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虏的巴牙喇兵通过车楯的缝隙,很快就看到了明军的反应。当即呐喊一声,也冲出了车楯,开始和冲上来的明军近距离接触战。
他们在呐喊冲锋时,抽出随身携带的飞斧之类的投掷武器,往迎面而来的明军丢去。
前面的一些明军虽在要紧部位有多重防护,却还是有不少被飞斧扔中身上的部位,纷纷倒地。
多尔衮看得脸上出现了笑容,他相信接下来的近身战,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随即他又下令后续部队跟上,彻底灭了这支明军。
可还没等他说完命令,就听到明军的枪声响起,他连忙抬头看去。
发现明军竟然在冲锋的时候,就边跑边开枪。如此之近的距离,就是巴牙喇兵身上穿再多的盔甲,也防不住激射而来的铅弹。
有的巴牙喇兵甚至还没有扔出手中的投掷武器,就已中弹倒地了。那些明军就在冲近建虏之前的一小段距离的时候,忽然三三结阵,然后向前滚动厮杀。
明军在近身厮杀之前,一人放了一枪,就把一百巴牙喇兵屠得差不多了,看得多尔衮心肝都在疼。
他一直不明白明军的火枪怎么不用站着点火,现在又见识了明军还能边跑边打枪了。那一百巴牙喇兵可是他军中的精华啊,就这么没了。
多尔衮咬咬牙,大声下令后续部队跟上,牺牲了一百巴牙喇兵,换来歼灭这支明军的机会,也算是值了。
可明军的变化马上又让他出乎意料,只见明军除了中间部分的是在厮杀之外,最外侧的两支明军又组成了几排队列,对着建虏的后续部队就开火,截断了建虏队伍,一分为二了。
紧接着明军骑军又压上,跑到队伍前头下马列阵射击。明军整个阵型宛如三角形,在三角形里面则是肉搏的双方。
多尔衮眼睁睁地看着明军三角形阵型里面的大金士卒被明军逐渐消灭掉,后续援军却被外围明军所阻,根本冲不过去。
他亲眼看到了明军火枪兵组成的那个三人一组的小阵型,对上大金士卒之后,有防有攻,一眨眼就刺倒了一个大金士卒,杀得他胆寒不已。什么时候明军的火枪兵,竟然有这么强悍的近战能力了!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这边陷入了困境,后方就来报,明军车营咬住了投石车部队,请求增援。
第六百九十六章 终于盼到了
多尔衮没理会那个报信的,眼睛就盯着眼前的这支明军。只见三角阵型内的明军正在打扫战场,看到还活着的大金士卒,就一枪扎了下去。
每一次扎下去,就仿佛扎在多尔衮的心中。看双方的人数对比,明军火枪兵的近身肉搏能力恐怕不会比巴牙喇兵差。
当然,这个是指战阵厮杀,而不是一对一的单挑能力。
这明军的实力出乎意料的强大,不说没有办法吃掉这支明军,就是找到了办法,勉强吃了这支明军,自己的伤亡也将非常惨重。
皇太极绞尽了脑汁废除了八王议政,要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那就让他去头疼这支明军好了,犯不着把自己的手下拼完,却给皇太极擦屁股。
想到这里,多尔衮面色阴沉地狠狠吐了口气,然后下令道:“撤。”
那信使愣了一下,然后有点疑惑地提醒道:“主子,那投石车怎么办?”
没想到这个提醒,却换来了多尔衮阴冷的目光。信使吓得一激灵,知道该怎么办了,连忙告退前去通知后军。
多尔衮领着自己的军队,留下满地的尸体,灰溜溜地绕开明军的火枪部队,一溜烟地跑了。
曹文诏并没有去追,赶跑了建虏就已达到了目的。他打扫完了战场之后,就领军回来和中兴侯汇合。
此时的钟进卫,已控制了码头,正在重新架设简易码头,以便辽河上的船队卸货。
曹文诏看着一排排缴获的投石车,暗自嘲笑了下,这些东西也该淘汰出战场了。
他很快找到钟进卫,向他禀告道:“侯爷,我军截住建虏,在野地里狠狠地打了一仗。我方将士战死一百三十四人,重伤二十五人,轻伤三百六十五人。初步估计杀了建虏一千八百多人,并无俘虏。”
钟进卫一听,有点诧异地问道:“怎么,肉搏了?”
如果不近身肉搏,钟进卫不相信新军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有这么大的伤亡。
“是的,侯爷。”曹文诏回答一句,然后就把经过给钟进卫详细地汇报了一遍。
最后,曹文诏感慨地说道:“末将以前看到建虏的白甲兵,心里就发毛。啊,侯爷,不是这个意思!末将当然不怕白甲兵了,只是没有敌得过白甲兵的手下,对上了难免要打败仗。”
曹文诏在说着的时候,见钟进卫露出鄙视的眼神,连忙解释了一下,然后才继续道:“这次建虏上了一百左右的白甲兵,被燧发枪一轮就解决得差不多了。前后一对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啊!”
钟进卫听了,轻轻一笑,然后抬头看着蓝蓝地天空道:“时代在进步,以后将会是火器的天下,个人武勇必将只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曹文诏一听,纳纳一笑道:“侯爷,您说得太有哲理了。”
钟进卫听了,看向曹文诏道:“少拍马屁,赶紧干活,逃走的建虏有派夜不收跟下去么?”
“侯爷放心,军中常识,末将怎么可能不做呢!”曹文诏一听,连忙答道。
钟进卫听了转头看看辽河上的船队,想着这么多物资,怕是要卸一整天了。于是,就命令军队扎营,今天就待在牛庄驿了。
再说四小留在海州,每日都出去巡城。不要看年纪小,却有多年从军的经验。加上他们的身份特殊,很快就和留守的关宁军熟悉了起来。
他们四人受钟进卫的影响,并没有摆架子。这么一来,既有本事,又人小鬼大的四小,受到了关宁军上下的一致喜爱。
这一日,李定国在西门巡视,和轮值的士卒一起,对着城外驻扎的五千建虏评头论足。
忽然之间,远处驰来一支骑军,滚滚铁蹄,隆隆马蹄声,无不显示着有几万数目之多。
一时之间,城头城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看向了这支飞驰而来的骑军。
虽然没有看清,但李定国就断言道:“肯定是建虏的军队。”
他边上的一名士卒,带着一丝希望问道:“为什么就不能是我们的军队呢?”
“这很简单,新军没有这么多人,而其他军队又没这胆子在建虏的地盘上行军。”李定国解释道。
他身边的关宁军士卒明白李定国说得有理,都带了一丝失望。其中一名士卒自言自语地道:“新军什么时候会回来啊!”
不要说关宁军了,就连李定国也很盼望着新军到来。但他不能和这个士卒一样没有信心,李定国为此开导道:“放心好了,我叔父说过会及时回来,就定然会及时回来!”
关宁军士卒都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李定国的说法。不过在他们的心中,却想着希望如此吧!
那支骑军离得近了,果然是建虏正白旗人马。只见这支骑军并没有进入他们在海州城下的大营,而是直接绕过海州城,往北而去。
从那支骑军中分出了几个骑士,往建虏大营中走了一趟后,城头的明军发现大营中的建虏竟然开始拔营走人。
李定国看得又惊又喜,这迹象分明是建虏逃走的迹象啊!那也就是说,叔父已来了!
于是,李定国让人赶紧飞报城中主将祖大寿,把这边的情况禀告给他知道。
当祖大寿匆匆赶到城头时,城下大营中的建虏也已经开拔。祖大寿赶紧用望远镜细细观察,发现建虏走得极为匆忙,好多东西都没整理完成带走。
随即他又发现了明军的夜不收,不,准确地说,是新军的夜不收。
祖大寿大喜过望,当即宣布道:“中兴侯回来了,中兴侯赶跑建虏了!”
明军的夜不收就吊在建虏后军不远,路过海州城时,都笑着向城头挥手。仿佛是在城外牧羊,和城头上的同伴打个招呼,继续去赶羊了。
海州城马上沸腾了起来,中兴侯回来了!不但是回来了,还把建虏都赶走了!
要说海州城内的人不担心中兴侯不回来,那是假的。虽有四小在海州,但真得看到新军夜不收出现在城外时,一颗心才算真正放了下来。
没过多久时间,新军的信使就直奔海州城,给海州带来了确切的消息,喜气顿时充满了海州城。
第六百九十七章 要敢野战
第二天将近傍晚之时,钟进卫领着新军和三千作为运输队的五军营士卒,浩浩荡荡地到达了海州城。
海州城一下变得欢天喜地地,这时候的海州百姓以及关宁军士卒,是真正感觉到了海州城是属于大明的了。
当他们看到一车车的物资进入城中,运到城中的仓库时,心中那个踏实,实在是没法形容的。
当天晚上,钟进卫召集祖大寿和何可纲开会,而四小喜气洋洋地重新站到了钟进卫身后。
“我走了之后,建虏有何动作,攻城了么?”钟进卫关切地问道。
祖大寿脸上带着一丝微笑,大声地回答钟进卫道:“回侯爷,建虏打造了大量投石车后,只尝试了一次攻城。被红夷大炮一教训,就再没敢攻城了。就在西门侧扎了大营,监视海州城而已。”
钟进卫听了一笑,这样最好。在历史上,建虏攻城也是靠了红夷大炮和三大汉奸带去熟练的炮手,才对大明的坚城形成威胁。
但现在,他们两样条件都没,全都被自己破坏了。面对有红夷大炮防守的坚城,只能是看得摸不得。
他对祖大寿和何可纲两人道:“海州之战的封赏,我都带来了。明日就聚集全军,提提士气。”
祖大寿和何可纲一听,大喜过望。
以前他们虽然是关宁军,朝廷最为倚重的精锐,可也要闹一闹之类的,军需封赏才会拨一些下来。现在都不用他们操心这个事情,中兴侯就搞定了这个事情。
钟进卫让他俩高兴了一会之后,才又宣布道:“我带来的三千五军营士卒,将会留在海州,增强你们的实力。另外还带来了五千多把燧发枪和相应的弹药,你们从关宁军中挑选二千敢战之士接受整编换装。”
对于京营的燧发枪,祖大寿和何可纲早就垂涎三尺了。现在听说他们的手下也能配备这个先进的燧发枪,又是一阵狂喜。
钟进卫早料到他们有此表现,对他们的感谢只是点点头,然后转头向黄得功道:“你带一千新军士卒也留驻海州城,训练五千刚配备燧发枪的士卒。在掌握射击要领之后,重点训练刺杀之术。”
“是,侯爷。”黄得功当即答应一声。
钟进卫吩咐完之后转回头看向祖大寿和何可纲道:“等五千燧发枪手训练出来之后,你们就不能只守城了。轮流组织士卒出城和建虏交战,让建虏再不敢随意出现在海州城外。”
祖大寿和何可纲一听,不由面面相觑。侯爷这是要他们出城野战,这要求会不会太高了?
“侯爷,这,这能行么?”祖大寿犹豫了一下,还是质疑道。
钟进卫一听,正色地道:“不行也得行,野战能力不提高,不夺取野外控制权,光躲在城里,怎么能灭了建虏!”
“你们是大明的高级将领,首先就要有这个意识,有这个决心。如果连你们都怕去野外和建虏厮杀,那你们手下的士卒又怎么可能勇敢得起来?”
钟进卫的一番话训得祖大寿和何可纲都低下了头,不敢看钟进卫的眼睛。
道理是这样,但建虏野战实在太强,大明的军队从未在野战中打赢建虏。这要是出城去和建虏打,岂不是主动给建虏送军功么!
当然他们两人这个想法,自动忽略了新军。
钟进卫看他们这样子,猜到了他们心中的顾忌,就再次说道:“你们是人,建虏也是人。难道就因为他们打了几次胜仗就变成战无不胜的战神了?你们没有了城墙的依靠,就腿软胆小了?”
“不是的。”何可纲听不下去了,连忙表示道。
钟进卫没管他的表白,对曹文诏道:“你给他们说说昨日的野战。”
“是,侯爷。”曹文诏答应一声,然后就向昔日的同僚说了一遍昨日的战事。
最后他对祖大寿和何可纲道:“建虏的战力明显已经不如当年了,现在的他们,看到新军就胆怯,听到燧发枪响就想躲避。只要战术得当,将士用心,一样能杀得建虏狼狈而逃。”
祖大寿和何可纲两人此时已抬起头来,听着曹文诏说话,心中诧异的同时又有了一丝期待。
毕竟,只要领军打仗的,不管是谁,都希望自己能打胜仗,能打得敌人躲在城里不敢出去,而不是自己躲城里不敢出去。
钟进卫在曹文诏说完之后,对他俩道:“我给你们留下了五千三百枝燧发枪,其中黄得功的一千燧发枪兵有和建虏野战的实战经验,三千五军营士卒也是我挑选出来的精锐,你们再从关宁军中挑个两千出来。有这样的军队,要还怕建虏,不敢去野战的,那我就让曹文诏留下,你们跟我回京师算了。”
跟中兴侯回京师当然不是去吃香喝辣的,等待他们的不是撤职就是闲职的下场,这又怎么会是手握重兵惯了的将领所期望的。因此,祖大寿和何可纲连忙表示道:“侯爷放心,末将明白了,一定出城和建虏野战。”
钟进卫听了,点点头道:“这样就好,我不要求你们远距离作战。只要你们能出城打,打得建虏不敢窥探海州城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一下,又对祖大寿和何可纲道:“我这次来海州,多了一份对建虏的了解,心中已有一个打算。准备回去向皇上建议,调整策略,争取明年发动和建虏的大决战,就算不能全部消灭建虏,也要攻占沈阳为目标。”
钟进卫的这番话虽然听了好像很狂妄,但因为有他以往的经历为背书,使得祖大寿和何可纲将信将疑的。
钟进卫知道他俩,甚至连曹文诏可能都有点怀疑他的这个决定。不过他也不解释,只是要求道:“好好练兵吧,争取在这场大战中能多立点功劳,别输给了友军。”
“是,侯爷。”两人答应一声。虽有疑惑,但表态还是要的。
第二天,钟进卫就把带来的封赏发了下去。参与海州战事的关宁军和新军中的车营都获得了一枚铜质勋章,新军中的燧发枪部队和野战炮兵部队则获得了银质勋章,而祖大寿和何可纲以及曹文诏三人则获得了金质勋章。
当然了,赏银也是少不了的。大明九思宝钞一捆捆得拆开,然后分发给立功的将士。在新军的带头下,没有人对九思宝钞有抵触。
海州城又陷入了一个狂欢的**,不少士卒看着新军身上挂着的高级勋章,都在心中暗自发誓,自己也要多多努力,要不出门都丢脸。
第六百九十八章 建虏的无奈
再说多尔衮领军逃离海州地区后,直奔建虏都城盛京。
一到盛京,就匆匆前去求见皇太极。
在路上,他已想好了说辞,准备应对皇太极的质问。
可没想到的是,皇太极竟然病倒了。听到他从海州回来,就斜靠在龙床上接见他。
其他几个奴酋也在,显然在多尔衮来之前就已经在开会商议事情。
多尔衮见过皇太极,便禀告道:“大汗,明国中兴侯又领了一万军队到了海州,投石车根本就不是明军红夷大炮的对手。而且那些火枪兵的近战能力非常强,臣弟损失了一百巴牙喇兵却奈何不得他们。”
阿济格一听,首先跳了出来,满脸怀疑地向多尔衮确认道:“什么,你说是巴牙喇兵和明军火枪手近战,没打赢?”
多铎也不信,如果不是多尔衮说话,他会比阿济格先一步跳出来质疑。
多尔衮看皇太极注视着他,就马上回答阿济格道:“正是如此,用车楯掩护着,好不容易和明军火枪手近身。却被他们那种奇怪的火枪开枪打死了一大半,然后对方结成三人一组的小阵近战,非常厉害。”
“我看你是为了逃脱战败的罪责而编得吧,怎么可能有这事!”阿济格不相信,阴阳怪气地猜道。
多铎一听,虽然他也怀疑,但阿济格这么说多尔衮,他就不乐意了,跳了出来反驳阿济格道:“嘴巴放干净点,难道你就没吃过那支明军的亏?也不知道是谁,明明要全歼登莱明军的时候,却放开了一道口子,导致大金功亏一篑。”
阿济格一听,火了,当即冲多铎道:“你丫地没看到明军那么猛的炮火么?长不长眼睛的?”
“就你怂。。。”
还没等多铎开始对骂,皇太极一拍床沿,大声地喝道:“朕还没死,明军还没打过来,自家人就开始闹起来了?”
多尔衮此时仿佛成了局外人,正冷眼旁观着。他看皇太极的头发,基本已经白了一大半,神情交瘁。但现在生气的时候,还是有一股威势。
多铎和阿济格见皇太极发飙,就都气鼓鼓地彼此对视,没再说话。
济尔哈朗见场面比较尴尬,就出言解围道:“在牛头岗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一次明军的反冲锋。虽然晚上看不清,但从结果来看,明军的近战能力绝对不低。”
济尔哈朗平时为人比较公允,个性也比较稳重,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他这么一说,皇太极扭过头看了他一会,忽然叹了口气道:“这支明军是越来越难对付了啊!”
几个奴酋,不管是脾气暴躁的多铎,没脑的阿济格,还是稳重的济尔哈朗,或是城府很深的多尔衮,都是深有所感。因此,没有一个人说话。
过了一会,皇太极抬起头来,看着多尔衮道:“刚才你说有一万明军,都是那支火器部队?”
多尔衮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道:“大概有五千多火器部队,其他的明军在船上,看不清楚是不是火器部队。”
皇太极听了,又是一阵沉默。大金损失了一个兵,要想着法子才能补回来。但明军损失了几千人,却只要回关内一趟,就又是齐装满员了。大金和明国的国力,还真是不能比啊!
皇太极想到这里,又是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抬头扫视了一圈几个奴酋,才说道:“你们对于海州,或者对上那支明军火器部队,有什么好的想法?”
皇太极自己想了很多法子,包括和谈,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好再次征求他们的意见。
此时的他,很是怀念那些汉臣。以前遇到难题的时候,那些汉臣出的主意最多,也最有用。
不出乎皇太极的意料,没有人答话,都像个泥菩萨一样,呆那一动不动。
“朕累了,今天先这样吧,海州的事情明天再议。”皇太极有点意兴阑珊地说道。
几个奴酋听了,便告辞而去。
多铎跟着多尔衮去了他府上,双方一坐定,多铎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哥,那明军真有那么厉害?”
多尔衮没好气地看了多铎一眼,略微有点气恼地问道:“你当我喜欢打败仗啊!”
多铎听了,这才完全相信。他沉默了一会,带着一丝不安道:“哥,这支明军的远程火器厉害,现在近战又那么强,而且人数还越来越多了。这么下去,我大金以后该怎么办?”
大明的综合国力一发挥出来,就是多铎这种人都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
多尔衮没有回答,抓起他府上奴才送上来的茶壶,直接对着壶嘴喝了起来。
他大口大口地喝着,茶水沿着他的嘴角往下流。他却丝毫不在乎,脑中想着多铎的这个问题。
喝完之后,多尔衮猛地把手中的茶壶往地上一摔,“哐当”一声,碎成了无数片。
多铎见了一怔,不知道多尔衮这是干什么。
门外的奴才听到动静,都拥了进来,生怕有意外。
多尔衮一见,大声喝道:“滚,都给我滚得远远地,滚!”
一众奴才也不知道多尔衮为什么发火,只好听话地滚得远远地,连地上的茶壶碎片都不敢去打扫。
以前的时候,多尔衮被四大贝勒联合起来欺负,幸亏他懂得能屈能伸,隐忍了下来。
看着皇太极为了独掌权柄,开始收拾其他三大贝勒,多尔衮打了主意,要当黄雀。
当皇太极领着大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时,他就在暗中学习,等待着他出头那日的到来。
可是没想到,在短短的一年多来,三大贝勒先去见了父汗,而大金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如果这只是皇太极的问题,那多尔衮会做梦都笑醒。可实际上,这是大金国的问题。就算换了多尔衮自己,他也无能为力。
那种深深地无力感,让他忽然感觉到,就算有朝一日,他能从皇太极手中夺得权柄,怕也只是收拾烂摊子而已。
期待的落空,让他彻底发泄了一番郁闷。
但大金的困境还是摆在这里,他已经看出来了,皇太极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