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游方道仙-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百三十四章择剑
宝庭阁。
它看似一座精致楼阁,当踏入内中之后,便发现这是一处极为宽阔的地方。
在小小一块玉牌当中,便有数百里山脉。这座楼阁之中,比表面上更为宽阔,倒也不如何令人意外。
宝庭阁乃是宝物存放之处,也分内阁与外阁,内阁存放着各类不凡的天材地宝,有些已是成型的宝物,有些则是还未成型的材料,绝大多数是燕地山门内生成或者炼制的宝物。至于外阁,则多是众弟子游历在外,回归山门之后,交与宗门,或者用以换取宝物的东西。
外阁的东西,十分繁杂,有仙丹妙药,有符箓阵法,也有法宝兵器之类,外界诸般不同类型宝物,几乎都能在这里寻到。
而这外阁,也是众弟子的一处兑换之所。
外阁有二代长老,可以估算宝物价值。
门下弟子外出游历,若是得到其余宝物,又不适用,归来之后,可以估测宝物价值几何,加上数量多寡,用以换取其余适用的宝物。
似宝庭外阁这类地方,在九大仙宗,乃至于九州大地上的大小宗门,都有设立,甚至在许多宗门之内,这类地方从来是门下弟子出入最多的地方。然而,燕地身为三大剑仙圣地,门下弟子大多修习剑诀,以剑仙出身,极少借助外物,因此燕地的宝庭外阁,便显得十分冷清。
“小师叔。”
外阁长老躬身说道:“阁里关于宝剑一列的藏库,弟子已经调转过来,只须到前面那一扇门。推门迈步。就可进入其中。”
秦先羽四下看了一眼。这里虽是外阁,但门户无数,每一扇门都显得十分深幽,内中藏着些什么,难以看清。他心中清楚,门上定是布置了禁法,不容轻易出入,亦不容窥探。
这些门户之内。藏着各类宝物,不同的门,自然有不同类别的宝物。而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宝物,便都存放在一起。
而秦先羽如今要去的藏库,便是关于宝剑一类。
据说,宝庭阁的门,并非是特定的,能够经由外阁长老把握,转换阵法,将门户调来。踏入其中,就达到了相应的宝库。
但秦先羽忽然发现。关于宝剑这一列的藏宝库,居然还有一扇门。
他偏头看了一眼,各个宝库门口,虽然深幽一片,无法看清内中情形,但并没有门户遮掩,而自己将要踏入的宝库,则有一扇落满尘埃的铁门。
也许将要打开的门户,便会出现一扇门。
也许,宝剑锐利,剑气纵横,须得有一扇门户遮挡。而门上的尘埃,自然是因为燕地的弟子都身怀佩剑,故而不必来此挑选。
尽管如此,但能够被燕地收藏入库的剑,自然不是凡物。
秦先羽微微点头,往那扇门户走去。
清风自知规矩,因此在门外等候。
秦先羽伸手推开了这落满尘灰的门。
内中景色,一片亮堂。
……
这里有许多柄宝剑。
诸般宝剑,有些样式不凡,有些较为朴素,有些显得纤细娇小,有些则是厚重庞大,甚至有些虽是剑类,竟形如弯钩。
有些剑身清亮,有些剑身昏黄,有些剑身如霜,有些剑身似火。
各类不同的剑,或倒挂起来,或插在地上,或者横列于剑架之上,摆列陈设亦有不同。
而最角落处,则是其余兵器,比如法刀,比如长戟,比如长枪,铁棒,巨斧等等,诸如这类兵器极少有修道人使用,但并非完全无人施展此类武器。尤其是在蛮荒疆域,修炼神魔之道者众多,虽然大多仰仗体魄,足以搬山裂地,但却还有一些不朽之辈,炼制神兵,不亚于仙家法宝。
这里面的兵器里面,亦是不乏神兵。
秦先羽素来惯使宝剑,且手中已经学得一式秘剑,每一式挥出都不亚于寻常道法,因此也无意改换其余兵器。
他行走于这宝剑藏库之内。而宝库之内,有看不见的诸般剑气,来回交错。
这些剑气或许锐利,或许厚重,或许庞大,或许细微,或许浩瀚压迫,或又是气若游丝。
有些宝剑绽放荧光,亦有各色光彩,有些宝剑朴素无华,不甚出彩。
秦先羽看着这诸般宝剑,行走于剑气纵横之中。
能够被燕地看上眼,收藏于此的宝剑,都非凡品。
但燕地乃是剑仙圣地,对于门下弟子的佩剑最为严苛,但凡佩剑,势必要从剑胚开始,以呼吸吐纳,直到法力洗练,成就法剑,甚至炼成仙剑。更有绝大多数弟子,将佩剑练成了自身的本命之剑,自身修为越高,宝剑品阶越高,若法剑有损,自身亦免不去损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正是因此,藏库中这些宝剑固然不凡,但却都不会被燕地纳用。
可秦先羽如今的情势毕竟不同,他修为已高,再去花费数十年培育法剑,便有些不妥,因此他可以选取宝剑,作为自身佩剑。当然,使用佩剑之余,也可另选剑胚,自行培育法剑,或许数十年后,剑胚成就法剑,便可取而代之。
如今选取的这柄剑,只得说是暂用。
秦先羽顺手握住一柄剑。
这剑较为纤薄,但秦先羽手臂一沉,竟是提不起来。
剑身虽薄,势如山岳。
此剑不适用。
秦先羽松了手,换了另外一柄剑。
这一回,宝剑被他轻易提起。
剑上九彩各色,炫目至极,气息锐利,无需法力催动,单凭溢散的剑气,自可断金切玉。
不适用。
他又换了一柄剑,此剑较长,不计剑柄,单是剑身就有七尺长。
七尺长剑,虽然算是合用,终究不适。
他连换了许多剑,或许炽热如焰,冰冷如霜,厚重如山,锐气冲霄,而样式亦是各类,小如匕首,长约一丈。
皆不适用。
直到另外一柄剑。
此剑三尺青锋,朴素无华。
秦先羽握上此剑,便觉顺手,法力一动,剑身亮起一阵光华,令人心渗。
“好剑。”
秦先羽将这剑记下,却并未带走。
这里藏剑无数,适合自身的剑,定然也不只这一柄。
或许还能寻到更为合适的宝剑。
他往内中走去,忽然,一阵低沉的响声,落在他的耳中。
就如同关门的声音。
秦先羽心头一震,转头过去。
门已经关上。
但开门不难。
只是适才关门的声音,为何是一道剑音?
这扇门,就是一柄剑?
一柄无比粗壮的剑。
四百三十五章守正剑
门就是一柄剑。
但它没有半点剑的形态。
或许,这只是一柄剑的剑身部分。
如此说来,还未能尽窥全貌,那么这柄剑究竟庞大到何等地步?
秦先羽颇为无言,他并不觉得这柄剑跟他有什么缘分。
他脑海中想起一个画面,当自身行走于天地之间,清风云雾在侧,而背后则扛着一柄大剑,大得比门板更大,长得比自己更高。
秦先羽十分无言,但对于这柄剑,却是免不了好奇。
他上前去,伸手探去。
然后轰隆声响,那扇门倾塌下来,尘埃翻滚溢散。
秦先羽便看清了全貌。
这柄剑长约三丈,粗如门板,便是那剑柄,也都比大腿更粗。
这柄剑比一般的长剑,更庞大了十倍。
“这等巨大的剑,除却修炼神魔不朽真身的神灵之外,还有谁能适用?”
秦先羽颇觉无言,他蹲下身子,运起法力,便想将这柄剑推回去,重新插在那里,充当门板。然而当他触及此剑,法力运转之时,便陷入了一阵僵硬。
蓝天白云,而眼前一片青葱翠绿,九座山峰笔直冲霄,宛如九柄长剑,中间山峰稍高一截,周边八座山峰拱卫。
这是中州燕地的山门。
然后有一道浑厚中正的声音响起。
此剑守护自身于修道路上,披荆斩棘。前行无阻。此剑守护山门,护我家园,保心中净土。此剑守护心中挚爱。师门长辈,同门手足,后辈子弟,以及心中所爱女子。
此剑守护心中正道。
守正剑!
……
主峰上,古剑宝殿之内。
“选中了?”
燕地掌教低声叹了一声,说道:“望你如古正师弟一样,执守正剑。秉持本心。”
顿了一顿,才听他说道:“景叶如何了?”
身旁有道童迟疑说道:“景叶师叔当年一事后,萎靡不振。于山前结庐而居,至此四十年,时至今日,仍无动静。”
“修为尽损。也难为他了。”燕地掌教说道:“四十不惑。他枯坐四十年,也到时候了。你去传话,让小祖师爷去心庐外等候。”
道童领命而去。
燕地掌教目光看向大殿门外,嘴角略有笑意。
“三代弟子末尾的景字辈中,除却一个景堂,尚有一个景叶,甚好。”
……
中州第八山。
书生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执书。站在崖前,山风吹拂。耳鬓垂落的发丝,微微飘扬。
他目光淡漠,落在书上。
虽有一目十行的本事,但他逐字逐字看去,未有半点怠慢。
读书人眼中,每一个字都能细细品味,何况此乃道书典籍,内中记载修行,非同寻常书籍。
忽然,就见书生抬起头来,淡漠的目光中,稍微消去一些冰霜。
“选中了守正剑。”
书生缓缓道:“他门下弟子因你受损,如今你继承他手中法剑,倒也不错。”
书生目光中,稍微有些柔和,对于这个莫名其妙而来的小师弟,略多一丝认同。
……
宝庭阁。
当秦先羽从内中出来之后,二代长老和清风俱都不免被眼前这一幕惊呆。
这个面貌清秀的年轻道士,扛着一柄比自身更为庞大的剑。
“这柄剑,是燕地的剑。”
秦先羽说道:“不论是铸剑的手法,还是养剑的手法,都是燕地的法门。此剑曾被人洗练过,上面洗净了原主人的痕迹,不论诸般符纹阵法的纹路,还是原主人的印记,都尽数被人消去,但其威能不改,如今只须我按照本门炼剑之法重炼一番即可。想来这就是八脉首座寻回来的剑了,也只有他,才会费力洗去印记。”
二代长老愕然道:“当初首座真人送来的剑,与寻常宝剑应当无异才是。”
“洗净了痕迹,便恢复了原样。”秦先羽说道:“这才是此剑的原本模样,只是被当初原主人炼化,才与寻常宝剑无异。其实对于常人而言,能够得到这么一柄宝剑,自是极好,洗去了原本的符纹阵纹印记,反而不好,但在八脉首座的眼里,约莫是觉得燕地的剑,总不能凑合,因此替我洗去了印记,只待我自行炼制一番了。”
“应当是如此。”清风点头,然后看着这柄巨剑,迟疑说道:“此剑就是传闻中的守正剑?”
二代长老忽然一怔,惊愕道:“守正剑?”
“此剑确是守正剑。”秦先羽问道:“你知晓来历?”
“守正剑原是本门一位祖师的佩剑,算上来,该算是小祖师爷的一位师兄,名为古正。此剑乃是他从剑胎时便培育的剑,虽不是飞剑,但也几乎视作了本命之剑,后来不知何故,古正祖师在外陨落,法剑失落在外,直到前些日子,八脉首座真人得了消息,将此剑取了回来。”
清风说道:“虽然是咱们燕地的剑,但门下众弟子习剑,向来是从剑胚开始,自行培育,因此祖辈传下的剑,除非当真是达到了某种境地的品阶,否则,基本是不会被纳用的。”
秦先羽笑道:“如此看来,守正剑固然不凡,倒也还没有到那种品阶?从剑上来看,当初这位古正师兄,死于外界时,应当是数百年前,那时本门掌教也还未继位,古正师兄约莫是七转地仙,以金丹七转的仙剑还够不上这个品阶,想来是道祖之剑,才能传承下来罢?”
对于这类仙剑的传承,书中少有记载,似乎较为偏门。实则是属常识。秦先羽只在听音阁稍微听三代弟子讲经时提起过一次,不甚明朗,但也能猜测一二。
清风低声道:“此剑固然非是道祖仙剑。但也非同寻常,想来在小祖师爷成就真仙道祖之前,勉强可以使用。但此剑与小祖师的渊源,可算不浅。”
秦先羽眉头微挑,说道:“如何不浅?”
清风说道:“数百年前,古正祖师在外游历,遇事陨落。那时他门下才仅收徒三人。其中大弟子亦是陨落在外,而二弟子成为本门长老,第三名弟子。当时收下未满几年,后来年过六十之际,修为稍显逊色,故而贬出外门。作了外门弟子。后来跻身外门长老之列。”
秦先羽略微心惊。
中州燕地乃是仙宗之一,最为绝顶的宗门,更是仙宗里面攻伐最为厉害的剑仙圣地。这等宗门的弟子,自是无比厉害,甚至行走在外,只须表明身份,便无人胆敢得罪。
可当年已是七转地仙的古正,便死于外界。其门下大弟子。亦是陨落在外。
“仙宗圣地的弟子行走在外,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起当初善盈善柔等人。以练气境界去对付大妖,道行相差悬殊,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这就是燕地磨砺弟子的手段之一,如此想来,却也有了几分释然。
但是,渊源二字,谈何说起?
清风继续说道:“古正祖师门下三弟子是外门长老,这位师叔祖在修行上面略显逊色,虽也得道成仙,但却止步于二重地境,金丹三转的修为,如今已是寿元耗尽。而排行第二的那位师叔祖,其门下六位徒弟,如今仅剩一人。”
秦先羽惊道:“这是为何?”
“小祖师爷乃是本门当代弟子,与掌教同辈,日后的第十脉首座。”清风答非所问,只是说道:“此事原是较为隐秘,但世上实则没有多少隐秘。当时去见小祖师爷的,不止景堂师叔,其实古正祖师门下的二师叔祖,也率门下五位弟子随行前去。”
秦先羽心中微冷,因为他只见到了林景堂。
“小祖师爷对于燕地来讲,乃是第十脉的希望,故此,有许多势力不愿见到中州燕地出现一个第十脉首座。”
清风说道:“因为前往幽州,是景堂师叔领路,故而众人都在保护,使他得以逃生,至于其他人,俱是陨落。当时共有三位首座赶至,杀尽对方,但本门一位六转剑仙以及他门下的五位弟子,尽数陨落了。”
秦先羽默然片刻,说道:“哪方势力?”
清风答道:“至今未有探明,实则也不曾探过。”
顿了一顿,秦先羽没有再问此事。
燕地一位六转剑仙陨落,以及其门下五位弟子,可林景堂在六转地仙的保护下,勉强能够逃生,也即是说,出手之人比起六转剑仙厉害,但并非厉害到那等程度,更何况,最后也终究被三位首座杀尽。
按说十脉首座一事,关乎燕地今后不知多少万年的传承,年深日久,与各大宗门亦是免不了关系。正如清风所说,许多势力都不愿见到中州燕地添多一脉。
这许多势力的说法,过于笼统,但秦先羽可以猜测。
九大仙宗看似同气连枝,但暗地里未必愿意见到中州第十脉的出现。而三大剑仙圣地,俱是世间剑仙的源头,不免攀比,同样不愿看见燕地有了第十脉首座。除此外,东海散仙及妖类,蛮荒疆域,北部寒域,西天净土,自也不会乐意见到中州燕地这世上攻伐最为厉害的剑宗,又再添一脉。
谁都有出手的可能,但中州燕地号称攻伐最利,没有哪方势力胆敢得罪。如此来讲,既然有人出手,就有不被寻到源头的把握。
十脉首座事关重大,就算有道祖出手,也在情理之中。但此行出手的,应当是一位跨过三重地境的七转地仙,其实这等仙人已经是天地间极为罕见的人物,可是比之道祖,依然逊色。
但凡修为高深,有**力之人,皆有迹可循。故而出手的人,修为虽然不能低,但也不会太高,至少不可能是道祖,不可能是金丹大成,因为这等人物,天地间皆有名声。中州燕地亦有道祖镇世,谁也不愿得罪这号称世间攻伐最利的剑宗,那些怀有异样心思的人,只能暗中出手,不敢有真正的高人动身,因此出手之人不会太厉害。
正因为知晓无迹可寻,因此燕地寻不到,也未有寻找。
到了后面,或许又发生了些事情,世人都以为中州燕地的第十脉首座,已在燕地之中。
秦先羽心头略微沉重,转而问道:“古正师兄门下唯一的弟子传承,又是哪位?”
清风说道:“草庐中一位根基损毁,道行尽失的师叔,名为景叶。”
就在这时,门外有人来,正是主峰殿上的道童。见到秦先羽,道童躬身下拜:“掌教真人请小祖师爷往心庐一行。”
清风默然片刻,说道:“心庐,正是景叶师叔的住所,他道行尽失,庐中枯坐四十年,至今颓靡不堪。”
秦先羽问道:“掌教真人为何让我去心庐?”
那道童低声道:“四十不惑,小祖师爷此去,必有得益。”
ps:这章字数稍多……
四百三十六章景叶
在不远处的山崖前,有一座草庐。
崖前山风阴冷,仰头看去,云雾只在眼前,幽幽冷冷。
景叶在此,已经枯坐了四十年。
秦先羽从未来过这里,之前也未听过景叶的事迹,但景叶的恩师不久前陨落,与自身脱不去干系。六大弟子中,五位随行,俱无幸免,如今古正的门下传承之中,只剩一个早年受创,修为折损的景叶真人。
对于诸脉首座对自身的不喜之处,秦先羽又多知晓了一些。
原本秦先羽本身就是外人,年纪尚轻,道行微末,但得了一代弟子辈分,获得十脉首座之位,本就使人不忿。而为了他,在这半途之中,已先折了本门一位触及三重地境的六转仙人,对于秦先羽这外人的不喜,自是更重了一些。
如今秦先羽得以继承守正剑,多半是掌教真人有心消弭诸脉首座及弟子的不喜之意。
清风在侧说道:“当年景叶师叔外出时,与人交手,两者修为相仿,道行仿佛,但仗着本门剑诀通玄,终是斩杀对方,但却也因此误陷一地,莫名消融了法力。至于内中具体详情,弟子不知,只是听说,景叶师叔从脱困回来之后,修为折损,根基不复,尽管第五脉首座真人出手消去弊端,但道行难存,受此事后萎靡不振,于此结庐而居,至此四十年。”
另外那道童说道:“掌教真人之前道了声,四十不惑。”
这道童尚未回返主峰,与清风一起。秦先羽来到了这座心庐。
心庐中出来的是一个长衫男子。
这男子衣衫淡色。白而泛黄。脸上呈病弱苍白之色,他带着几许微笑,目光平和深处时而闪烁慧光,问道:“两位是?”
清风躬身说道:“弟子清风,是古剑宝殿上服役的童子,奉掌教真人之命,暂时伺候小祖师爷。”
苍白男子疑惑问道:“小祖师爷?”
清风说道:“这位便是本门当代弟子,十脉首座。羽化仙君。”
那脸色苍白的男子顿时怔了一怔,似乎想起了恩师一事,目光稍微闪动,然后终是叹了一声。
然后他退了一步,躬身下拜,道:“三代弟子景叶,初次拜见,望小师叔祖勿怪。”
秦先羽伸手将他扶起,说道:“起来罢。”
入手处,就觉一阵软弱无力。
这位三代弟子。着实是修为尽失,甚至躯体孱弱。比常人还要不如。看他病弱文秀,但目光淡然,时而有些思索的慧光,不似传闻中那般萎靡不堪,只是枯坐多年,不免有些病弱苍白之态。
景叶问道:“小师叔祖至此,不知为何?”
身后那位童子说道:“掌教真人此前有言,景叶师叔乃聪慧之性,归宗至今四十年,正合不惑之数。小祖师爷认祖归宗未久,于修行上仍有许多疑惑。故此,令师叔重获新生之际,解小祖师爷诸般迷惑。”
秦先羽对此也听得不甚明白,但他知晓,只要景叶答应下来,终究是明白的。
景叶乃是本门弟子,面对掌教真人之令,自不敢怠慢,他躬身说道:“弟子领命。”
那童子还了一礼,然后朝着秦先羽施礼道:“弟子尚有杂事在身,便回主峰去了,至于清风,暂且侍奉左右,供小师叔祖使唤。”
秦先羽看了清风一眼,点头道:“好罢。”
清风亦是点头说道:“师弟明白,请师兄慢走。”
那童子得令,转返主峰而去。
景叶侧身,伸手一引,说道:“小师叔祖,里面请。”
入了内中,只觉一阵空旷。
这处草庐立于崖边,占地不广,也无任何阵法,但进入里面,就觉十分空旷。这并非是草庐中有什么神异之处,只是因为,内中空空如也。
而草庐后面,则是一片深渊悬崖,没有遮挡,只面对着那悠悠云雾间。
所谓家徒四壁,不过如此。
这里面没有桌椅,没有床铺,日常使用之物也无,只有空空荡荡,干干净净的一处空房。
“弟子虽已废了修为,但毕竟也有个底子,寿元未减,而辟谷休食的能耐也并未消去,因此许多器物都不需要。”景叶低声笑道:“既是静坐,此地便无外物,因此弟子这里也没有一杯茶水,甚至没有一张椅子,只得盘膝坐下,还望小师叔祖莫要嫌弃。”
秦先羽说道:“一座草庐,全无外物,空空荡荡,正是寂静之处,简洁朴素,实为静修的好地方。”
清风默默不语,他在主峰之上也算有些年头,见惯了主峰的古剑宝殿,乃是真正的简洁朴素,但并非空无一物。而这里,分明就是什么也不曾有,未免过于简洁朴素了些。
“弟子无须餐点,不食五谷,平日只在心庐后方,面向万丈悬崖,晨时餐霞饮露,日间安神宁心,夜时静坐思索,时而会有四代弟子送来道书典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