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贼-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和郭放等人结交为好友,那他自然要送几人一份大礼。

    再有,刚刚与信王结盟,也让中年太监顺便沾个光,这也算是示好。

    沉吟片刻后,江龙左手提袖右手下笔如飞。

    不一会,就是整整写满了三大页。

    放下毛笔,江龙又仔细的读了一遍,见文章慷慨激昂,文词华丽,实乃一篇锦绣文章,才很是满意的吹干墨迹将之轻轻折好。

    走出客栈将之交给荼都。

    “尽快送回府中。”江龙轻声吩咐。

    “是!”荼都躬身应声,然后大步离开。

    在客栈又休整了一会,将生活必需品补给充足,江龙等人再次启程,直奔灵通县的方向。

    走到这里后,越发的荒凉,要走很久才能碰到有人住的地方。

    而且即便遇到村落,也很难补给清水。

    北疆不是没有大的河流,这里地势偏高,河水一路向东流去,但小河却是极少,并且打井困难,不像有些地方随便找个地方往下挖,不出三五米,就一定能挖出水来。

    有很多地方根本就是靠天吃饭,老天给面子,时运够好,多下几场雨粮食才能丰收。

    而若是遇到干旱,那就颗粒无收。

    这也是北疆粮价比其它地方要高出一截的原因。

    一路上,江龙遇到好几个村庄,百姓们皆是穷苦不堪。

    而且都是挖有水窑,下雨下雪的才能存点水,他们平日里别说洗澡,就是洗脸都要隔好几天。

    侯江那边又送来一封书信。

    是三位文士所写,详细介绍北疆的民风,环境,百姓生存情况。

    江龙看过,一路上又是与之比对。

    上边还有写,这些穷苦的村落连马匪都不会来抢,即便是异族侵略,也不会专门对付这些百姓,而这些百姓自身呢,没有读过书不通晓事理,也是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

    大齐江山由谁做皇帝,关他们何事?

    即便是大齐被北疆异族推翻,也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

    书信中,多多少少对于这些百姓有些不满。

    不过江龙却是不在意,朝廷不能给这些百姓帮助,他们生活艰难,且北疆异族从来不会伤害他们,他们又凭什么一定要对大齐忠心耿耿呢?

    皇帝是天子?

    天下本该是皇上的?

    这些不过是皇家为了巩固江山,编造的虚言罢了。

    以江龙的阅历,自然是看的清楚透彻。

    总之,想要让百姓拥戴,你就要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行。

    荒芜的地面生长着一片片矮小的野草,因为现在还没到夏天,所以野草还没有长起来。

    江龙出京前许诺,要给怀念北疆风光的景老夫人送上一幅菁菁草原图。

    但现在显然不是落笔的时候。

    有一句话叫作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是没有道理。

    很多百姓没有国家概念,无视朝廷,穷怕了饿怕了,自然是看到钱财粮食就想要抢。

    他们是不会讲道理的。

    就是抢!

    抢来你的,就是他们的。

    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不叫抢,而叫拿,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思想。

    事实上,朝廷对于这种地方也的确是没有什么约束力。

    地广人稀,怎么管?

    并且如此的贫穷!

    投入的远远要超过收获的。

    朝廷不值得对这种地方投入大批的人力物力。

    江龙对于那些抢匪到也是不会客气,看到那些人眼红,凶残的模样,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抢的不是一次两次了,谁又能保证这些人的身上没有背负人命?

    即便没有,也可以预防。

    免得后来人遇难。

    都是一些小股的抢匪,多则二十几个,少了只有几人,手中拿着棍棒。

    嘴里吼叫咋咋呼呼。

    江龙带着荼都等人直接上前,把领头的人杀了,其余人打成残废。

    只有两天路程,足足遇到了几十波这样的小股劫匪。

    北疆果然是很不安全。

    只有大些的城镇才相对好一些,这里有朝廷官员严厉的管制,并派有军队驻守。

    实在是这里的军队都是铁血风格,下手从不留情,所以使得军队在当地百姓心中有着极强的震慑力。

    灵通县位于鲜州望沙郡内。

    在望沙郡的最北边,几乎与边界接壤。

    江龙带着众人一路行来,亲眼看到,再加上三位文士信中的介绍,总算对北疆习俗风貌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下午时分,江龙等人踏入了灵通县的地界。

    因为要在这里任职,所以江龙对于此地观察的更加仔细。

    其它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临近灵通县城,江龙却是看到一条宽大的河流。

    河水澎湃,湍急汹涌,江龙策马来到崖边,脸上总算有了笑容。

    既然来任职,总得做些什么。

    本来他一直是紧锁眉头的,但看到这条河流,起码说明这里不缺水,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只要不缺水源,就能种粮食作物,发展蓄牧业。

    只要搞的好,让这里的百姓吃饱穿暖总归不是问题。

    从雪原的背上跳下,轻轻拍打马臀,它自行去吃草撒欢。

    江龙前行几步,蹲下用手捏了一把土,在指间轻轻的揉搓。

    摊开手掌看了看,又随手扔掉。

    秦羽也让黑瑞去边上玩了,众人的坐骑之中,也只有黑瑞有胆子敢靠近雪原一些。

    不过可惜的是,两匹马都是公的。

    “小少爷,您在看什么?”秦羽走上近前,好奇的询问。

    江龙站起身来,眼睛望着四周,嘴上则是开口答道:“我查看一下这里的土质,适合种哪些粮食作物。”

    “这里这么荒凉,以前没有种过粮食吧?”秦羽一愣。

    地下这片土地长着野草,也没有被开发过的痕迹。

    “以前没有,不代表就不能种。”江龙淡淡笑道。

    荼都这时上前,他就是出身北疆异族,对这里自然更加了解,当年在景府的时候,齐齐德可是没少和族人们聊家乡的风光。

    外边再好,也不及家乡!

    齐齐德一提起大草原,就是满满的概叹与怀念!

    “北疆缺水!”他指出最大困难所在。

    一行人除了江龙,其他人都是满脸的风尘,因为要节约用水,所以即便风沙大,他们也是不敢随便洗脸的。

    江龙哈哈一笑,扬着下巴指向了河流的方向,“那些水还不够用么?”

    此河流名为浑河,三位文士的信上有写明。

    北疆土质大多松散,轻易就会被河水给冲下去,至使河水浑浊,此名因由而来。

    浑河的水也能用?

    其他人都是面面相觑。

    在江龙前世,不知道挖了多少人工河道。

    只需要在河岸边,能找到合适的挖掘地点就好。

    当然,大的河流是不能轻易开堤的,不然祸患无穷,这个得提前仔细勘察好地形才可以。

    江龙四下张望,又认真的看着附近地形。

    一望无际。

    发现在灵通县城的周边,几乎是平原,只有极少地方是丘陵地带。

    那么如果真的能够开发出来的话,此处说不定能成为北疆的一个粮仓。

    江龙深吸一口气,刚刚来到,他就已经找到发展方向。

    吹声口哨,唤来雪原,江龙纵身跳上马背。

    众人加快了马速,朝着灵通县城的方向驰去。

    虽然远远能够看到县城,但真实距离还是比较远的,马儿足足行进了半个时辰才来到城门口。

    江龙勒马停住,隔着十几丈远,打量县城。

    城门口有数名军士倚在城墙上把守,不过一个个的都是无精打采。

    很少有百姓进入城池。

    城墙是由土黄色的石砖垒砌而成,非常的粗糙,缝隙宽大,只要是稍微有些身手的人,都能徒手攀爬而上,如果有异族军队来袭,那么对于守城的大齐军士一方很不利。

    而且城墙风化严重,且只有不足两丈高。

    城门是用铁皮包裹着厚实的木板制成,铁皮太薄了,经过风吹雨打的,早已经是锈迹斑斑。

    很多地方露出黑黄色的木头。

    破败,荒凉,年久失修,与三位文士信上所写一般无二。

    那几个把守城门的军士看到江龙一众人,才是慢慢打起精神。

    江龙等人全都是骑着高头大马,一看就不是普通百姓。

    而进入城池,则是要收城门费的。

    如果能多讨要几个钱,晚上他们就能吃顿酒菜。

    只是可惜,他们还没有张口,荼都就是已经冲上来表明了身份。

    闻听是新上任的县令大人来到,军士们不敢怠慢,立即派出一个人跑进城里通报。

    江龙带着众人骑马走进城池,才算是见到了一些人。

    外边太过荒芜,融入人群,才算是有了烟火气。

    不一会,来到主街,看到许多摆摊的小贩,小贩们以出售皮毛为主。

    而且其中有很多异域人的面孔。

    “让一让,让一让!”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哟喝声,随即几个穿着衙门皂衣的官差,一路急行跑了过来。

    “您就是新上任的县令,景大人吧?”当先一个官差来到近前,弯腰对着端坐在马上的江龙问道。

    朝廷的官文邸报自然是要比江龙先到。

    江龙轻轻点头。

第一百九十七章 当街被砍

    一共赶来四个官差,眼见江龙点头承认,立即跪倒在地,口中道:“见过县令大人!”

    江龙先着打量了一个四人的相貌,接着又留意四人表情,发现并没有什么虚假做作。

    是真的对自己很恭敬。

    “起来吧。”江龙伸手虚扶了一把。

    “多谢大人!”当先那个官差起身后,就是头前带路,一行人径直朝着县衙所在的方向行去。

    四众有百姓商贩看到,都是对着江龙的背影指指点点。

    灵通县的新县令上任了,消息立刻在城内传开,议论纷纷。

    一路上并无波折,顺利来到衙门口。

    县衙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只是牌匾太过老旧早已经是脱了漆,再加上县衙宅院破旧,门槛被踩低了好半截,显得一点官家的威严与体面都没有。

    江龙一路上有询问,四人分别道出姓名。

    何道,郭铁,糜良,郑重。

    听完后,江龙还有曾不禁莞尔,河道,锅铁,米粮,真重……这名字起的还蛮讲究谐音的。

    四人都是皂班衙役。

    县衙名面上有三班衙役,第一便是皂班,由穿黑衣服的皂隶组成,供县令使役。衙内值堂,衙外跟随主官出巡,廓清道路,仪卫看守,出庭行杖,这些都是皂班负责的事情。

    第二为快班,分为“马快”、“步快”两种,主要供州县官奔走驱使,侦缉密探,平时巡夜,有事执行传唤、拘捕,他们也经常被派往乡下催征赋税,因此与百姓接触最多。

    后来又从中分出“捕班”,役差被称为“捕役”,俗称“捕快”。快班多选精神机警,手足便捷的人充任。

    第三是民壮,是从民间挑选的身体健壮的壮丁,用来守卫城堡,后来多用来守护仓库、监狱,护送、押解过境银饷、人犯等。多选用身体强壮,有胆艺的人充当。

    除了名面上,如果是大的县城,还会有看管门户、仪门的门子,管米谷出入的斗级,管监狱的禁卒,协助验尸的仵作,传信的铺兵,看管银钱的库子,以及茶夫、灯夫、伙夫、轿夫、膳夫、更夫、吹手等等。

    这些知识是那三位文士在信中大体说给江龙知道的。

    除了衙役,三位文士还介绍了一县的权力机构。

    不过三位文士也有说明,其它只要是比较安全稳定的地方,县衙虽然像麻雀一般小,但五脏六腑俱全,不过灵通县,却就是不好说了。

    侯江与三位文士走在前边,至今没有提及县衙内有什么不对劲,看来此处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江龙径直走进了县衙大门。

    穿过一条走廊,几个身穿官服的官员就是迎了上来。

    “下官周示,乃灵通县丞,见过景大人。”当先一人身形高大,看上去颇为壮硕,上前自我介绍,然后客气的对着江龙拱手施礼。

    县丞,正八品,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之辅佐,乃是一县的二把手。

    江龙没有怠慢,客气的拱手回礼,“周大人。”

    接下来又有人上前自我介绍,江龙就是不用再回礼了,整个县衙也只有周示算是有品阶的官员,所以这些人问好后他只需要点头应个是便行,这个年代阶级森严,你太客气反而显得独立特行与众不同。

    分别是,主簿汪贵,吏房书吏胡籁,户房书吏郝同,礼房书吏薛山。

    朝中有六部,而县衙原本应该有与之相对的六房,现在只有三人,看来另外三房无人任职。

    江龙正思考间,一个留有长须的老者这是上前自我介绍。

    说话间文绉绉的,之乎者也。

    听了半晌,江龙才晓得其身份,是县内教谕。

    教谕,负责教育生员,县内设有县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

    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

    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明白过来后,江龙就是有些纳闷,灵通县这种地方,居然还有县学?

    连六房书吏都不全,教谕还能有人担当。

    六房直接对县令负责,算是大帮手,六房残缺不健全,对于江龙掌控灵通县很不利,甚至无法做到政令通达,很多事就得由江龙自己操心费力,而教谕只是负责教育生员,灵通县如此偏僻,而且时常有异族来袭。

    能有几户人家会把孩子送进县学读书?

    老者自我介绍,名为潘文长,也不管江龙一直听着没有回应,就是开始请江龙做主,给其配上两名训导。

    江龙刚刚来到此处,一点不了解实情,而且实在不觉得给县学配上两名训导是多么紧要的事情,嘴里只是含含糊糊的答应,至于什么时候做到,那就是难说了。

    潘文长其实自己也有找过,如果找到,他再推荐给上官,但是县通县内能读书写字的人太少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

    但识字的人却全是犯官或者罪臣之后。

    被发配到此处。

    这些人自然是不合适的。

    众位官员与江龙约好,晚上在酒楼聚会,就是陆续离开了。

    江龙见有几个人脚步匆匆,似是有什么急事,便是在暗中悄悄给荼都打了个眼色。

    荼都跟了出去。

    官员们离开,皂班的衙役还在。

    这些人本就是归江龙支使的。

    带着江龙在县衙后边的房间安置下,接着打扫,提水等,一个个做事都非常卖力。

    江龙一边看着他们干活,一边打问县衙里的情况。

    这才得知,上一任县令居然是被人暗杀的。

    凶手早就抓到,砍了脑袋。

    何道是皂班衙役的班头,想要坐稳位置,自然是要不遗余力,把知道的都说出来,不然惹得江龙生疑或者是不满,他的班头位置就是将别人的了。

    “那凶手行刺杨大人不是没有理由……”却原来上任县令杨大人是和教谕潘文长一起被派过来的,二人都是书生,刻板,死脑筋,不懂得变通,认不清楚现实。

    嘴里满是之乎者也,圣人言论。

    来到灵通县,就想要施行圣人教义,想要感化北疆异族。

    结果害得本县死了不少人,但杨县令仍然不悔改。

    最终凶手的大哥被杨县令间接给害死,凶手一怒之下就是拔刀当街砍杀了杨县令。

    杨县令一向主张亲民,那天身边没有带衙役。

    只有一个少年随从,也被杀红眼的凶手给生生砍死。

    杨县令虽然想要亲民,但却是不得人心,许多路人看到都是没有上前救助的意思。

    北疆异族是那么好感化的么?

    根本是榆木脑袋,认不清楚现实。

    江龙闻听完事情经过,不由的轻轻摇头。

    然后想及太子,如今鲜州最高的行政长官便是太子举荐来的,也是讲究行圣人之道,感化边疆万民。

    说不得杨县令就是鲜州知州委派而来。

    这杨县令还真是个无知,冲动,一腔热血,书生意气,无知者无畏的文弱书生啊。

    太过理想化了,而且就算是边疆武将,拥有一身好的武艺,也是没人敢不带护卫独身外出的。

    这里战争频繁,是非恩怨多,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人。

    谁知道暗中有没有盯着,时刻偷袭暗杀?

    而且异族那边也有来阴的,可能花钱雇佣杀手埋伏袭击。

    想来也只有杨县令这般头脑发热,一根筋的书生才敢只带一个年轻随从独自上街。

    何道话语间,对于杨县令颇多不屑,显然看不上杨县令这个书生。

    当初相处的应该并不好。

    江龙便是笑问,“本官同样是一介清秀书生,你不怕诋毁杨县令会惹得本官不高兴么?”

    何道突然正了正脸色,“景大人不一样。”

    “哦?”江龙被挑起一丝兴趣。

    “杨县令来上任的时候身边根本没有一个护卫,只带着两名书童,手上没有兵器,只有几件换洗衣衫与一个书篓,据说在赶来的半途中,杨县令也一直是手不释卷。”何道认真道:“如果没有上官派军士护送,估计杨县令根本就来不到灵通县城。

    而景大人不一样,先不说您精神气很好,不是文弱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单看您带的那几个护卫,就是个顶个的威猛凶悍。”

    “也许只是看上去比较强壮呢?”江龙扫了眼秦羽,开口打趣。

    “小的虽然只是衙役,却也是曾被征调,上过战场的,手上的功夫不敢拿出来在景大人面前吹嘘,但论及眼力,却也是有一些的,景大人这几个护卫个个眼神锐利,应该都是杀过人的。”

    “甚至,他们比很多老军士还要杀气重。”

    “把他们投放到军中,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应该能升职为将领。”

    何道见江龙很好说话的样子,他也想要凑近乎,于是滔滔不绝道:“小的心里还猜测,景大人是不是上京哪家勋贵世家的公子爷?不然身边不能有这般强大的护卫随从!”

    “真若如你猜测,本官岂会到灵通县当一县令?”江龙凑趣。

    “也可能是庶出的……”何道脱口而出。

    声音刚落地,就听荼都鼻孔一声冷哼。

    何道就是吓的缩了缩脖子,“小的不应该胡乱猜测,还请景大人饶小的这一次。”

    不远处的郭铁,糜良,还有郑重见到也是赶紧过来求情。

    看来这四人关系很不错。

    江龙轻轻摆手,示意没什么。

    荼都才是收敛了怒色。

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白

    在这个年代,嫡庶分明。

    庶出子弟的身份地位在府中,是远远不及嫡出子弟的,比如在成国公府及柴氏一族之中,嫡出的子弟姓名都分辈来排,柴世荣就是世字辈的,但庶出子弟却是可以随意取,不过自是不能与嫡出子弟相冲撞了,所以何道猜测江龙是庶出子弟,才会惹的冈蒂巴克生恼。

    当然,江龙并不看重这个,自然是无所谓。

    而且目前景府,也只有他一个男丁。

    杨县令虽然有些个不知天高地厚,但从何道口中得知,其也的确是想要做一番事业。

    并且是出于好心。

    只是不通世俗,看不穿现实,方法不对罢了。

    对于这样的人江龙到也不会有什么恶感。

    杨县令这样的官员若是被委派到稳定平安的县城,说不定能有所作为。

    但放在这里么……

    何道说,杨县令想要感化北疆异族,想要让附近马匪山贼放下屠刀,居然时不时的就派使者带着粮食物资前去与之接洽,交谈,招抚。

    杀杨县令的凶手的大哥能言善变,识一些字,就是被派去的使者之一。

    但出发后,本要去一个异族部落却不想被一伙马匪抢了。

    马匪知道队伍带着粮食,提前打探到消息,半路埋伏。

    一行二十几人的队伍全部被杀!

    据说事后杨县令恸哭,但却没有说自己做错了。

    只是感伤几人丢掉了性命。

    “杨县令虽然……”何道指了指脑袋,示意其有病,“但他自己的确是生活简朴,心地善良!

    从来不讲究吃穿,冬天咸菜稀粥,春夏秋天也只是加碟素菜。

    一年到头吃不到几顿荤性。

    衣服虽然多是长衫,但补丁摞补丁,甚至就连官服的下摆也是有几处缝补的地方。

    若是闻听到谁家没有了饭吃,也会出手资助,并且秉公执法,从来不收授贿赂。”

    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