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良对此早有准备,向张太后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梁千户已经通知那些遇害锦衣卫的家眷前来认尸,现在应该已经验毕,只要太后传旨让那些家眷上殿一问便知。”

原本神情轻蔑的越王闻言脸色顿时就是一变,他没想到方良竟然知道如此多的事情,一旦那些锦衣卫被害的事情暴露的话他与阿仇的关系可就要被公之于众。

现场众臣纷纷暗自对视了一眼,双目皆流露出震惊的神色,如果事情真的如方良所说的那样,那么越王勾结北元的事情将确凿无疑,这使得太和殿的氛围异常压抑。

“越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张太后暗叹了一声,不动声色地问向了越王,“哀家要不要把那些锦衣卫的家眷传来?”

不知为何,张太后此时隐隐约约地发现越王好像掉进了别人设好的一个局里,否则方良和陈天雷不会出现得如此及时,而且还带来了如此翔实的证据,她可不相信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有那么大的胆子敢私放陈天雷和方良这两个钦犯。

事到如今不仅张太后,像杨士奇、杨荣、杨浦、胡滢、张辅乃至郭琎和刘中敷等人都已经意识到事态有些不对劲,谁也想不到突然出现的陈天雷和方良逐渐把越王逼到了一个窘迫的境地,而且还揭露出一个惊天的阴谋。

“太后,此人是谋反罪臣,所说之话乃一派胡言,企图将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中,太后应将其拿下治罪,万不可听之任之。”

越王的脸色变了几变,然后向张太后一躬身,面无表情地高声说道,“我大明的当务之急是让新帝登基以安天下。”

“越王,哀家以为应该遵从大行皇帝的旨意,让太子择吉日登基,越王觉得如何?”张太后见越王丝毫没有感觉到情形变得不对劲,暗自摇了摇头后望着他沉声说道。

“太后,大明的江山社稷是太祖皇帝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皇权岂可旁落?”越王的眉头皱了皱,虽然心里对张太后的态度感到有些遗憾但他早有准备,知道张太后不会支持自己,于是索性开门见山,高声向张太后说道,“太后,臣觉得太子年幼,不宜继承大统!”

“禀太后,越王乃仁宗皇帝嫡子,大行皇帝亲弟,应顺天命登基,以保大明江山社稷!”听闻此言,礼部左侍郎王杰迟疑了一下,然后迎着头皮向张太后奏禀道,虽然他也怀疑越王与阿仇有染,可他是越王船上的人此时此刻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

况且,只要越王能顺利登基,那么以后自然不会有人胆敢非议越王与阿仇的事情,而方良找来的那些证据也会被消灭干净。

“太后,臣等认为越王应继承大统。”王杰的话音落后,居庸关总兵、武忠侯樊勇就开口附和,高声向张太后说道。

“太后,请越王继承大统!”随即,大殿上的一些文武官员齐声向张太后奏禀。

不过,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陈泰、吏部尚书郭琎和军阁次辅王骥并没有跟那些官员一起奏请,而是神色严肃地立在那里,三人已经感觉到大殿上的气氛有些不对劲,故而想要静观其变,待事态清晰后再做打算。

“太子乃国之储君,理应登基继位,诸位违逆大行皇帝的旨意,意欲何为?”张辅见王杰和樊勇等人开始想张太后逼宫,禁不住冷笑了一声说道,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就是傻子也知道越王与那个阿仇有染,要是越王登基的话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丢尽了大明的颜面。

“请太子登基!”杨士奇、杨荣、杨浦、胡滢、周征和张昊等一干文武大臣纷纷躬身向张太后请命,支持太子继承皇位,人数占了大殿上官员的五成。

此时,朝堂上的局势依然非常清晰,支持太子继承皇位的官员占了五成,拥护越王的官员站了三成,还有两成左右的官员摇摆不定不知道该作何选择,毕竟现在一旦站错队的话以后的仕途可就大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太子的官员以朝廷的高官显贵居多,他们已经位居高位自然不想改变现状,而越王那边官员则以中高级官员为主,想要趁机机会往上怕。

因此,太子在朝堂上获得的支持与越王相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支持越王级别最高的文武官员就是户部尚书刘中敷和居庸关总兵、武忠侯樊勇,根本就不能跟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相提并论。

不过越王有一个优势是太子所没有的,那就是樊勇的五万居庸关大军已经进入紫禁城,进而拥有武力威慑。

虽然张辅和周征、张昊等手握重兵的勋贵支持太子,可他们的兵力都在紫禁城以外,远水难救近火,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将无能为力。

“越王,人心所向,想必你已经知道该如何做了。”张太后见太子获得了朝中众臣的拥戴,不动声色地向越王说道,想要劝诫他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

“太后,臣决定顺应天命行事。”越王早就知道他不会获得那些朝中重臣的支持故而才想法设法地把居庸关守军调进紫禁城,因此面对张太后的问话他早有准备,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向张太后一躬身。

“顺应天命?”张太后闻言眉头不由得微微一蹙,越王的这个回答模棱两可,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是愿意拥立太子登基还是要跟太子争一争,胜者为王?

就在这时,殿外的广场上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沉闷而凌乱的脚步声和甲胄撞击的声响,好像是不少人向太和殿方向赶来,随之殿外的广场上就是一阵骚动,立在广场上的文武百官们嗡嗡嗡地低声议论着什么。

“殿外何事喧哗?”张太后的脸色顿时大变,她已经预感到了什么,瞅了一眼越王后高声问道。

“禀太后,在宫城城门处值守的居庸关京军不知为何忽然闯进了广场,正向太和殿而来。”殿门处的一名旗手卫武官连忙快步走到殿前,单膝跪地后高声向张太后禀告。

“什么?”听闻此言,大殿上的众臣顿时轰一下就炸开了锅,没有御命而擅自调兵进入宫内与谋反无疑,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武忠侯,你这是何意?”张辅身为军阁首辅自然不能放任居庸关的军队冲进太和殿,于是面色一沉,高声向樊勇喝问。

“太师,本侯以为太子年幼,为了不使皇权旁落故而不得不出此下策。”在众人的注视下,樊勇向张辅一躬身,面无表情地说道。

“你可知道这是谋反大罪!”张辅冷笑一声,对樊勇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屑一顾。

“为了大明江山,本侯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樊勇闻言面色一整,大义凌然地回答,表现出一副慷慨赴义的架势。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岂会不知道樊勇的话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相互间不由得对视了一眼,很显然樊勇要协助越王向张太后逼宫了,就犹如当年靖难后的永乐帝一样,朝臣们顺其者生,逆其者亡。

“越王,你这样做如何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将大明皇室的颜面置于何地?”张太后的双目满是黯然的神色,她知道越王夺位之心已决,她万万没有料到越王竟然想要夺了太子的皇位,心中可谓五味杂陈,痛心疾首。

“太后,臣这样做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相信列祖列宗会体谅朕的苦衷。”越王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随即双腿一屈跪在了地上,冲着张太后磕了一个头。

“唉!”张太后见状顿时痛苦地闭上了双目,靖难之役不过才过了短短的三十多年,大明又要发生一次叔侄争位的闹剧,她觉得自己无颜去见大明的列祖列宗。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越王孙皇后反而有一种解脱感,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幸好太子现在不在太和殿否则将没有丝毫翻身的机会,只要雷婷能率领骁武军护送太子离开皇城进入城外骁武军大营,那么太子就安全了,可以腾出手来能调集京畿的京军和骁武军向越王发动进攻。

只要太子平安无事,那么越王今日的筹谋就会化为泡影,进而付诸东流。

此时此刻孙皇后是愈加佩服宣德帝的高瞻远瞩,提前料到了越王会与太子争夺皇位,否则的话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然而,孙皇后所不知道的是,宣德帝之所以会知道越王有反意,正是经过了李云天的提醒,她要感谢的话其实应该感谢李云天。

李云天微微皱着眉头望着殿门处,只要居庸关的那些部队一踏入太和殿那么越王谋反的罪名就会被坐实,届时他就可以趁势展开反击。

第853章揭穿身世

不久后,在太和殿文武众臣惊讶的注视下,顶盔贯甲的居庸关守军气势汹汹地鱼贯而入,迅速控制了大殿上的局势。

见此情形,殿内的旗手卫等亲军护卫和骁武军军士迅速集中在了大殿正前方的高台下,将高台上的张太后、孙皇后和“太子”团团护住,手按在腰刀的刀柄上面无表情地与那些居庸关守军对峙。

殿内的众臣顿时慌乱了起来,即便是当年靖难时永乐帝也没有兵围太和殿,原因很简单,永乐帝当年进城的时候除了少数忠于建文帝的臣子外,城里的其他官员纷纷前去投靠,故而用不着在太和殿大动干戈。

“放肆,你们想要干什么?”张太后望着大殿里神色惊慌的众臣,用力一拍座椅的扶手,冲着那些冲进殿内的居庸关守军喝道。

“启禀太后,臣等进殿拥立越王登基,以免大明皇权旁落。”一名领队的居庸关守军将领闻言向张太后一躬身,恭声说道。

张太后可是越王的生母,因此那些居庸关守军岂敢对张太后不敬,再怎么说两人也是一家人。

“荒谬,新帝登基乃朝中大事,何时轮到尔等操心,还不给哀家退下!”张太后闻言冷笑了一声,指着那名居庸关守将高声呵斥。

“臣万死,望太后恕罪。”那名居庸关守将闻言连忙跪了下去,以头触地诚惶诚恐地说道,但是却没有下令让殿内的居庸关守军撤退。

“来人,请太后、皇后和太子下去歇息。”越王知道接下来张太后和孙皇后以及太子都不适合继续留在这里,因此沉声吩咐道,他可不想让她们等下穆都血淋淋的场面,历朝历代都有为皇权尽忠而死的大臣,这意味着他不得不大开杀戒铲除那些阻挠他登基的人。

“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请!”出人意料的是,前来请张太后、孙皇后和太子的不是居庸关守军,而是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鲁坤。

人群中,锦衣卫指挥使魏鑫一脸吃惊地望着鲁坤,他这个时候终于明白阿仇为何能混进殿内的锦衣卫值守队伍中,原来是鲁坤从中捣得鬼,看来鲁坤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投靠了越王。

“阿仇,难道你为了私仇一定要让大明颜面尽失吗?”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忽然在大殿内响起,只见方良冲着阿仇高声喝道。

这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纷纷抬头望了过去,听方良的口气他好像知道一些隐情。

“私仇?”阿仇没想到方良这个时候竟然还紧咬着自己不放,眉头微微皱了皱后说道,“方大人,本官不明白你的意思。”

“本官知道你的底细,是你自己说出来还是由本官来公布?”方良能在三十位庶吉士中脱颖而出肯定非等闲之辈,他冷笑着瞪着阿仇说道。

“方大人,你的话越来越令人费解了,又要编出什么理由来蛊惑人心?”阿仇的嘴角闪过一丝不屑的笑意,他可不认为方良知道他的身份,认为其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而已。

“你是威国公府的二公子,曾任后军都督府经历司经历的鲁天行!”方良看出了阿仇轻蔑的神色,冷冷地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

阿仇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住了,不无惊愕地望着方良,他万万没想到方良竟然知道他的身份,要知道八年前他离开京城的时候方良还未中举,根本就没来过京城。

“他是威国公的二公子?”

“威国公府的二公子可是风流倜傥,与此人大相径庭!”

“鲁天行咱们都见过,他怎么可能是鲁天行?”

……

方良的话顿时在太和殿里引发了一阵骚动,当年汉王叛乱时威国公鲁仲乾的声望仅次于张辅,故而很多人都对鲁天行不陌生,有些勋贵还是看着他长大的对他可谓非常熟悉,在他们看来阿仇与鲁天行完全就是两个人。

况且,平定汉王叛乱后,虽然没能找到鲁天行的尸体,但有传言说他已经死在了乱军中,岂能忽然之间成为了北元枢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

说起来威国公当年可是汉王手下的头号猛将,如果不是被镇国公周征阻挡在了真定府,那么汉王得到鲁仲乾的支援后必将击溃宣德帝所率领的官军,而汉王也不用冒险偷袭京城结果被李云天在黑牛镇阻击,进而精锐尽丧,元气大伤。

鲁仲乾在汉王投降宣德帝后并没有逃走,也没有向朝廷投降而是选择了自尽而亡,他的家眷也下落不明,不知所踪。

谁能想到,事隔八年朝中的文武大员们竟然能在太和殿上能见到被传言已死的鲁天行?

“方大人,你说什么,本官完全听不懂。”阿仇,或者说鲁天行更为确切,很快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强自镇定地说道。

“你会明白的。”方良已经从鲁天行先前的反应中意识到他说对了,眼前这个化名阿仇的人正是威国公府的二公子,心中顿时对李云天万分钦佩,随后冷笑着说道。

方良之所以知道鲁天行的底细自然是李云天告诉他的,而且先前的一切也都是按照李云天的吩咐做的,其目的就是揭露汉王与鲁天行之间的关系。

“来人,将这个一派胡言的家伙推出午门砍了!”越王此时已经被方良激怒了,同时也是感到一丝恐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原本只有他和鲁天行知道的秘密会被方良获悉,因此气急败坏地指着方良喝道。

几名距离方良最近的锦衣卫立刻抽出腰上的绣春刀气势汹汹地向方良扑了过去,与其同时,守在高台下方的骁武军迅速上前将方良和陈天雷护在了身后,也拔出绣春刀与那几名锦衣卫对峙,十几把闪着寒光的绣春刀对准了对方。

大殿上的局势顿时被这个小小的插曲引爆了,只听得哗啦啦一阵抽刀的声响,忠于太子的军士和忠于越王的军士纷纷拔刀相向,由于双方近距离对峙这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气氛刹那间就凝固住了,气氛压抑得令人感到窒息。

“护送太后、皇后和太子离开!”越王的眉头皱了皱,他不想惹出不必要的事端因此沉声吩咐道,想要让张太后和孙皇后一行人离开。

要是张太后和孙皇后等人执意不走的话,那么越王也只好当着她们的面来大开杀戒,清除那些不顺从自己的人。

“越王,大行皇帝留下了一道遗诏是给朝中一位大臣的,可否让本宫在此公布。”出乎众人的意料,越王的话音刚落孙皇后就高声开口说道,“等这道圣旨宣读后本宫自会和太子返回坤宁宫。”

“皇后!”张太后闻言怔了一下,难道孙皇后是想让太子放弃皇位?不由得有些焦急地望向了孙皇后。

大殿上的众臣纷纷暗自摇着头,很显然孙皇后是被逼无奈才做出了这个选择,毕竟现在太子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一旦要是爆发冲突的话太子将会有性命之忧,因此不如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坤宁宫,至少这样能保住太子的性命。

不过,大家对孙皇后口中的遗诏感到很好奇,都想知道宣德帝向朝中哪位大臣下达了最后一道圣旨。

“皇后请!”越王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现在他已经掌控了大局故而并不怕宣德帝的这道遗诏,不动声色地向皇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太师,你是百官之首,这道圣旨就有你来宣读。”孙皇后见越王同意双眸禁不住闪过一道亮光,故作平静地向张辅说道。

“臣谨遵懿旨。”张辅闻言向孙皇后一躬身,高声答应了下来,满朝文武中没人比他的官阶更高。

随着孙皇后的示意,坤宁宫总管太监走下高台将一道圣旨交给了张辅,张辅起身走到高台前,面向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打开了手里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经查,镇国公对大明忠贞不二,朕因误听谗言致使其含冤入狱,每当忆及此事无不痛心疾首。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朕希望太子日后能谨记于此……”

在殿内众臣的注视下,张辅宏声读出了圣旨上的内容,大家这时才清楚原来宣德帝的这道遗诏竟然是给李云天的,从所用言辞来看宣德帝似乎对先前偏信方良以致李云天因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入狱的事情感到后悔。

可现在后悔也晚了,李云天如今已经死在了京畿都督府的那场大火,否则以李云天的能力肯定可以看穿越王和阿仇的诡计,恐怕这也是阿仇和越王为何要先行除去李云天的原因。

所谓一饮一啄皆有定数,宣德帝已经为偏信方良的错误决定付出了代价,大明江山的正统将在靖难之变后再一次发生改变。

“……自朕登基以来,镇国公抚军安民,开疆守土,功勋卓著,蒙上天恩德……”张辅在念了一段套话后,忽然微微一怔顿在了那里,双目流露出匪夷所思的神色,一脸震惊地望着手里的遗诏,显得有些难以相信。

见此情形,大殿上那些凝视着张辅的文武百官纷纷面露狐疑的神色,不知道圣旨上说了什么竟然会令张辅如此失态。

望着神色惊愕的张辅,孙皇后的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连老成持稳的张辅都被李云天“死而复生”的消息吓住,那么就别提其他人了。

越王的脸上浮现出狐疑的神色,在他的印象里历事沧桑的张辅可谓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不由得对圣旨接下来所说的内容感到好奇。

鲁天行的眉头则微微皱了起来,他虽然不知道圣旨的内容但是却敏锐地发现苏皇后的神色十分放松,完全不像是身陷困境的模样,这使得他心没来由得往上一提,有一种不详的预感,难道孙皇后准备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蒙上天恩德得以逃过京畿都督府大火之劫,朕心中甚为感慨,故谕镇国公官复原职,并呈上天之意进封其为忠武王、太子太师,以辅佐太子治理江山社稷,开创我大明一代辉煌盛世。钦此!”

张辅很快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在众人的期盼下宏声读出了圣旨上的内容,然后缓缓地将圣旨合上。

太和殿上刹那间鸦雀无声,包括越王和鲁天行在内,所有人都被圣旨上最后的几句话给惊呆了,目瞪口呆地望着张辅,脸上满是匪夷所思的神色。

如果他们没有听错的话宣德帝的意思是李云天逃过了京畿都督府的那场大火,可这怎么可能?

第854章进封王爵

“臣李云天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满朝文武愕然呆立的时候,一个声音打破了大殿上的沉寂,使得众人回过神来不约而同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随后,在人们震惊的眼神中,只见一名身穿龙骧卫服饰的武官快步从高台一侧的侍卫里走出,来到张辅面前跪下后双手接过了圣旨。

“是镇国公!”此时此刻,李云天已经摘掉了脸上贴着的络腮胡子,虽然穿着龙骧卫的军服但还是被现场的大臣们一眼就认了出来,有人禁不住一声惊呼。

“镇国公没死!”

“快看,果然是镇国公。”

“这是怎么回事?死在京畿都督府大牢里的人是谁?”

……

由于李云天的出现,大殿上立刻骚动起来,文武百官们私下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时间有些难以相信眼前这离奇的一幕。

越王目瞪口呆地望着跪在那里的李云天,嘴角微微张着,脑海中一片空白,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到本应死在京畿都督府大火的李云天竟然匪夷所思地出现在了这里。

鲁天行则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虽然不清楚李云天是如何做到的,但他已经意识到李云天从京畿都督府的那场大火里逃得了一命,这意味着他和越王已经身处险境,很显然李云天不会坐视京城近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杨士奇和张昊等人则纷纷面露喜色,从李云天的现状来看并不像在京畿都督府大火里受过伤,而宣德帝驾崩前已经派人查明李云天受到了诬陷,虽然没来得及下诏给李云天平反但谁都清楚李云天已经从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脱身。

按理说,李云天脱险后应该立刻现身才对,可他却一直隐在暗处直到现在才忽然出现在了太和殿上,显而易见另有深意。

由于李云天的出现,大殿上的局势不知不觉间就发生了变化,原本占据优势的越王反而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那些居庸关守军的脸上纷纷流露出敬畏的神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里的刀枪。

自从击败北元的南侵后,宣德帝就让李云天协助京畿都督府整编京畿的部队,包括驻守京城的京军、山海关守军和居庸关守军,全部由骁武军负责整编,李云天不仅给到过讲武堂轮训的中高级武官授过课,而且还去了各地整编现场巡查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故而在京畿都督府的军队中有着崇高的威信。

因此,当那些居庸关的军士见到李云天后不由得敬畏有加,无形中就被李云天身上的气势所压制。

“诸位,这道圣旨是伪造的,自从太祖以来我大明的异姓王向来都是逝后追封,从未有人活着封为异姓王!”

眼见现场的局势不妙,礼部左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