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匡九合-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到可靠情报的郑芝龙主力一百五十艘战船悄悄开到了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口,在那里,正停泊着荷兰刘香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当发现明军来袭时,荷刘舰队摆开了一个荷兰战舰居中,海盗船四散策应的防御阵形,明军舰队则在料罗湾东南角展开,以郑芝龙部队为先锋,顺东风采取了两路突击的战术。按照事先布置,明军主力部队全部直奔荷兰舰队,只以辅助部队对付海盗船。同时。他们采用了在欧洲战场从未见过的火海战术。明军150艘战船中,只有50艘是炮舰,其余100条小船全是火船,随着一声令下。在大船火炮掩护下,百条火船蜂拥而上搭钩点火。

一阵喧嚣过后,参战的全部荷兰大型战舰中,两艘刚一开战即被火船搭住焚毁,另外两艘则在炮战中被击沉。此外又被俘一艘,其余几艘全部在受重创后逃走。参战的刘香战船五十艘,全军覆没。

明国水师的主力,正是郑芝龙海盗集团唔,不,郑都督早已被朝廷招安,应该称之为郑芝龙海军集团。

福建南安府郑氏庄园这些天不惜花费重金连番庆祝,正是为了恭贺家主郑芝龙取得如此大胜,往后还不横行远东?

只是,在这喧嚣的连日庆祝宴席之上。有一个人却愁眉紧锁真真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只有她,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荷兰人说白了只来了十多艘战舰而已,通过天主教传来的消息,她知道荷兰国王已经暴怒,正在从欧洲本土和南美征调船只,要与远东的敌人决一死战!

欧洲人的重点向来都不是远东,所以料罗湾轻敌惨败之后,整个欧洲立刻同仇敌忾,听说与荷兰掐架的英国人也凑上来与荷兰签订了停战条约。发誓要教训远东的这群泥腿子!

她原本是为了汤若望而到郑家的,因为汤若望目前正在给郑芝龙铸炮由于汤若望还没完成铸炮事宜,所以她的行程也耽搁了下来。

郑芝龙听说她是徐光启徐大人的女儿,顿时肃然起敬。将她奉为上宾。因为郑芝龙也是一名天主教徒,他在天主教中还专门有一个名字,叫尼古拉这是见之于史料记载的,所以,郑芝龙也可以称之为尼古拉o郑……

而“她”,自然就是久未露面的徐静萍了。

郑芝龙的正妻是日本人。姓田川,没名字,一般称为田川氏。因为郑芝龙发迹之初,乃是在日本混饭吃,跟着当时的大海盗李旦混。说起郑芝龙的发家史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反正大伙儿知道他老婆是日本人就ok了。

悲催的是,与“我大清”不同,至少在明代,日本那是属于“蕞尔小国”,与后世的索马里、阿富汗可以划等号……

娘家人不给力呀!所以田村氏在郑家备受排挤,特别是郑芝龙的二姨太刘氏乃是福建南安本地人,膝下也是有儿子的。

刘氏与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虎交好,俨然已经结成了利益同盟……

这日午后,徐静萍正在厢房午休,正在半梦半醒之际,忽然耳朵里传来“唰”地一声!徐静萍本来就没有睡熟,立刻从床上翻身而起,一抬眼就看见桌子上用一把小匕首钉着一张纸条。

徐静萍连忙走到桌前,取下纸条一看,眉头紧紧地蹙了起来。

……

辽东的天气愈发的冷了,今冬第一场大雪悄然而至,整个锦州城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在团山军休整的这个月里,团山军文工团开始了辽东大巡演,团长柳如是带着手下的文艺工作者们,走遍了锦州、宁远、金州、复州、盖州、海州等地。

而张力也出席了锦州城的文艺演出,再之后便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陪着家人度过了难得的团聚时光。

说是团聚,其实还少一个人徐静萍。张力的女儿上个月跟着真如居士一起来到了锦州城,张力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做囡囡,眼下她已经是宋秀娘的掌上明珠。

这日晌午,张力在内宅花厅陪着若晨赏梅。两人对坐在一张小案几前,案几上摆着一壶温酒,而伺候一旁的灵儿姑娘则不停的扇着炭火,花厅中倒也不觉寒冷。

张力满斟了一杯酒,敬了若晨一杯,笑着道:“若晨,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赏花喝酒了。来,我敬你一杯。”

若晨微笑着举起小酒杯,掩面一饮而尽,脸上顿时飞起了一丝红晕。

喝完这杯酒之后,若晨小声地问道:“夫君,我知道静萍给你来信了。她信里写的什么?”

顿了一顿,若晨脸上的红晕更红了:“你不会以为,我会吃静萍妹妹的醋吧?”

第435章交待一♂

张力哈哈一笑,从怀中掏出徐静萍的密信,递给了若晨:“你自个儿看去,又没写什么肉麻的字眼……”

若晨连忙接过信笺,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将信看完之后,若晨抬起了头,眉头微蹙,开口道:“这个汤若望难道真的如此重要?他现在为郑家做事,一时半会也不会离开,静萍妹妹就这么等着,也不知还要多少时间呢!”

张力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静萍性子最是执拗,认定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顿了一顿,张力眼睛微眯,接着道:“不过这一次我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很快便要将她接回锦州来。她一心完成徐光启徐大人发扬光大天主教的遗愿,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她却舍近求远了呀!”

“舍近求远?”若晨微微有些错愕,疑惑地看着张力。

张力右手手指轻轻叩击案几,淡淡地道:“汤若望有大名,确实不假。但是,要传播天主教,却也不见得只有靠他一人。以前我不敢说,现在以我的实力,要捧出一个比汤若望声望大十倍的人来,那是易如反掌之事!”

若晨看着自己的丈夫,心中暗自有些吃惊,但是理智告诉她,张力并没有说大话。如今团山军的实力放在整个大明朝也是首屈一指的,张力扶植一个传教士,确实很容易。

若晨本也是聪明伶俐之人,故而也只短短一瞬间,她猛地意识到了什么,脱口而出道:“南京城的容克什先生?”

张力笑而不语,站起身来,看着花厅外含苞怒放的腊梅,云淡风轻地道:“陆上已无敌手,但缺时间而已。可是海上,团山军还差得远呐!”

若晨顺着张力的话茬,问道:“夫君有意海事?”

张力微微一笑过后。以一副前所未有认真的表情看着若晨,一字一句地道:“这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我辈又岂可置身事外?建奴?冢中枯骨耳!我的敌人,不在东北。而在遥远的西方。”

“啊大航海时代?”

“唔,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

沈阳城的雪比锦州还要大,可以说是暴雪。下着如此大的雪,人们也只能在室内猫冬。什么也干不了。

至少在崇祯六年年末的时候,后金国上下一致认为,金国的储君乃是大阿哥豪格。这也不稀奇,毕竟这时候后世的顺治皇帝福临,还没有出生呢!

沈阳故宫呃,这年月叫沈阳宫殿比较合适崇政殿内,金国大汗黄台吉正与大阿哥豪格“探讨人生”。

整个宫殿显得略微有些冷清,偌大的大殿之上,只有他们父子二人而已,所有的侍卫太监。都被黄台吉屏退了。

豪格有些纳闷,也不知父亲大冷天的,今日将自己召入宫中,到底所谓何事?

就在豪格忐忑不安的时候,黄台吉开口了:“豪格,父汗最近总感觉胸闷气短,时常伴随眩晕之症,恐怕……唉,有些事情,我还是要向你交待一二。”

豪格一听这话。顿时菊花一紧,一颗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黄台吉看了一眼豪格,叹了口气,道:“豪格。你可知我大金国立国的根本是什么?”

豪格略一沉吟,自信满满地道:“骑射!”

黄台吉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之色,微微摇头,叹道:“错了。”

豪格智商有些捉急,挠了挠头,疑惑地看着父亲:“孩儿驽钝。还望父汗指点一二。”

黄台吉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豪格身边,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豪格,我问你,你要据实回答。若说聪慧,父汗比之汉人,如何?”

“父汗英明神武,聪明绝世,岂是那汉人可比的?”

“说实话!”

“呃”

“……”

黄台吉瞪了豪格一眼,颇有自知之明地道:“若论聪慧,耍权谋心计,父汗远不如汉人。就说那范先生,也不过区区明国一个秀才出身的人罢了,在我大金国就能纵横捭阖,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父汗,范先生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呀!”豪格先前是看不上范文程的,不过最近黄台吉让他跟着范文程学习帝王心术,而豪格要讨父汗欢心,那就算是装也要装出对范文程敬佩无比的,毕竟是老师么!

黄台吉摆了摆手,冷冷地道:“范先生自然也是有才干的。不过父汗想说的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顿了一顿,黄台吉接着道:“豪格,你知道汉人为什么叫汉人吗?”

“啊?汉人为什么叫汉人?不叫汉人,难道叫汉狗啊?父汗不是再三叮嘱我,不准我再叫他们汉狗了吗?”豪格一脸茫然地看着黄台吉。

黄台吉登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就豪格这智商,真是恨不得一脚将他踹死拉倒……

然则现在黄台吉终究还没生出福临来,只得语重心长地对豪格道:“汉人之所以叫汉人,那是因为在两千年前,有个朝代,叫做汉朝。”

“啊汉朝!孩儿知道,刘皇叔建立的汉朝么!啧啧,要说刘皇叔,那可是个大英雄,据说与大美女貂蝉有染”

“闭嘴!你读过的书,就只有《三国演义》么?”

“孩儿没读过,只是听过,听说书先生说的呢!”

“……”

黄台吉终于忍不住了,“啪”地扇了豪格一个耳光,直将豪格打得一愣一愣的。

过了好半晌,黄台吉才吐了口唾沫,教训豪格道:“那汉朝的开国皇帝叫刘邦,乃是个小地痞。他也没什么本事,心眼也不多,跟聪明睿智那更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去!可是,他会用人!他自己不聪明,就找聪明的人来帮他,譬如什么张良、萧何、陈平;他自己不懂军事,就找军事专家来为他效力,譬如韩信……”

豪格摸着脸上火辣辣的五指印,他智商捉急归捉急,却并不是脑瘫,这会儿终于明白了过来,用一种哭腔小声地道:“孩儿明白了!父汗是教训孩儿,咱们女真人脑子没汉人好使,那就拿汉人当枪使,为我所用!”

黄台吉终于长出一口气,难得地称赞了豪格一回:“你总算不是个傻子!不过还有一点要记得,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拿汉人当枪使的同时,也要防着一点!”

“孩儿明白了!”

第436章安置

当英国公张之极风尘仆仆,带着崇祯皇帝的圣旨冒着大雪赶到锦州城之时,张力在督师衙门热情的款待了他。

自己的老丈人英国公虽说有些势利眼,不过终归是若晨的父亲,这长辈的关系是无法改变的好在英国公是个聪明人,远比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和田弘遇聪明多了。

和聪明人打交道,可以省很多事情,至少英国公不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经过这些天的冷眼旁观,国公爷心思又活泛了起来,以他几十年的阅历看来,大明朝已经摇摇欲坠,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而自己的姑爷张力,现在所做的事情,在他眼里看来,简直就是赵匡胤的翻版!什么世袭罔替的公爵与之相比,简直弱爆了。诚然,这些话是不能宣之于口的。若是将来若晨生下子嗣,岂不是二世祖?

由于有了这一层不可明言的心思,英国公来到锦州城后,心情一直很好甚至,他心里还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

此刻,辽东督师府会客厅中,张力和英国公张之极寒暄过后,话题渐渐步入了正题。

英国公首先宣了皇帝的旨意,无非就是要求张力出兵南下入关,将祸害山东的张献忠灭掉。对此,张力不置可否,一言不发。

英国公一点也不着急,山东的事儿说白了跟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现在最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

英国公见张力不说话,只得硬着头皮开口了:“贤婿,你在辽东连战连捷,现在威名已经冠于天下,实在是可喜可贺。但有一桩事情,老夫觉得有些……有些……”

张力微微一笑,看了英国公一眼,正色道:“国公爷但讲无妨。”

英国公语气非常恭敬。现在他在张力面前丝毫不敢托大。他眼中闪着几滴泪花,感概地道:“贤婿,老夫在京城日子可是相当难过呀!唉,此事一言难尽。老夫细细为你道来”

张力不由得眉头皱了起来,不管英国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毕竟他是自己的老丈人,属于自家人,怎么就在京城过得不如意了?

英国公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张力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本张力在关内关外连战连捷,异军突起,让英国公脸上大大有光,而且地位也上升了很多。但是,随着张力在辽东推行的内政改革,京师中的舆论风向慢慢发生了变化。

譬如张力颁布的那《屯田御寇暂行条例》,几乎将地主阶层连根拔起,所有土地都建设成大农庄,辽东从此再无“地主”一说。单单只这一点,便触碰到了大明朝“衮衮诸公们”的底限。

在他们根深蒂固的思维里。张力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张力如此做,恐怕居心叵测他们可不管什么百姓的福祉,只认为张力是在收买底层百姓的人心!

而且张力不贪财不好货,这尼玛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等事?哼哼,正是应了那一句“王莽恭谦未篡时”!

王莽在西汉末年,其实最初也是自诩为改革家,与现在的张力何其相似乃尔?!

鉴于张力军事实力强大,所以朝廷明面上并没有说什么,背地里流言蜚语可就多了去了。

所以,连带着英国公张之极的日子也难过了起来。没人敢说张力什么,却有人拿英国公出气,一时间弹劾英国公的奏折多如牛毛。

甚至英国公有一次上朝的途中,从街道两旁蹦跶出几个“刺客”。高呼着“除国贼”的口号要行刺于他,虽然有世子张世泽护卫周全,但也将英国公吓得着实不轻……

张力越听越火,这批狗娘养的衮衮诸公们,常言道打狗还要看主人呐倒不是说老丈人是“狗”,而是话丑理端。直白归直白,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欺负自己的老丈人,那就是打自己的脸!

再说了,英国公确实有些毛病,但那是自己家的事儿,以后自己也有把握将他改造,却轮不到朝廷上那帮伪君子作践他!

张力腾地一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走到一脸委屈之色的英国公跟前,冷冷地道:“岳父大人无需挂怀,从今天开始,您老人家生病了,就留在锦州疗养吧!唔,岳母大人和世子也一并接来锦州,他们需要照顾你。”

顿了一顿,张力眼神微眯,淡淡地接着道:“我倒要看看,朝中那些伪君子们,谁敢放出个屁来?!”

英国公大喜过望,连声应诺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张力决定给英国公定一个基调,免得这势利眼老丈人有些出格的想法,于是郑重地道:“岳父大人也知道我的脾气,您是若晨的父亲,便也等同于我的父亲。在团山军的地盘里,我已经想好了你们如何生存。”

英国公心头一惊,连忙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字这毕竟关系到自家人往后的生活,也不知张力到底怎么个意思?

张力沉吟片刻,淡然道:“以后爵位这些东西都要废除,但是你们家的荣华富贵却并不需要担心。往后,乃是大航海的时代,赚自己国家老百姓的血汗钱那简直太落伍了,以后要赚外国人的钱。这才是长久之道,想必岳父大人也知道,我大明朝最富的人是谁?可不是什么地主官绅哟……”

英国公脚下一个踉跄,颤声道:“大明朝最富之人,岂不是那郑……郑芝龙?贤婿是说我们家以后做海商?”

张力微微点头,不肯再说。

英国公对于张力这个安排,简直可以说是喜出望外。毕竟身份地位再高,譬如那内阁首辅温体仁,蝇营狗苟一辈子,为的是个啥?还不是银钱?若是能做大海商,赚外国人的银子,那可是比守着些田地庄园强太多了。

张力见老丈人对自己的安排非常满意,于是将话题拉回了崇祯皇帝的圣旨上:“国公爷,皇上的旨意,以你之见,该当如何处置?”

第437章送上门来

当天津水师抵达宁远中右所负责运送团山军南下山东平叛的时候,张力只用了一招,便将其据为己有所有水师官兵足额预支发放一年的饷银。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没有必要弄得太过复杂。

当然,对朝廷那边,张力声称水师船只负责运送兵员、粮草,还需要“支援”一段时间至于这段时间到底是多久,目前朝廷滚滚诸公们也不敢去问,只要团山军能搞定山东的张献忠,那就万事大吉了……

因为在他们眼中,天津卫那破破烂烂的百十艘船,也没什么卵用。既挡不住建奴的大军,也防不住流贼,每年还伸手要银子,实在是鸡肋一般的存在!

张力不嫌弃,所以团山军在水师的护送下,南下山东,兵力不多,只有一万而已毕竟张力的主要防范对象,目前还是东北方向的建奴。

天津水师,啊,不,团山水师目前除了支援团山军南下山东作战,还有一个任务,便是收复辽东诸岛屿。

那里都是些鞑子汉军旗的散兵游勇,先前投降了后金国,却也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战斗力基本等于五,俗称战五渣。让陈正操练手么,总不能让他去与郑芝龙刚正面不是?

这次南下山东,张力乃是亲征,因为在他穿越而来的头一年里,与这个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

没有任何悬念,团山军从登州府蓬莱县上岸以后,大本营便设置在了蓬莱。

登州府衙现在是张力的指挥所,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只是物是人非,当年的登州知府已经因为孔有德的事儿被杀头了。而继任的知府姓刘,在张献忠大军杀入莱州府,逼近登州的时候,便挂印潜逃,不知所踪。

整个山东目前已经陷入恐慌之中。但凡有点条件的人都阖家逃亡南方避难,留在城里的无非也就是些穷苦百姓。随着团山军的强势进驻,至少在蓬莱县城,人心渐渐稳定了下来。

登州府衙二堂内。张力与卢象升正在议事。由于辽东乃是团山军的根本之地,故而高元良便坐镇锦州城,负责留守事宜。而此次随张力南下登陆山东的,乃是卢象升。

这也是应有之义,毕竟团山军自从立军之初便是与女真人、蒙古人、汉奸二鞑子作战。并未与农民军交过手。而卢象升正好可以弥补此一弱点,他先前长年与流贼作战,战果彪悍,可谓百战百胜。

大厅内的墙壁之上挂着一副山东地图,详细程度只能说是“呵呵”,比团山军辽东的地图差太远了。

张力微微摇了摇头,却也只能将就用着。张力忽然想起一桩事情,正是关于这军用地图。还记得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小鬼子派出大量间谍测绘我国的地图,等到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人手中的地图远比**用的详细太多。抗战伊始日寇高歌猛进,除了装备兵员全数占优之外,未尝没有这地图的一份功劳。

张力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这军事地图一定要走在战争的前面,切不可大而化之……

张力收敛起心思,对卢象升道:“象升,现在我团山军已经在蓬莱县完成了集结,下一步如何行动,你有什么想法?”

卢象升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开口道:“大人,流贼的作战方式与咱们之前的敌人都不相同,恐怕比建奴还要难打……”

张力微微有些错愕,卢象升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张献忠部农民军的战斗力强过建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呀!

卢象升见张力面露疑惑之色。知道他心中所想,缓缓地道:“大人,若说将流贼打跑,那么团山军可以打二十倍以上的流贼。可若要歼灭流贼主力,那可就太难了……”

原来流贼作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声势吓人。主力却并不多。譬如张献忠这只南下山东的流贼,人数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当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百姓,核心的老贼悍匪只有两三万人。

这便是农民起义军的可怕之处,他们可以在段时间内裹挟海量的百姓充作炮灰,只要核心力量不损失,杀几十万百姓又有什么用呢?

偏偏,这些老贼悍匪全都是马军,俗称“老营”,打仗如何先不必说,风声一旦不对跑起路来那就跟一阵风一般。

张力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朝鲁的骑兵并没有跟随自己南下毕竟海船运输骑兵非常麻烦,效率也不高。若是没有骑兵,张献忠要跑还正拦不住!

良久过后,张力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象升,拦不住就拦不住吧!此次没有骑兵出阵,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先不去想吃掉张献忠,咱们先打一仗,打出威风来!”

卢象升点了点头,沉声道:“正是如此!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也绝不可轻敌大意!”

张力与卢象升又仔细推敲了一番,定下了团山军接下来的一些进攻路线。

……

就在张力和卢象升头疼不能全歼张献忠的时候,济南城中的张献忠却压根也没将团山军放在眼里。

“八大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