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匡九合-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明国就像一个半开门的窑姐儿,只许老子快活,还不让蒙古人上去啃上几口,他们能干?

说白了蒙古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尼玛送死的事儿让他们去譬如在辽东填人命,现在有好事去明国腹地劫掠,你就不带“好兄弟”一块儿了?

做人做事,断然没有如此的道理!

若是黄台吉将“望眼欲穿”想跟着一起去明国打家劫舍的蒙古部落“劝退”,岂不是给了察哈尔的林丹汗可乘之机?

孔有德一听范文程说的涉及“友邦”,乃是外交层面的事儿,这就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武将可以议论的了。故而孔有德眉头紧皱,也沉默了起来。

良久过后,黄台吉最终还是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心里一阵巨爽:哼哼,粗鄙武夫又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且看老夫手段如何!

范文程上前两步,走到黄台吉跟前,打了一个千儿这是女真人的礼节,朗声道:“臣启汉王,十五万大军征明正是天助大金国也!”

黄台吉也是心机深沉之人,范先生既然如此说,那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了。也罢,只要有十五万大军两三个月的粮草就足够了,一旦进入明国腹地,那还不是予取予求?

第355章蕞尔小国一♂

黄台吉看了范文程一眼,又开口了:“范先生,然则十五万大军从沈阳开拔到明国宣府,在打下城池获得补给之前,这段时间的粮草供应从何而来?”

范文程捋了捋颌下稀疏的山羊须,脸上露出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启禀大汗,粮草自然是找人要了。唔,朝鲜国李氏国王对大金国还算恭敬,叫他们助粮!若敢不尊大汗的命令,咱们十五万大军就跑去朝鲜要吃的,这还不吓尿他呃,大汗与朝鲜狗屁国王会猎于平壤,哼哼……”

“是呀!”黄台吉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得站了起来

是了,找朝鲜国王要粮食,他还敢不给?

范先生就是博学,三国最著名的赤壁之战中,那曹孟德八十万大军进逼东吴,写给孙权小儿的信不是说什么“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啧啧,汉人这掉书袋的本事就是牛叉本汉王也十五万大军号称百万,会猎于吴呃,不,会猎于朝鲜!

嘿嘿,诚如范先生所言,还不吓尿那蕞尔小国的李氏国王!

范文程忽然意识到刚才脱口而出的“吓尿”二字似乎有些不文雅,暴露了自己读书少,只是个秀才的“本质”,于是脸上有些尴尬了起来。

不过范文程偷偷瞥了一眼大汗黄台吉,见他并未注意此节,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范文程紧接着朗声道:“大汗,事不宜迟。臣自请出使朝鲜,定叫那蕞尔小国的国王将大军开拔的粮草双手奉上!”

黄台吉也明白眼下蒙古八万人来沈阳吃喝拉撒都是大金国在供应,虽说粮草消耗比不过行军时,但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于是点头道:“范先生此言正合本汗心意。既如此,本汗便命先生为全权处置大使,赴朝鲜国征粮!”

黄台吉用了一个“征”字。俨然压根儿也不视朝鲜国为平等王国蕞尔小国么……

顿了一顿,黄台吉脸色寒了起来:“孔卿家带一万汉军旗驻扎鸭绿江边唔,孔将军的水师也开几艘战船进江,有事没事放它几炮!”

孔有德连忙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黄台吉哈哈大笑。这“奴才”二字听得甚是入耳,不由得心情一阵“愉悦”。

……

团山堡大校场。

这里现在又开始扩建了,这是不到一年时间里,第四次扩建。

扩建归扩建,却并不影响兵士们出操训练。木头现在是千总了。他自然不会如大头兵们一样训练,什么职位做什么事情,他现在要做的是监督和指导。

此刻木头正站在火枪队操场边,冷冷地看着一队练习打枪的火铳手。

“呯呯呯!”一阵枪响过后,五十步外的木牌子有半数被打穿,自然也还有一半跑了靶。

这可不比后世那射击训练,什么十环九环八环的后世的枪械射击精度很高,眼下团山军的自生火铳也就是前装滑膛枪而已,两者性能差了十万八千里。

作为靶子的木牌子相当大,大概是有两个正常人的大小。这已经是极限值了。若是真弄成真人大小的木牌子,目前这些打枪的兵卒最多只有一成的人能够上靶这对于新兵训练不利。

新兵训练讲究个循序渐进,团山军最精锐,最训练有素的老兵,五十步外打真人大小的靶子可以十中七,已经非常不错了。

木头微微皱了皱眉头,显然对半数人打中二倍大小的靶子并不满意。

“木头哥,这些新兵蛋子也只练习了两个月呢,其实也还算可以了……”

当疙瘩那熟悉的声音传入了木头的耳朵之时,木头转过头来。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疙瘩讪讪一笑,大牛也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着他。这两人是最近从宁远中右所抽调过来的,此次即将到来的与建奴的大战,所有老兵一律出阵。而分守城池的则都是一些新兵,由守备潘霸天统领。

操场上换了下一队实弹射击的兵士,这一次情况好一些,有六成的人没有脱靶。木头脸色略微好看了一些,就在此时,木头看见了张力。

张力一有空便会亲自前来视察训练情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故而木头立刻小步快跑到张力跟前,行了一个军礼,道:“属下见过张大人。”

张力微微颔首,眼睛却看向了操场上正在打靶的兵士,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张力这样,木头又哪敢多言,只得小心翼翼地陪在一旁。直到那边操场上有三队兵士都打过了抢,张力才转头对木头道:“木头,团山军枪法和你差不多的人,有多少?”

木头一听张力这话,脑子里飞速地运转起来……

自己乃是团山军中火铳准头能排进前三名之人,比自己差一些的,估摸也就百人之数。余者普通兵士只能说合格或者不合格,不能说优秀。

其实这火铳的准头,又怎么可能及得了弓箭?古代有那百步穿杨的养由基,火铳要百步穿杨又怎么可能?百步外别说打柳树的树叶,能打中树干就算你非常优秀了。

木头很快就朗声应道:“大人,想必您也知道火枪准头远不及弓箭若说火枪队中善射之人,约摸有百人左右。”

张力一听这个数字,顿时松了一口气,点头道:“正好!这百人编做阻击队,由你直接统领。唔”

张力猛地一拍脑门,笑着道:“忘记给你说了,这狙击队使用团山堡兵工厂新研发的秘密火铳。”

“秘密火铳?”木头不由得一脸错愕之色,用疑惑的眼光看向张力。

张力神秘兮兮地招了招手,示意木头过来。待木头快步跟前以后,张力小声道:“这秘密火铳铳管内有膛线呃,别有玄机,使用的弹丸也与一般的火铳不一样。目前宋经历那边研制出了一百把,尽数调拨给阻击队使用。”

木头顿时来了精神,听张大人这话,明显这个什么“秘密火铳”比自生火铳厉害呀!

第356章出阵

张力拍了拍木头的肩膀,开口道:“木头,这次的新式火铳射程远而且精度高,你带那一百人赶快熟悉一下”

顿了一顿,张力眉头紧锁了起来:“十天!我给你们十天时间,要熟悉这批秘密火铳。木头,有问题吗?”

木头虽说不知道张力口中的“秘密火铳”到底是何方神圣,不过既然是火铳,在自己手中捣鼓两三天没有弄不明白的,于是朗声应道:“大人,若说熟悉新火铳的话,十天绰绰有余!”

张力点了点头,木头的能力自己是信得过的。现在也不是要求这帮人真的如后世那些特种兵狙击手一样,只是说能够正常使用就可以了,想必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从大校场离开之后,张力径直去了团山堡医馆,在那里下午还有很重要的课程要给军医队员们上。

团山堡处于紧张的备战之中,而最忙的那个人,非张力莫属。

……

大明崇祯六年六月十三日这注定是一个记入团山军史册的日子。

因为就在前一天,斥候队长夜生手下的人从沈阳传来消息,金国满、汉、蒙八旗一共十五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已经离开沈阳,浩浩荡荡地往大明朝宣府、大同一线杀去。

其实消息还是来得迟了一些,因为沈阳城在大军开拔以后封了三天城。直到第四天,沈阳城中团山堡的眼线才能叫消息往回传递。

经过昨日一整天紧张的准备,团山军终于出征了!

此刻张力全身戎装,雄赳赳气昂昂地骑在高大雪白的骏马上,在护卫队的护卫下缓步出堡。紧跟在他身后的是大队的人马团山军中最最精锐的五千人马!

辽东的夏天并不算炎热,甚至今日天气还有些湿闷,但这五千人却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团山堡的兵卒经常外出拉练,故而堡民们也早已习惯目送军队出堡而去不过今天却不一样,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张大人带走最精锐的五千老兵,是去打建奴!

五千人对“八十万”?!

小老百姓们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听到建奴号称“八十万”这个数字,昨日很是在堡内引起了一阵骚动。

好在宋应星、戈希梦、王奇峰等主管民事的官儿,及时出来辟谣。说建奴只有十余万人真奴只有三万,其余都是蒙、汉二鞑子。

饶是如此,五千人对三万女真八旗那也足够老百姓们心惊胆战的了!

张大人要怎么打?

知道张力计划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高元良。

五千大军出了团山堡之后。并没有如人们猜测一般往西北的朵颜卫方向行进而是往东南,往宁远中右所方向开拔!

这尼玛张大人要跑路?!带走最精锐的兵士,往南边闪人了?

有些最近两三个月迁来的堡民隐隐有些猜测,不过他们却不敢说出来。

……

金国大军在熟悉路径的蒙古二鞑子的导向下,非常顺利而且隐秘地一路前行。也只是十余日光景,大军就到达了朵颜卫喀喇沁部的建昌。

休整三日之后,黄台吉兵分五路,开始了“五路伐明”的战略!

就在黄台吉大军往宣府行进的时候,北京城却压根儿也没有半点战争的气氛。

百姓们还在为了生计而终日奔波,朝廷衮衮诸公们依然还为了“权力”那点儿破事争得脸红脖子粗。

发现建奴大举兴兵的。张力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广宁卫的左都督、辽东总兵官祖大寿,已经连续往京师发了三次“八百里急报”了。

可是,正如“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朝中重臣没有一个相信他说的话。

到了最后,祖大寿也消停了,反正打的是宣府,关他广宁卫鸟事?

要说勤王,不还有吴三龟的老爹山海关总兵吴襄顶前面么?

蓟辽总督洪承畴人品低劣,可是人却相当精明。建奴那么大的动静,他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然则他给首辅温体仁报告了此事之后。见温大人兴趣不大,便决定三缄其口,反正建奴打的也不是自己的辖区,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宣府。大同,亦或者京师,爱谁谁……

眼下洪总督还有一件大事儿要办,那就是拔出辽东那根“毒刺”呃,在他眼中最毒的那一根毒刺,可不就是张力的团山军么?

于是。一道张力私通建奴,铁证如山的奏报,同样以“八百里加急”递送往了京师!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建奴来了皇上您别惊讶,辽东有“带路党”呀!带路党么,自然就是张力了……

宁远中右所守御官厅。

原本镇守此处的潘霸天已经坐镇团山堡,现在这里由团山军一位千总负责把守。张力来了以后,守御官厅自然便成为了议事大厅。

此刻张力端坐于帅位之上,厅内武将以高元良为首,分左右依次站着伊泽、万治、木头、朝鲁等人。

厅内气氛有些紧张,因为除了高元良之外,余者众人都不知道张大人到底带着五千精锐到底想要干什么?

木头是个心思活泛的,他现在虽然躬身立于伊泽身后,可是心里却开始琢磨起张大人此次出兵的用意。

木头甚至心里微微有些激动,因为张大人行军打仗,往往有些天马行空的做法譬如浅石滩伏击北虏,团山堡守卫战夜袭祖泽溥,再如曹庄驿吊打关宁铁骑……

至于为什么激动么,就是木头忽然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张大人也许……难道……该不会是要打沈阳吧?

这绝对疯狂!

可是,以张大人的雷霆手段,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自己的老家就是沈阳附近的一个小屯子,爹娘和妹妹都死于沈阳陷落之战……

听说这段时间宁远中右所收购了不少运输用的货船,宁远水师虽然战船不多,然则货运的大福船已经接近三十艘了。

这,足够运输这五千名兵士!

木头抬起了头,整个人虽然有些微微发抖,但还是满怀期待地看着高坐在主位上的张力。

少小离家老大回……后面是什么词儿来着?木头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这是教读书识字的李夫子曾经吟过的诗

我木头,也能有打回沈阳老家的一天了吗?!

第357章沈阳能攻下吗?

吴三桂现在是阉人,自古就没有阉人造反的先例

这也不难理解,阉人造反即使成功,皇位又能传给谁呢?

可是,吴三桂不一样。他有一个儿子六姨太怀胎十月,前几日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吴三桂原本已经心灰意冷,可是有了儿子之后,顿时胸中升起了无限的豪情壮志!

哼!阉人,阉人怎么了?

自己有血脉留下来,可不比那些正常人绝后的强多了?就说本朝,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那都是无后的……

为了掩人耳目,不让自己有子嗣的消息传出,等到儿子一出生,吴三桂便将六姨太勒死,然后对外宣称难产而亡。

太监会武术,神也挡不住呃,不,太监有后代,谋朝篡位事半功倍呀!

所以,自己一封奏折呈送上去,说是愿意为国效忠,了此残生云云,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自己了!

吴三桂偷偷地瞥了一眼坐在御案前的崇祯,只见他手中还拿着一封奏折正在看,于是便继续耐心等待。

良久之后,吴三桂耳中传来了崇祯的声音:“吴爱卿,刚才朕又仔细看了你上的奏折,里面所写的内容甚合朕意……”

吴三桂神色一凛,肃容道:“臣身残志坚,甘愿供陛下驱使,绝无二心!”

崇祯皇帝笑容可掬地看着吴三桂,赞赏道:“爱卿的父亲吴襄吴总兵为国效劳多年,现在一身病痛,确实也该回京荣休了”

吴三桂一听这话,登时便明白崇祯皇帝是同意自己奏折上的事情了!

这种事,还真尼玛不好说自己背着父亲,上奏折说要代替父亲的职位……

这,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儿子要夺老子的权。又要怎么说?

原本父亲也很看重自己,一心是要扶植自己上位。可惜自己那话儿没了以后,父亲对自己就冷淡了起来……

吴三桂死死咬着嘴唇,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冷漠什么父子之情。狗屁不是!谁敢挡老子上位,通通不认!

吴襄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两个儿子,明显是属于“有后”的。而吴三桂眼下是个阉人,有儿子的事外人也不知道。从可靠程度来说,恐怕吴三桂更靠得住一些!

吴三桂赌对了崇祯皇帝不相信文臣武将,但是却非常相信太监。

“吴爱卿,既然你一片赤诚,愿意为国效忠,朕也绝不会寒了你的心!朕命你为山海关总兵,你父亲便回京养老吧……”

“臣遵旨!”吴三桂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扯起了公鸭嗓子高声应道。

这种太监说话的语调,崇祯皇帝那是听惯了的。故而一听见吴三桂如此亲切的“太监声”,他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嗯。是太监就好,太监没有私心,太监不会造反。

崇祯想了一想,话到了嘴边却又生生止住,而后沉吟了片刻,对跪在地上的吴三桂道:“吴将军跪安吧!”

待吴三桂下去之后,崇祯皇帝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召来,问起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刚才他就想问吴三桂,不过崇祯忽然记得吴三桂与张力有“不共戴天”之仇,恐怕问不出什么实情……

没错。崇祯要问的,正是张力的事!

王承恩匆匆忙忙赶到御书房,刚一进门还没来得及行礼,就听见了崇祯皇帝的声音:“承恩。无需多礼!你快过来,今日早朝有一事朕委实心里难以决断,你帮朕参详参详。”

虽然崇祯说“无需多礼”,但王承恩又岂敢当真?行足了礼数之后,王承恩来到崇祯皇帝跟前,等着他说话。

崇祯将御案上的一沓奏折递给了王承恩。皱眉道“承恩,你先看看再说。”

王承恩道了声喏,接过奏折一看,顿时也愁眉紧锁了起来这些奏折都是弹劾一个人的辽东巡按张力。

“自从洪总督上奏折弹劾辽东巡按张力以来,每日朕收到弹劾他的奏折都有一大沓……”

王承恩连连应诺,飞快地扫视了好几本奏折。里面说的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儿,然而杀伤力却是最大勾结建奴!

先前张力被扣了个勾结北虏,也就是蒙古人的大帽子,还可以用满桂满少师来翻案。可是现在勾结建奴……这尼玛绝壁翻不了案!女真人可没有谁官封少师,为大明朝效命呢!他们给大明朝催命还差不多!

这奏折里杀伤力最大的一条,便是张力治下的团山堡,竟然给“敌国”卖药丸!

这简直是资敌!不能忍,不能忍啊!

平心而论,团山堡卖的药丸,多半还是女真的老百姓在买。那些八旗贵族,家中都有专门的郎中,他们也更相信汤药一些。

再说了,那些治疗跑肚拉稀,伤风感冒的药丸,若要说有利于敌人,恐怕也不是那么靠谱。药丸不是粮食,也不是铁器,更不是火药……

然则,有御史言官说张力卖的是“金钢丸”、“大力丸”等等,就差说是威哥了。建奴吃了张力做的“大力丸”,这才打仗那么凶狠……

这明显是胡说八道了,不过大明朝的言官向来有胡说八道的权力,别说皇帝,连玉皇大帝也没辙!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温体仁和洪承畴坚决地要撸掉张力,因为张力的团山军妨碍辽东喝兵血,吃空饷。而周延儒本来想保张力,结果一看“群情汹汹”,便也将张力视为弃子了。

官场,真的是靠不住……

“承恩,先前洪承畴说张力勾结建奴,朕还不相信。不过今日温首辅也如此说,这”

崇祯面露犹豫之色,显然说张力“私通建奴”他还是不怎么相信的。可是温体仁乃是眼下合他心意的大臣,两人还是“蜜月期”呢。温体仁说的话,他就不得不信了。

王承恩心知肚明,先前万寿节温体仁“敬献”了陛下一大笔钱财,现在绝对不是说温体仁坏话的时候。

王承恩想通此节之后,立刻应道:“陛下,温大人老成谋国,想必不会无的放矢吧……”

第357章沈阳能攻下吗?

吴三桂现在是阉人,自古就没有阉人造反的先例

这也不难理解,阉人造反即使成功,皇位又能传给谁呢?

可是,吴三桂不一样。他有一个儿子六姨太怀胎十月,前几日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吴三桂原本已经心灰意冷,可是有了儿子之后,顿时胸中升起了无限的豪情壮志!

哼!阉人,阉人怎么了?

自己有血脉留下来,可不比那些正常人绝后的强多了?就说本朝,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那都是无后的……

为了掩人耳目,不让自己有子嗣的消息传出,等到儿子一出生,吴三桂便将六姨太勒死,然后对外宣称难产而亡。

太监会武术,神也挡不住呃,不,太监有后代,谋朝篡位事半功倍呀!

所以,自己一封奏折呈送上去,说是愿意为国效忠,了此残生云云,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自己了!

吴三桂偷偷地瞥了一眼坐在御案前的崇祯,只见他手中还拿着一封奏折正在看,于是便继续耐心等待。

良久之后,吴三桂耳中传来了崇祯的声音:“吴爱卿,刚才朕又仔细看了你上的奏折,里面所写的内容甚合朕意……”

吴三桂神色一凛,肃容道:“臣身残志坚,甘愿供陛下驱使,绝无二心!”

崇祯皇帝笑容可掬地看着吴三桂,赞赏道:“爱卿的父亲吴襄吴总兵为国效劳多年,现在一身病痛,确实也该回京荣休了”

吴三桂一听这话,登时便明白崇祯皇帝是同意自己奏折上的事情了!

这种事,还真尼玛不好说自己背着父亲,上奏折说要代替父亲的职位……

这,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儿子要夺老子的权。又要怎么说?

原本父亲也很看重自己,一心是要扶植自己上位。可惜自己那话儿没了以后,父亲对自己就冷淡了起来……

吴三桂死死咬着嘴唇,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冷漠什么父子之情。狗屁不是!谁敢挡老子上位,通通不认!

吴襄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两个儿子,明显是属于“有后”的。而吴三桂眼下是个阉人,有儿子的事外人也不知道。从可靠程度来说,恐怕吴三桂更靠得住一些!

吴三桂赌对了崇祯皇帝不相信文臣武将,但是却非常相信太监。

“吴爱卿,既然你一片赤诚,愿意为国效忠,朕也绝不会寒了你的心!朕命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