回家,就得冲,”三军呼喝,然后与杨延昭、田敏的背嵬军撞在一起。

    到了这时,他们成了困兽之斗,一个个眼都红了,虽然背嵬军那种装备让人寒碜,虽然如今背嵬军战斗力更强大,但在他们冲击下,背嵬军仍死伤惨重,根本挡不住他们的逃跑。

    不过这一挡,终是赢来一些时间。曹玮连忙下令:“传令后方,让田绍斌立即停止前进,修挖一条战壕,于战壕前立布拒马,结成方阵,准备迎战。”

    “李继宣,张凝,魏能,你们听令,各带五千骑兵,王德用,李琪你们各带三千骑兵,杀上去,无论如何,拖住敌人三盏茶时间,然后分兵左右,放敌人突围逃跑,再于左右不停侧击骚扰,拖慢敌人逃跑速度。”

    “喏。”

    五将领命下去。

    这五人同样是悍将,虽然辽军此时不要命了,但成功地拖了三盏茶时间,曹玮用号角下令,分开左右。

    虽然辽军杀红了眼,不过逃命才是真的,看到宋军分开左右,立即又向北方逃去。

    曹玮继续带着手下左右不停地发起攻击。

    这一战他的军队死伤十分惨重,战后清点,牺牲了近两万五千将士。

    不久战场又杀到田绍斌与李重诲部。

    战场形势不用曹玮细说他们也知道,必须将辽军挡在这里。

    又是一场血战场开始。

    就在这时候,马知节与秦翰率领速度快的咸平军赶到了。

    辽军仍在拼命。

    荆嗣率领背嵬军赶到了,辽军还在拼命。

    葛霸与孙全照的骑兵也杀了过来,辽军继续在拼命。

    不过随着夕阳西下,辽军顽强拼搏的精神慢慢在消失。宋朝所有最强的军队全部在这儿了,虽在拼命之下,他们战斗力并不比这些宋军差,可是人家终是大胜在即,一个个建制没有散乱,因此死死地将辽军钉在此地。

    接着李继隆带着澶州城下的主力步军与石保节的步军赶到,辽军崩溃开始,再也不顾萧燕燕的号令,四面八方逃窜。

    他们很清楚,以他们犯下的罪行,若是落在宋军手中,休想逃得了好,最少也会被宋人送去挖一辈子矿。

    看着四面八方宋骑扑近,萧燕燕坐在辇车里遥望着北方,忽然说道:“贤,我是辽国的罪人,德让,哀家与你陪伴了。”

    然后看着诸将,又说道:“今日之败,是哀家的错,所有过错都有哀家负责,但诸位,望你们保护好陛下,无论如何,要带着陛下回国。”

    说着拨刀自尽。

    耶律隆绪放声大哭,所以辽国三军放声大哭……(未完待续。。)

第五百十三章 寓言

    曹玮立即就感到不对劲,先听到哭声,说什么太后死了,然后辽军就不要命了,如今两大战区,他负责北面与东面,李继隆负责南面与西面,因此这种压力立即就传给了他。

    立即吩咐手下前去打听,听到后脸色一阴,不过这需要请示李继隆了,毕竟李继隆才是真正的主帅。虽然宋九亲自请赵恒赐权,让李继隆有权指挥自宋九开始以下的所有官员将士,那或多或少是一个笑话,不要说别人了,若是李继隆当真了,对寇准下令,寇准能用尿盆子扣在李继隆头上,将李继隆活活溺死。

    但三军大的行动还必须要请示李继隆。

    因此将指挥任务交给了田绍斌。

    军事才能他未及能赶上杨延昭他们,不过田绍斌成名已久,三朝老将,在军中素有威信,要的就是这个威望。

    让田绍斌以稳定为主,以不变应万变,再给诸将自由发挥,交待后立即去找李继隆。

    此时天色也暗了下去。

    即便旷野上还有一些白雪,也到处踩满了人,甚至因为战事激烈,许多交战的区域都未点燃火把,战场整整蔓延到几十里方圆,最大长度能接近十里。

    这也是必然的,几十万大军在混战,其中骑兵数量还超过了一半之数,战场范围想小也小不起来,指挥官甚至用望远镜都看不清形势,只好借各都指使的传令兵判断着战场情况,再下命令。

    即便李继隆是主帅,曹玮还因此花了很长一会时间。才找到了李继隆,将情况一说。

    李继隆骂了一句:“这个疯女人。”

    曹玮笑笑。萧燕燕倒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