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就算对方打不中,咱们可是能打中他们呀。为何不先下手为强?想想在四十公里外不断的命中,多爽啊!

    朱斌摇头:“命中率太低。浪费弹药严重!咱们的炮弹成本比他们高好几倍,那不是大风刮来的钱,得省着点儿花!”

    陈少宽一听这个差点气乐了,你小子说省钱?谁信啊!自从朱家军成立以来,就没见过那一场仗不是拿钱拿装备砸人的。看看东北的百万关东军是怎么败亡的?那不都是连续小一年活生生用无穷无尽的弹药给炸死的?

    再说了,真要说节省。刚才完全都可以用反舰导弹干掉对方,那用昂贵的子母导弹打飞机的勾当就更别提了……陈少宽却是知道,导弹的昂贵程度,令人发指。

    朱斌其实就是懒得费嘴解释而已。跟这帮老先生从头到尾的讲先进战争,那得累死他。不如糊弄过去拉倒。

    于是不少位还真就把这话当实诚的了。想想也是啊,咱们能提前判断他们能不能打中,以“昆仑级”的速度完全可以躲避开,那么抵近了不是更好?巨炮身管的寿命可不是很长,炮弹数量也是有限的。

    很奇怪的现象就在战场上出现了!“昆仑山号”顶着越来越精准的炮火,快速向前弧线逼进,六艘联军主力舰也同样交错并行,与其三艘战舰在海上成“八字”形状交叉,一边齐射轰击,一边彼此接触。总体看上去,好像朱斌昏了头,忘了自己有超远程打击能力一样。

    “或许是,他们能够打超远程的精准炮弹,数量不是很多的缘故吧!毕竟想要取得那样逆天的成绩,必须付出极其高昂的技术代价也说不定。”

    一直不乐意承认中国人技术水平高的英美两国洋鬼子,在心里如此的安慰自己,并看着对方的战舰越来越近,心里头那兴奋是越来越高!

    来吧!再近点!再近点!大爷们就能狠狠的教训你这该死的黄皮猴子!

    六艘主力舰组成的阿尔法编队,炮管子数量比仅仅两艘的朱斌这边大三倍,口径什么的且不提,只要逼进到三十公里,所有的炮都可以开火,那时候,加起来五六十门的大炮齐射,命中率将会变得十分可观!两次命中一发,不过分吧?那时候,就等着看好戏了!

    主力舰不停地轰炸,爆响横扫海面,天上的飞机也不闲着,继续跟苍蝇似的时不时扑下来企图捡便宜、投弹,结果都被精准的高射炮给一次次的打回去,他们却乐此不疲,指望这样能不断的消耗其人力,打乱指挥。

    同时,阿尔法编队的护航舰艇首先接近,不靠谱的驱逐舰比较小心的避开到二十公里外游荡,自恃有点本钱的巡洋舰则威逼过来,一边用主炮开火,一边释放成群的鱼雷,打算拔个头筹。

    这一搞,跟捅了马蜂窝似的!

    “昆仑山号”上一直沉默的四座203mm副炮忽然发言了,空旷的甲板上,毫不客气占据前后两侧位置相对而设的四座炮塔,个头比其他各舰的所有副炮都大出一圈儿,那六十倍的身管扬起来,也足以让人浑身颤抖!

    茫然不知被顶上的联军巡洋舰才跑到十五公里左右的地方。炮塔忽然就毫不客气的开火,令人惊叹的每分钟12发每炮形成了密集的弹雨,一口气功夫,两艘巡洋舰被打个正着,爆炸起火!

    “法科!谢特!该死的中国佬,他们到底是怎么把那么大的副炮装上去的?!”

    经验丰富的海军将官从发射特征和爆炸形成水柱大小。基本能判断炮弹的口径,被炸的舰船更是亲身感受,那完全不同的威力让他们一个个忍不住失声大骂!

    203mm口径的大炮,那都是重型巡洋舰的标志性装备,承载的舰体少说也有一万五六千吨,对方却只是当做副炮,难道他们不嫌甲板上太拥挤了嘛?就不怕跟主炮相互串扰影响发射效果?

    这是没有看清楚“昆仑山号”的布局情况下的判断。如果他们知道,这种超级战舰的主炮塔看上去跟“泰山级”的差不多大,甚至炮管子都一样粗。真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就那么点儿升级,你犯得着弄那么大吨位的排水量么?!足足大了一半还多啊!

    想要偷鸡的巡洋舰们就比较苦逼了,他们原以为,主炮都忙着对攻的情况下,是没空来搭理他们这些小杂鱼的,而副炮一半都口径不大,比如日本人的“纪伊级”不过140mm,美国佬的北卡不过127mm。英国佬的乔治五世更是奇葩饿133秘密,也就是大和的大一些。155mm,他们自己都嫌有点累赘了。

    一般判断,对方撑死也就是152mm口径的副炮,这也是中国海军小口径火炮普遍常用的,那么对两三万吨的战巡或者小一点的重巡,威胁还不是特别的大。又有数量不足的短板,完全可以试试……结果表明,打错了算盘!

    全自动装弹机可以让炮塔的效率发挥到最大,每分钟每炮塔能轰出去36发的极限速度骇人听闻,远远看去。那几乎是不歇气的不断往外喷要人命的钢铁啊!这是要疯啊!

    反正被打击的舰艇感觉自己快疯了!一喘气的功夫,四面八方都是数不清的炮弹落下,轰隆隆的连续爆炸跟过年礼花弹似的,炸起无数条水柱密林让人几乎看不清外面的情况,然后不等他们反映过来,连续击发炮弹就打中舰体,203mm口径穿甲弹的杀伤威力在15公里内跟自身口径相当,一般巡洋舰却没有那么壮实的身板,结果就是轻轻松松,一穿而透!

    连续两艘巡洋舰的爆炸起火让联军一下子清醒了,恍然认识到自己在对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怪物,那不是可以随便轻侮的小炮艇,那是有着跟大和号差不多体格身板的超级战舰啊!逼进了惹他,那不是找死的么!

    机动性什么的,在暴雨一样的炮弹射速下全都变成了虚妄!203mm的口径,却拥有152mm的射速,一分钟投送的弹药数量跟主炮塔相仿,几乎达到5吨以上的水准,这玩意等同于战列舰和两艘重巡舰的集合体啊!

    这年头,各国的重巡舰203mm火炮撑死每分钟6发的射速,一比直接掉一地的差距,你怎么打?

    那些好不容易发射出去的鱼雷也不争气,英美的鱼雷出去就找不着目标了,人家都懒得拦截防御;日军的610mm之九三酸素鱼雷比较牛叉一些,末端航速也跑出五十节,可架不住人家躲闪的快,且更有凶残的远程拦截技术,一排高爆弹轰下去,水面上腾起成片的爆轰浪头,鱼雷被击毁或者引爆,然后悄无声息的失效。

    逼进!逼进!继续逼进!

    主炮一直沉寂的“昆仑山”和“天山号”好似沉默的巨人一样,缓慢而坚定的对冲联军阿尔法编队,因为角度的关系,接近速度比之前要慢了至少一半,但十来分钟过去,终究到了三十公里的界限!

    联军指挥官们感觉味道有点不对了!

    飞利浦中将是老海军,指挥经验丰富,此时发现对方离着自己这边的最近距离不过三十公里,以他的自身感受,那必须要发起连续不断的轰击了!当即向全舰队喊话:“注意了!全体用最大的速度密集打击,不要给中国人开炮的机会!”

    三十公里。所有主力舰的主炮都能够得到!命中率不去考虑,巨舰大炮,密度才是关键!

    “开火!开炮!fire……!”

    连串的怪叫在各条战舰上纷纷响起,一直跟随沉没的四艘主力舰齐齐吼叫起来!

    “近江号”的三门410mm主炮,两艘北卡的各自九门406mm炮,乔治五世的14吋小炮……数他最小。等等的一起疯狂咆哮,霎时间,总数55门的庞然大物,每次齐射足足五六十吨的弹药数量,一下子相当于一条小炮艇,或者一辆重型卡车的钢铁,山呼海啸一般的冲天而起!

    交错并行的六条主力舰近乎神迹一样的在五秒钟内全部开火!纵向三公里的宽面上,一下子腾起的焰火遮蔽住半个城市大小的海面,比刚才壮观了好几倍的景象下。那一各种速度出膛的炮弹从空中集群破空的轰鸣,感觉好似十八级台风在呼啸!

    “昆仑山号”指挥室内,全息屏幕上,六条敌舰连续开火的场景像是一幕默片在上演,只是那场面实在令人惊叹,好像整个海面都在沸腾一样,密密匝匝的弹道弧线一下子布满视野,令人叹为观止!

    三十公里!整个距离对绝大多数远方目测仍旧有极大的偏差。联军的雷达也相当不靠谱,可有日军足足十几分钟的不断打击校正。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坐标诸元,轰出来的第一轮齐射,就形成令人惊叹的跨射和近失!最近的炮弹,看上去能擦着舰桥,又或直接冲击水线装甲!

    没地方躲!炮弹太多了!

    一众老前辈们的心脏顿时提到了嗓子眼!这等铺天盖地之威势,真正面临了才知道。这年头的海军对攻到底有多么凶残!当年中日海军在黄海一战,恐怕从头到尾打出来的炮弹,都比不上这样的几轮齐射!光是看密度,已经令人绝望!

    朱斌面色不变,嘴角甚至还带着淡定的微笑。目光一点抖动都没有的,轻松看着屏幕上不断变换的弧线。

    cic中心里,防御官冷静的报告声短促有力,就在炮弹即将落下的时候,一道肉眼可见的蓝色弧光快速简短的在战舰周围亮起,随即一闪而逝!

    这个时间很短促,在炮火横飞的海面上,因为爆炸而产生的无数浓烟和水蒸气的遮挡,会让人错以为是彩虹现象而忽略过去,但只有指挥官们才知道,那是所有远洋舰队主力舰艇都要装备的电磁力盾!

    没错!就是这玩意!

    朱斌从造出第一艘“瀛洲号”开始,只要是主力舰,凭着至少150mw的核堆和超大规模高能电力中心,足可支撑类似的力盾发生器短时间全功率工作!

    “昆仑级”战列舰的体格,可是比重巡大了三圈,空间巨大,带来的是储能中心的扩大,虽然放出来的力盾厚度广度有限,无法全部保护整条战舰长时间工作,可拦截一下炮弹让其徒劳无功,却是完全没有问题!

    于是,三发本来应该能够命中或近失杀伤的炮弹莫名其妙的弹道改变,一头扎进海水中,炸起来的水柱样子很是吓人,成片的海水哗啦啦的扑上战舰,甚至泼了舰桥一身,让正在观察的老前辈们吓一大跳,可战舰却并没有接到受创的报告,那全息屏幕上的线条最后时刻突然一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联军那边的反应却不一样!

    当“昆仑山号”被淹没在爆炸水柱中时,就连金梅尔将军也忍不住兴奋的咬坏了烟斗的嘴子,牙齿崩的差点断掉,瞪大眼珠子等看效果,希望能发现点冲天而起的烟火什么的……没有!啥都没有!

    稍微有点让人失望啊!不过不要紧,这才是齐射一轮,第二轮,接着就来了!

    不用更改坐标数据,第二轮齐射接连发出!因为个条战舰协调速度不一的缘故,第二次齐射明显不齐整,远远看去,却有了55门大炮连续开火的更加观感,很像是多年以后拍的海战大片中,那些风帆战舰从侧舷连续打出的实心铁球炮弹,一个接着一个,令人血脉喷张,激动的颤抖!

    “昆仑山”两舰不再沉默!他们一直隐忍到现在,就是要等接近应有的杀伤距离,而不会弄出一群惊弓之鸟!

    就在第二轮齐射刚刚出膛的时候,两艘超级战列舰猛然间朝着“大和号”喷出沉重的弹丸!

    这一次,命中精度比之前提高了许多倍!一轮十几发的炮弹好像同时轰出来的一样,既保证了彼此之间不会串扰,又能有稳定精准的末端弹道,保证可以打在敌舰活动的区间!

    自以为可能逃过一劫的“大和号”还没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一发穿甲弹毫不留情的以小弧线角度狠狠的轰在其右舷前方!

    可怕的穿透动能太凶残!这一发炮弹把上面的厚厚钢板直接打出一个窟窿后,穿进第一层水平甲板和第二层之间,轰隆一声把上面的三联装炮塔炸飞掉,整个舱室被澎湃的力量和横飞的破片扫荡一空,下层装甲差一点报销,再进一步,那就是主炮塔啊!(未完待续。。)

第834 击沉!大和舰的挽歌(一)!

    这不是唯一,更不是偶然!同时还有一发炮弹,以低平弹道从十来米上穿进海水,遇到阻力弹跳变道的时候,弹头一歪,几乎以垂直角度扎在水线装甲上!

    为了让这一级代表着帝国尊严和至高无上威慑力的强大战舰永不沉没,日本人可谓煞费苦心!不但设计了长宽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舰体,最大限度保证稳性,却又用15万马力的功率,取得了高达27节的航速,从各方面来说,“大和级”都算是日本海军舰艇设计建造之巅峰杰作!

    那不仅仅是集中全国优秀人员的智慧结晶了!那是一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啊!

    为了保证这新的菊徽旗舰永远存在,如何使用都是经过无数次争吵讨论才能定下的,而战舰的制造中,装甲就成了头等大事。

    经过精确的计算,这种超级钢铁怪物,在水线装甲上搞了足足410mm的厚度!而炮塔正面、舰桥正面,更是坑爹的650mm!甚至日本从美国、德国手中坑门拐骗好不容易弄到的凯夫拉装甲板,钛合金板,还有数不清的玻璃钢纤维,都塞进去加强抗打击力度,这使得整艘战舰的核心要害,从任何一个角度轰击的炮弹,都必须面对700mm以上的装甲厚度!

    是的!没有看错!水线装甲,除了410mm的20度倾角主装甲带外,里面还有一层厚厚的衬板,第二层装甲内部,才轮到要害结构,这几层加起来都让人绝望,除非能在20公里内直接命中。

    水平甲板的厚度,就有235…255mm,第二层隔舱厚度至少55mm衬板厚度又有至少50mm,锅炉仓顶部,又有至少200mm……里里外外。包裹的跟一个装甲套娃相仿,那真真是为了抗住自身460mm主炮而设计的奇怪复合体啊!

    制造成本什么的就不要谈了,因为日本打仗打的倾家荡产,没有英美德法的贷款支持,他们根本造不出来!可有了贷款,那就不惜工本!一定要搞到最好!

    这样的装甲,日本人还嫌不够厚!一月份试航的时候。被“瀛洲号”用电磁加速炮给轰穿了多个窟窿,回去之后舰政本部痛定思痛,认为可能遭到了奇怪的轰击,又兼“武藏号”被反舰导弹搞得浑身破损,日本人更认定还是装甲不够,于是到了现在。就可以看到,整个战舰的要害部位,不少都加挂了一层复合装甲板!

    原本用来堆沙袋的地方,都用这种山寨造的,混合玻璃钢、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板和陶瓷板压成的板块,一层层鱼鳞状的挂在舰桥上,主炮塔的天盖上。舰桥前后指挥室,乃至主烟囱和桅杆外层,等等容易被搞定的薄弱环节。

    这也就是日本人弄到的材料实在不够多,而战舰的承托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若不然,他们都有心连暴露在外的整个水线上方船舷都给包上一层!好看不好看那玩意再商量,只要战舰不被打沉,怎么都可以啊!

    可想而之。灰不溜秋的战舰,那层层叠叠的塔式舰桥外面,挂着一堆绿不拉几黄不拉几的复合装甲,多么难看就甭提了!

    英美两国都是传统海军,古板教条,最注重形象,愕然发现日本人居然搞得如此古怪。暗地里不知道多少次嘲笑。

    日本人却并不放在心上,甚至暗暗的幸灾乐祸:“你们这群鬼畜知道个毛啊!等遇到了支那奇怪的武器打击,等着哭去吧!”

    美国太平洋舰队好歹还挨了几下子敲打,有点警醒。英国人就完全不知道情况,以为这是给吓怕了的缘故,那丑陋的挂板有什么用嘛!

    现在,用处显出来了!

    第二发命中的炮弹,弹跳着垂直扎进水线上倾斜装甲带,可怕的超音速下,1。2吨的被帽穿甲弹发挥出令人惊讶的穿透力!那厚达135mm的硬化层貌似足够硬,可也要跟谁比,一般的穿甲弹实心铁疙瘩砸不动,与碳化钨或者贫铀一个级别的超硬质合金弹头,那就完全不一样!

    本来常规经验下,三十公里距离上也就有290…360mm穿深能力的常规炮弹,放在“昆仑级”的420mm炮弹身上完全不适用!更快的速度,更完美的外形,更大的硬度,更好的被冒结构,更硬的尖锐破甲战斗部,导致那厚厚的、可以在20公里距离上抗住大和自己460mm炮的装甲,一轰而碎!

    硬质合金的关键作用,就是在撞击的一瞬间是否能极大的破坏掉炮弹的外形,导致其解体或者变得更钝而失去穿透能力,从而保证后面的非硬化层可以承受住巨大的应力变形!

    一旦扛不住,下场就比较凄惨!

    420mm穿甲弹的超硬合金弹头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的直接崩碎了当面的硬化装甲层,后面的非硬化层被顺利的切开,好似被解开了衣服的小肥羊一样,任人宰割!

    修长沉重的炮弹在高动能下狠狠的挤压进去,尖锐的弹头顺利的穿透整个装甲带,粗壮的尾巴往前冲击,连带的整片装甲跟着崩裂破碎,向内塌陷变形!

    内部的衬板被崩飞破碎,弹头挤进去后,破口边缘最大限度的挤压减缓,导致速度一下子从超音速减慢到每秒钟百十米的样子,并且严重的刮擦拖拽让弹体扭曲变形,弹道改变,本来垂直向前的,这下子变成侧面穿透!

    这发炮弹的着弹点,是在大和号的中后部,跟后部三联装155mm副炮相对齐平的阶段,砸进去的炮弹爆炸,把第二层隔舱板壁穿透、摧毁,狂飙的风暴轰碎了坍塌的舱室内部,席卷着超高温火焰和熔化的金属在内层舱室肆虐,直接捣毁了一座锅炉,并严重影响到这一侧的推进器传动系统!

    受此打击,“大和号”猛地一震,一座螺旋桨慢慢的减缓转速,航向一下子被改变!

    高柳仪三大佐努力瞪大眼睛死死盯着炸起来的烟柱,心中无数头草泥马狂飙。恨不能大声吼叫:“为什么一定要追着我们打!这里又不是只有一艘战舰!”

    见鬼了!从头开始,对方就一直拿他下手,所有的重磅炮弹没落到别人的地方,全都冲着他一个人来,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太过分了!

    过分?这才刚刚开始呢!

    “昆仑山号”与“天山号”的联合打击根本就是“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既然“大和号”冲在最前头,个头又最大。威胁也最大,不先打他打谁?

    不等小鬼子反应过来,又是一轮更加精准的齐射,这一次,又是两发命中!

    一发炮弹很正气的窜上了舰桥,从侧面轰穿挂在三联高射炮下方的薄薄复合装甲后。又把弧形钢板打烂,顺利的钻进去切碎了内部通道和炮座后,一口气杀进后舰桥的根部,钻出一个透明窟窿来,随即爆炸摧毁半边钢铁结构,造成数十人的死伤!

    另一发炮弹更是人品大爆发!从侧面命中前面b炮塔,高高扬起的炮管子把下方倾斜挂甲暴露在外。被当场撞烂崩飞了四五平米的一大块后,狠狠的砸在那厚达650mm的钢板表面!

    这一次,日本人煞费苦心构建的超厚装甲终于建功了!炮弹的穿透性能限于角度和距离没有特别发挥,打碎了硬化层后就斜着弹飞,没有完全的穿透,可这还没有完呢!

    炮弹从侧面切出一条凹陷的圆弧,防弹钢架被炸得稀烂,爆炸同时摧毁了那一根炮管的根部结构。导致转动不令,暂时废了!

    在甲板上方横扫的钢铁风暴效果不止如此!喷溅的破片向下轰击炮座,附近的三联装高射炮被炸毁,柚木甲板敷设层被炸得七零八落,四处乱飞!

    到了这时候,高柳仪三若还不明白,对方已经进入了精确攻击的节奏。那也就真不是一个合格的舰长了!

    下方损管的报告更让他心里一凉,觉得异常不妙!这么下去的话,闹不好自己要吃大亏!怎么办?规避吗?似乎……来不及了!

    的确来不及了!这时候的双方编队,成八字形斜向交叉。那是互相变向机动的结果,为的是能充分发挥所有主炮最大齐射数量,结果就是两列纵队的阿尔法编队反而有点吃亏,但是这没什么好办法,因为他们的总体航速,远远比不上这边三条先进战舰,抢t型阵位?门都没有!

    朱斌甚至都没想过让舰队去抢占优势阵位,对他来说,从什么角度轰击其实无所谓,更不需要避讳对方的数量优势,彼此交错的时候,他甚至大胆的让两艘战舰恢复正向航行,舰艏冲着对方横切的阵列,自己这边两座炮塔暂时没法齐射,但,那又怎样?

    三十公里距离,除了他这边的强大技术能力,对方那些战舰拼了老命,也没有什么命中的可能!漫天满地乱飞乱炸,导致大片的海面上,沸腾的硝烟和水蒸气把视野搞得模糊不清,想要看准瞄准,几乎不可能!

    三国联军的主力舰都是装备最新的雷达系统,30公里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个庞大的回波信号,可精度偏离……至少有七八百米!这个距离上的散布数据,日本人自己偷奸耍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以单炮塔试射,三十公里,8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