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匡九合-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61章边关急报
崇祯皇帝一直坐着不动,命那两名小太监把龙袍取来,先披在身上,等他一下床便顺势遮住了胯下尿湿了的部位。
虽然胯下已湿的裤子穿在身上非常难受,但为了不让人发现,崇祯也只好极力的忍耐着他站得笔直,让两个小太监服侍着为他扣上了衣扣,束上腰带。
不多时,一名小太监出去给崇祯皇帝端热水来净脸,另外一个小太监便去整理床上的被褥。小太监手一伸进被子,触碰到了床单,突然一阵湿滑传到了手上。他低头一看,却是绣着龙纹的正黄色床单上湿了一小块,一个下意识的反应便是发出了略带惊慌的一声“啊”,接下去却连忙死死捂住了嘴巴,也不管捂口的手还沾染着些什么东西……
崇祯皇帝全副的精神还沉浸在边关失守的恐惧和战栗之中,却也因为在恐惧的刺激下,精神上的一切反应都变得特别敏锐,心思更有着出乎常人的细密和审慎,应变的能力也突然加倍小太监的这一声“啊”,他听得清清楚楚,心里也立刻产生了反应。
“渗到床单上了吗?他看到了吗?他一定看到了……不,不能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崇祯只感觉头痛欲裂,可是这几句从心底升上来的话却异常清晰!
突然,他全身机灵灵的一颤,肢体有了更敏锐迅捷的反应,一个箭步就奔到了墙边,伸手取下了挂在墙上的一口宝剑,拔剑就往那小太监的背后刺去。
可是,那名小太监尽管是面向床铺整理被褥,背后的一切都看不到,耳中却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响,他下意识地反应就是转过头来看这一看却正看见万岁爷持剑向他刺来,登时就吓得他魂飞魄散,扑倒在地。满脸惊恐地哀嚎道:“万岁爷饶命”
崇祯皇帝的一双眼睛已经变红了,脸色却是铁青的,额头上的青筋和两颊的肌肉不断地抽搐着,全身都在颤抖。尤其是持剑的右手更是抖得几乎握不住长剑。整个人无风自动,连舌头都似乎打成了一个死结一般无法言语,哆嗦了好一会儿才总算挣扎着说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语:
“饶……你……不得!”
说时迟,那时快,崇祯奋起全身的力气挥出手中的宝剑。自己却不敢看自己杀人的场面,又连忙将眼睛闭上。一闭上眼睛,却觉得眼前那扑地求饶之人既是黄台吉又是张力,然后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股不知名的力量,进入了他的体内,令他着了魔似的精神大振,全身抖动得如同在跳大神一般,手中锋利的宝剑立刻就沾满了鲜血!
被他斩落的人头骨碌碌地滚到了他的脚边,凸目张舌的模样十分恐怖。但崇祯皇帝却浑然未觉,兀自持剑作舞。一路向外“舞”去。正好去端热水的小太监捧了一脸盆热水进来,迎面撞见了崇祯持着宝剑手舞足蹈、眼红脸青的怪异模样,失声叫道:
“万岁爷”
哪知道崇祯皇帝却有如邪灵附身一般,口中发出一声暴喝:“黄台吉,哪里走!”
一语未毕,长剑一挥,血光四溅,又是一颗人头落地!
与此同时,被杀的小太监手中的热水盆翻落下来,热水四溅。一半泼到了崇祯皇帝的身上,烫着了他。
经此一烫,崇祯的神智突然清醒了过来,一个颤抖之后。他的眼睛恢复了正常,举目一看屋里的满地血腥和两具尸体,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长剑,长剑上满是血迹,他登时目瞪口呆得连心跳都几乎停止了,连忙丢开了手中的剑。
接着。崇祯皇帝发狂似地喊了起来:“来人来人啊!”
喊了两声没有人回应,崇祯的心里便更加的惊惧、害怕。他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人,以往所处死的人犯也不过是口头上下达个命令而已即使被凌迟处死的圆嘟嘟,他也不曾亲自观过刑!
崇祯被自己连杀两人的行为给吓住了,两只眼睛看了看地上的人头和尸体,小腹一热,又**了……
突然,崇祯喉咙里逼出了一声尖锐的叫喊,双手蒙住脸、抱住头,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再把头埋进膝盖里,接着便“呜呜呜”地痛哭了起来!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张力仰视夜空,只见天上繁星点点,冷冷地说出了这一句话。
现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然则刚才夜生又送来第二封京师的飞鹰传书,间隔只短短的半个时辰金国入寇宣府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北京城!
崇祯皇帝连夜召集百官,商讨应对之策,而对张力的处罚,已经被抛诸脑后了!
张力身后同样一夜未眠的高元良,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眼光看着张力,张大人。
高元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张大人变了,变得愈发强大起来!
这种强大,不单纯是说团山军的实力暴涨,而是张大人整个人的个人气质领袖的气质!
高元良不知道汉高祖刘邦和本朝太祖朱元璋到底是散发着怎样的气质,才能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但是,张大人的气质,他高元良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
高元良也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浮现出“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名字,或许历朝历代的太祖,只有这二位是出生平民吧?
还记得蓬莱县初遇张大人之时,他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小郎中,与那泗水亭长和化缘小和尚的出身差不多。
后来历经种种磨难,正如少爷,呃,不,大人经常说的那句话一样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的打击,使张大人渐渐成熟了起来。他在蓬莱县时还有几分青涩,在南京城中还有几分俏皮,而在北京城以后,几乎就是迅速成长,再也不复往日的模样。
张大人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
人,竟然可以成长如斯?
这,恐怕就是天命所在了吧?!
一时间,高元良心思飘得有点远了,内心深处一种渴求建功立业,扬名青史的想法突然无比强烈起来!
第363章金州守将一♂
李达明乃是“投降标兵”李永芳的侄儿,现在是汉军旗正白旗的统领。
就在两个月前,李达明跟着女真主子们一道攻下了辽南的金州卫城和旅顺城,后来女真主子回了沈阳,辽南这两座城池就交由他来防卫。
这尼玛以后简直是辽南的土皇帝呀,定然比叔父李永芳在沈阳城混得还要开心快活!
李达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一口气娶了五房小妾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李统领拼死拼活,每次打仗比真鞑子还要凶残百倍,图个啥呢?不就是这点意思么
……
可惜好景不长,李达明甚至还来不及烧第二把火大汗黄台吉在十五万大军征明前夕,也不知哪个女真贵族嚼舌头,说是汉人统领辽南,终究不妥。黄台吉“从善如流”,
所以给李达明派了个顶头上司前来。
故而李达明最近很不开心,金州卫城来了个顶头上司,他以后又要像在沈阳城中一样,夹起尾巴做狗啊,不,夹起尾巴做人了。
新来的金州卫城女真守将是正白旗的牛录额真索伦多,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一个,不过却是正白旗旗主多尔衮的心腹。
鞑子一个牛录三百人左右,长官便是牛录额真了。李达明领着三千多的汉军旗,兵力十倍于索伦多不过,然并卵,李达明依然要在索伦多面前当孙子。
今儿个一大早,李达明还在床上搂着新娶来的小妾胡天胡帝,侍卫们便来通报,牛录额真索伦多大人召李达明速去守御官厅议事。
李达明很快穿上了衣服,匆匆赶到守御官厅。一进官厅大堂,李达明赫然看见自己手下的小把总米房明竟站在牛录额真索伦多身旁,满脸谄笑地说着什么……
一见此情此景,李达明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然则也只是“一下子”而已,很快他又恢复了常态因为牛录额真索伦多正盯着他看呢!
索伦多二十多岁。原本也只是正白旗旗主多尔衮的心腹侍卫罢了。要说他的来历,得先从黄台吉和多尔衮说起政治,永远都是那么肮脏。
奴儿哈赤一生儿子众多,黄台吉是第八子。而多尔衮是第十四子。也不知道“八”是不是代表“发”,反正在奴儿哈赤末年,黄台吉后来居上。他在汗位的争夺中渐渐超越
了其他成年皇子,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
但是,此时奴儿哈赤的大福晋。也就是相当于“皇后”,是多尔衮的亲生母亲阿巴亥,却与黄台吉没有一个永乐通宝的关系。
皇后,向来在皇帝死后,对于立嗣有着极大的发言权。黄台吉先下手为强,逼迫阿巴亥为奴儿哈赤殉葬。
阿巴亥答应了殉葬的要求,作为交换,要求黄台吉以后照顾一下自己的亲生儿子多尔衮和多铎。当时黄台吉拍着胸脯,当着众人的面那是麻溜地一口答应了。
然则,多尔衮在母亲死后多年。依然只混了个和硕额真,连贝勒爷都没混上。
若是多尔衮的母亲泉下有知,一定会化作厉鬼,前来找黄台吉索命这也只能说明她头发长,见识短,玩政治太嫩了!
以阿巴亥“大福晋”的身份,联络几个摄政王共扶多尔衮上位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偏偏她相信了黄台吉自己当大汗,照顾你儿子的鬼话。
阿巴亥肯定没读《三国演义》,估计她只认识蒙古文。不认识汉字。可惜黄台吉那可是熟读三国呀,学着曹公一句“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就让她满怀期望地殉葬
了……
多尔衮一直混得不咋的,后来女真王公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很有些闲话传入黄台吉耳中。黄台吉汗位已固,多尔衮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便赏了个正白旗的旗主给他。
这索伦多,从多尔衮母亲殉葬之后,便“忠心耿耿”地跟着多尔衮历经艰难困苦。好不容易主子多尔衮当上旗主了,自然他也荣升牛录额真。
说白了。这索伦多眼水还不错,烧冷灶烧成功了。
现在,他可是多尔衮跟前的红人,又岂会将李达明放在眼里?
“李达明,先前本额真刚到金州卫城之时,你说全金州卫的明军都被杀光了,对吧?”索伦多冷冷地瞥了李达明一眼,嘴里蹦出的话更冷。
李达明浑身一哆嗦,舌头打起结来:“额……额真大人,是……是啊……”
话刚出口,李达明猛地意识到,恐怕事情有些不对
那米房明先前是宁远小苍峰的山贼,后来被明军剿灭,来沈阳投靠自己,封了一个把总的官儿。
顺带一提,历史上金国的汉人仆从军准确的说应该是叫汉军旗因为真正的汉八旗是在黄台吉末年才成立的,然则也不知为什么,张力穿越而来之后,汉奸嗷嗷多,黄台吉
在崇祯五年便成立了汉八旗。只是汉八旗的编制暂时还是用的明制,例如把总、千总等等。
金国的牛录准确来说是一种部落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人数也不定,基本编制是三百人,但也有千余人的,全凭大汗的旨意。汉军旗显然不太适合用牛录这一编制,
故而暂时用的是明制。
李达明记得米房明麾下的二百余“二鞑子”乃是驻守金州卫城西南的兔儿屯,他怎么突然跑回卫城来了?
“啪!”索伦多猛地一拍桌子,怒道:“好你个李达明,竟敢蒙骗本官!”
李达明心神一凛,正惊疑间,又听到索伦多继续说话了。
“兔儿屯昨日来了一队明军,约摸七八百人,将屯子占了去!这还了得?!”
李达明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难道还有东江镇的溃兵?先前金州卫城和旅顺城攻击都颇为顺利,明军战死的和投降的之外,确实也还有少数人跑了,难道是……
米房明笑嘻嘻地附和索伦多道:“额真大人,这部明狗溃兵穿着黄龙那狗贼的孝衣,军中还带着一口棺材,正是黄龙的!”
李达明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原来米房明这狗贼越过自己直接跑去找索伦多,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364章墓地
当初金州卫城的明军守将,东江镇总兵官黄龙的下落众说纷纭。有说自杀的,有说死于乱战的,反正尸首一直没有找着,确实让李达明很不爽破城获得敌军长官的尸首的话,那可又是大功一件,可是找遍了全城都没找到。
现在这一队突然冒出来的明军溃兵,竟然带着黄龙的尸首,这尼玛简直就是唐僧肉啊!
金国大汗黄台吉对于明军总兵级别将官的首级那是非常看重的,正如崇祯二年攻打北京城之故事。当时黄台吉在北京城下将沿途击杀的明朝总兵官赵率教等人的首级高高悬挂,严重地打击了明军的士气。
眼下大汗正在征明途中,若是将总兵官黄龙的首级送到军前,那一定是大功一件呀!
也只短短一瞬间,李达明就明白了形势这份大功跟自己没份了,显然已经被牛录额真索伦多视为禁脔……
果不其然,索伦多直接就开口了:“那队明狗约摸七八百人,按说去一百女真勇士就足以打败他们了,不过”
顿了一顿,索伦多剑眉一挑,冷冷地接着道:“这次却要将所有明狗全数歼灭,不许有任何一人逃脱!李达明听命!”
李达明硬着头皮上前两步,朗声应道:“末将听命!”
“你他娘的不长记心是不是?狗奴才!”索伦多顿时就火了,因为他来金州卫城以后就再三强调过,以后李达明必须自称“奴才”。
“奴才听命”李达明悻悻地回了一句,索伦多心头火这才渐渐平息。
“呸,狗奴才!听着,你带两千汉狗跟本额真出阵!”
“喏”
李达明有些气不过,小声地道:“额真爷,小的呃,不,奴才大汗已经许奴才抬了籍,现在也是正白旗的呢!”
索伦多顿时火冒三丈。怒斥道:“没听见本额真说你手下的两千汉狗吗?本额真可没说你!你手下两千人都抬籍了?!”
“唔”
……
兔儿屯位于金州卫城西南六十里,张力当初选择这个地方作为辽南鞑子的墓地,实在是存了一番心思在里面。
还记得两年前,自己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有一次与安子聊天他说他姐姐当初就是嫁到了兔儿屯,后来遭了鞑子的兵灾,全屯都被屠戮一空……
若是可能,张力甚至还想第一战收复莲花屯或者孔家庄,也不知那孔老爷和孔夫人还在世么?
虽说当初自己受了些白眼。不过若是没有给孔夫人治病得到那许多粮食银子的话,母亲宋秀娘就无法安置,自己也不可能去蓬莱县……后面的一切遭遇,说到底还得感谢孔府那些钱粮呢!
可惜莲花屯和孔家庄乃是在金州卫城东南,自己从西边登陆,现在是不可能先打那里的。
此刻张力和高元良站在兔儿屯东边的一座小山岗上,浓密的树林很好地掩饰住了四千人马。而不远处兔儿屯中,伊泽带着一千人正伪装成“明军溃兵”,在那驻扎着,等待金州卫的鞑子前来攻打。
很老套的战术。诱敌而已。
“元良,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选择兔儿屯作为诱敌之地吗?”
高元良站在张力身后,先前一直在琢磨着形势兔儿屯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伏击地点。在兔儿屯南边,还有虎牙屯,那里地势险要,更加适合伏击……
高元良微眯着眼睛,沉声道:“大人,依属下见解,这兔儿屯地势似乎不如虎牙屯险要呢!那虎牙屯三面临山,一面靠河。要进入其间必须走一段三里左右的狭长谷地。咱们若是在那里设伏的话,定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力微微颔首,笑着道:“嗯,不错。那里确实是一处伏击的绝佳之地。”
高元良见张力赞同自己的看法,不由得心里有些纳闷,看向张力的眼光带着几分疑惑之色似乎是在说,既然虎牙屯更适合伏击,为什么咱们不选择那里呢?
张力眼睛看着东边金州卫城的方向,淡淡地道:“咱们知道虎牙屯地势险要。建奴又岂会不知?他们若是龟缩在金州卫城不出来,只派小股兵力前来,那咱们的诱敌之策就失败了。元良你要知道,攻城的话咱们伤亡太大,而野战则是我军以重击寡。扬长避短,才是行军打仗最最重要的方面,而无需拘泥于教条。如何让敌人放心大胆地前来兔儿屯,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高元良神情一凛,显然明白了张力的用意,不由得连连点头,钦佩地道:“末将受教了!”
顿了一顿,高元良接着道:“大人,这次咱们伪装成东江镇总兵官黄龙的溃军,还专门炮制了一口棺材,说是装着黄龙的尸首鞑子最重视高级将官的首级,那金州卫城的守将肯定会倾巢而出呢!毕竟这里的东江镇溃兵都是些孤军,没有任何外援,鞑子也不会想到竟然有人会登陆辽南……”
张力淡淡一笑,小声地道:“以利诱之,十事成**。为人、做官、打仗,都是如此以后你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善加运用,同时也要警醒自己,不可被敌人所诱!”
“末将明白了!”
两人正在说话之际,突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张力和高元良立刻迎上前去。果不其然,马上之人正是斥候队长夜生。
夜生拨马来到张力和高元良身前,翻身下马,行过军礼之后,急促地道:“大人,金州卫城的鞑子果然倾巢出动,人数约摸在两千多人!”
张力微微颔首,而高元良在一旁则更是万分钦佩若是在虎牙屯设伏,鞑子肯定不会倾巢而出!
张力眼睛中一抹精光掠过,平静地道:“真奴多少人?二鞑子多少人?”
夜生连忙回答道:“真奴约摸三百,领头之人看装束应该是牛录额真,想必是他那个牛录全数出动了。二鞑子约摸有两千之数,领军的是李达明,此人属下认得……”
张力微微有些诧异,脱口而出道:“你认得?”
夜生点点头,道:“以前他来宁远卫城打过仗,乃是汉奸李永芳的侄儿!”
张力冷冷地道:“数典忘祖之辈!自作孽,不可活!”
第365章善后
思忖良久之后,温体仁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正当周延儒等着看温体仁笑话的时候,温大人开口了:“诸位,眼下军情紧急,依本官之见,朝廷便如崇祯二年之故事,用当时皇上定的对策应对即可!”
这话一落地,满朝大臣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尼玛,果然不愧是老奸巨猾的温体仁!他现在用崇祯二年皇帝的应对之策,就算后面事有不谐,又有谁敢放个屁出来?皇上当初的应对之策,温大人照搬,事后谁敢追究?
周延儒顿时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心头不住地滴血:温贼果然老辣,哼哼,这样一来,他便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了唉,看来扳倒温老贼的事儿“任重道远”,还得从长计议才是呀!
大臣们都很清楚崇祯二年,鞑子入寇,圆嘟嘟勤王那次朝廷是如何应对的,由于是先前皇帝批准的策略,故而也没人冒出什么杂音来。
温体仁意味深长地瞥了周延儒一眼,心中冷哼一声:想跟老夫斗,你还嫩了点!
很快应对之策便定了下来:
其一,即刻宣布京师戒严,调集附近和京师内所有的兵力保护城池;
其二,发出羽檄,召蓟辽总督洪承畴火速率军入关抵御建奴军队;
其三,征募四方援兵,入京勤王。
紧接着,羽檄和诏书也以最火速的“八百里加急”发了下去!
……
金州卫兔儿屯。
人生不如意,十之**。战场风云变化,正如人生一样,又岂是可以处处遂意的?
张力有些无奈,剧本再一次不按套路来因为团山军,暴露了。
眼下张力已经将五千大军尽数集结在兔儿屯内,反正敌人已经知道己方人数,在搞什么设伏那都是扯淡。
兔儿屯是个军屯,也有屯墙,不过屯墙只有五、六尺高。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一米五左右,又能防得住什么?且不说高度,屯墙东南西北四面,到处都是豁口。城防几乎等于零,也就是聊胜于无罢了。
兔儿屯占地还算宽敞,这些年屡屡遭兵灾,过后也还是有人迁徙到这里来居住譬如现在,屯里住着一百多户百姓。总共也就四五百人而已。
张力一打下兔儿屯,便已经将所有百姓尽数转移到附近的深山之中。每户人家发了几斗粮食,让他们进山避难。很显然这里将会有一场大战,没必要让这些百姓死于战火。
兔儿屯的关帝庙够宽敞,所以临时成了张力的“前敌指挥部”。
此刻,张力正端详着缺了一条胳膊的关二爷的神像,心里不免有些腹诽:看来关二爷也护不住兔儿屯的百姓,这里屡屡遭兵灾,怪不得庙里的关二爷缺条胳膊也没人修缮……
高元良在张力身后,隐隐猜测出了他的心思。也不免有些唏嘘。很快,张力收敛起了心思,转过身来,对高元良道:“元良,鞑子是怎么知道咱们虚实的?先前攻打兔儿屯的守军时,咱们也只出动了几百人而已,后来大部队更是直接开到了山上,没有在兔儿屯驻扎”
高元良神情有些黯淡,随后脸上又有些潮红,咬牙切齿地道:“听夜生打探来的消息。那建奴的两千多人原本向兔儿屯进发,后来好像有人向鞑子通风报信,估计就把咱们的虚实尽数告诉了鞑子……”
“有人?”张力慢慢地咀嚼着这两个字,良久之后。他长叹了一声,不再说话。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愿意做人,而愿意做狗……
前脚张力才给那几百人的兔儿屯百姓每家发了几斗粮食,后脚他们中某个人就跑去通风报信。邀功请赏了!
具体是哪一个,张力只要将那数百人尽数捉来,自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