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匡九合-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古人对人参有一种天生的崇拜,总以为包治百病,其实根本不然。
大道至简,若要张力来处理的话,预防这次的瘟疫,使用后世最最常见的某些药材就完全够了。
这次的瘟疫自己虽然不敢说有什么把握,但是只要有机会详细诊治的话,不说能将病人治好,但至少自己开的药方会对症一些。
张力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到底要怎么才能救治那些染病的百姓。
如果没有济世医社插手,相信凭借自己在蓬莱县鹊起的声望,若是治愈几例瘟疫患者的话,那么大家一定会相信自己的。
可是济世医社来到蓬莱县以后,张力发现自己在人家眼里什么也不是,想单独救治病人根本就不可能。
张力轻轻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一定要等最合适的时机,现在还远远不是!
曾医令一脸正色道:“医丞大人,瘟疫无情,人命关天啊!城内普通百姓虽说负担不起,不过还是有很多殷实人家可以承受的。若是因为咱们济世医社没有及时通告药方,导致城内也瘟疫爆发的话,恐怕……”
陆医令道:“白虎人参汤主治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确实很对这次瘟疫的症状——而且人参兼有培本固原之疗效,当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见陆医令也赞同自己的意见,曾医令微微颔首示意。而厅中众人也都一致赞同。
穆医丞见大家意见一致,捋须沉吟半晌,开口道:“曾医令,你明日准备一天,后日便以济世医社的名义,张榜公布咱们推荐的药方,就用这白虎人参汤吧。”
“遵命!”曾医令朗声应道。
穆医丞想了想,轻轻摇摇头,叹了口气:“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济世医社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穷苦百姓无药可治。陆医令,你找城内富户募捐些银两,购置些药材,人参就用沙参代替。每天在县衙外支起三口大锅,熬制些汤药给百姓吧。”
陆医令一听“募捐”两字,顿时喜上眉梢,这可是个发财的大好机会!
陆医令连忙拱手一礼:“谨遵医丞大人之命,属下一定尽可能为百姓们多募集些药资。”
穆医丞点点头,又交待了几句,便宣布散会。
济世医社众医士和登州府的一众郎中们各自散了,张力走在人群之中,突然想起一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石膏!
张力此前心中的药方就有这一味药材,所以让康兴安采购了很多石膏,现在蓬莱县的石膏存货已经不多了,根本不够大量使用的!
如果济世医社的人追查石膏异常被采购的事,恐怕很快就会查到自己身上!
怎么办?
若是将石膏退回去,那就只能以低价卖给药铺。亏本事小,可还是不稳妥。若是落到有心人眼里,也说不清会生出什么是非。
回春堂事件之后,张力想事情总是要多想一层才好。
不过有一点张力很确定,那就是绝对要想个办法将石膏处理掉。因为若是济世医社发现自己囤积居奇的话,那便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张力朝着灯笼街自己的院子慢慢走去,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一般,丝毫没有什么头绪。
……
明月楼近来生意很一般,瘟疫来袭,又哪有那么多人肯在外抛头露面呢?
不过今天二楼的三间雅间早早被恒兴行的范老板包下,却只有中间的一间宴客,左右隔壁的两间都只有恒兴行的小厮在喝茶望风。
明月楼的徐掌柜一点也不奇怪,恒兴行财大气粗,范老板又多次叮嘱宴客之时恐怕泄露商行秘密,连上菜都是恒兴行自己的人端上楼去。
虽说隔行如隔山,不过做酒楼的徐掌柜也深知商场如战场的道理。若是恒兴行的商业秘密被对手刺探,那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恒兴行的大掌柜范庆安,此刻正坐在一张黄花梨椅子上。只见他左手捧着一杯茶,右手轻轻掀着盖子,一边微微吹着气,看来是准备细细品味这杯美茶。
范庆安身旁,还立着一名穿青袍的心腹,年纪约摸三十出头,比范庆安年轻很多。
“呸!”范庆安将口中茶水吐了出来,把茶杯重重放在了案几上。
范庆安怒道:“这明月楼什么时候敢店大欺客,蒙蔽到我范庆安头上来了!范澄,去把徐掌柜给我叫来!”
那唤作范澄的心腹也是范氏宗族的子弟,在恒兴行历练,很受范庆安器重。
范澄心里一凛,心知不好:怕是这茶叶入不得掌柜的金口。范庆安喜茶,这在蓬莱县商圈里无人不知。怪不得刚才进来时徐掌柜随手递了自己三钱银子,想必是让自己美言几句。
范澄陪着笑脸道:“掌柜的,您忘记啦,咱们蓬莱县闭城已经快半个月了!本来登州府闹兵灾,存货就少,徐掌柜几次派人来咱们店里采买上等茶叶,可是咱们也缺货呀!”
范庆安一拍脑门,似乎记起了这事,怒气稍稍消了一些,啐道:“也不知这瘟疫什么时候才算完,我府上的好茶也不多了!”
范庆安看着地上的茶叶,道:“连明月楼都只有这种一芽三叶不入流的龙井了,其他酒肆可想而知!这开城门以后第一拨货物,必须得由咱们恒兴行弄进来高价售卖!”
范澄知道范庆安从来只喝一芽一叶的极品龙井,眼见掌柜的略微消了气,连忙道:“掌柜您放心,淮安府那边已经安排妥当了。这边瘟疫一结束,银钱赚到手,那边咱们范家的商队第一时间就进登州府!”
范庆安点点头,又道:“这次我把恒兴行所有货物的采购全部停了,虎鞭也贱卖了,单单进了辽东人参这一项,不能有半分差池!”
范澄是范庆安的心腹,很多事情范庆安都是让他去办,故而他也是范庆安最最心腹之人。
范澄走到门前,招呼了一声,很快便有明月楼的店小二进来将地面收拾干净。
待店小二出去之后,范澄才又走到范庆安身旁,小声道:“济南的范太爷让您将虎鞭亏本折让给南京那边的商行,自然有他老人家的道理。咱们现在筹得了银钱,全部进了人参,而且人参都提前运进了蓬莱,只等那边……”
范澄话还没说完,门外小厮的声音便传了进来:“掌柜,曾医令驾到!”
范庆安连忙起身,大声道:“快快请曾医令进来。”
范庆安和范澄两人到门前迎接,只见曾医令青衣小帽,一身便装,很快走进了房间。
范澄退至门口,垂手而立,隐隐有些把门的意思。
;
第三十四章蟹宴
日暖车行人欲昏,麦风浅浅落篱门。
半江野水合诸涧,十里梨花成一村。
若晨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有些愣神。
灵儿随侍在马车内,见小姐似乎若有所思,却也不敢打扰。
国公府的马车队从清溪小筑出来已经好几日了,一路上行程并不快,每日只走二十里路程。所以向东走了好几天,也才刚过福山县而已。
过了福山县,继续东行的下一站便是宁海州。
若晨的大哥,英国公世子张世泽,便在宁海州等她。
蓬莱县前脚爆发瘟疫,若晨后脚便收到了大哥张世泽的书信,要她前往宁海州。
至于大哥为什么会在宁海州等他,信中却没有提及……
原本以为自己偷偷逃出了国公府,没想到一举一动都还是在大哥的监视之中!
若晨微微摇头,苦笑了一声。
这次蓬莱县的瘟疫来势凶猛,连济世医社的人都赶来了,也不知张力怎么样了,他对瘟疫可有应对之法?
看他年纪比自己大不了两岁,又哪里见识过瘟疫?恐怕也是束手无策吧?不过有济世医社的人在,想必瘟疫很快就会被控制住吧?
若晨思绪还在跑马,忽然一股寒风从窗外吹来,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小姐,起风了。”灵儿的声音传来,若晨微微点了点头,将窗帘拉上。
……
登莱总兵张焘亲自率领麾下一千火器营兵和两千辅兵,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蓬莱县城西的黄土山。
这里的防疫大营早已人去营空,不过还好流民们只是四散奔逃,并没有一把火将大营烧个精光。
张焘一身白色的山文字甲,头戴铜盔,盔顶一根长长的有如避雷针一般的顶针,煞是显眼。他胸前并没有护心镜,而是雕着狮子纹。
明制,武将一、二品补子乃是狮子,这副山文字甲胸前雕刻的雄狮,隐隐透露着张焘正二品登莱总兵的身份。
张焘的腰部以下则穿着铁网裙和铁网裤,足穿铁网靴。
这一身行头看上去,颇有些辫子戏中满清鞑子将官盔甲的意味。
后世人们在辫子戏中经常赞叹鞑子武将盔甲精美,殊不知鞑子本是蛮夷,他们高级武将的盔甲样式,几乎都是照搬缴获的明军盔甲,依其样式制成。
张焘四十多岁光景,虽说正是身强力壮的年纪,这一身重甲穿着却也着实不轻。
来到防疫大营之后,张焘下令那两千辅兵迅速修复大营,将此作为营寨。很快营寨被整理出来,大军开拔本就带有行军帐,兵士们长途跋涉,此刻都进帐休息,只留少许卫兵戍守。
军大帐很快被搭建起来,此刻张焘带着手下游击和千总正在帐中议事。
火器营游击将军吴德明乃是张焘心腹,否则张焘也不会让他执掌登莱镇兵步、骑、辎、车、火各营中最为重要的火器营。
张焘正在看着桌子上的地图,吴德明开口道:“总戎大人,此前据夜不收来报,流民分散于蓬莱周边乡村,并没有聚集在一处。”
明代总兵官的别称是“总戎”,“戎”有军务的意思,显然比“兵”字雅致得多。
张焘抬起头,沉吟片刻,缓缓道:“此次济世医社的叶医卿亲自传令于我,只需将疫民全部集中于蓬莱县城之外,严加维持秩序即可,倒也没必要过多杀戮。”
“医卿大人真是菩萨心肠呐!”
“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不过总戎大人面对的都是大明赤子,能有这番胸襟真真是了不起啊!”
……
吴德明和帐内众将纷纷称颂叶医卿有悲天悯人之心,顺带也吹捧了张焘一番。
张焘原本压根就不想掺和进这趟这浑水,奈何先前派来的李游击手下的兵士染病大溃,医卿大人亲自下令,自己这才不得不来。
张焘沉吟片刻,开口道:“众将听令!全营分为二十小队,每队五十火器兵,五十辅兵。待休整完毕以后,留一千辅兵在蓬莱县城西门筑营,其余兵卒全军出击!每队兵士由将官各走各的路线,或乡或村或镇,将所有流民悉数带到蓬莱县城西门外的新大营!路线怎么进发,等会吴游击会给你们下达指令!”
营中众将齐声应诺:“是——!”
张焘旋即又厉声道:“勿让兵卒接触流民,每队择一大嗓门的兵卒喊话即可。不听号令者,乱铳打死!”
众将又重重地道了声喏:“是!”随后纷纷出帐,各自安排整顿兵卒去了。
吴德明却没有立刻离去,待众将散去之后,他从怀中掏出一只竹管,将其递给了张焘:“总戎大人,这是刚收到的来自京师的飞鸽传书……”
张焘神色一凛,赶忙接过竹管,弄掉封泥,将其中的信纸取出,细细察看起来。
吴德明眼观鼻鼻观心,垂手立于张焘身侧,眼神丝毫也不往信纸上瞅。
良久,张焘叹了口气,颓然道:“这蓬莱县,可真是是非之地啊……”
张力带着康兴安和高元良赶到李家头口店时,却见大门紧锁。
待张力敲门问询杂役之后,才知李掌柜是被王县丞叫去县衙了,说是济世医社下令蓬莱县要征用全城所有头口店的车马,现在李掌柜正在县衙。
无奈之下,张力只得留了口信,让杂役带信给李掌柜,请李掌柜回店以后来灯笼街一趟。
杂役认识张力,满口答应之后,张力才悻悻地带着康高二人折返回家……
直到二更天,院子外面才传来李掌柜急促地敲门声。
张力和康兴安、高元良三人都无心睡眠,正围坐在厢房中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一听见敲门声,康兴安立刻出去开门。
很快康兴安便带着李掌柜走进了房间,李掌柜对着张力一揖,开口道:“让小神医久等了!”
张力点点头,道:“李掌柜言重了。”
康兴安给李掌柜看了座,李掌柜谢过安子,问张力道:“不知小神医找我有什么要紧事儿?”
张力微微一笑,道:“也不瞒李掌柜,在下确实遇到一桩难事。”
李掌柜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上挂着恭敬的神色:“小神医曾经救过我三代单传的儿子,不管什么难事,只要在下能帮上忙,小神医但讲无妨。”
张力故作神秘地道:“原本在下想发笔横财,奈何身在济世医社众人的眼皮底下,现在看来却有些不方便了!”
这话听得李掌柜一头雾水,满脸疑惑地看着张力。
张力沉吟片刻,叹了口气,道:“济世医社马上就要公布这次瘟疫推荐的药方,而我,却提前猜中了其中的一味药材!”
张力多留了一个心眼,自己心中的药方自然不会轻易告诉李掌柜,临时想了这么一套说辞。
嘶——李掌柜倒吸一口凉气,惊道:“小……小神医居然这么神?不知济世医社推荐的药方中,小神医猜中的是哪一味药材?”
张力淡淡地道:“石膏!”
李掌柜一惊:“石膏?”
张力点点头道:“我提前进了许多石膏,原本打算屯起来小赚一笔。可是……”
李掌柜也是心思灵敏之人,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小神医不曾想济世医社这么快就要公布药方,而现在蓬莱县城各大药铺中石膏短缺?”
张力叹了口气:“正是!可我偏偏又参与了济世医社的讨论会,这泄露消息,中饱私囊的罪名——”
李掌柜彻底明白了:小神医本是想发一笔横财,可惜药方公布太快,各大药铺来不及补货,这就很容易引火烧身了。
李掌柜开口问道:“小神医需要在下做什么?”
张力道:“你不曾参与过济世医社的讨论,自然不会提前知晓药方,所以我想将我这里的石膏原价折让给你。我记得你岳父在城里有一处药铺,一旦药方公布,你们可以大赚一笔!”
李掌柜大喜道:“如此最好!小神医放心,待石膏卖了,你我五五分账!在下又怎敢让小神医吃亏?”
张力微微一笑,道:“那就这么定了。只是这石膏需要半夜转运,白天人多眼杂。你现在回去准备,一个时辰以后,来我府上取货。”
李掌柜道了声喏,匆匆离去。
还没到一个时辰,李掌柜便赶了一辆小驴车来到张力府上。
张力留了一部分备用,其余多出来的石膏便让李掌柜尽数拉走了。
这事可算是告一段落,张力和康兴安、高元良三人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张力还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耳朵里隐隐传来嘈杂的声音。
张力蓦地醒了过来,发现天色才刚刚微明而已,辗转反侧几次之后,却是再也睡不着,便起身披衣,来到院子中洗漱。
古时刷牙穷人用柳枝,富人用青盐。山东临海,境内有多处盐场,眼下局势混乱,私盐泛滥,官府也管不过来。张力漱口用的便是买来的海盐,虽说比不上上等的青盐,但也还可以凑合着用。
洗漱完毕,张力身后传来康兴安的声音:“少爷,城外嘈杂声音很大,也不知是不是生了什么变故?”
张力回头一看,只见安子一副睡眼惺忪的神态,于是笑道:“等会收拾停当,我们去看看吧。”
这时高元良也从屋中出来,三人收拾一番,便出了院门,往城门口走去。
街面上已经有不少人了,显然都想看看城门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没走出多远,突然前面传来一声大喊:“医卿大人进城!闲杂人等,速速回避!”
张力等三人猛地一惊,快步走到街边,街上乱糟糟的人们也都纷纷躲避。
高元良失声道:“医卿?济世医卿叶问天来了?”
张力一脸茫然:“叶问天?”
;
第三十四章蟹宴
日暖车行人欲昏,麦风浅浅落篱门。
半江野水合诸涧,十里梨花成一村。
若晨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有些愣神。
灵儿随侍在马车内,见小姐似乎若有所思,却也不敢打扰。
国公府的马车队从清溪小筑出来已经好几日了,一路上行程并不快,每日只走二十里路程。所以向东走了好几天,也才刚过福山县而已。
过了福山县,继续东行的下一站便是宁海州。
若晨的大哥,英国公世子张世泽,便在宁海州等她。
蓬莱县前脚爆发瘟疫,若晨后脚便收到了大哥张世泽的书信,要她前往宁海州。
至于大哥为什么会在宁海州等他,信中却没有提及……
原本以为自己偷偷逃出了国公府,没想到一举一动都还是在大哥的监视之中!
若晨微微摇头,苦笑了一声。
这次蓬莱县的瘟疫来势凶猛,连济世医社的人都赶来了,也不知张力怎么样了,他对瘟疫可有应对之法?
看他年纪比自己大不了两岁,又哪里见识过瘟疫?恐怕也是束手无策吧?不过有济世医社的人在,想必瘟疫很快就会被控制住吧?
若晨思绪还在跑马,忽然一股寒风从窗外吹来,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小姐,起风了。”灵儿的声音传来,若晨微微点了点头,将窗帘拉上。
……
登莱总兵张焘亲自率领麾下一千火器营兵和两千辅兵,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蓬莱县城西的黄土山。
这里的防疫大营早已人去营空,不过还好流民们只是四散奔逃,并没有一把火将大营烧个精光。
张焘一身白色的山文字甲,头戴铜盔,盔顶一根长长的有如避雷针一般的顶针,煞是显眼。他胸前并没有护心镜,而是雕着狮子纹。
明制,武将一、二品补子乃是狮子,这副山文字甲胸前雕刻的雄狮,隐隐透露着张焘正二品登莱总兵的身份。
张焘的腰部以下则穿着铁网裙和铁网裤,足穿铁网靴。
这一身行头看上去,颇有些辫子戏中满清鞑子将官盔甲的意味。
后世人们在辫子戏中经常赞叹鞑子武将盔甲精美,殊不知鞑子本是蛮夷,他们高级武将的盔甲样式,几乎都是照搬缴获的明军盔甲,依其样式制成。
张焘四十多岁光景,虽说正是身强力壮的年纪,这一身重甲穿着却也着实不轻。
来到防疫大营之后,张焘下令那两千辅兵迅速修复大营,将此作为营寨。很快营寨被整理出来,大军开拔本就带有行军帐,兵士们长途跋涉,此刻都进帐休息,只留少许卫兵戍守。
军大帐很快被搭建起来,此刻张焘带着手下游击和千总正在帐中议事。
火器营游击将军吴德明乃是张焘心腹,否则张焘也不会让他执掌登莱镇兵步、骑、辎、车、火各营中最为重要的火器营。
张焘正在看着桌子上的地图,吴德明开口道:“总戎大人,此前据夜不收来报,流民分散于蓬莱周边乡村,并没有聚集在一处。”
明代总兵官的别称是“总戎”,“戎”有军务的意思,显然比“兵”字雅致得多。
张焘抬起头,沉吟片刻,缓缓道:“此次济世医社的叶医卿亲自传令于我,只需将疫民全部集中于蓬莱县城之外,严加维持秩序即可,倒也没必要过多杀戮。”
“医卿大人真是菩萨心肠呐!”
“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不过总戎大人面对的都是大明赤子,能有这番胸襟真真是了不起啊!”
……
吴德明和帐内众将纷纷称颂叶医卿有悲天悯人之心,顺带也吹捧了张焘一番。
张焘原本压根就不想掺和进这趟这浑水,奈何先前派来的李游击手下的兵士染病大溃,医卿大人亲自下令,自己这才不得不来。
张焘沉吟片刻,开口道:“众将听令!全营分为二十小队,每队五十火器兵,五十辅兵。待休整完毕以后,留一千辅兵在蓬莱县城西门筑营,其余兵卒全军出击!每队兵士由将官各走各的路线,或乡或村或镇,将所有流民悉数带到蓬莱县城西门外的新大营!路线怎么进发,等会吴游击会给你们下达指令!”
营中众将齐声应诺:“是——!”
张焘旋即又厉声道:“勿让兵卒接触流民,每队择一大嗓门的兵卒喊话即可。不听号令者,乱铳打死!”
众将又重重地道了声喏:“是!”随后纷纷出帐,各自安排整顿兵卒去了。
吴德明却没有立刻离去,待众将散去之后,他从怀中掏出一只竹管,将其递给了张焘:“总戎大人,这是刚收到的来自京师的飞鸽传书……”
张焘神色一凛,赶忙接过竹管,弄掉封泥,将其中的信纸取出,细细察看起来。
吴德明眼观鼻鼻观心,垂手立于张焘身侧,眼神丝毫也不往信纸上瞅。
良久,张焘叹了口气,颓然道:“这蓬莱县,可真是是非之地啊……”
张力带着康兴安和高元良赶到李家头口店时,却见大门紧锁。
待张力敲门问询杂役之后,才知李掌柜是被王县丞叫去县衙了,说是济世医社下令蓬莱县要征用全城所有头口店的车马,现在李掌柜正在县衙。
无奈之下,张力只得留了口信,让杂役带信给李掌柜,请李掌柜回店以后来灯笼街一趟。
杂役认识张力,满口答应之后,张力才悻悻地带着康高二人折返回家……
直到二更天,院子外面才传来李掌柜急促地敲门声。
张力和康兴安、高元良三人都无心睡眠,正围坐在厢房中有一搭没一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