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儿子在李茂那,那是疯了差不多。
  晋国公张诺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不得不为了保护家小和张摇光而和这些人虚与委蛇。身为皇后的堂妹经此一乱后能依仗的只有自己,而他和江道奇多年的交情和盟友关系足以让他在江南能够有所发挥。
  更何况东宫属官人数众多,但许多都是晋国公的派系,还有一部分是皇帝后来放在太子身边教导的心腹,也不全都跟江道奇一路。
  晋国公放下身段,不停告诫和这些属官要忍耐,要静观其变,而后便一起被骁骑营和闯宫的人马“保护”着南下。
  至于晋国公被骁骑营保护着回府做准备南下的时候,看见了自家的女儿,就纯属意外了。
  一时间,他既欣慰自家的女婿能见微知著,把女儿送到最安全的地方来,又懊恼于阴差阳错,安全的地方现在也变得不安全了。
  张素衣只是一介女流,又容貌艳丽,若装作不知将她留在晋国公府,在全城皆乱的时候等候着她会是什么,可想而知。
  所以张诺只能将女儿也一并带上,去了江南。
  江道奇把一切算计的都很好,但天不遂人愿,可有几件事,是他的智计手段完全无法改变的。
  一是身为皇后嫡子的小皇子没死。不但没死,李茂居然还握有中军和楚睿的遗诏,传国玉玺也被齐邵从宫中带了出来。他们将“太子可能有所异动,废太子而立嫡子楚承平为储君”的内容公示天下,一下子赢得了绝大部分人拥戴的“正统”之名。
  二是三皇子楚承烈也没死。二皇子和项城王声称和李茂一样,秘密获得了皇帝要求“勤王”的旨意,带着皇帝的私兵进宫救驾。结果太子的人马太过凶残,逼宫不成索性烧了宫殿,他们去救太后的时候只救出了三皇子,住在后宫最深处的宫妃和皇女皆死于大火。
  他们的话,隐隐指出小皇子乃是李茂立的傀儡,是假的。
  这下子,江道奇一下子尴尬了起来。他原本以为自己女儿腹中是最后的皇室血脉,尚且可以一搏。结果这孩子比两个叔叔小了一倍,既不占嫡也不是长,即使生了下来是男孩,也不过是其中一位继承人的人选,甚至都不是最好人选。
  而后他更算错的,是江清灵的母性和对太子的爱。
  江道奇在家中对这个女儿极为疼爱,江清灵也是对父亲言听计从。因为江清灵生孩子可能会遇见流产、孩子夭折、或者孩子是女儿各种情况,所以江道奇提前把自己的计策和江清灵透露了,希望女儿能够配合。
  江氏听闻这些人要推她的孩子当天子就知道情况对她的孩子更不好,如今一听自己父亲的计策,更是腹中怒火中烧。
  她与太子伉俪情深,成婚数载才盼来这个孩子,没有一日不期待万分。结果她的父亲却早就做好了拿个江家的男婴替代真正的皇家血脉的准备。
  她和太子的孩子如此尊贵,怎可因为可能残疾或是女儿身,就被一个假货取代了他/她的身份?这可是太子唯一留下的血脉了!
  江清灵在宫中便成长了不少,如今早已经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天真少女。她一边十分温顺的同意了父亲的做法,一边加强锻炼,为了孩子的健康又积极进补,做出非常配合的样子。
  暗地里,却借由心腹联系了太子最为信任的几位属官,以及自己在闺中的好友张素衣,想法子把父亲的想法和做法透露了出去。
  到了生产那天,江清灵刚刚发动,东宫的旧官和晋国公比江道奇还早就守在了产房外。随着江清灵在产房里一句“你们要把我女儿抱去哪儿”的大吼,这些人顾不得恣越了,一拥而入,将准备男婴换郡主的稳婆抓了个正着。
  这下子,可以说是让江、秦和东宫旧部彻底交恶、拆伙,将事态闹严重了。
  世族的官员确实是希望有世族血统的孩子当皇帝,为此他们愿意给钱给人,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傻子,愿意投资奉献让江家直系的婴儿去偷天换日当皇帝。
  若是刻意这样,那他们都把自家的孩子抱来换就是了,凭什么让江家得利?
  东宫的人会跟着江道奇和中军骁骑营来江南,一是受三千骁骑营兵士的武力威慑,二是看在东宫太子的香火情上,最重要的便是他们已经错过了最早拥立小皇子的时机,如今再凑上去也得不到重视,甚至会被当成闯宫一伙的同谋,还不如拼一把赌个机会。
  东宫中也不缺忠臣烈士,这些人就等着你磨好刀剑,对他动手。他们随时准备着以死警醒世人。江家若逼迫太急,反倒会引出滔天大祸来。
  如今江清灵生的是个女儿,这些人就立刻保护起郡主,开始以“名不正言不顺”为名向江家施压,张诺又巧施手段,让骁骑营得到消息的中军将士哗变,夺了秦锋的兵权。
  这一下局势变换太快,江道奇先失了东宫的信任,后失了秦锋的威慑力,站在他身后的世族又一齐施压,将他逼的不得不向张诺重新靠拢。
  张诺是皇帝遗诏上的“辅国大臣”。即使小皇子在长安登基,这个位子依旧给堂舅留着。这原本是齐邵为了离间江南众人的反间之计,如今却真的派上了用处。
  张诺以回京会让他们官复原职或更胜一步为许诺,与江南各方势力谈判周旋,愿留在江南和朝廷谈判,为这些人争取“保护”皇后和皇室后裔的封赏。
  这一下,算是彻底压倒了江道奇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知道,江道奇在朝中是无官无职的。他唯一能依仗的就是女儿是太子妃,外孙又可能是个小世子而已。
  可这位晋国公,却是一国宰辅,太后之兄,如今少帝的舅舅。
  江道奇最不屑的大楚官职,成了他失败的最终原因。
  张诺几乎要可怜他了。
  仇牧和方谕德条理清晰的将前因后果讲的清清楚楚,一旁的张素衣不时点头肯定,很快的,李茂和齐邵等大臣就开始悄悄议论了起来。
  被点召来听政的工部侍郎仇靖,欣慰的发现儿子经过皇宫之乱和江南之行后,变得更加沉稳,更加宽容,再也没有在京中时常有的激进之气和浮躁。
  这位父亲在心中默默感谢上苍。
  楚承平在宫中经常看父皇和母后理事,知道像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儿是讨论不出来的。所以他只问了几句他关心的。
  “我母后可好?太子妃可好?我侄女可好?”
  “启奏陛下,太后娘娘被封为上宾,从未被慢待过一天。太子妃爱惜自身,身子又康健,是以生产顺利,母女均安。太子之女由晋国公夫人江氏和太子宾客王朗的夫人一起照顾,又有骁骑营守护,并无危险。”
  楚承平听到这里,才绽露出了第一个笑容。
  站在他御座旁的亲亲见这位挚友心中的大石已经被搬开,忍不住也笑了出来。
  无聊的在宣政殿东晃西摸的顾卿看到了这两个小孩心中的互动,顿时大感不妙。
  不会吧……不会狗血到亲亲和平平青梅竹马,暗生情愫,最后双宿双飞吧?
  陈阿娇和汉武帝刘彻也是青梅竹马,结果“长门怨”了。
  许平君和汉宣帝刘询也是青梅竹马,结果“南园遗爱”了。
  ……
  顾卿的面前无数个皇帝始乱终弃的版本哗啦啦跑过,惊起她心中一片草泥马飞奔而去。每个羊驼背上都是被亲亲揍得不能自理的小皇帝,“一刀两断”后的小皇帝,手撕小皇帝、瘫痪小皇帝、太监小皇帝……
  为了不让李家被灭九族,她还是得想想办法。
  掰弯……阿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现在开始掰……教育小皇帝还来得及。
  谁叫她是“神仙阿姨”呢?
  顾卿正在那里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想办法像教育几个孙子一样,把楚承平教育成她家的贤孙女婿。
  就她的经验来看,像这种胸中有丘壑的孩子不能恐吓,只能诱导。最好引起他的遐想和追求。因为这样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理想主义者。
  顾卿想的是绞尽脑汁,连自己在哪儿都忘了。结果却被李茂一声巨大的“不行!”给吓得差点蹦起来。
  等她抬起头,少帝皱着没有,齐邵沉默不语,诸位大臣更是把头摇的像是拨浪鼓。
  “怎么可能让陛下亲自去迎接太后!简直是荒谬!”
  东宫的几位旧属和世族代表早就做好了无辜而返的准备,他们也不和这些人争执,直咬定了江南那边的势力担心秋后算账,必须要新皇表现出诚意,亲自去封赏才行。
  谁知道被召进京,会不会被砍了!陆家当年进京以后,如今又是如何?
  江家拒不接受官职,反而得到了保全。
  大楚两位皇帝频频拿江南高门世族当眼中钉,已经把他们的心弄寒了。尤其江东人士最是记仇,他们手中有货,南方又有长江为天险,真要不愿意奉召入京,你还不能拿他做什么。
  这些世族是无冕之王,虽无官职,却有人望和钱粮。江南富庶,是大楚的后方粮仓。打仗打的就是粮草,是武备,是钱。户部官员又大多是江南士族出身,都跟着太后去了江南,如今长安的户部靠陈家人撑着,连年少的李钊都不得不一天到晚打着算盘夜不能寐,就为了挤出一点钱来打仗,来赈济灾民,来赡养阵亡将士的家人。
  通州一地供养不了关中,他们就是认准了小皇帝要坐稳皇位,就必须向他们妥协。
  至于晋国公是真的被这些世族施压的无能为力,还是晋国公的势力也怕长安的朝廷秋后算账,谁也不得而知。
  就因为这一个提议,楚承平便知道了晋国公虽然是他的堂舅,但他身后之人太多,反倒不能像信国公李茂那样旗帜鲜明的支持自己。
  难怪神仙阿姨说李家人是好人,可以信任。在天子危难时挺身而出,却并不挟恩自持,方才是真的可以信任。
  楚承平虽然年幼,却有着这个年纪的孩子少有的优点。
  他不急,而且他还喜欢思考。
  所以在一片大臣“荒谬”的痛斥声中,少帝只是略微思考了下,就对江南来的几位东宫旧属说道:
  “此事关系甚大,朕要和众臣商议,你们先行退下,由鸿胪寺礼宾院安置,等朕和众位爱卿商议出了结果,再行宣召。”
  少帝此话一出,满室皆惊。
  这意思,简直就是在说着还有回转余地了。
  几位东宫属官面色轻松许多的出了宣政殿,许多大臣拿各种安危问题说了一遍后,力劝少帝不要以身犯险。
  现如今的局面,一个现成的天子比太后要重要的多!
  楚承平知道大臣们都不会接受的,匆匆跟着李茂和齐邵就离了宣政殿。亲亲若有所思的跟在“平平”的后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顾卿也很担心。身为皇帝的禁卫军,若是少帝南下迎接太后,李锐肯定也要一同前往。这夫妻两个在一起没几天,又变成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了。
  而且现在局势暧昧,南下有没有危险也不得而知。她既担心孙子,也担心小皇帝。
  齐邵和信国公李茂随着楚承平一起去了延英殿。这里是小皇帝上课和学习理政的地方。
  进了御书房,楚承平坐在御座上,看着太师和太傅二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说:
  “朕想去。”
  亲亲怕神仙奶奶无聊,没有像往常一般站在楚承平身后,而是陪着奶奶站在房间的一角,看着父亲和齐家哥哥两人和楚承平讨论此事。
  “奶奶,我也想去。”
  “哈?”
  顾卿一愣。
  “平平可担心他娘了,晚上睡觉都在喊母后呢。”
  亲亲和顾卿在说着悄悄话,齐邵在御书房里踱了几步,摇了摇头。
  “江道奇和晋国公老谋深算,他们提出这般要求,竟是处处都是陷阱。若陛下只顾着危险,不去迎回太后,陛下便担了一个‘不孝’的罪名。可陛下若是要去,就和世族所说一般,山高水远,世族担心送皇后上京有失,难道朝臣们就不担心陛下南下有失吗?”
  “至于世族所要的封赏和官位却是不难。如今幽州汾州死伤惨重,官员多有空缺,洛阳一乱,朝中也有变化,便是给他们一些爵位也无妨,无非就是费些银子罢了。若逼得急了,就封到幽州和汾州去。”
  “如今正是秋收的时候,南方这几年风调雨顺,粮草充足,关中既北方诸地却因战乱耽误了耕种,现在有些粮草不济了。若南方不定,一旦发生粮荒,不用外敌入侵,我们自己就要先乱起来。他们便是看着这一点,要挟朝廷就范。”
  “欺人太甚!”李茂咬牙切齿。“就算江南世族没有深受皇恩,可北方反贼一旦南下,难道还分你是世族还是平民,是南方还是北方不成!我们以长安为险要,竟是为这些国贼守了国门了!”
  “国公大人都说了这帮人是国贼了,难不成还能指望他们讲道理不成。若是世族各个都深明大义,卢氏也就不会把范阳拱手送给反贼啦。”齐邵自己就出身世族,自然知道世族这种庞然大物靠什么活着。
  皇恩?能当饭吃吗?
  “我看,若是细细谋划,陛下南下迎回太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中军如今守卫关中门户,不可调回。张致的军队要在北方守卫居庸关,也不可调回。新征的禁卫军仅有三千,都是新兵,无法和晋国公手中的能征善战的军中骁骑相比。西军说是替天子守国门,实际上一直都是驻扎在城中守城,极少主动出击,我看也不足为倚……”齐邵一点一点的分析给皇帝和李茂听。
  “齐邵现在好能干啊。”顾卿看着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齐邵,忍不住感叹。“想当年,还为了替寒门学子筹生活费而卖灯谜呢。那时候可没这么成熟。”
  那几句青涩的“老夫人拿好,老夫人再见”,不知让当时的她多少次一回想就恨不得拿头埋到被子里。
  而如今的他,终于已经成长到“国士”的级别了。
  “咦,齐太傅还做过生意吗?”
  “岂止是做过生意!这孩子不要太精!你知道孔明灯吧?”
  “恩,我们家做的嘛。我知道。”
  “那我和你说,有一年,齐邵拜访信国公府,想要买这灯的专售之权……”
  顾卿闲着蛋疼,索性跟小孙女讲起了当年齐邵各种带领国子监学子发家致富的例子。
  齐邵以前在宫中是皇帝的近臣,一天到晚听皇帝和晋国公及众位老臣唇间交锋,已经习惯了那种隐晦而意有所指的说话方式,连说话都没以前那么随意了。
  而如今他以“托孤之臣”的身份随侍年纪尚小的少帝,又遇见李国公这么一个说的太隐晦都听不出来的顶头上司,不得不变身成传声筒、人肉翻译机、书记官,拟诏学士等等乱七八糟综合在一起的奇怪角色。
  为了能让小皇帝看懂、听懂朝臣们的话,他经常还要捧着折子将这些骈四俪六的东西翻译成大白话说给小皇帝听。后来连楚承平自己都觉得齐太傅太可怜了,上朝的时候直接说自己看不懂他们写的艰涩玩意儿,麻烦众臣上朝的时候写简单点,写的直白点,这才减少了齐邵不少的工作量。
  齐邵已经习惯了在这一君一臣前分析透彻明白,省的自己事后还要跟在后面解释。他从各军的将领忠心和可用的可能上分析起,直说到大概能调用的兵马和仪仗,还有沿途可以调出来护驾的府兵云云。
  大楚并未失道,这是大楚如今还没有生出极大动乱的原因。无论是江南百姓也好,关中百姓也好,都是发自内心的相信大楚能好起来。洛阳城百姓愿意跟着小皇子一起迁都到长安,便是信任大楚能够给他们一个好的未来。
  能替百姓守国门而不是逃跑的皇帝,即使年幼,也值得尊重。
  其他各地也是一样。百姓愿意积极缴粮缴税,而且自发收纳北方的难民,都是相信大楚必定能平定乱局。若是小皇帝真的能获得江南世族的支持,再迎回太子妃和太后,民心就会更加倾向于他,得到的支持也会更多。
  现在问题就是:
  一,皇帝下江南,至少要带几万兵士保护,加上沿途补充的府兵,这些兵从哪里来。
  二,皇帝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怎么能肯定世族不是不怀好意。怎么保证一路上的安全。
  顾卿和亲亲闲话已经聊得差不多,亲亲不知道一向温和的齐太傅还会为了胡姬写诗,听得旧事忍不住一阵一阵的发笑。齐邵好生生的在说着国家大事,自家女儿在御书房里嬉闹,
  李茂面子下不来台,十分不悦,立刻就熊女儿:
  “李湄!我们在聊大事,你再这般无状,我就叫侍者把你叉出去了!”
  李湄和顾卿在一起时老忘了别人看不见奶奶,又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楚承平对她极好,从来不让她受委屈,养的她有些娇惯了,她狐假虎威惯了,见父亲熊他,立刻眼中含泪,一下子站了起来。
  “什么难事让你们商量那么半天!把钧堂兄和堂嫂带来的三万羯人给我,跟练武一样,让我代替陛下去迎回太后就是了!”
  “不行!”
  齐邵、李茂、顾卿齐齐一愣。
  这么快做出反驳的既不是李湄的父亲,也不是李湄的奶奶。
  自然,也不会是生性老练的齐邵。
  而是坐在御座上的少帝楚承平。
  
☆、第239章 可怕的齐邵
  楚承平也不知道为什么亲亲一说要走自己就那么慌;甚至几乎是脱口而出不行。
  他并非人人都称赞的东宫太子,也不是什么众望而归的皇子,父皇选择他;是因为父皇宠爱他;在父皇还来不及像太子哥哥那样讨厌自己的时候。
  一夜之间;他的家——皇宫被烧了,母后不知所踪;父亲和兄长死于非命。他被神仙奶奶所说会救他的李家人带着仓皇出逃;交给了父皇的暗卫;然后被带着中军赶回的李茂拥立成了皇帝。
  在这一切进行的时候;亲亲都不离不弃的陪着他。
  骑着小马和他一起逃跑的是她。
  坐在他身后用小弓射瞎敌人眼睛救下他的是她。
  知道父皇和几位兄长都死了以后;每天晚上抱着他睡觉的是她。
  说出“我很强以后我会保护你”的也是她。
  如今;想要代替他去赴险的还是她。
  楚承平相信这世上有命运一说。老天给他送来了一位神仙;又给他送来了这么一位挚友,他要牢牢抓住。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的。
  所以他不能就这么把自己的幸运挥霍干净。
  “朕非常想去接回母后。朕不让李湄去,和危险无关,而是朕亲去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楚承平站起身,拒绝了亲亲的意见。“如果亲亲替朕去了,而朕继续坐在宫中,这是对世人的欺骗,也是朕对自己的欺骗。朕连自己的母亲和百姓都能欺骗,以后又有谁不能欺骗呢?”
  “若朕答应了要去接回母后,那就必定会亲下江南。若朕不去,也不会让任何人替朕涉险,我们还可以想别的法子。”
  李茂和齐邵站在原地,竟被小皇帝说的无话可以反驳。
  因为他们都对少帝教导的是“修辞立其诚”那一套。如果此时说可以对外宣称去了,但其实没去,这就是一种“不诚”。虽然有一万种理由可以解释帝王的顾虑,可在天下万民和士族心中,这位少帝就是一位贪生怕死,欺瞒世人的皇帝。
  那齐邵之前想尽法子为少帝的造势都算是白费了。
  亲亲也没想到楚承平会拒绝。
  因为平平非常排斥练武,每天到了去校场“日常”的时候,都会各种撒娇耍泼要她代替。他皮肤比自己要娇弱,一骑马大腿内侧就会破,拉弓倒是行,可射箭没一次在靶上,更可怕的是,他还是个路痴,在长安的大兴宫住了快半年了,一个人还是找不回东宫。
  她想着平平既然不能去,去了又危险,自然还是自己替他去比较好。
  结果他却拒绝了。
  “可我比陛下强壮多了。真有个不对的地方,我能这样……”亲亲随手往地上一锤,锤裂了一块地砖。“您能吗?”
  “若是有敌人来袭,我还能骑马跑掉,可是陛下您却不行……”
  亲亲话里话外都是“平平你太娇弱了你去会死的”的意思。
  “若有千军万马,纵使你有三头六臂,伏虎降龙之力,又有何用?”楚承平摇了摇头。“力气再大,也得别人愿意和你掰手腕才行。”
  “哈?掰手腕?”亲亲傻了眼。
  “和敌人难道还宣扬我力气大么?又不是要掰手腕。”
  “啊?我说我能打爆坏人的头!”
  “那也要坏人把头伸到你面前才打得到啊!”
  李茂乐见女儿和小皇帝关系处的好,又欣喜于皇帝拒绝了自家女儿的胡闹,摸了摸胡子,笑着看两个孩子情深意重的童言童语。
  齐邵则是感慨于小皇子与太子及皇帝的心性完全不同。若是已经故去的先皇在这里,有心腹提出替他去冒险,先皇一定是在犹豫片刻后允了。而太子呢,则是心中犹豫不定,既怕留下恶名,又爱惜性命,更放不下皇后,最后在所有人的劝诫下同意此事。
  这位小皇帝如今才九岁,刚刚经历过皇宫之乱,皇后可以说是他仅存的亲人,但他却说得出“朕想去,朕也怕危险,但朕不骗人”这样的话来。
  若真的能辅佐这位少帝长大,大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呢?
  而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