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簧先ィ尉挪荒芊拧
于是拖到六月初一。
有一门好处,那就是实用课,特别是工地上的丈量,会让学生进一步地学以致用。各种材料也运到河洲上,还搭起一座座简易工棚,有的材料很是昂贵的,包括铁与漆,开封府派了官兵与衙役轮流守值。接着两个巨大的广告牌竖起,一个是桥的鸟瞰想像图,一是码头鸟瞰图。码头变化不大,但桥变化很大,现在不是双虹桥,而是一座漂亮无比的连拱桥,仿佛一条白龙,搭在两条汴水上。
桥未出来,许多游客来了,看热闹,随后啧啧称奇,实际宋九那第二幅图画若出来,才叫漂亮,可惜那张图连赵匡义也未看到,甚至连样图都未画出。
赵匡胤说春天深了,宋九说春天快要走了,春天真的走了,初夏来临。这时候动工并不是太好,若是冬闲时动工,能抽出更多劳力,然而这种水泥的特性注定了以后种种建筑不可能在冬天动工。
一直拖到四月二十八,才当成吉辰良日正式动工。
赵匡胤未来,若是有那条龙在,估计会到场,赵匡义与赵匡美以及吕端来了,赵匡美本来置身事外的,让赵匡义拖下了水,将所有家底子拿出来,于是也到了场。
宋九是第一次看到他,也是大团脸,不过身体略偏瘦,反正他们兄弟三人,从大往小里排,一个比一个块头小。这让宋九心中在腹诽大约那时赵匡胤无所事事,块头大,饭量大,由是家人不喜。
但观微知著,开工奠礼不是在河洲,而是放在河北,不知道赵匡义有何用义,宋九只能遵从。
这是奠礼,也要略略隆重一点,请了人舞龙灯,狮子,踩高跷,表演一会,来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宋九却自觉地撤出,这个场合不是他呆的,留给赵匡义与吕端表演。
赵匡义挖了一锹土,抬头看了看黑压压的人群,未找到宋九,而是燕博士与张博士代为主持。刘嶅抱怨宋九不知礼,赵匡义却微笑起来。不错,慢慢磨,就会越来越开窃。燕博士与张博士牵来一根彩绸,正中一个红球,让赵匡义剪彩。新鲜古怪的奠工礼。赵匡义继续微笑着剪断彩绸,鞭炮声响了起来。
宋九坐在河边,汴水开始涨水了,有不少船只来往,船上的人皆扭头看着岸边。他嘴中嚼着一根草棒子,喃喃道:“大舟启航了。”
闹哄哄的一年多时间,不易啊。
这时他耳边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坏人,你灌了我爹爹什么甜言蜜语!”
第一百零一章 宇文恺
宋九看到潘怜儿,觉得还是惊艳,但不象开始,毕竟他不是段誉,玉苹的缠指绕柔也起了一部分作用,能平静地说话,道:“潘小娘子,我没有灌你父亲什么甜言蜜语,相反我南下时很苦的,在外面转了几个月才回来,又给你父亲他们拉着不停地问,问得我头都大了,逼得我为了抢时间一路马不停蹄地回京。”
“爹爹他……”
“他怎么啦?”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潘小娘子,你今年多大?”
“我……你休想知道。”
“让我猜猜,猜得对,我就讲猴子故事给你听。”宋九面对潘怜儿能冷静了,也就能使一些小手段了。
“好……不对,为什么猜得对反讲故事给我听?猜得不对才能讲。”
但不管潘怜儿反应多快,还是入彀,宋九道:“好,十七。”
“一个故事。”
“十八。”
“两个故事。”
“十六。”
潘怜儿不用声,这个年龄宋九问了好几次,潘家几个一个不答,今天终于套出来。宋九心中晕,好小,自己差一点也做了牲口,这个年龄也有嫁人的,还不少,但也能等得起。同时证明了潘怜儿发育得早,去年宋九就以为潘怜儿十六七岁了。
“讲故事。”潘怜儿道,孙悟空的命运让她惦念上了。
“你父亲他。”
“你休想知道,你还是讲那只猴子。”潘怜儿小心地看了看四周,百姓一起围在远处看赵匡义剪彩,没有人注意他们,又说道:“你刚才说过的,不能反悔。”
“我不讲猴子,讲一个公主的故事给你听。比猴子故事更好听。”
“那个公主我不想听。”
“不是那个公主,是一个西方国家的公主,你听我讲,”宋九开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潘怜儿托着腮问:“坏人,你怎么会想出那么多故事?”
“这个……”宋九真不能回答,他又指着河对面,说道:“如果我按照这个故事场景布置,再请一些人来表演,会不会更好看。”
“游乐场?”
“里面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那算什么本事,不过是一个宇文恺。”
“宇文恺我不屑做之,陛下也不可能让朝堂出现一个宇文恺。这些工巧之道用之正则正,如李冰、郑国有没有功劳?我说的猴子故事,他手中的金箍棒十万八千斤,是不是很重?”
潘怜儿点点头,潘美也上阵杀敌的,但让他提起一百斤兵器还是办不到的,十万八千斤那是一百斤的多少倍?
“你再看对面那个土丘。”
宋九是指未来游乐场,弄不出高山,但那是玩的地方,就着地形,修了一些高丘以及一个人工小湖,做为风景,今年时间来不及,明年会开始绿化,暂时还光秃秃的,宋九又说:“它是不是不高大。”
连丘都不能算,谈何高大。
“它的真正高度只有七丈多一点,方圆不足八十丈,但它就有四千方左右的泥土,一方泥土是五千斤,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丘就有几千万斤重,你说一根金箍棒如何支撑起大地?”
“那你。”
“那是故事,不过若是物格学发达的话,能让这么重的物事上天飞翔,你还能不能用宇文恺来形容它。”
潘怜儿有些沮丧,宋九是让人上天了,不能辨驳,忽然笑起来:“你麻烦大了,巴蜀那边叛乱,朝廷做了几个气球,准备送到巴蜀,给将士侦查军情,谁知道皇上好奇心起,前几天将这个气球派人拉到皇宫,在夜里偷偷放了起来,然后他坐在气球上好久不愿意下来,第二天大臣们纷纷弹劾,也说到了你。”
“啊,有回事。”
“不相信你问二大王去。”潘怜儿幸灾乐祸道,那天那个行首都上去了,自己却未上去,就听得上去过的二哥瞎吹。
宋九挠挠头,然后哑然失笑。这个问题不要紧,非是在几十年后,那么宋九会成为真正的池鱼之殃,让包拯与欧阳修等人活活喷死。这是赵大要上去的,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相反的,能让赵匡胤产生好奇心,是好事非是坏事。
“那个小土丘有这么重?”
“打一个比喻,若是将它搬到一百步外,一百个大汉,需不需要二十天时间?”
“大概是吧。”
“其实容易算的,一百步,曲折的路程,加上挖的人力,实际来回是三百步,一个人步行时间一个时辰是七千步,也就是一个时辰只才担十二担,一天五个时辰,再扣去刮风下雨,以及浪费的时间,一天只能担八十担,一百人是八千担,一担不足一百五十斤。所以必须要二十天左右时间才能在一百步外挪一个家。你说它会有多重?”
“你真是宇文恺!”
“什么宇文恺,这只是简单的土方计算,还有一个月,只要我学舍里能毕业的学子,他们个个都会算,难道他们个个是宇文恺?那个桥等才是真正复杂的学问。”
但潘怜儿不敢再与宋九闲拉下去,大约赵匡义也剪完彩,百姓还在围着看施工,然而人开始渐渐散开。这样不是搂搂抱抱的,说说话在宋初也没有多大关系,不过潘家终是大家,潘怜儿看到人群开始四散,慌忙起身要走。
宋九又问:“你父亲怎么啦?”
“因为你南下,父亲与王知州他们累死了。”潘怜儿扭头举起了拳头,实际真相是潘美写了家书,让田夫人看一看宋九倒底如何,未说宋九就是准女婿,不过有了那份看中的意味。随后田夫人暗中打听,包括赵氏兄弟对宋**价有好有坏,好的一面胜过坏的一面,田夫人也有些意同。问题是宋九从没有派人上门提亲,并且又将玉苹纳入房中。这真是很冤枉的,宋九与玉苹未发生什么,外面不这样看,进了宋家的门,天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生什么。潘家更不大好说。
这事儿很古怪……
宋九也动身,两项工程不是少钱,国家财政在恢复,但不能说太好,周时黄河大决于东平县杨刘埽,当时宰相李谷派人塞堤,不过有许多隐患,宋朝也有许多行家的,有人提出,赵匡胤派人巡察,提议治古堤,就因为用费多,力役大,议者认为不可行而止,然后取中策,在堤外筑一道遥堤冲挡汛浪,结果去年又河决于东平竹村埽,使七州之地蒙受水灾。如果不是朝廷从巴蜀得到大量钱帛,说不定这一回两项工程施工,又会招来大臣弹劾。因此领首的官员不是宋九,而是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
以前纵横沙场的韩大将军变成了施工头,不知道他内心是什么想法,宋九与他打了几回交道,看到的未必很开心。但宋九也不惧,他的两个儿子韩崇训、韩崇业与宋九关系不错,还拿了九百贯钱投资。韩大将军再不开心,不会将愤怒发泄到自己身上。
宋九在中间只起一个技术官员的作用。
但宋九不敢大意,出了事责任将会全是他的。
开始在挖地基,所谓的虹桥与拉丝桥原理剖开都很简单,虹桥又叫飞桥,它的原理就是使整个桥变成一个整体,整体受力,压力传到下面的桥墩上。
若桥不能变成整体承受重量,后果就是一旦承重太多,拦腰断掉!
拉丝桥性质差不多,但它的受力是向上,通过拉丝将压力向上吊起,再由桥墩与岸边的地基承受,也要整体。所以必须要钢筋混凝土。宋朝史上,仅是木楔子木头,就造成跨度达到三十多米的虹桥,那才是智慧的结晶,宋九也办不到。
桥的主要部分非是桥面,而是这四个桥墩。其实在古代也有焊接技术,宋朝也有,分段铸焊法,将器件制好,烧铸青铜熔液,或者浇铸熔点更低的锡熔液进行焊接。不是电焊,但可以先将这些金属强行烧成液体。成本十分高昂,并且焊得也不是很牢固。因此象这种大型钢筋混凝土,宋九除了采纳了一部分焊接,又制造了许多大螺丝,拧在提前烧好的洞眼上,将各种钢条钢筋拢成一个整体。包括高炉也是采纳了这种技术。
若不考虑成本与浪费,至少现在这种效果还是不错。
赵匡义终于看到宋九,将他叫过来,低声说道:“不怕花钱,切莫出事。”
宋九点点头,赵匡胤半夜三更往天上跑,大臣知道了肯定会急,说了自己,肯定也会说河洲。一旦出事,自己没好日子过,连主张支持的赵匡义恐怕都会遭到弹劾。
但现在的问题是铁太贵了。
一斤铁是三十文,一吨是五十多贯,化为钢,加上损耗人工最少得一百贯。象自己这些钢材又经过进一步数次锻打,有的还要变成拉丝,变成钢索,螺丝,构件,不算人工成本,也会达到一百五十贯!十万人民币!
自己只能在节约钢材与质量两者之间折中。
想了想道:“二大王,我也知道有大臣说我,不过二大王放心,他们会看到微臣给朝廷带来更多的回报,甚至未来微臣若有时间,都能对冶铜技术进行改良。”
“不急,你先还是以桥为主,那个可以慢慢来,”赵匡义急切道,这个更好,可怕宋九分的心太多,到时候一事无成了,又说道:“你与韩将军共事,他是开国功臣,你也要多让让。”
“微臣知道,他是开国十大功将之一(北宋立国后叙功臣,武将排名为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韩重赟、李继勋、罗彦环、王彦升。霸府幕僚论功排名是刘熙古、赵普、吕馀庆、沈义伦、楚昭辅、李处耘、王仁赡。),而且韩将军对我也不恶。”宋九忽然说道:“二大王,你随我来。”
毕竟钱用得太厉害了,索性再让朝廷看一看好东西,堵一堵某些人的嘴巴。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零二章 好东西
桥未造起来,想要到对岸,要么绕道,要么摆渡,几人摆渡过去的,因为要运输材料过来,此时河洲那个未成型的码头上停了许多船。
赵匡义、吕端带着韩重赟与宋九,还有一干官吏上了船。
有工匠在指挥,造高炉时扎过一次钢筋混凝土,只要宋九偶尔监督一下,问题不会太大。赵匡义眼中还是闪过一丝担心。宋九说:“二大王,请放心。”
就着河两岸,介绍了桥的受力原理,道:“之所以跨度能拉大,是钢筋混凝土将桥融为一体。而原来的砖石糯米粉桥难以做到,因此不能呈飞桥,只能呈平面桥,跨度也不敢拉大。可跨度到了一定地步,即便钢筋混凝土也会产生扭力,但有十二道拉索拉起来,再也不会出事了。甚至如果不计较财力,它还能更高,跨度也能更大。只是有一点。”
“何?”
“裸露在外面的钢材易生锈,虽然微臣备了第二处换钢索的地方,可以几十年更换一次,以保桥数百年平安屹立不倒,不过这个上锈终是头痛。而现在的树脂漆又起不了防锈作用,还有后续的事。”
“有办法解决吗?”
“二大王,这个桥是去年画的,难道微臣还想不到吗?有办法解决,随我去那个试验室就能看到。”
有没有办法,与这个力学原理一样,对赵匡义来说,都是天方异谭。
这不是心术,不是权谋术,不是赵匡义所长。
上了河洲,韩重赟突然问道:“九郎,韩某听闻你想要灭道?”
宋九差一点扑倒,站在哪里愣愣道:“韩将军,你听谁说的,我那有什么胆量灭道?”
“道释也不可不信,世宗灭佛,英年早逝,象我们一生杀人无数,有时候夜晚都经常做恶梦。因此石将军信佛,李将军也信佛,我也有点相信,至少让我会心安。”
宋九默然。
宋朝能屹立,不仅是赵匡胤,还有这些武将的功劳。赵匡胤为了国家安定,加上国策重要制订者赵普的想法,他是吏人出身,一个是吏,一个是将,两个立场不同,因此一君一臣开始剥夺武将权利。不能说不对,但做得略过重,宋朝可以说在吃老本,吃柴荣留下的老本!吃完了这一代老本,下一代就悲催了。
过了许久,宋九才说道:“韩将军,我也不排斥佛释,更没权利排斥佛释,但是有人用宗教来结社,我认为不大好。”
宋九没有深说,张龙儿也不过是一个神棍,非是张角,加上宋朝又没有出现白莲教之类的组织,对宗教防范意识不强,甚至还有意扶持。说多了,也是大姐做得不好,她不上当,张龙儿难道用刀逼着大姐将钱掏出来,又替他组织百姓将钱往他口袋里放?
就不知道那一个人也说给了韩重赟听,他才会有此一问。又道:“无论世宗之逝,或者是先父之逝,非是杀敌人太多,而是另一样东西,试验室里就有。”
全部在那十几间新房屋里。
琉璃研究是在后面院子,人多手杂,宋九派人在中间砌了一道墙隔开了。院中放着许多云母,宋九指着它们哭笑不得地说:“我前段时间让朝廷下诏各地官员派人抽空寻找呈云母状的片矿石,结果各地送来许多云母。”
云母现在也有作用,当药物的,据说云母具有砌除风邪,充实五脏,增加生育能力,使眼睛明亮,久服身体轻便灵巧,延长寿命的作用,有人便磕之,宋九是不敢磕的,但比磕道士炼的小丸子后果要好一点。
“有何不同?”吕端问。
“我要找的是一种矿石,它的纹理会呈现出云母状,但根本不含云母成份,它的真正名字应当叫云母氧化铁,应当很多地方都有它的矿藏。只要找到了它,就可以研究出一种新漆,防止铁上锈。眼下作用不会太大,无论兵器或是农具或者厨具,都不会上漆,顶多上油防锈。但未来铁增产,用途会越来越多,这个漆也随之变得重要。而且每一种矿藏派上用场,都会给百姓带来一份更多的生机。”
“宋九,难啊。”
“二大王,为何难?”
“宋九,你知道为了这个铁本官磨破了多少嘴皮子?”
“我不知道,对了,二大王,火药用下去,我朝一年能增加多少课铁?”
“比你说的要好,也比本官想的要高,不过湖南那边在要铁,前线将士盔甲兵器也要铁,那一样不比你重要?”
“但是……”
“我知道,当时是本官答应你的,所以难题轮到本官,又因为转回唐朝铁坑制度,发生一些很不好的事,再者,国家又哪里有那么多罪犯?很多罪犯不当死罪,转为矿奴,凶多吉少……”
“二大王,索性转为真正的承包吧,我也下去看过,朝廷以前执行的那种制度同样不妥,那不叫承包,而是强行摊派。”
“承包?”
“朝廷先开采,再根据其产量与成本计算一下,派官吏根据这些产量与成本估算出底线,然后公开拍卖。”
“什么拍卖?”
“各州官吏将各州县富户聚集,将矿的情况说出,让他们竞标出价,出的价格写在纸上投入匦中,价高者得,但不得任何官员贵族进入,以免伤害公平竞标。只要矿主们不限制矿工自由,不虐待矿工,由他们自己经营,多劳多得。若是最高价还低于朝廷估价,派人再重新核算,若无错,那就是地方富商们贪婪无厌,只好各州县继续经营。然后五年一转,不可能地方上的富户一起抱成团的,若是官商勾结,矿主所得多,其他富户眼红,五年后会主动替朝廷将价格抬起。那样,朝廷不用去烦恼,也能挪出官吏数量,减少朝廷负担。”
这里面还会有很多漏洞可钻,但那一项政策出来,找不到漏洞?
赵匡义只问了一句:“火药怎么办?”
“治法不得私卖,根据各矿出铁量向矿主发放火药。立法再严,若出高价,火药说不定还能私售到外国。然而由官吏看管,那些小吏们就不敢私卖?守的还是源头,京城的火药配方以及火药作的火药制作。微臣也说过,它的威力不小,可没有真正利用好它时,还不能会使各个城池产生致命的威胁。臣去了湖南,哪里有许多金属矿藏,一旦普及火药,仅是开矿一项,就给当地带来无限的生机。这才是它真正的作用,用之于国,用之于民!不想办法使铁产量进一步增加,打微臣这几十万斤铁主意算什么?”
“你带本官看什么好东西?”赵匡义不想在上面多讲,换了话题。
“二大王,你跟我来,”宋九将他们带到另一间屋子,里面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石棉瓦,一个是油毡。两名工匠正戴着口罩调试,这时候讲什么危害有点儿不切实际,例如盐。
不过宋九依然让工匠们戴一个口罩,自我保护一下。
石棉同样很早就使用了,宋九没有朝廷支持,因为民间有,数量不多,用它来制造防火衣穿,能不能穿让宋九很怀疑,似乎穿它危害并不比磕云母石危害小。与宋九无关,仅是买来一些石棉。但想大规模开采,还得用火药。这样防着禁着不是办法,也不是宋九想看到的结果。有了石棉,配上细沙与水泥,就可以制成石棉瓦。也许赵匡义还不大明白它的作用,只是看到它很大。
宋九说道:“二大王,我们抬一抬。”
两人抬起来,赵匡义道:“好轻……本官明白了,为何那个仓库的屋顶古古怪怪的。”
不说防火功能,砖瓦也防火,可它们很重,一重就意味着用木梁或者钢材会多,石棉瓦的出现不但意味着建造仓库会节约很多成本,还能为建造更大仓库打下基础,又道:“果然是一个好东西。”
油毡宋九未介绍,宋朝有沥青,一些浅层石油矿时常喷出石油,浮于水面,宋朝往后去会用它来制造武器。虽然宋九用沥青与石棉掺合压成油毡,可是沥青量太少,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所以宋九弄了弄,虽弄出来最终放弃。或者大规模开采石油,冶炼石油,那不如让他制造飞机。
之所以弄来沥青是另一个作用,暂时没有防锈漆,就是找到了云母铁矿石,变成防锈漆还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这是利用沥青的粘性与油滚在一起,涂于钢索上起临时防锈作用的。
又将赵匡义带到后面。
没有带到工匠试验琉璃的地方,而是带到真正的试验室,里面有许多琉璃管子瓶子,宋九指着一个瓶子说道:“但在上油之前,钢索那怕出来一天,都会出现一些氧化锈蚀情况,必须用它来清洗。”
赵匡义要拿起来看,宋九一下子抢在他前面,将他手抓住道:“二大王不可啊。”
这里面的东西皆不能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