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小两口又陆续给三房的长辈磕头敬茶,又收了三份见面礼。然后就是和同辈的相互认识,当然这是不要给见面礼的,不过罗茵准备了一些糖果来分给大家,立刻获得了大家的好感,觉得这新媳妇会做事。

而何氏收了罗茵的糖果,虽然表面上笑意盈盈的,不过心里倒是将罗茵骂了个够,这刚进门就知道收买人心,将她这个做大嫂的置于何地呢?也许从这刚开始,就注定了两人不会相处得很好。

正文 第四十章 新媳妇

中午的饭菜是新进门的媳妇掌勺,这些对于罗茵来说,没什么难度,毕竟她在家时也是经常做的。

罗茵没一会儿就整了一桌菜出来,一看就是熟手,在家应该没少做饭。待菜都端上桌,众人一看卖相都是不错的,再一吃起来,别说,这厨艺可是拿得出手的,看来罗茵也不是徒有虚名,人家真是有两把刷子的,难怪求娶的人多。

顿时,老宅人看罗茵的眼光都柔和了起来。而何氏吃着罗茵做的饭菜,心里不得不承认,罗茵的厨艺是比她好,这也是让她郁闷的地方。以前她在老宅起码还有厨艺能拿得出手,现在来个厨艺更好的,她在老宅的地位肯定还不知道要下滑到哪里去呢!

“这青云媳妇做菜还真是不赖,这下爹娘、大哥大嫂可是有口福了。”张氏尝过后夸赞道。

田氏虽然平时和张氏不对付,但还是觉得张氏今天这话听着顺耳,“是的呢,青云这媳妇是娶对了,不过单单是做菜好还不够,啥时候能给我生个孙子才是真的好!”

王青云和罗茵俩人一听田氏这话,羞得头都低了下去,不用说,脸肯定是红了。

“哈哈……这小两口还害羞上了。”张氏笑道。

王青云和罗茵俩人头更低了。

“他三婶,快别说了,孩子脸皮薄,你这再说,他们头都得低到桌肚子下面了。”杨氏看着小两口被打趣,有点不忍。

杨氏都这样说了,张氏也不好意思再打趣他们,小两口子这才松了口气,对着杨氏感激地一笑。

众人都没注意到此时何氏僵硬的笑脸,她手里的帕子都快要被她撕扯坏了。这没孩子一直是她心里的痛,结果自家婆婆这么在众人面前说出想让罗茵生个孙子出来,果然连婆婆都不对她抱任何希望了,这家里有了新媳妇,她就被放弃了吗?

何氏看了看她旁边坐着的王青山,王青山正在吃饭,一点都没注意到自家媳妇的异样。何氏心里有点发苦,这婆婆和丈夫都指望不上。不行,她一定要生个孩子出来,看来她得尽快去拜拜小姑说的送子观音才行。

那边罗茵感觉到婆婆对自己的喜爱,心里也是很开心的,至少自己以后在婆家的日子不会太难过,而且按婆婆的意思,自己只要生了儿子,以后可就不用愁了。

老太太扫了一眼屋里众人,“恩,这二孙媳妇做的饭菜确实不错,不过大孙媳妇做的也不差,以后家里的饭食就靠你们俩了。”

“是。”何氏与罗茵赶紧应道。

这老太太是个聪明的,她知道这新媳妇刚进门,不能过分地捧,免得以后不好拿捏,遂没有怎么夸赞罗茵。

一屋子人心思各异地吃着新媳妇做的饭菜。

吃过新媳妇做的饭菜后,三房人这才各自离开。回到了家,就听杨氏有点羡慕道:“这青云媳妇娶得真不错,人长得好看不说,处事也好,你看这小辈份的今儿个可不就被她收服的差不多了,最要紧的是干家务手脚利落,讨人喜欢,到时再给大房添个孙子……难怪花这么多钱,大嫂也要将人给娶回来呢,大嫂眼光还真不赖。”

“大房这媳妇娶得是不错,就不知道同是罗家姑娘,这罗老二家的是不是也能这样好,只要像个七八分,咱这儿媳妇就娶对了。”王友富道。

王青华一听王友富这样说,心里就有点着急了,觉得自己要帮未来媳妇说说好话,“爹娘,你们放心,这罗老二家的闺女也是不错的,以前只是被她娘拖累了而已。”

王友富一听,这媳妇还没娶呢就开始心向着她,顿时气道:“什么样的娘教出什么样的闺女,她要是真的好也就罢了,要是像她娘那样,你就等着休妻吧!”

杨氏听了王青华的话也有点生气,“当家的,你快别气了,”杨氏说着转向王青华,“青华,你这媳妇还没娶进门呢,就这样护着她了,要是真娶进门,是不是我和你爹都得排在她后面啊?”杨氏虽然平时不怎么喜欢计较,再加上性子软,也计较不过别人,可是这不代表她能容忍儿子被媳妇拿捏住啊,况且这还没进门儿子就这样了,那要真是进了门,还不得啥事都听媳妇的啊?杨氏虽然做不了坏婆婆,可是也不想儿子的心都在媳妇那啊。

杨氏平时都是很温和的,很少有这么严厉过,王青华有点不知所措了,急道:“娘,我不是那个意思……”

“不是这样,那是咋样?你这还不知道你媳妇是咋样的就这样护着了,是不是以后她做啥事你都护着啊?”王友富吼道。

“我就是想……”王青华也一时找不出话来。

“算了,你先回房好好想想吧,我和爹有事要说。”杨氏摆手道。

“哦……”

待王青华走后,杨氏对王友富道:“当家的,别气了,以后这儿媳妇进门来,要是不好的,也有咱管着呢!我这刚想到了另一件事,这咱家现在置办的家业说到底都是青辰挣来的,以后等咱老了,两个儿子都娶上媳妇了,到时肯定得分家的,这到时家业可怎么分呢?要是两个儿子平分的话,他们兄弟俩感情好的话不会说什么,可是这儿媳妇也能这样想吗?”

“你想这么多干嘛?现在家里没分家,儿子挣的钱自然都是家里的,就是大儿子挣了几百两银子,那也是得算是咱们家的。”王友富道。

“我这不是怕孩子多想嘛,毕竟这钱可不是少数,几百两呢!”杨氏担忧道。

“放心吧,这事儿不会有问题的。再说了,青辰这孩子懂事着呢,和青华两人感情又好,咋会为了这事儿闹分歧,就算是以后娶了媳妇,这还不是家里男人说了算,有媳妇什么事儿啊?”王友富觉得杨氏是在杞人忧天。

听王友富这么说,杨氏也只得半信半疑。

杨氏的想法决定了她的行为。就比如这两天王青辰总感觉杨氏看他的眼神带着某种深意,让人?得慌。

“娘,你咋这样看着我啊?”王青辰忍不下去了,问道。

“青辰,你和你大哥两人要好好的知道不?要知道咱家可就只有你们俩兄弟,这你们两要是有隔阂了,这以后爹娘都入土了,你们有啥事想找个人帮衬都没有。”杨氏道。

王青辰更头大了,杨氏这是受了谁的刺激了?咋一下变得这么的……

“娘,谁在你面前胡说啥了?我和大哥不是很好嘛,没啥隔阂啊!还有,你说啥入土不入土的,多不吉利,我这可还没长大呢,还没娶媳妇,还没给你生个孙子呢,到时你还得看着您孙子娶媳妇生孩子呢!”王青辰道。

“那都不要紧,只要你们两兄弟好就成。你要知道,你们哥俩的关系才是最亲的,都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杨氏继续道。

王青辰现在很肯定杨氏是受了啥刺激了,难道是谁在她面前说了他和王青华不好了?

经过杨氏的一番说教后,王青辰跑去跟王友富委婉地提了一下杨氏的状况,希望王友富这作为丈夫的能够开解开解一下自己媳妇。

王友富一听就知道是咋回事儿了,看来媳妇还是在忧心那事儿。其实这事儿还真没什么,可是这老实人钻起牛角尖来那可是相当固执的,别人劝的话很难打消她的疑虑。

“我知道了,只要你们俩兄弟好好的,你娘就没事的。”王友富道。

“哦……”王青辰抓了抓头,这是啥逻辑啊,不过既然杨氏没事那就好。

不过杨氏是没事儿了,王青华又有事了。这几天王青华可是一直很烦恼的,不过是因为之前杨氏的事儿,王青辰才一直没有注意到而已。现在杨氏的事解决了,就不难看出王青华有烦心事儿了。

有了杨氏的前车之鉴,王青辰还真有点不敢问,要是王青华也是受了谁的刺激,王青辰表示他可是吃不消的。

不过在连续了几天,王青华都是愁眉苦脸的情况下,王青辰忍不住过问了一下,当然,问过了之后,王青辰可是相当地后悔啊。这婆媳问题就不说古代了,就是前世这也是一个难解的题哇,这可比杨氏的问题还叫人头痛啊。王青辰都想扇自己一巴掌了,咋就忍不住这多管闲事呢?

“大哥,这事儿我可帮不了你了,不过你多看看咱村里婆婆和媳妇是咋相处的应该就能知道了。”王青辰建议道。

“这有关系吗?”王青华疑惑道。

“呃……这应该是有关系的吧,反正多看看你又不吃亏,说不定多看了你就能想清楚呢?”王青辰道。

“好吧……”王青华半信半疑道。

到了罗茵回门那天,坐在学堂里的王青辰一早就听旁边的王青同跟他嘀咕道:“我告诉你啊,今儿个早上,我娘拿出给我二嫂准备的回门礼,我大嫂一看,这脸都绿了。”

“脸都绿了?你娘准备了好多?”王青辰问道。

“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多,有酒有肉还有白糖,还有一块尺头……”王青同还在努力地回想着。

难怪何氏要生气了,单单这几样这回门礼可就不少啊,而且回门礼越好,不就越说明婆家对新媳妇满意嘛!

王青同没想出来还有啥,继续道:“我大嫂也真是的,又没用她的钱,还在那气好久,二嫂那么好一人,她咋就这不待见呢?连个回门礼都气成这样。”

王青辰暗自叹了口气,王青同还小,不知道很多事情所代表的意义。就拿罗茵这回门礼来说,礼越好说明婆家越重视。但罗茵只是二媳妇,上面还有大媳妇,这礼越过大媳妇,不就说明了一家子重视二媳妇超过大媳妇吗?更多的是因为何氏一直没有生个孩子,估计老宅现在都把希望寄托在罗茵身上了。

看来离罗茵在老宅站稳脚跟不远了。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又见薛老板

天气渐渐凉爽下来,杨氏按之前王友富说的,用布袋子装了些家里收的麦子背着,还带着彩云去了镇上的磨坊磨面。杨氏高兴地想着,以后家里也能经常吃上白面了。

到了磨坊一看,要碾磨粮食的人还真是不少,这磨坊的生意真是不错。杨氏忽然想到自己二儿子之前的想法,要是自己家真开了磨坊,生意应该也是不错的吧?不过自家现在可是没有多余的钱置办磨坊了。

由于前面来的人多,杨氏放下背着的袋子,将袋子放在地上,然后就和彩云在磨坊里等着前面的人弄完。

彩云很少有能来镇上的机会,这次好不容易杨氏带她来镇上了,她一路上表现的都很乖,就怕自己表现不好,以后杨氏不带她来镇上了。

彩云好奇地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忽然看到了作坊外有人卖糖葫芦,眼睛就有点移不开来了。彩云能知道糖葫芦并不是自己家买过,而是有一回红英她爹给红英买过,彩云有幸吃到了一颗,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她到现在都记得。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都是恨不得将一文钱掰成两文钱用的,很少会给自家孩子买零嘴吃,家里稍微富足一点的,也不过是买些饴糖、芝麻糖啥的,花生糖都很少买,更不要说糖葫芦了。

没一会儿,杨氏就发现了彩云的不对劲,杨氏顺着彩云的目光望过去,原来对面有人在卖糖葫芦,糖葫芦对小孩可是很有吸引力的,难怪彩云眼睛都要看直了。

杨氏想着自己的小女儿,从小就很乖巧,才四五岁就能做好多的家务了,平时很少要什么,哪怕是上回要红头绳也是因为她的小伙伴们基本上每人都有了这才要的。现在看小女儿这么馋糖葫芦,杨氏狠了把心,决定待会儿给她买一根。

“待会儿娘这边弄好了就给你买一根。”杨氏摸了摸彩云的头。

彩云仰起头看着杨氏,“娘,那个很贵的,彩云不要那个。”

“买一根糖葫芦还是可以的。”杨氏笑道,自己小女儿真是懂事,这么小就知道替家里省钱了。

彩云一听,也就不再拒绝了,毕竟她是真的很喜欢吃糖葫芦的。

等轮到杨氏时,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作坊里的人看了看杨氏带来的小麦,称了称有二十斤,收了十文钱,然后定好了两天后来取,杨氏办妥了事,这才带着彩云从作坊出来。

杨氏也没有食言,出来就给彩云买了一串糖葫芦,花了三文钱。彩云一脸高兴地接过糖葫芦,自己吃了一颗,又闹着让杨氏尝了一颗,剩下的决定回去慢慢吃,而且上次红英有糖葫芦时给她尝过,这次她自己有了,也想着要和红英分享。

糖葫芦买过了,杨氏又带着彩云去了锦绣坊,这天气凉下来了,家里人也该添一些衣裳了。杨氏先将自己做的绣品卖掉,卖了二十五文钱,然后又扯了几匹布,可以给当家的和两个儿子每人做一身。

杨氏又看了看身边的彩云,想着要不要给彩云也做一身新衣,这孩子还没穿过新衣吧。由于小孩子长身子快,因而庄户人家很少给小孩做新衣的,总不能穿了几回就穿不了了吧,那多糟蹋钱啊,都是用大人的衣服改成小的给自家孩子穿。男孩子可能还好一点,毕竟古时都是重视男孩的,女孩子就不行了,有的女孩子甚至出嫁前在家都没穿过新衣服,都是大人的衣服改的。

就像彩云今天身上穿的这一身就是杨氏以前的衣服改的。杨氏想着现在家里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给彩云做身新衣也不为过吧,于是挑了几个颜色嫩的棉布在彩云身上比划着。

彩云看着杨氏拿着布在自己身上比划着,想着自己娘不会是要给自己做新衣吧,但还是有点不确定:“娘,你要给我做新衣裳吗?”

“是啊,给你也做一身新衣裳,你看看自己喜欢哪个颜色。”杨氏笑道。

彩云顿时激动了,这时她可没有什么为家里省钱的想法,庄户人家孩子有套新衣裳是很不容易的,她自己早就想要拥有一套新衣裳了,现在杨氏主动要给她做,她哪里还想的到要为家里省钱啥的。

彩云看了看杨氏中意的几个颜色,指着淡紫色的那匹道:“娘,我喜欢这个颜色的衣裳。”

杨氏之前也是很中意这个颜色的,彩云皮肤白皙,穿这个颜色很好看,对着伙计道:“再帮我裁点这个。”

布裁好了后,杨氏又买了一些配色的线,杨氏经常在这里卖绣品,和伙计熟了,伙计又给了点优惠,总共花了三百五十文钱。

彩云看杨氏都付了钱了,也没有给她自己买,就有点急了:“娘,我们都买了布了,你咋不买呢?”

“娘衣裳够穿了,先给你们做。”杨氏道。

彩云有点想不通,不是新衣裳更好吗?她就喜欢新衣裳,难道娘跟自己不一样?

而这时远在京城的薛老板正想着要不要去一趟青山镇,毕竟自己现在还是很忙的。

京城的达官贵人多,而这些达官贵人喜欢做什么呢,不就是些附庸风雅的事儿吗?这些事儿可是离不开花花草草的。比如家里的装修、物品的摆放啥的都有讲究,家里那些盆栽、花花草草啥的也是有名堂的,还有今天这个宴,明天那个宴,有时得了几盆花,都能喊了一帮子人去赏花,可想而知京城对于花木的需求有多大。

不过虽然需求大,但是真正做大的花木商不是很多,为什么呢?你想啊,你有的好盆栽别人也有,要知道整个大胤王朝那么大,各地的花农也是不少的,你能收到的花,别人也能啊,不可能出现说这种名贵花只有你一家有,而别人没有的情况。

现在是秋季,这个时节本来开花的品种就少,要想让有些花在这个时节开放,很多时候都是要用到暖房的,但是暖房的成本很高,因而相应的里面的花价钱也是不赖的。当然,那些达官贵人是不在乎这价钱的,他们要的只是你的花好那就成了,所以这个时节的花木商还是能赚不少的。

薛老板这个时候想去找王青辰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今年京城里新出了一位花木商,抢了他们好多的生意。倒不是他的花有多奇特,而是他的背后站的是某位大官,好多小官员就更换了家里的花木供应渠道,换了这位新的花木商。

薛老板也是损失了好几家,不过他虽然生气,但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于是就想着培育出几个新的品种出来,这样别人都没有,他这边可不是又能赚上一笔了?结果眼看着就要成功了,这花却突然开始枯萎了,薛老板这才想着是不是要去找一趟王青辰,那样的话至少还有点希望能活。

考虑了两天后,薛老板将这边的生意交接给了底下的人,自己拿着新培育的品种带着几个下人去找王青辰了。

对于薛老板要来找自己,王青辰是不知道的,他现在满怀心思想着要努力读书,连迟钝的王青同都看出了王青辰最近的变化了,更不用说家里人了。杨氏虽然高兴王青辰能这么努力地读书,不过也是有点怕他把身子熬坏的,不过在她把自己的担忧告诉王友富并被王友富批评了一顿后就不再提这事儿了。

杨氏不担忧王青辰了,又开始操心起了王青华的亲事来。在得知何氏和小姑王桂芳要去寺庙拜送子观音后,就决定和她们两一起去了。

到了寺庙,杨氏和王桂芳先陪着何氏去拜送子观音,看着何氏拜送子观音,杨氏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那无缘的孩子来,那孩子要是还在的话该多好,现在也只能希望那孩子下辈子投个好胎,不要再投到像她这么不下心的娘肚子里了。

待何氏拜完了,杨氏这才去找寺里的大师算算明年三月后有哪些是好日子,大师给算了算,四月份有一个好日子,六月份有两个好日子,剩下的都是要到八九月份了,杨氏想了想,决定在四月份和六月份里挑,不过回去还是要和当家的和罗家那边商量一下才行的。

杨氏这边算好了,王桂芳又去拜了拜菩萨,求她保佑自己的女儿在沈家能够顺遂,还给她求了签,递给了讲解签文的大师,又说了是求女儿平安的,大师接过一看,是上上签,王桂芳一听激动地眼泪都出来了,于是就用自己做绣活挣的一点钱给寺里添了点香火钱。杨氏看了后叹息着,都是当娘的,她是很能理解王桂芳的心情的,要是自家彩云被卖去做妾,估计她也是担心的受不了了吧,现在又替女儿求到了上上签,高兴成这样也就不奇怪了。

回去的路上,三人心情都还不错,起码要办的事儿都办成了。

何氏拜过送子观音后,整个人的状态就立马不一样了,估计是这么多年都没有怀上,在渐渐绝望时,现在突然有了希望,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恢复了过来,用其他的话来形容的话,就好像一个战士突然恢复了斗志一样。

而王桂芳只要想到女儿能够平安,心里就高兴的不得了,被刘家休弃的痛苦以及以前在刘家受的那些罪也都不在乎了。

那边学堂里,王青辰和李云泰、王青同在食堂吃过饭后,本来准备再去看会儿书的,就被门房告知有人找,王青辰有点疑惑了,这时候谁会来找自己?难道家里出啥事儿了?想到这,王青辰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到了学堂门口一看,这不是薛老板吗?之前王青辰还在想着薛老板啥时候能再来找他,没成想这就来了。

正文 第四十二章 请客吃饭

薛老板到了青山镇后,本来是准备直接去找王青辰的,毕竟他上次去过,路还是记得的。不过转念一想,上次王青辰极力地想隐瞒他救活花的事,自己贸然过去,只怕会惹他不快。

于是到了青山镇,薛老板先去霍家商号找了洪掌柜,得知王青辰现在在镇上的学堂念书,这下就好办了,直接到学堂去找人。

这才有了王青辰在学堂门口看到薛老板这一幕。

“哈哈……你小子现在来学堂读书了,还好我没有直接去你家,而是找了洪掌柜打听了一下,要不然岂不是扑了个空?”薛老板的大嗓门道。

“这还不是多亏了薛老板您,没有您的帮衬,我们家也没有钱能置办一份像样的家业,当然也没有钱供我读书啊。”王青辰笑道。

薛老板一听王青辰这话,心里的担忧就消除了。本来他听洪掌柜说王青辰念书了,就想着王青辰可能不会接下这次的活计,毕竟这个时代可是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谁知道王青辰念了书以后还有没有工夫帮他种花呢?不过一听王青辰这话,他心里就有底了,自己过来找王青辰,他肯定猜到是为了什么事,而王青辰这个时候提自己对他的“帮衬”,不就是告诉自己他会还回来嘛,想到这,薛老板别提多高兴了,这孩子上道啊!

“本来应该等你下学时再来的,不过我这不是心急嘛,这就先过来了。”薛老板有点不好意思道。

“没关系的,反正中午又没有课,要不我们找个地方谈?”王青辰建议道。

“不不,这不用了,我在香满楼定了包间。你下学后过去就成,不耽误你念书,我这就先回去了。”薛老板摆手道。

“香满楼?还是不用去香满楼了吧,就去您上次带我去的那个院子就行了。”王青辰觉得去香满楼还是算了吧,听说那里的花费可是令人咂舌的。

“诶,去我那院子哪儿成,这次不仅是想找你帮忙,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