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朱由检没有把事情做绝就是了,毕竟这些人真的是自己的统治基础。统治和治理整个国家,怎么都绕不开这些人。就算他们是一群废物,也只能用他们先过渡一下,然后慢慢的发现培养新的人才。

“朕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朱由检兴奋之余,无奈的自言自语。其他的事情,就得等下一代了,他只能打基础。

登州营进京这个手事情,陈燮本来是不愿意的,架不住朱由检很直接的表示,京师安危不能依靠那些废物了,考虑到辽东和蒙古的局面,陈燮只好妥协。把一支精锐骑兵队放在京师的意味,朱由检不说,陈燮也能感受到深深的信任和依赖。

朱由检的性格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可见这些年国家的局面给他带来的打击之大。在一次一次失望面前,挺身而出的陈燮是唯一的亮点。帝王心术再怎么阴暗,对待陈燮的时候,朱由检都阴暗不起来。控制欲这个东西,说实话也是要看人的。

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手,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朱由检也想看看,京营那些饭桶们。看见登州营进京之后,面临危机感会有什么反应?

京师的事情太复杂,这大概就是陈燮不愿意留在京师的原因了。陈老爷现在做事情习惯了简单粗暴的手段,在那种使不上劲的环境里,真是浑身都不自在。但是有人就如鱼得水一般,觉得这样的所在才是该呆的地方。

散朝之后。洪承畴黑着一张脸,他是礼部尚书的头衔加东阁大学士的位置,内阁排名倒数第二,比杨廷麟高一位。原因很简单,他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军功较重。本朝打内阁大臣中,他和卢象升都是靠剿贼起家的,而且两人都不是什么翰林出身,算是一个代表了。杨廷麟还干过庶吉士。不算是他们这一伙的。

明朝官场的关系非常复杂,什么乡党,什么同年,什么座师,反正是错综复杂就是了。甚至还有东林这一号,完全是因为政治主张相似而汇聚在一起,后来有掺杂了利益关系的捆绑体。到了朱由检登基后,对所谓的党争可谓深恶痛绝。温体仁为何被拿下,就是因为“有党”。钱谦益是怎么倒霉的?还是因为有党。但凡涉及到“朋党”。是个皇帝都不喜欢。

陈燮有没有党?政治上肯定是没党的。这货就一个逍遥派,根本就不往里搀和。他只坐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是谁想拉拢陈燮就能拉上的。洪承畴无疑没指望能跟陈燮走的更近一些,两人之间的仇恨早就埋下了。甚至是不能化解的仇恨,只是陈燮似乎忘记了,洪承畴也装着以前的事情没发生。面子上的和光同尘是要维护的。私下里怎么下黑手就不好说了。不过现在的洪承畴,还没那个实力和胆子就是了。骨子里对陈燮的畏惧深重。

满怀抱负的洪承畴,上任之后发下跟之前想的有很大的差别,心里失落可想而知。他倒不在乎那些做粮食买卖的勋贵大臣的死活,实在是突然发现君臣之间的平衡并没有随着新的政策而出现。放弃了一些权力的朱由检。反而更加强势和主动了。这无疑不符合文臣的利益。

这一届内阁的成员有五位,首辅是周延儒,次辅是陈演,接下来是卢象升、洪承畴和杨廷麟。这个组合是钦点的过度组合,下一届内阁才是真正意思上廷推的产物。以前的廷推,是吏部先拿一个够资格的名单出来,现在这个资格已经明确了,想成为大学士,必须是从基层一路上来的,然后至少是三品大员。这样一来,余地就大的多了,竞争也就更为激烈了。

洪承畴又脚趾头都能想到,四年之后的廷推,现在就进入竞争阶段了。而且这个廷推的规则有一个漏洞,就是选出十个人来,由皇帝挑选五个,最后根据票数来决定座次。这个规则真的很坑啊,坑到洪承畴都觉得皇帝这是摆明了让大臣们先斗个你死我活。你不斗还不行,不然你就没机会登上大学士的位置。而且这个现任的大学士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多少眼睛盯着他们的屁股下面的位置啊。

为了保住内阁的位置,现在这些大学士,肯定也都不会放弃连任的机会,到时候什么同僚情谊,都是扯淡。该整死对手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手软。所以现在这个危机感就已经很严重了,洪承畴自诩如履薄冰。这样一比,在外面的陈燮,真是太快活了。三省总督,跟土皇帝有啥区别?还是皇帝特许的土皇帝,这个待遇真是羡慕死人了。

回到办事房,屁股还没坐热,就有书吏来请他去周延儒那议事,洪承畴答应一声,收拾收拾出来,走到周延儒的办事房内,其他几位都先到了。

周延儒拿起手里的一叠奏本道:“有几个事情商议一下。”说这个话的时候,周延儒的心里还是非常苦涩的,因为这个内阁也改良了,新的制度是朱由检搞的。具体内容就是,军国大事,内阁行事票拟权的时候,必须要有三位以上内阁大臣支持。这就不像以前了,首辅的话语权很重。如果想凭借个人威望来镇住这些助手们,看看现在这个内阁就不现实。陈演还好一点,看上去是一个“应声虫”,卢象升就是属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类型。杨廷麟跟卢象升走的比较近,两人都是相似的性格。洪承畴倒是一个成熟的官吏,问题这是周延儒没有摸清楚他的底细,上任前还派人去请他到府上做客,结果被婉拒了。都是新制度闹的啊!

众人都坐下,面前摆着这些事情的抄写件,拿起来看看大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才由周延儒继续道:“按照次序来吧,先说第一个事情,陛下对内府的兵仗局很不满,已经停办了,匠人都打发去了辽东。让内阁拟一个章程出来,今后工部的军器局军器制造,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

提到这个事情,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洪承畴了,他是在外带兵打仗回来的,知道大明工部的军器局是个什么玩意。本来是先进武器的鸟铳,因为质量太差,三发以内必然炸膛,直接导致军队宁愿用冷兵器。嗯,大炮还好一点,但是也有限。质量笨重,打个三五炮就红了炮管之类的问题非常普遍。当初汤若望在京师搞了一段时间,铸红衣大炮数门,还是有点成效的。但是那玩意动辄四五千斤,摆在城头上还能用,拉出去野战就是个累赘。

朱由检在这个问题上很不满,自然是理由非常充分的。人家登州营是什么装备?纯火器的装备,什么时候见过炸膛了?不满归不满,这个军器局牵涉太广了,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像内府是太监在管的,皇帝一句话就灭了。匠人全都发配辽东,几个管事的太监都人间蒸发了。

可以说皇帝对工部的军器局是很火大的,只不过新的改良版制度之后,他不好直接插手。看上去是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但是朱由检还是这么去做了,可见陈燮对他的影响。

作为内阁,要给个交代才行,继续这样下去,没个对比就算了,现在有一个登州军器局作为对比。襄阳整军的四个总兵,都是登州装备,怎么没见人家换成刀枪?皇帝不傻,以前是不知道,现在是知道了,还有能力去改变了。

“工部军器局制造的军械,确实不如登州造。在陕西的时候,我手里有几门红衣大炮,入川之时全都没带上。倒是襄阳整军的四个镇,带上了百余门火炮,轻便的紧,寻常一匹马拉着走,山路有两匹马也能带的走。”洪承畴当然要体现自己的长处,这个发言权不要是自己傻。而且他说的很艺术,没说太过分的话,就说存在差距。

话说到这里,洪承畴就停下了,没有继续说怎么办。这也是说话的艺术。

周延儒心里有点腻歪,你说的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等于没说嘛。我问的是怎么办,这活有点得罪人啊。京官对清苦啊,尤其是工部这样的衙门,这些年也没啥大的攻城。造点军器应个场面,下面的军队还不**用。以前是一团和气,大家都装着看不见。十多年的战争下来,这个事情早就暴露的一干二净了。期间还发生过一次大爆炸来着。

第五百二十九章效率

第五百二十九章效率

“既然是陛下有旨意,先交给工部商议一下,看看他们能有什么主意再说吧。”陈演作为次辅,及时的站出来给周延儒分忧,当然这个分忧的手法有点无聊的和稀泥的意思。总比没有人说话,冷场尴尬的好。周延儒还没表态呢,卢象升咳嗽了一声。

“军器局品级虽不高,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既然他们耗费了大量的银子又造不出合格的军器,不如裁撤算了。”这话可是一点都不留情面,这里面有卢象升的个人情绪,但是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一句实话。问题是这里牵扯到一系列的职位问题,不像内府那样,皇帝一句话,兵仗局就撤了。这是朝廷的体制机构,怎么能说撤就撤呢?

卢象升不是不知道这个,但是他有过沉痛的历史教训,当年不肯议和,差点被坑死。反过来说,他要是当初答应了议和,黑锅就是他来背了。所有舆论的炮火都得他来抗,结果也好不了,袁崇焕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这一次呢,他一看是皇帝的意思,很干脆的再次先确保政治上的正确。这人是轴了点,但是不傻。而且这个军器局造的装备,实在是太次了。

卢象升属于不怕得罪人的,杨廷麟则另外有一个小九九。他是户部尚书,要为朝廷的钱袋子考虑工部那边每年耗费几十万两银子,那是一点像样的成绩都没有。

“工部军器局制造一杆鸟铳,耗费银两为十五两(嘉靖年间是二两三钱),登州造售价是三十银元。军器局造的鸟铳,易炸膛,射程亦不相同,优质者三十步可穿甲。反观登州造。六十步可穿甲,连续发射十响无炸膛之虞,且为燧发鸟铳,射速更快。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既然陛下有心裁撤,不如就裁掉好了。”杨廷麟一算这个经济账。大家都不说话了。

周延儒和陈演都看着洪承畴,只有他的反击才有说服力,别人没带过兵啊。问题是,洪承畴根本就没有反驳的余地,人家说的句句是实话。洪承畴也只好点头道:“要论火器,登州造绝对是最佳的。不过,大军不能只装备火器吧?”

卢象升直接来了一句:“登州营,襄阳四镇,除军官及亲兵之外。可都是装备的火器。登州造还有卡槽刺刀,必要时也不惧近战。”一句话,就给其他三位逼到墙角去了。

“此事,还是慎重一点为好。军器局,关乎军备大事,不能说撤就撤。还是先让工部自己拿一个章程吧。”周延儒一看不行了,只好行驶他的权利,首辅直接提议。如果还有反对意见。那就投票表决吧。这个现场投票,一看就是三比二。所以杨廷麟和卢象升都没再说了。反正目的达到了,一个要政治正确,一个要把丑话说在前面,将来打板子跟他们没关系。

周延儒心里特别扭,这第一天内阁商议事情,就搞的大家没有以前那样和光同尘了。长此以往。怎么得了啊。话是这么说,这是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说第二个事情吧。

第二个事情是工部右侍郎退休了,吏部推举了好几个名字,送到朱由检那里都被打回来了。周延儒提起这个事情就头疼,旁敲侧击的也没从皇帝那里问出来一个子丑寅卯。只能是继续让吏部推荐。这会让大家来商议一下,就是这个意思,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一看是这个事情,陈演就偃旗息鼓了,他倒是推荐过一个李逢申,问题是皇帝那边没过。洪承畴也没合适的人选,也不搀和了。卢象升和杨廷麟想了一会,也没想起太合适的人。周延儒正准备放过这个问题是,脑子里闪过一个人,立刻道:“我倒是有个人选,不过只是个举人的功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前登莱巡抚孙元化。”

你还真别说,这个名字提出来,立刻得到了除陈演知道的三个人的认同。杨廷麟倒是想起来道:“去年还听人说起他,在登州什么制造局做顾问,一直没有回乡。”

周延儒立刻道:“那就是他了,这就拟一个推荐上去。”新的内阁第一天的工作,就这么磕磕绊绊的往前走,但是很奇怪的事情大家都感觉到了。就是扯皮少了,以前经常出现谁都没法说服谁的现象,事情就这么拖着。现在不会了,不行就表决,出现二比二的时候,首辅那边多半票,这就算勉强通过了。

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存在不同意见和争执,但是事情一点都没耽误,效率反而上来了。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尤其是在首辅不够强硬的时候,扯皮很容易出现。首辅强硬吧,内部的气氛又非常的恶劣。

陈燮的南下之行到了济南就暂停了,作为三省总督,平时不太管事情,一年能来个一两次就算是比较积极的。巡抚宋光兰带着官员在城外十五里迎接,进城后没有设宴,而是直接就向陈燮汇报工作。这是陈燮的习惯了,大家都知道,没人去设宴这个触霉头找挨骂。

“去年山东往辽东移民人数为三十万,一些作奸犯科之辈,也都发配辽东。地面上的治安是好了许多,不过还是有很多百姓日子不好过。强行推动减租一事,几个府都还算尽职。按照卑职的意思,移民还是少了。觉得不如制定一条法令,一旦佃户和主家发生地租纠纷,便将佃户强制移民辽东。”宋光兰也是够黑心的,为了拍陈燮的马屁,那是一点都不在乎节操了。陈燮要移民,他就大力推行,各种招都用上了。山东这些年还算稳定,只有一个孔有德之乱,百姓人口比较密集。倒是不缺人,关键是百姓自己不愿意往辽东去,就算有一口吃的也不想走啊。故土难离啊!

陈燮摸着下巴想了想道:“以前有个事情我疏忽了,就是高利贷。民间的高利贷太混蛋了,别的地方我不管,三省内部发一个告示,禁止借贷利息超过五个点。”

事情很多,到了陈燮这里都是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不是说陈燮多牛叉,而是这些事情其实就是需要一个大方向。陈燮只需要提要求,不需要管别的。

陈燮在济南的宅邸可谓豪华,但是住的时间不算太多。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走的,又去了江南。回到后院时,意外的看见一幕和谐的场面。公主朱媺娖居中而坐,其他的几个女人都在边上坐着。和谐归和谐,就是不怎么热闹,就听到朱媺娖在讲话。

“老爷的心思,妥娘、如是、顾喜都是江南人,这一次都跟着回去吧。左右江南另外有府邸,你们都住那就是了。登州那边的两位姐妹,回头让人去问问,愿意不愿意去江南。去不去,都可以自己拿主意。”朱媺娖要表现自己的大度,不是一个妒妇。话说,这样真的很诡异。不过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女人不能吃醋太狠了。

郑妥娘和柳如是都生了一个闺女,眼下陈燮就一个儿子还在登州,朱媺娖寻思着,今后登州那边的产业,总是要分出去一些的。老爷却儿子,这可是个大事情。自己要努力,别的女人也要一起努力。没有十个八个儿子,这么大一笔家当交给谁去?

至于女儿,那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女人自己未必把自己当人看的时代。

陈燮不动声色的放慢脚步,站在帘子后面偷听里面在说点什么。等在外头的丫鬟,见状立刻抱头鼠窜,这个时候留下这是找死了。

“去不去江南,奴家还没想好,左右济南这边还有事情要做,姐姐还是不用操心了。”说话的是柳如是,她倒是比较硬朗的性格。虽然尊称朱媺娖一声姐姐,但是不服管教的心思很明显。朱媺娖听了也没生气,反倒劝道:“女人家,何苦抛头露面?老爷的脸上须不好看。”

顾喜在一边低声道:“姐姐倒是多虑了,我们姐妹几个做这些事情,都是老爷交代下来的。不做还不行,抛头露面之类的话,千万不要在老爷跟前提起。他可不**听这个。”

一句话就把朱媺娖说哑巴了,他跟陈燮的时间短,还真不知道陈燮心里不抵触女人出去做事情。正准备再苦口婆心的劝几句,陈燮及时的掀开帘子进来道:“都在商量什么呢?”

所有女人都站了起来,齐齐万福道:“老爷好。”即便是朱媺娖,也改称老爷了。

“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想让姐妹们都去江南。老爷子嗣太单薄了,这可是大事。”朱媺娖上前说话,接过陈燮摘下的帽子,这活现在只能是她来,正房的地位必须凸出。

“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呢。就这么点事情么?如是,妥娘,喜儿,你们回去都收拾收拾,今后呆在江南的日子较多,老爷也不四处乱跑了,专心在家造人。”陈燮一点正经都没有,一句话把女人的脸都说红了。边上的丫鬟们,更是羞的不敢抬头。

第五百三十章不甘心失败

第五百三十章不甘心失败

在济南呆了三天,陈燮便往东去,至登州视察水师,顺便把朝鲜妹子们带上,泛舟出海南下。济南这边的女人们,则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走运河回南京。

登州水师这是对外宣称的,私下里都叫海军了。水师这个名字一看就觉得格局太小,大海才是未来。对此陈燮很认真的一再强调,我们的未来在大洋之上。

西劳经这个洋鬼子看上去是个标准的军人,拍马屁的手法也很高明。五条三极战舰和十条四级战舰组成的编队南下,海风鼓动船帆,战舰在大海上保持八节的航速在航行。

慢是慢了点,但是这一趟不是单纯的航行,还有对海军战术的演练等等。登州海军的战斗力,在封锁巴达维亚的战斗中得到了不小的锻炼。反复学习陈燮提供的教材,总结海上作战的经验。这些事情都得靠时间来积累,海军不是说有就有的。

陈燮的旗舰上挂起了战斗旗,西劳经指挥的舰队,立刻变化成五艘战舰一组的队形,轮番用侧舷的大炮轰击假想敌。这些射击是不带弹丸的,就是反复的训练射速,实弹射击还是贵了点。很快所有战舰又排成了一个纵队,最大限度的发挥侧舷火炮的威力。

白帆点点,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宁静的大海上被猛烈的炮火制造的喧闹打破。通过旗语,传达指令,指挥战船有序的作战。“不惜一起打架,保证纵队的队形。”海面上的旗语发出了这样的指令,这是在假定遭遇了强大的对手,一艘战舰受损之后被放弃,以免破坏队形。舰队努力的抢占上风,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敌舰,最终击溃敌舰队,我方趁胜追击。

这次演习进行了四个多小时,陈燮一直在观察,其实他也不懂这个。但是能看出来,舰队的行动是否统一,能看的出来水兵的一些基本素质。

演习结束之后,天色已经黑了。舰队继续南下,考验舰队夜航时的指挥能力。类似的演习,一路都在持续,抵达华亭的时候,海面上出现一艘飞剪船,高速行驶劈波斩浪。靠近旗舰之后,飞剪船上发出欢呼声,水兵在一侧船舷列队敬礼,没一会便快速的往南远去。

舰队在崇明岛的军港靠岸,陈燮的期间开进扬子江,靠近新区后换小船上了岸。岸上的官员早就等在这里,松江知府阮大铖,华亭知县杨龙友,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等人都在。

一番寒暄之后,上了陈燮的马车,四位都在车上,看看他们脸上的喜色,就知道最近过的不错。陈燮凑趣的问韩赞周:“韩公公,你这一脸的喜色,看来是有好事了。”

韩赞周笑道:“阁部好眼力,今年第一个月,船舶司的收入突破十万银圆,这样下去一年就能进项上百万银圆。陛下那边,我这当奴才的也有个交代了。”船舶司收关税,那是坐地进账,虽然也要养一些人,但是架不住华亭开海以来,生意买卖一天比一天兴隆。现在已经超过了福建那边的月港,成为了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口。说起来,这还是要得利于长江水道,没有这条黄金水道,竞争力未必能跟福建那边比。

“现在华亭开海了,两广也在叫着要开海,朝廷还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我看啊,这是大势所趋,大明的对外贸易利益太大,很难抗拒。”说话的是阮大铖,他现在过的很滋润,靠着保住陈燮的大腿,在松江府当知府。眼下杭州那边的丝绸,都得从这边走。这就是开海的好处了,任何没有缴纳关税凭证的船只,在海上遭遇海军的巡逻舰队,结局会很惨。关键还是这些巡逻舰队都是飞剪船,速度快的惊人,一般的大明海船,一旦被发现就跑不掉。好日子过上了,阮大铖希望能过的更久一点,所以要套陈燮的口风。

因为开海,松江府的工商业发展飞速,蒸汽机的出现给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现在整个松江府,生意最好的不是别的,正是登州联合商号的蒸汽机。这东西的出现好处很明显,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太闹了。不过这个时代,有蒸汽机已经是很先进的东西了,谁还顾的上闹腾。陈燮最看重松江府的不是什么科技树,而是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第一批黑心资本家和产业工人。要知道这些产业工人,主力不是男性,而是女的。

以纺织业为龙头的发展模式,历史上英国人走过,陈燮不过是提前走这条路,让英国人无路可走。一旦从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就会推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所谓的奇巧**技的时代,在陈燮的推动下已经不复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