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商贾猛然站住了脚步,矮个子和壮汉收势不及,都撞到了商贾的后背。

    “大哥,怎么了?”矮个子以为房屋里出什么事情了,连忙问道。

    “你们两人上前来看。”商贾没有解释,只是让他们自己去看。

    壮汉的个子比较高,目光直接越过商贾看到前面,嘴巴成了“o”型。

    矮个子绕过商贾,猛然发现前面有透明的一大块东西挡着。

    他伸手一摸,冰凉的感觉,然后看向商贾道:“大哥,这是。。。”

    “玻璃。”商贾毫不犹豫地答道,他差点就撞上了,因为他没料到这玻璃的透明度这么高,更没想到,玻璃竟然有这么大,还能当门用。

    “大哥,玻璃有这么大么?”壮汉这时也开口了,他不是没见过玻璃,之前他拿大明九思宝钞去换银两的时候,在大明皇家银行见过那边窗户改用了玻璃,但都是比较小块的。

    守在台阶下的那两个兵马司的兵丁一直有注意看这三人的情况,看他们没人撞上玻璃门,那个兵丁甲冲他对面的那个兵丁乙一伸手。

    兵丁乙无所谓地从怀里掏出一张一分银的大明九思宝钞,一边递给兵丁甲,一边说道:“总算给你赢了一回。”

    这结义三兄弟自然不知道有人会拿玻璃门来打赌,壮汉伸出手掌,抵着玻璃轻轻地推开,让两位哥哥先进去。

    三人都进去后,绕过影壁,进入了大厅。没想这大厅又让三人吃了一惊。

第三百五十四章 竞拍

    大厅宏大宽敞,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很亮,自然的亮光。

    商贾三人感觉他们到得不是室内,而是一个露天的院子。

    三人顺着亮光抬头往上看,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只见房顶每隔一段就有一块大的玻璃铺设,光线就是透过这些玻璃照亮了整个大厅。

    要说他们也见过一些房子的房顶是用琉璃瓦,但那个光线和眼前的一比起来,实在太暗了。

    商贾的眼睛比较尖,他发现屋顶的玻璃和刚才在门口见到的玻璃又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透明度上面。房顶的玻璃,看上去比较模糊,显然透明度不是很好。但经过房顶的那种玻璃后照下来的亮光,感觉不到太阳的那种晒,就像是过滤过一遍,把阳光中的热量给过滤掉了。

    大厅前面有个台子,台子上面只有侧面有桌凳,桌子上好像放着文房四宝。

    台子下面放着一排排的椅子,每张椅子之间则是一张小小的四方茶几。在茶几上放有一些东西,由于有点距离,他们看不清楚那是什么。

    商贾数了一下,大概能坐三四十人。此时已有不少人坐在那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就在他们三人还在打量之时,走过来一个吏员,对他们拱手道:“麻烦看下请帖。”

    商贾拿出给他看了后就被带入他的座位,而他的两个随从,也就是他的两个结拜弟弟就被安排到了靠墙一侧侯着。

    没过多少时间,座位上都坐满了人,请帖上写明的时辰也到了。

    后台走出来一个吏员,唱道:“安公公到。”然后他走到那张桌子上,坐下准备之后的竞拍记录。

    台下所有的人马上停止了交头接耳,从椅子上站起来,看向台上。

    等安贵义迈着官步走到台前正中后,商人们纷纷见礼。

    封建王朝的士农工商,到了明末,已经变成了士商农工,商人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而且这些商人的背后大都站着京师的文臣武将,勋贵皇亲。最重要的是,中兴侯临走前曾交代过要待之以上帝,让他们掏钱。

    安贵义知道中兴侯的意思,因此他在台上也抱拳拱手,回了一礼,请他们坐下,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请帖上已写的内容,咱家就不重复了。咱家的事儿多,就直接开始吧。”

    商人们都静静地看着安贵义,等着他继续。

    安贵义拍了下手,后台就有一批人抬着各种玻璃制品出来,放置到台前。这些玻璃制品都放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并且在每种玻璃的下方都标有一个数字。

    等这些抬玻璃制品的人下去之后,安贵义走到台前,看着底下这些商人说道:“朝廷所办玻璃厂生产的玻璃器皿,原本是给皇上御用的贡品。但现在朝廷正需用钱之际,皇上特批每月拿出一定产量的玻璃进行售卖,以补国库。”

    安贵义一张口,就告诉他们这些东西是高端产品,皇上用的贡品,暗示这些玻璃器皿的市场价不会太低。

    安贵义指着玻璃制品边的数字道:“这些就是这月售卖的产量,一共就这么多了。现在咱家先让人给你们介绍下这些贡品。”

    说完之后,安贵义又拍了下手,从后台出来一人,先向安贵义行了一礼,然后开始给台下的商人介绍各件玻璃制品。

    底下的商人们虽然看形状大概就能猜出是干嘛的,但经过专业人士的介绍,发现有好多玻璃制品的用处其实更多。

    玻璃制品的种类其实并不多,没多少时间就介绍完了。那人再向安贵义行了一礼就回后台了。

    安贵义清了下嗓子,吸引那些商人的注意,然后继续道:“所有的这些玻璃制品,一个月内的量,一次性拍卖。规则就是自由竞价,价高者得。”

    底下的商人一听,连忙瞪起眼睛来看数字,心中计算着每月产量到底有多少。

    安贵义说完之后按照事先的计划就不准备再管了,想走回后台。不过他马上想起还有一事,差点忘记了。于是,安贵义又转身回身子继续交代道:“如若用大明九思宝钞来交割,则朝廷会给百分之一的优惠。”

    这一下,底下就“嗡嗡”成一片了,没想到朝廷扶持九思宝钞的力度竟然这么大,还肯让利出来让大家都用这九思宝钞。

    在安贵义进了后台后,另有一人出到前台开始主持拍卖,先前的吏员就开始记录起来。

    底价是成本的三倍,可玻璃是用最不值钱,也是最常见的一些材料烧制出来的,花费最高得也就是人力而已。

    这些商人能被派来竞拍,自然是有能力获得主家赏识的人。因此他们心中一番计算之后,就开始互相竞价起来。

    大约过了二刻钟之后,竞拍结束,商人开始陆续退场。

    矮个子和壮汉接到商贾,本想问问情况,但看人比较多,只好忍了,一直憋到坐回车里后,壮汉才忍不住问了:“大哥,如何?”

    商贾看看两个结拜义弟,叹了一声,然后说道:“这次太出乎意料了,没想安公公开价如此之低,最后只是十倍底价成交了。”

    “十倍?这还少么?”矮个子不解地问道。

    “当然少了。你们也不想想,这是皇上用的东西,京师中很多达官贵人都没用上。这要是一拿出去卖,不要说这些东西实在,比如那大的玻璃,改造下书房,那多亮堂;就说用这东西人的身份,就会变得不一般。你们说,有钱人家会差这点钱买么?”

    商贾说到这里,又是一声叹道:“可惜东家犹豫了,只让我过来看看。不过我也看出来了,不止我东家一个是打这主意的。”

    “大哥,不是还有下次嘛,没关系的。”壮汉一看商贾连叹了两次,就出言安慰道。

    “你不懂,这次好多人就算出手,也是因为东家给的额度不足,无法竞拍。等下一次,都明白过来这里的利润,怕是要竞争地激烈了。”商贾看着壮汉回答道。

    壮汉一听,挠了下头,他就没话说了。

    “对了,二弟,三弟,你们以后不用每天去兑换九思宝钞,朝廷是铁了心要推广这九思宝钞,应该不会贬值的。”商贾想起竞拍会上安公公的话,就提醒两个义弟道。

    矮个子和壮汉自然不解,但在经过商贾的解释后,才明白了缘由。壮汉哈哈一笑道:“以后不用每天那么麻烦了,还真不错!”

    没想商贾一笑,对壮汉和矮个子说道:“真不错的不是这个,大哥我看到一个发财机会了。”

    矮个子和壮汉一听,盯着商贾,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机会?”

    之前商贾说过水泥的发财机会,最后是泡汤了。还说过搞大明通行宝钞,但他们俩都在涨了一点后就卖了,也没赚到几个钱。虽然后来看到涨得老高后悔,但最后又庆幸通行宝钞跌破了他们的卖出价,没有砸在手里。至于再以后的行情,他们就没关心了。

    现在听商贾说又有机会,一心想着发大财的两人连忙咨询了。

    “你们有看到那大玻璃没有,做成门或者窗户都是极好的,但也有缺陷。”商贾一脸神秘地说道。

    “什么缺陷?”他的两个义弟又是一起问出了口。

    “里面能看到外面,外面也就能看到里面。有的时候里面会有不方便是不是,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东西遮挡了。”商贾在两个义弟面前也不藏私,一口气说了出来。

    “帘子?”

    “对,就是帘子,做大气有档次的帘子,配得上那玻璃才行。怎么样,你们有没有兴趣跟哥哥一起做?”商贾是打定主意要做了。

    壮汉和矮个子互相看看,然后一起点头道:“好,我们跟大哥一起干。”

    说完之后,三人一起呵呵笑起来,为找到一门赚钱的生意而高兴。

    他们不知道,紫禁城中有一人比他们更高兴。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听劝的后果

    安贵义在竞拍结束之后,第一时间赶往紫禁城,把第一次的竞拍结果禀告给崇祯皇帝。

    “恭喜陛下,这月的玻璃器皿只要能达到按事先预估的产量,就能得纯利五万三千八百两白银之多,这还是去掉使用大明九思宝钞优惠之后的数目。”

    安贵义跪在那崇祯皇帝禀告。他一脸的笑意,好像是他走路捡到金元宝一般地喜欢。

    崇祯皇帝一边看着安贵义呈上的奏折,一边听安贵义说话,眼角露着笑意。

    如果这份报告早三个月到他手里,他就不只是眼角露笑了。

    现在他已经经过魏忠贤留在宫内财物和抄家八大晋商所得财物的刺激,对于月赚五万多就不是那么大喜大悲了。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把奏折放御桌上,对安贵义道:“起来吧。”

    “谢陛下。”安贵义高兴地再磕了一个头,然后才站起来。

    “钟师傅说的那镜子如何了?”崇祯皇帝看完这些玻璃利润后,想起钟进卫说过镜子会更赚钱,因此就问了。

    他一高兴,忘记了安贵义已经不管生产的事了。

    不过安贵义事先有过预估,找过宋应星,因此他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尚未达到中兴侯所描述的那种清晰度。”

    “哦?”

    “陛下,这玻璃的一面遮上黑布或者刷上黑漆,确实能影出人来,但这种清晰度和眼下使用的铜镜相差不大,离中兴侯所说的毫发毕见的效果还有不少差距。”安贵义给崇祯皇帝详细解释道。

    “那钟师傅所说的那种材料制法如何?”崇祯皇帝伸出一只手放在御桌上,用指尖轻磕着桌面,一边想着钟进卫当初的那封信一边问道。

    “陛下,据奴婢所知,尚未找到粘附在玻璃上的方法。”安贵义不着痕迹地回答道。

    “哦,朕想起来了,朕传那个宋应星过来问这事会更清楚点。”崇祯皇帝从安贵义的据说一词上才想起他已不管生产的事。

    他沉吟了一会,表扬了下安贵义道:“做得不错,要再接再厉,争取下月多赚一些。”

    “奴婢定当不服圣望,定让那些商人多掏钱出来。”安贵义心中有数,不说玻璃的产量会增加,光那些商人付钱时候那眉开眼笑的样子,他就知道这些商人肯定能赚好多,下次的竞争肯定会激烈,因此他大声地向崇祯皇帝做了保证。

    只不过安贵义因为没了某个部件,声音大了格外尖锐,显得有点刺耳。

    崇祯皇帝或许是听惯了,对此一点都不以为意,抬起在御桌上的手挥了下道:“你先回去吧,把本次竞拍内容给户部和内阁都抄送一份。”

    “是,陛下。”安贵义答应一声,然后向后退出殿门才转身离去。

    崇祯皇帝的心情不错,有钱就有底气,这段时间以来,气色都好了不少。

    他顺手拿起御桌上的一个密封盒子,打开后拿出里面的奏折来看。

    这是大明皇家银行每日送来的报告,因为要保密,所以一直是放在密封盒子里送上来的。

    崇祯皇帝看着看着,脸色由晴转阴,最后冷着一张脸,把奏折拍到了御桌上。

    朕已多次警告,竟然还要搞事,那就不要怪朕了。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对一边的内侍道:“传东厂提督王承恩觐见。”

    然后崇祯皇帝又拿起那份奏折,看着上面列出来的那些人名,对其中几个人,真是恨铁不成钢。

    没过一会,急促地脚步声传来,王承恩出现在殿门口,快步到达御前,准备跪下行礼。

    “免了。”崇祯皇帝说了之后,把奏折丢到了王承恩面前,再次说道:“你看看。”

    王承恩看崇祯皇帝这生气的样子,心中有点惶恐,好多天没见皇上这么生气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难道是有人告自己黑状?

    他弯腰捡起奏折,带着忐忑看了起来。

    出乎王承恩的意料,他的心情是越看奏折变得越好,看完了才知道,原来皇上生气,不是针对他的。

    大明皇家银行操作大明通行宝钞的事情,王承恩一直是不知道的。

    现在他看了这份奏折,心里明白皇上怕是要动用东厂来对付他们了。

    王承恩看完之后双手捧着奏折重新送回了御桌上,然后等待崇祯皇帝发话。

    “朕原本还是想用钟师傅的法子,慢慢地把通行宝钞收集过来销毁掉。但这上面的几个人,朕多次给过他们暗示,却依旧我行我素,想着趴朝廷身上吸血,就不要怪朕了!”

    崇祯皇帝见王承恩看完了,就阴着脸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说得是,中兴侯什么都好,就是心肠太软了。有的人死不悔改,不给点厉害就以为陛下不敢动他们。”王承恩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或者也有他本人真实的意思在里面,附和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没有答话,站了起来,俯视着那份奏折,沉默不语。

    王承恩看皇上还没下定决心,本想提建议,直接按个罪给他们,抄了他们家,说不定又有好多钱财可得。可他又想起来那里面还有皇上的老丈人,另外几家也是根源深厚,不是能随便动的,就忍住了没说。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下定了决心,对王承恩道:“你派人盯着这几家。看他们最终把那些通行宝钞都放在哪里,等朕的命令。”

    “是,陛下。”王承恩一听崇祯皇帝的话,就明白他的意思,是在打通行宝钞的主意,他有把握猜皇上是想让他一把火烧了。

    崇祯皇帝在命令完王承恩之后,坐了下去,丝毫不脱泥带水的拿起御笔,在那封奏折上批示:所有宝钞全部择机脱手。

    批示完了之后,他直接把奏折给了王承恩道:“你亲去皇家银行,需要什么消息可直接问他们。”

    原本钟进卫是准备用市场手段,来搞垮那些对手,从而销毁尽可能多的通行宝钞,所以要尽量少的人知道。

    但崇祯皇帝现在改主意了,已让王承恩知道,因此就让王承恩来牵头此事了。

    王承恩领了任务就准备出殿,没想崇祯皇帝又叫住了他,问道:“民间最近有什么事情么?”

    东厂还负责收集民间的消息,因此崇祯皇帝有此一问。

    王承恩一听,稍微愣了一下,之前刚有过汇报,现在崇祯皇帝又问,那么应该不是问汇报过的事情。

    他想了一下,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除奏折上所说之外,昨日发现京师有票号逃匿,目前正在追查中。”

    “嗯?”

    “据初步的调查结果,京师共有三家票号逃匿,这几家票号背后的主家皆是与八大国贼有牵连。”

    “哦,还有漏网的。此事由哪个衙门在跟进,你们东厂么?”崇祯皇帝一听,皱了下眉头问道。

    “回陛下,此事由百姓最先告到顺天府,因此由他们在跟进,东厂只是暗地有关注。”

    崇祯皇帝听了后,想了一下,命令王承恩道:“钟师傅在宣府查抄八大国贼,肯定是不彻底的。你们东厂派人去查下这些国贼在各地还有那些财产。”

    “是,陛下。”王承恩躬身领命。

    这事情不是很好办,第一,那些知道所有财产的都已被杀了;第二,各地估计都已收到八大国贼遭严惩的风声,相关人等估计就和京师票号一样携款潜逃了。

    但崇祯皇帝既然已经命令了,就只能当亡羊补牢,还能抓到多少就看天意了。

    崇祯皇帝在王承恩领命退走之后,想了下京师最近的事,好像没有像这票号一样有遗漏的,思绪就飘到了那支出塞的军队身上。这么多天了,不知道死营如何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 死亦无憾

    崇祯皇帝所牵挂的死营,此时刚刚剿灭了扎鲁特部的一个大支。

    死营统领曹文诏骑在马上,正在听取战损报告。

    随着战事越打越多,并且逐步推进草原深处,终于有漏网之鱼逃走,把他们出塞报复的消息传了开来。

    就刚才这次战事,因为这部落人多,又有警惕,虽然死营行动如风,突然发动袭击,还是出现了伤亡。

    “大帅,我部战死八人,重伤四人,轻伤三十五人。”曹变蛟先行通报了他手下的伤亡情况。

    曹文诏听了,并不说话,把目光转向了黄得功。

    “大帅,我部战死十一人,重伤八人,轻伤二十九人。”黄得功一看曹文诏看他,就抱拳禀告道。

    接着很自然地,几个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左良玉,听他所部的伤亡情况。

    “大帅,我部战死十八人,重伤十二人,轻伤三十六人。”左良玉的神态稍微有点赫然,把他手下的伤亡情况向曹文诏禀告了下。

    曹文诏全部听完之后,对左良玉道:“刚才你部过早放松了警惕,前去打扫战场,以致被鞑子逆袭,下次千万注意了。死营将士伤一个,死一个,都是我们的损失。明白么?”

    “末将遵命。”左良玉在曹文诏指出了他部下伤亡高的原因之后,一幅虚心受教地态度,大声回答了曹文诏。

    “本次战事一共战死了四十一人,重伤二十七人,轻伤一百一十九人。此处已离关内太远,无法遣送伤员回去了。”曹文诏总结到这里,神情有点黯然,伤员无法送回去,那么等待他们的基本就只有一个下场了。

    曹文诏扫视了下战场,此时战场已经打扫完毕,死营将士都在杀马宰羊,补充体力中。

    他把目光收回来,对曹、黄、左三将道:“走,去看看伤员。”

    说完之后,他一牵缰绳,催马往伤员安置地而去。三将就陪在他身后,默默地跟着。

    看到统领过来,轻伤的将士马上放下同袍送到他们手中的吃食,站起来向曹文诏致礼。

    曹文诏一边回礼一边检查他们的情况,见这些轻伤的将士因为有盔甲的保护,基本都是皮肉之伤,只要不发炎,并无多大妨碍,不由得放心不少。

    他看到一个将士的左手上竟然包扎着两处,就走过去问道:“都是这次负得伤?”

    “回大帅,上面这处是大前天负得伤,已快结疤了。”这人大声回答道。

    曹文诏听得他的声音有点耳熟,目光就从他手臂向上移,看到这人的脸,微微一怔道:“你是朱。。。”

    “回大帅,属下正是朱元中。”朱元中见曹文诏对他还有印象,当即大声回答道。

    曹文诏点点头,关心地问道:“你的病如何了?”

    朱元中用右手一拍左胸,仍然大声道:“一出塞就好了,老天爷知道属下是出来给兄弟们报仇,不忍心让这病拖属下后腿。”

    曹文诏笑了下,看向自己的侄儿道:“他不是做你的亲卫了么?”

    曹变蛟就站他俩的边上,知道叔父的意思是当自己的亲卫,还多次负伤,是怎么回事?他笑着回答道:“这小子命够硬,人够狠,打仗不要命,就受这两处伤已是奇迹了。”

    朱元中听到曹变蛟似贬实夸自己,不由得有点不好意思。

    曹文诏一听,转回头来,伸手拍了下朱元中的右肩道:“小伙子,杀敌勇敢固然好,但也要记得保护自己。一个人拼杀并不足道,和队友共进退,保护好你家游击才是该为之事。”

    他是战场上的老手,一下就从自己侄儿的话中听出了朱元中负伤的真正原因,因此语重心长地给朱元中建议。

    “回大帅,属下明白了。”朱元中经过多次的厮杀,心中那股为昔日同袍报仇的迫切心思已得到缓解,同时也知道曹文诏说得在理,因此他诚心实意地回答了曹文诏。

    曹文诏点点头,然后开始探视下一个,都看完之后才来到重伤区。

    打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