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这四条理由当场就被蒋经国驳掉三条:
  “修船,延迟几个月也无妨。煤、水可在舟山加足。航线不 熟,只要跟着泰康舰后面跑就行了。你再考虑考虑,明天给我答复。”
  这一夜,徐品富辗转反侧,未能成眠。他打定主意,不主动 去向蒋经国表态,能拖一天是一天。
  5月17日10时左右,天空忽然传来隆隆的飞机轰鸣声。只 见蓝天白云间,三架巨型运输机向舟山机场飞去。徐品富看到其 中一架是蒋介石的专机“美龄”号时,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怦然 落地了。看来蒋介石可能要乘飞机去台湾了。果然如此。因为 17日蒋介石已经得到消息,上海市郊已经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也已岌岌可危。蒋介石害怕乘船太慢,夜长梦多,不如一飞了之。
  这天夜里,当蒋介石离船后,徐品富和宓领港花钱雇了只小渔船,偷偷离开舟山,在穿山登陆后几经曲折到达杭州,又从杭 州回到已经解放了的上海。
  ●6。人才争夺与人心向背
  蒋介石在撤出大陆前,总想把最宝贵的东西全部带走。可是,要带走比黄金更贵重的人才,却不像带走黄金那样容易。对 于知识分子,蒋介石表面上还是很尊重的,给他们的待遇也不 低。以1935年为例,国民党管辖下的教授级,月薪可达300至 500银元,助教也能拿到80至140银元。而当时的一般工人工资 只在4至50银元。在那个时代,维持中等水平的个人生活费只 需10块大洋。这还不算,蒋介石还让许多搞科学的院士走上仕 途。在政府里当了各种各样的官。比如,清华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蒋廷黻,当上了行政院政务处长,还出任过外交官;中国物理学 会第一任会长李书华当上了教育部副部长,其他如物理学家李耀 邦、植物学家李顺清、化学家徐佩璜、经济学家何廉等,都在政 府中任职。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中12000多 名公务员中,学理工农医出身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就有1300多名,超过了10%。
  如此丰厚的待遇和尊崇,当初蒋介石是满有把握将这些人才像运黄金一样运到台湾的。可事与愿违,许多知识分子和他捉起 迷藏,藏着躲着,就是不想跟他走。
  先是翁文灏。蒋介石的同乡,中国第一个地质博士学位获得者,曾任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此会以后更名为资源委员会, 是国民政府容纳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当蒋介石四 处寻找翁文灏时,翁文灝正在和友人道别,并慷慨陈词:“今天 的问题,不再是钱的问题了。美国方面有人说:美国帮我们搞大 陆。大陆太大,美援再多也没办法,如今台湾地方小,一个钱有 一个钱的影响,反有办法了。他们说四块方糖泡在大锅里会感觉 不到一点儿甜味,但四块方糖放在咖啡杯中就会很甜。他们把台 湾当作小小的咖啡杯,那我们算什么呢?”
  宾主间苦笑一阵,翁文瀬长叹一声,又说:“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这样拖下去,实在不能想象。资源委员会各单位主 管问我怎么办?各厂改隶省府,等于把厂送给台湾省了。从今以后,更苦的日子在等着他们了。” 翁文灏苦笑着摇头。
  “昨天我还听说,美国已经发电报请咏老到那边去,怎么不去美国?”
  “我到美国干什么呢?世态炎凉,今天的美国对我们还看得 起?再说美国的做法固然有人叫好,但我可不一样,我以为美国 的做法有商量。大家相信么,台湾其实已经是美国的人。”
  “那么说,咏老是台湾也不打算去了。”
  翁文灏不做回答,那神态已经说明一切。
  蒋介石听说翁文灏到了香港,派人动员他去台湾,可翁不做答。
  再一个是竺可桢,也是蒋介石的浙江同乡。竺被称为“中国 气象学之父”,他在南京北极阁建成了当年最现代化的气象台, 自1930年起,这个气象台已通过无线电接收国内外气象电报80 余处,幵始绘制天气图,进行天气预报和台风警报,由此打破了 由外国人垄断我国天气预报的局面,最终实现了全国各项气象业 务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在竺可桢的培养熏陶下,在此工作过的 40余人后来全部成为中国院士。竺可桢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1936年,浙江大学发生学潮,原校长郭任远被逐,蒋介石为了 他家乡这所大学的名牌地位,特聘竺可桢出任校长。竺可桢提出 三个条件:“校长有用人全权,不受国民党干预;保证按时供给 经费;只当半年。”蒋介石答应了前两条,却不准竺离任。浙大 和他的校长名噪一时。
  国民党政权临近垮台之际,蒋介石要他去台湾。 竺可桢想了个声东击西的办法,说是“不走”,却悄悄去了 上海。行前,1949年2月底,浙大的学生听说竺校长六十寿辰 到了,自发地开展祝寿活动。他们为竺校长画了一幅两公尺高的 半身像。学生自治会还决定建立可桢图书馆,派出代表把这个决定告诉竺可桢。竺坚辞:“人尚健在,何必馆为?”就在这一天, 学生们献给他一面锦旗,上书“浙大保姆”四字。
  竺可桢到上海后,不断变化住地,先到化学家侯德榜之子处 住下,后又转到枫林桥对面永利公司宿舍,再转移至岳阳路中央 研究院宿舍。
  蒋介石找不到竺可桢,震怒不已。知道竺可桢是在躲他。便 将蒋经国唤来,要他亲自去上海一趟:“把我们需要的人,找一 批。”
  原来,蒋介石从毛人凤的报告中,得知已有不少名人“失踪” 了。他估计这些人多半是被共产党请去了,或者投奔共产党 去了。考虑到今后的政治影响,他不能不罗致一些人才。
  蒋经国答应后,驱车赶往上海的一家医院。 “竺校长,我父亲派我来转达他的意思。”蒋经国询问过竺的 病情后,开门见山地说。
  “什么意思?”竺可桢问。
  “请你到台湾去办学校。”
  “谢谢你父亲的好意,我看不必去了。”
  “为什么不必去了呢?”
  “大势已去,在台湾你们能维持多久?”竺可桢毫不隐瞒地说,“在哪都一样,我看国家总要统一的,自古已然。”
  蒋经国百事缠身,有些耐不住性子,但仍克制住自己:“竺校长,时局决非如此,你还是到台湾去办大学吧,当教育部长也 行。你我知交,我是决不会对不起你的。”
  竺可桢低头想了想,好像是同意了,可话一出口,令蒋经国大为吃惊:“我看你也不必到台湾去了,你留下来吧!”
  将经国呼地站起来,他没想到竺可桢会反过来劝他,生气地说:“人各有志,你不愿走,也不必劝我!”说完,拂袖而去。
  5月2日,竺可桢上街买早点,看到《新闻报》上登了条消 息:“钮永建与竺可桢飞台湾”,不觉吃了一惊。5月3日杭州解 放,浙大师生对这条消息又惊讶又疑惑。在知道了竺校长确实没 有走的时候,才一个个露出笑颜。
  5月25日晨,竺可桢听说“国军”退净,就出外察看。在 永嘉路与衡山路见到了穿军装的解放军数百名,席地而坐,秩序 极好,绝无扰民之事。他像许多善良的老知识分子一样,一向怕“兵”,但现在他却在日记中表达了他心中的企盼:“解放军来, 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败。”
  9 月,竺可桢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据统计,1948年“北极阁院士大会”前评选出的81名院士, 留在新中国的有50多人。他们在“富足的” “携金而去的”蒋介 石和“贫穷的” “空手而至的”毛泽东之间,选择了后者。选择 了初升的太阳,就是选择了光明。 以李四光为例:
  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从少年时代起就怀抱“科学救国”的 理想离家求学,后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到了英 国又改学地质。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中,他渐渐对中国共产党有了 认识,向往革命,向往延安。1944年8月,日寇打到广西来了, 李四光一家和他担任所长的地质研究所随着逃亡的人流,从桂林 到贵阳,最后来到重庆。蒋介石听说到了重庆,便托人捎信,请 李四光出任中央大学校长。李四光对来人说:我是搞科学研究 的,没本事当校长。宋子文知道李四光曾留学英国,在英国很有 声望,就请他去当驻英大使。李四光回答他:我是和石头打交道 的,没有外交才能。蒋介石多次举行宴会招待科学界、教育界知 名人士,每次都把他右边的位子留给李四光。李四光总是借故说到外地调査去了,不去赴宴。然而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中共代 表周恩来却来到他的床前。周恩来说:“刚才在《新华日报》社, 听到教育界一位朋友说,李先生和夫人正在患病,顺便来看看你 们。”周恩来一直坐到午夜12时才离开。抗战胜利后,地质研究 所的人,大部分回到了南京。李四光为了避开蒋介石,就坐轮船 去了上海。在那里,他和同行们创立了地质力学。1947年年底, 李四光接到国际地质学会通知,邀请他出席将于1948年夏天在 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大会。他考虑了两天,想 起周恩来对他的关照,就和夫人立刻动身到英国去。在英国,他 知道国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给留学生们讲话:“我 们盼了多少年,现在终于盼到了,毛先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取得了伟大胜利,苦难的祖国就要解放了!到那时候,百废俱 兴,势必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你们年轻人正赶上这个时代。希望 同学们努力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准备回国参加建设吧!“
  同学们高兴得交头接耳。李四光理了理斑白的鬓发,说: “我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回到祖国去,把自 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
  正当李四光在伦敦迎接祖国解放之际,解放军的炮火已打到 长江北岸。在南京,地质研究所第二次遇到了搬迁问题。李四光 出国后,地质研究所由俞建章代理所长。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下令将地质研究所迁往台湾。俞建章应付着,马上给李四光打了 电报。李四光很快回电:“南京如发生战争,切切不可远行。详 函告。”于是,李四光的10几个学生起草了一个反对搬迁的声 明。声明说:“为保护研究所多年置备的图书资料、标本仪器, 为使地质的研究不因战火而中断,我们共同约定,决不南迁。否 则同仁共弃之。”
  声明贴出不几天,李四光的航空信也寄到了。他恳切明白地 告诉研究所的同事们:从报纸上看,南京即将成为战争要地。万一发生战争,在所人员切不可远行。可暂居京沪之间。凡所内仪器图书皆放于地下室,妥为保护。我身在国外,想出力用不上, 我的薪水尚存所内,可买粮米为同事们备用。
  秉承蒋介石旨意的朱家骅说不动地质研究所,又去催陶孟和 的社会研究所快走。陶孟和像1937年要他南迁时一样,只有简 单两个字:“不搬!”而且,自己坚持住在研究院二层楼的一个房间里。
  南京解放后,在海外的李四光却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那位 朋友告诉他:“台湾方面已经给驻英大使馆拍来一封转交给你的 电报,他们要你立即发表一个公开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中国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的职务……”。“政协委员?”李四 光感到很突然。但他知道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安排的,心里顿 时涌起一股暖流。他问道:“我要是不发表声明,他们将怎样?” “他们已经命令驻英大使馆,如果你不发表公开声明,他们 就把你扣留在国外,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四光想带着家人马上动身回国,但他们预订的船票要下个 月才有效。于是李四光决定一个先走。临行前,他给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赐写了封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多少年来,日思夜盼的理想的国家。中央人民政府是我竭诚拥护的政府。我能当选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囯委员会的委员,我认为是莫 大的光荣。我已经启程返国……我也奉劝你,还是脱离 这个祸国殃民的国民党政府,从此重新作人,早日回到 光明祖国的温暖怀抱……
  回国后的李四光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并兼任地质部部长。
  1953年,毛泽东专门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参加研究石油 问题。毛泽东问道:“外国的学者,也包括我们的某些学者,多少年来,几乎一致认定,只有海相地层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 而我国,大部分是陡相地层,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李四光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肯定地回答:“我认为,外国人那套理论在我们这里可以搁起。问题不在‘海相’、‘陆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在于对地质构造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的脸上兴奋地闪着光。最不相信“外国的太阳”的毛泽东,以其新生的中国吸引了大批有为学者,现在,具有创新思 想的学者们要摘掉中国贫穷的帽子,这些大胆的想法,又反过来 激动着共和国的领袖们。看来,当年从蒋介石手中夺回的人才, 比黄金更宝贵。



  第02章 各自“一边倒”

  新生的共和国要谋求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 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首先需要得到远方朋友苏联的支 持和援助;退居台、澎的蒋介石,过去靠美国,现在就更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所以毛泽东在第二次访问苏联,谈到中国革命时,曾兴奋地 说到:“1949年初国民党被我们打得呜呼哀哉的时候,向杜鲁门 大喊救命,说:美国老爷呀,你出几个兵吧!杜鲁门说:我一个 兵也不能出!于是国民党又说:你可以不可以讲几句话呢?说长 江以南这块地方,如果共产党到了那里的时候,美国就不能坐 视,杜鲁门说:这个不行,讲不得的,共产党很厉害。于是乎蒋 介石只好开跑。他现在在台湾。”
  ●1。毛泽东决意“倒向”苏联
  从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的一年间,人民解放军从重点 防御转人全面进攻,战争形势如同长剑刺破青天,瞬间天翻地 覆,毛泽东步步紧逼,蒋介石节节败退。毛泽东的指挥部不停地 朝前挪,蒋介石能够伸缩的范围越来越小,只剩东南一隅了。毛 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于1948年3月东渡黄河,4月11日到达 晋察冀边区党政机关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当时的毛泽东就有过去趟苏联的打算,以便同斯大林交换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但 是,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展之快,连领袖们也始料不及,军情万 变,所有大事都离不开毛泽东的决断。他简直一步也离不得。等 到1949年年初,三大战役告捷,更复杂的事情又出现了。
  1949年1月8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请求苏、美、英、法调 停国共内战,企图赢得时间,伺机再起。中共中央观望片刻,很 快表示了拒绝调停的态度。但是,代表苏联政府的驻华大使罗申 却同代总统李宗仁达成了苏联调停国共内战的三项条件,实际上 支持了李宗仁“划江而治”搞“南北朝”的企图。这种情况,对 斯大林来说,是有他的想法的。正如后来毛泽东所批评的,第二 次国内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战初期的王明右倾 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 命,斯大林说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 了,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 这个批评至少说明,当时在苏共和中共之间,存在着一些历史的 隔阂。
  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 议副主席米高扬来中国。陪同来访的还有苏联在东北铁路局的顾 问格瓦洛夫、翻译瓦寥夫和警卫员共四人。他们是从大连乘机抵 达石家庄的。中共方面派出中央警卫处长汪东兴和中共中央办公 厅副主任师哲到机场迎接。米高扬以俄罗斯式的热情和机场的每 一个人拥抱,汪东兴告诉他:“毛泽东同志派我们来迎接苏联同 志,你们远道而来,先休息一下,西柏坡离这里还有90多公里, 还要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很累的。”
  米高扬扬起双臂,以示他的身体很好:“我们不累,可以立 即上路,我们盼望早些见到毛泽东同志。”
  于是,宾主很快登上吉普车,朝着西柏坡方向前进。路况很 差,颠簸得厉害。米高扬却兴致很高,像拉住缰绳一样拉着座椅的把手,像骑马一样摇来晃去。只是路上行人极少,使他有些扫 兴。车子路过村庄时,他要求停车,要到老乡家看看。同车的师 哲劝他:“米高扬同志,为了你的安全,还是免了吧。”
  米高扬有些误解:“反正人家都会知道的,消息很快就会传 遍全世界,人家会说:‘苏联鬼子到中国进行破坏活动了’,反正 保不了密,豁出去了,你知道,虽然这会给我们的外交和国际关 系带来一些麻烦,但是我们做了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你瞧着 吧,我的中国之行,会轰动全世界!”
  师哲难以理解他的想法:“我想不会,你们此行一定是名副 其实的秘密访问,不会给你们带来任何外交上的麻烦。”
  米高扬有些失望:“真的吗?外界真的不会知道?”
  米高扬不肯相信,扭过脸朝车窗外望去,他想发现田野里朝 他们招手的人们,哪怕有些行注目礼的人也行。可是,除了没有 融化的冰雪残迹和闲置的农田外,只有几个双手推着手推车,嘴 里叼着烟袋的壮年农民在赶路,对几辆驶过的吉普车只是看了一 眼,让了路。米高扬难以置信,正是这些满身泥土的农民扛起 枪,由毛泽东指挥着,竟打败了全副武装由美国人支持的蒋介石 的正规军。毛泽东比蒋介石的高明之处究竟在何处?
  蒋介石,米高扬是见过的。
  两年前,他作为斯大林的特使,到过南京。斯大林想让他通 过蒋介石了解中国内战的现状与未来,以便商量对策。斯大林好 像是把蒋介石当作中国的代表,实行“国际法”的准则,像在抗 战时一样给予蒋介石援助。毛泽东对此是有意见的。米螅锎亍×私槭肭缶抡稳嬖男藕勾罅值拇笱潭吩谧炖铩“谓纬觯猿鏊拿苄睦怼K耆靼祝衷诓皇强拐剑∈悄谡剑С纸槭鸵馕蹲糯蚧鞴膊饕迕擞选K运睦硐搿〗峋质敲蠖徒槭俅巫谝黄穑缰厍焯概心茄槌梢弧「隽险M彼勾罅志醯萌绱似肚钣秩绱伺哟蟮闹袊耄懈陡际浅林氐母旱!9赜谡庖坏悖挥忻拦茏龅剑樟霾弧〉剑⒐参弈芪Α
  所以,斯大林对于中共打过长江去的想法是消极的,至少不积极。
  当吉普车将米高扬送到西柏坡,他第一眼望见缓缓走过来、伸出一只手向他问好的毛泽东时,他便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毛 泽东的确是代表“农民”的。虽然他穿的棉衣不旧,但其色灰 暗,又鼓鼓囊囊,基本还是农民模样。
  米高扬一行被请到了毛泽东的办公室。随后,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也集合过来。
  米高扬通过翻译说:“斯大林 同志讲,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在残酷的战争 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打了这么多大胜仗,真为你们的胜利高 兴。向你们祝贺,向你们致敬。”
  毛泽东的香烟一直没有离手,他微笑着点头:“谢谢斯大林 同志的关心,谢谢斯大林同志派你们来和我们一起研究我们的意见。”显然毛泽东的话里有话。
  米高扬也听出来了,他解释说: “我们是受斯大林同志委托,来听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意见 的,回去向斯大林同志汇报。我们只带了两个耳朵来听,不参加 讨论决定性的意见,希望中国同志们原谅。”
  毛泽东不喜欢别人当说客,也不喜欢别人当听客。但他认为 这样比指手画脚的好:“我原想要到苏联去,同苏联同志谈谈, 以便你们能很好地了解我们的情况。我等斯大林同志的答复,现 在斯大林同志派你们到中国来听取意见,这样安排也很好。”
  米高扬继续说:“斯大林同志很关心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经过研究,认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处在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 不能离开指挥作战的岗位。同时,中国境内交通不便,还要通过 敌人的封锁线,往返苏联的时间会很长,不安全,恐怕影响毛泽 东同志的身体健康。所以斯大林同志决定派我们来这里听取意见。”
  毛泽东对这一番话不感意外,他建议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 谈。他要把中共现在的情况和未来打算描绘给苏联同志听。三天 的长谈,基本都是毛泽东唱主角,别人稍作补充。谈到未来新政 府,毛泽东的目光里闪着快乐:“这个政府的性质不是共产党人 清一色的政府,而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通向共 产主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