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位对这刘守备有何看法?”
“名将之姿。只要不半途夭折,我大清又多一栋梁也!”
这次阵斩马融和,直接将岌岌可危的凤县局势180°大翻盘,那就不是一般的使人惊艳了。
坐在刘蓉下手的一个老文士,捋着下巴上的山羊胡,摇头晃脑的赞赏道。
“路老说的甚是。只可惜此人早早的被张守岱收入囊中,否则容公要在陕南立足,还不是易如反掌!”另一名幕僚却若有所指的说。
刘蓉放下手中转了一周又重回到手上的报捷文书,眼中精光一闪。说的对啊,朝廷派来再多的人马,也不如自己派系使唤的如意,且功劳也肥水不流外人田!
屋内沉寂了半响。
又一幕僚开口打破这沉寂,“毛震寿,刘荩臣,陕西布政使!”却更加的牵动人心。
话音落下后屋内的气氛瞬间加倍的沉寂,但片刻后所有人眼光都开始迅速的发光发热。
第五十一章胳膊扭不过大腿(求收藏)
刘荩臣就是刘岳昭,字荩臣,湖南涟源人,初以文童投湘军,是地地道道的湘军嫡系。
同治元年春,石达开进兵四川,兵围涪州,刘岳昭会涪州知府唐蜅、副将唐有耕破之于仰天窝。再渡江重庆截击,解涪州之围。石达开再踞长宁,刘岳昭强攻克之,再败石达开于先市寨、得用坝、丁子场等。年尾,石达开集中主力战清军于叙州双龙场,刘岳昭约降贼郭集益做内应,大破其营,殪太平军近二万。因功授云南按察使,但留四川治军。
资历、战功、名望,刘岳昭一项都不缺,只要去了毛震寿,再立下破贼大功,刘岳昭做上陕西布政使的位置是很有可能的。
那样,陕西一省巡抚、布政使系属湘军嫡系,加上任西安将军的多隆阿,陕西还不乖乖的就到湘军的夹带内。刘蓉更进一步陕甘总督,也甚有把握了。
“如何筹功张守岱?”
一幕僚再道。路姓老者向刘蓉悠然的一笑,“公自川省布政使之位晋陕西巡抚,杨【杨重雅】臬台再晋藩台之位岂不顺理成章?”
老者的话并没有说完,但屋子里的人都是聪明人,怎么不懂余话的意思。杨重雅做了布政使,他屁股底下按察使的位置不就空出来了吗?张守岱眼下只是个分巡道,晋职按察使足以酬他的功劳了。
“那刘暹不若也调出汉中。他此次立下大功,那就给个都司加参将衔,城固也给他留着,让他入川打石贼去——”
陕南的局势屋里人都清楚明白的很,不需要打,只需要熬,都能熬出一份大功来,时间还不用多长。尤其是马融和之战殁,己方大军聚集川陕边界,陈得才已经失去了夺取凤县的最好时机。
凤县一闭,陕南战局几乎大势已定也。
这是个分润战功的大好机会,主角要留给刘岳昭,其他各部再粘粘喜气,说真的,实在没有再给刘暹留一份的余地。如此还是趁早把他调出汉中的好。
因为刘暹在汉中之战里起到的作用太重要了,待到太平军东去,朝廷论功行赏的时候,刘暹若还在汉中,刘岳昭可能都会被他压一头。
一直不说话的刘蓉,点了点头!
……
此刻的留坝厅城下,根本不知晓因为自己的缘故,已经引动了川陕两省好大一场官场风波的刘暹,正对着留坝厅城束手无策。铁了心做乌龟的太平军根本不是他手下的这群乌合之众能够啃的了得。
刘暹心里急的冒火,看着汉中府地舆图,他都想不管不顾的领兵直插褒城,然后兵锋东向,转回城固去。
得知了马融和战殁噩耗的陈得才正攒着劲的狠揍城固。
战事还在激烈进行,刘暹派去查探的人手只能够在外围晃荡一下,看个大局情况,也就是城固有没有陷落,内中究竟如何了,城中压力大不大,死伤重不重,根本无法探知。刘暹这心里如何不急得上火?
如果眼下的这三千多人马他真的能够掌控得住,刘暹真就领兵杀下去了。但很显然这三千多人只能够跟着他打留坝厅,而不可能跟他越过留坝去到城固。
一来这凤县局面的巩固离不开这三千多人,二来这三千多人尽是凤县本地人,打留坝保护他们的老家,人人愿意。放着留坝不打跑去城固帮忙,没人愿意。
刘暹最多也就是能拉走陈镗、黄麻子、王富贵这些刀客土匪,和少量一部分愿意跟随他的山民。
而这三五百人落在城固大局上又有何用?叫刘暹带这些人去城固他都不会去。
他要的是去增援城固,而不是主动找死。
……
城固的东城门。
“轰……轰……”
“轰……轰……”
太平军的炮声不断。铁弹横飞,可不只是砸向城墙,城内时不时的也会有炮弹落下。
城门内不远处的夫子庙,“莎莎……”又是一阵土灰落下。
窝躺在里面的周军连动也没动。待听到几声“呸呸”的声音后这才睁开眼来。宽大的斗笠完整的罩着了他的头脸,上面不时震落的尘土根本就落不到他的脸上。瞄了一眼见外面没什么变化,周军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再次把身子缩成了一团。
城内的众人还不知道刘暹在凤县做下了何等大事,只是见到四天前城外的太平军突然发起了疯。大军排开,一溜开五道战壕,土拨鼠一样飞快的向城墙近来。
东城的铁炮变得毫无作用,缩进坑道里的太平军根本没法去打击。甚至在太平军的不断逼近之下,四门铁炮还不得不进行了转移,从城墙上给搬到了城内预备阵地。
战斗打响了五天时间,城内人能听到它们响儿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天和第三天。那两天是太平军用人命堆翻东门外碉堡和胸墙的时候。
那是比之东关攻防战流血更多的一场厮杀,可太平军依旧毫无偃旗息鼓的苗头,攻势依旧凶猛。
而从铁炮自城墙上搬下,扫荡了东城以外所有守军据点的太平军,把自家的重炮拉近来了。然后就一直到现在,这炮声就没见停过,一二大队和营部这几日一直在轮战,周军早已经适应了这隆隆不断的炮声。
不过适应是适应了,但是想在隆隆炮声中睡觉,也很困难。周军夜里值夜,现在困的要死,呃轰轰炮响时刻回响在耳边搅的他就是想睡都睡不着。
东门附近一连片建筑中最坚固的就是这座夫子庙了。建成的时间是有些年头了,可是以青石大料为主的夫子庙还是非常坚稳的,躲在这里面即便是被炮弹命中也不会有事的。
而至于城墙脚下的窝铺和兵房,现在没人敢在睡在那里。太平军于城外捣鼓了两天,鬼知道他们把沟壕挖到什么程度了?东城墙现在时时刻刻都有被爆破的危险。
正面东城墙,只有**个人在监视着外头和城下的动静。
城内的街垒正在一道道的垒砌和加固中,百姓还是挺支持的,毕竟这几年汉中收成还成,还不像河南淮北那样连口饭吃都没。
而这人啊,只要还没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谁也不想拎起脑袋来换饭吃的。
第五十二章心急如焚
城固东城的碉堡没了,城固东城的胸墙破了,城固东城的城墙塌了……好在涌进城内的太平军不久后就给堵了回去——
……
一**恶讯不断传递到留坝厅城下的刘暹耳中,军心振荡,民心不安……只要一闭眼,晃荡在他脑子里的就是城固的战局。
他整个人都要急疯了。
自己的根基,自己半年的心血,就在城固县城里任由太平军吊打,没有自己的坐镇,城内局势会糟糕到什么地步?真是让刘暹揪心到死。稍后的那么一点点喜讯也没让他生出半点喜悦。
刘卓、范德榜、齐大林、周军,刘暹军四大一等头领,没有一人在全军乃至全县军民眼中富有功勋和威望的。他们不是刘暹,人只要站在那里就能给人以信心。刘暹军成立的时间太短,根基太浅,所有的战功和功勋又都是刘暹一人创造……
刘卓、范德榜、齐大林、周军,跟路人甲有什么区别?顶多给人的信心比张守山之流强上小小一丁点。
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痛苦的煎熬着。
往日刘暹老用这句话来嘲笑别人,今天,他算是真切的体会一把。就在他不顾一切想要走山路切入城固北境山区的时候,突然的,很不解的,太平军撤退了。
城固、南郑两城之外,十几万人潮水一样的离开,进入沔县地境。太平军北面继续控制留坝,放开了东路,一部分人在南郑西侧的定军山留营,主力尽数向南进入宁羌州。
刘暹以最快的速度带着陈镗等人穿插去城固,满城的硝烟似乎还没有散去,所有人都在紧张的修补城墙,确切的消息终于从南郑从张守岱那里传来——四川清军北上了!
罢瑛棨,以四川布政使刘蓉为陕西巡抚,总领陕南战事。
刘蓉!
刘暹脑子翻来覆去的想,也没找到关于此人的一丁点印象。一切还都是李楹告诉他的,这个在他看来甚是女性化的名字,实际乃是湘军的一面旗帜。与曾国藩乃是密友,跟罗泽南、郭嵩焘等湘军大佬是一个等级的人物!
刘暹神色陡然一凛。这个时代,只要是跟湘军牵合在一块的疆臣,那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没一个简单的。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的话可不是说笑的。刘暹对湘军的细节虽然知道不多,但他看过曾国藩的百科,知道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具体来说都是由湘军这个集体涌现的。这简直比民国的黄埔还要牛掰。
刘岳昭、何必胜、萧庆高,刘暹一个不认识。但一个按察使两个总兵,任何一人都远不是他一个小小守备可企及的。特别是云南按察使刘岳昭,湘军嫡系,现在就已经是按察使了,日后妥妥的封疆大吏啊。
同时刘暹对朱桂秋、张由庚的“桂字”“响导”两营也很是好奇,跟何必胜、萧庆高的“果健”与“汀果”中右两军一样,怎么起的这名字呢?跟他脑子里的清军兵勇名号大不相同。
但是何必胜、萧庆高有一万三千人,朱桂秋、张由庚有五千人,刘岳昭有也有四千人,加上刘蓉的标营那就是两万四五千的大军。怪不得陈得才大为紧张,直接把城固、南郑两地的太平军统统带走了。
至此刘暹是大松了一口气。城固城墙的修补不用紧急火燎的催着赶工了,不把刘蓉的两万多人料理了,陈得才没兵力掉头攻击城固。自己眼下只需要紧张着李蓝军就可以了!
也是这股紧张劲松下去了之后,刘暹才有时间和精力以及心情来召开自己不在时的城固攻防战的经验总结大会。
所有中队长以上级别的人都要到场。
“此战我军共阵亡将士三百零七名,重伤一百五十五人,轻伤二百六十人,失踪四十六人。鸟枪破损一百三十八杆,劈山炮炸膛一门,火药耗用一百二十……”
范德榜首先当着所有人面念起了伤亡损失统计,这是一个很详尽的表单明细。除了精确到个的人员物资状况外,还有伤亡之人的具体身份职衔,也就是士官多少,军官多少,鸟枪兵多少,炮兵多少,等等。
单子早在刘暹转回城固的第一天就递到了他手上,那上面每一笔记录都看的刘暹内心直流血。三成的力量,三成的实力,没了!
“重伤致残者五十二人,胆颤心裂欲退伍者六十九人……”范德榜还在念,大屋内气氛已经凝重到了顶点,列坐的每一个人脸色都阴沉的能够滴水。
因为刘暹不在城固,太平军发起的进攻又很是突然,只一天时间沟壕就挖到了碉堡不远处。城内刘卓、齐大林等是撤是抗意见不一,让城外两碉堡的守兵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机会。之后就是太平军一波接着一波的猛攻,而刘卓、齐大林、周军等人再是为就此撤退还是进兵增援而争论不休,刘暹临走前以齐大林代替指挥,但齐大林根本压服不了周军和范德榜,刘卓又一味的和稀泥,两个原本计划中可以坚守甚久的堡垒,仅仅两天时间就陷落了。虽然有太平军攻势凶猛,战争时刘暹又不在城中,致使全军军心不振的缘故,齐大林、周军等人扯皮不断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范德榜单子上有一项是‘失踪’,四十六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主儿,相当一部分就产生在两堡垒,因为其中的一个堡垒完全被太平军咬住,根本撤不下,以至全军覆没。这被俘的人员,也归类在失踪人员当中的。
“这一战中,我军伤亡很大,许多老兄弟,许多熟悉的面容,今后我们都看不到了。我们在这一战中暴露了许多问题,暴露了许多不足,首先第一点就是指挥不分明。
在这里,我,刘暹,全军的主将,首先向大家道歉。是我没有明确下达齐大林代为指挥的命令,以致使战斗发生后,我军指挥摇摆不定。
我还会在全军面前向大家道歉。”
刘暹真真的对着下首所有人鞠了一躬。虽然在很多人眼中,为首上位者这样对下层人是很不明智的。许多人更认为——上位者即便知道错了也决不能认错。认为这样会有损上位者的威严和威信。
刘暹不赞同这种观念,虽然他的思想境界也不很高,做错事的时候也不可能每次都坦然承认,而是现在,他不觉得如此做就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威信了。
“还有第二点……”
第五十三章一切权利操于吾手(求收藏
“我离开城固,潜去凤县。虽然没想过能击毙贼首马融和,但也是考虑过出其不意重创发匪的。
我应该想到自己行踪暴露之后,受到意外损失,战略受阻的长毛做为报复,会猛攻城固。我军在战斗打响之前,应该就做好接战准备的。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这是我此战所犯的第二个错误!
我军此战损失如此严重,我负有大责!”
刘暹目光从所有人面庞扫过,果然,他看到的只有激动,没有一个不满。
“借此战机会,我军的军规军纪,赏功罚错,会更加的详尽细节化、规范化。我身为全军之首,有了错误也要受罚。
我会拿出三千两纹银,另加补偿战死受伤的兄弟。之前我刘暹许下的诺言也绝不会食言,所有战死的兄弟,父母妻儿我养之。”
刘暹能在全军总结大会上做出道歉,但他要建立的队伍思想绝不是皿煮选举制,首领犯错搞下去,另外推人上台。他干的是封建集权制!一切权利操于吾手。
军中军规军纪规范的再细致入微,也不会损害到他一丝的利益,因为这所有的军规军纪,赏功罚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刘暹的‘统治’而服务的。
所以他犯了错,只需要碰碰嘴皮,表示一下自己的‘虚心纳谏’,再拿出一部分钱来,就ok揭过去了。不像刘卓、齐大林、周军和范德榜四人,一水儿的全部记大过,用官面语言就是降职留用。此战上头所有的物资赏赐都给罚没,还人人罚下一笔不小的钱财,用处一样是用于补偿伤亡战士和其家属。
至此,刘暹的责任这一章就此揭过,下面进入总结大会的正题。总结此战中的战术得失,指挥正误。
首先碉堡战。
虽然在碉堡战之前还有东关攻守战,可那一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刘暹军大战便宜的。己身伤亡也相对甚少!所以碉堡战才排到了此次讨论的第一位。
城墙外两碉堡的失守是城墙数日内被太平军炸塌的罪魁祸首,此战刘暹军所有的缺漏都可以从两碉堡战中找到痕迹。
打铁还要自身硬。太平军攻势凶猛只是刘暹军此战失利的大背景,关键点还在于自身的问题。
“我军战事打的太少,鸟枪兵和炮兵战中表现都很紧张,战斗表现比平日训练差了一截。”
“劈山炮炸膛就是因为操作失误。一个炮兵小组报销了一半!”
“平日该更加严格的训练他们……”
“这事儿不是光光训练就能成的,要打仗——”
“我看也是。这仗打的多了,再上战场就不紧张了!”
“说的那是屁话。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忘了这句话啦?”
“死人见得多了,还真可能越来越不堪。这回不就有不少怂瓜闹着要退伍吗?一群废物!”
刘暹立军还短暂,军中绿林习性还存有不少,上下尊卑就像普通的民团一样不是很严格,总结会一开,范德榜把‘总结’‘讨论’俩词的含义一解释,整个屋里是乱作一锅粥了。不管是大队一级的齐大林、周军、刘卓,还是曹怀亮、向发等次一级的,以及下面的中队一级的,人人踊跃。
七嘴八舌,你说他说。
刘暹静静地听着。事后诸葛亮果然人人都会当,你看,一群文化程度连后世小学三年级的都不如的人,这挑起毛病来,一套一套的。真甚是靠谱!
“刀枪兵战力太弱了些。如果能跟刀客的老兄弟一样,咱们根本死伤不了这么多人。”
“穿着藤甲呢,死伤还这么多。要是跟义勇营的一样,咱们队伍还不待拼光啊。”
言论深度在一点点内向渗透。
“三三长短配合,一开始还好,但接战时间一长自己就乱了。训练还是严重不足……”
“鸟枪兵的大部分伤亡都是由于刀枪兵前接不及时造成的。咱们是不是也给鸟枪兵配上腰刀啊,就跟官军一样。这样长毛上前了,退不及时的鸟枪兵也能打肉搏!”
“那有那么多的腰刀配给他们!咱们说到底也还是团练!”扯了身绿营皮,绿营可还没把刘暹一军当自己人。
“还是要进退训练好。只要训练好,也就没事了。”
众口纷杂的在议论着,陈镗等也在屋子里,没有说话,可每个人的眼睛都亮亮的。任谁都能感觉到屋内的一股勃发生气,就像是希望一样让人心安。这一瞬间里,陈镗、李九、王富贵、刁贵、黄麻子五人连自己队伍被收拢入新兵营的抱怨都消退去了。
“那就给鸟枪兵也配上藤甲。反正咱汉中有的是山滕,只要费些时日,配齐不成问题。”
“配藤甲是好办法,比配要到靠谱多了。”
“应该还要加上刺刀,五……守备,不是说了吗,那些外国的洋鬼子就是火枪加刺刀。”
“配刺刀要用好多铁,咱们哪有铁?”
“炮弹都快空了。”
刘暹皱了皱眉,刺刀并不难办,他记忆中有刺刀的设计,因为当初他挺好奇刺刀的卡槽的。一上一下,那么方便快捷!百度上搜过一下!但这样的刺刀造价不菲,可不是现在的刘暹能够担负的起的。
总结大会开的还是不错的,教导队的建制很有必要的,炮兵的文化课要继续加深,但教学方面孔令仁已经无能为力,似乎需要请外援了。严格军纪是一条正确的路,刘暹军在城固如今的声望是爆棚了。
医护队绝对需要加强。现今的医治力量根本应付不了如刚刚结束的战事一般的大战。
大战过后,城固流离失所的幼儿青少不在少数,有必要将他们养起来,进行随军学习。不仅是做了善事,更因为太平军编制中的童子军值得借鉴!
一战后那么多人叫嚷着退伍,这件事给所有的中上军官都留下了恶劣至极的印象。要培养自家的可靠班底,还有什么比童子军更值得信赖的呢。
各种问题的提出总结,甚至都规划出了不少刘暹军下一步的计划。唯独没有针对鸟枪、火炮性能要求改进的言论。刘暹知道这不是军官们很满意营内的火器配置,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想到此个时候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都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了。
他们见过燧发枪,却没见过前装线膛枪,没见过米尼步枪,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后装线膛枪的存在!
中国,落后啊。
第五十四章钱的魅力
“军伍里,上峰的话就是铁律!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
陈敬回想着自己当新兵时教员常说的一句话,嘴角浮显起一丝笑。果然身份不同了,当初听得自己深恶痛绝的一句话现今从自己嘴里讲出那是分外的顺溜。这句话真是太对他的胃口了。这种指挥调度,一令即出莫敢不从的威风感觉,太让人享受了。
收起微笑,他抬头向前面的训练场看了一眼,然后突然叫道:“全体都有,向后——转!”
手下的人在陈敬喊‘全体都有’的时候就开始集中注意力了,作为新兵,进入了新兵营后如果训练场上不集中注意力,哪儿是很要命的。现在服从命令的潜意识本能已经完全渗入了他们的身体里,顿也不顿,齐刷刷的集体后转,面向着一片黄土铺盖的场地。
陈敬以不带一点暖意的眼神冰冷地掠过列队整齐的七十八个手下,他所在的新兵中队没满员。厉声道:“向前,跑步前进!”
当初自己在新兵营受了什么样的罪,陈敬现在就有加倍‘偿还’到眼前的这群手下身上的冲动。就像后世的那一则笑话说的一样,小时候老被老师惩罚写n遍昨夜的学生长大后也成了一名老师,手下偏偏有个自己老师的孩子做学生,那可不是要起劲的罚。
新兵营第一大队第五中队的现有人员迈着整齐的的脚步,直挺挺地冲着黄土覆盖甚是崭新的演练场跑去。昨天晚上躺尸了一整夜的他们,并不知道演练场连夜忙碌了一宿的劳力们在教习的指点下,都在那一层崭新的黄土下添加了多少深浅不一的陷阱。
演练场为什么铺黄土,遮掩陷阱痕迹是最重要的原因。
“啊”,一声惊叫响起,第一列靠右的一个新兵已经中招了,陷在了一个齐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