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发行狂潮-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正指标上做文章,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看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现在发行部已经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部门,盯着眼红的人多的是,但是我吴瑞年既然做了,就不怕谁查,这件事应该是没有什么把柄落在别人手上。再说了,你江承望一时半会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现在下面的站长都是跟我一起打江山的朋友,是吴家军。没有我吴瑞年,看你们谁能玩得转发行部。
  不过就江承望的意思,暂时还没有要动我的征兆,但我不管怎么样都得做做样子,拿出一点行动来。这个时候不能同报社对着干,万一让他们抓到了什么把柄,可不是一件好事。吴瑞年有些后悔自己这样的举动了,写什么建议书啊,以晚报现在的局面,自己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该是坐享其成的时候了,却因为一时冲动,一下子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授人以口实。这事自己当然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却没有一点私心,还不是为了沿江晚报好,没想到落这样一个结果。这不是有点傻吗?唉,自己思想上是有一点居功自傲的意识在作怪,要不然怎么做出这样不理智的事情来呢。这可是真的有些逼宫的嫌疑了。
  想到这里,吴瑞年有些坐不住了。他打了几个电话,决定将高显、顾守城和向东英叫过来,一起商量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前一阵子,他有意安排这三个人到沿江市周边的几个地级市去转了一下,顺带着做一些市场调查。现在开始派上用场了。他决定进行第二期的外埠开发。本来这个计划是安排在大收订之后,在明年初的。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必须得提前。因为按照现在沿江市内的发行状况来看,想要完成报社下达的任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在新的一年里,报社下达给发行部的计划是完成三十五万的实发行量,到时候沿江晚报就可以在沿江市号称百万发行量的大报,同时在新年里将报纸的广告版面价格作一个新的调整。照这次江承望的说法,这个任务数是不能打折扣的。这次的行动显然让报社上上下下意见很大,到时候一旦完不成任务,很有可能被江承望就汤下面,给免了职。这个计划提前,先完成今年的指标再说。一旦大收订开始,就从区站抽不出人来了,而这三个人也就分身乏术了。
  听完吴瑞年对现在沿江市发行市场的分析,以及他对下一步发行部工作的思路和看法。高显等三人全都不吭声。各自想着心思。他们没想到报社对发行部的建议是这样一种态度,这让他们措手不及,毕竟按照他们现在对发行市场的了解,如果沿江晚报还按现在的思路走下去,危机是显而易见的,一来他不像是大江日报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单位不订是不行的,大多数单位都是指令性的计划。按照单位的建制分配征订比例。二则是好多订户是在大江都市报没有出来时订的沿江晚报,那个时候订户没有别的选择,按江承望的说法是傻瓜都能办报,但是现在不同了,沿江晚报和大江都市报同台竞争,读者有了选择的余地,当然是谁的服务好就订谁的报纸,而现在沿江晚报明显要处于劣势,在大收订中二虎相争,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从向东英的角度来看,他是不想再出去搞什么开发的。而且现在开发出来的几个地区效果都不是太好,基本上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发行量都在下滑。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初开发时对读者的承诺没有能兑现,现在大多数的地方目前发的是隔日报,很多读者对此意见大得很,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试想一下,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谁愿意花钱买到手中的是一张全是前天或昨天信息的报纸。而且现在沿江晚报对外埠的报道只有一个版面,发行部向报社提过多次也没能解决。很显然报社好像并不是很赞成晚报在外埠发行,在上层本身就有争议。
  从个人角度来看,自己和高显,顾守城是同一个时间进报社的。现在呢,另两个人都是正式工了,虽然表面上说是二级编制,但是起码来说,关系已经转到了报社。而自已呢?现在关系还在原单位悬着呢,前不久单位打电话来,可能要将自己的关系转到市人才流动中心去,想起来这件事心里就添堵。我向东英可是第一个进行外埠开发的,在晚报发行过程中可谓是功劳最大的,最后呢,仅仅因为同事关系好一点,过年的时候没有活动,就失去了转正的资格,你吴瑞年一碗水端平了没。什么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你真的以为你是康熙乾隆啊,再说我也没有越俎代疱的意思,想起来就冤。
  向东英此刻的心理活动,吴瑞年当然是一无所知,但是他知道向东英对自己有意见是真的,自己一时又拿他没办法。但高显和顾守城不说话,可是有点让吴瑞年恼火了,真的生出暮气了吗?看来自己刚才的自信有些茫目,这些人心里怎么想的,自己还真是一下子猜不透了。
  “怎么样,你们倒是说一说你们的看法啊——我们首先确定几个城市,至于开发的人选回头再定。”吴瑞年退了一步,看来想指望这几个人出去开发是可能性不大的。“回头再说吧,”吴瑞年在心里劝着自己,“今天先把初步的意向定下来,再像上次开发一样确定任务和人选。他们不去,还是有人去的,现在的发行部也不只是他们几个人,再说他们出去了,自己身边还真是没有可用之人,眼看九月分就要来了,大收订在即,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报社这种态度可真是对我们下一步的发行工作很是不利,”高显想了一想,说道,“现在外埠的报纸基本上都是送的隔日报。根本不具备送当日报的条件 ,原来还打算在外埠分印,现在看来是希望渺茫了。”
  “是啊,前几天方明亮来电话说,好多当地的读者提意见,说是再看不到当日报就要退款。这个形势可谓是不乐观。”顾守城见高显发话了,也跟随着附和。“不过我看这个外埠开发还是要做的。依我的意见,屹阳、文成、九曲三个地级市都具备开发条件。”
  “你怎么看?”吴瑞年盯着向东英说道,他对向东英的态度很是不满意。
  “我看顾守城说得不错,现在在省内只有这几个地区值得开发了,我想说的是开发之后,我们的后续服务如果跟不上,会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如果报社对发行部还是这样一种态度,对我们从一线市场收集来的信息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我们的好多努力会付诸东流。”
  “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 ,我想报社也会想办法的,不会让我们‘巧妇硬为无米之炊’的,我再慢慢地做报社领导的工作。下面我们将开发的具体事情定一下。开发时间,人员,所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家尽量考虑细致一点。完了我们去对面的三星酒店坐一坐,好久没在一起沟通了。”




 第1节

  时间过得真快,关动荡转眼就在沿江晚报工作了一年多,他在化工厂里一年的停薪留职时间就要到了。这一年里,关动荡的生活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但是最令他揪心的工作却没有按他原来预期的那样发展。现在命运又将关动荡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随着企业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些要垮不垮的国有企业开始创办下岗再就业中心,这是国家为了缓解下岗人员就业压力而办的一个机构,下岗人员进入再就业中心后,可以由国家出资进行免费就业培训,并保证为每个在中心人员提供三次就业机会,原则上是由在中心人员的原所在单位就地安排。下岗人员进入中心的时限是三年,在这三年里,国家补助给在中心人员每人每月两百元的基本生活费。中心成立以后,各企业原有的停薪留职、两不找、内退的现象原则上就不允许存在,所有人员都归入中心管理。这样一来,沿江化工厂就不允许再办停薪留职了,这一政策下来,意味着关动荡要么回厂里上班,要么就是进下岗再就业中心。这可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按照关动荡的本意来说,他是再也不想回沿江化工厂上班的,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习惯了在外面闯荡的生活;再说沿江化工厂可以说曾是关动荡的伤心地,他也不愿回去,回去能干什么呢,还在单位守门吗?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不回去就能行吗?这次的情况和上次又不同,上次是停薪留职,自己在外面做得不好了还随时可以在留职期满后申请回厂上班;这次是进下岗再就业中心,如果在中心的三年里找不到好的就业岗位,三年期限一满,就会自动和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届时档案和劳动关系都将被转到市人才交流中心。这一结果也就意味着自己从此就没有了一个固定的单位,成了社会闲杂人员。关动荡现在面临的将是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他现在在晚报还是个临时性的工作,能做成什么样、做多久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假如这次再不回沿江化工厂上班,一旦进了中心,对自己的人生来说将是一次很大的冒险,自己有这个魄力吗?
  为了这事,关动荡在家里跟丁妮商量了好几次,也没有个结果。丁妮现在好像是麻木了,她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只是有一个要求:“我不管你怎么决定,但是你要想到养家糊口,我一个人可是养不活全家的。”丁妮这个态度让关动荡很是不满,好像养家糊口只是关动荡一个人的事。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老婆孩子都养不活,那算怎么回事啊!说出去就丢人。
  关动荡这一阵子老是心神恍惚,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家里兄弟姐妹谁也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给他一个定论,他们有的只是建议,态度模棱两可。关动荡感觉问了也白问。只有父母亲的态度最坚决,而且很一致:“回厂算了,你还求个什么呢?都是成家的人了,你还想发个大财不成?咱穷人家没这个命。居家过日子就是这样了,你不要到处跳了,谁知道将来社会怎么变,你这样丢了正式工作,是肯定不行的,再说发行是不是个长期的事情也不一定。”
  一来二去,这件事情在家里就没有了一个商量的地方。关动荡虽然觉得父母说得很是在理,但是他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听父母的话。毕竟他们只是在凭经验判断事情,对自己的情况并不是十分地了解。我该怎么办呢?关动荡不停地问着自己。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刘紫菱,这个自己在沿江晚报工作时结识的小妹。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想起她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他和自己的命运有什么牵连吗?关动荡不得而知。想到刘紫菱后,他忽然抱着一种丢硬币决定自己去留的心理,决定听听她的意见,不管她给的结果如何,权只当是自己抛了一次硬币而做的决定。
  上次和刘紫菱在翠屏山上聊了一晚上后,关动荡明显感觉到了这个五妹对自己的依赖。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既有点像恋人间的默契,又有点像家人间的信任。关动荡一直搞不懂,自己和她之间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却怎么会产生这样一种莫明其妙情愫。难道自己的一生真的会和她有什么关联吗?关动荡下山以后,他们也断断续续联系过几次,每次他都能从她的声音里听出愉悦来,而这种愉悦也感染了关动荡,有时他很高兴,有时他又觉得这样下去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毕竟自己是一个已经结了婚的人,而对方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若是自己任这种关系自由发展下去,难免会有不道德的嫌疑。因此,关动荡尽量避免和刘紫菱多联系,但是今天,他忽然有一种急切想联系她的冲动。
  这个时候山上应该是正清闲的时候,拔通电话后,关动荡心里有些紧张,他眼睛望着街对面的霓虹灯一闪一闪地变换着色彩,心里却在猜想刘紫菱这个时候在干什么。接线的服务员听说要找刘紫菱,接口问道:“请问您是、、、、、、”
  关动荡没想到对方会有这么一问,想了一会说:“你就跟她说,他四哥找她。”
  听到关动荡这么一说,服务员误以为他是刘紫菱的家人,连忙说了声:“请您等一会——”关动荡就听到她放下听筒离开了。
  过了好一阵子,才听到电话那头传来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听声音有些急促,好像是小跑着过来接电话的。当电话里传来刘紫菱那熟悉的声音时,关动荡听出她还有点喘息,显然刚才跑得有点快。关动荡“喂”了一声,忽然有些后悔了,他不知接下来该说什么,自己这么大的事情来征求她的意见是不是显得有些暧昧,想到这里他沉默了。电话那头的刘紫菱见此情景,显然有些急了,“关哥,有什么事吗,怎么不说话?”
  “没什么事,只是有一阵子没和你联系了,想同你聊聊。”
  “就是啊,你好长时间都没打电话我了,有时打你的CALL机也不回机,是不是最近很忙啊,关哥。”
  “没——没有,不是太忙,每天还是那样到处晃。”
  “那你为什么不回我电话,”电话那头很显然有些嗔怪他。“你现在还好吧,看你说话吞吞吐吐的。”
  “好——还可以吧,不是太好——”
  “怎么了,”刘紫菱关切地问,“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哦,有点小事。”关动荡忽然下定了决心,将这事说给她听听,看她是什么态度。
  听完关动荡的叙述,刘紫菱沉默了一会。她一下子拿不定主意,她觉得这件事情太大了。可是从心底里,她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关哥将这样的事情都同自己商量,显然是没把自己见外。
  “关哥,这么大的事情,我,我也说不好,但是有一点,关哥,不管做什么事情,关键是你要开心,如果做得不开心,那还不如不做,我相信你的能力。”
  关动荡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答案,但是她能做出什么答案来呢?毕竟她还只有二十岁,有好多的社会现象她还不清楚,能这样就不错了。但是在听到刘紫菱的回答时,关动荡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决定,一个让自己也莫明其妙决定,他不再想回沿江化工厂了。这一点他是清楚的,已经明确了。
  也许是老天对关动荡这次决定的回报,在他决定不回沿江化工厂后没几天,发行部就召开了一次站长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下一步外埠开发工作的安排。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要新开发三个区域,文成、屹阳和九曲。关动荡就在这些开发人员当中,而且是屹阳开发区的副组长。这让关动荡很是高兴,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一个开发区的副组长,往往就是开发完后区站正常运行的站长人选。
  但是他心中又有另一层的担忧,因为这次开发的组长人选当中,发行部的三个主任助理一个也没有,全是几个新面孔。其中上次被免职了的方大拿居然是九曲开发区的组长,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而屹阳开发区的组长关动荡是既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接触之后他才知道,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脸上长满了青春豆,看样子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五岁。关动荡很是怀疑他做开发的经验和能力,但是人不可貌相,现在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会议完了后,依照惯例,发行部组织了一场足球友谊赛,具体是和哪个单位比赛关动荡没有兴趣知道,会后,他并没有跟随其它人员去为发行部的野狼足球队助威,而是径直离开了报社,回到了父母家里。马上要外出开发了,这一走就又是二三个月,如果下一步要居外工作,时间还会更长,他要抽这个时间看看父母,聊尽儿女的孝心。
  母亲的病已经闯过了医生所说的生死关,三个多月了,没见进一步的恶化,但也没有大的好转,这让一家人时刻都揪着心。现在母亲的心情很是平静,也许是病得太长了的缘故,也显得有些麻木了,她每天的生活就是煎药,喝药,饭也不大吃,好像完全靠中药维持着生命。关动荡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但是他能做什么呢,有时他在想,要是能让母亲的病移到自己身上,他会毫不犹豫的接受,让母亲过一个快乐的晚年,但是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如果。
  看到关动荡回来,母亲的喜悦溢于言表。刚查出疾病的时候,六个儿女还是回来得勤一些,现在病情稳定了,他们各自迫于自己的生存压力,也回得稀疏了,但是母亲并不怪他们,因为她清楚现在的社会不像是以前,生存的压力在逐渐地加大,有时他们回得太勤,她虽然心里很高兴,但是嘴上却在经常地埋怨,“不要回这么勤,我没事的,你们去忙,不要耽误了工作。”今天,当母亲再次在吃饭时对关动荡说这话时,关动荡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但是他强忍着没有让它们流出来。
  丁妮对关动荡的此次出外表现得很是平静,她很清楚关动荡的心思,也一直在用行动默默地支持着他。她能说什么呢?关动荡这次从厂里跳槽出去后,家里的条件确实是要比以前改善好多,同时她也看出他在这份工作里找到了乐趣,这些丁妮在平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中感觉得到。唯一的遗憾是夫妻俩又将不能经常地在一起。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鱼和熊掌能兼得,谁不想啊!可是能吗?




 第2节

  丁妮在家里感慨世事无常的时候,她做梦也没想到,在千里之外的高勃,此刻正有人和她发着同样的感慨,那个人就是和关动荡同期进沿江晚报的方明亮。此刻的方明亮较之一年以前在城南站的时候更胖了,原本滚瓜溜圆的啤酒肚比以前要大了一圈,原来还不是很明显的双下巴现在看起来层次分明。看情景他过得很是惬意,这种天高皇帝远的生活很是悠闲,但是也同样危机四伏。现在的方明亮就已经感觉到了一种不祥的预兆。
  回想自己的生活,方明亮觉得一直还算是顺风顺水的。从大学毕业后,他在家里父母的安排下,进了沿江市一家很好的企业,并且直接就到了企业的关键部门——销售科。在那样一个年代里,能在企业里跑销售可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没有一定的关系是进不了这个行当的。方明亮也很能适应这样一种环境,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跑销售的料,而且上岗后也确实做得不错,得到了企业领导的一致好评。事业有了基础,婚姻自然也就不用操很多的心,没过几年他就结了婚。妻子是一个美丽又善解人意的女人,可以说是一朵解语花。有一段时间,方明亮觉得自己算是生活在蜜糖里,那种幸福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然而美丽的梦总是不会太长久。结婚没多久,他就被一个噩梦缠绕,至今也没有摆脱这个梦境。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方明亮觉得自己和新婚妻子也算是郎才女貌。但是结婚好多年了,两人却一直也没能要上一个孩子,这可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恪守着这样一条古训的方明亮有些着急了,可是这事不是着急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是妻子不想要,只是不知什么原因,任自己再怎么努力,妻子那肚子就是不争气,总也不见动静。刚开始他还一直以为是妻子的毛病,后来结婚都七八年了,当这一切成了当务之急时,两家的老人也就不再藏着掖着地谈论这件事情了。他们开始把这件事情当成生活中一件头等大事,先是对两人进行旁敲侧击,想弄清楚其中的根源,查出到底是什么问题。当他们发现不是因为两人的感情问题,也不是两人的意愿问题时,自然也就把事情引到了两人的健康上面。两家老人合谋逼着他们上医院一检查,得出的结果几近让两家人绝望。他们夫妻一直没有孩子的真正原因居然是方明亮的精子存活率太低,在自然条件下怀孕的几率几乎为零。
  这一下可把两家的老人忙坏了,他们到处寻医问药。中医、西医、中西医,凡是能和治疗不孕不育沾上边的地方他们都要去问一下,将原本很隐秘的一件事很现实地摆到了桌面上。可是任他们怎么折腾也没有用,方明亮妻子那肚子就是不见圆,反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方明亮的肚子日渐地鼓了起来。有一阵子,方明亮抚摸自己鼓起的腹部时,总会联想到三国的刘备因腹生赘肉而叹息的故事。自己现在也是这个样子啊,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部也开始崛起了,这眼见着奔四的人了,还没一个子嗣,不由得让人有些心灰意冷。两家老人看所有的绝招都用了都不起作用,最后也就放弃了努力。只有在背后暗地里叹息,想不到方明亮小夫妻俩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两人感情也一直不错,偏偏就在这上面不能如意。这话到方明亮嘴里,就常用“人生不完美”一言以概之,而且这句话在今后的几十年里,都一直成了他的口头禅。
  接下来也就是因为了这一句人生不完美的口头禅,方明亮在工作生活中也就不再那么的求全责备,业务跑得日渐地懒散,也因为这样,单位领导对他是一肚子的意见,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心里一直窝着火,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是他这样时间长了就难免会出问题,终于因为一笔大的三角债收不回而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