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匡九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老者帽顶是银子制成,定然是六至九品的官儿!

待看到老者胸前鸂鶒纹之时,张力确定了眼前这名老者竟然是堂堂的七品知县大老爷!

“呔!大人问你话呢!”一名随从怒喝一声,才把张力从惊愕中拉了出来。

张力身子微微有些发抖,紧张到了极点。

七品县太爷级别的,放在后世就是市委书记的角色。张力在后世除了在新闻中看过,又哪里亲眼见过?更别说这么大个官儿,还当面问自己话。

张力猛咬了一下舌尖,剧烈的刺痛感强迫自己镇静下来,轻轻吐出一口气后,应道:“在下张力,是一名郎中。”

那老者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显然对张力的年纪有些疑惑。

老者没有发问,张力又如何敢多言,迅速低头对着受伤孩子的穴道运针。

“大人,这厮竟然不识礼数!”

“小小贱民,见到大人居然敢不下跪?!”

“大人,小的赏他几个大耳刮子,好让他识识礼数!”



第八章初到蓬莱县一♂

老者身旁的众随从一脸义愤填膺,老者却一摆手:“没事!先救治宣儿要紧!”

张力心里有些忐忑,自己确实不识礼数,原本脑子里也没有见官必跪这种等级概念,现在听随从们这么说,心里也有些惴惴。

不过,若是救好了这孩子,想必那官儿不会责怪吧?

张力也无暇多想,又取出三支金针,刺入耳朵中的肾上腺、皮质下两穴之中。耳穴里穴道众多,有神门、盆腔、肾上腺、皮质下、对屏间等等穴道。

两针已经扎了进去,孩子逐渐神志清明起来,眼睛也渐渐有神,啼哭声也小了许多。

见张力颇有些章法,那孩子明显有了好转,老者在一旁看见了,也微微颔首。

就在此时,一名中年文士小心翼翼走到老者身边,轻声道:“父亲,事态紧急,咱们还是——”

老者点点头,看了张力一眼,然后对那文士道:“路上没有郎中,把这人带上。”

说罢,老者自顾自地往马车方向走去,几名随从紧紧跟随而去。

张力正欲取出人中穴之针,那文士开口道:“你叫张力?”

张力抬起头来,只见这文士头戴九华巾,身穿石青色锦袍,腰间绑着一根白色荔枝纹银带,脚下丝鞋净袜,一看就知道是官宦子弟。

张力微微点了下头,等着文士继续往下说。

士道:“很好。宣儿就有劳你医治了,跟我们走吧。”

康兴安有些纳闷,忙道:“我们要去卫城呢!”

士皱了皱眉:“卫城?你们去卫城送死?”

张力连忙给康兴安递了个眼色,然后起身对文士一揖:“医者仁心。先生放心,我既然出手相救,自然会救人救到底的。”

士向他和煦地一笑,缓声道:“随我们走吧。”

那文士特意腾出车队中的一辆马车,让张力、康兴安带着孩子坐在上面,他自己也亲自乘坐此车。看来是专车专用,只为路上张力方便救治小少爷。

孩子的娘乘坐的是另一辆马车,她是不可能与外人共处一车的。

约摸一盏茶的功夫,车队缓缓出发。这一次,马夫们显然吸取了此前的教训,没敢行得太快。

马车之内,张力运针已毕,遂将金针收了起来。此时孩子已经睡去,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了。

张力知道,这孩子是脑震荡,具体什么程度还不太清楚,现在又没有后世的那些科学仪器检测,只能慢慢观察,徐徐治疗了。

不过这帮人到底是什么来路呢?张力心中暗忖道。

士见张力将金针全都收拾停当,口中带着几分疑惑道:“没事了?”

张力道:“已经没有性命之忧,不过后面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脑疾难治易复发,医书上有此一说。”

士带着几分赞赏的神色道:“你小小年纪,针灸之术竟如此高超,不知师从何人?”

张力还没回答,康兴安抢着道:“力哥儿是‘蓬莱医仙’梦中授业!”

士哂然一笑道:“我看你医术不错,自然会有出头之日,又何需装神弄鬼?”

张力也笑了:“失礼了。”

士见张力不肯说,也不便追问,车内一下子又沉默起来。

那文士呆呆地看着睡着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祥之色。

张力心中已经隐隐有些猜测,于是开口问道:“先生,他是你的孩子?”

士点点头,微笑着看向张力,道:“你,很好。若是能逃出生天,金银财宝随你挑。”

逃?!

什么情况能让这县太爷的车队,用上一个“逃”字?!

张力实在有些想不通,但是面对身份地位如此之高的这一帮人,却也不能随便相问。

张力略一思索,便计上心来。

张力揣摩了一下用词,试探道:“先生,在下和伙伴本是要前往金州卫城……”

那文士眉头一皱,旋即脱口而出:“金州卫城?去不得!去不得!”

张力故作疑惑之色,问道:“为什么?”

士仔细看了张力一眼,又打量了康兴安一番,才缓缓说道:“叛军高成友作乱,金州卫城已经失守!”

张力大吃一惊,旋即追问道:“高成友?是不是孔有德的部下?”

那文士面露疑惑之色:“你也知道孔有德?”

张力一愣,接着胡诌道:“我师傅以前曾经游历四方,常将各地见闻告诉在下。所以在下对东江镇的孔有德略有耳闻。”

士释然一笑:“我对你那师傅越发好奇了!”

张力就怕谈论这个,连忙岔开话题:“我师傅闲云野鹤惯了,不提也罢。今日遇到先生一家也是缘分,我和伙伴若是就这么赶到卫城,恐怕……”

那文士一脸颓然之色,半晌没有说话,显然在回忆此前逃亡路上的艰险。

片刻之后,文士道:“孔有德在登莱作乱,反了朝廷。金州卫的军队上个月都被抽调到山东去了。谁知却被孔有德的部下高成友钻了空子,从海上偷袭了旅顺,昨日夜间又攻陷了金州卫城……”

从那文士的口中,张力知道了原来这文士名叫刘知行,他的父亲叫刘伦,是金州卫经历司经历,确实是正七品的官。金州卫不设州县,经历司经历就等同于县令的角色,主管全卫的民政。

高成友是昨日夜间偷袭金州卫城的,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卫城很快就陷落了。刘经历一家在城破之际,惶惶之中无比惊险地逃出了卫城……

正聊着,马车忽然速度放慢。

只听见马车外面一名随从的声音传来:“大少爷,刚才老爷传下话来,今日务必赶到夹河口。”

刘知行道:“知道了。”

马车重新又开始加速,比刚才快了三分。

一直未曾说话的康兴安没有此前那么拘束了,开口问道:“刘先生,那夹河口是出海口,咱们这是要出海?”

刘知行点点头道:“金州、旅顺两地都被叛军占据,北边又是建奴地界,咱们只能走海路。”

康兴安脸上挂满了焦虑之色,嘴唇微动,却又最终不发一言。

这一切都落入张力眼中,张力又怎么不明白康兴安的心思?

张力轻轻拍了拍康兴安的肩膀,道:“安子不要担心,家中粮食足够我娘和康大伯吃个一年半载,咱们莲花屯地偏人少,叛军轻易不会前去祸害的。”

康兴安点点头,显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张力也不便多说,若是记得不错,东江镇总兵官黄龙黄大人很快就会收复旅顺和金州卫。但是这又怎么能当着刘大公子的面说出口呢?

车队一路东行,约摸傍晚时分,车队终于赶到了夹河口。

到了这里,车队就需要换乘海舟,从海路逃往山东了。

马车停稳之后,张力和康兴安从车上跳了下来,四处走走,顺便透透风。

张力举目望去,残破的港口停泊了六七艘船只,船只都不太大,二三十丈而已。已有不少马车在张力他们之前赶到了这里,显然都是准备逃往山东的官宦人家。

张力注意到这港口南北各有一条河流在此汇入大海,想必是因为地形如此,才取了夹河口这个地名吧。

“小郎中,我们该上船了!”刘知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张力略略有些吃惊,道:“刘先生,咱们车队前面还有不少马车比我们先到,这么快就该我们登船了?”

刘知行淡淡地道:“都是些卫所武官,蝼蚁一样的人物。”

张力点点头,带着康兴安一声不吭地跟着刘知行走了。

从马车到船上这短短的四五百步路程,让张力心中很不是滋味。

不少穿着三四品武将官服的武官谦恭地垂手而立,而品级更低的武官则直接跪地避让!

而他们避让的,仅仅是一个七品的文官而已!

大明武官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

张力有些走神了,他胸中只觉得有股恶气,迟迟吐不出来!

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竟是如此模样!

这样重文抑武的风气,大明又怎能抵抗得住精于骑射的建奴!

罢了,自己想这些,又有何用?

张力苦笑一声,随着刘知行登上了最大的那艘海船。

……

登州府蓬莱县。

一夜的颠簸之后,海船缓缓靠了岸。

一下海船,张力就被带到了刘府。这刘伦此前做过一任蓬莱县的县丞,故此在蓬莱县也有一处府邸。

张力第一次见到明代官员的宅第,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大门之外首先是一道墙门,这墙门有四扇,全是用木作骨架,用筷子粗细的竹篾条竖着编制而成。中间是一块木质的横板,刻着红绿两种颜色的花纹,看起来相当精致。

最显眼的除了大门门匾上“刘府”二字之外,就数门前的那副对联了。

张力仔细看了半天,才认出了那两行草书,上联是“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而下联是“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张力琢磨这刘大人倒也有些雅致,看来至少自诩为清官吧。

因为要给小刘宣施针,张力和康兴安被安排到了靠近内宅的厢房。



第九章夜宴惊变

来到厢房之中,刚刚放下行李,康兴安兴奋的神色溢于言表:“力哥儿,啧啧,这刘府可真宽敞,比那孔老爷的宅子气派多了!”

张力笑道:“孔老爷那也就是小小的乡绅而已,他的宅子哪里能与堂堂朝廷命官的府邸相提并论?”

康兴安点点头:“那倒是。”随后又有些患得患失,“力哥儿,如果小刘宣的脑袋治好了,咱们是不是会被扫地出门?毕竟咱们这身份……”

张力摇摇头,笑道:“那小刘宣年纪太小,伤势恢复起来比较慢,我估摸着咱们这个月都能在这混吃混喝呢!”

康兴安嘿嘿一笑,道:“力哥儿,那你可得慢慢治,慢慢治啊!”

张力笑骂道:“你这小子!”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正准备出门见识见识蓬莱县城,门外便传来刘知行的声音:“小郎中——”

张力有些诧异,此前已经给小刘宣施过针了,不知刘先生找自己有什么事。

正琢磨间,刘知行前脚已经迈进了厢房:“小郎中,有件事我必须得叮嘱你一下。”

张力有些茫然:“哦?”

刘知行一看张力的模样,哈哈一笑,道:“也没什么大事,原本与你也没什么关系。”

这话张力就更听不懂了,没什么关系又来叮嘱自己干嘛?

刘知行道:“今日父亲大人要在府中设宴,宴请登州府的一众官员,其中就有知府李大人。这晚宴之时,小郎中你和康兄弟就在屋中待着,万万不可出来。”

张力听懂了这话,意思也就是自己身份低微,又不识礼数,怕自己冲撞了登州府的官儿。

嫌老子碍眼?老子还懒得伺候人呢?!

张力腹诽归腹诽,脸上却是挂着一副郑重的神色:“在下知道了!到时候我和安子一定在屋中寸步不出。”

刘知行又交待了几句,这才走出门去。

康兴安是个心大的,见张力沉默不语,急切道:“力哥儿,咱们出去玩玩?”

“不去!”

“那咱们干嘛?”

“睡觉!”

……

华灯初上,刘府中一片觥筹交错之声。

厢房内,张力看着桌上那几盘小炒,委实没有什么食欲。

康兴安却不管不顾,自个儿大快朵颐。

“力哥儿,你说刘大人外面那宴席都吃些什么?”康兴安有些好奇地问道。

张力笑道:“当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了。席上的酒菜,咱俩肯定一辈子都没见过,就更别说亲口尝过了……”

正说话间,外面突然一阵嘈杂声传来——

“不好了,李大人犯病了!”

“快!老爷有命,快去请郎中来!”

“要请城中最有名的郎中啊!”

张力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偷偷将门打开了一个小缝。

康兴安放下碗筷,也跟着凑了过来:“力哥儿,咋回事?”

只见屋外走廊里仆役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整个院子里一片混乱。

张力思索片刻,道:“安子,我出去看看情况。你留在这里不要出去!”

话刚落地,张力就推门而出,只剩下康兴安呆立当场。

张力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观察着宴客厅里的情况。

厅堂中里最显眼的是四角摆放着四个很大的花瓶,足有一人多高。离自己最近的一个花瓶画的是蝙蝠、梅花鹿、寿桃,寓意是福禄寿的意思;另一角的花瓶则画着一幅松下高士图。大厅远端的两个大花瓶看不清楚,估计也是画的吉祥如意之类的画儿吧。

大厅正中摆着三桌席面,不过所有人都不在席面上,而是围着一名瘫坐在太师椅上的红袍老者。

由于距离较远,张力也看不清楚那红袍老者到底是什么情况。只是来了好几拨丫鬟端着铜盆,有人不停地投了毛巾给老者擦脸。

刘伦显得十分焦急,他轻轻拍着那红袍老者的胸口道:“李大人,你感觉怎么样?下人已经去叫郎中了,很快就会来了!”

“热!热……”

刘伦立即转头对一名丫鬟大声道:“快!再投一根毛巾来!”

“头痛……痛死老夫也……”

一听这话,刘伦顿时束手无策,急得连连搓手。

“纪郎中来啦!城里最有名的纪郎中来啦!”一名小厮扯着嗓门大声喊道。

厅里众人将目光顿时转向了厅堂大门口。

张力也看了过去,只见一名五十多岁,相貌清瘦的郎中正快步走了进来。

第一次见到明朝的郎中,张力不禁多看了两眼。

只见那老者穿着青布曳撒,腰系小皂绦,头上戴的是圆帽,脚上穿的是白皮靴。

老者身后还跟着三四个童子,每人手里抱着一个大大的药箱。这副行头打扮,说明了他的身份。

“纪郎中!你来就好了!快给李大人看看,急死老夫了!”刘伦急得满头大汗,这知府李大人乃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若不是有着同年这一层关系,堂堂四品的李大人根本就不可能屈尊来一个七品的经历家中赴宴。哪曾想,欢喜之中哪会出这么大的难堪状况!

刘伦曾在蓬莱县做一任县丞,纪郎中与他也算相熟。纪郎中对刘伦作了个揖,道:“小民见过刘大人。”

此刻刘伦哪管这些礼节,连忙招手道:“纪郎中无需多礼,快快给李大人看看!”

纪郎中点头道:“得知是李大人犯了急症,小民已经让药童带着常用的药材前来了。如果找到病因,可以立即煎药!”

这话听得刘伦连连点头,纪郎中果然是有心人。

纪郎中快步走到李大人身前,开始号脉望诊。

片刻之后,纪郎中微微一笑,朗声道:“药童过来,听方抓药!”

“哗——”宴客厅里响起一片惊异之声。

“这,这也太快了吧!”有人轻声叹道。

“不愧是纪郎中,不愧是府城医术第一的纪郎中啊!”有人惊赞。

“我刚才怎么说来着,只要纪郎中前来,哪有不药到病除的!”更有人信心在握。

……

刘伦紧绷着的神经也松了许多,见纪郎中正吩咐药童拣药,却也不敢打扰。

纪郎中皱了皱眉,对药童道:“我说药名,你们立即给老夫把药箱打开!”

刘伦面露不解之色,纪郎中道:“毕竟患病的是知府李大人,我怕药童分量拿捏不准,所以我亲自来拣药。”

原来如此,刘伦松了口气:“纪郎中果然老成,有劳了。”

纪郎中连珠炮一般吩咐道:“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药童们打开药箱,找到对应的药材,纪郎中每样药材各取所需分量,然后让一名药童下去煎药了。

张力一听这些药名心里就明白,这不是“羌活胜湿汤”么?这方子的确是可以治头痛发热,只是自己没有亲自把脉,不敢断定效果到底如何。

趁着煎药的功夫,纪郎中对刘伦道:“刘大人,知府李大人这头痛发热是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我用这‘羌活胜湿汤’可以祛风,胜湿,止痛,应该可以药到病除!”

刘伦心里乐开了花,连连道:“纪郎中果然医术高超!”

厅中众官员也开始对纪郎中的医术吹捧起来,听得纪郎中很是受用。

没过多久,药童将煎好的汤药端了上来,纪郎中赶紧亲手给李大人服下。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

纪郎中胸有成竹,拈须道:“药刚入腹,还需吸收——”

待到两炷香的时间过去,纪郎中略略有些诧异:“李大人年过五旬,药效发挥应该是慢上一些。李大人已经出汗,很快就会好转……”

这第三炷香的时间还没过完,一声惊呼如炸雷一般传入张力的耳朵!

“李大人晕厥过去了!”

张力一惊,此前李大人虽说头痛发热,但至少人还是清醒的,怎么这一剂“羌活胜湿汤”服下,人居然晕厥过去了?!

宴客厅里顿时一片惊慌!

纪郎中额头脸颊上都是黄豆大的汗珠,似乎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怎么会这样?风湿在表,宜从汗解……宜从汗解呀!李大人浑身大汗淋漓,整个官袍都被打湿了,汤药明明起效,怎么会这样呢?!”

刘伦也慌了神:“纪郎中,这,这……”

纪郎中猛掐李大人的人中穴,竟然毫无反应!

纪郎中彻底慌了,连忙再次捉起李大人的手号起脉来:“我的天!李大人没脉搏了!!!”

一听此言,急得六神无主的刘伦登时双腿一软,险些跌倒在地。

张力见李大人病情危急,哪管那许多,大步冲上前去!

“我来看看!”

这一声暴喝有如晴天霹雳,引得整个大厅里的人无不侧目!

大厅中的人个个瞠目结舌,只见一名少年竟然冲到李大人跟前,抓起李大人的手就开始号脉!

纪郎中失声道:“什么人?!”

等看清来者只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时,纪郎中大吃一惊,连忙大喊道:“快!快把这狂妄小子架开!”

立时便有几名小厮冲了上来,正欲抓扯张力之际,一个嘹亮的声音传来:“都住手!让小郎中看看!”

众人循声望去,出声之人正是刘大少爷刘知行!

刘知行扶住了老爹刘伦:“父亲,连纪郎中都说李大人没脉了,就让小郎中看看又有什么关系?”

刘伦此刻官威尽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李大人的居然没有了脉搏,真真是把他吓得半死。

可不是么,倘若堂堂四品的知府李大人在刘府猝死的话,刘伦又怎逃得了干系?!



第十章回阳

其实张力倒不是故意不说,只是如果记得不错的话,这历史上原本首次针刺关元穴以逆天回阳的人物,正是明代的李士材。其医案记载在清代人所编纂的医书之中,张力不清楚李士材这一针在明代到底有多少人知晓。毕竟李士材在明代也不是特别有名,但若是放在清代,那便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众人各自凛然,心道这是独门绝技,小神医不肯说也属正常。

李大人长叹一声:“唉,老夫这阳虚之证已困扰多年。今日老夫有些疲倦了,还请刘大人送我回府。”

刘伦父子连声答应,很快便安排妥当,将李大人送回府衙了。

张力回到厢房,那康兴安却是早已在另一间房睡得鼾声大作。张力也觉得颇有些困乏,自个儿也上床沉沉睡去。

翌日清晨,张力和康兴安刚刚起床,就有丫鬟将早餐送到厢房。

那丫鬟深深一福:“小神医,老爷和少爷今日一早就出去拜会朋友,特地叮嘱婢子给小神医您准备早餐。”

张力一看,丫鬟手中盘子盛的乃是两碗银耳莲子粒土酵牍鸹ê煸嬷啵姑白湃绕

张力笑道:“有劳了。”

那丫鬟将早餐放在桌上,又道:“小神医慢用,婢子告退。”

张力点点头,丫鬟下去之后,康兴安看着如此精致的早餐,面露疑惑之色。

这厮昨晚睡得跟死猪一样,有些不明就里。张力就将昨夜的事情告诉了他,康兴安这才恍然大悟。

“小神医可在么?”一声娇滴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张力不由得向门外看去,

只见一名约摸二十岁左右的小妇人从屋外探了个脑袋进来,这小妇人描眉画眼,薄粉施朱,梳着一个缠髻儿,那发髻上金光闪闪,显然是用了不少金玉,才堆砌得如此模样。

再细看模样,也算相当的标致了,一双丹凤眼让人不禁有些想入非非。

张力收敛心神,面带疑惑之色:“不敢当,不知小娘子……”

那小妇人“咯咯”一笑,脸上却无半分羞涩之情,脚已踏入房间:“小神医长得好生俊俏!”

这话张力爱听,伸手不打笑脸人么!

张力道:“小娘子过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