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系江山-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醒的头脑!”

人常有一种错误的理念,认为一个人好,就什么都好,对待国家也是一样,一个国家发达,就应该什么都照抄过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无脑的表现。在后世亚洲的这个文明圈子里,施行西方体制的国家不少,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思考。

“其实地方分权治理,我们不是没有,商周时代,就有大量的诸侯国,汉初的时候,也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王,结果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当然现代的联邦制度和以往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不能忽视,那就是一旦搞了联省自治。就会造成当地人治理当地人。从汉武帝开始,创立的异地为官制度就会彻底失效,产生多少恶劣的后果,我想大家应该清清楚楚。”

张廷兰为什么对联省自治这么反感,就是因为这种提法。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中国古代能够延续那么久,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官僚体制。

其中异地为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官员不能到原籍做官。甚至要避开妻子所在的地区。这就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裙带关系,以及盘根错节的宗族纽带,而这些裙带关系,恰恰是滋生**的温床。

试想中国一旦搞了联省自治,每省的长官全都从本省之中选举,必然会造成地方宗族势力膨胀。这些宗族控制着大量的选票,然后以此为基础,推选维护自身利益的代言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势必整个省政就会落入几个大族的把持之中。

控制了政治权力,随后就会垄断经济资源,把有限的社会机会,都留给他们的后人。大族政治,世家政治,就会把社会割裂成两部分,大多数底层民众再也没有机会了,甚至说他们都会倒退成大家族的奴仆。

就拿后世的日本来说,那些政治人物都会把资源留给后人,结果选出了太子还不算,又选出了一堆不食人间烟火的太孙。中国的社会比日本大了几十倍,复杂程度也大大超乎想象,一旦这么搞了之后,天知道会产生什么可怕的后果。

张廷兰面色阴沉的说道:“中国的历史再三的证明,地方势力必须打压,一旦放任,就会成为吃人的猛虎,汉唐两朝亡国,都和大族势力失控有关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在中国提倡什么联省自治,要么是智商不足,要么就是居心叵测。”

听着张廷兰将其中缘由彻底说透,在座的众人之中,有几位后背已经冒了汗,他们也没有想到看起来挺时髦的联省自治,竟然会有这么严重的恶果,因此不少人都低下了头,反思自己的错误。

当然也有人已经看出了联省自治的一些问题,只不过没有张廷兰这么透彻而已,想在把问题说明白了,张廷兰的态度也就呼之欲出了。谁还敢提倡联省自治,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张廷兰已经是磨刀霍霍了。

一直在一旁静静听着的黎元洪突然笑道:“拙言果然敏锐,以往我只觉得洋人这么办,咱们也该这么办,可是直到现在才清楚,我们可不能轻易走错这步棋啊!”

“大总统,我提议在国会尽快制定一项反分裂国家法,对于提出诸如联省自治之类,有害主张的,按照法律予以严惩!”

张廷兰这个提议可就透着十足的杀气了,其实不管张廷兰提出多少主张,那都是他个人的看法。可是一旦变成了法律,就上升为国家意志,分量就完全不同了。

梁启超一听也连忙点头说道:“国会方面马上就会着手安排,这部法律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来。不过在此之前,我建议以国会的名义,发表谴责声明,让南方的这些人悬崖勒马。”

一场会议下来,大家透过张廷兰的表态,已经读出了太多的东西,这位年轻的军政强人,是不会搞联邦制,更不会轻易将权力下放,相反他还要建立一个空前强大的中央政府,集中掌握各种权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该如何管理这个国家,张廷兰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核心理念还是军事威权统治。这种制度也是在国家进行工业化阶段,最能够凝聚各方力量的合适选择。

为了保持对国家的控制能力,新民党也要进行发展,可以效仿意大利的国家法西斯党,以及小胡子的纳粹党,甚至包括俄国多数党,以政党的力量,将国家强力的统合到一起。甚至张廷兰计划着以党卫军的名义,给新民党一定的武装力量。

当然掌控了军政大权的张廷兰,并不准备完全靠着自己独断专行,国会依旧要保留,其实纳粹德国也是一样,国会也没有完全废除。另外内阁要保持一个独立性,可以更灵活的制定发展计划,落实各项举措。

南方出现了这个事件,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张廷兰已经准备好好利用起来,按照自己的设想,可是彻底改变这个国家。

联省自治的呼声越来越高,长江流域的各个督军相继表态,要求政府尊重民意。可是就这个热闹的关头,一盆冷水劈头盖脸的泼了下来。

梁启超代表国会发表了一份文采斐然的谴责书,指责鼓吹联省自治,就是在分裂国家,试图让中国重蹈汉末和唐末的覆辙,任何鼓动联省自治的声音,都是危险的,政府将采取坚决有效的行动,打击此类声音。

这份声明一出,南方顿时就炸锅了,有些人感到了强烈的怒火,选择了偃旗息鼓,当然还有一些人一看图谋被戳穿,就准备采取强硬措施,用武力手段,争取获得自治的权力。

当即就有一大批人找到了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请他出山,出任东南连省议会议长,作为一面旗帜,号召南方的名流和张廷兰作对。

另外江苏督军齐燮元,江西督军蔡成勋,湖南省长赵恒惕等人也相继聚会到了南京,面对着南省的各界贤达,齐燮元等人也都是踌躇满志。

“诸位,我们追求联省自治,自己管理自己,是时代的潮流,先进国家的经验,北方之所以反对,无非是垂涎南省的财富,想要据为己有,我们理应团结起来,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抗争。”

齐燮元的讲话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欢呼,他们在南京,把新的连省议会的牌子也挂了出来。

就在他们把牌子挂上的第一时间,张廷兰就得到了报告,接到电报之后,张廷兰只对下面人说了一句话:“南北大战不可避免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各方动作

“宜生啊,你怎么看梁启超的谴责书啊?”阎锡山坐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忍不住问道。

傅作义毫不迟疑的说道:“大帅,梁启超的态度,就是张廷兰的态度,我看他们对联省自治的主张,绝对不会姑息纵容。”

阎锡山点点头,笑道:“不光是不会姑息纵容,甚至是要赶尽杀绝啊!”

阎锡山长叹了一口气:“我刚刚得到山西省的几位议员通报,据说国会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联省自治一类的主张,会当成叛国处理。”

一听阎锡山的话,傅作义也顿时惊呆了,叛国两个字放在哪国,都不是一件小事,到了这个地步,就等于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要么南方屈服,要么南北就大战一场。

南北冲突一起,就是各个派系站队的时候,究竟该何去何从,阎锡山也不能不反复的权衡,而且阎老西也感到这次事情和以往的战争全然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是张廷兰抛出了法律这个武器,这里面的学问实在是太大了,法律就是国家的意志,和政治人物的主张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宜生,你看晋军该怎么选择?”

傅作义想了想,然后说道:“大帅,按照实力来讲,奉军战力绝对不是南方那些土鸡瓦狗可比的,大军一走一过,南方恐怕就要崩溃,因此我主张支持奉军,一同讨伐南方!”

阎锡山微微苦笑:“宜生,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啊,张廷兰向联省自治宣战,你说咱们山西算什么?”

傅作义一听这话,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从民国开始,山西就在各个大派系之间。自成一系,经过阎锡山的苦心经营,山西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如果说湖南等地是把联省自治喊出口,那么阎锡山所作所为,就是把这个主张落到了实处。

一个是光说不做,一个是只做不说,这两者的区别太有趣了,如果张廷兰连喊联省自治的都要收拾,那么阎锡山这个山西王,又该如何自处呢!

想到这里。傅作义哪能不害怕啊,只能说道:“卑职方才愚鲁,大帅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奉军要是干掉了南方。必定会收拾山西,正所谓唇亡齿寒。我们应该暗中支持南方。和奉军一拼到底。”

阎锡山又摇了摇头:“宜生,明知道南方不是对手,我们还去跟着送死,岂不是嫌命长了。实话说吧,听到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我就知道了。张廷兰所图甚大,他这是要削藩啊。就看看东三省,还有西北吧。张廷兰治下军政分离,条分缕清。是断然不会允许草头王存在的!”

傅作义也点了点头:“大帅所见高明,但是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么?”

阎锡山呆坐了半晌,然后才说道:“宜生,反抗是死,坐以待毙也是死,为今之计,只有一条生路。”

“该怎么办?”

“我马上发表通电,自请进京!”阎锡山坚定的说道。

傅作义万万没有想到,阎锡山竟然会做出这个决定,急忙说道:“大帅,这么一去,可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龙离了大海,虎离了深山,可是要被欺负的。”

阎锡山痛苦的摇了摇头:“张廷兰心怀天下,他还不至于容不下我。”

正在这时候,阎锡山的副官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脑门上面已经浸出了一层汗珠。

“报告大帅,大事不好了,在忻口一线,出现了奉军的蒙古军团,看样子想要借道山西南下!”

阎锡山和傅作义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惊恐之色,这是假途灭虢啊!

“不能再耽搁了,马上通电,我即刻进京!”

……

南北的局势一天三遍,自从梁启超发表了谴责声明之后,不到十天时间,反分裂国家法在国会强行通过。表决当天,张廷兰甚至出动了军警,荷枪实弹,国会内外都被戒严了。

这条法律毫不例外的通过了,不过也有一批议员感到了强烈不满,一共一百一十三位南方的议员出逃天津,在公共租界发表通电,要求尊重南省的诉求,同意联省自治的要求,随后返回原籍。

就在他们南下的时候,唐绍仪代表内阁,发布了全国通缉令,对这些议员进行通缉,这也是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次起作用。

政府能通过法律,抢占道德制高点,南方的这些家伙也不傻,江苏督军齐燮元,江西督军蔡成勋,湖北督军萧耀南联名发表通电,决定实行南省互保,共同维护民众权力。

身在北京的张廷兰,接到了他们的通电之后,顿时气得大笑起来:“这帮家伙也不照照镜子,还想学当年李鸿章的旧事,他们有这个分量么?”

杨宇霆也笑道:“的确,他们是太不自量力了,不过说到底他们还是小,最关键的还要看一个人的态度。”

“吴佩孚!”张廷兰和杨宇霆不约而同的说道。

“按理说这次跳出来的都是直系宿将,吴佩孚这个直系的实际领袖,应该站出来,支持他们,可是吴佩孚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这其中实在值得玩味。”

“引而不发,或许更有威力,不管吴佩孚打什么主意,我们都要提防着这头猛虎。”

正在说话之间,袁金铠快步走了进来,手里头还拿着一份电报,笑呵呵的说道:“副总统,好消息来了,有人主动投诚了!”

“谁这么识相啊?”

张廷兰笑着接过了电报,一看下头的署名,顿时脸上就精彩起来:“真是没想到,这个阎老西竟然能干出这种事情,实在是有些意外啊!”

杨宇霆也接过了电报,看了两眼之后,也笑道:“这个家伙的确奸猾,倒是知道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张廷兰早就有削藩的心思,不只南方的这些山大王,西北西南其实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只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张廷兰没有急着动手而已,没想到阎锡山竟然看出了这步棋,提前投靠过来。

“千金买马骨,这个阎老西我还不能不善待啊!”张廷兰也笑道:“既然如此,就任命他出任西线军团总指挥,率军囤积晋南,防备河南的吴佩孚。”

杨宇霆也急忙点头,立刻下去办理了。

阎锡山如此乖觉,让张廷兰也有些意外,看来这课民国的常青树,的确有过人的地方,如果他是真心投靠,说不定以后还有大用。要知道在阎锡山的治下,山西可是民国的模范省,识字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可以说阎老西在民生经济方面,还有两把刷子,算是军阀当中,非常难得的可用之才。

现在阎锡山站在了自己一边,等于是把吴佩孚北上的大门关闭了一半,只要再看住卢汉铁路,吴佩孚的威胁就消失了,那样奉军就能集中力量,沿着津浦路南下,快速抢占南京,一举终结南方的闹剧。

就在张廷兰调兵遣将的时候,南方也没有闲着,齐燮元等人推出了南省互保之后,自觉号召力不够,又向曹锟发去了密电,邀请曹锟南下。

这位曹大帅刚刚丢了官帽,正在憋屈的时候,突然接到了这份电报,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曹锟也立即响应,秘密南下。

不过他没有直接去南京,而是先到了洛阳,见到了吴佩孚。一见面曹锟就拉住了吴佩孚的手,老泪纵横。

“子玉啊,张廷兰那个小土匪,就欺负到我的头上了,咱们直军可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你也该表个态吧。”

吴佩孚长叹了一口气,脸上全都是萧索之色。

“大帅,你知道我这段时间都在干什么么?”

曹锟不知道吴佩孚什么意思,茫然的摇了摇头。吴佩孚苦笑道:“几年前我就认为要效仿奉军的改革措施,实现耕者有其田,再集中力量,整军经武,或许直军还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没错,我听说子玉大力推动改革,而且成效显著,值得庆贺啊!”

吴佩孚痛苦的摇了摇头:“大帅,从目前来看,我的改革基本上陷入了死胡同,已经做不下去了!”

吴佩孚说的并非假话,他最初清丈田亩,要重新分配土地,结果引起地方势力的强力反弹,不少地主都扯起了队伍,和吴佩孚对着干。不过吴佩孚也很有魄力,动用军队,将这些人全都镇压下去。

可是这些地主并没有老实,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们索性带着家产,纷纷出逃。他们这么一走,地方上反倒失去了秩序,而且由于他们经营的商铺也都关门,造成了河南等地物资奇缺,原本的商路也都断了,吴佩孚的庞大驻军都受到了影响,粮食和物资迟迟运不上来。

一些老百姓虽然得到了土地,但是他们连种子和农具都没有,农业生产也陷入了僵局,民众并不理解吴佩孚的改革,结果怨声载道,土匪暴乱不断,吴佩孚的大军疲于奔命,根本抽调不出来。

听到了吴佩孚的介绍,曹锟也是目瞪口呆:“子玉,照你这么说,河南的十几万大军,都成了摆设了,无法调动了?”

“嗯。”

“子玉啊,你这不是好心办坏事么!”曹锟本来还指望着吴佩孚能帮着扭转乾坤,结果吴佩孚弄了一身麻烦,简直让他有点傻眼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副官前来送信,说有一个洋人前来拜访,指名道姓要见吴佩孚。

第七百二十二章下徐州

“吴先生,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英帝国南京领事馆参赞,布朗,很高兴能够见到你。”

吴佩孚也急忙握手:“布朗先生幸会幸会,从你的声音,可是一点听不出是一个英国人啊!”

布朗也笑道:“我已经在中国住了十多年,伦敦还是什么样子,差不多已经忘了,但是南京我却清清楚楚,我已经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吴佩孚把布朗请到了办公室之后,又把曹锟引荐给了布朗,双方握手之后,布朗笑道:“在中国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吴先生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领袖,你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同时善于处理各种关系,手中实力雄厚,或许您应该在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英国愿意鼎力相助。”

“布朗先生谬赞了,吴某如今内外交困,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哪还敢有什么奢望啊。”

布朗笑着摇了摇头:“吴先生,你的麻烦都是小事情,大英帝国愿意提供帮助,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曹锟在旁边听到了这话,也是心中窃喜,他正愁没法抗衡奉军呢,要是有英国人在背后帮忙,把握就大了不少,因此曹锟笑道:“子玉啊,英国方面是诚诚恳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吴佩孚也点点头,然后说道:“布朗先生,不知道你需要我做什么呢?”

“很简单,我希望吴先生能够支持东南互保。只要你同意,大英帝国可以立刻提供给你五十万英镑军费,以及大批的军火物资。”

五十万英镑在一战之前,差不多相当于五百万大洋,虽然经历一战。英镑已经缩水了,但是这笔钱也不算小数目。

可是吴佩孚脸上并没有露出喜色:“支持东南互保,就会招来奉军的讨伐,这五十万虽然不少,但是真正到了战场上,恐怕值不了几个炮弹。河南地处中原,无险可守,恐怕挡不住奉军的铁流滚滚啊。”

“吴先生,或许您不应该留在河南。”

“布朗先生的意思是?”

布朗微微一笑:“中国太大了,南北的差距又非常大。如果强行统一在一起,只会战乱不断。如果吴先生和曹先生愿意到南京,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这是最好的选择。”

曹锟一听布朗的话。也是异常的高兴,这和他的想法正不谋而合。因此笑道:“子玉。奉军陆军厉害,但是有长江天险,他们根本过不去,只要把南方经营好了,我们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所在了。”

布朗也笑道:“的确,必要的时候。大英帝国的远东舰队,会提供帮助,封锁长江,另外只要吴先生答应了。我们可以将南方各省的关税交给你。”

吴佩孚默默的坐在了位置上,一语不发,曹锟有些等不及了,急忙劝道:“子玉,虽说是半壁江山,但是好歹也是江山啊,你可不要太固执了!”

吴佩孚猛地坚定的摇了摇头:“不成功则成仁,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做分裂天下的罪人,这个骂名,吴某担不起啊!”

曹锟还想要劝解,吴佩孚已经不想再听了:“曹帅,你还是先去南京吧,我会择机而动的。”

吴佩孚虽然是曹锟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儿大不由爷,曹锟也是憋了一肚子气,只能离开了洛阳,一路南下到了南京。

到了南京之后,曹锟受到了空前的欢迎,状元实业家张謇作为德高望重的前辈,亲自带着江浙一带的名流,迎接曹锟的到来,齐燮元等军政大员也全都前来,最令曹锟惊讶的是英国,日本,法国三方都派出了总领事前来,而且对曹锟是几位客气。

尤其是社会气氛,更加的热烈,曹锟也是喜出望外,他一扫被阴霾,大声的说道:“联省自治,是时代的潮流,万民的愿望,现代国家,就已经事事以民意为重。张廷兰等一干武夫,只知逞强,和他们绑在一起,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东南各省理应自治。”

“自治万岁!”

“民意不可违!”

……

在万众的欢呼声中,曹锟被迎进了原来的两江总督府,当初孙文就是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曹锟进入府中之后,突然齐燮元等人一起说道:“请曹帅出任非常大总统,带领南方,实现联省自治,我等誓死效忠。”

“诸位,曹某何德何能,哪能出任总统啊,我看还是另选高明吧?”

齐燮元急忙紧走了几步,到了曹锟的近前,急忙说道:“试问天下,除了曹帅之外,还有什么人更合适啊,请您务必以东南亿万百姓的福祉为念,不要再推辞了。”

张謇这个老头子也笑着说道:“仲珊,当仁不让,也唯有你能带领着大家伙抗衡张廷兰了!”

“是啊,是啊,张季老说的没错,除了您,我们谁都不认!”

“对,请曹大总统就职!”

这些人改口速度也的确惊人,已经开始叫上了大总统,曹锟的心里头一百个愿意,不过面子上还要装一装。

“诸位,让我出任可以,不过曹某有一点要声明,我全是为了东南百姓的自治大业,一点北京答应了要求,我立刻去职,绝不恋栈!”

曹锟在“不情不愿”之中,勉强登上了非常大总统的宝座,齐燮元则是出任了陆军部长,兼任南京警备司令,张謇成了联省议会的议长,其他人也各有封赏,一时间南京的小朝廷的草台班子就搭了起来。

曹锟也不算糊涂,他知道直系之中,还是吴佩孚实力最强,也最能打。虽然现在有些困境,和自己也有不对付,但是想要对付张廷兰,就非吴佩孚不可。

因此曹锟公开发表了通电,只要吴佩孚能够支持他,立刻就是副总统,另外曹锟对于西南,两广的军阀也大加笼络,委任状像是不要钱一样,全都洒了出去。

相比南方的热热闹闹,北方就比较沉寂了,针对曹锟就任总统,一点正式表态都没有,这让天下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张廷兰这是玩得什么把戏啊,没有动作之前,叫的震天响,怎么南方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