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悠闲大唐-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对方的说法,把一个岛屿改造成星舰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了。别看岛上有着现成土壤、山峰,同时飞船上也拥有能量护盾、力场护盾的技术,但改造起来依旧会相当的麻烦。

    别得不说,光是这么大的一艘城市级星舰从海面上升起时所无法避免的震动,就很容易造成山石崩裂的情况。除非先行把流求岛或者局部区域给升空,然后再进行改造。

    可这样一来,除非岛屿一直悬浮在空中或者太空,否则一旦进入飞行的状态,特别是突破地球引力的限制飞到太空的过程所能产生的震动,依旧会对整个岛屿造成很大的影响。

    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得对所有的山体以及内部结构进行加固和相应的改造。这样一来,不管是成本还是安全方面都远不如后来设计的神域号城市级星舰来得更有优势。

    至于绿化方面的问题,虽说没办法象悬浮岛那样直接放在星舰的表面,却完全可以安置在内部开成公园或者绿化带之类的地区。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够起到维生系统的作用。

    自从决定将流求岛给占下来做为自己的神宫所在地之后,对于岛上的原住民。李安然一开始秉持的是愿意留下来的就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就给些钱统统打发走的态度。

    反正流求岛在大唐贞观初期时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就算没人愿意留下来给自己“打工”,而是都要花钱打发走,对于富可敌国的李安然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并非是没有遇到阻力。比如,有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很久的家乡,有人想趁机多捞些好处等等之类的。不过,这并不能对整个件事情的发展造成丝毫的影响。

    那些只是单纯不想背井离乡的人,李安然都进行了安排。既然你们不愿意走。那就留下来好好做事。虽说以后要接受管制。但生活的条件却绝对会比以往好上很多很多。

    对想趁机多捞些好处的家伙,李安然也没下什么狠手。你们不是想捞更多的好处吗,没问题,统统被送到了立花家那边接受“改造”。只要肯拼命总能在战场上捞到更多的好处。

    至于那些纯粹是不想自己原本的权势和利益被损害。铁了心的想要反抗。甚至还在私底下到处串连想搞事的家伙们,则不约而同地消失无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没人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前前后后连一个月都没要了,在近地轨道卫星的帮助下,整个流求岛上的原住民都被清理了干净。就连那些因为各种原因,避世于深山老林里的所谓隐士高人也都被“挖”了出来。

    等整座流求岛纳入自己的手中之后,李安然第一时间就原本的行政体系全部废掉,然后一边派人对岛上留下来的百姓进行管理,一边安排各种高科技设备对流求岛进行改造。

    虽说没能把流求岛给改造成星舰,而且战神宫只是把岛上的玉山还有周边的山脉给占去了一部分,相对于整个流求岛的面积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李安然却已经把这里视为了自己的私人领地。

    只不过,四面环海的流求岛,距离大唐的泉州、福州、漳州还有潮州都很近,原本流求岛也属于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上比较常见的一个中转站。除了冬季之外,春夏秋三季经常能见到船只甚至是船队停靠在原本的几个码头上进行休整和交易。

    对于流求岛,李安然还真没打算完全封闭起来。毕竟流求岛不管是在海上贸易还是军事用途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距离大唐又那么近,真要是搞到“闭关锁国”的地步,虽说确实能落得个清静,却浪费了流求岛的价值。

    所以,在李安然的安排下,流求岛东南西北的四条海岸线上,分别在合适的区域修建了大型的港口。同时,配套港口的还有相应的商业区、生活区,以及平时用来维持治安,偶尔还出海打打海盗的港口治安大队。

    别看这四只港口治安大队的人手其实算不上多,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上千人而已,但装备方面却是相当的精良,再加上接受了系统的训练与培养,应付小规模的闹事甚至是武装(暴)(乱)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遇到大规模战争的问题,更是一点也不必担心。先不说环绕在岛上各个临海要害位置上潜藏着的自动炮塔,还有那平日里在流求岛四周海域里进行巡逻,自带光学隐形功能的球型无人机。光是海里的蛇型机械体就足以在那些进犯的敌人还没接近流求岛就被击杀。

    而这四处港口的规模也是不小,足以同时停靠几十只大型商船。配套的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以及自带冷藏和冷冻功能的密封仓库,足以支持大量海商在港口修整和进行交易。

    虽说这四处港口对海上贸易都会收税,而且税收还不低,但相对于提供的那些服务和各种政策,以及航线的安全来说,这点钱在那些海商眼里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更别说港口的事务管理局,简称港务局的地方对外还会公布一份清单,清单里所列出来的奴隶、工匠、矿产等一系列对流求岛有用的资源,都能享受到低税甚至是免税的优待。

    至于这些资源的价格,虽说并不见得比市价高多少,但好就好在港口这边不但对外收货,同时还会对外出货。而出货的品种也是非常得多,上到各种奢侈品,下到最常见的粮食、海盐,可谓是应有尽有。

    最关键得是这些货物的出售价格要比市价低了最少两成,这样一来,只要弄一船岛上需要的货物送过去,然后直接把赚来的货款换成这些放在别处利润极大的货物再倒腾回去卖了,这一卖一买之间所能产生的利润也是极为可观。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冬季过去、春天到来,海上的贸易经过一整个冬季的休养生息再次开始焕发出活力后,很快,关于流求岛这边出现四处港口,并且上面有不少便宜货物可以采买之类的消息,就开始在那些海商的圈子里流传了开来。

    既然搞了港口,自然没道理把好处都给外人赚了。为此,李安然还从泉州造船厂那边抽调了几艘商船,再加上利用高科技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那些船,组成了三只海上的船队。

    一只船队专门负责泉州、福州、漳州还有潮州这一条线上和流求岛之间的近海贸易,一只船队则是远走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远海贸易。至于最后那艘,则是专门负责与扶桑岛上的各个势力商业往来。

    至于立花家到是不必专门安排船队,一来对方同样也属于扶桑岛上的势力之一,二来,则是因为郑成功居然在联合了原本的郑家船队管事后,从本家弄了个专门负责与扶桑、流求以及南海各岛之间近海生意的职位。

    这样一来,原本还打算彻底脱离郑家的打算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毕竟,郑家经营了这么多年下来,家底子可不是郑成功另起炉灶能够相提并论的。更别说,这个职位与郑成功的真实打算也并没有丝毫冲突之处,放着现成的便宜不占,那不成了傻蛋了。

    只不过,郑成功也知道,这个任命能如此顺利的下来,铁定还是因为那位一直视自己为眼中钉的主母所为。冷笑之余当下就借着这个好机会,硬是打着思亲的借口,将自己的母亲给接到扶桑这边与自己团聚。

    虽说这样的团聚名义上只是暂时的,可实际上,郑成功就没打算再把自己的母亲送回去。(未完待续。。)



第432章 “擦边球”

    ps:  求支持啊!订阅、打赏、月票、收藏、推荐、点击,一个都不能少啊!

    流求岛这边的变化,很快就随着为了赚钱开始奔波的那些海商们的嘴里流传开来。

    而对于那些靠海吃饭的人来说,岛上有天神降临的说法,远不如四大港口中屹立在礁石上的那四座足有近两百米高,为夜晚中在海上航行的航船指明了方向的灯塔来得更重要。

    特别是泉州、福州、漳州还有潮州这四座临海的城市,因为有了竖立在流求岛西边港口和北边港口的那两根灯塔,很快就有人打破了因为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夜晚不出海的习俗。

    那些渔民到还好,借着灯塔上老远都能看到的灯光,也只是在近海区域里捕鱼而已。但对于那些看出流求岛港口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海商来说,这就是赚大钱的指路明灯。

    更何况流求岛上的四座港口,即便是在夜里也照样有相关的人员负责接待那些连夜进港的海商。而且,那一座座散发着明亮光芒的路灯,也将港口照得宛如白昼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这些跑夜船的海商越来越多。先是流求岛上的西边和北边这两处港口,在夜里也有海商进港交易,接着连东边和南边这两处港口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等越来越多的海商开始不分白天还是黑夜地朝着流求岛的四个港口蜂拥而来,大量奴隶、工匠以及各种资源和商品的聚集。很快就让这四座港口成了四个大型的贸易市场。

    至于流求岛的官方,也就是港务局所能拿出来的物资,除去一小部分是来自于主时空之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那些遍布在大唐时空地球上各大陆地、各个区域里的资源点。

    让李安然有些意外的是,自己在岛上对外销售的所有商品中居然就属海盐最为好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不少海商带着港务局对外收购的那些货物过来,然后换回一船船的海盐。

    刚开始李安然还觉得,大家都是靠海吃海的主儿还怕买不到盐?可后来才恍然大悟,自己这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别看这海洋确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但也得会加工才行。

    古代海盐的制造工艺可是相当的简陋,一般都是靠海的渔鱼采用大锅熬煮的方式来制盐。而这样的方法不但效率极差。而且制出来的海盐也会因为海水里的杂质导致成色不好。

    可对于李安然来说。制盐这种工作就相当简单了。那一台台整合了抽取、过滤、蒸馏等一系列功能的海盐制造设备,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就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生产海盐。

    只不过,在发现海盐的销量相当惊人,那些原本只是打算捎带着用的海盐制造机慢慢有些供应不上之后。李安然不得不派人找个块合适的区域。开辟了几块面积不小的盐田。

    这种盐田采用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高科技技术。只是利用每日涨潮的机会将海水自动灌入那一块块被分隔成四方形的盐田之中,然后再经过改良后的工艺就能大批量生产海盐。

    虽说这种海盐的品质肯定没办法跟那些利用高科技设备生产出来的海盐相提并论,但对于那些海商来说。极品海盐有极品海盐的价格,普通海盐有普通海盐的价格。

    更何况盐田制的工艺经过改良之后,批量生产出来的海盐在品质方面足以秒杀大唐时期的同类产品。再加上比市价最少低了两成的价格,不受那些海商的欢迎那才奇怪。

    光是在海湾之中开辟的那一大片盐田,虽说采用的也算不上什么高科技技术,但每天能够生产出来的海盐不只是数量上大的吓人,而且品质方面也因为工艺上的改良得到了提高。

    除了海盐之外,更让李安然无语得是,原本只是为了不让每天从海里打捞下来的海味,因为吃不完而坏掉,于是腌成咸货的那些咸鱼和咸肉居然也成了“紧俏”商品。

    等调查了一下之后李安然才知道,这些咸货之所以这么好卖,关键还是在一个咸字上。

    要知道在古代,盐业这东西虽说不可能完全由官方掌控,但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随便接触的。而做为一个人类,不吃糖没关系,但不吃盐却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由于古代制盐技术的落后,再加上交通运输方面的麻烦,盐这东西的价格虽说谈不上昂贵但也不算便宜。这要是遇上年景不好或者天灾**之类的,盐价还会暴涨不少。

    而这些咸鱼、咸肉除了本身就富含盐份之外本身也属于肉食,两者相结合意义就不同了。再加上直接销售海盐不但需要相应的资格,还得疏通关系,这咸货就成了“擦边球”。

    至于内地的老百姓为什么不自己腌咸鱼、咸肉、咸鸡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内地不产盐,盐价比较高。这么做的话成本实在太高,出售的话价格上又没有竞争力,根本不划算。

    在李安然的过问之下,通过下面人的汇报才发现,这咸货生意的火爆说起来也是个巧合。当初这些味道比较“怪异”的咸鱼咸肉,刚开始确实没有什么人看出商机来。

    只是觉得这些东西的储存时间要比大部分食物来得更长久,所以,一些海商就采买了一些扔到了船上做为船工们的伙食,后来无意中就被几个船工们给带回了各自家里。

    别看这咸鱼、咸肉的味道闻起来确实有些怪异,特别是咸鱼,因为腥味太重还会给人一种臭臭的感觉。但对于连肚子都只能勉强吃饱的绝大多数百姓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

    更何况咸鱼这东西虽说闻起来臭臭的,可只要会处理和烹制味道其实并不差。再加上那不必加盐就能得到的浓郁咸味,一来二去居然就在那几个船工所在的村子里流行了开来。

    等几个船工接二连三拿咸货回家之后,一个海商就看出了里面的商机。再加上这些咸鱼的售价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非常得便宜,于是就试着在港口那边采购一批带回了大唐。

    因为咸货毕竟不是盐,省去了获取售卖资格以及打点各个方面的成本,再加上进价本来就低,而且又是试水之举,这批咸鱼的售价方面自然也不会高,结果一不小心就火了。

    别看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中,识文断字的并不多见,但却不妨碍这些百姓有着自己的智慧。在发现只需要放几块咸鱼到平常的素菜之中,即能提鲜增味的作用又可以当个荤腥改善伙食,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不贵,这买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

    俗话说,有需求就有市场。

    在第一次试水的行为大获成功之后,那个海商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于是,大量的咸货开始通过泉州、福州、漳州还有潮州这四座临海城市的码头和港口流入内地之中。

    不管在哪个时代,有眼力的人可能不多,但却从来都不缺乏跟风之人。

    这不,在咸货的生意越发火爆起来之后,其它的海商自然是有样学样,结果流求岛上的咸鱼居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至于这么多的咸鱼流入内地,销售方面会不会出现问题的情况。虽说岛上关于咸货的销售数量看着是不少,但相对于大唐国土内的庞大市场来说,却压根就只是“毛毛雨”。

    眼瞅着这咸货的生意如此火爆,在看过苏小媚专门找来的那个关于下面人想加大咸货生产的申请之后,李安然大笔一挥批准的同时,还因为吃货属性突然爆发,捎带着又在这件事情上推了一把。

    于是很快就有海商发现,港务局的售货处里除了那种只是用海盐腌过的咸鱼之外,还多出了五香咸鱼、十三香咸鱼、香辣咸鱼、麻辣咸鱼,以及相同口味不同食材制作出来的各种咸肉、腊肉、熏鱼、香肠、咸蛋等花样繁多的商品。(未完待续。。)



第433章 咸货“兴国”

    在看完有关咸货生意越来越火爆的有关汇报后,李安然摇头失笑的同时,也不由想起自己以前在主时空里曾经看过的一个名为荆轲守的作者大大曾经写得那三本人气网络小说。

    在对方所写的这三本网络小说里,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主角利用咸货贸易来“打天下”、来兴国的情节。为此,这位作者大大还被不少读者给喷了nnn回,同时戏称为咸鱼帝。

    其实对于咸货兴国的设定,在李安然看来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说到兴国,可能有人会说得靠枪杆子来打天下,也有人会说得靠完善的社会制度,也有人说需要有发达的农业、商业还有工业才能达到,其实这些说白了都绕不开一个人字。

    没有人,再好的兵器也不过是一堆废铁。没有人,再完善的社会制度也不过是空谈。没有人,发达的农业、商业还有工业终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就像后世某个曾经在数字通讯领域里很牛波依的大公司所用的经典广告词一样,人类的社会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离不开“以人为本”。

    为什么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印度、埃及、希腊,最后却都比不上历史只有几百年的美国发达?观念也好、技术也罢,说到底还是因为人出了问题。

    别得不说,就拿四大发明里的火药为例。

    这玩意儿可是咱们老祖宗最先发明出来的,结果呢。这东西发明出来之后只是用在了鞭炮、烟花还有所谓的炼丹等方面。好不容易发明出强大的火器吧,结果就不思进取了。

    甚至那些被发明出来的强大武器只能被扔在仓库里生锈。于是,短短几十年的功夫,就被“偷”了火药发明的外国人给迎头赶上就不说了,居然很快就被甩出了nnn条街去,

    而另外三个发明也好不到哪里去,别看都是咱老祖宗发明的,结果最后基本上都在外国人手上发扬光大。搞到最后,堂堂一万国来朝的强国,最终只沦落到被肆意入侵的地步。

    至于这些跟咸货有什么关系。其实很简单。不管是想要有足够强大的军队,还是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又或者是发展出强大的农业、工业和商业,都离不开足够健康和强壮的人。

    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咸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有了足够的食盐和荤腥之后。因为缺少盐份、缺少营养造成的身体问题就会得到改善。体质就会变得强壮。

    有了强壮的身体,经过训练就能成为精兵,通过学习可以成为博学之人。同时也可以从学徒做起,在农业、工业还有商业的领域里飞快成长起来,最终成为熟练工甚至是大师级的人物。

    好吧,李安然其实也知道自己这样的想法确实很奇葩。只不过,就象一只马掌钉丢失了一个国家的故事一样。谁又能否认,咸货的存在不能够对一个国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李安然也只是当个茶余饭后的乐子而已。反正这些咸货特别是咸鱼对自己来说成本低得可怜,改良过的渔船每天都能轻松地收获上万斤的新鲜海鱼。

    没办法,大唐时期的海洋资源还远不像后世那样因为过度捕捞而变得匮乏起来。这不,除了各种常见不常见、普通或昂贵的海鱼之外,每次还都能收获各种海虾、海蜇、螃蟹、鱿鱼等等。

    在苏小媚的建议之下,下面的那些人每次满载而归之后,都会安排人手对这些海产品进行分捡,然后再进行深加工。不同档次的海产品,制作出来的咸货价格也随着有高有低。

    同样是咸鱼,马鲛鱼、鲭鱼、带鱼这种捕获量最多的普通货鱼自然是最便宜的。而黄鱼、金枪鱼、石斑等等之类上档次的品种,价格自然要高上不少。

    当然这里的高也只是相对那些海商而言,在李安然这里,可不分什么高档低档,除了产量方面不好控制之外,深加工的成本基本都一样,低得吓人。

    至于以海参、鲍鱼、扇贝、牡蛎等等为代表的这些,在后世很昂贵的海鲜,虽说在大唐时期,特别是近海的城市里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但通过快船用专门的鱼池养着,尽可能保持鲜活地送到内地之后,那就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吃得起的喽。

    原本还有些头痛这流求岛才刚刚开始发展,短时间之内根本还不足以形成什么特色产品的李安然,在受到咸鱼事件的启发之后,干脆就让苏小媚加大了对海产品的捕捞和深加工的开发和经营力度。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流求岛四面靠海,放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不去开发,那岂不是脑子有病。

    更何况海产品在古代原本也属于高端食材,再加上解决了交通运输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海鲜足够鲜活和深加工的问题,这门生意想不红火都难,正好可以做为流求岛的特色产品。

    当然,李安然也没把目光仅仅放在海产品上。虽说流求岛上的物产也算不上多,但架不住自己可以进行环境甚至是气候的改造,然后通过人工的培育来让岛上的出产丰富起来。

    到时候四大港口的对久出售的货物,就不再会仅限于海产品方面。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甚至连瓷器、茶叶、丝绸、香料这四大最受欢迎的商品也都可以自产自销。

    有着多功能探索飞船提供技术支持,李安然很有信心,不需要太久流求岛这边就会成为亚洲最为热闹的海上贸易集中地。而战神宫的威名,也就会随着海上商路流传开来。

    其实钱不钱的问题,对于已经拥有了n个金矿、nn个银矿、nnn铜矿,资源点已经遍布整个大唐时空各个大陆版块和地区的李安然来说,真心是一点都不重要。

    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