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鲜境内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的乱起来,这一切既在奴酋皇太极的意料之中,却又在他的意料之外。
第四百八十九章 命运的改变
在皇太极意料中的是,朝鲜会在莽古尔泰的征粮高压下,搞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这点本身就是皇太极有意推动的结果,一来辽东能得到粮食补给,二来给莽古尔泰的威望、人气挖挖坑。
但在皇太极意料之外的是,登莱明军忽然一下变强,横插了一脚,把运往辽东的粮食给劫了。
这等于是恶人被大金做了,好处却没捞到。
等到皇太极安排在莽古尔泰那边的眼线快马回报有关朝鲜国内的情况时,更是让皇太极有种吐血的感觉。
这登莱明军竟然劫了粮后还没完,去朝鲜当了正义的使者。剧情不是这样安排的,这个正义的使者应该是自己去当才对。
现在自己就算去朝鲜国内阻止莽古尔泰继续征集粮草,给朝鲜人一个活路都没什么效果了。因为桃子已经被登莱明军给摘了,朝鲜人还是会认为大金给他们造成了那么多苦楚,而明军则是他们的救苦救难观世音。
皇太极在气恼莽古尔泰竟然不及时把情况汇报上来的同时,更是下定了决心要先把登莱明军除掉。
只有打掉了登莱明军,少了这个心腹之患,自己顺便再去朝鲜施以恩义,才会收到感恩。
另外大金的粮食已经日益紧张,对于那些汉奴已经开始限制口粮了。原本不需要这样的,从朝鲜过来的粮食刚好能接替上。
皇太极想到这里,就骂一声该死的登莱明军,该死的那个卢象升。
于是,皇太极加紧了引蛇出洞,一网打尽的策略布置,甚至亲自出动查探地形,一定要找个好地形一击成功。
而登莱巡抚卢象升一点都不知道建虏针对他的阴谋已在布置之中,仍驻扎在皮岛,临近指挥对朝鲜境内建虏的骚扰战役。
看着回港的船只不停地带来好消息,他不禁大为欢喜。
在过了些天,有了一些阶段性战果后,他一面准备向朝廷报捷,一边开始提拔有功之将。
这些立功将领中,又以张献忠最为突出。常身为士卒,奋不顾身地杀敌,这点最让卢象升欣赏。
如果手底下的将士在面对建虏的时候,都如同张献忠这般勇敢,那么建虏又有何惧之,灭虏指日可待。
因此,卢象升提拔张献忠为标营千总,然后还问他道:“本官要向朝廷报捷,你的名字就在捷报之中。另则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本官提出来。”
张献忠身着全身盔甲,单膝跪地。听闻中丞问他是否还有要求时,心中犹豫了一下,然后抱拳向卢象升道:“禀中丞,是否可以顺带一封书信到京师?”
卢象升的眉头一扬,开玩笑地说道:“怎么,在京师有相好的?”
张献忠的脸红了下,马上解释道:“回中丞,末将没有相好。末将的四个义子在京师,甚是挂念,想着把近况告知他们,也让他们能放心。”
卢象升一听,把他那庞大的身躯稍微往前一探,看着张献忠道:“哦,那不如派人把他们接到登州,也可以就近照顾下如何?”
阎应元就在一边,听着就笑了,他替张献忠解释道:“他的四个义子如今已被我那妹夫收为侄儿了,来登州干嘛!”
卢象升之前倒是没听说过,现在听阎应元一说,颇有点惊讶,不知道中兴侯为什么收了张献忠的义子当侄儿。
不过他也没有犹豫,当即对张献忠道:“这是好事,你在午时之前,把家信交予本官,自会给你送到。”
张献忠一听大喜,连忙谢恩。他现在从一个流贼的身份,通过自己的努力,变为了朝廷的千总,还是巡抚标营的千总。
这事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因此他很想把这份喜悦给自己的四个义子分享。另外,也隐约有一点别的意思,就是证明他这个义父并不差。
张献忠退出来之后,他的老乡都向他恭喜。张献忠笑着道:“你们也不差啊,把总,旗总都混到了不少。”
已为旗总的高迎祥笑着道:“以前的时候真没看出你打仗这么厉害,早知道的话,我那头领让你当了,也不会有当初的兵败如山倒了。”
他这话一说出口,现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高迎祥马上发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当初是流贼,不得已而为之。要不是当初那一败,现在也不会变成朝廷的官兵,还是巡抚标营的军官了。
他当即哈哈一笑,岔开了话题道:“你的四个义子,我记得就那么一点大。可以后的成就估计是我们拍马都赶不上的,恭喜你啊!”
阎应元当初告知张献忠有关他四个义子的消息时,他这些老乡都是听到的。
现在经高迎祥这么一提,这些人又来一阵恭喜,让张献忠一下变得眉开眼笑。
张献忠笑着谦虚了一会后,忽然感慨地说道:“我的四个义子,包括我自己,还有你们,多亏了他啊!”
周围的这群秦地汉子自然知道张献忠指得是谁,不管当初败得多惨,他们心中对中兴侯的感激,却是一直藏在心里的。
现在张献忠提了,他们自然也赞同一番。特别是高迎祥,更是叹道:“也不知道我那外甥到底如何了,当初要是和我们一样做了俘虏就好了。”
张献忠一听,笑着安慰高迎祥道:“鸿基的本事,我也很是佩服的。不管在那里,应该都能混得不错。”
高迎祥听了,唯有点头安慰自己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世上已没有李鸿基,却多了一个李自成。至于他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哪怕是后世穿越过来的钟进卫,也不再知道他的命运。
当钟进卫后来听到李自成的名字时,是哑口无言,不过也不再去管他。
此时的李自成,却是狼狈之极。他在陕北虽是改了名,却因为洪承畴对钟进卫的吩咐是非常上心的,下了大力气抓捕他。
在陕北没有李自成的立足之地,更不用说还妄想自己拉一支农民军了。
李自成看到朝廷的开中法运粮到了陕北,在延绥巡抚的统筹下,虽还有零星饿死的,但至少有了希望,还想杀官造反的已没几个。
他便死了那条心,灰溜溜地带着李过逃出了陕西,往河南而来。至于那“曹操”罗汝才,则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早在陕北时就已各奔东西。
李自成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来河南,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四百九十章 愿往东南
还有一个被钟进卫改变命运的人,却并不甘心任由钟进卫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就是钟进卫的大舅子阎应元,此时正在登莱巡抚卢象升的临时驻地和卢象升商讨此事。
“九台,你看建虏没有水营,只要我们上了船,他们就对我们无可奈何了是吧?”
阎应元这忽然没头没脑地话让卢象升一愣,随即笑着回道:“这样还不好啊,你这个水师统领不就没有丝毫压力了!”
没想阎应元却一点笑意都没有,脸色肃穆,认真地说道:“九台,不是这个意思。你应该也知道,中兴侯举荐我来担任这水师统领的意思,是以后的重心会往海洋发展。”
卢象升见阎应元这么认真地说事,他便不再开玩笑,也认真起来:“是啊,这个我知道。所以有时候我都羡慕丽亨在将来会大展拳脚,称霸大洋!”
“可九台你想过没有,如果我继续在登莱担任水师统领,我能做到你说的这点么?”阎应元的脸上隐约出现了一丝担忧。
卢象升稍微有点不解,看着阎应元道:“这是何解?”
“我天天看有关水战的兵书,特别是戚大帅水营这一块的内容,已快被我翻烂了。”
阎应元说到这里,正了正身子对卢象升继续道:“九台,我可以这么和你说吧,你要说水战理论的话,我相信现在的我,并不会比任何人差。但是,我没有实战经验啊!”
卢象升此时已听明白阎应元想表达的意思了,他向阎应元确认道:“丽亨,你的意思是在登莱找不到对手可以实践你从兵书上学来的知识是么?”
这次阎应元马上就点头道:“是啊,九台,如果不参与实战,以后骤遇大战,失败事小,就怕坏了朝廷大计。”
卢象升也是带兵之人,不是那种坐在家里论战的书呆子,知道实战的重要性。
他听了阎应元的肯定回答后,低着头,看着桌面上的茶杯沉默了。
阎应元见卢象升这样子,知道他在思考他的这个问题。本想马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可卢象升既然在想了,他就稍微忍了下,准备看卢象升是个什么意见。
没过一会,卢象升抬头说道:“丽亨,你看这样怎么样?”
阎应元一看卢象升好像有主意,连忙道:“九台有什么好主意?”
“你先回登州去训练水师战兵,监督船厂造船。等具备规模后,就找个借口向朝鲜水师开战,趁机练练手。”
卢象升提的这个建议并没有马上得到阎应元的答复,他沉默了会,还是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九台,朝鲜一直是我们大明的附属国,到现在他们也没有主动派水师来攻击过我们,如果我们主动去攻击他们不好吧?”
现在登莱明军去朝鲜境内,也是打击建虏为主,并不是以朝鲜为敌人,这点阎应元和卢象升都是心知肚明的。
谁知卢象升却是摇摇头道:“丽亨,你说得这点是没错。可我担心建虏最终会胁迫朝鲜出动水师,帮助建虏来攻打我们。与其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出击,把这隐患给灭了。”
阎应元一听,觉得卢象升说得也不无道理。
朝鲜已经被建虏压迫成这个样子了,那些朝鲜官员也没敢反抗。一旦建虏觉得非要拔掉登莱这根刺的时候,怕也是有可能会用这一招的。
“九台说得有理,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回登州了,这里的船只就留给九台了。”阎应元向卢象升说道。
卢象升呵呵一笑,端起茶道:“丽亨放心,这些船只需把士卒送到陆地上即可,无需你这员大将坐镇。来,喝茶。”
阎应元自嘲一笑,也端起茶来示意了下,然后一边喝茶一边想着,自己这是在打酱油,纯属可有可无。
忽然,他心中一动,马上便放下茶杯向卢象升说道:“九台,我还是有不同意见。”
卢象升没想阎应元明明被自己说服了,突然又冒出这么一句话,不由放下茶杯问道:“有何见解?”
“朝鲜国内人心惶惶,没有谁会甘心为建虏卖命,这点可以从朝鲜军队士气上就能看出来。我们大明士卒一出现,朝鲜军队就投降,甚至还反击建虏。朝鲜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朝鲜的水师还会替建虏拼命?”
阎应元的这番话是根据当前的实情进行的推测,不能说没有道理。
他见卢象升没有说话了,就进一步解释道:“就算朝鲜水师出动了,他们要消灭我们各岛的军队,势必要进行登岛作战。就凭他们那些步军,能打赢我们么?”
阎应元见卢象升好像被自己说动了,就临门再补一脚道:“除非朝鲜水师运送建虏精锐登岛,可建虏放心么?他们这么欺压朝鲜,然后把自己的精锐送上了朝鲜战船,就不担心在海上被朝鲜人坑了?建虏只要上了船,那就是软脚蟹,任由朝鲜人摆布了!”
卢象升听到这里,对阎应元点点头道:“丽亨说得有理,我之前所说,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如果以此理由就攻击朝鲜水师,怕朝廷那边也会有不少意见。”
他说到这里,稍微皱着眉头问道:“那丽亨是有什么打算么?”
阎应元看着卢象升的眼睛,认真地道:“我想过了,当前大明水师并不强。在大明的东南一直被海盗、西洋人所肆虐,却没有多大作为,甚至只能招安海盗,以盗制盗。我想着这样终究不是办法,大明还需有自己的强大水师才行。我想着去那边看看,水战也多,趁机也能实践一番。”
“丽亨,你要知道,那边水战是多,但也很危险。不如你在这里练熟之后,再寻机带水师前往东南练兵如何?”卢象升劝道。
“不行,这样我怕折了登莱水师,不妥当。我宁可自己冒点险,先去见识了真正的水战后,再带水师出征,这样也是对登莱水师负责。”阎应元还是不同意。
卢象升见他的态度坚决,便不再拦了,只是叹道:“如此一来,我登莱岂不是少了一位财神爷。”
阎应元一怔,然后马上醒悟过来,不由指着卢象升摇头道:“你啊,九台,我以为你是真心帮我出谋划策,原来只是想让我去帮你要钱要粮而已。”
卢象升见阎应元明着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端茶来掩饰。
“你那茶水都空了,我跟你说啊,就算没有我,只要京师有我那妹夫在,你要钱要粮,肯定也是没问题的。”阎应元笑着说道。
卢象升依言一看自己手中茶杯,果然是没茶水了。索性把茶杯往桌上一放,笑着道:“我这不是舍不得丽亨么!既然你执意如此,我就狠狠心放你走算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藩王会议(1)
崇祯三年六月初五,影响大明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会议终于在京师召开了。
各路藩王或者世子嫡子等人由内侍分别带着进殿,除了唐王之外,其他人都还不知道会议内容。
他们看到殿内满满都是各路亲戚,已是诧异至极。再看到还有内阁、六部九卿、都察院皆在座,满满一大殿的绯袍官员,心中更是惶恐起来,不知道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他们这些被圈养起来的“猪”,平时见到地方上的官吏都要问个好,免得被打报告而降罪。
因此在现在这个环境下,无不小心翼翼,就怕这些绯袍官员的上嘴皮和下嘴皮一磕一碰,一顶大帽子就能戴头上来。
所有人员到齐之后,崇祯皇帝出场。
“朕不断地有收到各地报上来的宗室情况,深感痛心。大家都是太祖的子孙,可有的却连肚子都填不饱了。”
崇祯皇帝一开口,马上便吸引了殿内所有宗室的注意。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愁吃穿,但同样有许多诉求。
“可你们也要理解朝廷的难处,实在是有心无力。温首辅!”崇祯皇帝点名道。
“臣在。”温体仁出列答道。
“你是大明的管家,给各地藩王说一说朝廷现在的负担吧。”崇祯皇帝把这个任务丢给了温体仁。
这个之前就定了由温体仁来说的,因此他早有准备,接了任务后就开始娓娓道来。
他从大明开国以来宗室的情况一直说到现在为止,把宗室所造成的朝廷负担一一说了出来。用数据进行对比,更是显得宗室负担得触目惊心。
这些情况一汇总起来,让一些平时没有概念,不关心这些的宗室也是大为吃惊。有些一直埋怨朝廷刻薄的宗室此时也说不出话来了,朝廷的每年收入还不够付宗室全体的俸禄,难怪朝廷会出现各种赖皮。
当然,也有的宗室仍然是顽固不化的,认为这大明的江山都是朱家的,你再怎么样也不能亏了老朱家的人吧,收入不够可以多征税啊!
在温体仁解说完了之后,崇祯皇帝便再次开口了:“朕每思太祖当年的用意,原本就是让朱家子孙世代守护着大明江山,而不是如今这样只会拖垮大明的江山社稷。”
这话一出口,底下的藩王宗室心底就一片骂声。谁想这样啊!限制这限制那,想干点事都不行,有心无力啊!
崇祯皇帝不用看这些藩王宗室的脸色,就能知道他们肚子里在想什么。权,没有哪个男人不想要,更何况这些流淌着太祖血脉的龙子龙孙。
他就当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继续说道:“朕为此日思夜虑,会同内阁、六部九卿等终于找出了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既能解决目前你们的困境,也能达到太祖当年对宗室的期望。”
崇祯皇帝的这话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宗室中炸了开来。
没有人再顾及君前礼仪,发出各种声音,多为惊叹诧异之声。
崇祯皇帝这话的意思是要让他们守护大明江山,那不就是要给钱给权。可如此一来,他会放心么?傻子都应该知道答案是什么,可崇祯皇帝这么说的意思又是什么?
藩王宗室们的头上挂满了一个个问号,在惊诧之余,互相用眼睛去寻求别人是否知道答案。
只有唐王冷眼看着这些亲戚,再看看上面的崇祯皇帝,而后又转头看看一边的中兴侯,只是不做声,等待着自己出场的时机。
温体仁看看崇祯皇帝,在得到示意之后,便对这些藩王宗室道:“朝廷决定给予藩王宗室以封建实权,允许各藩王宗室在其藩国内具有统兵权,自行任命官吏等一切权力。”
温体仁的话一落,殿内的藩王宗室反而没有了一丝声音,只是拿眼睛看着崇祯皇帝和首辅。
别是试探他们有没有造反的心思吧,这要是一表现出对这些权力的向往,回头就能把自己丢到凤阳高墙里去。
其实就是一句话,这种好处都给了藩王,除非是崇祯皇帝脑子有病,还有朝廷上的这些官员全部都脑子有病。
可这结论可能么,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藩王宗室想到这里,都表现出了一种冷漠,来掩盖自己对这些权力的渴望。
钟进卫看到这情况,稍微有点诧异,他以为必然有一部分藩王宗室会为之欢欣鼓舞的。
他有这想法也不奇怪,因为他没有体会过那些藩王宗室被圈养起来,事事都要汇报的经历。
崇祯皇帝和殿内的大臣却是知道这些人会有这个反应,因此表现得一点都不奇怪。
“但是藩国将不再是大明境内,而是海外。”
温体仁说完这话之后,往边侧一招手,早有准备好的内侍便抬了几个屏风出来,竖到藩王宗室中间。然后站在一边,等待下一步的配合。
藩王宗室们此时有点将信将疑之前温体仁所说朝廷将会赋予他们的权力了,只是现在很好奇要封到什么海外去。
当屏风摆在面前后,他们发现每个屏风上都挂着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
有些人已看过之前利玛窦版的世界地图,发现两者差不多,底下都是空白,但在已画出来的地图上,却精细了不少。
为了保密期间,给这些藩王宗室所展示的地图,都已被抹去了澳洲部分。
这时候温体仁的话又响了起来:“藩国都将在北美洲,有能力再开拓国土的,往南美洲打过去也无妨。”
温体仁说这话的时候,一边侍立的内侍就用一根细棍指向南北美洲。
此时的藩王宗室早已围住了屏风,看着南北美洲,对照大明所在,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最多的问题还是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很想了解。
温体仁仿佛知道他们的想法,接着就给他们解释道:“南北美洲有多大,就不用说了。那里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还有大量的金、银、铜、铁等矿产,野生动物成群,可谓是一个宝地。”
到这个时候,已经差不多可以确认朝廷这是想让他们封建海外去了,藩王宗室们就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
最终有人还是忍不住提问题了,这人是崇祯皇帝的堂弟,也就是万历的亲孙子,现在的福王世子,后世南明的弘光皇帝,年仅二十三岁的朱由崧。
第四百九十二章 藩王会议(2)
“这南北美洲这么好,没有人么?”
其他藩王宗室都不自觉地点头,那么大的地方,肯定有不逊于大明这样的帝国,把我们都封那边去,当人家是摆设啊!
温体仁看向朱由崧,给他解释道:“可以说有人,但也可以说没人。”
这说得是什么话,有人就是有人,没人就是没人。这人还可以既有又没?
一众藩王宗室都拿眼睛看着温体仁,看他接着怎么解释。
“在殷商甚至更早时期,华北地区的人就往北方迁移,从最东北端到了北美洲,然后落叶开花,遍居整个南北美洲。”
屏风边的内侍随着温体仁的讲解,细棍沿着海岸线一直划着,划过白令海峡,然后又从上到下把美洲划了个遍。
藩王宗室们听着温体仁的解释,看着内侍细棍的示意,不少人却涌出了疑问。
“那么早时期的事情,你怎么知道的?”
“怎么可能,那里不是大海么,随便就能过去,过家家么?”
“不要信口开河,这古人还能过得去那里?”
“。。。。。。”
已经有朱由崧开口问了,并没有见崇祯皇帝和殿内这些文臣有一丝不满,这些藩王宗室就纷纷开口问出各自的问题了。
温体仁先不说话,让他们叽里呱啦地呱噪一顿。在差不多的时候,再双手示意安静,然后解释道:“我们大明有人去过那边了,自然知道情况。”
说完,他示意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