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友良想了一下,也知道黄氏的顾虑,毕竟这种事情,估计是个儿子都会受不了的。于是,王友良想了一会儿,“要不这样,我去看看你周围有哪家有空屋子,我到时候租一间屋子吧!”

黄氏这才点了点头:“那样也好,不过我平日里不怎么出去,只认识旁边的吴奶奶,她们家只有她和小孙子在家,应该会有空的屋子。”

王友良点了点头,“嗯,我过会儿就去问问看。”

这边王友良假装去服徭役的事儿办的差不多了,那边王友富家这次倒是很省事,直接交了银子完事儿。

王青辰最近在家里倒没有什么让他特别关注的事儿,不过在学堂里,倒是有事让他很是关注,或者说,整个学堂的人都是很关注的,那就是去参加县试的那些人通过没有。

王青辰关注这个,也是想要知道他们学堂能通过的比例有多少,这样他也能大概地估算一下自己能通过的几率。于是,他难得的对一件事的关注程度这么高。

李云泰知道王青辰对于这事儿很是关注之后,还打趣道:“你这么关注这事儿是要做什么?反正又不是你自己考。这没想到你也会这么关注一件事。”

王青辰也不理会李云泰的打趣,“我这不是想看看我们学堂能有多少人考过县试嘛!这样我也能知道自己以后有没有可能考过啊!”

李云泰一想,好像有点道理,不过他还是说道:“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学堂里每个人的天资都不一样的,说不定这一次县试参加的人天资都不错,而下一次参加的人却不是那么出众,而且县试一次不通过,下次还会一起再考,所以你算的这些,是不准的。”

王青辰一想,好像也是,于是也不管这些考过去的有多少人了,转而认真学习了起来。

没几天,县试结果就出来了,其他人考得怎么样王青辰倒是没有去关注,不过他所关注的齐锦堂和赵靖,这两人都是通过了的。

齐锦堂他关注是因为大家都是同一村的,而关注赵靖则是因为这人和王彩霞定的亲,也算是自家的亲戚了。

王青辰回去后,就同家人说了赵靖通过县试的事情,张氏随后也就知道了,顿时喜不自胜起来,还说自己要去庙里烧香,好求菩萨保佑赵靖考中秀才。

张氏本来是想着让杨氏一起去的,不过一看杨氏的肚子,这么大的肚子,还真怕这路上会出什么事儿,还是算了吧,别到时候真有事,那就不好了。于是张氏就去找了何氏一起去。起先,何氏倒是不想去的,不过张氏硬拉着她去,说是让她出去散散心,别整天闷在家里,何氏无奈,只得跟着去了。

而事后,何氏无比庆幸,自己这天有跟着张氏一起去了,因此以后心里更是十分感激张氏。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收养

这天,张氏与何氏两人收拾妥了就出发去庙里了。张氏一想到自己要去庙里所求的事儿,顿时兴致勃勃的,而何氏对很多事情已经是失去了兴致,此次陪张氏来纯粹就是散散心的,于是也跟着张氏说着赵靖能不能考中秀才的事儿。

到了庙里,张氏很快就去为赵靖烧了香,还给他求了一只签,经大师解读是上上签,这可把张氏高兴坏了,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秀才女婿在不远的将来等着她了。

与张氏不同的是,何氏虽然无所求,不过也是给菩萨上了香,想着就当是保佑家里人平安健康吧。何氏上过香后,看着张氏正在那儿和解签的大师高兴地说着什么,应该是求的签很好吧,何氏猜测着,同时又有点失落,为什么别人都能求仁得仁,而自己求了那么久的孩子没影儿也就罢了,最后直接被判了死刑,一点可能、一点希望都不曾有。虽说是已经看开了很多,到底心里还是有遗憾的,这辈子畅想的儿孙绕膝的场景是不可能有了。

何氏没有去张氏那儿,而是往外面走去,想着自己就在外面等张氏吧。何氏走到外面,等了一会儿,就见张氏急匆匆出来了:“哎呀,秀娟,真是对不住,我刚才一时高兴,把你给忘了,你一个人在那儿觉得闷了吧?”

张氏本来是听到大师说她所求的是上上签之后,就激动地拉着大师说了好久,都忘了自己不是一个人来的了,等想起来何氏的时候,大殿里已经找不到何氏的身影了,这才急着出来找。

何氏不在意道:“没事儿,我就是觉得里面有点透不过气来,想出来透透气罢了。倒是我忘了跟你说一声儿了。”

张氏笑道:“你不觉得闷就成,对了,你现在还有什么要干的吗?”

何氏摇了摇头。

张氏笑道:“那我们去旁边的小集市上看看去吧,我听说那儿有很多小玩意儿,很是精致,咱去看看吧。”

何氏犹豫了一下,也就点头答应了,反正回去也没有什么事儿,于是两人欣然前往。

张氏所说的那个小集市就在庙的旁边,是由于来庙里的香客多然后才发展起来的。虽然不大,但还是可以一逛的。

两人逛了逛,还别说。这个小集市上小手工艺品还是很多的,而且大多都是颜色鲜亮,精致小巧的,很受女人所喜爱。

张氏正在两个小香包之间看来看去,不知道要买哪个是好。忽然就听见旁边同样在挑香包的两个农妇说着话。

“哎呀,刚才那个女的真是可怜啊,看样子要不行了吧?”

“应该是的吧,就是可怜了她怀里的孩子,还这么小,这娘死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说不准那母子两人还有家人呢?”

“啥家人啊,就是有也不在这儿,你没看到那母子两穿的都像是乞丐了。有家人的话能这样吗?”

“唉,那孩子还真是可怜了。”

张氏听着这两人的话,心里也是很同情的,想着过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于是就对着那两人问道:“这两位大姐。我想问一下,你们刚刚说的那母子两人在哪儿啊?”

那两人愣了一下。然后其中一人问道:“呃,你是他们的家人 ?'…'”

张氏摇了摇头,“不是的,我就是听你们说的好可怜,我想着过去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那两人对看了一眼,然后指了一个方向,“在那边,你直走一会儿就到了。”

张氏道了谢,然后也不想着买香包了,直接拉着何氏就过去了。何氏本来在旁边一个摊位上看东西,因此刚才的话也没有听见,此时张氏拉她走,她虽然心里奇怪,但是也没拒绝,就跟着走了。

果然,没走一会儿,两人就看到了前面很多人围在一起,应该就是刚才那两人说的母子俩所在的地方了。

张氏拉着何氏挤进去,果真就看到一个穿着破烂的妇女手里抱着一个灰黑色的布包起来的小婴儿,而妇女的脸色果真是非常的不好,就像那两人所说的,估计是快要死了。

张氏走近了一看,那妇女很是美貌,但是已经是意识不清了,眼睛都睁不开了,只是她的双手还紧紧抱着孩子,看得张氏眼睛一酸。

“这母子两人这么可怜,我们大家都帮帮他们吧,把她送到镇上医馆去看看吧!”张氏回身对着众人说道。

可惜的是周围都是看热闹的人,对着这里指指点点的,没有人愿意响应张氏。张氏有点气急,最后还是何氏走过来,说道:“三婶,我帮你吧,咱把他们送到医馆去吧,这母子两看着怪可怜的。”

张氏点了点头,可惜的是她们两个女子哪能把人带到医馆呢?张氏四处看了一下,发现有人是赶着牛车的,于是对着周围的人说道:“各位大哥,这母子两人这么可怜,我和我侄媳妇看着很是不忍,想着能带他们去医馆医治才好,可惜我们两个弱女子哪儿能抬的动人呢?我是想着哪位有牛车的大哥能搭把手,当然我也知道大家都不是闲人,所以,谁愿意帮着把这位可怜的妇人带去医馆,我愿意付他五文钱。”

张氏的话一落,有牛车的人心思就活络了,他们平日里载一个人去镇上是两文钱,现在能得五文钱,而且这还只是那个抱着孩子的,另外两人肯定也是会去的,那就是再加四文钱,总共是九文钱,还是很合算的。想通了之后,一个中年男子率先走近了,说道:“这位娘子,我载你们去。”

张氏点点头,然后让这男子帮着把那妇人抱到牛车上,然后张氏带着何氏一起上了牛车,中年男子一挥鞭子,牛车往着镇上的方向走了去。

这边几人一走,留下反应慢了的车夫捶胸顿足,暗道这么好的生意自己没有把握住。

那边,中年男子帮着把那妇人从牛车上抱到医馆后,张氏付了九文钱,张氏急着跟大夫说着情况,何氏抱着那小婴儿跟在后面。

大夫一看这位夫人的情况很是糟糕,于是赶紧过来先医治这位妇人了。可是这位大夫把了把脉之后,又翻开了妇人的眼皮看了看后,叹了口气,然后摇了摇头:“送来的太迟了,已经不行了,准备后事吧!”

张氏与何氏听后一脸的难受,没成想她们已经做了努力,结果还是不成。

大夫知道张氏、何氏两人与这妇人只是萍水相逢,能帮着把她送到医馆来,而且现在两人还一脸的伤心,可见两人的侠义之心。于是这位大夫忍不住决定还是帮她们一把吧,说道:“我待会儿用针灸让她神智清醒一些,你们有什么后事要交代的就尽快吧!”

张氏点头感谢道:“多谢大夫了。”

果然,没一会儿,在大夫的帮助下,那位妇人倒是有点清醒了。妇人睁开双眼,先是很迷茫,想不通自己这是在哪里,然后猛然间摸了摸自己的怀里,急道:“孩子……我的孩子呢?”

那妇人可能是很长时间不说话,也没有喝水了,声音很是嘶哑,张氏赶紧接过何氏手里的孩子,捧上去说道:“你别着急,孩子在呢!孩子在这儿呢!”

妇人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才放心,她伸手想接过孩子,无奈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只得把手缓缓放下。

医馆里的大夫倒了一杯水过来,然后由何氏喂那妇人喝下了。

妇人喝过水之后,感觉嗓子好受了一些,看着张氏何氏问道:“是你们救了我吗?”

张氏与何氏对忘了一眼,然后张氏说道:“谈不上什么救了你,不过就是送你来了医馆罢了。”

妇人很是感激,“多谢两位了!我没有夫家,娘家姓秦,你们叫我秦娘子吧!”然后这妇人又是有点遗憾道:“你们帮了我,不过我却没有什么能报答你们的,而且,我自己也能感觉到,我应该是快不行了吧?”

张氏看着她的眼神,不忍心骗她,只得点了点头,然后道:“秦娘子,你可还有什么家人在?可是还有什么话要交代的?要是有的话,以后若是有机会的话,我们定会帮你带到。”

秦娘子想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我没有什么家人了,如今我唯有孩子是放不下的,可否请你们在我走了以后,能够照拂一下我的孩子。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强人所难了,但是我现在能托付的,也只有你们了!”

张氏正不知道要如何是好,旁边的何氏上前道:“秦娘子,你要是放心的话,这孩子以后我帮你照看着,你看可好?”

张氏一听,连忙看向何氏,确定她不是在说笑后,然后又一想,何氏这辈子是不会有孩子了,抱养一个也不错。

秦娘子看着何氏不说话,何氏又继续道:“你放心,我这辈子是生不了孩子了,以后我定待他如亲生。”

何氏没有孩子,如今能有机会抱养一个,当然会好好待他。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王书全

秦娘子听了何氏的承诺,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那就多谢你了,这样我也就能放心了。我这孩子是今年元宵节出生的,我之前没有好好照顾他,导致他身子有点弱。以后你抚养他,如果他有幸能够长大,你也不必让他记着我,直接就当作是你亲生的,让他随你夫家的姓氏就成。”然后又对着张氏道:“我还想再看孩子一面,你能帮我把孩子抱近一点儿吗?”

张氏赶紧又将孩子抱得离秦娘子更近了一些,只见秦娘子半躺着,无限留恋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脸,摸了一会儿后,然后手就忽然滑了下去。

张氏与何氏一看,却是秦娘子已经闭了眼。两人一看,忍住的泪再也压制不住,流淌了下来。

难过了一会儿后,何氏说道:“三婶,秦娘子送了一个孩子给我,如今她去世了,她的后事就由我来操办吧!”

张氏反对道:“不成,你这刚分家多久啊,手里又没有啥余钱的,这事儿嫂子来办吧!”

“不成,她把孩子都给了我,我要是不能为她做什么,我这心里也是不安的。”何氏说道。

张氏也知道何氏的性子,于是只得说道两人一起给秦娘子办后事,何氏想了一下,这才无奈同意了。

张氏想了一下,她们两个女人还真不好操办,于是张氏说道:“我去你二叔家磨坊去看看能不能找个人过来搭把手。你先在这儿等着。”说完张氏就出去了。

何氏抱着孩子坐在一边等着张氏过来,然后突然想到,这小婴儿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啥动静,只是闭着眼,不会是出什么事儿了吧,于是赶紧抱着这婴儿去找大夫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大夫看了看这孩子,告诉何氏。孩子正发烧呢,而且之前应该很久没有进食了,所以都没有力气动弹了。

何氏一听,心疼的不得了,赶紧让大夫看看要怎么医治。

那大夫也是知道今天这整件事儿的,知道张氏与何氏两人都是心地善良之人,心有感动,于是也就帮忙在医馆里熬了药,然后端给了何氏,让她喂孩子喝下。给孩子喂了药之后。何氏有心问大夫医治秦娘子和这孩子所需的医药费,结果那大夫却摇了摇头,“你和你婶子所做的都是仁义之举。老夫这般年纪了,岂能不如你们?这医治的银钱我也不要了,只盼着以后你能好好待着孩子。”

何氏赶紧点了点头:“您放心,我定会好好待他。”

那大夫点了点头,然后又包了几包刚才孩子吃的药递给了何氏。之后也没再说什么了。

没一会儿,张氏就带着王青华过来了,同时还赶了一辆驴车过来。三人将秦娘子以及那孩子带回了王家村,直接去了老宅。

到了老宅,张氏与何氏两人跟家里的长辈们说了事情的始末,老爷子为人虽然有点固执。但还是比较正直的,因此对于张氏与何氏两人的做法还是颇为赞同的,只不过对于何氏想要将那孩子记到她和王青山的名下这事儿。还是有些不同意的。在他看来,就算是王青山与何氏两人没有孩子,那也可以过继他们王家的子孙啊,没必要抱养一个外人,要是以后这孩子不好。不肯为他们两口子养老可怎么办?

老太太和田氏两人对于张氏与何氏两人所干的事儿还是很不满的。这把人送去医馆也就成了,现在人去世了。还要替她办理后事,这得花多少钱啊,而是还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人花钱。于是这两人心里很是不爽,可是看着老爷子赞赏的表情,反对的话也就说不出口了。

何氏说了事情之后,想着这孩子还没有吃东西,于是赶紧抱着孩子回了她那屋,找了一个鸡蛋出来,然后做了一碗蛋羹。狠心把孩子叫醒之后,何氏看着孩子半睁着眼,有气无力的样子,顿时心里一阵心疼,拿着勺子小心地喂着孩子吃着蛋羹,这孩子吃的很少,只吃了几口,就又闭上了眼睛。何氏只得把孩子吃剩下来的蛋羹收好,等会儿再喂孩子吃一次。

喂完孩子,何氏抱着孩子又去了老爷子和老太太那屋,这时候王青山已经回来了,他看到何氏抱着一个孩子又过来了,顿时走到何氏旁边,问着事情的始末。

何氏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然后又讲了自己想要抱养这个孩子的愿望。王青山本来就对何氏心有愧疚,这下见何氏想要抱养这个孩子,也就想着要达成她的心愿。于是接下来,王青山也跟长辈们说了自己也想抱养这个孩子,这样以后也能有个人养老什么的。

对于何氏,家里的长辈们没有那么多的怜惜之情,可是对于王青山,家里的长辈们还是很看重的,对于他的意见,家里人也是会认真考虑的。

老爷子一想,现在想要过继王家的子孙的话,没有合适的人选,村里与他们同宗的王家人里,也是没有合适的人选的。等吧,王青山与何氏两人年纪也不小了,而且就算是等,人家有可能也是舍不得将孩子过继过来的,还不如就抱养这个孩子呢!于是老爷子这样一想,也就不再反对了。

王青山与何氏两人一看老爷子同意了,顿时非常高兴,这一家之主都发话了,其他人反对也是没有用了。

至于秦娘子,老爷子也是赞成帮她办理后事的。不过老太太直接放话了,家里没那么多钱了。

老爷子一听,岂会不知道这是老太太的推脱之意,顿时就有点不满了,眼看着就要和老太太吵起来。

张氏一看老两口要吵起来了,害怕最后又给整出啥事儿来,于是赶紧说道,这秦娘子的后事,她与何氏两人已经决定由她们两家共同办理了。

老太太一听,没对张氏怎么样,毕竟张氏手里还是有钱的,而是对着何氏不满道:“你和青山这才分出去多久,当时也没有分得多少家财,现在你还要拿钱去给一个外人办理后事,你到底会不会持家啊?”

何氏没有在意老太太的话,只是说道:“秦娘子把她的孩子送给了我,我现在能为她做的,就是好好办理她的后事,所以这件事,我是一定要做的。”

王青山一听,也说道:“是啊,奶,她毕竟给了我们两口子一个孩子。”

老太太一看王青山都这样说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罢了,你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也不管了。”

老太太变相地同意之后,两家就忙活了起来。由于现在打棺材已经是来不及了,所以,两家到棺材店去买了一口打好的棺材,然后又请了和尚来超度什么的,足足忙了几天才弄好。之后才将秦娘子下葬。

何氏这几天虽然也忙,但是大部分事情都是王青山和王友田在操办,她主要还是在照料孩子。在为孩子清洗时,何氏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一块玉。何氏对于玉石什么的,基本上也是不懂的,因此也不知道这块玉是好还是不好,不过想着应该是秦娘子给孩子的,而且也是她唯一留给自己儿子的东西,因此何氏又将这块玉重新挂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并且想着以后尽量不要让别人看到这块玉,免得招来麻烦。

这孩子果然是如秦娘子当日所言,身子很弱,在烧退了之后,也是没什么精神,不如其他同龄孩子活泼,这让何氏很是着急。王青云家的狗剩虽然比这孩子还小,不过却是一看就比他健康的样子,何氏想着,是不是也要为这孩子娶个贱名什么的。

后来还是王青辰有点看不过去了,觉得那些贱名真是让人难以接受,于是建议王青山与何氏给孩子取名叫王书全,全同痊,寓意痊愈,何氏这才打消了给孩子取贱名的想法,平日里只是全儿全儿的叫,希望能把儿子给叫痊愈了。

杨氏也来看过全儿,这孩子一点点大,很是瘦弱,杨氏也听说了他的身世,很是可怜他。正好王友富家为了迎接杨氏肚子里孩子的到来,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什么小衣服、小鞋子、尿布啦,还有一些为杨氏坐月子准备的东西等等。杨氏想着何氏他们刚分出来,家里也不是那么剩钱,况且之前又提秦娘子办了后事,估摸着现在更是困难。于是,杨氏从家里挑了一些东西送过来。

何氏看着杨氏送来的东西,有几块好尺头,这是杨氏之前让王青华帮着买回来的,很是软和,专门就是为了做小孩子衣服的。还有一些尿布、两双小鞋子、二十个鸡蛋,还有一些米粉,这是王友富家里磨坊帮着弄来的,毕竟一般孩子像全儿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喝奶,可是现在没有这条件只得用米粉代替了,这还是王青辰的建议。

何氏一看这太多了,就没肯收,后来还是杨氏说了,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孩子想想,何氏这才含着泪收了下来。之后张氏也是送了一些东西过去。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亲近

学堂里这几天都在说着谁谁谁通过了县试,谁谁谁是第几名之类的话题,谈论了几天后大家也就不再说着这些话题了。现在说的话题都是谁谁谁能否通过接下来的府试什么的。

去参加县试,然后通过了的学子这会儿都还没回学堂来,而是在认真地准备着接下来的府试,而那些没有通过县试的,则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学堂里的人也不怎么敢在这些人面前说什么通过县试的话题,就怕触了谁的霉头,只是小声地议论着。

这天,王青辰在吃午饭时,有点感触地跟李云泰说道:“去了那么多人,通过的却是不多,可见科考这条路有多难走。”

李云泰赶紧竖了一根食指在嘴边,“嘘,这有些人都是去了然后没通过县试的,你这样大咧咧地说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在嘲讽他们呢,那样岂不跟人结仇?”

王青辰看了看周围,然后果断地停止了这个话题,只说了一些其他的事儿,比如夫子今天讲的课有哪里不太清楚的等等。

下午,王青辰一边练着字一边想着自己以后童子试能通过的可能。童子试分为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现在学堂里就有好些人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