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能工业帝国-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更加适合成为这家企业的领导人,这是中国在电子消费领域唯一能够超于世界各国的唯一机会……”孙燕生认真地对着云非几人说道。

    “当初回国来搞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国家可以有一样世界标准,目前的情况下来看,我们却无法制定这个标准,所以,万燕由您这样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的人来掌舵,才能更快地实现这个目标……”孙燕生的话很中肯。

    云非强势入股万燕,表明了他的敏锐眼光。

    刚才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市场运作能力的重视,在国内任何一家公司都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售后服务,连那些外资企业也没有这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的时候,他就把全国最为主要的区域建立了集中销售与售后服务一体的网络。

    当然,孙燕生之所以在这个眼看能够摘果子的时候抽身,可不是因为这样的理由。

    万燕公司里面有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财务方面。

    前前后后投资了上亿的人民币,经过云非的提醒,他才发现,貌似这些东西值不了这么多。仅仅当时跑银行贷款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都花费了上千万的业务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几天的调查,他才发现,他确实是被坑了。

    强势介入的云非,显然比姜万勐更生猛,他担心自己血本无归,为他人做嫁衣,所以才要向着快速抽身。

    他甚至认为。他从美国回中国,就是一个错误。

    现在云非的强势入股,正是他抽身的最佳时机。

    利润再丰厚,也得拿到手中才能算不是?

    对于这个。云非心中也有所觉察,现在孙燕生的美籍背景,对公司非常有利,他如何能够放手?

    “孙总。这话,就不要说了吧,现在既然咱们已经达成了何种协议。以后的宣传,销售,都由我来负责,你还是负责技术方面,姜总负责整个公司的管理,你看这样可好?”这些事情关系到收入,关系到九一重工的生死存亡,所以,云非不得不慎重。

    宣传方面,有着太多的例子可以借鉴,如果连一个vcd这样有着无数优势的产业都没法短时间炒作起来,以后他们的手机能够在全世界众多豪强中杀出重围?

    况且,胡志标那货的各种策略,就足够让vcd进入千家万户了。

    为了不让那个还在珠三角倒腾各种小电子产品的家伙不因为目中无人,同时也为了帮助那货避免牢狱之灾,云非就勉为其难把他们的历程给抄袭过来就够了。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让人免去数十年的牢狱之灾,起码也得是五级浮屠不是?

    “可是……”孙燕生见到云非并不买账,不由有点踌躇起来。

    卖掉手中的股份,回到美国去开一家工厂,生产这没有任何专利技术的简单却又有着庞大市场的产品,远远比在中国强大太多,太多。

    现在云非却断了他的念想,身无分文,要想在美国白手起家,跟云非这样有着变态的天赋的年轻人竞争欧美市场,估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有什么可是的,就这样说定了。孙总,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吧,为了咱们的消费者能够看到更多的录像,听到更多的流行歌曲,咱们必须要多购买一些版权,或者,跟那些娱乐唱片公司合作……过两天,我舅舅完成金陵重工的收购之后,就会过这边来跟你们签订协议,然后我这边的宣传,将会在第一时间启动……”

    既然公司在外面的投资项目都交给舅舅蒋建兴来做,要把一切都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执行,首先他这个老板就必须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否则,下面的人就更加不会执行这个规则。

    等着蒋建兴熟悉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把投资部门也成九一重工给剥离出来,毕竟,这些部门都挂靠在九一重工下面,九一重工的总经理吴忠达却没有办法能够管到这些独立运行却归属他旗下的企业,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随着旗下项目的增加,成立集团公司来或者专门的管理公司已经迫在眉睫。

    云非早就想要走这一步,一直都苦于没有找到合适而又可靠的人来。

    在签订了草拟的合作协议之后,云非带着三女,留下了心思各异的万燕公司的两个老总。

    历史,并没有因为云非的存在而又多大的改变。

    虽然,有着那么一些行业有所改变,在强大的历史惯性之下,云非这只蝴蝶的翅膀,太无力。

    “金陵市政府现在什么态度?”跟金陵市政府关于九一重工收购金陵重工的谈判,虽然取得了不少的进展,由于双方的条件都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云非离开十天之后再回来都还没有签订合同,这让云非心中很是不满。

    当然,这个不满,不是针对他的舅舅,而是针对以游志俊为代表的金陵市政府。

    这些王八蛋,太斤斤计较了,金陵重工那是国家的资产,又不是游志俊个人资产!

    “他们宁愿降价,也不非得让我们替他们养着那些退休工人……”一说到这个,张燕就满是无奈。

    金陵市政府的态度很暧昧。这让蒋建兴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每次都是在谈判陷入僵局之后,金陵市政府都会做出一点点的让步,但是现在,其他的都谈得差不多了,就剩下最为关键的收购价格以及金陵重工那庞大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金陵市政府死死咬着自己的条件不松口。

    早知道如此,她绝对不会跟着云非他们跑到金陵来感受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气息。

    现在的情况是,气息没有感受到,她自己都快要崩溃了。

    几乎每天都有一轮谈判。而每天都是没有多大的进展……

    “没有工人的工厂,他们还当成宝?”云非无语。

    “好像金陵市政府也有明白人,他们知道咱们现在迫于得到金陵重工在铸造方面的产能,甚至不惜把效益不错的金陵铸造厂也打包在一起。非得让我们替他们养那些已经退休的工人……”九一重工面临着台湾机床企业的压力,这事情,明白人都能够分析得出来,尤其是现在金陵重工提出这样非分的条件。貌似就是九一重工非得接受他们的条件不可。

    “他们主动提出了把铸造厂跟金陵重工打包?价格多少?”云非有点好奇了。

    这样看来,金陵市政府把九一重工目前的状况了解的很透彻。

    “确实,当初他们一直坚持我们接手那些退休工人的养老。同时承诺接手金陵重工之后不裁员……在我们准备放弃金陵重工的时候,他们提出了把金陵机床厂跟金陵重工打包出售给我们……”对于这样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张燕永远都无法想得明白。

    “金陵重工加上金陵铸造厂,他们报价八千七百五十万……”蒋建兴阴沉着脸说出了金陵市政府的报价。

    听到这个价格,云非倒吸了一口凉气。

    金陵市政府也真敢开口。

    这明显就是宰人!

    虽然金陵铸造厂效益非常不错,但是却只是一个两百多人的小厂,所有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国内自己仿制的,市场价值绝度不会超过一千三百万,他们居然报价接近四千万!

    “收拾东西,明天就离开金陵!”云非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阴沉着脸对着蒋建兴跟张翠两人说道。

    “难道不谈了?”张翠巴不得马上就回蓉城,但是蒋建兴却知道,如果短时间没法得到铸造能力,九一重工根本就没有办法在三家台资数控机床厂的压力下抢占市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给脸不要脸,咱们还跟他们谈什么?等着他们破产之后再考论这事情!”金陵市政府这事情,做的太不地道了。

    云非觉得,当时要是他在场,当场就会直接终止谈判。

    “舅,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直接就终止谈判,他们没有丝毫的诚意,咱们还跟他们谈什么?别不把咱们自己不当回事儿!”云非也知道,舅舅这样做,也是为了他的九一重工考虑。

    虽然蒋建兴说的很平淡,云非能够想象当时的场景会有多憋屈。

    很多地方政府都是这样,一旦抓住了别人的弱点,就开始狮子大开口。

    金陵市政府自以为他们抓住了九一重工的弱点,认为九一重工不得不购买他们这些已经走上破产流程的工厂,云非却偏偏不能如他们的意。

    “小云,你看咱们是不是请游副市长以及那些参与谈判的人员吃顿饭,然后再送点礼物……”张翠也知道,公司收购金陵重工的有着多大的意义,现在已经谈了十多天,没有必要直接就放弃了。

    即使吃点亏,只要能够应付眼前的危机,也是值得的。

    “他们倒想!”云非想也没有想就直接拒绝了。

    如果他们收购的企业没有到金陵重工这样只剩下设备以及厂房,熟练工人已经全部流失的工厂,为了降低收购成本,进行攻关,云非或许会考虑。

    但是现在的金陵重工,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金陵重工了。

    尤其是老人当初已经警告过他,侵吞国家资产这事情,有着非常大的风险。

    如果以后收钱的人落马,云非能够脱离干系,但是蒋建兴绝对不可能脱离干系。

    或许,游志俊他们这样搞,也是抱着这样的目的。

    没有老人的警告,如果不知道有着隐藏在幕后的无数目光盯着自己,云非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张翠说的这种方案。

    即使给主管谈判的这些人员塞上数十上百万的红包,只要价格能够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不管在何时,在中国,这样的事情永远都不会杜绝。

    要不然,也不会有着那样多的贪官落马的时候,家中搜出整箱整箱的现金,或者,妻女在国外,什么都不做,都能够有着数亿的身家!要是这些官员不贪,中国也不可能有着那样多的豆腐渣工程。

    “虽然这是国情,但是咱们不能纵容他们!”云非冷冷地说着。

    “那咱们厂扩大规模的事情怎么办?咱们公司的战略计划,如何能够实现?没有足够的产能,如何跟三家台湾厂进行竞争?”蒋建兴有点头大。

    “没了张屠夫,难道咱们还得吃带毛猪?”云非满脸的不以为然。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不景气,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机床厂,实在不行,可以跟那些当初没有打九一重工主意的那些国营机械厂合作嘛。不景气的他们,绝对不会拒绝大量的业务上门!

    跟就九一重工有着合作的哈尔重工,现在可是面临大量裁员的困境。(未完待续。。)

    ps:  感谢烈日耀朝阳大大的打赏。

    感谢默默看书的人大大的评价票。

    感谢默默看书的人以及水木文枫大大的月票。



340 哈尔重工的春天(一)

    既然金陵市政府给脸不要脸,抓着机会就把九一重工当成冤大头,先要从九一重工的这次收购中得到巨大的好处,云非可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九一重工在数控车床上面属于国内第一,国家一些重型军工生产,对于那些重型设备的需求很大。

    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生产这些重型设备的企业都不是很多,连他们自己使用都有点无法满足,更加不要说出口到中国了。

    建国之后,中国连续好几个五年计划,才让国家的工业基础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完整的工业体系。

    虽然这些体系属于最低端的,技术实力也好,生产能力也罢,都无法跟那些真正的强国相比,至少,一些设备的生产制造,中国不需要再求人。

    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建立更为先进的工业。

    在苏联老大哥的影响下,中国的重工业,同样远远强于轻工业。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轻工业开始发展起来,重工业却因为技术断层以及长时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逐渐没落。尤其是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的调整,军事工业衰败,中国的重工业也跟着衰落,尤其是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那些产业,比如重型设备制造等等。

    钢铁工业因为中国大量的建设而得到蓬勃发展,那些主要用于生产军事装备的装备制造业却开始衰落。

    最为典型的就是国内数量众多的那些重型机床制造厂。

    哈尔重工,就是最为典型的。

    军工企业的大量改制,使得主要为军工生产重型切削机床的哈尔重工首当其冲。短短数年时间,就已经从上万人的大厂,裁员到现在人数不到四千五,年产重型设备数百台的规模。

    在研制出数控车床不久之后,九一重工受到国防科工委的委托研制重型数控车床。因为没有普通重型车床的制造技术,九一重工用来研究的所有重型车床的机械部件。都是来源于哈尔重工。

    既然有着合作基础,所以,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让开工率不足百分之五十的哈尔重工帮忙生产加工中心的大铸件,绝对是一件靠谱的事情。

    在铸造方面的技术,生产重型车床半个世纪的哈尔重工,可不比在9327厂的基础上面建立起来的九一重工差。

    即使不跟哈尔重工合作,九院基地以及航天基地,都有着不低的铸造产能,在大订单面前。或许他们也不会拒绝让限制起来的军工生产能力来生民品。

    要不然,云非也不会有这样的底气。

    当然,如果对象是东北一机以及首都一机这样的厂,云非绝对不会跟他们合作。

    “对了,舅舅,明天我们直接回蓉城,你跟张姨去一趟肥市,我在那边收购了一家厂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现在只不过签订了一份初步意向协议,等你们去签订正式协议!具体情况。一会儿让毛老四给你们讲……”既然不谈了,就没有必要再在这边浪费时间。

    金陵这边的住宿费,六个人一天都得好几千块钱呢!

    “你又收购了什么公司?”蒋建兴皱着眉头问着云非。

    在云非的战略计划中,九一重工在五年内可是要建成年产数控车床八千台。数控铣床一千台,加工中心三千台的规模。

    这样的生产能力的建设,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九一重工的财务状况并不容乐观,云非居然又在乱花钱!

    “一个小家电公司。没花多少钱……”这样的事情,对于自己的舅舅他们这些一切唯稳的人来说,绝对是不能理解的。

    “老板。咱们手中的可用资金可不多……”张翠一听到云非说收购了一家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心都悬了起来。

    九一重工的账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用的流动资金,云非卖掉花数股份的钱,都是准备用来应对台湾机床厂的竞争的。

    “这个资金,不走九一重工的账户,从我个人账户里面出……”云非见到两人都是用吃人的眼神看着自己,急忙辩解道。

    “你账户上面哪来的钱?”云非账户里面的钱,都是自己亲手转账进去的,不过只有一两百万,要是之花了一两百万的资金,云非绝对不会这么正式地让自己公司的副总以及自己这个财务总监去签订正式合同。

    “借的。本来打算用到收购金陵重工上面的……”云非只能交代了自己从叶选美手中借了五千万的事情。

    。。。。。。。。。。。。。。。。。。。。。。。。

    “欢迎云总前来视察指导工作……”云非刚一下火车,就让被雷到了。

    带着一队人前来迎接自己的,居然是赵兴邦这货!

    “老赵,怎么哪儿都有你?”云非无语。

    这货不是九院基地的负责人吗?怎么又跟北方的这些重型机械厂有了关系?

    “嘿嘿,这不是听说你要来,我专程从首都过来迎接你嘛!你们车间那几台试验用的重型普通车床,可是我帮你们搞到的……”赵兴邦满脸的笑容。

    “少来了,难道哈尔重工跟九院有什么关系?”云非这话,没有问赵兴邦,而是对着赵兴邦旁边的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据说是哈尔重工副总工程师的黄朝海问道。

    “……”对于云非这样自来熟的性格,快要六十岁的黄朝海很是不适应。

    “实话对你说了吧,我是到这边出差,正好听说你要来这边,所以就丢下工作专程来接你了……”赵兴邦没有丝毫不好意地对对着云非说道。

    “有这么好?老赵,你又玩儿什么幺蛾子?”云非急忙往后退了一步,一副远离赵兴邦这货的表情。

    “赵主任是来我们这边调研工厂深化改革的事情,也是刚刚才到,就比你们早了半个小时……”黄朝海没有想到,一向严厉无比的赵主任,居然跟云非这个年轻的老板嬉皮笑脸地开玩笑,这彻底颠覆了高高在上的赵主任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深化改革?

    哈尔重工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云非心中快速思索起来。

    历史上,哈尔重工在二十世纪末期可是濒临倒闭,也是通过深化改革才再次崛起。不过那个时候,在重型机床领域,他们已经被太多的机床厂给超于,一直到云非离开他的那个世界,都还没有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哥的位置。

    现在的哈尔重工,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在不断地分流公司里面的人员,建立不少的机械厂,比如机床附件厂,标准件生产厂,工具厂等等,情况可是要比云非那个世界的哈尔重工好很多。

    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了深化改革?

    虽然他们的开工率不足百分之五十,但是养活一个厂四五千人,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吧!

    云非这次来哈尔重工考察,可不是一个人来的。

    毕竟这次不仅仅是考察,而是直接谈合作。

    就如同他猜想的那样,哈尔重工对他们这一个考察团非常的重视,不仅公司的副总工程师黄朝海以及总经理潘志高亲自来火车站接人,更是连赵兴邦这个不知道确切身份的家伙都出现了。

    哈尔重工,最早的时代可以追溯到日本人占领东三省的年代,那时候,东北丰富的资源,使得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日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开设了很多的工厂在他们的占领区那些资源丰富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想要向老毛子学习,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归还中国的东三省,把东三省当成了他们自己的领土,再加上为全面侵华做准备,所以建设了很多的重工业工厂。

    解放后,中国重工业最为集中的东北地域的很多工厂都是当年日本人建设的工厂改造而来。

    哈尔机床就是这样,当年就在中国生产一些重型机械零件,然后运到日本国内去进行精加工。在解放的时候,有着非常雄厚的机械制造底子,所以在苏联老大哥援建中国基础工业的时候,哈尔重工就成了一家生产重型机床的企业。

    主要生产范围就是回转直径在1000mm至1800mm重型卧式车床以及回转直径1000mm至5000mm的重型立式车床。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幻,中苏关系逐渐产生裂痕,国家倾注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人员到这家实力雄厚的厂里面,使得他们的研发实力在国内成为最为顶尖的一哥,连国家机械院在这方面的研究实力上面都没有他们强。

    中国的第一台回转直径8000mm的超重型立式车床,就是哈尔重工独立研发出来的。

    这个世界的哈尔重工,比云非那个世界的哈尔重工可强大了太多。

    “云老板,您的意思是贵公司以后的大铸件,都交由我们生产?”哈尔重工的高层,一直以为云非这个年轻的老板率团前来考察,主要就是为了在重型数控车床的领域进入更为深入的合作,哪里想到,云非这家伙,居然提出把他们公司超过一半的大铸件交给哈尔重工生产!(未完待续。。)



341 哈尔重工的春天(二)

    身为一个数千人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一把手,潘志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激动。

    国内重工不景气,轻工业崛起,重型制造设备的需求疲软,使得他们这样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员工数量减少了一半还多,虽然少掉的那些员工都在这附近的新成立的机械厂里面上班,但那毕竟不属于哈尔重工了。

    重型设备,对于生产技术以及资金要求都非常高,使用范围却不是很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需求重量都不是很大。

    以前国家计划经济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关系,反正所有的工人都是国家养,所有的成本都是国家掏。

    现在企业自负盈亏了,就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有活,没有活都是一个样,所有人都情愿永远都没有活干,每天上班在办公室或者车间里面一杯茶,一张报纸,就是一天,然后等到发工资的时候直接领工资就行了。

    现在自负盈亏,企业亏损,所有人的收入就少了。

    像哈尔重工这样的企业,产品受众本来就少,要想保证稳定的收入,在国家没有一些重型设备的生产的时候,不是很容易就能够盈利的。

    当然,生产重型设备的利润,可远比小型设备的利润高。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