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7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战争一旦开始,这毕将是一场军人的盛宴,许多人会在此战中脱颖而出。就像江善,还没出兵,就已经占据了主帅的位置。

    一旦功成,位列公侯,名传天下。不在话下。

    这对于每个将军,其实都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这只是对于大秦而言,而对于东宋,也许会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人物,后人也会听说他们的名字。

    但在大秦军旅面前,必定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实实在在的功名利禄,只会属于胜利者。。。。。。。。。。

    这样的机会。对于赵石来说,也很难得。

    但他明智的感觉到,这次盛宴中,缺少他的位置,虽然即便他身在京师,也能分上一杯羹,但相较于前方将士,必定有所失色才对。

    所以,他在皇帝陛下这里,没有流露出哪怕一点想要领兵军前的意思。因为他明白,就算他说了,也不过是给皇帝陛下出了一个难题而已,顺便给皇帝陛下心里扎上一根刺之外。最终的结果,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既然如此,何必强求?

    不过,他自然也有自己的主意,东边战事顺利的话,也许很快。机会就会出现。。。。。。

    他并不着急,也等得起,只是,希望江善等能不负众望,一战功成,不然的话,他这里可就不会再这么客气了。

    皇帝陛下说了不少,也追问了一些细节,赵石也算是有什么说什么,但也没太当真,因为之后诸事,需要群策群力。

    当皇帝陛下问到既然两路人马,另外派谁领兵南下的事情的时候,赵石也没客气,直接举荐了自己的大舅哥,枢密副使种燧。

    这是当年的承诺在起作用,实际上,大秦将领那么多,选谁领兵,都有理由,种燧最大的优势,只在于他当过殿前司禁军指挥使,至于战功才干什么的,能够被提出来的将领,又有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将才难得?

    景兴年间,以及成武初年的一系列战争,大秦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将领。

    无疑,这是大秦最珍贵的财富,赵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因为现如今大秦数得上的将领,多数都曾在他麾下效力过,在这一点上,遍数朝廷内外,无人可及。

    到了最后,皇帝陛下有了醉意,话也开始多了起来,话题也不再局限于当前即将发生的战事上面了。

    皇帝陛下再次问起了国武监的事情,因为从国武监,到各地设立武学,都是赵石一力推动,朝堂上下无人不知,晋国公赵石对国武监异乎寻常的关注,而他至今还担任着长安国武监山长之职,就是明证。

    其实,让皇帝陛下有些奇怪的是,赵石上书设立地方武学之后,就没了什么动静,竟然撒手不管了。

    即便有母丧在身,以皇帝陛下对赵石的了解,也当不至于此才对,因为交给赵石办的事情,赵石从来都会全力以赴,总要弄出来个眉目才成。

    这一点上,皇帝陛下早已看的清清楚楚。

    从巩义团练,到羽林左卫,再到创立长安国武监,不算战时诸事,之外出使吐蕃,河洛,以及创立明远司等等,赵石所经手的事情,大多都让人无话可说。

    但这一次,好像有了例外。

    皇帝陛下早就想问,又怕伤了这位近臣的心,母丧,确实是个强大的理由,而他更怕见到一个意志消沉的赵柱国,因为那会让他非常之难受。

    君臣相处至今,在皇帝陛下心目中,赵石赵柱国实与兄弟无异。。。。。。

    而今天,皇帝陛下接着酒劲,终于问了出来,虽然有所委婉,但话中所指,他不信赵石听不出来。

    赵石的回答让皇帝陛下有所错愕,却也算了了皇帝陛下的一桩心事。

    “臣是个武人,从读书识字的那一天起,对孔孟之言就颇为不喜,虽然觉着其中一些话很有道理,但终归。。。。。。。有些隔阂。”

    “可能是没有老师细心教授的缘故吧,微臣眼界渐开之后,却觉战乱频仍,百姓艰难,所谓的治世之学,没有半点用处,既不能让敌人束手,又不能让人衣食饱暖,而大多数人学了,也不过是求个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罢了。”

    “官位这东西谁都喜欢,但男儿大丈夫,读书习字,只为了当官儿。。。。。。着实让人扫兴。。。。。。。”

    “后来,随着所见所闻越来越多,微臣就觉得,世间的学问多了,何必只论跟人勾心斗角的学问?”

    “战阵之学,是一门学问,农桑之术,也是一门学问,医药之学,博大精深,何尝不是一门学问,再有,工匠身上的本事,修桥补路,行商往来等等,都有可取之处,谁又能缺的了?”

    “微臣见的人多了,天赋聪颖之辈,屡见不鲜,却多在文字上下功夫,颇为可惜。。。。。。。”

    “生来为人,当各有所长,读书习字便罢,何必都做一个学问?弄的大家都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般,瞧着岂不无趣?各行各业,都需人才,一枝独秀之下,其他百业,难道就都成了贱业不成?”

    “微臣将国武监推而广之,只想让世人多些选择而已,至于成不成,最后结果如何,与臣并无多少相干,微臣如今已位列公侯,有所求者实在不多,所以,事情办到这一步,也就算了,插手再多,以微臣一个武人,难道还想开万世之师表不成?”

    “微臣胡言乱语,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陛下自然大讶,不过要说有多震惊,那就是胡扯了。

    这些年来,和赵石相谈,其实赵石隐约间流露出来的意思,也就是这个了,只是没说的这么清楚而已。

    这自然与世情相悖,自孔孟之学传诸于世之后,大家再不满,也不会将矛头对准这个学派。

    其势已成,凡悖逆者,都属大逆不道,而之后所有的改革,其实都在孔孟之学的框架之下完成,无一例外。

    之后的学派之争,也都是内讧罢了。

    而赵石所言,显然脱离了这个范畴,俨然有与儒家之学为敌之意。(未完待续。)xh211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恼怒

    readx();    “这些话在这里与朕说说也就算了,在宫外,切勿多言。,”

    皇帝陛下虽然喝的有些醉了,但神智却还清晰,告诫了一句,便不再多言。

    赵石并不失望,皇帝陛下也没多少动心的意思。

    其实君臣二人都明白,儒家之学之所以大行天下,不是说儒学字字千金,揭破天地至理什么的,而是儒学的中心适合天子,甚或是皇家巩固皇权罢了。

    儒家将的就是忠君,所有的论点都在围绕着进行。

    对于当世诸学而言,这是儒教最大的优势,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却也是最大的桎梏。。。。。。。

    皇帝陛下没多少意动的意思,在于他不想自毁长城。

    赵石没多少失望,则在于他的无所求。。。。。。。。。。。

    实际上,别看说了这么多,君臣二人对待此事,其实出奇的一致,顺其自然而已。

    这是皇帝陛下能够表现出来的最大的宽容,同样,这也是赵石最努力的一次尝试,如此而已,悲天悯人的情怀,注定不会出现在这君臣二人的身上。

    不久,赵石告辞出宫。

    先转道枢密院走了一圈,将几位枢密院重臣聚到一起,告知他们,皇帝陛下心意已定,明日便要召集群臣入宫。

    换句话说,也就是大家可以光明正大的商讨今年的战事了。。。。。。。。。。。

    当然,为免东宋早早察觉,行事还需谨慎一些。

    不过当战争即将来临的时候,想来消息也瞒不住太多时日,想要想当年一般,突袭金国,西夏,恐怕是不可能了。

    这一谈,就没了时候。

    直到晚间,赵石才从枢密院离开。径自回府。

    而几位枢密使,枢密副使,参知军事,兵部的几位大人。还在不知疲倦的商讨着战事的诸般大略。

    这一晚,无论是枢密院,还是中书那边儿,都是灯火通明,彻夜无眠。

    消息显然已经渐渐传开。平静了有几年的长安城,逐渐沸腾了起来。。。。。。。

    赵石也知道,清闲日子怕就要结束了。

    战事准备起来,他这个枢密副使断然脱不开身,这一晚,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说不定就是他最后的一个安稳觉。

    不过他这府里也不清净。

    刚进了府门,就有人报说,有客来访。

    这个时候,谁来他这里其实都正常。

    但赵石万万没想到。来的是这么个玩意儿。。。。。。。。。

    回鹘使节到访,正主儿是回鹘汗王的小儿子,一位回鹘王子。

    而且。。。。。。竟是上门求亲来的,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儿?这么个时节,你到晋国公府来求亲?

    而且,他赵石的女儿,也是你一个回鹘小国所能惦记的?

    赵石当即就觉得味道有点不对,回鹘人再大的胆子,也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这些年来,外邦使臣入成安觐见的越来越多。草原诸部,吐蕃诸国,蜀中南蛮等等,入贡之外。很多使节都会有与大秦联姻的意思。

    但这么多年下来,也没见谁有胆子上晋国公府的门儿。

    是晋国公府的女儿和儿子太小吗?不是的,大家心里都有数,想与大秦晋国公府联姻,太难了,还不如琢磨一下大秦的宗室呢。

    而且。一旦触怒了大将军赵石,可是后患无穷,结果可不怎么美妙。。。。。。。。

    实际上,不久,很多外族使节就已经意识到,与大秦宗室联姻,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除非你能娶到正经的大秦公主,不然的话,对于部族而言,并没有多少助益。

    甚至可以说,与大秦一些旁支宗室联姻的难度,还比不上和大秦权臣联姻的艰难。

    因为相对于宗室,汉人的臣子们,自由度明显更高,也很难让大秦皇帝陛下亲自下旨赐婚。

    而就实际利益而言,能够和大秦权臣联姻者,获得的收益,会更高一些。。。。。。。。

    回鹘人入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回鹘王子会不知道其中关节?这么冒冒然跑上门儿来,肯定有些说法。

    而这个时候,赵石也没那个心思细查其中缘故,叫来人问了问,便也知道,这位回鹘王子备下厚礼,来晋国公府上求亲,估计是被人坑了。

    根本不用幕僚提醒,赵石便知道,这八成是太子李珀的手脚。

    回鹘小王子很年轻,被人坑的无知无觉,还觉得自己很有勇气,也觉着自己不含糊,回鹘王子,对上大秦国公,应该算得上“门当户对”。

    可能是回鹘汗王也没想到,这个小儿子到了大秦,会这么不着调,办出这样的事情来,不然的话,断然不会让这个小儿子出使大秦,正事儿没办一点,先就闹出了天大的麻烦。

    也许是鸿胪寺正由太子殿下主理,事情太过顺手,所以才弄的回鹘王子晕头转向。

    谁知道呢,赵石也不想知道,他只清楚,自家的女儿,绝对不会远嫁塞外,去回鹘地界啃羊腿就是了。

    本来,赵石还在掂量着,不算大事,拒绝了也就是了,如今中原之战在即,朝廷上下肯定都不愿多生枝节。

    不过再一听闻,这位回鹘王子还信教,又是他分外熟悉的伊斯兰教义,不由心里又多了几分厌恶。

    伊斯兰教义下的男人在婚姻中都是什么德行,赵石非常清楚。。。。。。。。。。。

    当然,这并不足以让他做些什么,毕竟两国相交,大事为重嘛。

    最终,让他终于恼了的是,这位回鹘小王子的一句话。

    大意是,如果这婚事成了,那么我的妻子,必须要信奉真主,延及开来,那么晋国公也必定要成为真主的信徒。。。。。。。

    实际上,这个条件在回鹘小王子看来,已经宽松到了极点。

    因为严格说来。虔诚的穆斯林,是不会跟异教徒通婚的。。。。。。。。。

    而且,不管是按照回鹘人的规矩,还是穆斯林教义。嫁女儿的时候,都要准备非常丰厚的嫁妆。

    在这一点上,王子殿下看的很开,他不在乎财物,他在乎的是。能够娶到一位身份足够尊贵的妻子,还能借此传播真主的荣光,这也就足够了。

    已经有些昏了头的他,根本没意识到,汉人大国,礼仪之邦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他所说的这些话,不论面对是长安城中哪家权贵,都将被言辞拒绝。

    而晋国公府,又非是寻常权贵可比。。。。。。。

    “去。传信于鸿胪寺,叫他们把回鹘人都给我扣下,理由吗,就说回鹘使节,妄自尊大,口出狂言,触怒于我便行了。”

    “再传信给太子,让他速来见我。。。。。。”

    “我不管什么宫门关没关,让鸿胪寺的人想办法,今晚见不到太子。我让他们人头落地。”

    回鹘的小王子殿下还在晋国公府正厅饮茶,虽然等待的有些不耐,但还在憧憬着抱得美人归,又能借晋国公府之势。在大秦传教,财色双收的美好未来。

    却连晋国公赵石的面儿都没见到,便被晋国公府家将当即拿下。

    撕扯间,没少挨了拳脚,被揍的鼻青脸肿,终于在**的疼痛间。感受到了大秦的“威严”。

    当然,即便在这个时候,他也没意识到,自家人头保不保得住,都是两说着了。

    太子李珀来的很快,显然,太子李珀根本没回宫,就等在了鸿胪寺衙门。

    这个时候,他也有些后悔了,因为枢密院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父皇心意已定,今年大秦将重燃战火。

    这样一来,任何节外生枝之举,在政治上,都将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尤其是对于他这位东宫太子而言。

    而晋国公的火气,好像还分外的大。

    这到也不难理解,刚刚入宫陛见回来,肯定是满脑门的官司呢,却又有人上门挑衅,以晋国公的为人,不发火儿才叫怪了。

    只是木已成舟,晋国公府的人到了鸿胪寺衙门一说,他便赶紧带人来了晋国公府,一点东宫太子的架子也没敢端。

    不过,就算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到头来,还是。。。。。。。

    太子李珀在晋国公府正厅门前见到了赵石,虽说赵石这么做,有些失礼,但一句话,就将太子殿下叫到府中,失礼的事情早已做下了,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

    见礼已毕,请了太子入厅内安坐。

    太子李珀必定是要装糊涂的,只道:“老师深夜相招,不知所为何事?”

    赵石挥了挥手,闲杂人等都退了出去,盯着太子李珀看了良久。

    这样的伎俩,在朝中实在算不得什么,借刀杀人而已,但说实话,赵石恼火归恼火,却也没当什么大事,不过却有些失望。

    借刀杀人,听上去挺巧妙,实际上,多数时候只能意味着自己不敢杀人,借旁人之手为之罢了,属于阴谋之列,上不得台面。

    “之前这里还坐着一位,现已为阶下之囚,殿下知道我说的是谁吧?”

    太子李珀“恍然”,“来人只说扣下回鹘来使以及随从人等,学生还有些惊异,细问才知道,回鹘使节冲撞了老师,引得老师。。。。。。”

    赵石不耐,重重一拍桌案,“听说,殿下想将赵某之女远嫁塞外,不知是否属实?”

    一句话,便让太子李珀脑袋嗡的一声,汗立马下来了。。。。。。。。

    他虽然年轻,但为政已近七载,又得父皇言传身教,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其实拿捏的已经非常清楚。

    而听话知音的本事,也早已炉火纯青。

    这话听着有些荒谬,他一个太子,惦记着将臣下的女儿嫁到塞外去,这得有多大的私仇或者多糊涂,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所以,这不是关节所在。

    关键处在于,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位国公大人竟然已经知道,是他在做手脚。

    那么,他一直不曾向外人说起过的隐秘心思,是不是也泄露了出去呢?又是东宫近臣中的哪位,成为了这位国公大人的耳目,自己还一无所觉?

    这个时候,震惊之余,他才感觉到,这事儿做的真是太孟浪了。

    也怪他关心则乱,又想瞧瞧晋国公的反应,这才做下此事,确实如同那两位近臣所言,有欠考量。。。。。。。。。

    太子李珀无疑非常聪明,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于少年时登上太子之位,到如今越坐还越稳当。

    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想着,嘴上,却干脆的承认了下来,没做半点狡辩。

    “请老师息怒,天地鉴之,学生绝无此意。”

    赵石斜了他一眼,略为满意,还算有些担当。。。。。。。

    其实,若是搁在几年前,他断不会将太子李珀揪到眼前,这么质问。

    现在嘛,却又有不同。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来在京中呆了不少年头了,很是烦闷,二来呢,确实有这么个由头,能借题发挥一下。

    三来呢,他可还是太子少傅,教导太子,乃份内之责,虽然没尽到什么责任,但隔上一年半载的,偶尔教导一下太子武艺,实际上是找个由头,将太子揍上一顿,也是有的,所以现在顾忌更少。

    四来呢,他可刚从女儿那里得知,这位太子殿下还想做他赵石的女婿,嘴上虽然说的豁达的很,但这却让他心里非常不舒坦。

    于是乎,这一晚,他正好借机将两个觊觎自家女儿的家伙,一勺烩了算了。

    “大事在即,殿下可要好自为之。。。。。。。不过事已至此,我想听听,殿下准备怎么处置?”

    太子李珀心里着实揪了揪,不过他早有准备,此时小心斟酌道:“学生准备派人质问回鹘,待其回信,再做道理,老师认为这么做可还妥当?”

    “殿下是不是不打算让来使回去回鹘了?”

    太子李珀承受着另一番冲击,强忍着才没变了脸色,沉吟良久才道:“老师言重了,只要回鹘人知晓进退,诚心改过,学生怎会胡乱生事?”

    (再求点月票哈,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夜话

    “此等人,不知进退,不晓轻重,以国事为戏,不知我上国之威,放他回去,诸国还道我大秦可欺,损我大秦威名,若有后来人仿效之,我大秦就真拿这些使节没办法不成?殿下以为呢?”

    听着这一连串似是而非的道理,还有那针扎一般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太子李珀从头到脚一阵酥麻。,

    坏了。。。。。。这么较真下去,吃亏的妥妥是鸿胪寺。

    平日也就罢了,这会儿让鸿胪寺怎么说?

    而且,隐隐被抓住了把柄,晋国公府的势也借不上,现在太子李珀心里只两个字,麻烦。。。。。。。。。

    太子李珀深深吸了一口气,大道理谁都懂,看怎么说而已,他之所以如此紧张,说到底,还是因为心虚的缘故。

    “老师,朝廷正欲用兵中原。。。。。。。此时若节外生枝,怕是不好说话啊。”

    赵石不以为意的笑笑,“殿下身为太子,一言一行,皆关乎社稷,今即有事,又事出有因,到得这个地步,却又畏首畏尾,逡巡不决,殿下自己想想,将来可有信心主持大政,千秋社稷,系于一身?”

    这话可就重了。。。。。。。

    太子李珀心中不由悚然,要说他这个太子,如今做的还算安稳。

    但大秦自立国以来,夺位之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也从没有那位先皇是安安稳稳登上皇位的。

    现在安稳,不代表将来安稳。

    而且,之所以现在还安安静静。不过是因为成武皇帝陛下的儿子们。大多都还没有长成罢了。

    而现在。成武皇帝春秋鼎盛,等个十年二十年,到时候皇位承继之事,不定怎么着呢。

    值得庆幸的是,他占了先机,不幸之处是,众人瞩目的太子,往往不得皇帝喜欢。这个规律在大秦历代皇位更迭中,都能看出一二。

    而在大事未定之前,太子们大多都一个德性,谨言慎行,既不能表现的太过优秀,也不能显的太平庸。

    不上不下,分外的难受。

    这就是一朝太子的处境,自古以来,没几个是例外的。。。。。。。

    所以,足以影响皇位继承的权臣一旦表示出不满。对于太子而言,都不会视若无睹。即便心中愤懑,多数时候,也不得不委曲求全。

    更何况,太子李珀这气受的,也不冤枉,而赵石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也确实让太子李珀不寒而栗。

    太子李珀心中哀叹,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沉吟良久,太子李珀抬起头,道:“回鹘使节,不识我上国礼仪,妄自尊大,冒犯我上国威严,不若斩之,传示诸国,以威其心。”

    这明显是被逼无奈,豁出去了要给晋国公府一个交代。

    赵石微微颔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