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匡九合-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骶熘猓饷狻⒓跚崃诵矶嘧锓浮=酉吕幢闶嵌ㄒ钦唐肥岱馇捉爻迹永袂淄醮埔韵赂鞣馇淄酢⒖ね跬废巍C鞴慕到子械略蚍饬斯惩酰⒅倜鞣饬嘶乘惩酰锌上卜饬酥撬惩酢:撼嘉墓僭蛞苑段某獭⒑槌谐氲热朔直鹑未笱俊⒀康鹊取
这里面最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便是正白旗旗主多尔衮,终于被册封为睿亲王了。
就这样,整整忙碌了一个多月,这些“典章制度”正式确立,“我大清”总算是正式粉墨登场了。一切就绪之后,接下来所要进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征讨朝鲜国。
黄台吉下了征伐朝鲜国的诏书
“朝鲜紧邻我大清,早已于天聪元年与我约为兄弟之国,朕称帝前曾遣使致书。怎奈朝鲜国王竟不接见,亦不纳书,并喻令边臣固守鸭绿江其与我大清断绝、心向敌国之意已明。当是时,朕欲派兵出征。怎奈称号在即,时机不宜。如今我大清国中无事,兵强马壮,正所谓时机已到,朕意已决……”
这番话在金国百姓看来。我大清“仁至义尽”,朝鲜国不过一蕞尔小国,两面三刀,实在是该收拾他们了。
实际上,朝鲜国一贯秉承墙头草的尿性,这不一听说金国大老爷被明国那什么团山军吊打,还丢了许多土地,顿时无比膨胀起来。非但短视地与后金国,啊,不。我大清断绝关系,甚至那朝鲜国王李倧还叫嚣要反攻辽东,打到南京去建都估计他连南京在哪都不知道吧?
要说朝鲜自嗨的尿性与“我大清”实在是如一丘之貉,有道是不作死便不会死,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我大清”虽然被张力吊打,那尼玛还能被棒子反了天去?
黄台吉招来了前次奉旨出使朝鲜国的英俄尔岱和马福塔两人,令他们把当时的情形和朝鲜的现况再作了一次报告,让群臣对朝鲜的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以对征讨朝鲜的决策产生共鸣。一时间,“我大清”的王公大臣个个义愤填膺。誓要生死活剥了朝鲜国王才肯罢休。
实际上,黄台吉征伐朝鲜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并不是外交受辱便要兴兵进攻若是外交上打打嘴仗便决定武力进攻的话,那也太low了。
这些年“我大清”从明国劫掠而来的人口增加得太快。原本辽东土地就不太适合耕种,我大清那几乎年年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全靠劫掠而来的金山银海找晋商买粮食。可是在团山军的打击下,晋商通往沈阳的商路比之前艰难了不少。这并不难理解,在古代粮食的长途运输损耗是非常巨大的,晋商现在只能绕道科而沁蒙古前来沈阳。注定了携带的粮食比以往少了很多,而且价格还嗷嗷贵。
以前靠抢劫还能勉力维持,但是现在团山军在辽东强势崛起,我大清想要抢一把估摸着也不容易了……别到时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明国抢来财货,却被团山军“截胡”,那他娘的就太划不来了。
还是那句老话,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生意可没人做!
形势逼迫之下,黄台吉必须找到一劳永逸解决粮食危机的办法来才行。他和范文程等人商量过无数次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解决“我大清”粮食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征服朝鲜,令其年年进贡。
所以,悲催的朝鲜再一次躺枪了……
朝鲜国数百年来以农立国,除了在万历十九年到万历二十六年间曾经遭受倭国的丰臣秀吉大军入侵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战事。农业年年丰收,积谷满仓,是最好的讹诈对象啊,不,进贡对象,没有之一。
最最重要的是,若是一百分满分的话,明国边军的战斗力在我大清看来是属于“战五渣”了,战斗力为五嘛!可是朝鲜国的军队,战斗力只有零点一,可以忽略不计……
远交近攻“我大清”向来是不屑为之,不过先弱后强这尼玛是必须懂的,先捏爆最弱的那蕞尔小国再说其他。到时候积蓄了实力,才能说到与团山军决一死战不是?
其实早在天聪元年,后金国的军队就已经横扫过朝鲜国一次了。当时的主将派的是阿敏,带了数千满八旗和两万多新“投诚”的二鞑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渡过了鸭绿江,前后两个月时间,打得朝鲜国王李倧和满朝文武望风而逃,最后送了厚礼来舔着脸求和才罢兵。
这还没到十年,朝鲜国就要与我大清翻脸,在黄台吉看来,真真是些记吃不记打的玩意!
明国出了个张力,已经让我大清很头疼了,尼玛朝鲜那帮龟孙子也敢跳出来与大清国作对?
这些年来,朝鲜国文恬武嬉,朝野上下丝毫没有“生聚教训”一番,比起这段时间实力扩充了数十倍的我大清来说,差距就更遥远了这一次征伐朝鲜,可以算是“十拿九稳”了呢!
第453章让他去
“天佑大明,天佑皇上呀!那张力虽然跋扈,形同割据,可是陛下您想想,他占据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他占着辽东与建奴死磕,朝廷正可以积聚实力,专心剿贼呢!而且此次朝鲜国求援,也正可以下令让张力去填坑!”
温体仁一席话说得崇祯皇帝连连点头,他思索片刻之后,有些不自信地问道:“那张力,会救援朝鲜国吗?恐怕……”
温体仁捋须微笑,淡淡地道:“皇上下圣旨明告天下至于他救不救朝鲜,那就是他的事了……”
“唔爱卿言之有理!”崇祯皇帝反应了过来,是呀!这尼玛反正朝廷是让你张力去救援朝鲜,你离得最近,不是你又能是谁?若是张力不去救,那就不是朝廷的“锅”,“背锅侠”就是张力了!
哈哈,还是温爱卿老成谋国,成功将“锅”甩掉呀!
“朕意已决,着内阁拟旨,宣示天下,令张力发兵救援朝鲜国!”
“皇上圣明,臣遵旨!”
……
大明崇祯八年的夏天一如往常,在小冰河期里,辽东的夏季不温不火,完全没有酷暑难耐的感觉。虽然天气并不炎热,但是锦州城却显得十分忙碌,一股大战即将到来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城池,甚至笼罩着整个辽东。
后金国,呃,不,现在应该叫满清,已经十万大军兵发朝鲜,这,对于团山军来说一定是个机会。
张力在知道满清征讨朝鲜的第一时间,便下达了一级战备令,大量战兵开始从辽东各个城池往辽东集结,甚至远在山东的卢象升也派来了两万战兵。
与清国的决战,便要开始了吗?
所有人都热切的期待着,虽然张力还没有正式下令出征,只是集结兵力和战备物资而已,可是所有人一点也不怀疑。或许数日之后,张大人就要下令攻打辽阳,乃至沈阳……
事实上,张力也确实是如此打算的。满清重兵在外,兵力分散,乃是最好的机会。虽说辽阳、沈阳并不好打,毕竟满清也购买了大量的火炮,但是张力并不在乎这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不成团山军的榴弹炮是吃素的?
可是,就在团山军积极准备出征辽阳的最后时刻,朝鲜国的使者赶到了锦州,泣血求援……
锦州都督府,团山军正在召开一场军议。
团山军在辽东的高级将领尽数出席,卢象升由于镇守山东,故而并没有他的生硬。张力依然高坐在帅位之上,左手边坐着高元良。右边第一个位置空着,然后是潘霸天、木头、朝鲁、陈正操等人。
会议已经进行了小半个时辰,所有人的意见都很统一,那就是重演当初“围魏救赵”的一幕,狠狠地干辽阳、沈阳,若是能攻下满清的都城的话,他们占领朝鲜又有个卵用?
大家的意见发表完以后,张力却不置可否,一个人静静地想着心事……
“静静”是谁大家都不清楚,不过众人都是面露焦急之色。一齐将目光投向了高元良“老高”在团山军中是仅此于张力的存在,现在官衔也是辽东都督了,手下管着潘霸天、木头、朝鲁这些总兵官呢!
高元良将众人急切的眼光收入眼底,抬头看了张力一眼。却见张大人竟然也在看他!
高元良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开口道:“大人,大家的意见很统一,您看……”
高元良开了口,其他人也都将目光投向了张力,等着他一锤定音。以张力的性格。眼下这种敌人后方空虚是他最最喜欢的,应该会抓住机会一举端了建奴的老巢吧?
张力却并不下决断,而是开口问高元良:“元良,你知道鞑子从西洋买来的火炮,数量有多少?”
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秘密,眼下辽阳、沈阳城中,自然也是有团山军情报部的眼线,敌人要将重炮安放在城墙上,动静也小不了,不可能瞒得住城中之人。
高元良略一沉吟,朗声应道:“郑家船队一共运输了三次,每次火炮都不下百门。”
张力点了点头,扫视了余者众人一眼,沉声道:“鞑子现在的火炮乃是从西洋购买,火力并不差。眼下我团山军的新式火炮也只有三四百门,并不见得完全碾压敌军。”
自家事自家知,先前团山军的新式榴弹炮也是经过试射了的,火力还算强大,可也没有强到碾压一切的地步。这种新式榴弹炮最大的优势,便是机动力了。譬如鞑子这次购买的西洋火炮,口径很大,也很笨重,并不适宜野战。
然则现在鞑子是用火炮守城,压根也不需要什么机动力,此消彼长之间,团山军的榴弹炮并没有太大优势。
虽说团山军还有犀利的线膛枪,但是攻打坚城要塞,火炮对于攻守双方的重要性是远超一切。如果团山军在火炮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也不说就一定打不下辽阳、沈阳,但是这仗恐怕并不会出现什么一边倒的情况。
然则,孙子有言,兵凶战危,任何时候在战场之上,又岂有必胜之仗?
说不得,只要将士用命,攻下敌人的城池,也是可能的。众将默然不语,一直镇守宁远中右所的潘霸天却站了出来,上前两步,对张力道:“这攻城战打的是消耗,我团山军生产炮弹的速度远超鞑子,大人无需多虑!”
潘霸天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纸面上的实力分析来看,火炮对攻的话,团山军至少不会落于下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战争旷日持久的打下去,鞑子终有弹尽粮绝的一日,而团山军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团山军若是现在攻打辽沈的话,胜率并不小。
可是,张力迟迟不下决断,让众人又觉得心里没底,到底张大人是怎么个意思?
坐在帅位上的张力神色很平静,所有的计算都已经在他脑海中过了一遍……好半晌过后,张力站了起来,神色自若地道:“仗,是要打的,但不是攻城。”
第453章让他去
“天佑大明,天佑皇上呀!那张力虽然跋扈,形同割据,可是陛下您想想,他占据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他占着辽东与建奴死磕,朝廷正可以积聚实力,专心剿贼呢!而且此次朝鲜国求援,也正可以下令让张力去填坑!”
温体仁一席话说得崇祯皇帝连连点头,他思索片刻之后,有些不自信地问道:“那张力,会救援朝鲜国吗?恐怕……”
温体仁捋须微笑,淡淡地道:“皇上下圣旨明告天下至于他救不救朝鲜,那就是他的事了……”
“唔爱卿言之有理!”崇祯皇帝反应了过来,是呀!这尼玛反正朝廷是让你张力去救援朝鲜,你离得最近,不是你又能是谁?若是张力不去救,那就不是朝廷的“锅”,“背锅侠”就是张力了!
哈哈,还是温爱卿老成谋国,成功将“锅”甩掉呀!
“朕意已决,着内阁拟旨,宣示天下,令张力发兵救援朝鲜国!”
“皇上圣明,臣遵旨!”
……
大明崇祯八年的夏天一如往常,在小冰河期里,辽东的夏季不温不火,完全没有酷暑难耐的感觉。虽然天气并不炎热,但是锦州城却显得十分忙碌,一股大战即将到来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城池,甚至笼罩着整个辽东。
后金国,呃,不,现在应该叫满清,已经十万大军兵发朝鲜,这,对于团山军来说一定是个机会。
张力在知道满清征讨朝鲜的第一时间,便下达了一级战备令,大量战兵开始从辽东各个城池往辽东集结,甚至远在山东的卢象升也派来了两万战兵。
与清国的决战,便要开始了吗?
所有人都热切的期待着,虽然张力还没有正式下令出征,只是集结兵力和战备物资而已,可是所有人一点也不怀疑。或许数日之后,张大人就要下令攻打辽阳,乃至沈阳……
事实上,张力也确实是如此打算的。满清重兵在外,兵力分散,乃是最好的机会。虽说辽阳、沈阳并不好打,毕竟满清也购买了大量的火炮,但是张力并不在乎这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不成团山军的榴弹炮是吃素的?
可是,就在团山军积极准备出征辽阳的最后时刻,朝鲜国的使者赶到了锦州,泣血求援……
锦州都督府,团山军正在召开一场军议。
团山军在辽东的高级将领尽数出席,卢象升由于镇守山东,故而并没有他的生硬。张力依然高坐在帅位之上,左手边坐着高元良。右边第一个位置空着,然后是潘霸天、木头、朝鲁、陈正操等人。
会议已经进行了小半个时辰,所有人的意见都很统一,那就是重演当初“围魏救赵”的一幕,狠狠地干辽阳、沈阳,若是能攻下满清的都城的话,他们占领朝鲜又有个卵用?
大家的意见发表完以后,张力却不置可否,一个人静静地想着心事……
“静静”是谁大家都不清楚,不过众人都是面露焦急之色。一齐将目光投向了高元良“老高”在团山军中是仅此于张力的存在,现在官衔也是辽东都督了,手下管着潘霸天、木头、朝鲁这些总兵官呢!
高元良将众人急切的眼光收入眼底,抬头看了张力一眼。却见张大人竟然也在看他!
高元良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开口道:“大人,大家的意见很统一,您看……”
高元良开了口,其他人也都将目光投向了张力,等着他一锤定音。以张力的性格。眼下这种敌人后方空虚是他最最喜欢的,应该会抓住机会一举端了建奴的老巢吧?
张力却并不下决断,而是开口问高元良:“元良,你知道鞑子从西洋买来的火炮,数量有多少?”
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秘密,眼下辽阳、沈阳城中,自然也是有团山军情报部的眼线,敌人要将重炮安放在城墙上,动静也小不了,不可能瞒得住城中之人。
高元良略一沉吟,朗声应道:“郑家船队一共运输了三次,每次火炮都不下百门。”
张力点了点头,扫视了余者众人一眼,沉声道:“鞑子现在的火炮乃是从西洋购买,火力并不差。眼下我团山军的新式火炮也只有三四百门,并不见得完全碾压敌军。”
自家事自家知,先前团山军的新式榴弹炮也是经过试射了的,火力还算强大,可也没有强到碾压一切的地步。这种新式榴弹炮最大的优势,便是机动力了。譬如鞑子这次购买的西洋火炮,口径很大,也很笨重,并不适宜野战。
然则现在鞑子是用火炮守城,压根也不需要什么机动力,此消彼长之间,团山军的榴弹炮并没有太大优势。
虽说团山军还有犀利的线膛枪,但是攻打坚城要塞,火炮对于攻守双方的重要性是远超一切。如果团山军在火炮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也不说就一定打不下辽阳、沈阳,但是这仗恐怕并不会出现什么一边倒的情况。
然则,孙子有言,兵凶战危,任何时候在战场之上,又岂有必胜之仗?
说不得,只要将士用命,攻下敌人的城池,也是可能的。众将默然不语,一直镇守宁远中右所的潘霸天却站了出来,上前两步,对张力道:“这攻城战打的是消耗,我团山军生产炮弹的速度远超鞑子,大人无需多虑!”
潘霸天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纸面上的实力分析来看,火炮对攻的话,团山军至少不会落于下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战争旷日持久的打下去,鞑子终有弹尽粮绝的一日,而团山军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团山军若是现在攻打辽沈的话,胜率并不小。
可是,张力迟迟不下决断,让众人又觉得心里没底,到底张大人是怎么个意思?
坐在帅位上的张力神色很平静,所有的计算都已经在他脑海中过了一遍……好半晌过后,张力站了起来,神色自若地道:“仗,是要打的,但不是攻城。”
第455章没他们什么事!一♂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张力一锤定音,下了决断。
这两年多时间以来,即使最初大字不识一个的木头、朝鲁等人也都逐渐识字,并且学习了不少经典兵书,对于张力说出孙子的这句话并不陌生。
张大人不止一次的说过,即使强如“米帝”,当了世界警察,吊打一切的国家,最最优先考虑的也是“伐谋和伐交”,并不是一味的浪战。
“米帝”是谁张大人也不解释,估摸着是哪个西洋强国吧?为什么就没听说过呢?
攻城战向来是填人命的绞肉机,不到万不得已,确实是需要避免的。
现在张大人如此说,意思就是攻城乃是最后一步才考虑的事情,那么团山军难道看着朝鲜国被鞑子征伐,还是勤练“内功”而无动于衷?
张力站起身来,走到大厅的墙壁前,看着悬挂着的大幅辽东地图,缓缓地道:“现在我团山军与鞑子对峙的前线是海州、辽阳一线,那辽阳城城防坚固,鞑子又集结了重兵和新买了大量火炮,并不好打。”
张力转过头来对众人道:“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鞑子屡屡绕开辽东坚城,从宣府入寇大明,每次都能获得巨大的收获。我之本意,若是从朝鲜国那边直接进攻建州卫也就是鞑子的老巢赫图阿拉,定然可以一举动摇鞑子的统治根基!”
大厅里众将顿时恍然大悟,绕开鞑子的坚城要塞辽阳城,而从朝鲜方向出兵攻击鞑子的老巢,真真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要知道,不管是辽阳还是沈阳,鞑子占领也不过十数年时间罢了,只有那建州卫城赫图阿拉,才是女真人几百年世代居住之地。那里并没有什么坚固的城防,攻城难度远远小于攻打辽沈。若真能一举攻占赫图阿拉,到时候再从海州卫出兵。便是东西夹击之势,刚建立的清国顷刻间就要灰飞烟灭!
高,实在是高!
看着众将一脸钦佩的神色,张力微微颔首。下达了命令:“陈正操!”
“末将在!”
“团山水师立刻做好准备,将运兵船和战船尽数集结在宁远中右所,等待运送大军赴朝作战!”
“末将领命!”陈正操一脸肃容,朗声应诺。他所掌控的团山水师,在团山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毕竟眼下团山军控制的辽东、山东两地都临海嘛。
接下来,张力向高元良下达了军令,此次赴朝作战一共出兵四万,大军立刻向宁远中右所集结。
一顿安排下来,每个团山军将领都有自己的任务,甚至连朝鲁的骑兵队也要随军出征,显然张大人在为攻击建奴老巢做准备了。
……
朝鲜国的首尔在明代,甚至在以后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并不叫首尔,而是叫汉城。也不知后世的2005年。棒子是觉得这个“汉”字让他们不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硬生生地将老祖宗定的名字改成了英文读法。
汉城的正式称呼是在明代形成,更早一些的时候,汉城叫做汉阳。其实不管是汉城也罢,亦或者汉阳,这个名称的来由都是因为一条河流汉江。汉阳的意思是“汉水之阳”,汉城的意思大概便是“紧邻汉江的城市”。
朝鲜国现在是所谓的李氏王朝,建立的时期大概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末年。在他建立朝鲜王国之初,首都乃是在开城,不过短短几年之后便迁都汉城。从此这里便一直是朝鲜国的都城。
清军大举南下鸭绿江,占领义州、平壤、开城之后,兵锋直至汉江北岸。
不得不承认,朝鲜国的陆军战力零点一。不过水师却大不一样。在万历年间朝鲜与大明联军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时候,陆地上大明的总兵官李如松吊打日军,而水师方面则是朝鲜国的李舜臣将倭国水师打得落花流水。
朝鲜水师名将李舜臣之后,朝鲜国原本引以为傲的水师也逐渐没落。孔有德的船队在租借了郑家的一些战船之后,在汉江入海口席毛岛一带与朝鲜水师连续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在一次次海战过后。朝鲜终于彻底失去了制海权,任由孔有德的运兵船开进汉江。
清军得以乘船渡江,很快便攻克了汉城。
……
碧蓝的海面吹来呼呼的海风,经过大半天的航行,团山军的船队抵达了群山港。
张力从船上下来的时候,整个群山港的朝鲜文武官员尽数匍匐于地,迎接来自“****上国”的援军。
群山港位于朝鲜国南部,大致相当于后世韩国的西南部,现在汉城已经失守,张力不得不变动登陆的地点。原本按照张力的计划,后世朝鲜战争中美军登陆的仁川港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仁川是良港,并且距离汉城很近,团山军登陆以后,可以沿汉江布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汉城如此快的失守,仁川港也落入了清军手中没有办法,登陆的地方只能再往南,于是朝鲜西南部的群山港便成为了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