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么就是战后的夕阳,惨淡的夕阳照射着下方铺满死尸的战场……
现在希特勒又来了。他向汉森打赌,赌俄国人肯定会大大的对0113高地进行报复,大大的报复,在这里他一定能拍摄到最最波澜壮阔的一幕!
而汉森则要对希特勒跪下了。在希特勒固执的要赶往第一线的时候。而俄国人的报复也真的很快就来到了。
俄军的炮火开始覆盖住了整个0113高地,汉森再也顾不得劝阻希特勒了,一溜儿烟的逃进防炮洞,而希特勒扛着照相用的支架,冒着炮火向某处自己早已经瞄好的地方奔去。
波兰军队的炮火也在第一时间还击。
双方对射的炮火在这片几十万人参与的战场上太习以为常了。
两边的士兵们都平静的呆在深深的战壕里,或是防炮洞中,任凭着炮火就在边上发起一声声的轰鸣。那些炮弹直接落到阵地里的情况很难发生,当然也有炮击中血肉横飞的画面闪现。
真正危险的是希特勒这样在炮火中到处乱跑乱窜的人。
阿道夫。希特勒则也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他的运气非常之好,这些天里在第一线穿来穿去,愣是毫发无伤。所以,他也成了《慕尼黑日报》战地记者派遣组中出了名的‘受到上帝祝福的人’。
“嘿,阿道夫,快给我说一说。”一个叫史蒂文夫的巴伐利亚记者,看到希特勒再次毫发无伤的返回来,一个箭步窜到了他面前,这位主儿也十分喜欢炮火爆炸的瞬间画面。只是他的胆子比希特勒小多了。
可是希特勒却不喜欢这个史蒂文夫,因为他是犹太人。希特勒的父亲前半生糟糕透了,生意场上的惨败就有犹太人的缘故。先天上,希特勒对于犹太人就十分的反感。
可是,史蒂文夫的资格比他老多了,而且这个防空洞中的犹太人不是一个两个。希特勒再对犹太人反感。他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公开自己的反犹倾向。
希特勒用吟诗一样的口气在诉说:“成千上万的炮弹在通一瞬间炸裂,爆炎的火光遮蔽整个眼帘,就让我恍如站在了一片汹涌的岩浆之中……,天空在这一刻都变得通红炙亮……”
但是照片还没洗出来,希特勒用言辞的表达太空洞。
前线的波兰士兵正在紧张的叫喊着:“俄国人上来了,俄国人上来了!”
一挺挺重机枪和一杆杆毛瑟98步枪同时做好了准备。
敌人密密麻麻的,为了洗刷耻辱,俄军看来是在下大血本了。
看到那么多的敌人,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也有些紧张起来。毕竟在这里的波兰士兵实在是太少了。他们只是一个团,打破了对面的俄军机械化团之后,0113高地并没有新的援军抵到,有的只是一定数量的弹药补给。可对面的俄军呢?眼下出动的至少有一个旅吧?!那背后至少就是一个师。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俄国人这次动用的坦克数量要少一些,只有二十来辆。
黑压压的俄军向着0113高地扑来,当俄国人接近射程范围的时候,重机枪开火了!波兰人的加农炮也开火了。
加农炮打坦克。这是缺乏专业反坦克炮的波兰军队不得已而为之的一幕。
肖恩疯狂的把子弹倾泄向那些企图冲上来的俄军士兵之间,子弹不断的夺取着敌人的性命。暴风雨般的收割着一条条的灵魂。
重机枪,地堡中的重机枪,在地堡不被掀翻之前,肖恩祈求的只是尽可能多的去杀掉敌人。波兰人对于俄罗斯人的仇恨不需要多言。
俄军士兵不断的倒下,他们的坦克太少了,但是斯拉夫人依旧在不断的朝着阵地进攻。坦克与火炮的碰撞。七辆坦克在进攻的道路上被击毁,但是0113高地也损失了自己的十二门加农炮。
凶悍的斯拉夫人在为自己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战,他们无畏死亡。
可是波兰人也在为他们的祖国而战,大**的荣誉对于他们来说同样也无法被剥夺。
毛瑟步枪伴随着重机枪发出可怕的吼声。子弹从枪口飞出,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的弧线。要么不知道射向了哪里,要么准确的钻进了敌人的身体里。
战壕战永远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尤其对于进攻方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要比防御方付出很多倍的伤亡代价才能够取得他们想要的胜利。
但这有什么关系?对于皿煮俄国的将军们来说,人命是无所谓的,只要有荣誉在,他们可以笑着送成千上万的士兵去死。
俄罗斯民族粗暴的性格和沙皇俄国传承下来的文化与意思传统,决定着这一点无可改变。
在这一天之中,0113高地波兰守军打退了敌人的六次进攻,阵地便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横在了俄国人的面前。
但是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局势就急转直下了!
俄国人一次性拿出了过五十辆坦克,炮火疯狂的轰炸着阵地,无穷无尽的炮弹雨点一般的落了下来,简直要把阵地彻底削成平地。
这不仅仅是为了俄军的尊严,在整个战役当中,0113高地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们会遭受到的打击。当波兰军队的进攻被俄军粉碎后,0113高地就从一个进攻阵地转变成为了一块突出阵地,这里是整条波兰防线中距离俄国人最近的三块阵地之一。
所以,不管俄军是否在这块阵地的进攻上吃了大亏,这里都是俄军的重点攻击目标。
不间断的炮火几乎要把0113高地撕裂开来,一个叫弗兰格尔的士兵所躲藏的地堡被一枚大口径重炮炮弹击中,‘山崩地裂’的同时整个人都被炸飞到了天空,战后连一片遗骨都找不到。。。。。。
波兰士兵都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他们无能为力,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也许下一刻就会和弗兰格尔一样尸骨无存。昨日的攻防战,他们是打退了俄军的多次进攻,给俄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上,可他们自己也损失了不少士兵啊。全团减员超过10%,重武器更损失重大。
今天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看着俄军杀气腾腾的坦克,心头苦涩的很。这太看得起自己了。但他必须坚持,在0113高地坚持。正准备下令防御的时候,白玫瑰旅的旅部传令兵出现在了阵地上。
他带来了格热戈日。谢蒂纳将军的命令:第二团全团撤离0113高地!
“什么?”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的,中校,您没有听错!”传令兵拉大着嗓门告诉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俄军的22机械师已经突破了我们的右翼阵地,我们必须撤退了!30分钟后我们的炮火将覆盖这一地区!”
“该死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恼怒的叫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德军战地观察团驻地,奥托。冯。贝洛步兵中将正与自己的信任参谋长鲁登道夫在细细的看着波兰军队的战报。战斗已经快要迈过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了。是的,第二阶段俄军的反击已经取得了胜利,波兰军队放弃了第一道防线,现在正向着第二道防线转进。战局继续发展下去,第三阶段——俄军趁胜大追击,一定会不可避免的到来的。除非毕苏斯基能火速调集十几二十万军队进入这处战场!
北京,香山别居。新秦帝国的新老皇帝都坐在期间的一处书房里
“父皇,皿煮俄国是要赢下战争了。别列津纳战役已经接近尾声。波兰军队如果彻底战败,这场战争就可以宣告结束了。”刘盛很简单的将俄波战争归类为当年的俄土战争模式,因为波兰现在是不可能灭亡的,它背后有德意志帝国,皿煮俄国可以借机从波兰领土上割下一块肉,甚至是吞下波罗的海三国,但绝不可能灭亡波兰!
第八百四十四章被考验的奥斯曼人
罗马尼亚马其顿第二集团军司令部。
“将军阁下,我们的炮火已经摧毁了这片地区。”参谋长德治少将指着地图上说道:“但是我们目前暂时无法组织起力量占领这片区域。”之前与奥斯曼军团的战争太激烈了,尽快巴尔干联军的数量和实力远远比对面的奥斯曼人来得多,可他们在战争中伤亡还是相当大的。
尤其是在双边的坦克战中,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装甲部队损失很大,对战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托伊卡中将做出了暂时撤退,并以炮火覆盖阻挡奥斯曼人有可能的反击,尔后再重新组织力量反进攻的作战计划!
炮火成功的阻挡住了奥斯曼人,但是要想集结起新的兵力和足够优势的炮火,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还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
三天的时间是罗马尼亚军队需要的,也是奥斯曼人需要的。打退了罗马尼亚军团之后,奥斯曼帝国马其顿军团的压力大减,若不是陆军重部抽调去了马其顿第二集团军转移到了黑山方向,原奥斯曼陆军副总参谋长,现任马其顿总督加方面军总指挥的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非好好地给塞尔维亚军一个教训不可。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天,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筹集的进攻部队大体已经就位,就差弹药补给和一定时间的战前休整了,而塞尔维亚军也在积极做着配合调整——这两天他们时刻不停的与奥斯曼方的马其顿军团往来交战,尽最大努力的吸引着奥斯曼军队的注意力。
但是没人知道。就在这两天的时间里,马其顿奥斯曼军队得到了一个步兵师的增援。虽然这不是机械化步兵师,只是一个很寻常很寻常的步兵师。只有一个可怜的装甲大队,以及五十左右的大炮。但是奥斯曼人用良好的伪装——所有的部队都用密闭的车厢装运,上面写着‘燃料’,‘粮食’和‘饲料’等字样。坦克则用稻草加以伪装。,将这个师人不知鬼不觉的送到了马其顿前线。
一个师至少有两万人,对于现在人数才强强过十万的马其顿方面军来说,补充非一般的大。而且这些人都是生力军,坐火车比起打仗来可算不得什么疲惫!
张和狠狠地灌了一口浓茶,感觉精神了一点。目光再回到身前的文件上。一个个小方块字刺得他眼睛直流泪。作为一名六十岁老人,一天两夜不合眼,是很伤神的。张和眼睛里充满了血丝。
可是作为中国国防军来奥斯曼的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奥斯曼军队马其顿方面军的总顾问,这几天他要关心和处理的事儿太多了。比如,如果调度坦克部队,对即将发起进攻的罗马尼亚军队展开提前反击。
是的,针对罗马尼亚军队的提前反击战,坦克部队的总指挥就是张和。因为在昨天方面军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上。张和把乌买尔帕夏的作战计划彻底否决!
“昨天方面军的炮兵司令努里帕夏将炮兵部队调配给了我军。经过我和第11机械化别兹鲁帕夏研究,我们决定将炮兵部队平均分配到各支进攻部队里去,这样便于我们及时地为夺取敌人前沿支撑点的部队提供必须的炮火支援。”
“进攻方向的火炮密度是多少?”那时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问道。
“由于将所有的炮兵都平均分配到了各支进攻部队,我们每公里正面上的火炮密度可以到达七十到一百门。”
“你们打算如何发起进攻?”
“明天的下午五点。先对敌人的阵地进行两个小时的饱和炮击,接着出动步兵发起进攻。”
“那你军配属的那些坦克呢?它们在进攻中,又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同样的。我会将坦克平均地分配到各支部队里去,为进攻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塔拉特帕夏当时还满意地点点头。夸奖道:“计划不错。”然后就被发言的张和彻底推翻。当时所有的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张和,因为张和进入到马其顿方面军后根本没有任何干涉他们指挥的动作。他所带领的顾问团更多的是做参谋工作。整个马其顿方面军对于中国顾问团的评价都非常的高。所有的将领都想不到张和会在这个时候发言,并且将马其顿第三军乌买尔帕夏的作战计划彻底否定。
“我觉得,进攻部队应该遵循在主要进攻方向上集中炮火的原则,将炮兵的指挥权交给第三军乌买尔帕夏,而不再由努里帕夏继续指挥。并且不能彻底分散使用,而要保障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每平方公里的正面聚集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门火炮的密度。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结束后,炮兵应根据第三军的推进速度,迅速地转移阵地实施机动,继续为纵深内的战斗提供炮火支援。
同时,坦克部队——”
“假如我们在炮击结束后。步兵才出动发起进攻,从地图上看,我们的进攻阵地离敌人的前沿有差不多五公里远,我们的步兵要花费1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有效攻击距离。而在这么长的时候里,罗马尼亚人早已经从最初被炮击的惊慌失措中缓过劲来。我军势必会遭到他们的疯狂阻击,造成重大的伤亡。”
“我们必须发挥装甲部队的作用。”张和赞同开战两个小时的饱和炮击,对这点他没有异议,但是他认为——炮击进行到一个半小时,就应该命令坦克部队出击,前进到离罗马尼亚人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停下来。”这个距离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误伤,这么远的距离,几百米外飞来的弹片根本没杀伤力。
“我之所以要让坦克在炮击结束前。就到达敌人阵地前沿三百米处,有两个目的:一是为我们后继的步兵部队清除阵地前的地雷。罗马尼亚人的阵地上肯定会布设大量杀伤步兵的地雷,但这些对对坦克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第二。在炮兵结束炮击后,坦克部队可以迅速地冲上的阵地,将敌人的防线撕开一个口子,并掩护随即跟上的步兵可以将这个突破口扩大。至于担任进攻的步兵部队,则应该在坦克出击十分钟后,向敌人的前沿推进。”不让步兵和坦克同时出击,是因为坦克的速度比步兵快,即使同时出发,它们也会抢先到达指定位置。而且步兵和坦克同时出击的话。势必会存在一个争抢通道的问题,尤其在奥斯曼军队的步兵还没有大范围适应步坦配合的情况下。奥斯曼不是中国,这里的陆军部队除了主战的机械化师外,其他部队很少有与坦克配合作战/演习的经验。让他们跟着坦克一起出发,容易导致进攻部队发生不必要的混乱。
张和那时做最后结尾的说:“按照步兵的前进速度计算,他们到达敌人阵地时,我军的坦克部队应该已经将敌人的防线撕开了一道口子。这时他们就可以在坦克的配合下,肃清战壕工事里的残敌,巩固阵地后继续向前攻击。”
这个法子在中国国内很平常。张和带领的顾问团甚至已经为奥斯曼人做好的一切准备,奥斯曼军队中有相当一批中**校生,张和本以为奥斯曼人的反击计划会如国内那样一流程下来的,结果谁知道奥斯曼人的反击计划这么low!
之前眼睛根本就没往奥斯曼投注过的老张同志。跟本不晓得第三军的乌买尔帕夏是奥斯曼军队中出名的顽固派,至于总指挥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与其说是一名军事将领。现今更不如说是一个知晓一定军事指挥的政客。
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听完后很满意地点点头,因为张和说的这种打法。只要脑子不糊涂,就都能判断出来。将会让步兵部队在进攻敌人阵地时的伤亡大大降低。
于是,这一作战计划的制定就全落在了张和头上,乌买尔在会议结束后直接走人,只留下了一个参谋在方面军总部,作为两边的联络官。
张和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乌买尔的这一举动是直接的让他给记恨上了。而后果,绝对不是乌买尔可以承受和乐意承受的。
真把中国代表团当摆设了吗?乌买尔扫张和的面子,那就是扫中国的面子。在现在之关头,一个乌买尔和中国的资助比起来算个毛啊?即使他在奥斯曼军队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背后更是有人支持,但比起中国的大腿粗,他也只是一条细细的小胳膊。
张和会让乌买尔知道后果的,但现在他必须要完成全部的反击计划,时间还剩五个小时。
整个顾问团都在一次次的核算与推演中紧张工作着,这里面多了像张和两夜一天没闭眼的人。只是这些军官的年纪都很青,二三十岁的他们正是拼搏努力的时候。
战斗开始前两个小时,顾问团的成员们纷纷带领着翻译下到了第三军部队里。炮兵和坦克兵是他们的重心。张和也结束了工作,在战斗开始前夕进入了梦乡。虽然他只是睡了一个半小时,在战斗开始前半个小时被警卫员叫醒。
张和最后电话联系了各处的高炮阵地,当奥斯曼军队炮火响起的时候,罗马尼亚军队再慌乱,乱的也只是前线部队,他们的飞艇部队会立刻起飞向着奥斯曼军队扑来。奥斯曼的飞艇部队自然会迎战,但是双边的飞艇性能大体相当,而数量上奥斯曼人绝对是区域劣势,不然他们也不会被罗马尼亚的炮火切断三天了。这就是考验奥斯曼军队防空部队的时候了!
事情完全不出乎张和的预料,即使是黄昏时分,罗马尼亚人的飞艇部队也以极快的速度升空,然后气势汹汹的杀奔过来。
“哒哒哒……”高高的天空上,夕阳的余光中,上百艘飞艇搅合在了一起,机关炮、重机枪不要命的喷射着自己的火焰。一艘艘体积巨大的飞艇如同陨落的天神,从高空中坠下。四十艘不到的奥斯曼飞艇阻挡不了罗马尼亚人,很快就损失了七艘飞艇。罗马尼亚人的飞艇没浪费多少时间便突破了对手的阻拦,
奥斯曼军队的防空阵地迅速开始拦截,甚至还有一辆辆被牵引车或是汽车拉拽着的高射机枪,在对着飞艇穷追不舍。
伤亡是相互的,罗马尼亚人超过三十艘飞艇被击落,奥斯曼方自然不可能不付出代价。他们也有十一艘飞艇陨落,两个高炮阵地遭受重创,一处炮兵阵地被毁灭性爆平。
但是奥斯曼军队的反击计划完成了。他们的炮击打断了进攻前夕罗马尼亚人的步骤,坦克部队顺利的突破了罗马尼亚军队的两道防线——即将打响进攻战的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先头部队布置在他们的第一道防线上,后续部队主要集中在第二道防线,奥斯曼军队虽然没将罗马尼亚军打爆,却在实际上重创了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筹集的三个师的进攻部队。
罗马尼亚军的损失超过两万人,更丢掉了四百门大炮和超过三十辆坦克。
而对于奥斯曼军来说,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打下去了巴尔干联军的劲头。罗马尼亚人受到这一重创后,至少要一周来恢复。塞尔维亚军之前拼命与奥斯曼马其顿方面军做纠缠可不是他们英雄,而是为了给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赢得时间。现在自然也要消停了。
奥斯曼军队至少赢得了十天的时间,而十天后决定阿尔巴尼亚命运的战役也将落幕。那里集中了奥斯曼人四十万军队,集中了希腊、黑山、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四国联军,五十五万兵力。他们还有希腊的海军助阵。而希腊海军在最近两年中实力暴增,虽然没有无畏舰,可前无畏舰却有了三艘,原因是啥,奥斯曼人用脚趾头去想也清楚。
奥斯曼人的北方战线一共分作三个战场,除了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外,还有与保加利亚接壤的那段边境,现在保加利亚的军队全部集中在那里。整条北方战线,奥斯曼人动用了七十万人军队,却只能保证在阿尔巴尼亚战场有彻底获胜的可能,其他两处都只能以防御反击为主。就是打赢了,也没趁胜追击的多与力量!
第八百四十五章秘不发丧
北京,zn海。一处放映厅里。
当今的中国皇帝坐在沙发上看着大屏幕上闪现的一张图片。
“这就是奥匈帝国的骑士坦克,吨位10吨,属于轻型坦克类。欧洲人应该已经发明了相对成熟的柴油内燃机,骑士坦克的速度比之前英德的同类轻型坦克至少提升了30%。”
“装备有一门30毫米加农炮和一挺7。92毫米口径机枪和一个视野宽广的蔡司潜望镜。车体装甲:正面25毫米、侧后10毫米、底部10毫米;炮塔装甲:正面25毫米、侧后10毫米、顶部20毫米;最大时速:20公里/小时土路,公路上可接近30公里/小时的速度。
车组乘员:车长(兼炮手)、驾驶员、装填手、通讯员。”
“阿尔巴尼亚战场上亮相的这一种轻型坦克,已经赶得上陆虎五型坦克定型之前,中国的主战轻型坦克了。只是他们还没有发现倾斜装甲的妙处,在防御力是大大不如国防军的陆虎五型。”
刘盛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侍从官一挥手,荧幕上出现了另一种新型坦克,个头比之骑士坦克可小上不小。
解说员的声音继续响起,“这是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7吨,公路最大速度20km/h,越野10km/h,乘员只需要2人,装备1挺8mmmodel1911机枪,弹药4800发,装甲厚6…22mm。”
“这种坦克还有两个改进型。其中之一是机枪换成了一口37mm火炮,可备弹药数为240发。速度没有改变,车组成员三人。体重增大为11吨。另外一种体重则增大到19吨。装备有一门50mm火炮,一挺8mm重机枪,弹药数为200发,装甲10mm~25mm,成员五人。法国人改进了坦克的机动部分,加大了负重轮的直径,加装带橡胶的履带,采用高弹性的悬挂装置,提高了坦克的行驶速度。其越野最大速度增大到了12公里/小时,行程达到了160公里。”
毫无疑问,法国人是把自己压箱底的坦克都用在了阿尔巴尼亚战场。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