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真跟李茂是什么关系,她怎么会是九姓的人,连她尚且难以幸免,自己为何就能独善其身?今日逃过一劫,明日呢?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李茂望着蔡文才的身影,心生一种沮丧,他悄悄吐出一口浊气,忽然恨的牙齿发痒。

第714章 打打杀杀

幽州之变打乱了河北的平衡,田布抓住时机,重返故土。李茂对此竟没有丝毫动作,反而在事成后奏请田布为魏博节度使,让其兼领两镇。

李全忠和韩公武据此窥出了李茂的无奈和虚弱,既然头号大敌身陷京西无暇东顾,那还等什么,刘家父子的末日到了,得往死里整啊。

二人遣使知会史宪诚,约定击灭刘家父子后,割洺州、邢州二地给史宪诚“歇马”。史宪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图谋陈、孙两家不成,反而把魏州弄丢了,心里真是追悔莫及,未免成为丧家之犬,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当即答应了李全忠和韩公武的条件。

三家东西夹击,猛攻猛打,刘家父子很快败下阵来,先失了泽州,又被困潞州。刘悟连战连败,城头督战,不慎被流矢洞穿面颊,军医无能,处理不当,致使伤口溃烂化脓。刘悟水米不能进,剧痛难忍,日夜号泣,未几,含恨自尽。

刘从谏见势不可支,率败军退至河东沁州,托庇于李茂。

李全忠本欲趁胜追击,深入河东,闻听洛阳方面史宪忠有异动,又见韩公武不肯得罪李茂,对北上攻取河东三缄其口,一时进退两难。

恰当此时,秦墨到了潞州,游说李全忠和韩公武见好就收,不要赶尽杀绝。李全忠提出一个条件,要李茂将刘从谏迁出河东,免得他挟恨报复,将来反攻昭义。

河东空虚,刘从谏野心勃勃,李茂自然不会将他安置在河东,秦墨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五日后便将刘从谏迁往淄青安置。

李全忠见先机已失,后方又不稳,这才放弃了北上直捣河东之计。

秦墨与李全忠、韩公武议定由李全忠占据河阳、潞州,韩公武占据泽州,史宪诚占据邢州、洺州和磁州,韩公武以泽州孤悬在黄河以北,转运粮草有诸多不便,提出用泽州换取李全忠新得的陈州。这个提议对双方都有利,陈州地近宣武而远离郑州,李全忠驻守陈州颇感吃力,而韩公武得许州则可以与本部连成一体。李全忠用陈州换取泽州后,则可将潞州与新得的河阳镇连城一片,又可以卸去陈州这个包袱。

二人一拍即合,请秦墨做中间人,监督两家同时撤军,谁也不许耍赖。

至于史宪诚,虽许他三州之地,但实际只有邢州在他的控制之下,洺州被田布所占,磁州刺史王芸与相州孙氏关系甚好,得孙氏暗助,以尊皇为旗号,行割据之实。

李全忠和韩公武心里都明白,李茂现在虽然深陷京西无法自拔,但草原上的乱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天狼王倒了,还有海狼王、山狼王冒出来,他很快就能抽身出来,以他占据的地盘和兵力,仍然是天下第一强藩,现在还不是跟他公然翻脸的时候,切断漕运,只能迫使他兵溃京西,丢掉关中。

关中沦落胡尘,对关东诸侯也未必就有利,何况即便李茂丢了关中,却还仍然占据着河东和幽州,兵马依旧强盛,没有了关中这个包袱,他反而可以集中兵马由河北南下。

田布趁势占据魏博,究竟是自作主张,还是得到了李茂的默许,甚至根本就是李茂跟他合演的一处双簧:既趁势占了魏博,又不必撕毁洛阳之盟,招致关东诸侯的反弹。

现在还没有定论。

万一田布是在跟李茂演双簧,在不得罪关东诸侯的前提下占据魏州,则日后李茂由魏博南下窥视中原,便是一路畅通,谁又可以阻挡?

李茂现在是一根细扁担挑着两筐重担,幽州、辽东是一筐,关中、京西是一筐,河东就是那根细扁担,他现在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维持这副担子的平衡,稍有闪失,就会闪了腰,摔了家伙。

保持漕运畅通,帮李茂续命,帮他扛住草原蛮族,帮他多占地盘,最好把陇西也拿回来,如此,外有吐蕃和草原各部牵制,内有数十州军要分兵驻守,担子压重了,他只顾忙着平衡左右,哪还有实力问鼎中原?

那时候,他要做皇帝便做,大伙一起用力分了李家天下,你做皇帝,我称王,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同为至尊,共享快乐,岂不美哉?

反之砸了他的担子,让他丢了京西、关中,看似弄了他个灰头土脸,实际却帮他抽身而退,中原诸侯谁有实力与幽州抗衡?

出于这点私心,李全忠和韩公武答应秦墨尽力维持漕运畅通,确保京西驻军粮饷,助李太师扫平胡尘,光复陇西,开疆拓土,重夺西域,建千秋功业,留万世美名。

天平军的何进滔和武宁军的王智兴也看到了这一点,二人一起向秦墨保证,确保漕运畅通,绝不让李太师在京西有后顾之忧。

秦墨此行功德圆满,至于其他,他就顾不上了,李茂说过关东广阔,大有可为。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只别把天捅漏了就阿弥陀佛啦。

李茂得知关东诸侯识大体重大义,感动非常,立即从河洛、关中等地抽调兵力,准备与草原新霸主阿热可汗过过手,若能将他打垮固然最好,倘若不能,也要让他知道阴山之南不是草原,南下有风险,扩张须谨慎。

经过慎重考虑,李茂调卢桢镇守潼关一线,封死关东诸侯西进关中之路,以丰州为基点组建杨奇兵团,以夏州为基点组建严秦兵团,以灵州为基点组建朱邪执宜兵团,以凤翔为基点组建李先奕兵团。又组建三大机动兵团,分别以石雄、钱多多、朱邪赤心为统帅。准备对入侵之敌以迎头痛击。

会昌元年十一月,兖海军节度使李丛病死,武宁军节度使王智兴和天平军节度使何进滔以为有机可乘,同时把目光瞄向了兖海镇。

兖海镇自李愬后历任节度使都由朝廷任命,对朝廷还算恭顺,但实力却是每况愈下,几任节度使更是一蟹不如一蟹。李丛昏懦无能,为节度使三年,将兖海搞的乌烟瘴气,病死前甚至激发了兵变,造反军卒要驱逐节度使,另择贤能。

李丛内心忧惧,昏头昏脑地向淄青薛戎和武宁军王智兴求救,两镇援军未至,人便一命呜呼。

何进滔对兖海四州觊觎已久,因东有薛戎,西有宣武,南有王智兴,受牵制不敢妄动,眼下魏博田布刚刚站稳脚跟,无力南顾。李全忠和韩公武正在交割陈、潞二州,大眼瞪小眼紧张的手心冒汗,也无暇顾及其他。薛戎迂腐倒不足为虑,唯有王智兴不好打发,不过兖海有四州,大家各取所需,一半,一半,也没必要弄的水火不容。

打定主意,何进滔知会徐州,自己将应李丛邀请出兵帮助兖州平叛,然后出兵兖州。王智兴一面遣使知会兖州守将提防何进滔,一面下手先占沂州,又下海州。两州入袋,何进滔还没啃下兖州,便回首再与何进滔争兖州,又出偏师与薛戎争夺密州。

薛戎争密州是假,虚晃一招,将主力尽数东调,趁何进滔主力出城与王智兴争夺兖州之际,命郝俊直取郓州。

郝俊本不欲奉命,他的卢龙军虽驻扎在淄青,却只唯李茂马首是瞻,薛戎根本调动不了他。不过眼下时机难得,与其费尽心力去打什么密州,不如直接拿了郓州。

郓州本是淄青十二州的首府,城大,人多,财厚,夺郓州一地胜过夺其他十州。郝俊驻军淄青后很少有仗打,建功的机会不多,眼看各军将领建功立业,升官进爵,他不免也动了心思。再说眼下是奉节度使薛戎之命,固然有错,也有薛戎扛着,李茂怪不到他的头上,主意已定遂大举进攻郓州。

淄青各军中,何进滔最忌惮的就是郝俊,闻讯大惊,急忙回救郓州。

第715章 打打杀杀 续

时郝俊围城未克,两军激战于郓州城下,损失惨重。薛戎这个节度使一直被郝俊架空,苦无计摆脱,今日用计调出郝俊,大喜过望,郝俊前脚出城,他便下令逮捕了李茂派来的建军,控制了青州城,然后召集各军进城,誓师向西勤王护驾。

薛戎一手栽培的平卢军不过三千人,但此刻的淄青,精兵早已被李茂抽尽,桑容等部早已奉命西调,只余郝俊的六千军马,郝俊出征后,内外空虚,才让薛戎有机可乘。

薛戎蓄谋已久,除了明处的三千平卢军,更有藏在暗处的七千乡军,这七千人训练有素,由他胞弟薛放亲手训练,一时改换衣衫,打起平卢军的旗号鼓噪向西。

一万平卢军没有去增援郝俊,也没有直接去汴州勤王护驾,而是抄袭了卢龙军郝俊部的驻地,斩杀军属,焚烧粮草,扣押军械,抄断了郝俊后路。

正在郓州城下血战的郝俊闻听后营被抄,粮械断绝,大惊失色,前有强敌,后无退路,再也支持不住,一时兵败如山倒,溃败途中,他的座马中箭,将他摔出马鞍,被继之而来的铁骑践踏如泥。

经此一役,何进滔也实力大损,无力独自面对王智兴,不得不接受薛戎的建议,与薛戎在郓州城下歃血为盟,相约保唐。

二人一面遣使去汴州朝拜,一面合兵进击王智兴。

当日薛戎要求平卢军全体鼓噪西进,薛放劝他留一部镇守淄、青等城,薛戎不肯,言淄青难受,今日主力尽出,倒让驻留棣州的刘从谏看到了机会。

刘从谏兵败归附李茂,李茂授其莱州团练使,将来再保其为刺史,刘从谏对这个安排并不满意,滞留棣州以窥动向,薛戎此举让他看到了希望,刘从谏趁虚而入,占据了淄、青两州。不过他兵力太少,青州得而复失,只占了淄州一地。

黄仁凡闻听淄青生变,遣一营军马出德州入淄青,夺回淄、青二州,欲杀刘从谏,刘从谏贿赂看守连夜逃出,率部往登州避祸。

淮南节度使崔毅见王智兴与何进滔、薛戎打的火热,听从谋士建议,兴兵取濠州。濠州地处淮河之南,本属淮南,徐泗建军后,将其划入武宁军,恰似武宁军插在淮南背上的一颗钉子,使得淮南腹心之地暴露在武宁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朝廷以淮南地大富裕,恐其自立,故作此安排,目的就是要让藩镇之间互相牵制。

淮南地大富裕是真,兵力虚弱也是真,崔毅又不擅用兵,万余士卒猛攻濠州一个月,濠州城依然岿然耸立。

王智兴窥出淮南虚弱,垂涎淮南富庶,便放下身段与薛戎、何进滔议和,三家缔结盟约,互称盟友,相约不侵犯。得到了薛戎和何进滔的保证后,王智兴打着救援濠州的旗号,挥兵南下,直取扬州。

史宪诚不甘只据邢州一地,趁田布撤军,发兵围困洺州,攻城不克,反被田布回兵围住,遣使向韩公武求援,韩公武正从潞州撤军,闻报,欲挥兵东进。韩绍宗劝其不要去惹魏州,免得陷入李全忠、田布两镇夹击之中。

韩公武不听,他心中另有打算:若助史宪诚在邢、洺二州站稳脚跟,他便有了牵制田布和李全忠的力量,届时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

韩绍宗劝不住父亲,请求以偏师回汴州,守住根本,韩公武给兵五千,令其回宣武本部,自己督主力往救洺州。

韩绍宗率五千兵马由河阳渡河南下,在郑州境内遭遇史宪忠重创,奔逃至郑州城下,李全忠大将胡川拒不开门接纳。韩绍宗只率两百卫兵回宣武。闻听韩绍宗大败,韩公武叔父韩充说动大将孙六成举行兵变,杀韩公武亲信大将孙华,占据汴州,宣布拥立皇帝。

韩绍宗闻听不敢回汴州,折转向南投宋州刺史韩忧。韩忧得韩充书信,欲擒拿韩绍宗献于李瀍,以谋求富贵。遂设宴于府中,摔杯为号,拿下韩绍宗。

韩绍宗饮至半酣,风吹帐幕,隐见有甲士出没,韩绍宗警觉,借口如厕,逾墙逃出刺史府,到城西驻军兵营,向大将莫文来哭诉。

莫文来问:“少主因何哭泣?”

韩绍宗道:“我韩家忠君为国,忠心不二,今有小人说动韩使君欲捆献我入朝,只恐到不了御前便身首异处,沉冤不能昭雪故此哭泣。”

莫文来道:“司徒用兵昭义,小人得逞于汴州,我本一煽马匠,家乡蝗灾,携妻母逃难至汴州,蒙先帅收留而有今日,大恩大德岂敢不报。今日便助少主去汴州辨明冤屈。”

遂点精锐三百,杀入刺史府,斩韩忧,逢韩绍宗为刺史。

一个月前,镇守洛阳的史宪忠大营里来了一个自称叫迟熔的渤海商人,交给他一封书信,史宪忠得信后,将城中兵马一分为二,长子史承信率一部镇守洛阳,他自己亲率一部移至城外,待韩绍宗率部渡河,猝然发动攻击,一举击溃了宣武军,然后顺流而下,围郑州,分兵打滑州,义成军主力此刻皆在昭义境内,两城坚守不出,史宪忠窥得虚实后,解围渡河,向取卫州,又破相州,与田布会师于洺州城下。

郑州、滑州被围,李全忠率部南下救援本部,欺洛阳空虚,出兵打洛阳,被史承信设伏兵击退。于是回师郑州,与韩绍宗联络,欲合兵取汴州。

田布与史宪诚、韩公武激战于洺州城下,正值难解难分,得史宪忠相助,遂大破二人于洺州城下,韩公武被擒,史宪诚逃回邢州。

原先盘踞卫州的陈家、相州的孙家因根本之地被史宪忠占据,不得已诚心归附田布,四魏博四大家族去其二,另外两家也惶恐不安,主动献地于魏州,魏博六州归于一统,又得洺州,势力大涨。

韩充联手孙六成在汴州发动兵变,韩充自称节度留后,欲效法韩公武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怕诸侯反对,表面上做出一副尊崇皇室的架势,希望能瞒过天下人的眼睛。薛戎见有机可乘,与何进滔联手出兵,率众向东,出曹州,兵临汴州城下。

李全忠也由郑州出兵南下,韩绍宗率宋州军北上,四镇齐聚汴州,韩充惶恐不安,遣使去魏州,请田布释放韩公武回汴州,他愿意主动让贤。

孙六成闻之,杀韩充迎韩绍宗为节度留后。韩绍宗联合莫文来杀孙六成,迎请韩公武回镇。田布遣长子田在宥、田词岭率军南下,拱卫皇室,放韩公武回镇。

淄青、魏博、义成、天平、宣武、洛阳、徐州七镇宣誓效忠皇帝,保皇还都。

李瀍封田布为魏王,加太傅、平章事,充任成德、魏博两镇节度使。封薛戎为成王,加司徒,拜相。封韩公武为武平郡王,太子太师,拜相。封李全忠为郑王,加太尉,平章事,充义成、昭义、河阳三镇节度使。何进滔仍为齐王,加太保,平章事,充天平军节度使。封王智兴为东海郡王,加太子太保,充武宁、兖海两镇节度使。

封韩绍宗为昭阳郡公,充昭义节度使;封薛放为鲁国公,充淄青节度使;封史宪忠为宁德郡王,左神策军大将军,御营兵马都统。

各镇上表请皇帝还都洛阳。李瀍允准。以史宪忠为诸道军行军节度使,出兵向西。史承信开城迎候,封荥阳郡公,东都留守,河南尹。

第716章 大青川

关东各镇混战之际,草原上的混乱也达到了顶峰,阿热兵锋犀利,扫荡草原回鹘残部,如风卷残云。回鹘残部分三路向西、向南溃败,牙帐十三部推乌介特勤为可汗,率部向阴山一线迁徙,阿热遣大将吉没靳率众追击。

吉没靳于阴山之北追上乌介可汗,双方激战终日,向晚时分,狂风骤起,回鹘大败,伏横千里,血沃草原。乌介可汗孤身奔至丰州以北,石雄率兵出击,接应乌介可汗至阴山南麓安置。

吉没靳见唐军有所防备,撤军。阿热早日得一传闻,说吉没靳旧日在长安时与唐军主帅李茂有故,一日饮宴,当众问起此事,吉没靳笑道:“我旧日不得志,滞留长安,他那时为大唐皇帝宠信,名满天下,我认识他,他却不认识我。”又道:“我若与他是故旧,何必因杀一****而被发配边疆为军奴?他那时执掌大唐禁军,端的是风光无俩,若要救我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阿热哈哈大笑,拍着吉没靳的肩膀说:“所幸你们不是故旧,否则我便痛失一兄弟。”又道:“虽然我信得过你,但有人不信你的清白,为了自证,你还是把帐下的唐人谋士统统除掉,用他们的人头和血洗刷掉你身上的污迹,我也就好为你说话了。”

吉没靳帐下收容了许多唐人谋士,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工匠,本效命于回鹘王,回鹘国破,吉没靳将他们收归帐下听用。

阿热一直疑心这些人中混有唐人的奸细,必欲除之而后快。

吉没靳道:“这些人势穷来投我,杀之不义,不如礼送他们归去,也不废宾主之义。”右帅王阿斯芒冷笑道:“你不肯动手,可见心里有鬼。”阿热却大笑道:“心里坦荡荡才敢说这话,吉没靳是真男儿!”连声夸赞,出公帑遣散之,而阴嘱左右卫,于半道截杀,斩首级七百三十六颗,送去阴山李茂帐前。

吉没靳得知,哀叹两声,也未追究。阿热得报这才放心。

这七百三十六颗首级中至少有三百人是右厢安插在吉没靳帐下的眼线,其中包括李茂的心腹亲信胡斯锦。

李茂将七百三十六颗人头排列开来,领众将拜祭,对天起誓要击灭阿热为众人报仇。

有探马报知阿热,阿斯芒劝阿热杀吉没靳。阿热笑道:“你懂什么谋略,他果然是李茂的人,李茂又岂肯大张旗鼓的拜祭,而置他于险境?他故作此态反证吉没靳是清白的。”

阿斯芒道:“虽然如此,也要提防。我部累日激战,兵力损失慎重,急需补充,而草原各部溃散,一时抓不齐人,请可汗调右军十六都督归我指挥。”阿热道:“这个应该。”遂下令从吉没靳麾下拨一万六千人归阿斯芒指挥,众人闻言莫不心服口服。

阿热以丰州收容乌介可汗为名率各部族军马十二万南下,李茂亲赴丰州,指挥灵武、丰州、振武、河东四镇军马,并石雄、钱多多、朱邪赤心三部合计十万人,出丰州向北,与阿热、吉没靳、阿斯芒对峙于阴山以东的大青川。

双方使者往来十余次,终无法达成妥协,各斩对方使者,相约于大青川决战。李茂以直属第五师、王府亲军为中军,杨奇、朱邪执宜为左右翼,石雄为前军,严秦为后军,督军七万,号称一百二十万,出战大青川。

阿热以左帅王吉没靳为前军主帅,自督中军,以回鹘降将阿莫阿莱雅为左翼,右帅王阿斯芒为右翼,以本族大将芒笃昊为后军主将。督军八万,号称八百万,出战大青川。

大青川在阴山以东,旷野平原,方圆数百里,极适合骑兵作战,它的西面是阴山余脉,稀树草原,东接大青山,向南翻越一连串的山岭后就是西受降城,渡河则入京西腹地,由此向东北,则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

为了这场终极大决战,唐军各部尽其可能地提升了骑兵装备,即便是后军辎重部队也装备了大量的马匹,以提高机动性,但与终年游牧在草原上、动辄迁徙数百上千里的草原部族相比,机动性还是差了一大截。

李茂拟定的策略是诱使对方打一场短促、激烈的正面阵地战,凭借装备和训练优势击垮对方的信心,再徐徐退入西受降城以北的崇山峻岭中,借助阴山、大青山一线的复杂地形,跟阿热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将其拖疲、拖垮。

不撒香饵鱼儿是不会上钩的,若避而不战,阿热未必敢南下,但阿热还是阿热,依旧是草原之王,草原之王来去如风,保持着强大的军力,永远是大唐北部的威胁,威胁不去,北部边疆永不得安宁。

大青川之战就是钓鱼的香饵,只是这条鱼的个头有些大,不是普通的鲫鱼、草鱼,而是一头彪悍的白鲨。

阿热的骑兵以轻骑为主,实际上即使是重装骑兵,在面对装备了重甲的唐军马步混成军面前也绝对讨不到任何好处。唐军的劣势是机动性不足,长处是训练和装备占优势。

那就一技之长克敌之短,跟他打一场运动战。

阿热从他父亲手里接过部落权杖时,黠戛斯还只是回鹘王城以西万里之遥外的一个实力弱小的游牧部落,依附于草原霸主回鹘,常年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与疾病奋战,为生存拼搏。此后二十年,黠戛斯在天纵英明的可汗阿热的带领下,崛起于世界边缘,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了称霸草原百余年的旧主回鹘,这固然有天时之利——回鹘的确是腐朽了,但也与阿热卓越的军事才干是分不开,拥有此等眼光和才干的人,目光是何等的犀利,岂能随意掉进对方设下的陷坑里?

李茂想跟他打正面阵地战,企图凭借唐军精良的装备和精密的军种配合克制他骑兵的机动优势,那是门也没有。

阿热不动声色,甚至在战前的军事议事会上还放话说要与李茂正面对决,但真的列兵大青川时,他却改变了主意,待石雄阵型已稳,他立即调整部署。

黠戛斯军队的阵法远不及唐军来的复杂精密,它粗陋、灵活、多变,具有极高的适应性,这根源于其兵民合一的民族特性,黠戛斯人是天生的优秀骑士,优秀猎手,优秀战士,战争是生活的一部分,贯穿于他们的一生,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使自己成为优秀的战士。

他们对战争和阵法的理解远非半道出家的唐军士卒能比,虽然唐军士卒中很多人也是职业军士,但混口饭吃的手艺又岂能跟安身保命的手段相提并论?

敌变,自己却不能变,石雄顿感大事不妙,但木已成舟,他只能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