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丰臣遗梦-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五百,如此算来,参与包围的明军只剩下一万四千人,此时我军从三个方面突袭这个防御圈,定会使李如梅大吃一惊,在不知道我军具体人数、战略意图的情况下,他绝不敢轻举妄动,而会采用被动防守,即向云岭、忠州和丹阳派遣援军,这样一来,至少又要消耗掉一半的包围兵力,那九龙一带的兵力对比就会变成三比七,围而有余,攻却不足。而且我相信,如果云岭被夺,他至少是要派遣四到五千的兵力前去争夺。”
“四到五千?这是为何?”高虎问道。
“正如方才所说,云岭是明军连接南北的动脉,是李如梅部的生命线,攻陷那里,一者断了他的粮草,二者断了他的退路,将他死死压制在忠清道,使其不能北上,给他来个反包围。”秀保得意地说道。
可高虎却并不赞同,躬身反问道:“攻占云岭确实能断其后路,可按照主公的设想,仅派遣一千人前去,恐怕是守不住吧?”
“你的意思是,除非派遣重兵,否则难以守住云岭?”秀保诡笑道。
“正是,”高虎严肃地点了点头:“如果不用重兵,即便攻占云岭,也会很快易手,到那时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高虎,假设你是李如梅,在不清楚我军底细的情况下得知云岭被攻占,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应该是认为后路被抄,自己要被瓮中捉鳖了啊。”高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很好,”秀保微笑着点了点头:“和我的想法一样,没错,按照常理,如果单单是想营救秀家,只需攻打丹阳,打开北上的通道,可实际上呢,不仅丹阳遇敌,就连忠州也遭受攻击,不到两rì,越过太白山的大军也会对堤川发起进攻,更要命的是,此时云岭也被我军攻占,至此,东南西北皆是险情,你觉得他还会认为我军只是想救出秀家么?”
“当然不会,肯定是想包饺子了呗。”听秀保这么一说,清兴忍不住笑道。
“到那时,李如梅在乎的肯定不是每座城池遭受多少敌人的攻击,而是如何跳出我军的包围圈。”秀保自信满满地说道:“这时候,他有两种选择,第一,就像我方才说的那样,分兵据守,对九龙围而不攻,这打的可是消耗战,对于急袭而至的明军来说绝非易事,即便打通了云岭线,又怎能将军粮输送给各个据守的城池呢?我想李如梅应该不会用这一招。”
“还有一种选择呢?”在一旁沉默许久的后藤基次也忍不住问道。
“还有一种,就在这里,”秀保指着凤阳、堤川以北的一片树林说道:“相较于绕道酒泉,这片丛林是北上原州的捷径,李如梅若是想不战而逃,抓紧跳出包围圈,这里便是最佳的路径,不过此处丛林茂密,重型辎重还有马匹可能是是带不走了,不过却等保证人安全脱险;他若是舍不得那些大炮马匹,也可能先到堤川与守军汇合再行北上,经酒泉渡过平昌江抵达原州。其实不论哪条路径,只要他选择了逃跑,这场仗我们也就算是胜利了,毕竟这种虚张声势只能骗得了一时啊。”
“明白了,照您的意思,就是想逼李如梅北上,解除九龙之围,之后我方也撤军南下脱离战场?”基次试探xìng地问道。
“没错,”秀保叹息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若是兵力充足,又怎会由他逃脱,可现在我手上只有区区两千八百人,能蒙骗过去已是万幸,怎还敢觊觎歼灭两万大军呢?”
第一三七章 四面狼烟
() 二月初三清晨,四路人马按照原计划向预定地点行进,初四傍晚,西路由高吉和清兴率领,抵达忠州西郊的狼山;初五清晨,南路由高虎和隆清率领,抵达与丹阳一江之隔的月岳山;初五深夜,秀忠在十余名武士的护卫下越过鸟岭抵达闻庆,第二天清晨,中路军一万五千大军便东进小白山,沿山麓向堤川挺进。
而在此前一天,秀保率领的一千rì军便已抵达了云岭,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云岭的地理知识,首先,云岭是竹岭山脉的一部分,而竹岭山脉又是忠清道和江原道的分界线,平均海拔六百米,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而在这条山脉之中,有一条宽不足十米的山路贯穿南北,这便是连同两道的官道,而位于官道左右的两座山峰分别名叫云山、阳山,这两山便被称做云岭,即“云阳二岭”,而非一座山峰的意思。
云岭早年曾是由忠州府使管辖,后来转交给了凤阳县监,再后来随着两道边境土匪的猖獗以及东面太白山官道的打通,云岭的贸易量大不如前,不久荒废成了三不管地带,这种情况直到rì军到来才有所改变。
rì军一来,满山的土匪皆是落荒而逃,而rì军的进攻重点是京畿道,作为两道西部通道的云岭再次得到利用,虽然是老木逢chūn,但rì军也仅限于输送物资,并未对两侧山上的防御工事加以修缮,以至于文禄之役末期,明军南下时在此处并未遇到一丝抵抗,便浩浩荡荡开进了忠州。
据忍者刺探得知,虽然两侧山上各有一座rì据时期遗留下来的瞭望塔,但因年久失修,早已被明军弃置不用,而是在东面的云山山腰另筑一寨,唤曰“云山寨”,配合山下的“云岭隘”组成一套较为齐全的防御工事。
但不出秀保所料,这里虽然繁忙,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山下关隘常驻军势不足五十,山寨常驻不过一百,且多是负责后勤的非战斗人员,至此,对明军此番作战乃是急行军的判断彻底得到了印证。
秀保可不想错失良机,当天夜里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抢占了无人防守的阳山,但在强攻云岭隘的过程中惊动了山寨中的明军,引起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可无奈明军寡不敌众,丢下十余具尸体狼狈逃窜了,不到两个时辰,云岭一线便被秀保完全攻占。
此时,九龙山下的明军大营内,万千将士正在中军帐前的广场上观看一场“好戏”:虽然如柏第一时间逃到山下,恶人先告状,将所有罪责都推到宗钏身上,可那些得宗钏庇佑,从山上侥幸逃脱的将士却在如梅面前陈以实情,惹得如梅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如柏军法处置。
好在身边老将力劝,如柏才免得一死,如梅最终决定让他戴罪立功,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二十军棍还是少不了的,这不,将士们正在看的好戏便是这难得一见的“动作片”。
二十军棍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那力道也不是常人能承受的,对于武将出身的如柏来说,虽不足致死,但皮肉之苦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痊愈的,这边被打得皮开肉绽,那边还要抓紧时间戴罪立功,特别是得知宗钏还活着,如柏的心里更是说不出的难受。于是乎,在诸多问题困扰之下,挨打的当天晚上如柏便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了。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如梅刚探望完如柏,便又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情压得喘不过气来。
“将军,倭寇昨rì攻占狼山,现正居高临下对忠州城发动炮击!”
“丹阳形势也是如此,倭寇占据月岳山,对丹阳的炮轰已经造成几十艘船只沉没,城内的驻军也多有死伤。”
“将军大事不好了,据探子来报,说是有一股大规模的rì军已经越过小白山朝堤川杀来啊!”
“将军十万火急!方才有云岭溃兵逃奔至此,说是昨夜一股rì军袭击了云岭隘,激战后我军寡不敌众被迫撤退,如今该处已被rì军完全占据!”
“混蛋!云岭也被攻陷了?!”李如梅难以置信地询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夜之间哪来的这么多倭寇?!”
“将军,该不会是中计了吧?”此时,如梅身旁的谋士小声提醒道:“连云岭都被攻占了,这很明显是要断我们的后路啊。”
“不可能!”没曾想如梅的回答如此肯定,他口气坚决地说道:“如果真是要断我军后路,定是派大军前去夺取云岭,如果是那样,斥候一早便会发现的,绝不会等到云岭被攻占了才为我军所知。”
“那您的意思是?”谋士躬身追问道。
“依我看,很有可能是围魏救赵,通过攻击我军外围阵地吸引我军主力,以减小对九龙的围困,让山上的倭寇余孽得以逃脱。”如梅捋了捋胡须,沉沉地说道:“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你说的那种可能xìng也不能排除,毕竟是四面受敌,若不严肃对待很可能酿成大祸,这样吧,你传令下去,派遣一千人驰援忠州,一千人驰援丹阳,三千人攻打云岭,之后,由我亲自带领四千人支援堤川,剩下的四千人就交给如柏和你,无需进攻,只好将山上的倭寇看住了就行,等堤川战事结束,我率兵回来后再行进攻。”
谋士点了点头,突然间却又想到了什么,轻声询问道:“将军,如此一来兵力未免太过分散了,不如派人前往原州知会董都督,让他率军夺回云岭,一来原州离云岭更近,二来省去自家兵力,避免兵力分散各个击破。”
如梅眉头微皱,略作沉思,思考良久终于还是否定了这个提议:“想法虽好但不可行,首先,董一元乃是都督同知,且只听命于邢大人,我若求援他定是要先请示汉城再行出兵,这一来二回战机都被贻误了,实在不妥;其次,他手下的两万jīng兵乃是邢大人的杀手锏,是为最后的总反攻准备的,除了我们,包括杨经略在内的诸多将领都被蒙在鼓里,由此可见大人对其重视程度,既然如此,我等又怎能向其求援呢?”
“那照您的意思,除了分兵据守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谋士不甘心地叹息道,眼看就能将东路军彻底剿灭,没曾想竟出了这样的状况,别说是他了,就是军中的万千将士也都心有不甘吧。
如梅看出了他的沮丧,便悉心安慰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都怪我急于攻陷九龙,放松了外围的侦查,这才让倭寇有机可乘,不过你放心,虽然看上去是四路大军,但我可以肯定,忠州、丹阳这两路都是佯攻,真正的主力肯定是藏在云岭或者是堤川城外。”
“将军何以见得?”
“你仔细想想,”如梅分析道:“忠州虽是我军的右翼,但他的得失丝毫不影响我军的撤退和对九龙的包围,况且那里是坚城一座,倭寇再怎么傻也不会想从那里扯开口子吧?
还有丹阳,那更是不可能了,若是想占领那里为九龙山之敌开拓南逃通道,简直是痴人说梦,我军主力一万余人全部在九龙山之南,即便他攻陷丹阳,还要和我军主力交战,你觉得倭寇主将会那么傻么?况且九龙山离云岭更近,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吧。”
“所以将军才将派重兵夺取云岭、支援堤川啊。”谋士恍然大悟,顿时对如梅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一三八章 俊矩之策
() 就在李如梅分兵驰援各个战场之时,秀保也在紧锣密鼓地修缮城寨,破坏交通要道。一方面,他命俊矩和一晴率部在云岭以北三里的官道上挖坑垒石,伐木为障,阻挡延缓可能出现的援军;另一方面,抓紧修复云山、阳山上的瞭望塔,派遣忍者在方圆五里范围内侦查,建立最基本的情报网;最后,则是将手中仅有的几门从泗川运来的弗朗机安置在云山寨中,以应对明军可能携带的火炮方阵。
秀保认为,他所在的云岭看似危险实则安全,面对同时出现的四路大军,明军绝不会分兵应战,而是收缩兵力撤围北逃,因此,只要能在此地虚张声势,让明军知道自己严阵以待,那便足以高枕无忧,坐等凯旋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二月初四,秀保攻占云岭的第三天,大队明军分别从东南两面朝云岭挺进,一时间,两面的山路皆是黑压压的一片,火红的“明”字旗在这雪原中格外显眼,迎着凛冽的寒风发出瑟瑟声响,骑兵走在队列的最前面,蒙古马浑厚而又激昂的嘶鸣,配合着步兵整齐有力的踏步,让这片荒莽大地不禁为之震颤。在诸多军旗之中,那面最大的帅旗格外引人注目,硕大的“李”字鎏于红旗之上,在阳光的照shè下熠熠闪光,在帅旗之前,一员黑甲小将骑在枣红马上,目光炯炯,昂首前行,虽说年仅十七,却已是稚气全无,浑身上下散发着为将者特有的威严和霸气。
“什么?三千人?!”听到忍者的禀报,秀保霍然起身,惊讶得一时语噎。
“这怎么可能,是不是看错了,下去再仔细查探!”俊矩和诸将也不相信如梅会抽出三千人攻打云岭,急忙命令忍者再去侦查一番。
然而忍者坚定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为了侦查敌情,我们死了八个兄弟,还有两个下落不明,小人以xìng命担保,确确实实是三千。”
“好了,”俊矩本想说些什么,却被缓过神来的秀保制止了,他垂着头对忍者轻声问道:“据你所知,这次明军阵容装备如何?”
忍者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启禀主公,明军分东南两路向云岭杀来,其中南路自兴里沿汉江北上,现已抵达光华坪,所部兵力两千,其中骑兵五百,足轻一千五近半数配备铁炮,大筒数目不明,但绝不少于五门;东路走凤江、神林,现已抵达凤栖沟,所部兵力一千,其中骑兵三百,足轻七百,据观察没有携带大筒,至于铁炮数…请恕小人无能。”
“怎么,没查出来?”俊矩没好气地问道。
忍者赶忙双膝跪地,俯身请罪道:“这支明军行踪飘忽不定,jǐng惕xìng极高,派去的忍者除了小人都死于枪下,为确保消息及时传达,小人这才苟且偷生活到现在,还请主公赐小人死罪。”
“这不怪你,”秀保挥了挥手让忍者起来,“这两支军势的总大将你可记得?”
“都是年纪轻轻的小将,”忍者顿了顿继续说道:“但从他们的帅旗可知,这两人皆姓李。”
“姓李?!”殿内顿时炸开了锅,众将纷纷猜测是李氏兄弟亲自前来征讨,就连秀保也有些紧张了,如果真是如梅如柏兄弟俩,那可是大难临头了。
“辛苦了,下去休息吧。”秀保强挤出一个微笑。
忍者拜谢后离开了大殿,可他所带来的军情却如同炸弹的余波,仍在房间里回荡。秀保缓缓坐在椅子上,表情虽有些呆滞,可内心却急如火烧,面对三倍于己的明军,云岭如何能守得住呢。
“主公,臣有话要说。”出乎众人意料,刚刚出仕本家的小宫山晴胜突然站起身,来到秀保面前说道:“方才听了忍者介绍,我倒觉得这两人并非李氏兄弟。”
“哦,说说看?”秀保微微一怔,抬头朝晴胜望去。
“臣记得碧蹄馆之战时,李如松身旁就有这样一支百发百中的铁炮队,和忍者说的一样,李如松抵达碧蹄馆前,派去侦查的忍者十有九伤,皆是这支备队所为,因此,据臣猜测,这次东路军中的铁炮队就是四年前的那支。”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俊矩在一旁支吾道。
“主公可能不知道,那支备队的头领便是死于臣手,很凑巧,他也姓李,叫做‘李友升’。”晴胜恭敬地说道。
“你是想说,这次带队的是那李友升的后人,而非李氏兄弟?”秀保似乎明白晴胜的意思了。
“正是,”晴胜躬身示意:“子报父仇,天经地义,再说了,即便不是李友升的后裔,也绝不可能是李氏兄弟。毕竟是四面受敌,李如梅就是再冒失也不会和他的弟弟一同支援一线,最大的可能是如梅坐镇九龙,继续围困秀家殿下,如柏率兵撤围支援城防已毁的堤川,照此分析,这‘李’字旗也不可能是李氏兄弟的。”
“说得有理啊!”秀保深以为是,欣慰地说道:“果然是将门之后…呃,不对,是名将之后,要真像你这么说,那我就稍稍安心了,不过对方可是三千大军,还有一支神枪队,看来这场仗不好打啊,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主公,除了坚守,臣觉得没有其他出路。”小笠原隆清站起身,用沉闷浑厚的嗓音回答道。
“坚守?说得容易,一千对三千,就靠这破工事怎么坚守?老将军想得太不合实际了吧。”俊矩又在一旁喋喋不休了。
“哦,难道青木大人另有良策?”小笠原忠清不屑地反问道,也算是为父亲出气吧。
“良策算不上,”俊矩一脸得意地说道:“大家或多或少都领教过明军火器的威力了,你们觉得就凭这么个半山腰的小山寨能抵挡住大筒的轮番轰炸么?因此,当务之急是找到大一点的城池作为依托,一来可以抵挡大炮的攻势,二来可以拖延得更久,为宰相和摄津守突围争取时间。”
“哼,我以为是什么良策,敢问青木大人,这附近哪有大城池让你依托啊?”忠清对俊矩的过于理想嗤之以鼻,附近的大城也就是堤川和忠州,现在这两地都在明军手里,难道嫌招惹的明军不够多,还要去那里送死?
“怎么没有?!”俊矩白了忠清一眼,大步走到秀保身后,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看看,这里不就是么。”
“原州?!”殿下众人皆瞪大双眼,有的甚至喊出声来。俊矩对众人的表现很满意,冲着秀保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如今明军主力皆被吸引到了忠清道,后方定是空虚,此时我们北上攻占原州,这才是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也更会使明军相信我们是想围歼他们而非佯攻。不知主公和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最近提到的地名很多,大家可以找幅朝鲜地图看看,等有时间我也会传张地图到丰臣遗梦吧,大家也可以去那里看看。)
第一三九章 李景孝
() “原州…”秀保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方案不妥,却又说不出原因,只好将话柄转给了在座诸将:“你们觉得呢,青木大人的计策是否可行?”
见秀保拿不定主意,堂下顿时炸开了锅,小宫山晴胜最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出兵原州乃是孤军深入,且本家对当地的情形也不了解,贸然前往,若是空城一座,那还万幸,若不是,那就要遭受城内守军和城外追兵的两面夹击,到时候别说是依坚城而战,就是能不能逃脱都是个问题,到最后别救不了秀家,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隆清父子勇武有余,智谋不足,本来是没什么主观看法的,可一想到俊矩对他们的冷嘲热讽,便二话不说站到了晴胜一方,坚决反对转战原州。
同属谱代重臣的桑山一晴,虽然和俊矩关系一般,甚至暗地里经常争夺谱代第一的位置,但此刻,见这些新进家臣结成一团对抗俊矩,心里也是有所jǐng惕,为了彰显谱代家臣的地位,竟出人意料地放言支持俊矩,说什么“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走一步看一步”,扬言转战原州乃是应对当前局势的不二选择。
在此危难关头,家中竟发生党阀之争,秀保顿时悲愤交加,愤的是隆清父子和一晴不顾大局,为了一己之利分庭抗礼;悲的是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竟没能处理好内部关系,使得家臣矛盾重重,针锋相对。“若是高虎在场,也不至如此啊。”秀保默默哀叹道,他相信,高虎绝对会给出最正确且能让在座诸将信服的方案。
“殿下,外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后藤基次轻轻的一句话打断了秀保的思绪。
“哦,是又兵卫啊,有话请讲。”秀保突然发现,原来“黑田双壁”,“大阪七将星”之一的后藤又兵卫基次正在自己帐下,心情为之一悦,期盼他能说出一个令众人都满意的方案。
“外臣以为,坚守云岭实不可取。”基次慢悠悠地说道。
“怎么样,又兵卫都这么说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俊矩以为又兵卫站在自己这边,颇为狂妄地朝晴胜说道。
“不过,转战原州也是下策。”基次语气依旧舒缓,丝毫不顾及身旁满脸惊愕的俊矩,以及闷头嗤笑的隆清父子。
“那依你之见,我军应该如何应对?”见基次成竹在胸,秀保也是一阵惊喜,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期盼他接下来的jīng囊妙计。
“殿下,诸位大人,如果我没记错,这次出兵的最终目的是将明军骗回原州,而非真的和他们死扛吧?”
“是又怎么样,难不成后藤大人另有妙计可以将李如梅糊弄回去?”俊矩瞥了基次一眼,冷冷地说道。
“这倒没有,”基次报之一笑:“不过既然是想将明军骗回原州,我们又为何还要抢占原州呢?如果原州真的拿下来,你让明军怎么办?这不是把肉往人家嘴里送么?”
见俊矩脸颊憋得通红,基次又转过身和晴胜说道:“小宫山大人,您不觉得云山寨和街亭很像么?”
“街亭?”晴胜浑身一怔,当即躬身回答道:“不愧是后藤大人,云山实不可守,晴胜愿听大人良策。”
“大人过谦了,”基次回敬一躬,便起身来到地图旁,指着云岭以西的山脉说道:“云岭北有原州,东有堤川,南有忠州,皆不可行,如今之计,只有引敌西进,方能觅得一线生机。”
“往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