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学院深造。后来斯普鲁恩斯认为他的成功的作战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 诤>卵г旱难盗贰I钤焱瓯希昂>楸ò旃胰沃傲侥辏?赴密西西比号战列舰任副舰长。1931年6月,调海军军事学院负责函授课程。次年晋升为海军上校。1933年5月,出任驱逐舰护航舰队司令沃森的参谋长。1935年4月调任海军军事学院战术系主任,培养的学员有许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要职。1938年,出任密西西比号战列舰舰长。1940年2月,升任第10海军军区司令,同年10月晋升为海军少将。随着欧洲战事的发展,其职责逐渐增加。1941年6月,兼任加勒比海战区司令。1941年9月,出任太平洋舰队第5巡洋舰分遣舰队司令,旗舰为诺思安普敦号,在哈尔西麾下服役。  1941年12月2日,斯普鲁恩斯率部离开珍珠港,在哈尔西指挥下执行向威克岛运送战斗机的任务,因而免遭珍珠港劫难。此后,数次率部为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护航。


第九部分斯普鲁恩斯 海军上将(2)

斯普鲁恩斯的战友弗莱切    

  1942年5月,哈尔西率第16特混舰队返回珍珠港。正在策划中途岛战役的尼米兹发现哈尔西为皮肤病所苦,必须住院治疗。哈尔西力荐斯普鲁恩斯接任第16特混舰队司令,得到尼米兹批准。尼米兹还命令紧急抢修约克敦号航空母舰并以此为核心组建第17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海军少将任司令。尽管尼米兹明令资深的弗莱彻负责中途岛战役的战场指挥,但在实际作战中两支舰队始终是独立指挥和独立作战的。5月28日斯普鲁恩斯率2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大黄蜂号)、6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离开珍珠港,于6月3日与弗莱彻在中途岛东北的预定海域会合,等待与日本联合舰队交战。  6月4日黎明,日本航空母舰舰队司令南云下令第一攻击波轰炸中途岛。因为不知道美国舰队就在附近,南云为使第二攻击波尽快出动,将原计划对付航空母舰而携带鱼雷的飞机全部改装炸弹。正在此时,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国航空母舰,使南云左右为难:第一攻击波即将降落,需要补充油料和炸弹;第二攻击波又需要重新换装鱼雷,保护航空母舰的战斗机即将耗尽油料。南云下令一面向北撤退,一面接收飞机、换装鱼雷、补充油料,而卸下的炸弹就放置在航空母舰甲板上。


第九部分斯普鲁恩斯 海军上将(3)

斯普鲁恩斯的对手日军的南云忠一    

  与此同时,注重空中搜索的斯普鲁恩斯得到侦察机的报告:发现两艘日本航空母舰,有大批飞机飞往中途岛。斯普鲁恩斯据此判断出日机的返航时间,下令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从远离日舰200海里的地方全部起飞,突袭日本航空母 ⅰ4司俦皇游蛊章扯?斯的第一个重要决策。美军先后有3个鱼雷轰炸机中队飞抵目标上空,但因没有战斗机护舰而攻击失利,41架轰炸机当中只有6架得以返回航空母舰。然而,南云既没有很好地组织空中侦察,又无法迅速派出战斗机,还忽略了重要的规律——鱼雷轰炸机出现在哪里,俯冲轰炸机就会随之来临。就在南云的大部分飞机在甲板上待命起飞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的俯冲轰炸机飞抵日本航空母舰的上空,弗莱彻的飞机随后赶到。前者向着赤城号和加贺号航空母舰俯冲投弹,后者则向苍龙号航空母舰俯冲。赤城号中弹后引起甲板上的炸弹爆炸,加贺号和苍龙号亦中弹,陷入火海,先后沉没。后来,斯普鲁恩斯曾这样谈及此次行动:“某些作者赞扬我能够准确地选择日本航空母舰处于最不利的状况——飞机甲板上摆满已经补充油料、装好弹药、等待起飞的飞机——的时机去实施攻击,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自己认为惟一可以自诩的是,我十分敏感地意识到亟需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并竭力要求在接近敌人后立即以我方的全部实力打击敌航空母舰。”当天稍晚,脱逃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发现并击毁了弗莱彻的约克敦号航空母舰,弗莱彻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斯普鲁恩斯率舰队将迎面而来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击沉后即不顾上级的责备和参谋人员的反对而收回全部飞机,掉转航向,迅速撤往中途岛附近海域,午夜过后再率部西返,以便在天明时充分发挥舰载机的优势,使山本通过夜战复仇的计划破产。此举被视为斯普鲁恩斯的第二个重要决策。在追击过程中停止追击,以免进入威克岛日军的空中势力圈,使山本在空中势力圈内与美国舰队决战以挽回败局的企图化为泡影。此举被视为斯普鲁恩斯的第三个重要决策。  中途岛战役之后,斯普鲁恩斯于1942年6月调任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其时马绍尔群岛进攻计划业已确定,但斯普鲁恩斯认为美军既缺乏马绍尔防务情报,又缺乏两栖作战经验,还是先攻占吉尔伯特群岛较为有利。他的作战计划得到批准之后,斯普鲁恩斯又周密考虑指挥官的选调、兵力兵器的配置和后勤保障的组织诸问题,还根据尼米兹的指示组建有着重要作用的机动勤务舰队。他在参谋长任内晋升为海军中将,与尼米兹同吃同住,共同探讨战争指导和太平洋战区的各期作战行动,关系极为融洽。


第九部分斯普鲁恩斯 海军上将(4)

斯普鲁恩斯视察部队    

  1943年8月,斯普鲁恩斯出任中太平洋舰队司令,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为旗舰,组织指挥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参战部队编组为5支特混舰队,拥有11艘航空母舰,主要进攻马金岛和塔拉瓦岛。11月20日,美军在火力准备之后开始登陆作战,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由于海军炮击时间太短而对敌工事破坏不够,空中突击时机不当而次数太少,两栖登陆车辆太少且效果欠佳,通信装备质量低劣,再加上没有翼侧和海潮的影响,美军血战三天才结束战役,歼敌4000余人。其中在塔拉瓦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歼敌3000余人,有“可怕的塔拉瓦海滩”之说。斯普鲁恩斯总结此役的经验教训,使两栖作战的理论与战术得到重大发展。  1944年1月29日,斯普鲁恩斯指挥登陆部队和5支特混舰队以两天的炮火准备开始马绍尔群岛战役。美军在1月31日先克马朱罗岛,再战罗伊—纳慕岛。2月1日,协同行动准确而及时的美军在夸贾林岛登陆,激战七天而全歼守敌。夸贾林岛战役之后,斯普鲁恩斯晋升为海军上将,所辖中太平洋舰队改称第5舰队。4月24日,马绍尔群岛皆被攻克。在此期间,斯普鲁恩斯的航空母舰舰载机还对特鲁克群岛实施了毁灭性进攻,将5万守军孤立起来。在马绍尔群岛战役中,美军有效地运用夺取岛上飞机场而以空中火力压制周围岛礁地区的战术,以伤1582人、亡372人的代价歼敌8122人。  接着,斯普鲁恩斯奉命将攻击目标指向作为日本内防御圈战略要点的马里亚纳群岛。参战美军为第5舰队的4支特混舰队(包括15艘航空母舰在内的600余艘舰船)和两栖登陆部队的4个师又1个旅,共13万余人。6月15日,美军依靠舰载机的火力掩护和支援在塞班岛登陆,守岛日军殊死抵抗。在得知日本联合舰队前来对抗的情报后,斯普鲁恩斯决定取消关岛登陆而加速攻占塞班岛,并做好迎战敌舰队的准备。19日,双方舰载机展开激战,美军潜艇趁敌不备,击沉敌2艘航空母舰。从19日夜到20日上午,美方因缺乏空中搜索而失去最佳进攻机会。20日下午,美军损失80余架飞机而击沉敌1艘航空母舰和2艘油船,击伤6艘航空母舰及其他战舰。日本舰队仓皇撤退。7月6日塞班岛日军高级将领自杀。次日,发起自杀性反攻的3000名日军全部被歼,塞班岛被攻克。其他诸岛亦随后陷落。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导致东条内阁的垮台。此役使日本的舰载机飞行员损失殆尽,日本航空母舰舰队的战斗力严重 受损,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完全转归美军。


第九部分斯普鲁恩斯 海军上将(5)

美国的旗帜终于插上硫黄岛    

  为了给日本以决定性打击,斯普鲁恩斯建议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以硫黄岛的机场作为空袭日本本土的B—29轰炸机的应急降落场和护航战斗机的前进基地,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参战美军拥有约600艘舰船,共22万人。1945年2月17日,斯普鲁恩斯下令进行两天的火力准备。19日起,登陆作战的美军因日军凭借坚固工事抵抗而伤亡惨重。美军后来在坦克支援下大量使用喷火器和火箭筒,使战事获得重大进展。3月16日,硫黄岛战役结束,美军以伤亡28000余人、损失33艘舰艇、168架飞机的代价全歼守敌2。3万人。斯普鲁恩斯从中总结出夺取港口或在登陆地域建立浮动设施和合理组织物资装备的运输是登陆作战中绝对不可疏忽的问题。  日军在冲绳岛有10万人、250架飞机,在周围海区设有数十个雷区和防艇障碍区,在附近岛屿集结有500架神风攻击飞机。盟军参战部队有7支美国特混舰队和1支英国特混舰队,共45万余人、1457艘舰船(36艘航空母舰、2108架舰载机)。3月27日,美军攻占冲绳岛西部的庆良间群岛作为海军前进基地。4月1日,在火力准备之后,美军登陆成功,建立起宽大登陆场。4月5日,日军开始强烈抵抗。6日,日本神风攻击机和轰炸机击沉美军16艘舰船。7日,美军飞机击沉大和号战列舰。神风攻击机使美国警戒雷达舰损失惨重,美军飞行员的减员愈益增多。岛上美军进攻日军第一道防线受挫,激战十天而无法突破。4月19日,美军再次进攻,于24日突破日军防线。5月8日,美军进攻日军第2道防线,直到21日方才奏效。近两个月的连续作战,使第5舰队指挥官们的体力和精力消耗殆尽。尼米兹被迫调换全部高级指挥官。斯普鲁恩斯由哈尔西接替,第5舰队改称第3舰队。6月22日,战役结束,10万守军全部被歼。  1945年9月,斯普鲁恩斯奉命指挥驻日本的全部海军。11月,升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1946年3月,出任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进行教学改革,强调战略、战术和后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1948年7月,退出现役。1952年至1955年出任美国驻菲律宾大使。  1969年12月13日,战时荣获3枚优异服务勋章、被尼米兹称为“海军上将中的上将”的斯普鲁恩斯去世。  (肖石忠)


第九部分松井石根 大将(1)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以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被杀害者计30余万人。创造这一现代战争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担任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  1878年7月27日,松井石根(Matsui Iwane,1878—1948)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爱知镇的牧野字村(今名古屋市中区牧野镇),是旧名古屋藩士、汉学家松井武国的儿子。松井石根生来身材短小,而且体弱多病,但性格倔强。松井家祖上世代为将,继承武家门第成为他日后从军的原因之一。  松井石根幼年时代,日本处于社会大转变时期,明治维新尚未落下帷幕,而统治集团中却已暴露出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1885年,一些旧士族在东京开办了专门培养军人的成城学校。1890年,松井石根进入成城学校。严格的校纪,使他受到锻炼。1893年,入中央幼年学校,三年后进陆军士官学校。1898年成为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毕业生。同学中还有后来成为大将的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阿部信行四人。同年,他获得天皇赐予的银质表,被授予少尉军衔。1900年升为中尉,翌年进陆军大学学习。1904年,他作为步兵第6联队中队长参加日俄战争,在战斗中腿部负伤。同年晋升大尉。战后复学,1906年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天皇赐予的军刀,同时因他在日俄战争中表现突出而获2枚勋章。  陆军大学毕业后,松井长期任参谋本部部员,参与策划对外侵略阴谋。其间曾被派往法国、中国使馆担任武官,常驻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成为日本陆军中有名的“中国通”。1918年晋升大佐,次年任第29步兵联队的联队长。1922年当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之际,松井任海参崴派遣军参谋,后转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他四处收买汉奸,布置间谍网,勾结清朝遣老,挑起中国内部不和,并因此受到上司嘉奖。1923年晋升为中将,任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部长。同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臭名昭著的东方会议,制定侵略中国的方针政策。松井石根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做了关于中国政治形势的报告,积极提出侵华建议。1929年,松井出任第11师团的师团长。他对曾任第11师团师团长的军国主义急先锋乃木希典大将十分崇拜,积极训练以对外侵略为目的的部队。1931年,松井作为日本全权委员、陆军代表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同年参与制造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3年任军事参议官,参与创立“中亚细亚协会”,后任会长。松井以征服整个亚洲为己任,经常在协会的机关刊物《大亚细亚主义》上发表文章,并到处进行演说,高唱所谓大亚细亚主义,鼓吹“复兴亚洲王道文化”,为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制造借口。松井还是以军人为中心的法西斯政治组织“国本社”的骨干分子,不遗余力地为策划侵略战争和强化日本法西斯体制而活动。1933年8月,松井出任侵华日军驻台湾军司令官,10月晋升为大将。1934年,因参与和策划侵略中国有功而获旭日大绶章。1935年松井任内阁参议,在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尖锐对立的情况下,被编入预备役。同年10月至11月,松井窜到朝鲜、蒙古、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大肆鼓吹他的大亚细亚主义思想。1936年2月至3月,他到中国南方各地继续游说,并在南京会见了蒋介石、张群、何应钦等政府要人,极力拉拢国民党,妄图 阻止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为实现其独霸中国的野心,公然挑起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日军侵占北平、天津之后,又于8月13日在上海挑起战火。8月14日,松井石根接到参谋本部令他到陆军省报到的命令,次日被任命为侵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在离开东京赴战区之时,他就有了在占领上海之后立即进兵南京的打算。离开东京之前,松井要求给上海派遣军5个师团,因为他早就对上海和南京一带的地形做过调查,为进攻南京做了实际准备。8月22日晚,松井石根率第3师团、第11师团及第13师团、第16师团各一部在上海吴淞、川沙同时登陆,向吴淞、宝山、罗店、浏河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随着军事行动的不断扩大,日本又陆续增派第13师团、第9师团和第10师团,至9月底,上海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已达10万人,战车200余辆,还有数十艘军舰协同陆军作战。  由于中国军民奋勇抗战,松井对上海的进攻并不顺利。为打开战局,日军统帅部于10月30日任命松井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改由朝香宫鸠彦王担任),统一指挥上海派遣军和尚未登陆的第10军。11月5日,主要由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组成的第10军在中国军队设防不严的杭州湾强行登陆,乘虚而入。在上海作战的中国军队腹背受击,担心后路被切断,不得不在付出惨重牺牲后于11月11日从上海退却。次日,由松井指挥的侵略军进占上海。  松井不失时机,随即命令日军全力向南京追击败退的中国军队。同时从中国北方火速增调第16师团,归松井指挥。日军一路从沪宁线,一路从宁杭线,一路从广德、宣城、芜湖一线,扑向南京。追击途中,日军大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在疯狂武装进攻的同时,松井仍未忘记对蒋介石及国民党军队诱降,并 谒街κ章蚝杭椋嘀睬兹照ā5?1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已经逼近南京郊区。


第九部分松井石根 大将(2)

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押赴刑场的中国军民    

  12月初,松井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叫嚣占领南京乃是国际事件,必须做周详的研究以便发扬日本的武威而使中国畏服。12月9日,松井令日军用飞机投下对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劝降文告,威胁说如果中国军队抵抗,则一切战争恐怖均将见之于南京,并限10日中午答复,逾期不复,即向南京进攻。松井的文告,无疑是日军在南京实行大屠杀的先声。12月7日,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乘飞机离开南京。12月12日唐生智等国民党将领慌忙撤退,于是南京数十万居民以及大批来不及撤离的中国军队,就落到了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之下。  南京在沦陷前,曾遭到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城市建筑炸毁无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日军兽性大发,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实行集体屠杀、分散屠杀及强奸妇女。南京城内外,下关和燕子矶江边,处处成了日军的屠场。大街小巷横陈着无数被害者的尸体,数万尸体漂浮在长江之上,鲜血染红了江水。大屠杀持续了数十天,到1938年2月初尚未停止。据有关方面调查,被杀害者总数达30万余人。日军还肆无忌惮地搜捕妇女,发泄他们的兽欲,被奸污者有80余岁的老人和6岁至7岁的幼女。据当时国际委员会统计,仅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一个月内,就发生了2万余起强奸事件。日军还四处抢劫,焚烧民宅及商店等建筑。  由松井石根指挥的日本侵略军在南京的暴行罄竹难书,其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为人类历史上所罕见。南京大屠杀是松井石根等军国主义分子对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血债。  12月17日,松井在日军前呼后拥之下,得意洋洋地从中山门进入南京城内,并亲自主持了侵华日军的“入城式”。此时,正值大屠杀的最高潮,松井明知日军的种种暴行,却置若罔闻,听之任之,而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制止或改变事态的发展。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震惊了世界。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1938年2月日本政府不得不把松井及其部下将佐约80人召回日本。  松井回国后没有受到任何处罚。1938年7月,被任命为内阁参议。1940年由于侵华“有功 ”而再次获得勋章。次年任法西斯组织大政翼赞会下属的大日本兴亚同盟副总裁,1943年任 总裁,继续宣扬大亚细亚主义,为配合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积极活动。


第九部分松井石根 大将(3)

松井石根在美国宪兵押解下赴法庭受审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欠下中国人民累累血债的军国主义分子松井石根和其他战犯一起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10月19日,松井被逮捕。1946年1月,盟国在东京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年4月,国际军事法庭对松井石根等28名甲级战犯正式起诉,5月开庭审判。在军事法庭上,作为南京大屠杀惨案主犯的松井石根曾狡辩说,由于生病的缘故,所以他没有阻止日军暴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认定:“他的疾病既没有阻碍他指导下的作战行动,也没有阻碍他在发生这类暴行时访问该市达数日之久。而对于这类暴行具有责任的军队又是属他指挥的。他是知道这类暴行的。他既有义务也有权力统制他自己的军队和保护南京的不幸市民。由于他怠忽这些义务的履行,不能不认为他负有犯罪责任。”松井石根是罪责难逃。  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判决,松井等7名战犯被判处绞刑。同年12月23日,在日本东京巢鸭监狱被执行绞刑,这个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罪魁祸首终于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张福杰)


第九部分特德 空军元帅(1)

  阿瑟•;威廉•;特德(Arthur William Tedder,1890—1967),英国皇家空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中东皇家空军司令、北非战区空军司令、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  1890年7月11日,特德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伦吉恩。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得奖学金,1912年大学毕业后入殖民部任职。  1913年,特德入英国陆军服役,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特德被选入皇家飞行队,经过初级飞行训练即被分配到驻法国的第25飞行中队。这时的特德身材瘦小,相貌英俊,文静而略显冷淡;说话幽默,有时难免带些酸味而令人不快。皇家飞行队司令特伦查德却注意到特德是“注重实际的思考者,可信赖的人。他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去过分注意细节”。不久,特德被任命为第70飞行中队的中队长。任内力图改进管理与供给,改善生活与福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德留在皇家空军(1918年成为独立军种)服役,为皇家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效力。  1924年,特德毕业于皇家空军参谋学院。192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