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辽东钉子户-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
张恪点头笑道:“辽东一直以来都种栗和麦,这也是多数人的主食。可是如今天气一年比一年冷,栗麦产量都在下降,我们必须找出产量更高,生长周期更短的粮食。”
乔铁山算是一群人里唯一种过田的,张恪说的道理他基本能听明白,可是千百年的耕种习惯,能换成什么,他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永贞,有什么好主意别卖关子,赶快说!”
“好。我想着要有两条路,最近这些年西洋人带来了不少新作物,其中甘薯(地瓜)和玉米在南方已经有种植。徐光启徐大人还为推广甘薯上书朝廷,这两种作物产量可观,而且耐旱,也不要太多的肥力。就拿甘薯来说,一亩地产三五百斤还是有希望的!”
“多少?”
乔铁山惊得眼珠子快掉下来了,要知道最肥的田,一亩地也不过两石谷子。这个甘薯不占好田,也能生产这么多。简直就是神物啊!
乔铁山呼吸也急促起来:“种,一定要大种!”
“铁山叔,先别急。甘薯产量虽然高,可是比不了正经粮食,吃多了就会烧心反酸水,只能当做补充的食物。玉米也是如此,我引进主要是做饲料用的,大清堡周边有不少的草场,要多养殖战马牛羊。”
大家伙高兴了半天。一听说甘薯和玉米只是补充品,都有些泄气!
“永贞,你到底准备种什么?”沈岳好奇的问道。
张恪微微一笑:“水稻!”
咕嘟!
大家伙都艰难的咽口吐沫,这话怎么像是开玩笑啊?南稻北麦。这是几千年的传统,辽东从来没有种过水稻,就凭着张恪一句话,怎么像异想天开啊!
“永贞。能行吗,你们读书人不是常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辽东种水稻。能成吗?”
能成,当然能成!
张恪丝毫不怀疑,后世的东北不但能种水稻,而且出产的大米蛋白质丰富,香糯可口,想想都能流口水。
大清堡守着大凌河和细河,并不缺水,正适合种植水稻!
“铁山叔,辽东绝对能种水稻,只是南方种两季,我们种一季而已。不过咱们的土地肥沃,一季稻也不会比他们差很多。”
乔铁山深知张恪不会信口开河,说不定辽东真能种水稻,只是他还有一点糊涂。
“永贞,你还没有告诉我为啥要拔了这些小苗,和你种水稻有什么关系?”
“哈哈哈,铁山叔,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冷,粮食生长的时间越来越短,结果谷子都不成熟,我说的没错吧?”
“嗯,的确如此,老天爷造孽,我们有什么办法?”
“我们当然有办法,暖房就是咱们和老天爷争时间的关键!”张恪说着,兴奋的挥了挥拳!
在前世,张恪所在的孤儿院离着农田不远,因此张恪对种田并不陌生。
小冰河期最大的危害就是气温变低,造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变短,以至于严重减产。因此选择作物就要生长时间短,而且产量还要高。
其实相比传统的小麦,水稻生长周期更长,只不过水稻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能提前育秧。外面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农民就已经扣大棚,撒上种子,开始育秧。等到温度差不多了,再把长好的稻苗移栽到水田里,这就是插秧。
靠着这种办法耕种,水稻比玉米还要早成熟,早收割!
育秧是中国老祖宗很早就学会的一项手艺,只是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是水育秧。整个育秧期间,秧苗均被水淹没,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差,播种后扎根、立苗慢,浮芽、倒苗现象普遍;气候不良时,极易发生严重的闷种倒芽、烂秧,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贻误农时。
在建国之后,水育秧的方式已经被旱育秧取代,也就是用大棚育秧,可以提前种植,提前插秧,水稻提前成熟5到7天,增产8%以上。
万恶的小冰河期,时间就是生命!
几天的差距,就能决定生死成败,想到这些,张恪突然发觉自己仅仅用暖房种反季节蔬菜,满足口腹之欲,简直就是犯罪,就是草菅人命,就是拿治下百姓开玩笑!
要是用暖房提前育秧,就有可能从老天爷手里抢回宝贵的时间,水稻产量本来就高,只要正常成熟,就再也不用担心挨饿,说不定就找到了和小冰河期对抗的杀手锏!
粮食是张恪最大的心病,眼见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张恪哪能不欣喜若狂!
他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和乔铁山他们说了一遍,乔铁山仔细听着。开始还觉得张恪是异想天开,可是他不也在暖房种出了蔬菜吗,说不定这个办法真行。
“永贞,我看值得一试!”
有了乔铁山的支持,张恪干劲也上来了。
“铁山叔,你马上找二十个老农一起帮着育秧,所有的暖房全部腾空,不够我再去征集房子。你们记住了,这是大清堡最大的秘密,有谁走漏出去。别怪我六亲不认!”
粮食是生死大事,几个人全都牢牢记在心中。
转过头就忙碌起来,乔铁山找来了老农,立刻整理苗圃。张恪则是让人扛了十几袋子没有去壳的水稻跑到了家中。
张恪刚院子,就听到有人兴奋的喊他。
“舅舅,舅舅!”瑶瑶小丫头像是一只蝴蝶扎进了张恪的怀里。
小丫头还是那么瘦,不过换上了色彩斑斓的彩衣,又穿着粉红色的绣花软缎靴子,配上俊俏的容貌。小丫头粉琢玉砌,别提多可爱了!
张恪抱着小丫头,狠狠的亲了两口,还有胡茬扎娇嫩的小脸。
逗得瑶瑶咯咯笑。“舅舅,瑶瑶都想你了,这几天你怎么都不来看瑶瑶啊?”
“小孩子,别瞎说话!”
张韵梅起身接过了女儿。责备地说道:“舅舅有正事呢,小孩子别添乱!”
坐在主位的沈氏却哼了一声:“正事,正事。他们天天都忙!锋儿跟着你到了义州,结果直接就跑去广宁了。恪儿回到家,也不看看我这个当娘的,可是好歹看看小雪,还,还有人家方姑娘。”
“方姑娘,哪位方姑娘?”张恪一脸错愕,猛地向旁边一看,顿时有个女人高挑清秀的女人缓缓站起来。
方芸卿!
张恪总算是想起来了,她正是金万贯要送给何汴的,结果被自己带回了大清堡。这些日子一直忙活着,张恪几乎都把她给忘了。
看着儿子错愕的模样,沈氏顿时有些生气。
“恪儿,方姑娘千里迢迢,和你一起回来,你怎么连看人家都不看,真不让娘省心!”
看老娘的神情,张恪就知道她准是误会了,可是他也没法当众说什么,顿时就僵持下来。
好在方芸卿缓缓站起,冲着沈氏万福,说道:“老夫人,奴婢就是一个伺候人的下人,张大人能赏奴家一口饭吃,能让奴家住着,奴家就感激不尽!奴婢先告辞了!”
方芸卿转身离去,身影格外的落寞。
张恪的心里也有点过意不去,毕竟自己把人带回来了,却没有什么交代,就这么晾着,很不合适!
“方姑娘,你等等!”
方芸卿缓缓回头,微微垂首问道:“张大人有什么吩咐!”
张恪一时也想不起什么,突然说道:“方姑娘,有点活要麻烦大家伙了。我搬了几袋子稻谷回来,你们帮着挑选,我怕男人粗心做不好!”
方芸卿突然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怪异的笑容。“奴家遵命!”
沈氏站起身,笑道:“恪儿,有什么活,娘也跟着去,身子骨一天不动弹就难受。”
小雪、卉儿、张韵梅,就连瑶瑶都跟着,到了后宅的空地。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了小山,沈氏惊讶的皱起了眉头。
“恪儿,你这是折腾什么啊?”
“哈哈哈,娘,过几天您就知道了!”
沈氏她们一头雾水,不过全都照着张恪的话做,仔细的挑选出饱满的稻粒。张恪凭着记忆,把挑出来的稻粒放在水中浸泡,让种子膨胀发芽。然后送到暖房,整齐的摆在苗圃中,每天按时浇水,不停的添加火炉,暖房春意盎然。
这些种子承载了张恪所有的希望,他几乎就守在了暖房。
到了第三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张恪睁开朦胧的睡眼,猛然眼前出现一抹娇艳的绿色,瞬间从张恪的眼角涌出了两滴泪!(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欺人太甚
提着水壶,清水洒在嫩绿的幼苗上,晶莹的水珠欢快的滚动,就仿佛一曲欢快的歌。喝饱了水的稻苗每一刻都在生长,密密麻麻,苗圃瞬间变成了一块绿色的地毯,看得人赏心悦目。
乔铁山、邓文通,还有不少的老农都站在张恪的身后,把脖子伸得的老长,用力的盯着舍不得眨眼。
半晌乔铁山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兴奋地笑道:“贼老天那么冷,不让在外面种地,我们就在屋里种!等到天暖和了,苗差不多长成了,就能插秧了。真是厉害,太厉害了!”
张恪也笑着微笑着点头,乔铁山说出了暖房育秧的精髓,就是从老天手里抢时间。
身后的老农看到了幼苗,心里一下子涌出了亮光,他们种了这么多年地,虽然弄不懂小冰河期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一清二楚,就是因为天冷的早了,粮食没来得及成熟就被冻死了。
有了提前育秧的技术,就不会减产,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农民生来不就是种地的吗,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少农民的梦想,要不是实在是产量太低,他们怎么会宁可做工,也不去种田!
一想到生活重新有了希望,大家伙一边哭一边笑,一群老小孩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不过就在大家都欢天喜地的时候,老汉刘守玉突然痛苦的摇摇头,蹲在了门框,吧嗒吧嗒掉眼泪。
乔铁山看到了老汉的异样,急忙走了过来,不快的拍了拍刘守玉的肩头。
“老刘,你怎么回事,多好的事情,哭什么?”
刘守玉重重叹口气。痛苦地说道:“乔爷,暖房再好,可是我们用不起啊!”
他这一句话就像是一盆冷水,泼在了兴冲冲的众人头上!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暖房虽然好,可是花费更惊人。尤其是没有后世廉价的塑料薄膜,除了在中午开窗通风之外,其余时间全都要烧火增温,光是燃料这一项,就不是赤贫的百姓能够承受的。
尤其是建筑暖房也需要砖瓦木料。在场的几个老农低头一算,全都摇头,这玩意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点遥远。
乔铁山也默默的算了一下,建一栋五丈长,两仗宽的暖房,用砖瓦木料,至少要三两银子,保暖的燃料算起来。也有五两出头,加上人工少说十两银子!
就按平均亩产一石来算,三十亩地,也就产粮三十石。扣去口粮和田赋,老百姓能剩下十两银子就不错了。
这还是因为张恪减轻了田赋的原因,要不然老百姓一年下来,搞不好还要靠着借钱活着。
另外育秧也可能因为照顾不周失败。到了那时候,恐怕一家人就只有喝卤水寻短见了!
刘守玉颤颤哆嗦的站起身,苦笑道:“大人。您一心为了大家伙好,小老儿都看在眼里,可是都怪我们,实在是,是没有福气!”
眼看着希望就在眼前,可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谁能不心痛啊!这些老农互相看了看,大家伙掰着手指算算,可是无论怎么算,他们也承受不住!
邓文通眉头皱了皱,试探着问道:“二弟,百姓们承受不了,咱们能不能帮忙?”
张恪还在盘算着,乔铁山却摇摇头。
“恐怕不成,咱们花钱地方太多,要练兵,要造武器,还要修缮城池,偏偏朝廷又不给银子,我们的钱都是剿匪得来的,可是总不能天天剿匪,银子要省着用。再说了,从外面购买粮食也不过一两多银子,要是花费太多,也不值得!”
乔铁山的话给在场的众人又罩上了一层更浓重的阴云,看来暖房这种玩意只适合种些鲜花蔬菜,取悦达官显贵,老百姓用不上!
“张大人,小的们去干活了。”
老农们身影落寞,转身就要走。
“慢!”张恪突然摆手,沉声说道:“大家伙等一等,你们先回答我,一亩地秧苗,你们最多能出多少钱?”
大家伙面面相觑,看了半天,刘守玉咬着牙说道:“大人,种麦子,一亩地种子差不多一钱银子,您说了水稻产量更高,我们愿意花三钱银子!”
这已经是咬着牙说出来的价格,三钱银子一亩,五亩地就差不多一两银子,这已经超过了太多百姓的极限!
可是一个暖房差不多能出二十亩地的稻苗,按照十两银子的成本,每亩地的稻苗要八钱银子,中间足足差了五钱!!
一亩地如此,一千亩,一万亩,十万亩……
天文数字啊!
光是一个种子,张恪把所有存银都搭进去,也未必能填的了这个窟窿!
乔铁山咳嗽了一声,说道:“永贞,你别勉强了,或许老天爷开恩,今年就是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呢!”
张恪心里头暗暗苦笑,老天爷才不会轻易放过可怜的百姓呢,这只是一个开头,更糟的日子还在后面。
“铁山叔,种水稻的主意我是不会改了,暖房育秧也是必须的,我们现在就要商量一个大家伙都能接受的办法!”
张恪突然眼前一亮,笑道:“暖房最大的一项花费就是燃料,只要能把这个费用降下来,一切都好办了!”
“这,这怎么降?”乔铁山一头雾水。
张恪顿时笑道:“铁山叔,你别忘了,在镇夷堡就有石炭场,只要挖出来,就不愁没有燃料!”
“对!”乔铁山眼前一亮,不过说得容易,可是挖煤也要人手,也要钱啊?
突然刘守玉激动地说道:“张大人,我们这些人都干了一辈子活,不差力气,我们愿意去!”
几个老农全都点头,要真是能丰收,能填饱肚子,流再多的汗水都值得。
张恪笑着摆摆手:“不用,我们不是抓了那么多白莲教的俘虏吗。就用他们去挖!燃料的钱至少能下降一半!”
看到了希望,大家伙全都来了热情,一起讨论办法。
最后张恪和大家伙终于商量妥当一个方案,首先张恪把治下的户口重新分配,十户组成一甲,由小旗管理,五甲组成一里,由总旗管理,各个里甲都归属到百户千户帐下。
张恪的编制和大明的编户齐民差不多,可是实际上却大不相同。张恪不再实行军民一体的策略,他把练兵统兵的权力抽出,归他一个人管理。
在收权的同时,张恪又赋予了里甲一项更重要的职能,简单地说,就是组织生产!
一个百姓没法独立建造暖房,可是十户一百户就大不一样。每个里甲统一建造暖房,统一育秧,所有的百姓都要义务出工。帮着干活。
种地的时候,每一家从集中的暖房购买秧苗,可以采用赊购的方式,等到秋收偿还。
张恪盘算了一下。集中起来,规模上来了,成本就下去了。煤矿不用花钱,再加上老百姓免费出工。一个暖房的花费绝对能控制在三两银子以下,差不多就能承受了!
“二弟,我。我有个想法!”邓文通突然鼓足勇气说道。
张恪顿时笑道:“姐夫,畅所欲言吗,你有什么主意就说吧!”
邓文通微微低着头,咬牙下定了决心,说道:“二弟,你不是说育秧只要二十天时间吗,其余的时间,是不是也能种些果蔬,好歹能贴补花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张恪突然朗声大笑起来,邓文通不明所以,脸一下子红了。
“二弟,是不是我说错了?”
“当然不是,我是笑姐夫你懂得算账了!”
邓文通一愣,随即苦笑着摇摇头,到了大清堡没几天,先是和商人谈价钱,接着又是育秧种田。商贾农业,全都是他以前不屑一顾的东西,堂堂孔孟之徒,怎么能谈那么粗鄙庸俗的事情!
可是真正接触了,邓文通才猛然惊醒,他不屑一顾的东西才是真正关系到百姓的生计,反倒是诗书教化,离着百姓太远了!
想的是什么啊!
邓文通急忙晃晃头,把离经叛道的念头甩出去。
办法商量妥当了,算算离着播种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了,育秧就要二十天,全部种水稻是不可能了,张恪决定先种一万亩实验一番。
乔铁山带着老农们即刻整理暖房,制作苗床,另外还有人挑选稻种,进行催芽。与此同时,重新编户齐民也在进行,当大家伙听说大人有妙策增加产量之后,全都欣然的接受了土地。
大清堡周围,几乎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张恪把大方向确定下来,反倒轻松了不少。这一天他早早的回家,想要陪着老娘和小雪说说话。
刚走进家门,迎面正好走来一个人,和他撞了满怀。
“啊!恪哥,你没事吧?”小雪惊慌失措的问道。
“我当然没事!倒是你,慌慌张张的,到底出了什么事?”
小雪看了一眼张恪,又偷偷的瞧瞧四周,突然贴到了他的胸前,把小手伸进了怀里!
张恪眼睛瞪得老大,心说小妮子什么时候这么主动了?
“恪哥,你看看这个!”小雪从怀里掏出一件东西,塞到了张恪的手里。
张恪疑惑的打开,顿时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是怎么得到的?”
小雪羞愤地说道:“娘今天早上在后院捡到的!”
“啊?娘没事吧?”
“娘看了这东西就气得躺在炕上,说是头疼,我担心是受了惊吓,想找你去,可是娘不让,不想拿小事麻烦你,我,我想着,还是要告诉你!”
张恪点点头:“嗯,做得好,走,陪我看看娘去!”
一转身,张恪的拳头攥得紧紧的,青筋曝露,在他手里面捏着一张血淋淋的纸!往家里扔恶心的血书,竟然吓到了老娘,简直欺人太甚!(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张恪的手段
龙有逆鳞,张恪最大的逆鳞就是家人!
两世为人,没有任何人比张恪更珍惜这个家!当他看到了鲜红的血字,听到老娘受了惊吓之后,张恪顿时就爆发了,浑身笼罩着一层杀气,拳头攥得咯咯响。
乖巧的小雪走在前面,她不时偷偷看张恪,只见他的脸色黑的吓人,小妮子的心也悬了起来。
两个人快步走到了沈氏的房间前面,张恪勉强平复了一下心情,昂首阔步走了进来。
沈氏正躺在坑上,额头还敷着毛巾,脸色有些惨白。看到了张恪进来,她急忙扯上了头上的毛巾,挣扎着坐了起来。
“恪儿,事情忙完了吗?”
张恪急忙笑道:“娘,育秧的事情交给了铁山叔,别的事情有唐毕,还有姐夫他们盯着,孩儿反而成了最闲的了。”
沈氏点点头,突然说道:“恪儿,娘有句话,也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按理孩子大了,娘也不该管,可是娘总觉得不吐不快!”
“娘,有什么话就说吧,孩儿有什么做的不对的,您只管说。”
沈氏叹了口气,突然盯着张恪说道:“恪儿,你是不是得罪人了?”
张恪微微一笑,并没有吱声,算是默认下来。
“哎,恪儿,娘别的不懂,就盼着咱们家能平平安安的,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你做事也该多想想,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
沈氏的话怕是大多数母亲都说过,甚至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有人听着是唠叨,张恪听着却是浓浓的关心。
老娘受了惊吓,可是满心都想着自己。张恪既是甜蜜,又是无奈。看来有必要让老娘知道一些情况了。
“娘,孩儿也不想得罪人,也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可是眼下却是不能!孩儿做了这个官,就是注定要得罪人的,一路走来,死在我手上的人不少了,有官,有匪,还有鞑子。以后说不定会更多!明刀暗箭,都会袭来!”
“啊!”
沈氏顿时脸色惨白,儿子当官,她只当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皇上更是给她 赏赐了诰命,达到了女人荣耀的顶点,沈氏深深以儿子为荣!
可是真正听张恪吐露心声,她又担心了。
“恪儿,娘哪知道当官还这么险恶啊!我真是糊涂。寻常百姓之家,借了钱还要还的。皇帝老子又是送飞鱼服,又是赏诰命,敢情就是让我儿子给他卖命!恪儿。这个官咱们不当了!你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
沈氏情急之下,拉着张恪的手,眼中尽是祈求之色。看得张恪心中隐隐作痛!
“娘,咱们当老百姓就能平安吗,你忘了万百川吗?”
沈氏脸色越发惨白。泪水从眼角落下。
“恪儿,世上就不能让人人都相安无事,好好过日子吗?非要勾心斗角,非要倾轧暗算!”
老娘还是不懂人心险恶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