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数据三国-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行事作风,似乎不太可能自己称帝,那就没理由反对刘备称帝。于是诸葛亮出班道:“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主公为帝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刘备闻言这才点头答应。众官见状大喜,纷纷拜服于地道:“主公既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刘备于是命简雍、孙乾筑坛于许昌之南,择良辰吉日登基。

    数日之后诸事齐备,百官整设銮驾,请刘备登坛致祭。荀谌朗读祭文道:“皇帝备,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昔日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天下复乱,主后遭戮。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备惧无德登帝位,询于庶民百官,众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所望,在备一人。备畏天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愿神佑汉家,万世无疆!”

    读罢祭文,诸葛亮率众官奉上早已准备好的玉玺。刘备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道:“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诸葛亮道:“关中王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又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现已祭告天神,何必再谦!”

    刘备这才受了印玺,文武百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国号依然为汉,以示正统。立甘夫人为皇后,封诸葛亮为丞相,关羽、张飞一为车骑将军,一为骠骑将军。大小官僚,一一升赏,而后大赦天下。

    孙权得了玉玺回到封地便也有称帝之意。众官早知其意,张昭便奏请道:“近闻吴郡东山,凤凰来仪。大江之中,黄龙屡现。如今天下无主,主公德配唐、虞,明比文、武,天命所归,可即皇帝之位。”

    百官应和道:“子布先生之言是也!”

    孙权比起刘备就痛快多了,当时便与百官商议称帝之事。根据张昭、周瑜等人的分析,刘协一死刘备回军之后必然称帝,南烨同样可能称帝,孙权若不趁着天下无主的好机会称帝,日后就没这么好的借口了。

    张昭也为孙权拟下了一篇告天祭文,当然祭文之中不再强调汉室正统,而是强调天下有德者居之,孙权经营江东国富民强,又得天赐玉玺,理应称帝。

    孙权与刘备一样,筑坛南郊祭拜天地,定都于建业。群臣请孙权登坛即皇帝位,国号为大吴,改元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孙策为广陵桓王。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又封周瑜为大都督,张昭、张纮、鲁肃为三公,其余百官皆有封赏。

    百官朝贺已毕,周瑜出班道:“陛下登基当昭告天下,此外曹丕有献玺之功,陛下当发诏书,册封其为魏王,以示修好之意。”

第五十八回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4)

    孙权麾下百官听周瑜说要与曹丕修好一时哗然。一是因为双方刚打了一场,二是因为东吴一直与刘备、南烨联合较多,就算与曹丕偶有合作也不紧密。假如孙权册封曹丕为魏王,那就意味着曹丕成了大吴国的王侯,日后不论曹丕是出兵打人还是挨打,东吴都难脱干系。

    对于周瑜的提议孙权同样不明所以,便问周瑜道:“曹丕自封魏王,何用朕再封之?若与曹丕交好,岂不与国师、刘玄德交恶?”

    周瑜道:“陛下不愿与南烨、刘备交恶,岂不知二人已将陛下当作心腹大患。”

    孙权闻言一惊道:“公瑾此话怎讲?”

    周瑜答道:“由兖州之事,可知南烨心向刘备,有扶持刘备制衡陛下之意。陛下欲得兖州,南烨便要陛下以一州之地换之,刘备却只用些许钱粮百姓便得一州之地,由此可见二人早有奸谋。如今曹丕势弱不足为惧,南烨、刘备二人结连,定是要对陛下不利。陛下若还与二人为盟,便是与虎谋皮。”

    孙权没能得到兖州原本只是有些郁闷,此时听周瑜一说才明白这事儿有猫腻。孙权心中又气又怕,问周瑜道:“当真如此朕当如何是好?”

    周瑜从容道:“陛下当结好曹丕,先图刘备。待刘备亡后,陛下再劝降曹丕。曹丕若降则可,若不降,陛下便以六州之地攻其二州。刘备、曹丕一平,天下州郡陛下得其半,便可与南烨一东一西分庭抗礼,一较高下。今日封曹丕为王,便是为日后劝降之用。”

    孙权见周瑜已经想的如此长远,当时大喜道:“便依公瑾之言!不知何时可动兵去图刘备?”

    周瑜道:“陛下初登大宝,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待与曹丕同盟之后,再缓缓定计图之。”

    孙权从其言,一面昭告天下,一面遣使往曹丕处,册封其为魏王。曹丕接到册封诏书之后简直哭笑不得,因为刘备、孙权几乎同时登基,就在两天之前,曹丕刚接到刘备的册封诏书。

    拿着两份诏书曹丕对司马懿道:“前日司马都督言莫要急于答复刘备,今日孙权果然也送来诏书。不知两家使臣当如何答复?”

    司马懿道:“主公可令人预备礼物分别往两家作贺,以示善意。”

    曹丕闻言怒道:“朕一人岂可为两家之臣?”

    司马懿知道曹丕退位很不甘心,也没纠正他自称为朕有僭越之嫌,献计道:“主公可明受刘备册封,暗受孙权册封,迷惑刘备,结好孙权,日后与孙权共图刘备。待刘备亡,主公再与孙权同伐南烨,先成鼎立之势,继而一统天下。”

    曹丕奇道:“刘备行事仁义为先,孙权行事唯利是图。我等何不与刘备结好以图孙权?”

    司马懿道:“南烨以兖州之地赠刘备,可见两家交好,主公便与之结盟也难得其信任。孙权此时势单力孤,正欲与主公真心相交,此其一也。其二,孙权兵多将广,根基深厚,刘备则兵少将寡。二人相争孙权必胜,故而助孙权而伐刘备也!”

    曹丕闻言点头称善,准备名马、玉带、金珠、宝贝,分别遣使往两家道贺。明受刘备册封,暗与孙权结盟,静待时机与刘备开战。

    南烨与曹丕一样,几乎同一时间收到了刘备、孙权称帝的消息。此时南烨已然回到了交州,而从兖州、许昌迁移的数百万百姓则没有跟着他一起回来,被分散安置在了距离兖州较近的司隶和荆州。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避免交州人口饱和,二是缩短迁移距离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三是可以将饱经战乱的司隶地区发展起来,令昔日的洛阳、长安再现繁华。

    有飞鸽传信的便利,交州百官在南烨回来之前就得知了刘协身死的消息。于是南烨一到交州,便有官员上表,请南烨登基为帝。这些人中以审配、陈登、华歆和一群武将为主。另有一派则不赞同南烨称帝,这部分人以田丰、沮授、管宁等人为主。不过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沉默,尤其是南烨身边的重臣,不论是贾诩、郭嘉、庞统、戏志才,还是赵云、黄忠、典韦、甘宁,全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好像全都等着南烨一言而决。

    南烨的态度也很奇怪,对于称帝之事不置可否,只是处理着出征时积压下来的政务,与历次出征回来之后没有任何不同。如此一来,不论是揣摩上意请南烨称帝的臣子,还是反对南烨称帝的臣子都安静下来,也学着那些重臣静等南烨吩咐。

    表面上南烨与往日相同,实际上南烨这些日子都快要忙疯了。白天他要处理政务,晚上则要召集戏志才、郭嘉等谋臣商议建国之事。

    刘备、孙权称帝十分容易,他们一个关中王,一个吴王,在领地内本来就与皇帝没什么区别,称帝之后不过改个年号,换个称呼,麾下文武各升一级也就是了。

    南烨建国可就不简单了,他一面要制定宪法控制皇权,另一面还要统一历法、度量衡等等。虽然变法等事南烨一直在做,可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有些事必须要在建国的一刻才能做,就比如设计国旗、国徽、国歌……

    当刘备、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到交州时,南烨的准备工作也接近尾声。这一夜郭嘉等重臣齐聚在南烨府上,商议着最后的细节。

    全部事项基本敲定之后,戏志才长出了口气道:“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想必明日刘备、孙权称帝的消息就会百官尽知,到时必有人再次上表请国师称帝。”

    南烨闻言笑道:“那我明日正可顺势而为,将建国之事公布于众。”

    贾诩犹豫了一下道:“刘备、孙权皆敢称帝,国师若称帝,百姓绝无非议。国师可再考量一番。”

    南烨摇头道:“今后的皇帝可不再是为所欲为大权独揽,不但要受制于法,还要为天下表率,处处受世人监督。我自由惯了,可受不了这份约束。”

    蔡琰在一旁闻言笑道:“夫君不受这约束,便让子嗣受这约束,还要改做他姓,实在不为人父。”

    南烨闻言不由苦笑,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争着做皇帝,偏偏自己家这几个小子没有一个愿意做皇帝,不是要做科学家,就是要做大将军,还有一个竟然要学甘宁做海盗的。最后南烨只能让甄宓的儿子南懿来做这个皇帝,不是他愿意当这个皇帝,而是他年纪小,还不会发表反对意见。

    次日一早,南烨升殿议事。果然华歆出班奏道:“前日闻山阳公遇刺身亡,我等劝国师早登帝位,以安天下,国师不肯。今日又有人来报,关中王刘备、吴王孙权皆已称帝。此二人德才不及国师尚可自立为帝,国师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尧、虞舜不过如此,岂可落于人后?群臣商议,汉祚已终,国师登基,上合天心,下合民意,还请国师准奏。”

    审配又出班道:“自国师治理交州,百姓安康,万国来朝,嘉禾蔚生,甘露下降,白象、白罴祥瑞之物,皆为国师所用。此是上天示瑞,国师代汉之象也。”

    沮授、田丰等人本不赞成南烨及早称帝,就是担心另外三家因此联合与南烨为敌。可此时刘备、孙权皆已称帝,便是沮授、田丰一干人等也不反对南烨为帝了。

    南烨听完百官奏请之后道:“刘玄德汉室苗裔,孙仲谋玉玺为凭,我何德何能可继汉统?”

    陈登出班道:“国师德布天下,救万民于战火。民心所向,如何不可为帝?”

    南烨笑道:“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若无人可以为帝,我尚可勉强为之,只是如今有一人比我更宜为帝,我欲立之,正要与诸公商议。”

    田丰初时虽不愿意南烨自立为帝,可更接受不了刘备、孙权为帝,于是出班道:“国师若欲将帝位让予刘备、孙权之手,我等皆不能从命!”

    文武百官闻言附和道:“臣等附议!”

    南烨还真是第一次领教百官抗命,不过他心中并无不喜,反而有些高兴,毕竟百官有此勇气反对自己,日后便有勇气制约皇权。他朝着郭嘉等重臣扫了一眼,见他们个个带笑,也不由一笑道:“我非是欲立刘玄德、孙仲谋。而是欲立先君刘协之子刘懿为帝,以继汉统。”

    殿上众人闻言皆是一惊,沮授疑惑道:“臣闻山阳公一家老幼皆在途中被贼人所害,如何还有子嗣在世?”

    郭嘉此时出班笑道:“诸公岂不知国师有未卜先知之术?国师早知山阳公一家有难,便暗命杨雄将军前往救之。怎奈杨将军晚到一步,山阳公已然遇害,唯有三子刘懿幸免。据杨将军所言,那些山贼训练有素,不像寻常贼人,倒像军中劲旅,疑是曹丕所遣。因此国师一直未将此事告之于众,只等回到交州才敢言此事。”

第五十八回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5)

    交州百官听闻刘协有一子未死,反被南烨所救,有的恍然大悟,感叹南烨国师未卜先知。有的则是将信将疑,不知这故事是真是假。还有人暗挑大指,认为南烨本有机会杀人灭口自立为帝,却要救回刘协子嗣拥立为帝,不愧为仁义之主。

    南烨也不管百官如何去想,直接对一众文武言道:“曹丕篡逆,逼迫先帝禅让而得天下,名不正而言不顺,因此时日无多便复王位。曹丕退位,本该将帝位复还于先帝,怎奈先帝无福身死,而先帝之子理应继承汉统。因此我欲立先帝子嗣刘懿为帝,诸公以为如何?”

    郭嘉、典韦一文一武带头出班道:“国师英明!臣等愿遵国师法旨!”

    百官见此二人一出,才明白南烨早有计划,几个随军重臣想必全都知晓,只是没有说破。这倒是与郭嘉所言相符,就是南烨为了保护刘懿安全,将此事隐瞒下来。既然南烨与一群重臣全都意见一致,百官也就不再多言,纷纷附议。

    南烨命人选择良辰吉日,筑坛于南郊,举行继位大典。与刘备、孙权相比,南烨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都强出许多,典礼盛况空前,数十万百姓前来观礼。南烨领着化名为刘懿的儿子南懿走上了圜丘祭坛,朗读祭文,拜祭天地。

    六岁的南懿身穿龙袍头戴龙冠,老老实实的立在南烨身旁跟着父亲一同拜祭天地、祖先。尽管他还不太明白当皇帝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改叫刘懿,但是他知道听父母的话才是乖孩子,十分配合南烨的行动。

    南烨对小儿子的表现十分满意,如此乖巧听话的孩子不由他不喜欢,此时南烨觉得南懿比他那几个有理想的哥哥强多了。其实南烨的几个儿子不愿当皇帝也和他这个当爹的教育方式有关,南烨自己就对皇权反感,潜移默化也影响了下一代。

    告祭礼成,南烨与南懿转身面对祭坛之下的官员百姓。只见坛下众人分为三层,最近一层是文武百官,往外一层是旗分五彩的交州军,最外层则是密密麻麻的百姓。虽然祭坛之下有数十万之众,可是众人鸦雀无声,都将敬畏的目光聚集在南烨和南懿身上。

    南懿还从没见过这么多人,难免有些怯场,小手紧紧的攥住父亲的手,表现出十足的依赖。南烨低头对儿子微微一笑表示鼓励,而后宣布道:“祭天已毕,新君登基。行礼,奏国歌!”

    百官闻言一齐躬身行礼,连拜三拜,众士卒齐行军礼,数十万百姓黑压压跪倒一片,山呼万岁。礼毕之后乐师奏乐,百官士卒齐声唱道:“大汉雄立宇宙间,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锦连,科学大道开新天,国运绵长亿万年……”

    简单的歌词通俗凝炼朗朗上口,曲调昂扬流畅。百官士卒只唱了一遍,便有百姓跟着哼唱第二遍。等国歌唱到第三遍时,祭坛下已然是数十万人的齐唱,一时间歌声震天。

    国歌唱罢,南烨又宣布道:“升国旗!”

    随着南烨一声令下,百姓就见士卒之中走出一个百人组成的仪仗队。仪仗队中的士卒全都一般高矮,精神抖擞,护送着一面旗帜。仪仗队围绕祭坛绕行一周之后,这才来到祭坛之前的旗杆之下,将旗帜缓缓升起。当旗帜随风飘扬,远处的百姓才看清国旗的样式。

    国旗由红、黄、蓝三色组成,黄色为底色,有炎黄子孙之意。国旗正中是红色的“汉”字,代表大汉朝。一条蓝色盘龙围绕着中央的红字盘旋飞舞,代表蓝天、蓝海、神龙皆护佑大汉。百姓见此旗帜,再次高呼万岁。

    升旗仪式结束后,南烨命人奉上玉玺交给南懿,而后宣布:“阅兵仪式开始!”

    一队队早已准备好的士卒排着整齐的方阵,从拱卫祭坛的大队人马中分离出来,依次走过祭坛开始阅兵。法师亲卫、陷阵营、藤甲军、交州骑兵、铁浮屠、拐子马、元戎弩兵,交州海军、无当飞军、霹雳车队……十几个方阵,不同装备、不同特色的士卒看的百姓眼花缭乱,在场所有人都直观的意识到了交州军的无比强大。

    每一个人都为这雄壮无比的军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就连年幼的南懿也不例外,小脸激动的有些发红。南烨见方阵开始走过祭坛,便小声提醒南懿道:“该你说话了,还记得说什么吧?”

    南懿朝南烨点了点头,而后卯足力气,用稚嫩的童声喊道:“大汉将士万岁!”

    正在行进中的士卒方阵听到这声音立刻齐刷刷的望向祭坛上的南烨父子,一边敬礼一边高声回应道:“皇帝陛下万岁!”

    南懿听到回应更加心潮澎湃,接着喊道:“将士们辛苦了!”

    士卒们也卯足力气吼道:“为百姓太平而战!”

    前来观礼的百姓听到如此激动人心的口号顿时欢呼起来,纷纷叫喊道:“大汉将士万岁!”“皇帝陛下万岁!”“光华国师万岁!”……

    司马白在祭坛之下仰望着祭坛上的南烨,听着耳边的欢呼声,心中也说不出什么滋味。从儿时起她就知道家人死于南烨之手,一心想着找南烨报仇。可是当她今天第一次见到仇人的时候,心里却出现了一丝迷茫,不由想起了临行前司马懿的话。

    “莫非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南烨所做的都是对的?”司马白不由在心中产生了疑问,可是紧接着她就又在心中否定道:“就算他对天下人有恩又如何?他与我有仇,我便该报仇。对错无关紧要。”想到这里司马白的目光又坚定起来。

    南烨可没注意祭坛之下还有一个美女刺客,就算注意到了南烨同样不会在意。这世上想要南烨命的人多了去了,每年来刺杀他的刺客没有千八百个也有百八十个,不过有典韦、周仓和法师亲卫,再多的刺客也是白来。

第五十八回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6)

    阅兵仪式之后,南懿宣布继承汉统,定国号为汉,改年号为公元401年,象征着本朝继承东西两汉四百载国祚。册封南烨为国师、丞相、逍遥公,取消王爵和州牧,成立议会,施行君主立宪,宣布“王在法下”。而后南懿又任命了六部大臣,各级将军,还特别任命刘璋之子刘循为宗正,管理一部分皇家事物。这些政策和任命当然都是出自南烨之手,他一直策划的改革之路今日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开国大典的最后,南烨宣布当天为国庆日,百姓可放假一天,至于大赦天下的环节则被免除了。以法治国的南烨可不希望国家一有大事,先把囚犯都放出来,那还不天下大乱啊。

    百姓可以放假了,南懿也可以休息了,南烨要做的事还有许多。头等大事就是前往科学院,审核新改版的《大汉时报》。这期报纸上不但刊登着刘懿继位建国的消息,还介绍了最新的历法、度量衡、法律法规等等。由于这版报纸太过重要,版面太多,南烨数日之前便命工匠开始制作雕版,只等今日开国大典的内容补上就能正式印刷。

    《大汉时报》创刊号的一百万份报纸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这可大大出乎南烨意料之外。虽说他治下百姓超过千万,基础教育也在交州普及多年,可是识字的百姓毕竟还是少数。南烨大量发行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天卖光赚钱,而是为了宣传国策,让百姓细细品味当书来看。没想到原计划几天销售的报纸,竟然会在当天卖完。

    事出反常即为妖,南烨知道在百姓中流传着“南烨出品,必属精品”的说法,他早年印刷的纸牌,制作的麻将,如今都有了很高的收藏价值,甚至专门有一些投机商人囤积居奇进行炒作,这也是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南烨最怕有人囤积报纸,令百姓无报可看,那可就达不到宣传的目的了。于是下令情报部连夜调查报纸的销售情况和流向。调查的结果令南烨又吃了一惊,因为根本没人囤积居奇大量购买,都是被百姓买走了。

    南烨一边看着调查报告,一边问负责情报的貂蝉道:“报纸的价格不便宜,又是在治下各州发行,莫非我治下所有州郡的百姓都如交州百姓一般买得起、看得懂报纸吗?”

    貂蝉闻言俏颜一笑解释道:“夫君不必惊奇,这份报纸太过重要,士农工商皆不可或缺,抢购一空也是平常之事。”

    南烨什么时候看到貂蝉都觉得赏心悦目,盯着貂蝉奇怪道:“报纸如何成了必备之物?”

    貂蝉道:“大小官员欲知国策,必是人手一份。工匠、商人需要度量、计算自然也要一份。寻常百姓就算不识字,也认识报纸附赠的万年历,自然纷纷购买。”

    南烨最早拥有的技能之一就是查看日历和词典,相当于随身自带万年历和古文翻译系统。他知道公历纪年要比农历纪年准确,因此推出了新历法,还特意占了报纸一个版面印上了全年日历。没想到百姓将报纸当黄历用了,这还真让南烨有些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百姓愿意购买报纸是好事,南烨便吩咐继续加印。

    有关报纸的流向问题,貂蝉其实还少说了一点,就是《大汉时报》虽然只是在南烨治下发行,可是买报的可不光是南烨治下百姓。孙、曹、刘三家治下的商人、细作也都对南烨发行的报纸情有独钟。当然南烨也不怕他们看,报纸上有些内容还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的。

    《大汉时报》的创刊号很快就放到了刘备、孙权的案头。当他们看到南烨拥立刘懿为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