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倭国虽然是个岛国,四海环海又受到暖流的影响,所以冬天反而要比同纬度的朝鲜要高,但是正德七年的寒冬却也让倭国受到不少影响,国内的不少因战乱失去土地的百姓逃到深山之中,这些人在冬天本来就十分难过,现在这个比往年冷上数倍的冬天来临时,这些逃民大批大批的被冻死在深山中。

也正是受到这种酷寒的影响,足利义材和细川高国虽然都恨不得马上制对方于死地,但却因为天气实在太过寒冷,所以不得不龟缩在城中躲避寒冷的侵袭。不过就算是在躲避寒冷的时候,足利义材和细川高国也都没有闲着,其中足利义材通过足利一辉得到了周重的资助,正在加紧训练士兵,而细川高国则与之前被废掉将军之位的足利义澄暗中勾结起来,将足利义澄的一个儿子足利义晴立为将军,同时废除了足利义材的将军之位。

这已经是足利义材第二次被废掉将军之位了,虽然他在逃出京都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个消息传来时,足利义材还是悲愤填膺,更何况现在的他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傀儡将军,而是一个手中握有数万精兵的实权将军,所以这口气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

也正是足利义材的这种愤怒,最后终于让他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派出自己刚刚训练成军的五千军队,在一个明月高悬,但却干冷干冷的天气里,率先进攻细川氏控制的信贵山城。在足利义材看来,这次攻打细川氏一是为了泄愤,二来也是为了练兵,毕竟他手中的军队只靠训练是成不了精兵的,只有经过战争的洗礼,他手下的五千军队才能正面与细川氏相抗衡。

不得不说足利义材的运气极好,在正德七年这种严寒的天气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有人冒着酷寒出兵,信贵山城的守军自然也不例外,结果最后被足利义材的五千军队偷袭得手,信贵山城的一千守军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就被攻破了城门,结果一千人中有一半被杀,剩下一半向足利义材的大军投降,信贵山城也落入到足利义材的手中,这也是他第一次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

足利义材前半辈子几乎都是走的背运,而且像他这样接连两次被废除将军的倒霉蛋,就算是在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少见。不过也可能是前半辈子把他的霉运都走光了,所以在他出兵之后,幸运之神就一直十分眷顾他,在他十分幸运的打下信贵山城后,倭国忽然降下一场大雪,一连下了三天后,地上的积雪已经可以把房子埋起来了,不但道路被封,甚至不少人都被冻死在这场大雪中。

也正是这场大雪的到来,使得信贵山城被攻陷的消息暂时被封锁起来,当细川高国得知这个消息时,足利义材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信贵山城的局势,并且将这里做为自己的大本营发展,而且也正是这场大雪,使得京都对外的道路不能,细川高国就算是想派兵攻打信贵山城,也根本没办法出兵。

不过细川高国虽然暂时无法出兵,但心中对足利义材的怒火慢慢的转化为一种仇恨,暂时无法出兵没关系,京都城中还有足利义材留下的一些故旧,其中有不少人都在暗中与足利义材有来往,所以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细川高国泄愤的目标,结果导致京都城中几乎每天都在杀人,城中也是人人自危,最后还是大内义兴看不下去了,这才劝说细川高国停止了这种滥杀的行为。

时间一天天过去,倭国的天气本来就容易受到洋流的影响,过年后没多久,大明和朝鲜各地都还是一片冰封的时候,倭国的天气却是一天天的变得温暖起来,甚至冬天降下的冰雪也开始了融化,不过在晚上时,还是会被冻的硬邦邦的,不过这也是好事,因为路面被冻硬了之后,更方便别人赶路。

不过天气变暖之后,已经休养了一个冬天的足利义材和细川高国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了,最先动手的还是细川高国,其中被细川氏控制的饭盛城、腾龙寺城和多闻山城,这三座城池刚好呈一个品字形把信贵山城包围起来,而且距离也都不远,所以在天气转暖之后,这三座城中的守将都接到细川高国的命令,倾尽全城的兵力攻打信贵山城。

三城最后共派出四千人的军队,虽然比足利义材的五千大军要少一些,但却都是细川氏的精锐,另外这次细川高国也没打算一举把足利义材灭掉,而是派出这支军队试探一下对方的实力,若是足利义材的实力很强,那么这支军队就会马上退回来,然后他才会调集所有兵力与足利义材决一死战。

足利义材也知道这次是细川氏对自己的试探,而且他也知道,这次田山氏和波多野氏也不会帮他,因为他们也想亲眼看一下自己的实力,若是自己表现出来的实力太差,那么自己最后依然会被田山氏和波多野氏当做傀儡,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所以他这次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足利氏的实力。

远在平户城的足利一辉也知道这一仗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他们足利氏重新树立起将军权威的一战,只要能够独力打退细川氏的这次进攻,那么他们足利氏就可以重新得到各地大名的承认。

也正是知道这一战对家族的重要性,所以足利一辉最后也不远千里的赶到信贵山城助阵,他手下也有一帮悍勇的倭人,虽然习惯于水战,但是对于陆战也同样精通,这些人的勇武在战场上应该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正德八年二月二,在大明正是龙抬头的日子,农户们都在准备着春耕,老人们拿着簸箕,里面放着炉灰,从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然后围着水缸转上一圈,据说这是引钱龙,可以保证在这一年里财源滚滚,而且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做些好吃的,比如煎饼、麻花饺子之类的东西,各地的风俗不同,饮食自然也不一样。

不过热闹的大明百姓不知道的是,在这一天倭国却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足利义材尽起五千大军,在信贵山城外与细川氏的四千大军展开了拼杀,这是他们忍辱负重,好不容易才争取来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所以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

倭国经过多年的征战,国内的物资困乏到了极点,就算是一方的大名,手中能够动员的兵力也不多,比如像细川氏这样控制着倭国中央权力的大家族,最多能够动员的兵力也不过在两万人左右,这次为了对付足利氏,细川氏竟然一下子派出五分之一的兵力,本来细川高国还想调集更多的兵力,但是现在道路难行,调集军队很困难,另外其它的城池也需要军队防守,所以最后只能作罢。

双方已然是死敌,根本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所以在双方的军队赶到交战的小平原上后,彼此的将领立刻命令手下的军队出击,结果在这片冰雪还未完全融化的平原上,两支军队狠狠的撞在一起,激起一片片血色的浪花。

细川高国在事前认为自己已经足够高估了足利义材,在他看来,对方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五千军队,这些新兵就算是装备上足利一辉搞来的大明武器,恐怕也无法与真正的百战精兵相比,所以他觉得自己派出的四千军队已经足够将足利义材打回原形,只要没有了足利义材这面招牌,那么田山铙波多野氏也不会与自己死战,顶多打上几场后,大家都占不到便宜,又担心被别人占了便宜,最后只能罢兵言和。

但是细川高国却低估了足利义材的决心,也低估了足利义材为摆脱傀儡身份而做出的努力,他这些年忍辱负重的积蓄力量,手中早已经调教出像波多野秀乡这样的优秀将官,甚至在逃出京城时,哪怕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儿女被杀,也要把这些优秀的手下带出京都,最后这些人都成为他军中的骨干,也正是有了这些人做骨干,再加上严酷无比的训练,以及周重提供的武器装备,使得足利义材手中的军队并不像细川高国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

细川高国对足利义材的轻视,也传染给他手下的将领,比如这次带兵的正是细川高国的一个儿子,这个骄傲的年轻人和他父亲一样,都坚定的认为自己手中的四千精兵完全成可碾压足利义材的军队,结果在开战之时他才发现,足利义材的军队远比自己认为的要强悍,甚至在战争刚一开始,自己一方已经露出几分溃败之势。

第三百七十八章 战后的影响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当两支敌对的军队在战前花费大师的时间和精力,做出自己认为已经十分充沛的准备,然后在战场上爆发铁与血的冲突,将之前的准备在一瞬间爆发出来,就像是烟花一样,那种场面虽然壮丽,但也残酷的让人发指。

足利义材和足利一辉为了自己家族的崛起,两人为此做出无数的努力,足利义材忍辱负重,两次被废掉将军之位,依然痴心不改的为家族的复兴积累力量。足利一辉出走海外,赤手空拳开辟了另外一片天地,但为了得到大明的支持,毅然放弃了好不容易才积累下的商会,回到倭国重新开始,以此来换取了急需的各种物资。也正是有了足利义材和足利一辉这些年的努力,这才使得早应该被淘汰掉的足利家族重新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辉。

信贵山城之战,可以看做是足利家族的崛起之战,足利义材与足利一辉亲率五千精兵,与细川氏的四千精兵在城外展开决战,由于细川氏太过自大,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主动出击,结果在战争一开始就落入被动,足利家族的军队远比细川氏预料的要强大的多。

在战争刚开始时,足利义材就亲自指挥着五千军队与细川氏的大军混战在一起,由于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使得足利军在刚开始时就占了上风,竟然一步步的将细川氏的大军压缩到一片不大的区域,虽然这时细川氏的大军依然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但可能性实在太小了,若是换做一个明智的将领,肯定会第一时间选择撤退,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再打下去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亡,不如及时退却以求后效。

但十分可惜的是,这次带兵的是细川高国的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家伙急于想向父亲证明自己的才能,可是现在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军队落入下风,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所以哪怕看到战场上出现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他依然紧咬着牙死战不退。

遇到这样的将军,是细川氏的不幸,但却是足利氏的大幸,足利义材在兴奋之下,命令后方的所有军队全部压上,甚至还动用了从周重那里花了天价买回来的两门火炮,虽然他知道这两门火炮的威力其实并不大,但它们在战场上造成的威慑力量却是十分强大,至少当火炮的炮弹落到细川氏的军队中时,立刻引起对方军阵的一片骚乱,毕竟这可能是倭国的战争中第一次使用如此大威力的火器。

趁着细川氏大军被火炮轰乱了阵形,足利一辉亲自带领着手下一帮悍勇的倭人全身披甲,舞动着长刀从细川氏大军的侧面杀入,结果这支悍勇的倭人终于在这种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是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刀过处、血肉平没,这正是足利一辉那些屠杀者的最好写照,他们身上披的重甲也是从周重那里高价买来的,一共只有百套,一般的兵器砍在上面,顶多只能留下一道划痕,甚至连最锋利的倭刀,也只不过是将划痕划的深一些,至于那些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竹枪做兵器的细川军,面对这样的敌人根本只有被屠杀的份。

也正是足利一辉这些人的凶悍,终于使得细川氏的大军丧失了最后一点勇气,其中那些最底层的士卒最先崩溃,这些人开始放下手中的竹枪向足利氏投降,毕竟他们再也不想面对这群可怕的敌人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开始还是士兵在投降,很快就有一些细川氏的将官也扔下武器投降。倭人虽然凶悍,但千万不要把他们想像的宁死不屈,他们也会害怕,害怕时也会变得懦弱,特别是现在是战国初期,倭人自以为傲的武士道精神还没有形成,再加上多年的战乱,使得倭人早就习惯于向强者屈服,所以投降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直到这个时候,细川高国那个年轻的儿子才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是一败涂地,而且正因为自己的愚蠢,现在更是将自己陷入死地,毕竟他手中的四千军队,现在除了战死和投降的,剩下的已经不足千人,如此巨大的损失,就算是他逃回京都,最后恐怕也会被父亲细川高国亲手杀死。

也可能是人之将死,所以细川高国的这个儿子忽然爆发出过人的果决,当他亲自披甲上阵,带着手下残余的近千人杀出重围,然后头也不回的就逃到了饭盛城,不过就在这支残兵刚刚到达饭盛城的城门前时,细川高国的儿子剖腹自杀,以此来向家族赎罪,另外还有几名心腹的家臣随之自杀,这也标志着细川氏抑制足利氏重新崛起的计划完全失败。

信贵山城这一战,足利义材以五千人对阵细川氏的四千人,结果细川氏的四千大军战死近一千,另外还有两千余人投降,最后仅有数百人逃回饭盛城,虽然足利义材自身的伤亡也很大,毕竟细川氏的精兵也不是吃素的,但这场战争足利义材总算是打赢了。

信贵山城之战,标志着足利氏在经过几十年前的应仁之乱失去将军的大权后,再一次的重整旗鼓,使得足利氏再一次用实力进入到倭国的政治舞台。同时这一战胜利后,田山氏和波多野也终于认可了足利氏与他们的平等关系,这也让他们三方的联盟变得更加紧密,同时开始积极的准备征伐盘踞在京城附近的细川氏。

另外信贵山城之战的影响还不仅仅只有上面这些,随着足利氏大胜的消息传出去后,一直呆在京都的大内义兴也终于有了动作,那就是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京都,回到自己的老巢周防,甚至还撤出了自己在山城的驻军,如此举动实在耐人寻味。

说起来大内义兴与细川高国虽然是盟友,但其实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和睦,当初足利义材还在京都时,大内义兴与细川高国之间就因为争权而有些矛盾,只是他们对等足利义材的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所以这才形成一个并不牢固的盟友关系,也正是他们对足利义材压制的太过厉害,最后足利义材这才下定决心要摆脱他们的控制,于是这才暗中与田山氏和波多野氏联系,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不过大内义兴与细川高国不同,细川氏本来是足利将军幕府的三管领之一,领地就在京都及附近的各国,特别是他们在将足利幕府的大权夺取之后,细川氏完全接收了足利氏在京城及附近各国的权力,所以足利氏想要夺回幕府的大权,就必须打败细川氏,两个氏族之间绝对没有和解的可能。

但是大内义兴和大内氏却不同,他本来是周防国的国主,周防位于本州岛的最西端,距离京城有着相当远的距离。而且在大内义兴成为国主后,大内氏就一直向外扩张,最后占据了本州岛的长门、安芸、石见三国,另外还有九州岛上的丰前、筑前两国,可以说是倭国西方势力最大的一支力量。

大内义兴的实力很强,但距离京都却很远,所以他的影响力本来是远远无法与细川氏相比的,但是后来足利义材第一次被废掉将军之位,结果逃到了大内氏那里,被当时的周防国主大内政弘,也就是大内义兴的父亲热情招待,而且足利义材与大内义兴当时也相处的十分愉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内义兴与足利义材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甚至还有某些情谊在。

只是很可惜的是,后来大内义兴虽然帮助足利义材夺回了将军之位,而且他自己也得到了京都附近的山城国,但是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始与细川高国联合起来打压足利义材,这才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分裂,不过这只是利益上的分裂,至少足利义材不会像恨细川高国那样恨大内义兴。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内义兴在看到足利义材竟然一举打败了细川高国的军队,又看到田山氏和波多野氏这两个野心勃勃的家族也开始要对付细川氏,再加上他的势力都在远离京都的周防地区,山城国的面积狭小,又处于细川氏势力的包围之中,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可言,所以他果断的放弃了京都附近的利益,看样子是准备坐山观虎斗,甚至日后哪一方的势力强大,他就会加入强大的一方,一副标准的墙头草姿态。

对于大内义兴的打算,足利义材和细川高国也都可以猜到一些,不过对于大内氏这个墙头草,他们却没有丝毫办法,因为大内氏的实力并不比他们任何一方弱,甚至他们两方若是在最后两败俱伤的话,恐怕大内氏会直接一口把他们两家都给吞了,以他们对大内义兴的了解,对方绝对有这样的胃口。

不过大内义兴的离开,也让细川高国终于放开了手脚,不必再担心京都内被大内义兴捣乱,而足利义材也不必担心大内义兴会出兵与细川氏联合在一起,这更让他坚定了夺回幕府大权的信心,再加上天气的转暖,一场决定倭国未来走向的大战一触即发。

第三百七十九章 朝鲜五大势力

随着天气的转暖,不但倭国的局势在发生的剧烈的变化,已经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朝鲜局势也同样在变,无论是李隆的国王军,还是齐彦名他们这些叛军,暗地里都在为接下来的决定性战争做准备,毕竟他们都知道,未来的朝鲜谁说了算,全都要看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了。

不过也可能正是知道接下来的战争关系重大,所以朝鲜的春天虽然已经来了,气候也变得温暖湿润起来,但是无论是以齐彦名为首的四大叛军,还是李隆的国王军,他们竟然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按兵不动,看来他们也都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所以一个个都等着别人先出头。

对于朝鲜出现的这种诡异的平静局面,周重却是十分不满意,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在他的理想中,朝鲜内部最好是打成一团,这样在前期时他可以大买军火和粮食,以此来掠夺朝鲜的财富,后期时也可以安插自己的力量,然后从政治或经济上控制住整个朝鲜。

也正是打着这样的算盘,所以周重在看到朝鲜各方都没有主动挑起战争后,终于有些坐不住了,于是开始主动插手朝鲜的局势,不过他并没有打算派兵,而是打算将自己控制朝鲜的计划提前一步,现在就在朝鲜找一个合适的代理人,然后支持这个代理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想要扶持一个代理人,就必须对朝鲜的各方势力十分了解,这点对于周重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控制着大明对朝鲜的贸易,通过这些贸易与交流,很容易就能摸清朝鲜各个势力的底细。

在朝鲜的五大势力中,虽然李隆节节败退,现在只能守着京畿道地区,但是周重却知道的十分清楚,李隆这个朝鲜国王的实力依然雄踞各个势力之首,包括齐彦名在内的各路叛军,没有任何一路叛军可以与李隆单独抗衡,只不过因为之前李隆的胡作非为,使得朝鲜上下对他十分厌恶,各路叛军也铁了心要灭掉他,所以李隆的实力虽强,但很可能是第一个被消灭的势力,然后才是各路叛军争夺朝鲜的领导权。

对于周重来说,李隆应该是个不错的合作对象,一来他本来就是朝鲜国王,而且实力最强,若是选择他做自己的代理人,自己会少花费许多财力物力,而且像李隆这样被所有朝鲜人唾弃的人,想要保住自己现在的位子,就只能选择依附自己,这样也便于周重对朝鲜的控制。

不过周重在认真考虑过后,却是一脸可惜把李隆放弃了,因为他考虑到李隆的性格,这个人性格残暴,而且从小就生长于朝鲜王室,个性肯定十分高傲,根本不会受别的驱使,若是自己选这样的人做自己在朝鲜的代理,开始时对方可能还会表现的比较恭顺,但说不定哪天就会给自己来一个翻脸不认人,甚至会不管不顾的与自己发生冲突,因为李隆本来就不一个理性的人,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本来就是个疯子,所以周重认为与这样的人合作实在太危险,还是找一个性格正常的人好把握一些。

排除了李隆后,剩下的就只有以齐彦名为首的各路叛军,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齐彦名的忠清军,不过他却也第一个被周重排除在外,毕竟齐彦名本来就是大明通缉的反贼,他身为四海总督与这样的人暗中联系,若是被朝中的大臣知道,很可能会引发别人的猜想,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对于齐彦名他是绝对不会选择的。

除掉齐彦名外,朝鲜的各路叛军中,就只剩下平安军、江原军和庆尚军这三股仅次于齐彦名的叛军,在这三路叛军中,平安军发源于朝鲜西南部的平安南道,这里与大明紧临,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大明境内女真人的入侵,民风比较彪悍。

之前平安北道就受到女真人的屠杀,导致平安北道千里无人烟,大量的难民逃进平安北道,结果朝鲜对这些难民安置不力,再加上李隆长年在国内的胡作非为,最终使得这些难民在平安南道爆发了叛乱,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吞并后,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平安军,这些军队主要是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