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去,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拖延一天时间,就会多占压一天资金。商品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郑人由于时间观念淡漠,不了解时间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会用时间去实施竞争战术,他甚至抹煞了时间和经营的关系,把卖猪与时间早晚对立起来。就这样,找上门来的买卖被他一阵吹胡子瞪眼搅黄了。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意人是绝不会这样愚蠢的,他们把争取时间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故事中那位猪贩子似乎很懂得快购快销可以尽早生利的道理。他早一点买进,就可以赶早市,等于争取了一天时间,也等于资金周转加快了一天。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率就高。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快购快销具有推动资金增值的神奇力量。

上面提到要快速抓住有利的销售时机,这种销售时机,对生意人来说就是一种机遇。机遇是乔装的财神,它会迎面而来,也会擦肩而过。要觉察它,却不那么容易,必须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准确地抓住机会。

“他的运气比我好。”看到别人事业发达,人常常为自己的不景气而这样喟叹。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机遇不垂青于他,而在于他缺乏一种灵敏攫取的意识,贻误了时机,以致抱恨终生。

在商场上,时机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人对时机的利用则不尽相同。有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人见之不放,机遇独得;有人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有人伺机奋起,一鸣惊人。其关键还在于如何捕捉时机,能不能利用时机。

不过,时机的显露常常是朦胧而模糊的,惟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拓展事业的绝好机会。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时机不易判断和把握,也才给精于此道的人带来大发利市的机会。如果人人都看得出,拿得准,那也不叫什么时机了,至少坐失良机的人也少了。认准了,就千万不要放过。

商战如兵战。经营者在风云变幻的商海竞争中,一旦时机到来,就必须当机立断,该改就改,甚至要连续攻击;该收场就收场,哪怕是匆匆忙忙。当断不断,该及时收而不收,不该改时而改,不该收场时而收了场,同样会遭到损失。商战的残酷,客观上要求经营者对世态商情作清醒判断,当机立断,不允许拖拖拉拉而坐失良机,更要求经营者是一位观察家,第一素质就是眼力。这不仅表现在调查市场风云变幻的直觉上,而且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中。欲想商战获胜,就要善择良机,就要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还要善于在七分把握三分冒险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抢先制人。经营者若能在商战中达到这种要求,就能获胜。

不能坐等机会来临

创造机会需要主动性!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老板能够带领公司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而一个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的公司老板,必然会使公司陷入窘境甚至退出市场。

老板应该时时都要有创意,充满创新精神。因此,老板应该常常带给大家新观念、新刺激,否则团体难以有进步和发展。要是老板满足现状,这样就会退步。当然,创新不是浅薄的随意决定,而是老板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深刻的思考中得到的一些充满创意的想法。

以进攻性为主的经营战略,可以叫做攻势经营战略。攻势经营战略的特点就在“攻”字上。攻是势的核心,势是攻的基础。有势无攻,势将无从发挥;有攻无势,攻将难达目的。攻势合一,方能大展其威。开展多角度、广泛围、全方位的攻势经营,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私营公司应采取的一种重要经营战略。因为公司处在商品激烈竞争环境包围之中,不进则退,不攻则败,不兴则衰,只有主动进攻,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

正确运用攻势经营战略,说到底就在于正确处理攻与守的矛盾关系。攻势经营战略的内在矛盾构成因素就是攻与守。攻势总是与守势相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守势,攻势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公司要发展,离不开基础。基础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攻的势头大小、力量强弱,直接决定着攻的胜负结果。而基础的存在离不开“守势”。守不住就攻不成,守不好也会影响攻的胜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守势是攻势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守势也就无所谓攻势。同样,守势也离不开攻势。守势固然重要,但只守不攻,再坚固的基础也守不住。这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处在日新月异的状态中,今天的名牌,到明天就可能转化为旧牌子;今天的创新,到明天就可能转为守旧。如果公司不采取主动攻势,不断出击,不断创新,就必然要被滚滚涌动的商品大潮所淹没。从这个意义上讲,攻势是绝对的,守势是相对的,攻势是守势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攻势与守势不仅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而且也是相互渗透、互相转化的。在商品经营世界里,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公司的“守势”并不是被动的、静止的,而是主动的守势,是渗透着攻势的守势,是守中有攻,守中求攻,守攻相合,守攻同一。同样,公司的“攻势”也是攻中有守。公司的攻势虽然是绝对的,但是,它的绝对性来自守势的相对性,是与守势相结合而存在的。没有守势的相对性,也就不存在攻势的绝对性,单纯的攻势是没有的,因为公司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求攻必须求守,只有攻中有守,攻中求守,攻守同盟,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发挥攻势的巨大威力。公司从创业开始,以攻势为主。当创业已成,攻势就转化为守势。公司的扩大再生产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谋求攻势,谋求出击,这样,守势又转化为攻势。公司的守势与攻势的相互转化、不断更替,推动着公司一步步向前发展。创新是针对未来的需要,这种需要可能业已存在,但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却未能令人满意,例如过去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速度、舒适及安全等方面,不能适应将来这些方面的需要。另外,也有许多需要是过去所没有的,例如防治污染、节省能源消耗等等。可以说,将来众多公司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能对这些未来需要有所贡献。

创新并非指一种新学说、新知识或新发明,而是指一系列的实际行动对于其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市场)产生某种影响作用。过去曾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或发明,在世界上出现并存在了一段漫长的时间,但因缺乏资源及行动的支持,对于现实世界并未产生任何改变作用,它们都不算创新。

这种创新属于社会或心理程序,而非技术程序。一种新的事物或行为能否被人们接受,并非纯粹取决于技术因素甚至经济因素。由于人们接受新的事物,需要改变其观念、知识和行为模式,因此新事物每每遭受抗拒,这是属于社会及心理作用的范围,因此要获得成功的创新,往往要针对这方面因素着手。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迅速扩大,近年来的创新所需要的往往是各方面知识和技术的结合,必须使用昂贵的设备,尤其是创新的推广费用数额庞大。诸如此类的条件,几乎都不是单个的“创业家”、“发明家”所能具备和拥有的。于是这方面的创新活动,很自然地落在公司身上;这样的公司拥有各方面的人才、设备和资金,其创新能力远非个别“创业家”、“发明家”所能比拟。这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这里将只有两种管理人员——应时而动的和已经死亡的”。现在的厂家是在一个工厂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多的,而消费规模却基本固定的世界里,不拿出新的东西来,是难以长期吸引消费者的。

就公司的发展来说,常规管理就像在走路,创新管理则是在跳跃。拿人来说,走得快慢的区别,是在平面行进10米还是20米的区别。但老是走是不够的,因为你老是在平面。可是如果在走的时候再加一个动作——跳,那么你就从平面跃升了。从10米走到20米,就是我们在管理中所用的改良,从一层跃升到二层,就是我们在管理中所用的创新。跃升的基础在平面,跃升的动力在于不满于老是在平面。人不能老在平面,公司不能老不跃进。不然,就只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

日本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因为他们资源少,资源少却想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怎么办?只有从创新找出路。自1979年索尼公司发明随身听以来,到1992年公司已开发了227种不同的品种,大约每三周就有一个新产品面世。而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就在于他有一个创新能力绝佳的头脑,能够“无中生有”。

这些都说明了“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比竞争更快的革新”,现在的情形是要么革新、不断创造,要么就是死亡和破产。

及时抓住机会的出现——时间和空间

竞争市场,变化万千。“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竞争者的多少,竞争力的大小,竞争的范围,竞争的强度都在变化。作为一个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无疑要把握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靠巧用时间取胜,靠选择空间取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把握时间,选择时机,是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手段。在激烈的竞争中,时机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的交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时机,则能在竞争中取胜;而丧失时机,则往往失败。

广州航海仪器厂的凤凰牌洗衣机和广东机引农具厂的百乐牌洗衣机,试制开始的时间大致相同,从最初送到家用电器研究所鉴定的样机看,两家产品各有所长,外形美观程度也相仿。在1981年洗衣机热时,航海仪器厂及时拿出了产品,并且日趋完善,而广东机引农具厂则久久未能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于是,航海仪器厂时间超前一步,“凤凰”起飞了;广东机引农具厂时间落后一步,“百乐”夭折了。由于“凤凰”牌洗衣机在市场上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影响甚大,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而机引农具厂要挤进市场,非要胜“凤凰”一筹不可,但当时该厂拿不出质量上、价格上胜人一筹的产品,进入市场只慢了几个月,在竞争中就彻底失败。

把握时间,还要巧用时间。时间是公平的,它奉献给大家的数量相等,但不同的利用方法,却可带来大不相同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巧用时间。有一家小商店处于大商店林立的繁华街道,从竞争力而言是无法与大商店相比的。但他们巧用时间,将商店开门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关门时间错后3个小时,在大商店营业繁忙的中午关门休息,使得该店营业额不但不低,还稳中有升。他们虽然店小、人少,竞争力差,但靠巧用时间,获得了成功。

事实上,很多产品都有时间性,有旺季与淡季之分。公司要善于根据产品淡旺季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总之,如何把握时间、巧用时间是关系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

捕捉机会的办法——快

人总是在不断地和时间赛跑,和同伴赛跑,跑在前面的人,才会赢得竞争。在商业竞争中更是跑在前面的人才能赢得利润,以至于“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的话都被人说滥了。但是,知道说不等于明白做,说这样的话只需要上下嘴皮动一动,真正做到事事领先,却是要敏锐的判断力,坚强的毅力,以及果敢的行动力。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中的这样一幕:巴顿将军率领大军疾行向前,可是当他们来到一座小桥时,却发现有一辆驴车,拉了一车东西,横在桥中间不走了。它这一不走不打紧,整个大军都无法正常通过了。士兵们急了,推的推,拉的拉,可倔驴就是不挪窝。这时候,巴顿将军走过来了,了解情况后,只说了一句,“推它下去。”在巴顿的指挥下,士兵们向车主付足了钱,然后,把驴连车一起推下了桥。大军顺利通过了桥,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最后赢得了那场战役。

巴顿的这一举动应该可以给很多开公司的人以启示。在强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只有先抓住它的人,才能把握成功。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在水的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得快的水势能量大,因此在洪峰来临时,常常能见到咆哮的水,裹挟着平时看来不可能挪动的巨石飞速向前。竞争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是速度的较量。

弗兰西斯·培根有一段名言:“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以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他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的。在开端时善用机会,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确实,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制敌先机”,闯荡江湖讲究的是先抢码头,做生意就一定要有比别人更快的动作才行,因为商战不仅是力量的角逐,智慧的角逐,更是速度的角逐。有速度,才有优势。

10。竞争手段不老练,应该求稳却冒险

如果有人说,有些公司老板不老练,他可能气得两眼直冒火,其实在许多竞争失败的个案中,就是因为许多老板自以为老练而大意失荆州,败得一塌糊涂。可见,是否“老练”,是需要验证的,更需要磨炼。

的确,老练需要磨炼。如果太稚嫩,太单纯,总以为你这样想,别人也这么想;你这样做,别人也这么做,则恰好是你竞争不过别人的重要原因。再者,误以为有了好主意,就能挣大钱,所以本该求稳,却冒起险来。结果是丢盔卸甲、苟延残喘。

借势而发最重要

私营公司如何竞争?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这是个大问题。其实要想不败,就必须要摸清时势,即从市场行情出发,找到竞争的突破口;否则任何方式的竞争都是盲目的。

参与老市场的竞争

怎样在老市场中打开一条新的缺口呢?这是私营老板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一般来讲,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然就存在进一步重新扩大自己竞争实力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老市场,才能开拓好新市场,否则许多问题就会理不顺。

瑞典有家号称“填空档”的公司,其经营方针就是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专”。该公司专门经营市场上的空档商品,只做独家生意。例如,1984年,瑞典的童帽市场上,硬帽多,软帽少,这年气候又偏冷,可保护耳朵的软帽一时告紧,而这家公司奇迹般地将近50万顶软帽投放市场,结果一抢而空,公司大赚了一笔。公司的市场行情情报十分准确,市场预测很少失误,一旦发现空档,立即组织货源,及时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资者也纷至沓来时,该公司又转向其他空档了。所以,它从来没有与其他公司正面交锋过。

瑞典的这家公司当然是一个打游击、填空档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经营方针却能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花无百日红,任何市场都不可能长盛不衰,一个成功的老板,应当随时准备转向。当然,本来是一个驾轻就熟的市场,网点热,客户多,什么都顺当得很,突然要转向,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们多多少少会有恋战的心理。很多商家吃亏就吃在这一点。借着势顺,大量投入,大批进货,不思进退,一旦市场崩溃,库存堆积如山,原想趁势多赚一点,到头来,还得把过去赚的利润搭进去。可见,生意能做十分,做七八分即可,且不可做满。

什么时候考虑转向,应当从市场的症状来看问题。一般来讲,如果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平均利润明显下降,市场需求明显衰退,大家都感到,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这就意味着市场已经饱和,应当考虑转向了。如果此时又出现了新的更好的替代产品,那么,转向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是否转向,什么时候转向,对不同实力的商家,情况是很不一样的。如果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十分雄厚,在市场上本来就能左右局势。那么,比较正确的策略是,乘竞争对手徘徊犹豫之际,展开强有力的竞争攻势,促使竞争对手痛下转向的决心,迫其离开市场,乘机夺取他们原来的客户。这样,尚可在原来的市场上支持一段时间,以收取剩余“果实”。情况较好时,竞争对手离开后的市场,还会出现较大的反弹,以回报坚守“阵地”的商家。但既然市场衰败已成定局,那么,你仍然得考虑适时地撤退。

如果商家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都是中等水平,则可运用这样的策略:放弃已经明显萎缩了的品种,保持尚有一定市场的品种,缩短战线,集中精力经营少数几个品种,以形成拳头。这样,还可维持一段时间,同时,将部分资金转向新的市场,以形成过渡态势。如果市场继续恶化,则迅速撤出全部经营资源,完全离开老市场,进入新市场。

如果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较弱,在市场上本来就没有多大份额,也没有独特的优势,那么,此时应毫不犹豫地放弃老市场,而且是越快越好。尽早退去,尚可顺利地收回投资,将库存变成现金。稍有犹豫,就极有可能成为市场衰退的牺牲品。

在一个衰退的市场上,无论实力如何,都应当将回收资金当做头等重要的大事。在市场全盛时期,扩大投资和进货,是市场扩线和增加利润的有力手段,而在市场衰退时,如何紧缩进货,回收投资,则是从容退出的有力手段。任何一个市场在生命的末期,都必定会留下一大堆积压货物,不是张三积压,就是李四积压。要减轻最终的积压,就应当通过削价清仓等特殊手段,通过一次次地规模逐步减小的资金循环,而使资金逐步增加,存货逐步减少。

(2)参与新市场的竞争

新市场就是指一个相对冷门的行业。很多商家在老市场中竞争烦了,就想另谋新路,寻找冷门行当,一则可以得到新的市场机会,二是可以避开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要找一个既是冷门,又有远大前景的市场,并非易事。即使进入了某种新兴市场,也有新的问题。像今天的新兴技术产品市场,虽然比较容易出高档,市场竞争开始也不那么激烈,但经营风险大,投资大,营销经验不足等问题,也常常制约着商家。可见,世上的事是很难两全的。不过,既然我们打算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就应当适应新的市场特点,实施新的营销和竞争策略。

首要的问题,是正确评价新市场的前景和特点。很多市场之所以有空档、有空缺、有机会,并非人们忽略了,不加注意和关注,而是因为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了,或者容易使前景难以预料,或者前期的初始投资实在太多了,难以一步到位,等等,诸如此类。所以,最要紧的是不要看见“冷门”或机会就自作聪明,只看见了潜力和未来的收益,而没有看见其中的风险和“圈套”。决不要冒冒失失地切入。

其次,就是正确理性地审视自己,正确估量自己的竞争和经营实效,看你能否有能力高人一等,把握住机遇和市场,站稳脚跟。例如,现在的确涌现出许多新市场、新科技、新机遇。但这种新市场需要较多的初始资金,或是很高的技术含量。

此外,即使百业俱兴,一切就绪,还要等待“东风”——恰当的时机来进入市场。太早了,新产品被视为异类,成为少数高档侈奢“消费品”,被广大民众拒之门外就不好了,还提供给对手经验和技术学习机会。过迟,你又不占优势了。“物以稀为贵”是市场不变的准则。

切入新市场后,如何使新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就成为头等大事。商家必须配合厂家,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宣传新产品,这时的广告费用是惊人的。西方很多大公司在切入新市场时,总会用相当大的投入来完成所谓“教育消费者”的环节。因为,消费者对新产品并不了解,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信息灌输,才能普遍认识他的价值而最终接受。商家对宣传新产品的投入,或许远没有厂家那么多,但无论如何也会超过在一个传统市场上的投入。

在新的市场上,销售渠道和网点开始也是一个空白。如果你纯粹是一个经商新手,必须从零开始。如果你是从某一个行当转过来的,虽然原来也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但老客户能否接受新产品,也还是一个疑问。也就是说,不论你是经商新手,还是沙场老将,都必须花力气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

新市场不仅产品是新的,客户是新的,市场环境是新的,营销思路和技巧也很可能是全新的。如何在新市场上推销新产品,大家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必须打破过去的老框框,而用新思想和新观念,来策划新产品的营销。在这里,创造性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好在新的市场上,同行很少,竞争开始并不激烈,大家都是新手,都需要探索和研究。这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