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都知道江南那边田庄尽毁以后,陆家只能靠着朝廷补偿他家来获取一丝喘息的机会。可朝廷的补偿如何争取,还是要落到陆大人身上的。
李锐的想法想的很深入,也对局势看的很明白,却怎么也想不到陆珺会被下毒,是因为皇后娘娘把陆珺想要嫁入皇家的消息透露出去的缘故。
皇帝确实可以不顾这枚弃子,但皇帝不能不表现出安抚陆家的样子。所以皇帝可能不会管陆家以后的未来如何,却不会不管陆元皓以后的前途。否则没有世族敢再归附了。
陆家的女儿若嫁入皇族中,陆家以后也就勉强算是外戚,除非造反,否则是不会有灭族杀身之祸的。
这些人家也许正是担心皇帝为了平衡外戚的实力,给几个皇子找个娘家实力弱小,却门第高贵的皇子妃,这才先下手为强,毁了陆家这位嫡女。
陆氏一门,真正的成了两代皇帝野心的牺牲品。这固然有他们自己发展不当、鼠目寸光又自以为是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两代皇帝对陆家的不信任和某种柿子捡软的捏的心态,才会让陆家被轻视到如此地步。
可惜这些道理和真相,不会有人说给李锐和陆家听了。
张府。
张宁最近也很烦恼。不光是因为江南出了几位贪墨专款的官员,吏部有审查不严之过,更多的原因是出在他家身上。
从今年春天起,他家公中的钱就分批被取走了,从账房的手续来看,取走钱的正是他的娘亲。每一笔取的都不大,少则几千两,多也不会超过一万两,但取的次数特别频繁。尤其是最近几个月,每个月都取了三万两银子。
他家公中的钱,是三代人的积累。这么多年来,也不过二十万两,用以婚丧嫁娶,以及给后人建府立业只用。
只一年,公中的钱被挪的干干净净,可家中从管家到账房,竟没有一个人和他通报过,这怎么能不让他怒不可遏?
如今他才是张家的掌舵人!
不光是公中的银子,家里田庄和店铺的出产也被她娘全在老家置办了祭田。祭田这东西,凡是有出息的子孙,在成家立业以后都会为族中置办一些,一是为了名声,二来这世上从来没有不衰败的人家,若是家中子弟以后没有出息,好歹乡里还有祭田出产,可以养家糊口。
但从未听过有哪个家人,会在家族最鼎盛的时期,花费如此多的钱财去置办祭田的。
除非是已经眼看着家族要衰败了,或是家中犯了事马上家产就要被充公了,才会给自己家留下这样的后手。
他张宁如今刚过不惑,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又自认处事滴水不漏,两边皆不得罪,家中更是攀上了江南巨族江家的亲事,至少几代内不会衰败。
他娘为什么要置办这么多的祭田?这数量都快抵上一般世族的田产数量了。
再想起李茂当时质问他的话,张宁心中的阴翳更加沉重了。
这些钱到底流向了哪里?这不是几百两银子,几箱银子往外抬,总是有蛛丝马迹的。
查!必须得查!
张宁的母亲崔老夫人最近经常出门。去的人家也大多数是张宁的叔叔家。
张宁的叔叔和他爹是亲兄弟,只不过因为没有继承权,二十岁不到就分府出去住了。崔老夫人和张宁的婶婶卢氏乃是同乡,关系一向亲昵。对于老太太经常走这户亲戚,张宁夫妻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一天到晚闷在府里容易憋出病来,既然老太太愿意跑,身子也硬朗,就随她去了。
而崔老夫人今日也出了门,去的,依然是这位妯娌府上。
只不过,她见的并非卢氏。
“公爹,这个月钱已经给你了,你为何又唤我来?”崔氏昨日就接到了小叔家的帖子,心里知晓又是自家公爹找她,心中忍不住生出一股无名之火。
他如今都已经活了八十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爱惜自己的身子,非要东奔西走,劳神着什么复国大业?
大楚不好吗?尹朝再强,能强的过现在大楚给他家的吗?
“靖之在府里调查公中之事了。眼看着要查到这边来。你最好想个说法,不要漏了底。”张庭燕抚着长须,说着让崔氏无法释怀的话。
见自家公公居然这样说,崔氏简直没法子再忍。
“公爹,换成谁谁都要查的!媛娘明年一开春就要嫁过去,府里正在置办嫁妆,您这时候把公中钱全要走了,你叫媳妇怎么管家?你让我媳妇怎么置办?我前次已经敷衍过去了,可我家靖之又不是傻子,总是要知道钱去了哪儿吧?您让媳妇想个说法,那请您教导媳妇,该如何告诉他钱去了哪儿?”
她每次运钱过来都是把钱装在自己的马车里,接着来走亲戚的机会载到这边来,再换乘卢家一模一样的马车回去。次数少了自然是不让人注意,可是次数一多,总有落人眼里的时候。
她管家已经快二十年了,可到如今,从管事到账房,甚至到家里的马房,依旧都是老爷子的心腹。她自己想取个千两以上的银钱都受到掣肘,更别说如今老爷子要钱,这些心腹立刻就把钱准备好让她带走了。
她到底算什么?他们家驮东西的牲口吗?
“如今离成事就差一步了。江南如今又发了水灾,粮价怕是要疯长,我不得不多囤一些粮草起来。这些钱我只是一时挪用,等到了秋末,我就将钱送还。”张庭燕也知道他这媳妇一直不满,只是迫于他的余威,一直不敢发作。
他原本就不想把自家牵扯进来,只是做一步暗棋来用。他当初诈死也好,安排张静嫁入信国公府也好,都是为了保全自家。
只是能保全自家,建立在能成事的基础上,若是这群人看不到希望,一旦失控,那就真叫引火烧身了。
“公爹,我还是那句话,您和小叔想着谋划这事我不管,但您别牵扯到靖之和公达身上。小叔反正报病了十几年,谁也不会想到他身上来,可我两个儿子如今都是朝廷大员,一旦出事,那才是一朝倾覆鸡犬不留。”崔氏冷着脸,“您也别再唤我来了,公中私里一点银子都没了。我的嫁妆都有当年我爹做的印记,一旦流了出去,那才叫给家里惹事。”
“还有,李茂似乎已经知道张静身份不对,曾经问过靖之。银子事小,若是李茂那愚臣把这事告诉了圣上……”
“此事你不必多虑。”张庭燕笑着安抚她。“当年静儿女扮男装之时,刻意在先皇面前漏了身份,向先皇表达了自己虽是女子之身却也想为国尽忠的志向。先皇那时忌惮李硕的兵权,静儿和李蒙关系又好,便顺势让她成了暗处的探子。李茂说的身份,怕是这层。”
“张静也是可怜,好好一个女儿家,才貌双全,嫁的好,一进门又生了嫡长子,本该过着圆满的日子,却被你们……”崔氏只是唠叨了两句便闭口不言了。因为张庭燕的脸色已经黑的不能再黑。
她知道自己公爹是个心狠手辣之人,若是起了恶意,才不管你是不是媳妇。公中已经没钱,如今她也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这老货年纪这么大,若是一时糊涂了,把她也灭了口也有可能。
想到这,她心中也后怕的很,只好挤出笑容:“我毕竟把她当亲生女儿养了这么多年,见到她落得那个下场,我心里也不好受。”
“她本来可以过的更好的。女人就是靠不住,一旦嫁了人,什么家国大义都不顾了。”张庭燕想到张静之死也满是痛惜。“她身份高贵,原本不必落得如此下场的,是大皇子太过急切了。罢了,此事已经过去这么久,就不要再提了。”
张庭燕祖上几代都在尹朝出将为相,族女嫁于皇室的更是不少。他一心帮着小主子收复河山,这复国之梦做了一辈子,如今叫他放手,已是不能了。
他谋划已久,又有两代人的积累,原本根本用不着在自家挪钱。只是从去年开始频频出现岔子,先是钱局和私铸钱的暗桩被一一查出来,后来又出了叛徒,几处盐坊都遭了牵连。若不是几处铜矿地点隐秘,还在开采,怕是粮草都要供应不上了。
如今江南又发了大水,秋收受阻,粮价必定要虚高。大楚有粮仓调剂,自然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他们却没有这种实力一直囤积粮草。原本和他交好的几大粮商也被私铸钱牵连,抓进了牢里,连周转都困难了。
只是如今拆东墙补西墙也是在是麻烦,实在不行,少不得要接受那边的盟约,两方一起干这大事了。
那边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一时不备,怕是要为人做了嫁衣。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都在犹豫,不准小皇子和那边接触的原因。
就是不知他们在关外谋划的如何,若是顺利,趁着大楚接连受灾,又耽误了秋收,不然明年就起事干他一场。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
他年纪已大,眼见活不了多久了,晋国公府和信国公府两派势成水火,君臣不能一心,储君未立,皇子年幼,这都是机会。
最主要的是,他们已经耗不起也等不起了。
红娘子叛逃,他在京城最得力的助手鬼面去追叛徒,不幸被抓,随后信国公府里丢去乱葬岗十几具受刑身亡的尸体,鬼面也在其中。这下他等于断了一支手臂,京中据点和探子也因为叛徒的口供纷纷被连根拔起,逼得他不得不拖着老迈的身子重新回京部署。
好在京中如今又多了一家盟友,如今内外皆有联系,更有关外数万大军随时可以动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持云院里。
顾卿今日突然觉得头晕眼花,实在是站不起来。好在李锐回宫后,胡家医已经被请进了北园随时候命,听到老太君有事,连忙过来施针。
“太夫人,你这是风厥上头,休息一下就好。”胡家医施完针,见邱老太君脸色恢复如常,心里也松了口气。
“平日里不要太劳神了。那账册,能不看就不看了吧。”
胡大夫看见桌子上那一摞的账本,就知道老太太到底为什么会眩晕。
顾卿发愁的看着那一堆帐,如今花嬷嬷身上事也非常多,这核对账本之事再劳烦她,怕是家里又要再倒一个。
方氏刚刚出月子,现在亲自带着李湄。方氏这个月子恢复的不算太好,经常有些精神恍惚,顾卿想让她再多养一阵子。
想到之前已经跟着她学了好一阵子数学的李钊,顾卿突然有了想法。
“来人啊,去西园把钊儿找来!”
☆、第171章 万宁的救星
李钊稀里糊涂的被堂祖母叫到了持云院;待看到堂祖母面前那一大本账簿;吓得瞪大了眼睛,忍不住连摆手。
“堂祖母;我不行的,让我算算数字还可以,让我核对账务;要是错了怎么办?”
李钊今年才十二岁,他出门前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不准插手堂祖母家的事情;以防别人说他没有规矩。一家的账务算是十分重要的东西了吧?堂祖母怎么能让让他核帐?
“在这里的都是些流水账;不是细账。前面已经有三位不同的账房核过了,你只要帮堂祖母把数字对一下就行。”顾卿笑容可掬的对着李钊说:“你心算极强;又会用算盘,你看看数字有没有错,不算是什么要紧事。”
她刻意抚了抚胸口,装可怜道:“如今祖母手也抖,头也晕,你堂婶又刚刚出月子,不能用眼……”
李钊看起来有些浑不知事,其实心肠最软,看到堂祖母的样子,又想到自己也没伺候过堂祖母一天,认命地坐到那桌前,拿起一本账本看了起来。
他其实在家中经常看母亲算账和管家,虽然信国公府的流水账比他家的多的多,不过账务嘛,就那么回事,无非数量多一些,品种繁杂些罢了。
顾卿坐在一旁,告诉他怎么看帐,怎么计算,她是花嬷嬷教出来的,知道怎么由浅入深,先一点点教着他看懂这里的记账方式,然后再叫他如何累计。
也许真如李钊自己说的,他对文字记忆十分差,但是看到数字就十分敏感,只不过片刻功夫,他就知道如何上手了,比顾卿要快的多。
顾卿是花了半天才会看账本,又用了半天才知道如何拆分和核对的。
找这小子来果然有戏!
顾卿极其有成就感的看着李钊拿起算盘,开始在另外一张纸上算了起来。
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李钊不会读书有什么关系,不行去经商嘛!哦,对了,这时代商人好像地位很低,他娘大概是不会让他经商的。
可有些生意头脑,总不会被家里管事骗不是嘛。而且朝廷还有户部,说不定户部就需要这样的特殊人才?
她便宜儿子是位国公,又是尚书,等钊儿成年的时候,说不定给他谋个户部的小官还是很轻松的。平日里写写算算,日子也能过的很好。
反正他家也不怎么缺钱用。
顾卿在那操心着一些有的没的,李钊也在不停的计算中算出了一些心得,算的速度是越来越快,那算盘先开始还听到噼里啪啦响,后来简直就是连成一串的声音了。
但凡用过算盘的人都知道,这是因为他中间没有停下来看账本的数字,而是把那一串要算的东西都记在心里了。所以打得时候,完全不用再停,只要把心里的数字一口气加减乘除完就可以。
李铭在微霜堂上完课来到持云院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李钊一边打着算盘,一边记着数字的样子。他从未见过这位堂兄如此严肃慎重的时候,也就不敢大声和奶奶招呼,只是轻手轻脚的溜到奶奶旁边,好奇的问顾卿:
“奶奶,钊哥在做什么呢?”
“他在替奶奶算账呢。”顾卿见李钊鼻子上有汗,连忙拿帕子抹了一下他的脸。
李钊感激地对顾卿笑笑,继续低头拿着笔写写划划。
“哦,钊哥又在做这个啊。”李铭不以为然地看了一眼。在他眼里,算学只要会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了,他家里下人这么多,是没必要深学的。而且他也不用管家,以后还有妻子管着家里流水的账目。
“奶奶,你让钊哥学这个,合不合适啊?要别人知道了……”李铭后面的话没说。
要让别人知道了他们家拿亲戚当账房或管家使唤,说不定是要被诟病的。
“你这小小年纪,怎么想的这么多。”顾卿戳了一下李小呆的脑袋瓜子。“奶奶如今身体不好,这几天先让你钊堂兄看着。他有这一身好本事,怎么能埋没了!”
“哦,算几天啊,那倒是可以。”李铭嘴里又嘟囔了几下。
不过依奶奶的性格,怕是没两天发现堂兄好用了,就一直用了。
就和以前支使他和哥哥抓鸭子一样。
“哦,我都忘了说,我来找您,是因为……”
“不要吵!”李钊正在核对一处不大正常的地方,耳边却传来李铭不停叽咕的声音,心中蓦地一阵烦躁,忍不住喝出声来。
李铭被李钊喝的一愣,吓得噤了声。
“奶奶,你看,这里出现的数目……”李钊将一处数字指给顾卿看,“这采买的香料,七日前就采买过一次,那次花的是十四两银子,购得七两四钱,我就粗算它二两银子一两。七日后又是这冷白香,购得十五两四钱,却花了五十二两银子,这么算,倒是要三两多了。向来买东西都是买的越多越便宜,这价格怎么反倒贵了呢?”
顾卿叹为观止的看着李钊,只觉得自己以前就机械的对着数字简直是弱爆了。
像他这样注意到前面有过的数字和后面有的数字对不上,她是从来没有察觉过的。她看流水账,向来是在三个管家都核过以后把所有数字加加减减,看他们算的数字对是不对,核对个总数而已。
“你……是如何注意到的?”李铭也很好奇。乍一听似乎没什么,可是七天前的账目在最上面,七天后的已经是第三本了,这中间算了这么多数,为何还能想起前面的冷香?
莫非李钊过目不忘?
“堂祖母家好多东西我都没听过,有些就注意了下。前面这冷白香价格这么贵,岂料到了后面更贵,我少不得要再翻回前面,看一下是不是我记忆出了错。”
李钊平日里陪着母亲,自然知道有些下人会有些猫腻,他怕是堂祖母这阵子生病,下人见无人理事,也开始想些不该想的了。
“这冷白香是什么?怎么都是拨去东园的?”顾卿翻着账本看了一下。如今东园只有李茂住着,男人还用香么?
“这个奴婢倒是知道。”孙嬷嬷插了话。“以前夏天大老爷都是拿这个熏官服的。夏日多汗,上朝下朝人那么多,身上难免有些汗味。这冷白香是南面的一种调香,味道清冽却不浓郁,大老爷不爱用香,也就这种能够接受。后来老爷当了官,也和大老爷一样,夏天用这个熏官服了。”
孙嬷嬷以前是在西园伺候李蒙书房的,她口中的“大老爷”和“大夫人”,指的是已经去世了的李蒙夫妻。
张静是世族女,调香点茶中馈无一不精,这冷白香京中人家是很少用的,以前都是张静自己调了给夫君用,如今的方氏可没有这个本事,到了夏日,只能在南货店里买了。
顾卿听了是这样,不由得点了点头。她以为自己如今已经算会管家了,想不到要学的还有很多。熏香一门就有这么多讲究,想来那些世族女小时候学的东西更多。看来她以为古代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在家学学厨艺管家,是她小瞧了这些女子了。
她才生病半个多月,就有这冷白香前后价格不符之事,自然是十分重视,她亲自点了采买这香料的管事、入库的管事,以及审核这半个月流水的账房与管家过来。
现在正是酷夏,这些管事的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错,居然被太夫人亲自叫到持云院去。谁都知道老太君如今中了风,不能受气,这些人又惊又怕,天热加上心情紧张,还未进院子,便已经汗流浃背了。
出来接人的烟云看着这几位管事一脸狼狈的样子,忍不住皱了皱眉,叫婆子们先打了水碰了盆子过来,让几人擦了把脸,看起来没有那么不堪了,这才让他们进屋。
顾卿如今体弱,胡家医是不建议摆冰盆的,但天气炎热,顾卿穿的又多,无论旁人怎么劝,还是在屋子里放了冰盆。
这邱老太君的体质是偏热型的,并不虚寒,不过是几个冰盆一些凉桶,又抵不上空调,哪里就不能放了。
几个管事和账房一掀厚帘子就觉得一阵凉气沁入心脾,顿时精神一震,心里的焦虑也收回去几分,看起来也从容多了。
大管事之子和老太太身边的嘉云订了亲,自认在老太太面前有几分面子,率先问过邱老太君唤他们来是为了何事。
顾卿丢了两本账本出来,问他们这冷白香前后价钱怎么差的这么多,虽然只是几十两银子的事情,但长期姑息下去,只会把采买的心越养越大。
更何况二十两就够一户中等人家嚼用一年,这几十两也不算是小数字了。
那采办一看是冷白香的事,连忙呼了一口大气,不慌不忙地对着顾卿跪下回道:
“启禀老夫人,小的第一次采买冷白香时,南方还没有发洪水,是以冷白香并不贵,只要二两银子一两。但京中不少官员受我家老爷影响,也买了不少‘冷白’熏衣服,是以存活不足,只买了这一点。”那采办又接着说道:
“后来我再去,价格已经涨了一倍有余,一方面这香只有东市王记的南货铺子有,二是南边大水封了路,这香也是从别处调来,价格就要涨一些。”
“那时候老爷身边服侍的袁管事说冷白香用不到半个月了,赶快补上,我见老爷要的急,可这价格又太贵,此事我曾请示过府里的两位管家,也特批了条子,这才按照这贵的价格买了回来。”这采办做了信国公府快三年的采办,平日里虽也收些回扣,但贪墨主子的钱财确是不敢的,他对此事毫无心虚之处,回答起话来也就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顾卿一听,觉得这买办说的没什么问题,便问两位管家。
大管家点了点头,回道:“是有这么回事。本来我的儿子就是负责跑南货的,这冷白香也无需外面采买,但今年南方可能大水,老爷就没让他去了。冷白香在外面买,自然是不如府里自备的方便。”
他从老国公时代就当着大管家,自然不会为一个采办,几十两银子遮掩,他这话一出,顾卿便知道没她想象的那么严重,只是市场缺货,供需关系又不合理,造成的暂时涨价而已。
李钊在一旁听了十分不好意思。李铭更是挤眉弄眼的戳了戳李钊,小声地说:“还好奶奶没说是你查出来的,不然府里几个管事肯定要对你有意见。”
李钊虽然觉得自己没帮上堂祖母什么忙,倒是兴师动众了一番十分羞愧,但李铭说他不好,他心里却不服气的紧,眯着眼反驳他:“你们府里的管家就是用来管事的,别说这价格确实不对,就是对了,喊来问一问也是应该的。他们哪里来的底气对我有意见?”
李铭见李钊今日里像是变了一个人,好笑地上下扫了这位堂兄一眼,“堂兄自受我祖母调1教,越来越有我兄长的样子了。”
他指的是以前兄长在年前帮着奶奶管事的时候,对那些管家睥睨的态度。
“本来就是嘛,我又说的没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