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锦绣-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勒马慢慢走到跟前,太子下马,神色中十足满意,口气中却满是无奈:“说过多少遍,你我兄弟不必多礼,叫我二哥便是。”
    不必多礼?跪在地上的端王面露嘲讽。当他不知道这位太子爷本性,在父皇和文武百官面前装得一幅文武双全、胸襟大度的儒雅面孔,实际背地里心眼比谁都小。多年带兵打仗的大哥武王秋狩时打猎赢了他,都能引得他黑脸。他要是真不见外,骑在马上随意地喊二哥,背地里一准被他扎小人。
    “多谢太子二哥。”
    “四弟你啊,真是说多少遍也不听。”
    太子上前搂住端王肩膀,哥俩好地问道:“四弟这会不应该随父皇在草原西巡,怎么会出现在京里。”
    这事还要问!
    端王心情那叫一个复杂,这人能再假模假式点么?父皇此次西巡命太子监国。这么多天过去,他会不知道幽州大火和西北官场贪污,这两件令父皇震怒之事?
    心下无奈,他绝对无心帝位。虽然知道这句话说出来没人会信,但他自小被母妃教育,看得比一般人透彻。父皇有那么多儿子,手握兵权如武王,名正言顺如太子,八面玲珑善于拉拢百官如六皇弟,他们哪一个不比他强。虽然他外祖父家名望很高,但名望这种东西,在夺嫡这种需要真刀实枪的事上压根不占一点优势。
    是保持现在情形,做一个父皇宠爱、兄弟拉拢的悠闲王爷,还是殚精竭虑拼那几乎可以算作不计的一点可能去谋大位,失败后落个身首异处,下辈子投胎指不定怎么辛苦。这两种选择稍微有脑子的人就很清楚。虽然有人管不住自己欲望,但他可以。
    繁杂的想法一瞬间在端王脑中飘过,再次面对太子时,他神色依旧认真而恭敬。
    “幽州大火几乎烧毁了整座城池,这事概因有心之人要烧毁账册而起。账册牵连西北官场贪腐,父皇震怒,命臣弟回京核查多年来西北账册。”
    “还有这回事。”
    还装……深吸一口气,既然太子在装,端王也只能继续装下去。
    “哎,太子二哥也了解臣弟,我只是一闲散王爷,哪接触过如此重大的事。刚才去了趟户部,真是拿那些人没一点办法。刚我还发狠,要给父皇告状。但父皇如今远在幽州,即便告状也是鞭长莫及。前一秒我还在发愁,后一秒您这及时雨就到了。”
    “哦?”太子拉长音。
    端王满眼都是信任:“虽然父皇不在,但京城这不是有太子哥哥。哥哥往日最疼咱们这些弟弟,如今你可一定得帮我。”
    说完他凑到太子跟前,低声道:“父皇说了,贪官污吏是国之蛀虫。他们贪的还不是父皇和太子哥哥的江山,这事你不帮我谁帮我。”
    被四皇弟坦诚告知事实,又这样大捧特捧,太子一颗心直接往云上飘。往日他看这个不学无术,只知为了菜谱与平头老百姓大吵大闹的四弟就顺眼,如今被他说成下任帝王,正在大皇兄与六皇帝威胁下焦头烂额的太子,一颗心更是如三伏天喝了雪水,从内到外的熨帖。
    拍拍四弟肩膀,他打着保票:“这事包二哥身上。四弟急匆匆回来,你那王府什么都没准备,先跟二哥回宫。“
    被他拉着回到宫中,四皇子实在恶心到不行,百般推辞住到了淑妃的翊坤宫。一夜无梦,第二日一早醒来,母妃宫中总管告诉他:一大早吴尚书去了太子宫里。

☆、第121章 太子阻拦

端王并不知道吴家与贪腐一事牵连程度究竟有多深,但他知道近二十年吴家一直镇守西北。若说他们干干净净,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
    皱眉他问道宫人:“吴尚书进东宫多久了?”
    后宫环境复杂,宫斗绝非话本中描写的下毒、罚跪那般轻描淡写。能在这座皇城生活下来的人,虽然行事风格不同,但本质上没一个傻的。淑妃也是如此,虽然在庆隆帝心目中,她是贤良淑德、大度得体的宠妃,但淑妃的得宠也绝非偶然。
    最起码入宫这些年,她培养起了一大批忠诚且不起眼的人手。
    而这帮人手,如今完全被淑妃亲子——端王利用起来。
    “吴尚书一等开宫门,天还没亮就进来,到如今呆了有小半个时辰。按前几次来看,他还要再呆一会,差不多一个时辰后才会出去。”
    平日玩世不恭的端王,这会神色却无比认真:“前几次?”
    “是,自打皇上西巡后,吴尚书便是东宫的常客。”
    宫人低眉敛目地答道,而后往端王跟前凑凑,小声说道:“端王殿下,据咱们在东宫的人来报,太子殿下近来越发急躁。”
    急躁?
    瞪大眼端王跳起来,看向宫人的眼满是危险:“这话可不能乱说。”
    “奴才绝不敢妄言。”
    翊坤宫外面飘来一片乌云,端王抬头望天,认真的神色变得紧绷起来。熟悉他的宫人甚至感觉到,这会的端王周身散发出一股所向披靡的锐气。
    “传令下去,让咱们的人不要轻举妄动。有些事我宁愿不知道,也不愿意平白折了人手。”
    冷声命令宫人,随便地披上外袍,端王只当浑然不觉,一头扎进户部与那些老油条斗智斗勇。
    他来到户部时衙门刚开门,见到整个院子里与他昨晚走时几乎没变的模样,端王冷笑一声。走进门房,他一个手刀劈晕掌管签到簿的书吏,扒下他衣裳来套自己身上。帽子一带低下头,老神在在坐在那。
    过了大概有半个时辰,开始有官员打着呵欠下轿。路过门房时朝里招招手:“我先去上差,帮我点个卯。”
    说完不管他答不答应,来人飞速地消失在门边。
    一连几人皆是如此,端王干脆关上窗户,翘起二郎腿坐在窗前。他本想着,这次窗户不开,他们总该走门进来正儿八经地点个卯。
    “咚咚咚。”
    敲窗户的声音传来,同时传来的还有责怪声:“我说看门的这事怎么回事?都这么晚了还在睡。快起来,别忘了给我点卯,老规矩。”
    什么老规矩?几声更重的敲窗声传来,不等门房有人应答,那人似乎觉得自己已经尽职,踩着靴子走远,边走嘴里还边念念有词。
    “那位王爷昨晚来折腾什么?一大清早还让不让人睡好觉。”
    透过窗户纸,端王瞅一眼外面高升的日头,随手翻看着签到簿。只往前翻了一页,他就轻易瞧出了端倪。纸页共计两栏,按规定左边一栏由各官员亲自签名,右边一栏则是主事者亲自核对的时辰。这会亲自签名,早已被各式各样的私人印章所取代。当然这算不了什么,墨迹难干签名太麻烦,用印章是大家约定俗称的规矩。但右边一栏,那从卯时一刻天蒙蒙亮就赶到衙门的时辰,难免不让人侧目。
    这也太假了点……
    边抽气,边左翻翻右找找,他很容易便从桌子旁边找出一个实木盒子。盒子里面分成许多小格,每个格子里都安放这一枚私人印章。
    脸色晦暗不明,端王拿起旁边毛笔,在给庆隆帝的信中添上几笔。
    “户部日常点卯,诸官皆将私章交予门房,由门房依时辰盖章完成。故而几十年来,户部官员勤勉异常,无论寒霜酷暑丝毫不曾误了时辰。”
    将昨日进城后,在户部遭遇的重重阻碍详细地写进去,他用现成的蜡油封好信封。打个响指,面前一道黑影闪过,密信已经消失不见。二郎腿收回来,换好亲王常服,扯下一块床单包住那些私章,端王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正好遇到前来衙门的户部尚书。
    “哟,杜尚书来这么早。”
    见到他,户部尚书恭敬地抱拳:“端王殿下。”
    边说着他眼睛直往旁边包袱瞅,端王一脸好笑,大喇喇地将包袱拎到他跟前。
    “我从门房发现了点有意思的东西,顺道拿回去研究一二。”
    包袱抖开,一枚枚造型各异的印章叮叮当当地落在地下,一时间户部尚书面色很精彩。
    “端王殿下,这……不问自取有点不好吧?”
    站在他对面,端王朱厚熙人如其名,一张脸皮厚到不行。听完杜尚书所言,他非但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唇角反倒扬起得意的笑容。
    “本王一直在等杜尚书出口谴责。”
    “端王殿下这是何意?”
    “意思很明白,本王知道自己人微言轻,空有一个王爷头衔,说出来的话你们不会太重视。果不其然,昨晚本王都拿父皇出来要挟,然而偌大一个户部竟然没有丝毫动静。”
    杜尚书眉头皱成个疙瘩:“想必端王殿下有所误会……”
    “有没有误会先两说,本王很有自知之明,所以昨晚连夜请教了太子殿下。父皇远在西北鞭长莫及,但太子殿下如今却是现管。”
    说完端王往门外迈一步,眼睛直直地看向街道尽头。虽然面色冷静,但这会他心里也没底。他只是方才出宫前顺道绕过东宫,对太子昨晚带他回宫表示感谢之余,又请他前来户部襄助。
    这便是他昨晚顶住恶心说尽好话的原因。多年兄弟,他知道太子最是好面子。他先是把父皇震怒之因原原本本说出来,让他找不到理由不帮忙;然后再小捧几句,太子帮起忙来也会心甘情愿些。然而一直到他出宫都呆在东宫的吴尚书,却让他这会心里没底。
    太子不像武王常年带兵,他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兵权。而吴尚书手中掌握着西北军,这正是如今“越发焦躁”的太子所缺少的。
    在他心中犹豫之时,街角拐过来明黄色的车架,端王把心揣回肚子里。
    “杜尚书且看,本王的靠山这不就来了?”
    太子的马车越来越近,端王朝杜尚书扬扬唇角,自己率先迎上去。
    “给太子二哥请安。”
    依旧得单膝跪地扎千,但比起昨晚,这次端王多了些心甘情愿。
    “四皇弟可真是……昨晚我不就说过,我们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多礼。”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同样的对话一再上演。然而这次,面对弯腰亲自扶起他的太子,端王心里却不由一咯噔。自打二哥被立太子后,近十年中,这还是他第一次弯腰去扶他。
    放一般人身上很正常的举动,搁太子身上却十足蹊跷。端王很了解,太子是一个如何要面子的人。他深深地以自己太子身份为傲,并且极喜欢别人把他捧高高的。虽然往常他掩饰的很好,给人礼贤下士的印象,但那还骗不过他。
    “多谢太子殿下。”
    “殿下”两字一出口,太子扶着他的手臂明显一僵。即便如此,他还是控制住自己声音,关切地问道:“四皇弟可是遇到什么困难?”
    “昨晚臣弟已经跟太子殿下说过,父皇命我彻查西北这些年账目。但是我到户部后,官员们却推三阻四,迟迟不拿出核心账目。”
    “哦?有这回事?”
    太子看向一旁的杜尚书,后者攥攥衣袖面露苦笑:“这怎么可能,不过是时间有些紧张。”
    “原来是一场误会,咱们进去说。”
    随着太子一路进了户部官衙,端王就听他问道:“四皇弟一定要查明这些事?”
    来了!心下紧绷,端王面露困惑:“太子殿下这是何意?”
    “俗话说: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又有哪个官员是真正不贪的呢?只有他们不耽误差事,那就足够了。四皇弟你这次也去过西北,知道那边条件何等恶劣。西北军众武将在那驻扎多年,为的是什么?说为了国家你信?他们还不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端王点头:“所以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不要查?”
    “不是让你不查,父皇下了旨意,查是肯定要查,但没必要伤筋动骨。无官不贪,这帮官员多年来已经喂差不多,有这次的事敲山震虎,他们日后也会收手。若是你将他们连根拔起,再选一批新官员进去,那些一穷二白的初为官之人只会贪得更厉害。”
    说完太子向前迈一步,挡在他跟前:“兄弟一场,四皇弟的事我怎会袖手旁观。你放心,父皇那我定让你有所交代。”
    端王敛眸,到这他全明白了。
    “这便是太子殿下与吴尚书之间的交易?抛出几枚无用的棋子,保全大局?”
    “四皇弟既然都知道了,那……”
    “不行。”
    “此事不妥。”
    坚定拒绝的端王怎么都没想到,一路跟着旁听的杜尚书竟然也会否定此事。余光一扫,看到他袖口露出那一角带有暗卫印记的文书,他脸上越发坚定。
    “太子殿下,我既然已经答应了父皇,就绝对不会无端欺骗他,这事我一定会彻查到底。”
    顶着太子压力,杜尚书哆嗦道:“老臣定会不负皇恩,全力襄助端王殿下。”

☆、第122章 春闱圣旨

能在户部尚书的位子上坐这么久,杜尚书很有自知之明。什么事该眼睛里不揉沙子,什么事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官之道他一清二楚。
    一个四皇子端王的名头还吓不到他,就算端王搬出庆隆帝,他也没多大畏惧。身为建文朝的老臣,他早就摸清头顶上帝王脾气。他们那位皇上看似严厉,实际仁慈的很。他的底线是朝廷政务,只要不耽误事,下面这些人偶尔迂距都无所谓。
    就跟刚才太子所说那样,皇上要查西北,随便揪出几个虾兵蟹将去交差就是。
    直到昨晚送走端王时,杜尚书都这种想法。如果太子是那会来户部衙门,他一定会认同他的看法,然后交出几本合适的账册。
    变故发生在昨晚他回家之后,到正房嘱咐完嫡妻正事,正准备拐个弯去小妾院里松散松散,面前突然晃过一道黑影,裹夹着他进了书房。而后那位蒙面人丢给他整整一本资料,打开一看,他当时就愣在那。
    什么叫自打嘴巴?方才他拿一本记录酒泉郡鸡毛蒜皮之事的账册应付端王。没想到现世报来的这么快,现在黑衣人拿过来的这本账册中,全是杜家这些年鸡毛蒜皮的事。包括他何时去了青楼楚馆,哪个儿子置办了外室。这些都是他知道的,许多事,包括他最是长袖善舞的小儿媳妇逼良为贱,祸害庶出子女性命,打眼扫过去一件件记得清清楚楚。
    大多数事他知道,正因如此,那些不知道的事,他也不由地跟着相信。
    一屁股坐地上,杜尚书望着黑衣人:“臣……罪该万死,皇上恕罪。”
    月光照进幽暗的书房,站在他面前的暗卫眼中寒芒闪过,无形中的杀气更是给杜尚书畏惧不已。
    不知过了多久,月亮几乎没变位置,然而煎熬之下杜尚书却觉得时间过了许久,一直与他对峙的暗卫终于有所行动。站在杜尚书跟前,弯腰与他四目相对,暗卫双手托起杜尚书下巴,捏着双腮的力气几乎把他下巴脱臼。
    “皇上的意思是,只要你好生配合端王殿下,他可以保住你,还有你全家老小的命。”
    杜尚书眼中蹭一下燃起希冀的火焰:“真的?”
    暗卫没再说话,手一抖从袖子中滑出一块腰牌。腰牌上并无字迹,只雕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
    “传说中的青龙卫。”
    没再回话,暗卫绕过他,几次跳跃彻底消失在墙后面。
    而书房内的杜尚书则维持着瘫倒的姿势,整个人躺在地上。青龙位,竟然是太…祖一手所创的青龙卫,号称神出鬼没无孔不入。先前他只以为那是个传说,深宅大院防卫严密,哪有人能如入无人之境。
    如今亲眼所见,却由不得他不信。既然是青龙卫,那这一整本的把柄应该是真的。手无力地握着册子,杜尚书心情一变再变。西北……掌管户部多年,大越就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西北的水有多浑。真要彻查,绝不只是血流成河那样简单。
    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抱着这个疑惑,杜尚书一宿没睡。一等天亮宵禁解了,他急匆匆赶往柳家,拜见多年的老友柳祭酒。他去的时候,沂山居士正与柳祭酒坐在一处,用着广源楼的早膳。
    坐下随便地用了几只小笼包,他也委婉地问出疑惑。柳祭酒跟他一样心下踟蹰。他们都想到一点,西北比不得内地,那边为官之人全是武将,真要彻底清洗,今年冬天下大雪时瓦剌人再次进犯谁来抵挡?而且本就手握兵权的西北将领甘心束手就擒?
    沂山居士则简单很多:“查不查是你的事,真正做决定的是皇上,还轮不到你们在这担心。”
    好像还真是这样。
    几乎被沂山居士说服了,出了祭酒府一路往户部衙门赶去。轿子摇摇晃晃,他被一句话噎住的心也转过弯来。诚然做决定的是皇上,然而查出的真实情况,会直接影响皇上判断。归根到底,他还得在源头掌握好这个度。
    满腹心事地进了户部衙门,迎面就见端王从门房走出来,手里提这个不大不小的包袱。从户部底层官员一路熬上来,在这座衙门里呆了大半辈子,杜尚书很清楚门房那有什么。能引起端王注意的,只能是点卯所用那一盒子印章。
    这批印章落到端王手里,原先他还真无所谓。可现在头顶着一整本的把柄,他丝毫不加再添柴加火,为自己增添一份罪名。
    所以他便迎上去问了,而出乎他意料,端王竟然直白地承认,还说他有太子做靠山。他刚想说出实情,讲明白不需要任何靠山,太子殿下的仪杖已经过来。
    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太子竟会说出那样一番话。他说得的确在理,谁不想过金堆玉砌的富贵日子,哪个官员不贪。清洗西北后再放一批新的官员过去,顶多也就是将一群饥饿的老虎放进羊群,比起原先已经喂饱了的老虎,新一帮人更会变本加厉。即便现在不贪,等风声一过,西北山高皇帝远,他们也会继续贪。
    他很认同这番话,但却不认同说这番话的人。如果是任何一个文武百官、甚至平民百姓说这句话,那绝对是真知灼见、远见卓识。然而如今说话的人是太子,是大越未来的皇帝,普天之下的王土皆是他的。官员侵吞的财物,就是从他身上撕扯下来的肉。
    明白官员贪污本性,说明他看得还算清楚。可明白后却决定听之任之,丝毫不作为,那他就是个无比糊涂的储君。
    正是想到这点,他心下忍不住对太子生出几分轻蔑。见他几乎要说服端王,他反驳的话脱口而出。皇上交付的任务还顶在头上,这会若是端王被策反,那他该怎么办?
    “老臣定会不负皇恩,全力襄助端王殿下。”
    这会太阳渐渐升起来,户部衙门的主建筑议事堂门外,听完杜尚书掷地有声的话语,太子挂在脸上的亲近笑容彻底僵住。
    “杜尚书这是何意?”
    “多谢杜尚书。”
    太子与端王兄弟二人,前者寒着脸话语中是浓浓的威胁,后者则是笑眯着眼,拱拳谢过户部尚书。
    “太子殿下,杜尚书意思很明白,他会听从父皇旨意。”
    太子皱眉:“四皇弟,我并没有忤逆父皇旨意。这事真不能查,远了我不说,就说最直接的。贪污的将军被查出来下狱,一时间大越去哪儿找那么多熟悉西北情况、又会领兵打仗的官员?”
    端王满脸不解:“难道太子殿下认为,我泱泱大越,幅员辽阔人才辈出,还找不出几个领兵打仗的将领?再者,□□立…朝百年,大越冗官问题越发严重。昨日我翻看西北卷宗,张三家盖房打碎李四家咸菜缸瓮,这么点鸡毛蒜皮的事,放太…祖年间邻里间说一声就完事,然而酒泉官衙却出动从衙役到书吏近十人。朝廷压根用不着那么多官员,即便少几个人又如何?”
    顿了顿,端王补充道:“因贪腐之事父皇关押了数位西北官员,即便如此,幽州火灾这种全员出动之事仍有条不紊地进行。”
    话说到在场三人都明白了,蔓延一整个城池的火灾,少那些人都一点没事,更别说平常太平的时候。官僚体系究竟膨胀到一个什么程度,在这次幽州火灾中一览无余。
    太子眉头一皱再皱,这会连眼角都皱起来:“四皇弟,你非要……”让我难做?
    后面四个字还没开口,户部衙门走进一平民百姓打扮之人。
    “你是何人?为何私闯户部官衙?”
    在衙役阻拦下,来人亮出一块腰牌。因气氛焦灼而心烦意乱,正准备扭头出声咒骂的太子认出腰牌上的青龙印记,到嘴的话强行咽下去。青龙卫他知道,这股势力直属于父皇,且太…祖定下的规矩,青龙卫传给最为合适的皇子。也就是说即便他贵为太子,日后能登基,这支暗卫也不一定握在他手里。
    “青龙暗卫前来,所为何事?”
    昨晚刚被青龙卫吓过,这会见到一模一样的腰牌,杜尚书打个哆嗦,赶紧恭敬地问道。
    “皇上有旨交给太子殿下。”
    户部衙门跟前,三人跪在地上。青龙卫宣读圣旨,俨然是庆隆帝罢免贺阁老那日威胁文武百官时所写,春闱加开恩科之事。
    听完后三人反应各异:还好不关他事,杜尚书悬在半空的心放下来;太子殿下总算要回宫忙活,端王一副终于摆脱了事逼的轻松;父皇信任他,竟然让他主持这届春闱,被武王和六皇子逼到节节败退的太子心底欢呼。
    端王笑得发自内心,抱拳道:“恭喜太子殿下。”
    即便先前有争执,这会太子也很难看端王不顺眼。甚至这会,他看端王那张融合了父皇和淑妃优点的脸挂上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