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外围指挥的曹文诏一见钟进卫到,便带着一众将领前来参见。

    四小也在,跟在曹变蛟身后,完全是一幅军人模样,向钟进卫行礼。

    钟进卫看着四小的样子,心中不由暗暗感叹道:“古人真的是早熟啊!后世还在读初中的年纪,现在却已是征战沙场的少年俊杰了!”

    见礼完毕之后,曹文诏用手一招,附近就驶来一辆平板车。车上面平放着三具尸体,脸朝上摆着。

    “侯爷,这是建虏的三个和硕贝勒。这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这个是爱新觉罗…阿济格,最小的这个是爱新觉罗…多铎。。。”曹文诏用手指着给钟进卫介绍道。

    钟进卫听到这里,用手一摆,打断了他的话,然后他说道:“等下,你给袁大人说说。”

    说完之后,他面对袁可立的车子,提高声音道:“袁大人,建虏的三个和硕贝勒已找到。”

    袁可立好像睡着了,没有反应。阿福一见,心中一紧,连忙用手摸摸袁可立的脉搏,还有一丝虚弱的跳动。

    阿福明白老爷怕是要不行了,他知道老爷还想看看这些老对手,就推着袁可立,低声唤着。

    袁可立终于醒了过来,听到阿福一说外面就有三个和硕贝勒。他精神头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好了起来。当即坐起身子,让阿福打开窗户,看了出去。

    窗外,钟进卫早已让推平板车的将士调整了位置,刚好能让袁可立能看到平板车上面。

    曹文诏虽然之前不在南门上,但看着情况,他也能猜出一二。当即不用钟进卫吩咐,给袁可立介绍起来。

    “这个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突围无望,自杀;这个是爱新觉罗…阿济格,被手下刺死;这个是爱新觉罗…多铎,被济尔哈朗所杀。”

    袁可立就听到济尔哈朗时,仔细看了几眼,另外两个,则是兴趣缺缺。等曹文诏介绍完了之后,他吃力地问道:“那皇太极呢?”

第七百七十三章 皇太极的遗愿

    曹文诏看了中兴侯一眼,才回答道:“在殿里面,等着侯爷过来。”

    袁可立一听,就拿眼向钟进卫看去。

    钟进卫看袁可立的样子,怕他不能坚持太久,就马上对曹文诏说道:“告诉那皇太极,就说我已到了,让他投降吧!”

    曹文诏敬了一礼,亲自走过去。在明军最后一道防线处,鼓足中气,对殿内大声喊道:“中兴侯已到,速速出来投降。”

    此时的皇太极,正躺在一张躺椅上休息着。忽然听到外面终于传来了他一直等待的消息,连忙吩咐一边的鳌拜道:“快,抬朕出去,朕要见见那中兴侯,到底是何等人物?”

    “主子,奴才先去看下,以防明军欺诈。”鳌拜伏着身子,提醒皇太极道。

    皇太极一听,脸上露出苦笑。只是全身无力,过了一会,才出声叫住正向外走的鳌拜道:“不用了,这种形势下,明军无须搞什么欺诈。”

    鳌拜停住了身子,转回身子看着皇太极。脸上的绝望之色,溢于言表。他虽然武勇,却也不是无脑之人。当然明白明军在胜券已握的情况下,如果再用欺诈之策,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皇太极此时已没有刚听到消息时的冲动,他深深地呼吸了几口凉气之后,便命令鳌拜道:“让他们都放下武器吧,再打下去已无意义。”

    鳌拜呆呆地看着皇太极没有动,手中的刀握得紧紧地。

    皇太极看着鳌拜,知道他心中的那份不甘。不但他不甘,自己其实也不甘心啊!本以为大金在自己的苦心经营之下,合众连横,已具备了和明国争夺天下的本钱。

    虽然初期来看,好像的确如此。蒙古人称臣,对上明军也是百战百胜。可是没想到,就一次进关,达到了大金声势的顶峰,却又招惹了大明的中兴侯。

    自从那中兴侯出山之后,便一步步地削弱大金,而自己却一直蒙在鼓里。等到有一天,这中兴侯突然从天而降,先是救走了登莱明军,接着又突袭盛京,强占海州。

    真到了这个时候,自己才发觉,原来大金却是如此的脆弱。在这个中兴侯面前,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沦落到了如今灭国的地步。

    皇太极想到这里,便不再想,心中那种急切地想见见这个毁灭大金的中兴侯,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就提了力气,加重说话语气问呆立在那里的鳌拜道:“还当朕是你主子,朕还是大金的大汗么?”

    “奴才。。。奴才遵命!”鳌拜在皇太极的催促威压之下,不甘地遵从了他的旨意。

    崇政殿内的这些侍卫,早已没了士气。听到大汗的命令,都垂头丧气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脱下了身上的盔甲,然后捧在手中,排队向殿外走去。

    明军将士都很有耐心地等着,等着历史性一刻的到来。要是几年前,有人告诉他们说,有一天,你能站在沈阳建虏的皇宫前,看着建虏向你投降。自己肯定能一巴掌打过去,天亮了该醒醒了。

    就算是现在,明军将士中有很多人还感觉是在做梦。他们细细地品味着现在的每一刻时间,然后等着回去后向自己的老婆孩子和亲戚朋友邻居等所有人诉说这一刻。

    过了没多少时间,殿门终于打开了。一队队的建虏,都低着头捧着刀枪盔甲走出殿外。然后就在殿门处放下手中的东西,跪倒在地静待发落。

    等这些普通建虏走完之后,所有的人都盯着殿门处。他们知道,接下来出来的应该是最大的奴酋、建虏的大汗皇太极。他们非常好奇,这个建虏的皇帝,将会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殿投降。是双手捧着玉玺,还是反绑双手,或者赤着身子。。。

    就在他们胡思乱想之时,殿门处又有了动静,果然是皇太极出现了。不过和他们想得完全不一样,皇太极是由两名建虏抬着出来的。

    两名建虏在门口放下躺椅之后,便去同伴那边跪着了。只有陪同皇太极出来的鳌拜还留在他身边,不过没携带兵器,身上也已是脱去盔甲,赤手空拳地站那。

    皇太极拿眼扫视了一下广场,便直接盯着钟进卫。虽然这个人年轻,出乎皇太极的意料。但他的气质,周围明军将领的众星拱月,使得他不用猜,也知道这人一定就是那个中兴侯。

    关宁参将吴三桂站在一边,一直没有存在感。此时一见,有了机会,便大声喝道:“中兴侯在此,奴酋还敢坐那,还不快快过来拜见。”

    鳌拜一听,怒目而视。

    倒是皇太极自己,还是心平气和的样子。不过他没理吴三桂,只是看着钟进卫解释道:“朕久病在床,已无力起来,还请中兴侯见谅。”

    钟进卫看着躺椅上的这个瘦子,头发花白,神情萎靡,一点不像自己印象中的那个皇太极。他很是有点吃惊,但更多的是感慨。

    如果自己不出现,这个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起野猪皮,更是厉害百倍,把建虏经营的风风火火。可以说,是他,真正奠定了满清窃取华夏国器的基础。

    要说满清历史上,真要找出一个人来,能让钟进卫有点佩服的话,那么就一定是眼前这个人,爱新觉罗…皇太极。

    不过,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上的一切都不会再发生。而且,皇太极本人原本是个胖子,也变得如此消瘦,外表也比年龄老了太多,都要赶上袁可立了。

    这么一想,钟进卫想了起来,当即侧了身子,向车里的袁可立说道:“袁大人,皇太极已到了。”

    不用钟进卫提醒,袁可立已经见到皇太极了。钟进卫不知道,现在这个皇太极,带给袁可立的冲击,比起钟进卫来,更是要大。

    他万万没有想到,叱咤风云的奴酋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随即一想,他便明白了皇太极为什么会这样。

    袁可立看向钟进卫,眼中满是佩服之色。

    “这位就是原登莱巡抚,现任辽东巡抚的袁可立袁大人。就是他带着关宁军,绕道草原,堵住了你们北逃之路。”钟进卫一脸平静地给皇太极介绍道。仿佛此时,双方并不是生死仇敌,而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互相介绍友人。

    皇太极闻言深深地盯了一眼袁可立,然后又马上把注意力转向了钟进卫。

第七百七十四章 身死国灭

    如果换作以前,皇太极还会对策反他手下大将,让他丢尽脸面的袁可立感兴趣。

    可现在,此时此景之下,他的眼中唯有钟进卫一人。因为别人带给大金、带给他的伤害最多只是一次小伤而已,而钟进卫带给大金和他的伤害却是致命伤。

    “你,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扭转乾坤,把虚弱不堪的明军练成如此强大的军队,还能让明国君臣都支持你的事情而不扯后腿?”皇太极的精神头忽然比起之前,也是好了很多,神色极其认真地问钟进卫道。

    他是大金的掌舵者,知道如果只是练兵的话,其实并不难,难得是让勾心斗角的君臣都支持一个人、一件事。

    钟进卫听了一笑,看着皇太极回答道:“因为你们犯了众怒,因为皇上英明,因为朝中同僚都希望大明强盛,如此而已。”

    皇太极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个回答显然是敷衍他而已,是一个不得罪人的回答。

    他很不满意,追问道:“你要改变以前的事情,必然会触及许多人的现有利益。他们一定会捣乱,扯后腿,对于你们汉人,朕了解这点,你不要糊弄朕。朕已落得如此下场,你就不能告诉朕,真正的原因么?”

    钟进卫周围的将领,都是若有所思,不少人看着中兴侯,想听听到底是什么样的答案。

    钟进卫看着皇太极一脸迫切地样子,便知道他要坚持见自己,怕就是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对于建虏来说,皇太极确实是操碎了心,是建虏的英雄。虽然双方立场不同,可作为对手来说,还是值得敬佩的。现在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让人感慨。

    “我建议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钟进卫看着皇太极那白发苍苍,好心提醒他道。

    皇太极一听,很是坚决,声音也提高了不少回答道:“不,朕一定要知道,否则朕死不瞑目。”

    广场上静悄悄地,包括一直不甘心的鳌拜,也都注视着钟进卫,想听听他说出什么话来。

    钟进卫呵呵一笑,就告诉他道:“因为你们入侵京畿之地,还险些攻下京师。这么重大的危机触发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或者说,危机危机,越是危险的事情中就蕴含了越大的机会。基本上的原因就是如此,我看你应该已经领悟了。”

    钟进卫说到后来,看到皇太极恍然大悟地样子,就不再具体说了。

    而鳌拜却在一边愤怒地喊道:“汉狗又来糊弄人,你们已经打赢了,还来戏弄,有。。。”

    鳌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皇太极的哈哈大笑声给打断了。他转眼看过去,见皇太极笑得很苦,也很疯狂,心中感到非常得不甘心。

    广场上,就只有皇太极的笑声,孤独地回荡在上空。

    他是听明白了,是自己给了中兴侯机会,让他得以崛起;也给了明国皇帝机会,让他有了整顿朝政的机会;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这个中兴侯有本事,否则明国遇到如此重大的危机,也不是第一次了。在以前的时候,重来没有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宛如凤凰浴火重生一般的变化。

    许多明军将士看着发疯了一般的皇太极,不管以前怎么恨这个人,心中都不由得有点同情起这个奴酋。老婆孩子和汗位都交代在了侯爷手中,自己也快变成一个老头子了,可以说从拥有一切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战俘,一般人受此打击确实是要发疯。

    过了一会,皇太极的笑声渐渐地低了下来,但转眼又变成了不甘地呐喊之声:“既生亮何生瑜,既生亮何生瑜。。。”

    声音非常地响亮,任何人一听,都能听出来,奴酋是非常的不甘心。

    过了一会,声音才慢慢地小下去,紧接着皇太极的嘴角流出一丝黑血。

    “不好,奴酋自杀了。”何可纲在一边惊呼道。

    钟进卫没有动,看着慢慢死去的皇太极,心想这大概就是他早已计划好的归宿吧。毕竟曾经辉煌过,再被拉到大明去示众,还不如一死了之。

    鳌拜发现不对,转过头去看皇太极,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他连忙跪扑到皇太极身上,大声喊道:“主子,主子。。。”

    皇太极此时已说不出话来了,最后看了鳌拜一眼,便头一歪,带着他的不甘心,结束了这一切。

    鳌拜一见,仰天长吼,“啊。。。”地声音连绵地回荡在广场上空。一边跪着的那些皇太极的侍卫,稍微骚动了一会,便把头垂得更低了。

    忽然,鳌拜站了起来,指着钟进卫,不甘地大声道:“不要扯什么鬼话了,你们明国就是仗着火器犀利,才把我大金打败了。不,我大金就是败在了火器之下。要没有火器,你们明国什么都不是!”

    他陷入了一种癫狂,疯狂地捶着自己的胸膛,大声地道:“我是大金第一的巴图鲁,我要向你们挑战,不准用火器,我要打得你们满地找牙。。。”

    钟进卫就像看戏一样看着,微微冷笑道:“到底还是蛮夷,不知道文明进步的好处。”

    卢象升看了下周围的明军将士,好像还真有人被鳌拜给说得在低头看自己手中的枪。他又听到鳌拜在叫嚣自己是建虏中最为厉害的巴图鲁,一时手痒起来,就向钟进卫道:“侯爷,下官好久没动手了,想活动下筋骨。”

    钟进卫一听,看着卢象升信心满满的样子,心中忽然也有了兴趣。

    历史上明末文官中的变态存在卢象升,和号称满清第一勇士的鳌拜单挑,这结果会怎么样?

    他看看卢象升满脸的自信,又转回头去看看仍在那里嚣张的鳌拜;看看那些原本垂下头神情低落地奴酋侍卫,也已抬起头,赞同地看着鳌拜;再看看周围明军将士一脸期待的样子,就点头同意道:“好,看九台了。”

    卢象升一听钟进卫同意了,也不准备什么的,就直接向鳌拜走过去。

    鳌拜一见卢象升向他走去,当即大喜过望,没想明军竟然这么脑残,还敢真送上门来让自己打。他怕明军又忽然反悔,就运足了气力,势如猛虎一般,向卢象升扑了过去。

第七百七十五章 文明的进步

    那些跪地的奴酋侍卫看到他们偶像在一开始就用出了全力,恶狠狠地向那明军将领扑过去,忍不住暗中叫好。虽然战败了,但在此时能见到偶像揍明军将领一顿,也算是能出一口气了。

    在他们的内心,又何尝没有鳌拜一样的想法,认为明军要不是火器之利,大金也不至于战败。

    而周围的明军将士看到鳌拜的气势,不由得也是有点吃惊。虽然他们知道卢中丞不弱,却也是比较担心。

    但是,卢象升本人却仿佛没看到鳌拜那狰狞的面孔,浑不把猛扑而来的鳌拜当根葱,只是稳步走近。

    钟进卫刚看到鳌拜那样子,稍微有点后悔答应了卢象升的请求,毕竟鳌拜可是后世传说的满清第一高手。

    不过等他看到卢象升仍然气定神闲的样子,就放下了心,等着看好戏。

    只见鳌拜离得近了,爆喝一声,脸上的狰狞之色更甚,仿佛他那满心地不甘,都汇聚在了那挥出的一拳中,准备把卢象升打扁,以泻心头之恨。

    卢象升却还是从容不迫的样子,等鳌拜离得近了,微侧身子,避开鳌拜猛击过来的一拳。同时捏起碗口大的拳头,猛地一拳打到了鳌拜那由狰狞急剧变为惊恐的脸上。

    广场上寂静无声,只听到鳌拜一声惨叫,整个人往后仰,直挺挺地往后倒在地上,双手捂着面,血流满面地惨叫起来。

    那些一心期待他们的偶像,能为他们出气的奴酋侍卫一看,个个张大了嘴,一脸惊愕地看着倒地的鳌拜和仿佛没事般站着的卢象升。

    卢象升见鳌拜一拳都受不住,不由微微摇头,轻松地拍了拍手中的灰尘,走回钟进卫身边,无奈地向他禀告道:“侯爷,这厮太不经打了。”

    还没等钟进卫说话,广场上的明军将士举起手中的燧发枪大声欢呼起来。对应的是,那些奴酋侍卫则把头低了下去,比起之前,埋得更低。

    钟进卫笑着向卢象升点点头,然后等广场上的欢呼声渐渐地低下来之后,便双手摆摆,示意静下来。

    顾百川在一边看到中兴侯这动作,便知道侯爷是想要说话了。于是,他连忙指挥几个大嗓门的护卫上前,面向四方站定,以便把中兴侯的话传给远处的将士们听。

    钟进卫扫视了一遍广场上兴奋着的将士们,然后大声道:“卢中丞刚才用事实告诉这些建虏,大明不但能用火器打败他们,就是用拳头也一样能打败他们。”

    明军将士们一听,就又想欢呼起来。但见到中兴侯又把手摆了摆,便按捺住了情绪,继续听中兴侯说话。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大明就是要用火器打败建虏,这有什么问题么?”

    广场上鸦雀无声,就算有人觉得好像不好,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出声说有问题。

    “你们知道人和野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么?就是人能创造工具,利用工具为人做各种事情。而野兽不行,这就是人与野兽的区别。”

    “我们人从远古时候的饮毛茹血,到了利用火种,烧熟了食物吃,再到今天,能烹饪出各种美味,穿着各种衣服,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的你们,会想要舍弃一切,回到饮毛茹血的那个年代么?”

    “我们人类,特别是我们华夏百姓,有着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发明了火药、火枪、火炮,用来代替以前的弓箭刀枪。你们说,我们会要舍弃这些火器不用,反而用弓箭刀枪,才显得有本事么?”

    广场上那些听得懂汉话的建虏,开始还为败在火器之下而不甘心;那些听得懂汉话的蒙古人中,也有不少有类似想法;甚至是有些明军将士,也觉得好像这么赢了建虏,有点理亏。

    但现在,他们听中兴侯的演讲,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讲解给他们听。忽然让他们都醒悟过来,拿着更好的武器不用,反而拿低级的东西去用,这不就是倒退了么!

    “这火器本身就证明了我们大明有本事,能创造得出来。从弓箭刀枪到火器,这是文明的进步。文明必然战胜野蛮,就如这火器必然取代弓箭刀枪。蛮夷死抱着弓箭刀枪不放,是因为他们没本事打造火器。你们说,你们还愿意放下手中文明进步的象征,而退一步和蛮夷一样去用弓箭刀枪打才觉得有本事么?”

    钟进卫的话中已经强烈暗示了,谁要是这么做了,那就跟蛮夷一个样了。

    大明将士们齐声吼了起来,回答了钟进卫的话:“不愿意!”

    钟进卫伸手从边上一位明军将士手中拿过一杆燧发枪,抚摸了下枪身,然后右手拿着燧发枪,振臂一举,大声喊道:“我用火器,我骄傲!”

    广场上明军将士的情绪被钟进卫直接点燃了,全部举起手中的燧发枪,大声吼了起来:“我用火器,我骄傲!”

    “我用火器,我骄傲!”

    “。。。。。。”

    他们每个人再没有了那些莫名其妙的不好意思,全部为自己能使用火器而感到自豪。这是文明人的象征,是区别蛮夷的标志!

    而那些建虏则都更为垂头丧气,不能否认,那个明国中兴侯说得有道理。被火器打败了就是打败了,这就是大明力量的一种体现。

    至于那些蒙古人,则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明军将士手中的燧发枪。至于他们心中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钟进卫看着广场上明军将士们脸上的自豪感,心中笑了。谁也不想去当蛮夷,谁也不想回到饮毛茹血的年代。时代进步了,就是进步了。不能随时代进步的人、部族,全部都会被淘汰。

    这时,钟进卫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声的悲呼:“老爷,老爷。。。”

    他心中一惊,赶紧转身看过去。发现车窗处的阿福,扶着袁可立的身子,在不断地呼唤着。

    而袁可立则脸上带着笑容,已经闭目长逝了!

    钟进卫的心情一下变得很不好,快走几步过去,到了车子边。

    阿福听到有人过来,转头一看,发现是中兴侯。两行老泪流下,向钟进卫道:“侯爷,老爷连道了三个好字,便去了!”

第七百七十六章 问罪左良玉

    袁可立的身后事,自有阿福在操心。钟进卫暂时并没有多少时间为袁可立的逝世而悲伤,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

    再说,袁可立也算是求仁得仁,没有遗憾地去,比起别人,多少都是一件好事。

    一直快到日落之时,沈阳城中打扫战场的事才算有个初步的结果。由曹文诏负责汇总,最后报到了中兴侯这里。

    钟进卫并没有把他的办公地点选在皇太极的皇宫,而是在城中的大宅子中。这些细节上的事情,他很注意。虽然崇祯皇帝应该不会说什么,但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