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理医生在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了,在一本英文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页是写他的:十八岁开始扫盲,二十岁成了小说家;他不识字时编的打油诗常常被刊在鲁豫解放区的油印小报上。后来打油诗又成了抗日代表作给印到小学课本里。我印象中的贺叔叔是个太阳。喝多酒他会讲乞丐的故事。他成了八路军的小兵还偷行军干粮给他仍在乞讨的母亲送去。他会忽然一口乡音,眼神温存哀婉。

    贺叔叔一生中唯一亲手动笔写的小说《紫槐》就是他和母亲的关系。我是这么猜想。是个非常残忍非常非常罪恶和优美的故事,我会在某一天好好给你讲。

    那个时候,我常常猛不丁地,朝正与爸爸低声谈话的贺叔叔瞥去目光,想看清他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他哪一抹神情,哪一个举手投足,哪一束微笑和愁眉中。

    贺叔叔和爸爸经常那样低声交谈。有时爸爸在绝望辩解时,贺叔叔会从他方正的衣袋里抽出一叠纸,然后用手指戳点这处那处同爸爸说着。我以后知道了那是我爸爸的一篇杂文,叫做《儿不嫌母丑》。〃儿〃与〃母〃的关系,喻指公民和政党。〃儿〃可以接受丑陋的〃母亲〃,但绝不容忍她的堕落。我爸的眼珠子逐渐空白,焦距彻底散开,希望彻底泯灭。

    我一生对我爸的同情都源于此刻。

    我十一岁那年,知道了爸爸和贺叔叔究竟是怎样一种朋友。

    在贺叔叔同我爸熟识之前,他还在省委负责宣传。一个有权力有名望因而显得极其有力量的男人,也显得性感,以我现在已有了情场世故的眼光去看。权力之一是审查每个作家的政治态度,政治言论。政治言论恶劣的,叫做右派。爸爸那篇《儿不嫌母丑》,尽管语气温良诙谐,但底蕴一目了然,那样的敌意和杀伤力。危险的天赋,在我爸体内。加上爸爸的血统和背景,以及1948年问世于上海的嘲讽短剧。

    你已经知道了,会有什么前景。

    叫做〃反右倾〃运动,举国动员。

第一部分 9。心理医生在吗(9)

    我爸的案情被送到省委。正是贺叔叔一手接过核审的。贺叔叔和爸爸正在接近,彼此生出一种奇异的兴趣。是有陈腐学究家谱的人与草莽秀才之间带一点点猎奇的尊敬。

    贺叔叔把那份置我爸于死地的案卷暂搁下来。搁在他抽屉底层,许多天不去开那抽屉。忘却了,或疏忽了。或者想把一个政治徒刑缓期而使我们一家的正常生活稍稍残延。这残延是痛苦的。盼望侥幸也等待诛灭,爸爸一夜一夜不眠,在香烟的雾障中蹚来蹚去。一夜惊醒,见爸妈对坐在昏天黑地里,结伴等待贺叔叔红笔一挥,定个死活。再次醒来,见爸爸弓着腰,飞快抖动腕子在写字。妈妈看着他写,把早就冷掉的热水袋贴在苍黄的脸颊上。爸爸在给贺叔叔写信,写了几十张又忽然决定不写了,写讫的也叫妈妈放在痰盂拿到小院去烧。遥遥地传来早班车的声音,爸写下一行字,请贺一骑有空来吃晚饭。就这样回到我们那个开头,那个晚宴。

    我在想贺叔叔的首次登场。大步流星,成熟的日色照在他铜像一样的前额上。那时我并不知道谁来赴晚宴。不知道这个有名望权力的三十岁男人正将他的影响渗进我们的日子,我们本来已有另一番注定的日子。我正写正楷,不知道贺叔叔正朝爸爸和我走来。走过办公楼门外黑黝黝的冬青甬道,走过电影宣传牌楼,上面是苏联电影演员邦达尔丘克,一行大红字:〃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十五周年〃。再走过一大堆烂芦席,那是一条街的大字报栏给台风刮倒,被堆放在这里,下起雨大字报沤化开,周围地面便聚起黑墨和红墨的大小水洼,再往里,是王琛白的巨型雕塑〃革命知识分子〃。巨大雕像矗在凹字形办公楼所形成的院子里,使那院子好多年都没有阳光。有时看见娇小的王琛白满头石膏屑,趴在脚手架上开山凿石般朝雕像挥榔头。都知道它是将要矗立于博物馆门前的工、农、兵之中,因此从来没人认真注视它的进化。贺叔叔想必是站下来看了看它。直到王琛白吓一大跳地叫道:〃贺书记!〃他才笑笑离开。王琛白想必是追着贺叔叔的背影问:〃你看怎么样?贺书记。〃

    贺叔叔这时已快走到诗人彭晓夫家门口晒的霉豆腐了。南侧,是条小巷,两边屋檐叠上了边缘,脚步声是有回音的。会在巷子里碰上张帆,有人这样告诉你。张帆是贺一骑书记的前任,在贺一骑上任之前去五里外的包公祠上吊了。大些的孩子们冬天的夜晚躲在巷口,用白丝巾裹住面孔,头上戴一顶蓝呢子帽,突然把过巷者拦住,再把一根裤带提住颈子说:〃我是张帆。〃

    走出巷子有个天高地阔的大院,七十二家房客。当中有个井台,正南正北犹如祭坛。蹲着坐着的是主妇或〃阿姨〃们,剥豆、淘米、捶打衣服。井台是没有井的,在我落生于这儿之前井就填了,筑起水泥台子,中间有四个自来水龙头。于是就排起四条接水的队伍。晚饭前这个时间,贺叔叔在缭乱的一排排晾衣绳之间快要迷失了。水分蒸发去了的浅色印花被单给风招摇起来,同色或异色补丁透露给你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家境。这些补丁一半不是真的:太完整太簇新的东西在这个时空里会孤立。偶然见我妈妈拿一块新布在崭新的寝单上设计补丁。我爸非常害怕孤立。

第一部分 10。心理医生在吗(10)

    过了井台,食堂那宝塔一样雄伟的烟囱就可以看到了,毛雨天里,两把烟凝成细小黑色的固体,落到院子的杨树叶和柳树叶上。细细的黑色飘降物也落积在大烟囱的自身,〃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字黑茸茸一层,那些字看上去像一百年多了。

    贺叔叔就这样走来的,左手摆动的幅度比右手大,好像右手还按在曾经佩带过的左轮上。

    我和贺叔叔在十来年后会了一次面。他讲起头次到我家的心情。我那时十八岁,远离父母,他也在类似流放的孤苦境遇中。倘若他一生只有一刻的真诚,就是那一刻了。

    抱歉我一下子跳跃到另一时空里。

    没关系吗?

    最后一次?来美国之前。

    七年前,他六十好几了。

    他摔了一跤,爬起来,发现周围没人注意他。他心事重重地坐到了石台阶上。一个人路过,见这白发老爹抬头看着他说:〃麻烦您送我去医院吧。〃从此他再没了那把象征的左轮和那个步伐,右手抓起一根拐杖。我迎面走到他跟前,对他说我要走了。

    怎么也不会忘他那样看着我。

    他〃呃呃〃了两声。白发老爹从他的青年和中年只提炼出这一部分,因此现在的他失去了一些质感。对舒茨,我也有类似感觉。

    他和贺叔叔绝对不同。不只是种族、文化。

    我对他说,贺叔叔,我要去美国了。

    他眼睛还很明澈,却映不出那个小女孩来。他想看出小女孩结束在这女人的皱纹里还是眼神里。他对我与他之间的情感跨度恍惚了一下。

    我说的是恍惚吗?我是指晕眩。

    对一个永不会痊愈的老人,仅仅是〃我要走了〃就令他晕眩。终于还是挺过来了,他微笑,笑容从弱到强。两个酒窝是那笑容里多余的阴影和坎坷。

    是专程的。我专程从北京回到那个盛产刁民悍妇的省份城市,专程出现在他天天散步的榆树小道上。

    当然可以,请问吧。

    是,我想过自杀。

第一部分 11。心理医生在吗(11)

    不是非常冲动的。实际而平静,把后事安排妥当。遗嘱中有一段说给贺叔叔的话。英文的,我常常感到我在英文中的人格与个性是多么不同。它使我自我感觉是无辜的。如同一个孩子,他还没有完全理解他言语的后果,没意识到他与他语言间的相互责任。

    自杀是基因。超自我和自我的不平衡是从基因中来的。弗洛伊德推断超自我代表死亡动能。理想成分越多的人(超自我比例越重的人)死亡动能便越大。是不是这样呢?

    我同意。那么多年的红色理想教育。孔孟也是一种理想教育。超自我的绝对强势使众多自杀者勇敢地采取行动了。

    自杀热线?谢谢。

    一个人自杀前会向这热线报告?自杀应该是私下的,是超自我对自我的秘密处死。

    不用,我乘地铁很方便。

    保证,在下次就诊前我绝不自杀。我还没讲我的故事呢。

    下星期见。

    收到我的电话留言了?没去那里,是出了件事。舒茨教授和我冲突得很凶猛。不是激烈,是凶猛。正是我选择的词汇。他叫喊,头颅如同交响乐的指挥,颠摆震颤。声音回到了他的三十岁,突然有了种亮度,一层金属光泽。一个老人在自认为被欺负时,竟有那么洪亮的嗓音。

    该是沙哑的,那样会激起我的同情。

    常常的。为了方便。你从不撒谎吗?

    仅是一个托词或者搪塞,他喜欢称它谎言就称它谎言。你看,这是一种沉默的尊重,它让你明白你该停在哪里。当我听到〃你昨晚出去做什么了〃这样的提问时,我回答〃出去走走〃或〃去和约克碰面〃是一回事。仅是个方便。有什么实质的不同呢?对舒茨来说,实质只有一个,就是:我有一个从他可知可控范围的短暂消失。因此我回答〃出去走走〃不光方便,而且更实质。就是为他怀疑和指控的短暂消失提供个证据。他为了一个实质上毫无差异的回答愤怒得如同临终前给疟疾弄得冷战连串的杰克·伦敦(请原谅,我不爱杰克·伦敦,因为他生前厌恶中国人)。他浑身冷战地走向电脑,把他为我写的一封求职推荐信印出来。一共四页,对我的能力和才华以及一日只睡五小时的勤奋自律的作息规律很诗意地描述了一番。他印出这封信,然后在我鼻子前面招展几下,在距我面孔八寸的地方撕毁了,看着他撕,先是两半,然后四半。他手指粗壮,动作因太强烈而一再错过准确点,从而变得大而衰弱,一再撕不毁那渐渐加倍的厚度。他力竭了,就那样哀伤无援地看着我,希望我能帮他撕扯一把,帮他完成这番愤怒。

    我?

    我同他约会有两个多月了。

第一部分 12。心理医生在吗(12)

    我垂着两手,看着那个纸团砸在我脚边。看着一个人整个的愤怒过程:按下电脑开关,搜寻目录,找出这封信,再打开打印机,让它温吞吞地无情绪地将四页纸推送出来。再把它们撕烂,撕得不够理想,因而把它们挤压成一个大纸团,砸出去。一点反弹也没有,立刻淤陷在长纤维地毯上。

    其实有许多零碎的时刻,我是完全能接受他的,这个老得相当尊严的男人。那些时刻包括他从车里忽然伸出两束复杂的留恋目光,来望我。那不可整理,不可测量的复杂程度。带有预言:或许这次别了就永远别了,六十多岁的人,江山和晚霞,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展现给他。深灰色的目光让我感动、微痛。交往突然有了一层悬心的深度。默默然,一阵子歇斯底里在我心里发作起来。我会追跑着,跟在他车后面,脚步像走在末路上。老人的留恋真像布拉姆斯的提琴主题一样。

    是啊。贺叔叔站在榆树小道上。

    正是这种不断演习的永诀让我和舒茨近了。

    冲突是造作。我是指极端矫情;我们尴尬得受不住了,就与人冲突。我在看一个老年男人冲着一个缺席的对手咆哮。很滑稽的,因为我不给他这个权力,把我扯到对手的位置上,我静观他对那个空缺位置发作醋意,发作专横,我嘴唇翕合如同某场谋杀中唯一的知情者。

    我看着他把大纸团挪到我脚边,它的体积和投掷的力量该有轰动,却被柔软地面吞咽了,预期的声势被抵消了。地心吸力在此突然出现一阵瘫痪。

    我或许撒了谎。

    我们都活得下去,因为我们不计较别人撒谎。在别人对我撒谎时,我已明白他实质在说什么,我想明白实质而不想明白言辞。实质是,他/她在我对他/她可知可控范围内造成一个失控和未知,造成一个人与人关系的喘息,休止。

    你难道听不出一个邂逅的朋友对你说〃我明天正好有事〃是什么意思吗?或者,你不明白某人说的〃昨天差点给你打电话〃的真实意义吗?他/她好心好意的乖巧你计较吗?这是调情。不光异性间需要调情,朋友间也需要调情。墨西哥作家帕兹——

    听说过他吗?

    他把墨西哥民族的撒谎称为艺术。一个善于调情的民族。

    没有。从来没有向他提过贺叔叔。

第一部分 13。心理医生在吗(13)

    并没这样问我。他问:在中国,儿童受性骚扰的事普遍吗?他问过几次,因为他忘了我回答过他。有次他说成〃性虐待〃。

    当然可以告诉你:是的。

    不能这么简单地说伤害。谢谢你不采用〃虐待〃。

    让我喝口水。

    让我想一想,它是怎么回事……几点了?

    我在想,孩子们真的会把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压制到下意识中去吗?荣格说:潜意识和意识从来不存在明确的界定。已被知觉的,不可能回到非知觉中去。记忆被压制到那种浑然状态,在我看,是不可能的。

    那时我十一岁。

    不曾。对谁我都没讲过,我没有把握我会对你讲。

    噢,在想前前后后。三十年以后,我走到墓地里,脚步已不太均匀。手里拿几株自卑的康乃馨——舒茨教授喜欢它们。走到一个看上去很中产阶级的碑石前。我那时已经愉快起来了,不失眠了,连好太阳也让我感到祝福。我把花放在墓前,放成一个扇形。对了,我还有三支香。那时我已充满兴趣来做这一切。不像三十年前那个坐在心理医生诊所里的中年女人,从来在各种仪式中找不到感觉。我把香点着,灵敏度退化的手指在不实的视觉中许久才将火苗吻合到香烛上。我在墓前坐下来。不远有塘和莲花。

    是舒茨的。

    也可能是我丈夫的。他和舒茨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不是。只要三十年,这些都清楚了。

    舒茨的墓碑上刻着:他一生中原谅了许多人,也被许多人原谅。许多人,就是说不是全部,那个余数中有我,也可能没有。

    坐在墓前的我慢慢地想着事情。烟从这七十多岁的女人身后升起。塘水和莲花在我眼前成了莫奈最后的三十八幅画中的一幅。七十多岁的我会想起贺叔叔的去世,追悼会上摆一排他的书。我爸爸会被我搀扶,在人群里,因知道真相而多一层沉痛。还有什么关系?反正什么都留不下来,那些书是不是窃取都留不下来。真正的著者和冒名的,彼此彼此。无论真相怎样不堪入耳,书已经先于著书人而逝去了。

    现在我还完全不知道,谁会先走一步;谁会参加谁的追悼会。

第一部分 14。心理医生在吗(14)

    在我七十五岁坐在墓前时,已经全知道了:墓里是谁,墓外是谁。我的未来语态出了差错没有?未来完成式,这语态给人无际的展望,无际的宿命感。

    也很可能是我同贺叔叔站在一起,追悼我爸爸。案上没有一部他生前的作品,这个刺目的空白让贺叔叔很不安;每个人都知道死者生前从没停过笔,都服帖过他的学识和才华;那日夜流动的笔,流去了那个不见天日的所在,终使那份卓越成了一场荒芜吗?人们想起死者和这位高大的老人是不可生离的朋友,同时忆起死者曾给过这位生者一个大耳光。我看一眼贺叔叔:他原谅过许多人,也被许多人原谅过。他却没有原谅我爸爸在1966年给他的那个耳光。

    这是我将在墓前席地而坐时想到的事情。那时,追悼会不管是谁的,都无所谓。

    我让你混乱吗?

    我还想起十一岁的暑假。1963年夏天。老妇人总是很有胆量去看她的少年时代。那个夏夜的触感立刻有了。它的声音、动作、气味所营造的质感。火车窗外的光一缕一缕扑进来。每一景物,都带有暗蓝丝绒一样的品质。丝绒的迟缓和阴影,那样厚厚的深夜蓝色。我就躺在窗左边的铺位上,贺叔叔在右边。

    是的,你没听错。

    这对我很平常。父母常常把我托给一个朋友,由他/她带我到上海,在祖母家寄放一阵。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吵架,相互揭露,或者公然说:要不是看在女儿面上……或者,就是因为怀上了女儿,我才非同你结婚不可。这些话当然都是由妈妈来说。我爸狠狠地咂着酒,狠狠地沉默着。

    暑假前正好贺叔叔要去上海开会。我妈妈替我把两件一模一样的连衫裙放进一只小藤箱。手轻轻推着我的后脑勺,把我推到贺叔叔怀里。我的高度已达到他的腋窝。白色泡泡纱的连衫裙到处溅着西瓜汁。十一岁的我因为发育而躲着胸口那层布的触碰。一个阶段我都是那种把自己的胸口躲开的姿态。所有那阶段的照片都是这个姿态,眼神也是躲开的,有点窘又有点害怕地略伸下巴。

    贺叔叔笑笑说:没贴邮票啊?脑门上给贴个邮票咱们就给她寄到上海去!

    他的手已经伸过来,要从妈妈手里接过我了。接过的却是我的藤箱子。他突然看见我那躲开他的眼神,睫毛细微的挣扎。他意识到某种不妥,我的高度,白泡泡纱浸印出一个苗条女孩微暗阴凉的皮肤,让他这份临时监护差事显得不伦不类。

第一部分 15。心理医生在吗(15)

    是我现在分析起来,把当时的短暂感觉以语言归纳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事情发生后,那感觉没有语言地在我心里待着。看这沙盘,小人儿。在没语言的时候我或许也该被领到这儿来排演。现在我手指太粗大,捏不住他们。这个小人儿是代表父亲?教父?神甫?都可以。还有这只恐龙。不是恐龙?是梦魇?噩梦。

    噩梦,你看,与梦本身无关,在英文中是另一个词①:是夜晚和虚幻二词的组合。我这样说已欠严谨。也许是〃夜晚〃加上〃月球上那块辽阔的(曾几何时被误视为海洋)黑暗平原〃?可以有更荒诞的一种组合:夜晚和雌性的马类动物。类马,不全是马,近似中国传说中的麒麟。那么:夜晚麒麟/噩梦,可不可能呢?不可名状和莫名其妙,夜晚无穷的可能性。把这番不可名状和无限可能性以语言解述,必须牺牲和妥协。以牺牲感觉的丰富而妥协于语言的准确。不成熟的人不是缺乏语言能力,是缺乏妥协的能力。肯定常听到高中生和大学生五官起舞,张口却只呼一个:〃哇!〃或者〃噢,上帝!〃他们宁可过度贫乏也不让他们年轻的感觉妥协给语言;他们可不愿意牺牲那意在不言中的丰富。

    贺叔叔没有像平常那样用他的大手掌把我的头发揉乱,再抹平。他这次碰也不碰我,提着我的小藤箱,迈着阅兵大步。藤箱在他手中没有一点分量,是个玩具。妈妈跟在他身后,讲起我所有的生活陋习。贺叔叔笑嘻嘻的,看我用少年人都有的粗鲁和简洁语言回答母亲。像是他专注于寻找车厢。

    就是你们叫做包厢的那种。

    是等级制度。你可不能花钱买不属于你的等级,等级是荣获的。我们叫:待遇。

    待遇,就是火车包厢,把贺叔叔和我与充满汗气和煤屑,不断有人吐痰、昂扬音乐中某人无车票被逐出车厢的众生百态的公有空间屏隔开来的私下空间。一切不允许被公众共享的,就叫〃待遇〃。

    再给你举一个例子,贺叔叔还有个待遇叫〃小灶〃。尽管他和所有人进同一个食堂,但他不必端着碗或锅同几百人站在队伍里。他直接走进屏风隔出的〃小灶〃。屏风是碗橱纱的面料,里外全看透。贺叔叔是个非常随和的人,在这时他却面孔绷得很紧,浓眉低压,像所有居要职的人那样显出稍稍的烦躁和沉重。走进屏风前他不和任何人说话;总是在进入屏风之后,他叫厨房杂工出来找一个某某进去说话。杂工说:某某,贺书记请你到里面去谈谈。后来食堂亏损,涨了饭菜价,许多人家重新买锅灶,饭厅内人烟淡薄下去,贺叔叔还是派人把某某叫到透明的屏风后面去谈话。

    门拉合,包厢里很静。贺叔叔从他的漱口杯中拿出洗脸巾,对我说:擦擦汗吧,小伙子!

第二部分 1。心理医生在吗(16)

    对!小伙子。我当时就喜爱上了这称呼。粗犷和豪放,我喜欢以后的几十年他一直这样称呼我,它破坏了一种天定的规范,有种挑战感。作为一个女孩所存在的重重危机,所注定的痛苦,因其而生的拘束和发育时的轻微犯罪感,都可能被否去。他这样叫我,是他突然感到一股压力。男女被挪入一个私有空间的压力。

    是的。

    但我此刻还不想叫它〃性的压力〃。

    他小伙子长小伙子短地大声叫我。很快我活泼和自如起来。他自己也自在了。再没什么不妥了。我们笑、聊着天上地下。一个十一岁,一个三十七岁,不能相信他们有那么多可聊。他微微笑着,靠在沙发上听着他自己的思考。时而会听见一两句〃雷锋叔叔〃、〃少年宫航模表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